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8100000008

第8章 文化理念 思想框架与译学范式(3)

显然,在鲁迅看来,捍卫自己的“直译说”原本是要捍卫自己的文化理念和思想框架,所以该文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讨论“文明”、“无产者”、“资产制度”、“阶级观念”和“无产阶级文化”等问题,极力为“无产阶级文学理论”辩护,认为“无产者文学是为了以自己们之力,来解放本阶级并及一切阶级而斗争的一翼,所要的是全般,不是一角的地位”,因此自己以所谓“硬译”为手段所从事的翻译活动便不仅仅是一种跨语际实践,却深契于“无产者文学”及其文学理论的内在政治诉求【26】,因而符合是时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逻辑,故此不可轻易摒弃。值得注意的是,在其政治/文化选择与文化定位已经相对清晰的基础之上,鲁迅甚至还以另一种方式为自己所谓的“硬译说”增添了颇有精神力度的文化注脚:“人往往以神话中的Prometheus 比革命者,以为窃火给人,虽遭天帝之虐待不悔,其博大坚忍正相同。但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以为倘能味道较好,庶几在咬嚼者那一面也得到较多的好处,我也不枉费了身躯。……但我自信并无故意的曲译……自然,世间总会有较好的翻译者,能够译成既不曲,也不‘硬’或‘死’的文章的,那时我的译本当然就被淘汰,我就只要来填这从‘无有’到‘较好’的空间罢了。”可见鲁迅的“直译”甚而至于所谓的“硬译”却完全出自于一种文化自觉,其目的是为了努力完成这种基于自己的思想框架所设定的文化理念并坚持不懈地从事这样一种与近现代中国文化走向休戚相关的跨文化翻译实践,而不仅仅是以所谓跨语际实践为其理论鹄的。1931年3月,赵景深在《读书月刊》第1卷第6期上发表《论翻译》一文,提出翻译“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的主张,再次抨击鲁迅及其“直译说”。为此鲁迅于1932年1月20日在《北斗》第2卷第1期上发表了《再来一条‘顺’的翻译》这篇文章,以1930年8月3日上海《时报》移译的一条国外新闻稿为“顺译模范文大成”之蓝本对所谓的“顺译”现象予以讽刺,认为:“译者不拘拘于‘硬译’,而又要‘顺’,所以有些不‘信’了。”并且坚持“信而不顺”这条原则,同时提出了自己认为“信而不顺”的译文,最后不无讽刺地说道:“文明国人将自己们所用的文明方法,硬栽到中国来,不料中国人却还没有这样文明,连上海的翻译家也不懂,偏不用铁丝来穿,就只照阎罗殿上的方法,‘秤’了一下完事。造谣的和帮助造谣的,一下子都显出本相来了。”这次论争再次说明鲁迅坚持“直译”抑或“硬译”主张,其目的是为了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其中所特力标举的政治诉求深契于自己预设的思想框架,并且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一脉相承,因此,鲁迅所从事的翻译活动及所提倡的译学主张其实质是反映了中国译学的某种范式变革,作为一种跨文化翻译实践其所体现的内在的思想与文化模筑力抑或思想/文化能产性【27】故而也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

另如D.Wright 所撰写的Translating Science:The Transmission of Western Chemistry into Late Imperial China,1840-1900(2000,Academic Publishers)和邹振环的《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也相继探讨了西方化学和地理学知识在晚清引进中国以后对可以看出,前述晚清严复和林纾这两条翻译路径之分疏、以及20世纪30年代初鲁迅与新月派之间就“硬译”问题所进行的翻译论争的确体现了文化理念、思想框架与译学范式之间的互动作用,并且也有助于厘清翻译在近代中国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关问题。对此所进行的个案研究说明无论严复、林纾抑或鲁迅采取什么样的翻译路径,并且基于自己的文化理念进行什么样的范式变革,他们的翻译活动和译学思想都内涵着某种政治诉求,标举着翻译的思想/文化能产性,并且以此坚守着母语文化面对异质文化应有的主体设计和自我思想与文化立场,激活了翻译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活动其内在的思想与文化模筑力。这种范式转换显然有别于强调技术操作程式的、以语音、语法、词汇要素为基本框架的翻译模式,进而也有别于以有知无识的“技术抑或知性分析”遮蔽异质文化之间潜在的历史逻辑、简化异质语言之间的内在张力、同时抽空“信达雅”标准其复杂的思想文化内涵的译学模式,因而它也就在强调翻译的思想/文化能产性、同时使异质语言实体愈趋丰盈的阐释过程中使译者成为异质文化、异质思想形态和异质语词之间真正的文化和思想桥梁,从而将翻译由原来的跨语际实践转换为一种跨文化实践、转换成具有强大思想和文化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领域。毋庸置言,以严复、林纾和鲁迅为代表的译学范式和我国近现代史中原本十分丰富的译学资源一样原属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在我们今天讨论文化理念、思想框架与译学范式之间的互动作用以及翻译在近代中国的文化定位问题时应予进行正面的开掘和梳理,倘能如此,则肯定会有助于深化我国的译学研究,促使其渐次完成自己的范式转换,在拓展其理论视野、适时注入新型学理的同时,也渐次拓展自己的研究层面,丰富自己的研究肌理,提升其科学品位,凸显其在当今跨文化语境下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和历史意义。

(原载:《长江学术》(第2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于模筑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心智结构所具有的文化意义。美国学者Elman 也曾以史料证明,在明代,由于西方自然科学进入科举考试内容、数学知识进入儒生研究视野,而使当时的学人知识结构在一种“他者”眼光的逼视之下产生裂变,从而对中国本土文化此后的历史走向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它如佛籍汉译之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迁移、实学翻译之于中国近代科学和国人的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林纾的文学翻译之于中国近代思想的历史演进等等,都对中国文化及其知识、学术、思想具有类似的模筑作用,值得译学界予以高度重视。

【1】参G.C.斯皮瓦克《翻译的政治》,见许宝强、袁伟选编《语言与翻译的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4页。

【2】村濑裕也(1996),《戴震的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第63页。

【3】参G.沃洛希洛夫《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见许宝强、袁伟选编《语言与翻译的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

【4】Bassnett Susan.&Andre Lefevere(eds).1990.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London:Pinter.

【5】文见《轮船工竣并陈机器局情形疏》,参《曾国藩全集·奏稿(十)》,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6093页。

【6】参马建忠《拟设翻译书院议》,见《适可斋纪言纪行》卷四(张岂之等点校本),中华书局1960年版。

【7】Bassnett Susan.&Andre Lefevere(eds).1990.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London:Pinter.

【8】Zhang,Longxi.1992.Tao and the Logos:Literary Hermeneutics,East and West.Durham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p191.

Bassnett,Susan &Andre Lefevere(eds).1990.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London:Pinter.pp64-70.

【9】 在谈及林译小说的时候,钱钟书亦有类似的看法:“我试找同一作品的后出的——无疑也是比较‘忠实’的——译本来读,譬如孟德斯鸠和迭更司的小说,就觉得宁可读原文。这是一个颇耐玩味的事实。当然,一个人能读原文以后,再来看错误的译本,有时不失为一种消遣,还可以方便地增长自我优越的快感。”参钱钟书《旧文四篇·林纾的翻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7页。

【10】Bassnett,Susan &Andre Lefevere(eds).1990.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London:Pinter.pp56-63.

【11】 在《关于翻译的通信》一文里,鲁迅曾对严复的译文作过一些评述,认为严复翻译的作品“最好懂的自然是《天演论》,桐城气息十足,连字的平仄也都留心。”参《鲁迅全集》第4卷,第381页。

【12】见王克非编著《翻译文化史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页。

【13】同上书,第132页。

【14】见王栻编《严复集》(1—5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4页。

【15】见王克非编著《翻译文化史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页。

【16】参《天演论》(严译名著丛刊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7】参《答严又陵(丙申七月十八日)》,《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304页。

【18】刘纳(1998),《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7页。

【19】郭沫若即曾说过“林琴南译的小说在当时是很流行的,那也是我所嗜好的一种读物。我最初读的是Haggard 的《迦茵小传》。那女主人公迦茵是怎样的引起了我深厚的同情,诱出了我大量的眼泪哟……我想假使有那样爱我的美好的迦茵姑娘,我就从凌云山的塔顶坠下,我就为她而死,也很甘心。”(参郭沫若《少年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13页)钱钟书亦说:“最近,偶尔翻开一本林译小说,出于以外,它居然还有些吸引力,我不但把它看完并且接二连三,重温了大部分的林译,发现许多都值得重读,尽管漏译误译触处皆是。”(参钱钟书《旧文四篇·林纾的翻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7页)【20】参《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81页。

【21】同上,第380页。

【22】在《关于翻译的通信》一文里,鲁迅指出严复以桐城古文体译《天演论》的动机是为了表明自己不是只会讲鬼子话的留学生,而是足以“音调铿锵”的“士”;“然而严又陵自己却知道这太‘达’的译法是不对的,所以他不称为‘翻译’,而写作‘侯官严复达诣’。”“但他后来的译本,看得‘信’比‘达雅’都重一些。”这说明,靠《天演论》打开市场以后,严复其实更注重“信”,而非“达雅”二字。参《鲁迅全集》第4卷,第381页。

【23】 林纾翻译的单语性还表现在他将外语理解与阐释的责任转嫁给了熟谙该门语言的人,而自己则仅仅依靠精深的古文功底依据原文所提供的线索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但严复的翻译理路却正好与此相反。鲁迅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因此才有关于《天演论》和《穆勒名学》的不同评价。在鲁迅看来,《天演论》乃是基于六朝的译经范式、以“达雅”为标准而进行的“再创作”;而《穆勒名学》则取法于唐译佛经模式,以“信”为基准。可以说,严复是在一个极其复杂的文化层面上实施文化选择并进行翻译尝试的,在他的身上至少同时体现出了两种翻译理路,那就是对原文的忠实与背叛。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对后世译学论争的深刻影响,则毫无疑问已经成为近现代中国一笔丰富的文化资源。

【24】原文均载1929年9月出版的《新月》第2卷6-7号合刊。

【25】见1930年3月《萌芽月刊》第1卷第3期,后由作者编入《二心集》。

【26】 鲁迅在文中说道:“我的译书,就也要献给这些速断的无产文学批评家,因为他们是有不贪‘爽快’,耐苦来研究这些理论的义务的。”说明他对当时的文化/政治语境和“无产者”们的思想框架具有清醒的认识。

【27】参刘禾著《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1999年,上海三联书店)和孔慧怡著《翻译·文学·文化》》(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两书。

同类推荐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古人认为声音是圣洁的,音乐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灵魂,创作和谐的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就是指分别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类乐器。中国古人是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古人卓越智慧的乐器,在历史的深处。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我们离婚吧

    我们离婚吧

    苏郁:有一种爱是慢慢渗入的,渗入到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无处不在,直到当她离开的时候,你才知道,原来那一种爱早已经深种本文宗旨:如果爱。请深爱。,推荐小鱼新文,其他作品里《豪门前妻,总裁步步紧逼》。乔伊念觉得这世上最理想的爱情,应该用十二个字形容:一见钟情、从一而终、白头偕老。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父母的死会跟他家扯上关系,当她签好离婚协议书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得知自己怀上了他的孩子。她该如何抉择?留下或者离开……你爱过一个人吗?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整整十年的时间,她将自己对男人所有的幻想全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偶然的相遇,让完全没有交集两个人闪婚,这对乔伊念来说,莫过于天上掉馅饼,天大的喜事,可是对于苏郁来说,这不过他生活中的调剂品,因为他的生活里从来都不缺女人。于是,从民政局走出来的那一刻,乔伊念开始了自己伟大的计划,誓有一天要将这个男人扑倒吃干净。他不爱她,她从来都知道这一点,可是她不在乎,只要她爱着他就行了。在网上,报纸上,公司里,总是会听到关于他的花边新闻,她从来都不问,而他也从来都不解释,因为他知道,他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当有一天她看到一个女人很细心地为他整理领带的时候,她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做痛彻心扉,听说,听说那个女人是他的初恋,也是他最爱的人。有人说,在爱情的世界里,谁先爱上,便注定了就是输家。乔伊念偏偏要颠覆这个观点,她先爱上了,爱了十年,未必她就输了。
  • 色彩人生:透过颜色读懂人生

    色彩人生:透过颜色读懂人生

    美丽与丑陋,光荣与梦想,光辉与嘲弄,快乐与哀伤幻化成多彩的颜色,融入我们的内心和生活,伴我们走过人生每一个驿站。本书介绍了十二种颜色,用颜色来讲述文化,用颜色描述生活,用颜色表述心情。就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融化在颜色里,融化在自己的生命里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无邪-

    无邪-

    不小心将某仙家赢得连最后的一条内裤都要失去,某仙恼羞成怒之下一巴掌将她拍得穿越了时空,成为了浮翰大陆三大帝国之一的扶月国军事巨擘东方家的七少爷。六岁前,天下人都知东方家有一位天才七少爷。六岁后,因亲眼见到娘亲血染眼前而受刺激过度,从此世人都道东方家有一位白痴七少爷。从天才变成白痴,从天堂跌入地狱,昔日的风华已经不在,剩下的只是一身的痴傻,无尽的嘲讽和欺辱。一直到,那照顾了她十几年的婆婆倒在她面前,她的眼中再无丝毫朦胧,从此锋芒万丈,谁敢抵挡?而那再一次的绝世风华,又迷了多少人的眼?夺了多少人的心?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她还是灵族史上最美丽的女子?她笑容烂漫,天真无邪,却说着让闻着忍不住心惊胆寒的话:我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太多在乎的人,所以如果谁竟敢伤害了我在乎的人,那么伤了手我就断他双手,伤了脚我就断其双腿,伤了身我就将他剥皮抽筋,伤了心我就将他开膛破肚,掏肝挖心!#宝贝简介无能,亲们将就着看一下哈,最精彩的当然应该是正文了,嘿嘿~宝贝开新文了哦~《错点王妃》:亲们继续支持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奇趣天下Ⅱ: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奇趣天下Ⅱ: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万吨巨轮顷刻间支离破碎永沉海底;飞机失踪数年后出现在遥远的月球;数十人被在黑雾中迷失灵魂;人畜眨眼间被吸入魔窟化为白骨;沙漠中幻象纷繁引人赴死;峡谷里众多冒险者神秘死亡……对于这些神秘之地,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外星人的秘密基地,人类不得入内;有人说是死亡笼罩的所在,误入者必死无疑;也有人说是大自然的禁区,一旦踏入将会遭受灭顶之灾。死亡无法形容的恐怖;神秘不能诠释的离奇。这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密,我们称这些区域为——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3)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汉末浮生记

    汉末浮生记

    因为一个机器人和一次事故,郁郁不得志的颜鹰奇异地回到了古代,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但背叛、责难、攻击,重重阴影围绕在他的身边,他被迫为生活而努力,为生存而战斗。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冲破了重重迷障,在昏乱的汉末,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