登陆注册
3021600000006

第6章 明代中央司法审判机关(3)

如弘治以后编纂的历朝《大明会典》,仅附述内阁于翰林院条目下。明代官书漏未单独论述内阁,并非偶然,实系因内阁并非典制下的丞相机关,不便单独论述。清人修《明史》,于《职官志》中列有“内阁”条目,系清人论述明代政治制度实事求是的作法。

中国秦汉两代均设丞相,西汉末年设尚书台,渐分丞相之权,魏晋南北朝因之。唐代行三省制(尚书省、中书省及门下省),尚书省为最重要的政务机关,尚书令等三省长官即丞相。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废尚书令一官,左右仆射等三省长官为丞相。宋沿唐制,亦设尚书省,左右仆射等三省长官仍为丞相。元代不设尚书省,六部改置中书省之下,以左右丞相领之。

吴元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甲辰正月,朱元璋“即吴王位,建百司官属,置中书省。”中书省设左右相国(正一品)等官,同年“命百官礼仪俱向左,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承元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正一品),平章政事(从一品),左右丞(正二品),参加政事(从二品),以统领众职。”

洪武十三年(1380),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是年“正月,(御史中丞)涂节遂上变,告惟庸。御史中丞商暠时谪为中书省吏,亦以惟庸阴事告。帝大怒,下廷臣更讯,词连(陈)宁、(涂)节。延臣言:‘(涂)节本预谋,见事不成,始上变告,不可不诛。’乃诛惟庸、(陈)宁,并及(涂)节。”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自秦汉以来,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至此终结。

明太祖罢中书省,废丞相,国家政务统归六部,凡事皆亲自裁决。明太祖为恐后代子孙复置丞相,洪武二十八年(1395)敕谕群臣曰:“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由于胡惟庸谋反案件的影响,决心废除丞相制度,但丞相制度有其客观上的必要性,即便是一时废除了,日久之后,又以另一种名义出现。

明宣宗以后,中书省改以内阁名义出现,左右丞相改以内阁大学士名义出现。

所谓丞相制度有其客观上的必要性,是指国家政务(含司法审判)繁钜,皇帝无法一一处理,需要有人协助处理政务。明太祖洪武年间政务繁钜之情形,《明太祖实录》载:

(洪武十七年九月)己末,给事中张文辅言:“自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凡一千六百六十,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事。”上谕廷臣曰:“朕代天理物,日总万机,安敢惮劳?但朕一人处此多务,岂能一一周偏,苟致举有失宜,岂惟一民之害,将为天下之害,岂惟一人之忧,将为四海之忧。卿等能各勤厥职,则庶事未有不理。”

明太祖本人精力过人,尚可亲自裁决国家政务。各部院衙门题奏本章,均系亲自处理,不假手他人,国家重大政务亦经由“御门听政”加以裁决。万历年间大学士高拱即曰:“祖宗旧规,御门听政,凡各衙门奏事,俱是玉音亲答,以见政令出自主上,臣下不敢预也。”但明成祖以后,历朝皇帝均不得不借重内阁,由内阁大学士等官协助处理政务。笔者认为,“明代内阁大学士之性质有类于皇帝之秘书,内阁大学士并非宰相,但就事实言之,内阁大学士如获得皇帝之信任与授权,则不啻真宰相。”

二内阁的设置沿革与组织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罢中书省、废宰相。同年九月置四辅官,以儒士为之。此一四辅官制度运作不良,洪武十七年(1384)即被废弃。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丁巳,明太祖为处理题奏本章,曾命翰林院及春坊等官“考驳诸司奏启以闻”。惟当时并无内阁之名,翰林院官及春坊官亦非内阁成1。

洪武十五年(1382)“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上述诸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

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七月,燕王朱棣即帝位,始设内阁。《明史·职官志》曰:“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明宣宗宣德年间,置内阁官属。《明史·职官志》曰:“宣德间,内阁置诰敕、制敕两房,皆设中书舍人。”宣德年间,内阁建立条旨制度(即票拟制度)。明英宗正统以后,票拟之权专属于内阁。《翰林记》即曰:“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

明英宗复辟后,天顺年间逐渐形成首辅制度。首辅有“独票”之权。明孝宗弘治年间,内阁阁臣已班列六部尚书之上。明武宗正德年间,内阁阁臣得兼掌部院政务,得直接处理部院工作。明世宗嘉靖中叶,出现权相,“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明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内阁首辅的权力达于颠峰,此后即由盛而哀。

关于内阁的组织,可分为:(一)内阁大学士,(二)诰敕房及制敕房来说明。兹分述如后:

(一)内阁大学士

内阁大学士系内阁之主体,《大明会典》曰:“华盖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俱洪武中设,职正五品,班在学士上。”可知洪武年间原系四殿一阁。“洪熙中,又添设谨身殿大学士。”四殿二阁从此定制。《春明梦余录》曰:“其内阁诸殿次第,自正统间始定。”即依次为华盖殿、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与东阁。嘉靖四十一年九月,三殿改建完成,华盖殿易名中极殿,谨身殿易名建极殿。四殿二阁之次序即变更为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四殿二阁未必均有大学士,每一殿阁亦未必系大学士一人。

明代内阁阁臣之权力(含司法审判权),历朝均不断扩张,阁臣之地位亦不断提高。提高地位之方式主要有二:

1阁臣本职为内阁大学土,而以品秩较高之他官(如尚书、三孤等)加之。

2阁臣本职为品秩较高之他官(如尚书、都御史等),而兼任内阁大学士。

(二)诰敕房与制敕房

《大明会典》曰:“国初,中书省设直省舍人,从八品。洪武九年,改中书舍人,正七品。后中书省革,更定为从七品,职专书写诰敕、册符、铁券等事,共额设二十1,无正副,例推年深者一人掌印。”明初,内阁与中书舍人(或称中书科)并无隶属关系,后内阁地位不断提升,中书舍人遂成为内阁之属下。“宣德间,内阁置诰敕、制敕两房,皆设中书舍人。”惟内阁大学士仍掌诰敕。“正统后,学士不能视诰敕,内阁悉委于中书、序班、译字等官。”正统以后,诰敕房及制敕房隶属于内阁一事即已确定。至于内阁二房中书舍人之1额,《大明会典》曰:“内阁,诰敕、制敕二房分直者,无常1。”

关于内阁诰敕房与制敕房的职掌,《明史·职官志》曰:

1诰敕房舍人,掌书办文官诰敕,番译敕书,并外国文书、揭帖,兵部纪功、勘合底簿。

2制敕房舍人,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册表、宝文、玉牒、讲章、碑额、题奏、揭帖一应机密文书,各王府敕符底簿。

从内阁二房业务分工的情形来看,制敕房处理“题奏、揭帖一应机密文书”,大多数有关司法案件之题本均应经过制敕房处理,其他有关国家政务之题本亦同,故内阁之制敕房颇具重要性。

三内阁有关司法审判的职掌

有明一代,内阁始终不是典制下的丞相机关,故明代所修官书(如《大明会典》),从未单独论述内阁,内阁职掌自亦无记载。惟明人所着笔记、掌故等书(如《春明梦余录》等书)有不少有关内阁职掌的记载,从这些史料中可以得知内阁职掌的大概情形。清人所修《明史》,大体记述了明代内阁大学士的职掌,是研究明代内阁职掌的重要史料。

《明史·职官志》曰:

中极殿大学士(旧名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旧名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曰制,曰册文,曰谕,曰书,曰符,曰令,曰檄,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曰表,曰讲章,曰书状,曰文册,曰揭帖,曰制对,曰露布,曰译,皆审署申复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从上述《明史·职官志》的记载,可以得知内阁大学士有下列与司法审判有关的职掌:

(一)献替可否

皇帝在处理国家政务(含司法审判)时,内阁大学士得主动针对重大司法案件,向皇帝表示处理意见,皇帝在裁决重大司法案件时,亦常征询内阁大学士的处理意见。内阁大学士的处理意见,常左右皇帝的裁决。就狭义言之,内阁大学士对三法司司法案件题本的处理意见,并非司法审判。但就广义言之,内阁大学士对三法司司法案件题本的处理意见,仍系司法审判的一部分。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司法案件,是协助皇帝行使最高的司法审判权。

(二)票拟批答

宣德以后,内阁大学士即已取得对各部院衙门题奏本章的票拟权。正统以后,内阁大学士取得票拟权的专属权力。内阁大学士在各部院衙门题奏本章上,以小票墨书处理意见,浮贴其上,呈皇帝裁决。皇帝或御笔亲批,或交司礼监秉笔太监等代为批示,均称为“批红”。票拟权是拟办权,批红权是裁决权。内阁大学士在皇帝与各部院衙门之间,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内阁大学士如能得到皇帝的信任与授权,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权即有类于皇帝的批红权(最高裁决权)。就司法审判而言,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权即有类于皇帝的最高司法审判权。

(三)参与大政事

依明代典制,朝廷遇有大政事(含司法审判)时,皇帝常敕令五府、六部、九卿、翰詹科道等官会议,研商如何处理皇帝交议案件(含司法案件),会议已定之后,内阁大学士则按典制(指《大明会典》、《诸司职掌》等),相机宜,裁量九卿会议处理意见之可否,斟酌案情,奏闻于皇帝,俟皇帝裁决。

上述内阁大学士的职掌,即系内阁之职掌。其行使通常系以内阁大学士个人之名义行之,换言之,个别行使职权。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常有不同意见,通常首辅的意见最受皇帝重视。

上述内阁大学士的三项职掌,并非截然不同的三项权力。其中“献替可否”与“参与大政事”基本上是类似的权力,而这两项权力通常又需经由“票拟”呈现出来。事实上,票拟权才是内阁大学士最重要的权力。明代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景泰以前,原为“分票”,天顺年间,首辅制度形成后,变成“独票”。明代内阁大学士相互间的斗争,不但是争首辅职位,也是争票拟权的独揽。

内阁大学士之主要职掌,系为皇帝处理题本,大多数有关司法审判之题本均经由内阁大学士处理。透过票拟,内阁大学士得以参与司法审判,内阁大学士得以审核三法司所定拟之判决是否允当或合法。内阁有关司法审判题本之处理程序,系明代中央司法审判程序之重要环节。

明代公事主要分为题本与奏本。《大明会典》定曰:“凡内外衙门,一应公事,用题本。其虽系公事,而循例奏报奏贺,若乞恩认罪、缴敕谢恩,并军民人等陈请建言申诉等事,俱用奏本。”明代在外衙门(指直隶及各省)之题本及奏本,均须经由通政使司,进呈皇帝,在京衙门之奏本亦同,故《明史·职官志》曰:“凡诸司公文(指题本)、勘合辨验允当,编号注写。……凡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并受之,于早期汇而进之。”明代在外直隶及各省题本与在京各部院衙门题本,两者之处理程序稍有不同。为便于了解起见,兹列表分述如后:

甲、直隶各省题本处理程序表(依宣德后典章制度应有之程序)

顺序机关工作项目

1直隶各省将题本送通政使司。

2通政使司1校阅题本。

2将题本送司礼监(文书房)。

3司礼监1司礼监(文书房)将题本呈送秉笔太监及掌印太监。

2司礼监将题本呈皇帝。

4皇帝亲览题本。(事实上多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处理)

5司礼监1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处理(或发交或不发交内阁)。

2司礼监(文书房)将题本发交内阁。

6内阁1内阁大学士票拟。

2内阁大学士将题本及票拟送司礼监(文书房)。

7司礼监

1司礼监(文书房)将题本及拟呈送秉笔太监及掌印太监。

2司礼监将题本及拟呈皇帝。

8皇帝亲批题本(事实上多交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批红)。

9司礼监1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批红。

2司礼监(文书房)将已批红之题本(红本)发交内阁。

10内阁内阁将已批红之题本(红本)交六科。

11六科1科钞(事属某部者,即由某科钞,交某部)。

2六科将已批红之题本(红本)交各部院。

12各部院奉旨该衙门议奏、知道或如何者,依批红办理。

直隶各省题本如奉旨该衙门知道者,大多数即系结案,各部院亦无需再行拟办,各部院衙门无需进行第二阶段处理程序。反之,直隶各省题本如奉旨该衙门议复或如何如何者,则各部院衙门必须进行第二阶段处理程序。

直隶各省题本处理程序两阶段的起讫点如下:

第一阶段:通政使司-司礼监-皇帝-司礼监-内阁-司礼监-皇帝-司礼监-内阁-六科-各部院。

第二阶段:各部院-司礼监-皇帝-司礼监-内阁-司礼监-皇帝-司礼监-内阁-六科-各部院。

前述处理程序表系直隶各省题本第一阶段处理程序,直隶各省题本第二阶段处理程序,实即各部院题本处理程序,将并入各部院题本处理程序中讨论。

直隶各省题本第一阶段处理程序中,内阁大学士之票拟极为简单。明代罢中书省,国家政务归于六部,内阁大学士亦不能于各部院衙门处理直隶各省题本前,表示具体处理意见。故内阁大学士在票拟直隶各省题本时,多仅票拟“该部知道”或“该部议奏”等文字。至于有关司法审判的题本,亦即“刑名本”,此等题本多奉旨“刑部议奏”、“刑部核拟具奏”或“三法司核拟具奏”。此等题本如奉上述谕旨,则须进行第二阶段处理程序。

乙、各部院题本处理程序表(依宣德后典章制度应有之程序)

顺序机关工作项目

1各部院将题本送司礼监。

2司礼监1司礼监(文书房)将题本呈送秉笔太监及掌印太监。

2司礼监将题本呈送皇帝。

3皇帝亲览题本(事实上多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处理)。

4司礼监1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处理(或发交或不发交内阁)。

2司礼监(文书房)将题本发交内阁。

5内阁1内阁大学士票拟。

2内阁大学士将题本及票拟送司礼监(文书房)。

6司礼监

1司礼监(文书房)将题本及拟呈送秉笔太监及掌印太监。

2司礼监将题本及票拟呈皇帝。

7皇帝亲批题本(事实上多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批红)。

8司礼监1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批红。

2司礼监(文书房)将已批红之题本(红本)发交内阁。

9内阁内阁将已批红之题(红本)本交六科。

10六科

1科钞(事属某部者,即由某科钞,交某部)。

2封还执奏(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

3驳正(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

4六科将已批红之题本(红本)交各部院。

11各部院遵奉谕旨执行。

直隶各省题本与各部院题本处理程序小有差异,但效力不同。前者多仅具程序性,因直隶各省题本批红后,尚有待各部院进一步处理。后者多具实质性,因各部院题本批红后,各部院即应遵奉谕旨执行,批红之谕旨即系皇帝对于国家政务之最终裁决。

同类推荐
  • 法伴人生

    法伴人生

    本书结合相应的法律条令,用案例分析作具体的讲解分析,并展示相应的法律知识要点。
  • 经理人必备经济合同与法律知识

    经理人必备经济合同与法律知识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系列丛书将为广大经理人搭建出走向成功的知识阶梯。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分必备法律知识和合同写作范本与合同管理两篇,主要介绍了法律基本知识、合同法、金融法律知识、会计法、税法基本知识、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知识产权法、交易秩序法、价格法律制度、企业破产法、刑事法律知识、诉讼法、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律、常用经济合同的概念与写作范本、合同管理等二十章内容。
  • 听律师讲故事

    听律师讲故事

    本书与一般的法律知识读物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本书内容涵盖婚姻家庭、继承、劳动纠纷、合同、房屋买卖、侵权以及行政诉讼等等方面,可以说基本上覆盖了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为的方方面面,一些日常遇到的法律疑问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以案说法,举一反三,通俗易懂,即便是没有任保法律基础的普通百姓,也能很容易的读懂。故事性强,趣味性强,有很强的可读性:为了避免枯燥的法律说理,本书选择的都是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既注重全面涵盖法律知识,更注重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使读者在读故事的同时也受到了法律的熏陶,真是一举两得,以逸待劳。
  • 民事错诉规制研究

    民事错诉规制研究

    从国内外总体情况来看,研究民事错诉的范围比较狭窄,研究的深度还严重不足,我国司法实务界对民事错诉认识的态度还相当保守。这表明了民事错诉的理论还不够成熟,尚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我国民法典的起草过程中,由王利明教授和梁慧星教授分别主持起草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编草案建议稿”中,都曾将民事错诉行为列为侵权行为之一。遗憾的是,有关民事错诉的相关规定没有出现在正式公布的民法典中。这恐怕与民事错诉的研究不够彻底有一定关系。
热门推荐
  • 傲娇兽妃:转世成凰

    傲娇兽妃:转世成凰

    揍神兽,【正文已经完结,请放心阅读】穿越成废材?这又算得了什么?只是麻烦作者穿越编的有水平点好不好,钓美男,作者你是想肿么样?女鬼还好,那么为毛又中毒了?至毒紫鸢花?我还真的和你有仇啊?被神魔兽追杀,还担了一揽子罪名!吐槽女王终于忍不住了,笑看浮云望苍生,作者你也得给点尊严啊!诶,那边那个王爷又是怎么回事?喜欢我?大哥你有点水平好吗?眼睛瞎了吧!试看半吊子杀手如何戏魔兽,回眸一笑百媚生!,就算是一个不称职的杀手,一穿来就来个女鬼
  • 金子

    金子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妖冥药尊

    妖冥药尊

    【简介•恶趣味版】某人的人生准则有三厚——一要恶趣味浓厚,而要毒舌功深厚,三要脸皮够厚。恶趣味是一种情调,做人没情调怎么行?毒舌是一种消遣,她不过是闲了点。厚脸皮是一种制胜法宝,你脸皮厚,她会比你更厚颜无耻。窥伺追杀?度量大,那是美德,但美过头就成了缺德!冥王之位?她又不是捡垃圾的,干嘛要去收拾烂摊子?看一代药尊如何登堂损人,出战揍人,上台阴人,干坏事顺便留下一个美妙的背影【简介•评论版】某炮灰评:此女少奸巨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回眸一笑,让你瞬间惊艳,瞬间崩溃。此女乃坑货一名,低调起来惊天地泣鬼神。此女乃瘟神一尊,一笑鸡飞狗跳,二笑天地失色,三笑神崩地裂,四笑……通通都给本尊去冥界报道!综合上述,此女为不定时炸弹一枚,极其危险。温馨提示:心脏病患者,半只脚踏入精神病院大门者,纯纯小白者,天生当炮灰之命者,切记勿进!【简介•正剧版】冥洛邪是谁?冥界名扬四海的幽冥药尊,年纪轻轻以一首炼药之术位居一方尊者,离冥王之位仅一步之遥。一朝异变,她进入时空隧道,踏入异世。一双金瞳,她又“成为”妖界来客,被当做珍稀妖灵人人窥伺,生死之间搏命一赌,她一跃落入人人惊恐的雾谷。雾谷之中,银发妖娆,绝代风华,他说:入了雾谷,那便是我的东西。她却回答:真不好意思,本尊从来没有成为他人所有物的癖好!救了她又如何?她临走前来能跟他说一声已经是很给面子了!重出人界,却听废物妖灵名遍天下,她笑,一唤幽冥之火,幽冥药尊惊世倾覆天下!丹药难寻?不好意思,她从来都是把这东西当糖吃。此药剧毒?非常抱歉,她百毒不侵,万药免疫,你当她这药尊是吃素的不成?灵力废柴?那叫低调懂不懂?冥火操纵,亡灵召唤,封印一破,她就是横着走也没人敢拦她!但如果要是招惹到她了……伤她一人,她便亡他一千!而且姐姐疼,某人的挂名姐姐对着喽啰们就是一吼:你妹的别在老娘面前怪里怪气,少在这里恶心人,老娘的妹妹怎么了?你才废物,你全家都是废物!万年不进阶!然后收起彪悍,某女子对着某人温柔地说道:小洛别怕,要是有人敢欺负你,姐姐我就帮你欺负回去!某人暗中竖起一个大拇指,很无良地暗中捣鬼。……
  • 一寸河山一寸血3

    一寸河山一寸血3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3册,主要讲述了1937年到1938年,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的历史。
  • 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

    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通过轻松调侃的语言,我们既看到了毛泽东幽默风趣的一面,又看到了毛泽东感情丰富而细腻的一面。在毛泽东的运筹帷幄之下,一对一对的有情人都修成正果,享受到了爱情的美妙,获得了圆满婚姻。这些故事,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伟人的非同寻常之处……
  • 卑鄙的圣人:曹操9

    卑鄙的圣人:曹操9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农家姑娘不愁嫁

    农家姑娘不愁嫁

    李春儿莫明其妙的穿越醒来,从此傻女变智女,爹娘就忙着给她找婆家。双十年华,却已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无奈,来说媒的,不是鳏夫,就是给人做妾。开玩笑,她堂堂现代人,就算是一辈子嫁不出去,那也不会去给人当后妈,做小妾。还好,家里的人和她的想法一样,就算是养她一辈子,也绝不会让她去别人家受委屈。于是,李春儿开始放宽心,把所有的心思投入到发家致富的计划中去,只盼着早日洗去贫穷,迎来富裕,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啥,这个时代的人居然只会煮菜,不会炒菜?那她只能勉为其难做这第一人了。不是吧!这个时代的人上至老人,下至小孩,个个嗜辣成瘾。那还真是把赚钱的机会送到她的面前呀!…当然,这也得一步一步来,万事开头难,想开酱香馆,开酒楼,得先有资金才行。可那有什么关系,对她来说,只不过是动动脑子的事儿。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羡煞了村子里所有的人,可问题也接踵而来。眼看着她年龄是越拖越大,家人又开始琢磨起她的终身大事来。这次倒好,根本无需找牵红线的媒婆,爱慕她的人直接上门提亲。闲散王爷,世家公子,少年名将…居然连年轻有为的村长也来掺合一脚。这都是什么事儿?个个对她都好得没话说,她还真不知道如何选择?真的是好纠结呀!她不过是一个乡下丫头,要貌没貌,要才没才,这魅力咋就挡不住咧!
  • 一个神秘事件调查员的秘密笔记2:龙族的后裔

    一个神秘事件调查员的秘密笔记2:龙族的后裔

    神秘怪圈,实地勘察,一个调查员用生命探寻真相的冒险历程。战火蔓延着燃烧到我的故乡,我身边所有的亲人部在我的面前倒下,死亡就像魔鬼一样让所有人战栗,但是却无法逃避,雄鹰啊,请将我的诅咒带给天神,让他知道我是多么痛恨这些略者的战刀……
  • 三生三世凤临天下

    三生三世凤临天下

    4岁的小陈醉终于有了爸爸,却不想自己的亲生父亲为了不让自己打扰到他的好事而将自己丢入组织进行非人磨练。22岁,以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却不知掉入婚姻的火坑。丈夫的冷漠,婆婆的刁难,小姑的讥笑,生生将陈醉心中那一点点美好向往撕碎。更有甚者,小三恬不知耻竟然在电话里对自己进行现场版的教学,美其名曰爱的教育!欺人太甚!当那辆冲下人行道的汽车生生将自己的身体撞飞出去的时候,一滴清泪滑落,陈醉发誓:若有来生,再也不要这样活!竟然穿越!陈醉看着死在自己手下的盗墓贼,又看看那墓碑上的名字:凤清醉,你的人生,从此由我接管!上天赐我一双翅膀,我用它振翅飞翔。戏美男,斗恶女,游江湖,玩转乾坤,前世没经历过的,今生统统领略一遭,且看女主异世逆天,遨游天下!
  • 阎锡山传

    阎锡山传

    本书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阎锡山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怎样的影响?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