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顺:“一个人活着,什么是他生命过程中的中心?金钱是中心吗?身体是中心吗?精神是中心吗?理想信仰是中心吗?事业是中心吗?家人是中心吗?我们很难找出中心,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都很重要,而这些重要的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我觉得,我们绝不能只要经济指标,而不顾矿工们的死活,矿工才是我们煤矿的主人!”
现场再一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市长乔剑川在心里暗自佩服:这小子真会白话,也真会整景儿。
看他咋收场?
三
乔剑川有个外号,叫乔大扒,知道的,说是他刚当市长时为了河东的市容市貌,采取强硬措施,拆扒掉了一些临街的、有碍观瞻的危房破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的手掌大,所以老百姓管他叫乔大巴掌。其实这也对,因为乔剑川的手确实大,像个小蒲扇。据说他老婆的脑袋小,有次他们正在行夫妻之道时,老伴不知道为啥就闹起了别扭,冲他瞪眼睛,整得他动也不是,下来也不是。手一划啦把老伴的脸按住了。
他说:“就你这小脸儿还没有我的巴掌大哩,急眼了我能一巴掌捏死你!”老婆把他推下去,起来穿衣服就回了娘家。于是乔大巴掌的外号就传出来了。
刚开始,他不知道自己有这个绰号。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才知道自己的床笫之事被人演绎成了段子,因他走路时迈八字步,两臂甩的幅度大,在整个市政府的大楼里几乎成了风景。一天大楼里的两位干部中午出去喝了点酒,回来上楼时,一位干部走路一趔趄,两臂甩的大了一点,另一位就笑:“你看你这两步走真好像乔大巴掌。”那位干部就问谁是乔大巴掌?这位干部很惊讶地回答:“这你都不知道?乔市长嘛!”于是便讲起那个段子。偏巧,这时乔剑川也从外面回来,上楼时正听到这两位干部的对话。乔剑川也不愧是市长,就是有涵养,听到他们的对话后便忍不住接了一句:“这事都传出来了?”两位干部刚才还笑得前仰后合,听到有人问话,嘴里说:“信息社会嘛!一人肉搜索,就没啥隐秘事儿了。”一抬头,见是乔剑川,立时就结巴了:“乔、乔、乔市长,我、我、我……”
乔剑川就笑:“结巴啥?你也怕我这大巴掌吗?”便上楼拐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乔剑川没当回事儿,可把这两位干部给吓坏了,尤其是讲典故的那位,以后上班一直提心吊胆的,逢有见乔剑川的机会都推搡着让别人去。慢慢的就憋出了抑郁症来,托人找关系,愣是调出了河东市,一个正处级干部跑到省直单位做了个小科长。
后来高扬到这个单位去采访时认识了这名干部,吃饭闲聊时,说出了这段经历。在又一次来河东时他就开玩笑把这事和乔剑川说了。
乔剑川还很纳闷儿,还有这事吗?我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呀?最后还是韩顺很精辟地总结了一句,“这就是中国版的小公务员!”
高扬曾偷着问韩顺:“你说乔剑川真的不在乎吗?”
韩顺肯定地回答:“那不是装的。你想呀,做为一个正厅级的主干线干部,不说阅人无数吧,那也是研究人的高手。谁会为这点小事挂在心上啊?如果把这点小事挂在心上,那还能有大作为嘛!你知道,搞政治的都是研究人的高手,不把行行色色的人研究明白,你也当不了官,更别提当高官了!”
高扬就笑:“就像顺口溜儿说的那样,开啥会不清楚,开会坐哪清楚;谁送礼不清楚,谁没送清楚;谁干得好不好不清楚,该提拔谁清楚;和谁睡不清楚,睡觉干什么清楚。”
韩顺笑过后说:“其实当官的,就是研究人。研究明白了,你就是政治家。所谓的政治家还不就是以政治活动为职业,为了本阶级、本集团或个人某种政治需要而搞政治投机、玩弄政治权术。如果一个政治家,不懂得驾驭人和权谋,那他的地位很可能不稳定。说白了政治家就是怎么都能把话说圆,有没有逻辑都在其次,信口雌黄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叫人相信。说话时的情态能够脸不色变心不跳才是最主要的。”
高扬:“这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眼花缭乱的表演,就是所谓的官字两个口,兵字两只手吧。”
韩顺:“我们该信谁的?这要靠自己去权衡分析。需要你的智慧,需要你的见地,需要你的经验去认真面对。因为社会是现实的,人也变得现实起来了,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爷的人太多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自己清晰的思维,清醒的头脑,才有可能去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
高扬若有所思但又不无佩服地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乔市长的这件小事和你的推理中我长见识了。”
看到工人们很激动,韩顺越发觉得自己来对了,于是,他问申春江:“你说说,这要出事儿咋办?”
申春江有点委屈地嗫嚅道:“我觉得没事儿,生产任务这么紧,再干几天,应该是没事的!”
韩顺很生气,厉声地质问:“你当这是头疼感冒啊?不吃药,挺几天也能好!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弄不好是要死人的!现在是没事,一旦有事呢?”
又面向围观的工人们说:“对不起,同志们,都怪我太官僚了,只听他们的汇报,要不是你们有人给我写举报信,我还不知道,这里,我再一次向工人师傅们赔礼道歉!”
工人群里不知是谁又带头鼓起了掌。
韩顺问乔剑川:“老乔,你看该如何处理?”
乔剑川知道韩顺已有处理办法,问他只不过是在做出尊重他的样子,显得市委和市政府之间是团结的、和谐的。他也不点破,随口说了一句“你定吧!”这话是很有水平的。表面上看是我尊重你,你是一把手,你说了算。实际上无论你做出怎样的决定,我都没发表意见。受表扬了我有份,出事故了你负责。
韩顺见乔剑川这不阴不阳的回答,心里就升了一股无名火,但他却不动声色地说:“那我们下井看看吧。”
申春江忙阻拦:“别了,还是去矿办公室吧,下井有危险的。”
随行的其他领导也劝:“是啊,下井太危险,还是别下去了。”
韩顺其实是不想下井的,可话说出来了,工人们又围在身边,何况乔剑川居然也劝他不要下去,他就心里不快。心想:这井一定要下!
他是一把手,他要下井,那别人就必须要跟着,不跟着,就意味着怕死。
韩顺说:“咋?工人们能下,我们咋就不能下?怕出事儿?早干嘛了?下井,都下去,不到实地去看一下,咋做决策?”说着就走向矿井。
工人们一看韩书记要来真格的了,也都劝:“韩书记,别下去了,您身子金贵,不像我们整天在井下,这井是真的危险。”
韩顺这时的心里热乎乎的,他在想:工人们多好啊,就为了工人们,他今天也要下井。
韩顺带头走进了升降的吊车里。
韩顺进去了,别人也就只能提心吊胆地跟着了。乔剑川等在申春江的陪同下,也都走进了吊车,顺着黑洞洞的井口往下落。
井下,还有没升到井上的工人,见韩顺一行下到了井底很是惊讶。
黑黑的脸上露出白白的牙冲着领导们笑。韩顺没顾得上想他们脏,主动和他们握手。众人也都和韩顺一样握工人们的手,居然没有人去擦手上的煤灰。
在井下工人们的陪同下,韩顺等往洞里走去,边走边查看矿井的安全设施。看到巷道支护架虽然不是朽木枯枝,但机械设备很陈旧,尤其是运煤车、铰链和鼓风机也大都已经老化,不堪重负,对瓦斯浓度的探测和监控设备也不符合标准。有的地方还时不时从上边往下掉煤块儿。幸亏每人的头上都有一顶安全帽。把常蹲办公室的人吓得一个个毛骨悚然,脖子后嗖嗖地冒凉风。
从来也没下过井的干部们都心惊胆战地嘀咕:“这井真的不能再下了,否则,肯定会出事儿。”
韩顺对随行的人说:“我真的对我们的矿工很敬佩,他们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坚持生产,太伟大了!”
乔剑川这时也不顾玩心眼儿了,因为越往里走,危险就越增加,谁愿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啊。于是,他建议:“我提议立即封井!”
市委副书记孙月萍,副市长李小刚、赵志达等河东市的主要领导也一致赞同。因为大家谁也不愿意再往里走了,天知道这井啥时候垮塌啊?
申春江:“韩书记,那我们今年的指标——”
韩顺:“不要再说了,我不管指标,只管安全。我同意乔市长的意见,封井!老申,如果你一意孤行,再让工人们下井,我就建议人大摘你的乌纱帽。”
申春江又转向乔剑川:“乔市长,那任务是你和赵市长下达的,我今年——”
乔剑川也怒了:“你这人咋这样,没听到韩书记的指示吗?要坚决照办!”
申春江委屈地说:“是,坚决照办!”
韩顺:“同时你还要对你矿上的所有生产井仔细地检查一遍,发现隐患的必须清除,要让市安全办进驻你们矿,协同你们矿上解决,你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打电话找市委、市政府,要记住安全第一!”又转向乔剑川等:“老乔,孙书记、小刚和志达,你们看,咱们是不是开个安全生产的动员大会,不能光讲效益不讲安全呐!”
乔剑川没有立即表态,见他不说话,孙月萍、李小刚和赵志达没敢先吱声儿。都拿眼睛瞧着乔剑川和韩顺。
申春江就劝韩顺:“韩书记,别再往里走了,不是都定封井了吗?
我们坚决照办,快回地面吧。”
大家也齐声附和:“是啊,回去吧。”
在井下陪同的工人们也劝:“是啊,往里走太危险了,韩书记,回去吧。”
韩顺见自己要的效果和目的已经达到了,也就不再坚持了,驻足后,往深井处看了半天,才说:“好吧,大家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了吧,我们知道害怕,那工人们呢?他们也是人啊!”
杨刚和洪静的相机“咔咔”地闪了几下。
韩顺见了,便问:“你们是哪儿的?”
“我们是《发展日报》的。”洪静答。
“哦。”韩顺没再说话。
升井后,韩顺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家都看到这真实情况了吧,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说穿了,就是当地的一些领导干部成天围绕着‘人爷、‘权爷打转转,把做官当作唯一的价值取向,官本位意识凌驾于改革、发展和老百姓之上,把自己家的经济建设凌驾于地区和人民经济建设之上。这样下去,怎么了得?”
工人们又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韩顺继续他的讲演:“我多次在公开场合讲过,公道用人,就要坚持凭党性干工作,看政绩用干部的原则。战争年代选拔干部,主要是看其敢不敢冲锋陷阵,会不会打仗,能不能打胜仗;今天,搞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建设,衡量干部的德和才,主要看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实际表现。对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有高度革命事业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强烈责任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要委以重任;对不负责任,不适应现职的领导干部要果断地调整;对靠拉关系,跑官要官的,不但坚决不给,还要严肃批评,直至曝光;对以权谋私的,坚决处之,绳之以法,以确保党的肌体健康发展。
所以,对不拿矿工生命当回事儿的干部,那我们也就一定不拿他当回事儿。”
工人们兴奋了,可矿上的干部却都淌下了汗珠儿。
乔剑川也在思忖:这韩顺咋了,怎么冒冒失失突然间叫上在家的常委班子都来到兴安矿,难道就仅凭一封老百姓的举报信就这样大动干戈?前天接到这封信时,他还想着要不要和韩顺通个气,因为他当市长的能接到,那市委书记也一定少不了。可问题是类似的上访信太多了,哪能管得过来?安全是对,但这不是没有出事嘛!
就在这阵,他的秘书周宏宇走过来对他耳语几句,他扭头瞧了瞧韩顺,见韩顺正注视着自己,便说:“韩书记,小周说省里要来个安全检查小组,明天就要到河东,咱们这个要开的会是不是请他们也参加一下?”
韩顺说:“是吗?那好哇!申春江你听到没有,你把省里都惊动了,赶快封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