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5000000008

第8章 文化概论(6)

相传,当时在移民途中,人们仍幻想着能重返故土,为日后便于确认,便把小脚趾甲剪为两瓣。也有说是当时官兵怕移民在途中逃跑而做的记号。时至今日,当下人们的小脚趾上凡属两瓣者,认为都是大槐树移民的后裔,现存有“脱履认亲”之说。中卫方言中有“解手”一词,还有中卫人走路时背手的习惯性动作,据说也源于此。传说,由于移民在押解途中手被连绑着,要大小便就得向押解官禀报老爷,我要撒尿拉屎,请解手!”次数多了,就简化为:“老爷,我要解手!”于是,“解手”就成为当地人大小便的代名词了。

根据《明实录》以及大量家谱、碑文记载,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据《宣德宁夏志》记载,明朝洪武初年,住在宁夏的居民,“有仕宦者、征戍者,有谪戍者,齐、楚、吴、越、秦、晋之人皆有之。”《万历朔方新志》亦云,洪武年间,朝廷迁“齐、晋、燕、赵、周、楚”之民到宁夏屯驻。晋,就是山西。从山西移民到宁夏的时间,当在洪武九年(1376年)及其以后。

宁夏各市县都有山西移民。据调查考证,中宁县宁安乡殷庄村农民郭凤召家原有家谱,有祠堂。家谱在清朝同治年间因兵祸遗失。听祖辈代代相传和家谱记载,祖籍山西省汾阳府洪洞县北社里村,于明洪武九年由官府强制迁移至此。同时,从社里村迁来的郭姓有十八户,每户先来一人,发给耕牛一头、犁一张,因此人称郭姓住地为“十八犁”。当时迁来户与原洪洞县未迁的郭姓各执铜牌半个,以备日后探亲寻祖时为证。有牌证者,老家的人可招待食宿并供给路费。后来回乡探亲者往往长住不走甚至还多要路费,惹气了祖籍的人们,于是铜牌索性被收回,从此与祖籍洪洞断绝来往。现在,郭姓在中宁县是大户,人丁兴旺,住地分散在多处。

悠悠五百多年沧桑岁月,移民的后代不论走到哪里,都知道“山西大槐树是故乡”,他们喜欢栽种槐树,借以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在中卫沙坡头区,过去一些有家谱的人家大多认定山西洪洞大槐树为祖籍,常乐镇枣林村的大槐树已有数百年历史,被当作文物加以保护,市区至今还有以槐树命名的巷道,叫作“槐树巷”。这些,都是为寄托思乡之情而留下的凭证。

作为历史的遗迹和见证,古老大槐树昭示着世事的沧桑,也荫庇了无数的生灵。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新巡抚张锡銮率三镇兵卢永祥部进攻山西革命军。卢军所到之处肆意抢劫,当浩浩荡荡的队伍开来,准备血洗洪洞县城时,部队临近县城外的古大槐树,奇迹发生了,冀鲁豫籍的官兵们纷纷丢盔弃械奔于大槐树下,折槐枝为香,下跪参拜,说是回到大槐树老家了。部队首长无论怎么发号施令,也无法使队伍集合起来。由此,洪洞县城数十万百姓免于一场血洗之灾。后来,为感激大槐树的功德,便在旁边建起一座牌坊,题刻“荫庇九州”四个大字。后来又在原大槐树下修建了碑亭。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石碑一座,正面篆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书大字,背面刻有叙述移民事略的碑文。

迄今500多年过去了。昔日僧侣济济的广济寺早已风流云散,当年那棵古大槐树也已经干枯,但枝干仍挺立,且生生不息,陆续生出了第二代、第三代大槐树。洪洞县在古大槐树处建设了一个占地22公顷的综合性公园——大槐树公园,立有“迁民遗址”门坊,并在每年的4月1曰至10日举行寻根祭祖节,每年有许多寻根问祖的古槐移民后裔前往参加,这其中包括不少中卫人。

十黄河农耕文化

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被炎黄子孙称为“母亲河”,在人类发展史上书写了厚重一笔。然而,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她曾经汪洋恣肆、横冲直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频繁改道,灾祸频仍,给流域两岸人民带来了很多灾难。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农耕时代,人们只能望河兴叹,因此,便有了“黄河百害”之说法,然而地处黄河前套的卫宁平原确是个例外。史载:“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一套就是黄河前套,即宁夏平原,尤其指卫宁平原。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依赖黄河冲击之功,卫宁地区黄河两岸形成了一马平川的肥沃平原,史称前套平原。

在整个黄河流域之中,宁夏平原往上是山高河低,往下是地低河高,很难利于农业灌溉,只有包括卫宁平原在内宁夏平原几乎与河面平行,且地势与河流一同形成了西高东低的自然落差。于是,勤劳聪慧的祖先们便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挖渠引水,自流灌溉,让这片丰饶的土地稻谷稔熟,瓜甜鱼肥,成为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留下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美谈。至于卫宁平原水利开发,史料记载应当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中卫始有灌溉农业。为了保证边疆安全,秦始皇、汉武帝实行屯垦戍边政策,在河西走廊、河套地区修筑工事,引水垦荒,进行耕种开发,现存于黄河北岸的美利渠系、南岸的羚羊渠系,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均已成为本地区“无坝引水”古老水利工程的铁证。由于黄河水的利用,卫宁平原沃野纵横,物产丰饶,旱涝保收,成为小农经济时期的富庶之地,以至于清代中期,西部官场上便流传着“金张掖,银武威,打点不到坐中卫”的谚语。

黄河都江堰作为宁夏平原之首的沙坡头区,是千里黄河流入宁夏的第一站,也是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历史最早的地方之一。中卫古有蜘蛛渠,修建于西汉元鼎六年至元封二年(公元前111-前109年),即今美利渠,中卫人以此渠引黄河水灌溉而世享其利。美利渠首就坐落在沙坡头“白马拉缰”被誉为“黄河都江堰”,系黄河水利工程的丰碑。2100多年前,先民们利用黄河水在沙坡头拐了一个310度大湾产生离心力的原理和地势落差较大的特殊构造,在黄河中心抛石筑堤,分水引流,无论在枯水期还是盛水期,都能确保美利渠正常行水灌溉,绝不会造成缺水、滥水之患,年复一年地浇灌着几十万亩良田,使这片大地富甲一方。先民们创造了奇迹,却又不敢相信自己的力量,于是便演绎出了“白马拉缰”神话传说,为厚重的黄河农耕文化增添了神秘色彩。沙坡头区是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之地,土地平展肥沃,排灌通畅,年种年收。因此,“衣食足思礼乐”的先民们有史以来便崇文重教,兴礼仪而求安逸,是西北边陲驰名的文化之邦。

康熙御封文化县距今900年前的南宋时期,当时的应理州已设立官办学校并延师招生,明朝正统四年(1449年)始置宁夏中卫文庙儒学,当地学风蔚然。相传,清朝初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巡视宁夏时曾到过中卫,无意之中碰见了成群结队的硕鼠,皇帝一下御轿,一群黄老鼠便纷纷肃立,抬起前爪呈作揖状。康熙皇帝见此情景,着实震惊,便脱口而出:这个地方肯定是个“文化县”,连这些小小的畜生都懂得礼仪呀!明代中卫有十大人文景胜,至清代,中卫版图扩大,东北部的青铜峡、牛首山,南部的香山(明代系庆藩王牧马场)皆入中卫县治。清朝乾隆年间,知县黄恩锡将明代中卫十景更标为十二景,即青铜禹迹、河津雁字、香岩登览、星渠流翠、羚羊松风、官桥新水、牛首慈云、黄河泛舟、石空灯火、炭山夜照、黑山晴雪、暖泉春涨。这些都是黄河农耕文化的历史产物,其中蕴含着许多历史、地理、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给昔曰的中卫平添了无限光彩。

青铜禹迹景观述说的是,明代青铜峡黄河段夹于两山之中,两岸山石嵯峨,阳光与河流映照,呈青铜色,由此得青铜峡之名。黄河北岸建有禹王庙,殿宇为石穴,山坡上有108塔。传说中卫古时为泽国,大禹治水至此,用神斧劈开石壁,水流始畅,后人于此建庙祭祀,立塔镇河。暖泉春涨景观表述的是,龙宫庙前有一泉眼,春涌泛水面有车轮之大,长年不竭,冬季不结冰,泉水形成一个湖泊,叫作龙宫湖。官桥新水景观道白的是,世享其利的蜘蛛渠,到了明代中后期,黄河趋南改道,渠口淤高,虽春秋疏浚仍无济于事。于是,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夏,官方调集军工3000余人,向西上延渠口6里,深挖宽劈延长渠身7里许,复人故渠,并将蜘蛛渠易名为美利渠,取“乾始美利之义”。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中卫知县黄恩锡于官桥西建成河渠龙神庙,于四月举行迎水之祭,至秋后又举行谢水之祭,往后每年举办两次祭水庙会,约定俗成。羚羊松风景观记载的是,羚羊寺位于中卫黄河之南,今宣和镇西羚羊村。寺之东西有羚羊角、羚羊殿、羚羊夹三渠。寺、渠皆以羚羊命名,源于羚羊打角的传说。其余景观都富有典故和文化内涵,不再赘述。

驻足古长城遗址,一种怀古情愫便油然而生,让人的思绪一下子穿越了时光隧道。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朝中叶以后,鞑靼劫掠,不时扰至近郊。自明朝洪武年间起,为防御漠北蒙古人侵扰,沿腾格里沙漠,由官府动用官兵民夫用黄土修筑边墙,派兵把守,规定离边墙60里内不得有蒙古人驻牧。清朝康熙年间重申勘界。自此,以古长城为界形成宁蒙交界,边境安宁。又据宁夏文物专家考证,当下的腾格里湖金沙岛周边的古长城乃秦昭襄王时期所筑,以后秦、汉、隋、明历朝历代都对其进行加固和修葺。离景区不远的长流水、孟家湾村姓孟姓姜者较多,这里同时还演绎着新版孟姜女哭长城而泪眼化作108个泉眼的传说;还有朝廷在马场湖长城脚下设立的边口互市等,加厚了景区内黄河农耕文化的积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卫人民团结奋发,修建北干渠,治理大沙漠、开发南山台子新灌区,建设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打造黄河金岸,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治沙奇迹,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人进沙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治沙造林先进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环境保护五百佳”,为宁夏、为中国赢得了诸多荣誉。得黄河恩泽,今天的中卫,已不单单是稻谷飘香、蛙鼓鱼跃的昔日“塞上江南”风貌。闻名全国的砸砂瓜、绝无仅有的沙漠有机蔬菜,名贯南北的中冶美利纸业、誉满中外的红枸杞、走向世界的中国5A级沙坡头旅游区、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枢纽、美丽现代的市区建设,一幅幅壮美画卷,一个个骄人业绩,已使这座塞上古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黄河泛舟黄河从崇山峻岭中奔腾而下,到中卫市沙坡头后,水流缓慢,宛若长龙,洋洋洒洒地向远方游去。黄河在这一段宽阔河床中,淤起一个个滩头,运输极为困难。木船笨重,容易搁浅,若逆流而上,纤夫们拖一根长绳,沿岸左拐右转,一步一个脚窝地奋力前了,一天也走不了多少行程。

从前人们发明了牛皮筏子,往后便进化为羊皮筏子,用以在浅水区和河道狭窄处航运。这种古老而奇特的水运工具,由“浑脱”排列组合而成。唐代李筌《太白阴经》中记载:“浮囊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紧缚其孔,缚于肋下,可以渡也。”缚浑脱“于肋下”乘渡,只是一人而为。为了使它能够方便、安全和吃重,后来人们又把单个的浑脱缚在木排上,排列出一个长方形来,即运用20根2米来长的木杆绑上十几个浑脱,制作成一个“筏子”,只需一人手持木桨划行,一般用于黄河两岸摆渡,或是顺流而下运货。筏子顺流而下时,筏子匠躺在筏子上,头上扣一顶草帽,悠悠然,任筏子顺流而行。若遇漩流,匠人则挥桨划动几下,有惊无险,依然优哉。

羊皮筏子在黄河文化史上作为主要交通工具,东漂内蒙古包头,西行甘肃、青海,开通了宁夏河运的大门。外地的木料,金银铜铁,布匹针线等物什大多从黄河航道上运输进来;当地物产枸杞、发菜、食盐、甘草、毛皮、烟煤和陶瓷等,也能及时便捷运送出去。

在黄河黑山峡河道乘筏,两岸山崖嵯峨,怪石嶙峋,湍流如箭,险滩暗礁,荡魂摄魄。在黄河南岸的峭壁悬崖上,突兀一尊巨石,形似观音面河打坐,名曰“小观音”;河流不远处有七块硕大礁石,人称“七姊妹”;往下500米河中心便可见两块大礁石相互依偎,酷似两位老人,被称为“老两口”;顺流而下,卧于河心的三块巨礁,又被称为“三兄弟”。还有洋人招手、龙王炕、将军肚、黄石漩、一窝猪、红毛牛、阎王砭等等。每一个名称都是一处险幽奇绝的景点,而每一个景点又都有一段凄婉壮美的故事与传说。在黑山峡弄筏,全靠筏匠的高超技艺和豪迈胆略,稍有差池,必将筏毁人亡。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铁路、公路交相发达,黄河之中漂筏渐渐少了,于是羊皮筏子便蜕变为游客觅乐的工具。坐在羊皮筏子上,可将长河风光、大漠奇观、层峦叠嶂等景观尽收眼底,美不胜收。黄河弄筏,在清代为中卫一景,“河边柳色依人绿,岸上桃花照水红。”坐在皮筏子上飘摇,水中有景,景中有情,正如清人魏修德所吟咏的:“前村隐约皆如画,缓棹回舟兴未穷。”如今,羊皮筏子漂流黄河,已成为品牌旅游项目而享誉中外,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一汉族年俗文化

春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卫人叫作“过年”。春节前后的腊月、正月,都是当地过年的热闹日子。

腊八是过年的前奏。男人们在这天夜里要起得比鸡还早,争先恐后地去挑水,寓意为要挑回一年的好运气;女人则提早动手,用米、面、花豆、扁豆、肉、蔬菜等做成美味可口的“和和饭”,也叫“腊八饭”,以期盼来年五谷丰登。“腊八”也是当地农历数九天最寒冷之时,当地民读说:“腊八的雪,老鼠的药。”大姑娘、小媳妇在这一天则用冰块麻木耳垂扎耳朵眼,穿线戴耳环。如果这天降了雪,预示着来年丰收。谚语:“吃了腊八饭,汉子跟上婆姨转。”此后,过年的活动也就开始了。过年所用衣物食品,全由家庭主妇操劳安排,男人碾米磨面、置办年货、请香买表,扫尘布新,女人扯布买线、拆洗被褥、缝制衣服、烙馍生菜。可谓“宁穷一年,不穷一节”。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灶老爷上了天。”这一天是祭灶神的日子,也叫小年。家家杀猪宰羊,把旧灶神像取下,换成新的。灶神左首是坐骑,右首是一侍者抱粮禾,脚下伏着牛、马、羊、鸡、犬、猪六畜。灶神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横额为“一家之主”。无钱人家只供牌位。供品中必须有几块糖果,说是灶神吃了嘴甜,上天尽说好话。这一天夜幕降临,上过香,祭过神,便将旧灶神像和灶马子烧了,纸灰送出院外,将糠麸、谷草、清水一路洒出院外,就算是把灶神送上天了。到大年三十,灶神自然与其他神一块返回人间享受香火。有俗语说灶神上天,来回七天。”

同类推荐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听三毛讲远行

    听三毛讲远行

    好想跟着三毛远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风,聆听音乐王国的天籁之音,伴着大西洋的七颗钻石感受清风拂面的恬然情怀。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校园里的17岁

    校园里的17岁

    校园里的青春,就像一首钢琴曲的最后一个音符那样,无论用上多么高亢的调,结局都是消失与离开。
  • 毒后在上朕在下

    毒后在上朕在下

    她是杀手组织里最擅长用毒的一级杀手,却终究没有逃过一个情字,当她背叛了组织,被组织追杀,只为那个男人的时候,而那个男人却将匕首刺进了她的心脏。他说,“龙暖暖,记住,下一辈子不要再相信男人!”再醒来,她的身份变成了被打入冷宫的皇后,还顺便被人陷害,热火焚身之际,一个小白羊自动送上门,她宛如大灰狼一般扑了上去,面目狰狞道,“拿来吧!”正当她准备享受的时候,她的冷宫被人包围,想不到解个毒这么多人参观,正好让他们瞧瞧什么是辣手催花!那躺在床上的小白羊颤抖着身子,真真的我见犹怜。吃饱喝足,一脚将男人踹下床,意犹未尽的打开门,龙暖暖纤手一挥,“这男人太差劲了,本小姐余毒未清,换个健壮的来!”“朕的皇后,你说什么?”身后那男人摇摇晃晃起身,某一处还在流血,那个惨啊!一个腹黑残忍的皇帝殿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留不住一个女子的心,哪怕是处心积虑的下药也……拥兵自重的七王爷,脾气火爆,三万兵马围困都城,只为一个女人。“暖暖,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皇上也不行!”绝美天下的护龙殿殿下龙溪,身份地位更是在五国之首,可是他却宁愿放弃这样的地位,放弃成仙的际遇,只是想要一个女子。龙暖暖,一个被打入冷宫的皇后,到底是怎样的一名女子?女强加宠文,嘿嘿简介有待继续,嘿嘿!推荐小妖刚刚完结的女强文,毒后的姊妹篇《第一妾》推荐好友好文狂想曲《上—邪》亲们有空去看看吧,么么
  • 异界之女神重生

    异界之女神重生

    当预言传遍整个亚历山大大陆的时候,紫罗兰公爵府上的薇薇安小姐正在魔武学院混得风生水起。“哼!人不犯我,我视心情好坏去犯人。犯你,那是抬举你;人若犯我,不管四七二十八,我让你见不到今天晚上的月亮!杀你,那是给你面子!”薇薇安拍拍手上的灰,看了眼被她打得七零八落躺在地上苦苦哀嚎的贵族子弟们,之后华丽丽地扬长而去。没事儿,打打小架,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儿,赚赚小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儿,谈谈小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什么,你说我是神子,背负着建立新神权的使命?去你的新神权吧!让我抛头颅,洒热血和强大的神族对着干,没门!提到魔法师,大家都说酷!嗨,其实那就是精神胜利法,哪个最会YY,哪个就最强大!说起龙骑士,人人都喊帅!切,不过只是个宠物饲养员,只要不碰逆鳞,龙王我也敢骑!女主腹黑!强大!男主帅呆!酷毙!
  • 难逃君错爱

    难逃君错爱

    (完结文!)她性格多变,喜怒无常。他生性淡泊,无为名利,却偏偏钟情于她。而她根本不记得有他这一个人。对她来说,他只是一枚棋子,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将他推入火坑,甚至牺牲他的性命…
  • 逆天衍

    逆天衍

    逆天戟一分为七,一件法宝代表了一种不同的能量,当完全将七件法宝集齐之后,便能够发挥出毁天灭地的力量,仙界,冥界,妖界,魔界。每一界皆有逆天戟一分为七的其中一件法宝。
  • 机舞苍穹

    机舞苍穹

    吕锋遥指苍穹:“我所要寻找的,只是属于我的尊严!”
  • 与爱一起成长

    与爱一起成长

    此书是对70余名当代大学生情感经历的口述实录,融可读性、真实性、文学性于一体。此书是对莘莘学子情感个案的实录与刻画,重在故事性。
  • 亿万新娘:总裁,久等了

    亿万新娘:总裁,久等了

    车祸意外身亡,她重生到了豪门千金的身上,一个身价亿万只会跳舞的富家千金。从此她有了爱她的家人,有了超可爱的正太弟弟,她决定守护这一切。安子勋是俊美的美少年,是这具身体曾经暗恋的对象。他的名字唤醒了那些原本不属于她的记忆。苏瑾以为他们不会再有交集,而他却开始缠着她,麻烦也随之而来……
  • 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你爱

    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你爱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人情、懂世故,别人就容易接纳你、尊重你、帮助你、满足你,你的愿望就容易实现。《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人爱》以生动真实的事例及故事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示了社会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社交技巧,希望《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人爱》能带给你一个全新的做人、做事理念,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好人情世故的尺度,从而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让你心想事成,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风雨无阻。
  • 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