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5000000007

第7章 文化概论(5)

史前文化是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文化。中国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器时代。历史考古学家一般通过文字、铭刻、古建筑等方面考察古人类的历史,岩画作为石刻文化艺术便是史前文化研究中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中卫岩画与贺兰山岩画属于同时期的文化遗产,大多是北方游牧民族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原始自然的石刻方法来描绘记录生产方式、生活内容,以及大自然和动植物,为研究中卫历史文化提供了极为丰富而宝贵的考古资料。

中卫现代地貌多为距今200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地质运动而形成,由于大小河流的侵蚀、联通、汇集,形成了自西向东贯通的黄河古道。黄河两岸的平原、湖泊、山川、草原、森林,非常适宜原始人类采集、狩猎、繁衍生息。中卫黄河两岸遍布的近1.5万幅史前岩画,是史前时代居住、迁徙、流转于该地区的原始人类的鸿篇巨制,在华夏大地上放射出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岩画分布与特征中卫岩画主要分布在卫宁北山,被考古界定名为“大麦地岩画”,与贺兰山岩画一道都是宁夏人的骄傲。目前,大麦地岩画,因为有可能将中国文字的起源往前推5000年而备受瞩目。中卫岩画多用凿刻、磨刻和涂抹方式完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早期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大部分作品当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的中石器、新石器时代,少数作品延续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原始人类以图画为语言载体,真实地记述了这一地区远古人类放牧、狩猎、祭祀、争战、交媾等生活场景,表现出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是原始思维、原始观念和原始社会形态的反映,也正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

卫宁北山岩画带该岩画带北靠腾格里大沙漠,南接一碗泉新旧石器遗址,东界中宁县枣园乡,西与阿左旗骆驼山相接,分布约400平方公里。现已发现岩画据点10多个,有大麦地、黄石坡、石房圈、新井沟、黄羊湾、石马湾等,遗存岩画13000多幅(个),是中国现今唯一的世界级“岩画主要地区”。

卫宁北山岩画带的密集中心在大麦地,已发现岩画12000幅(个)。这里四面群山环绕,沟壑遍布。在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的核心区内,排列着东西走向的山梁17道、山水沟16条;排列着南北走向的山洪沟11条,山梁石壁嶙峋,排列有序,如同一道道天然陈列台,恰似一座野外岩画博物馆。就在这6平方公里的山梁岩面上,遗存有岩画2137组,含个体图像8532幅(个),每平方公里图像达356组,含图像1422幅(个),超出国际公认的世界“岩画主要地区”规定标准的142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块面积12平方米的石板上,凿刻着216个图像,每平方米图像达18个,还有一块长26厘米、宽22厘米的石头上,竟凿刻着20多个图像,其中一幅野山羊高4厘米、长8厘米。以上这些,堪称世界之最。

香山岩画带该岩画带在黄河南面,分布在香山主峰周围。这里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地势开阔,水草丰美,自古至今都是良好的狩猎、放牧场所。香山岩画区现已发现岩画点有石马沟、石羊沟、大井河、骚胡槽子、红石水沟、茶树沟、南长滩、李家水、暖圈沟、火石沟、小井子沟、南井沟、陈水沟、冰沟等,遗存史前岩画1000幅左右,其密集中心在南长滩。

八长城文化拾遗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长城建筑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更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世界中古时期七大奇迹之一,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堪称人类文明史上所创造出的最为伟大的作品。因其工程之艰巨、存在之长久、功能之显赫、影响之深远,积淀凝聚了极为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民族地域性色彩。长城文化不但包括作为物质实体客观存在的物态文化,而且蕴含反映长城南北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不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冲突与融合的制度文化,以及军屯、民屯、商屯中体现的经济思想,守边将士、文人墨客、艺匠画师的文艺作品等。这些无不鲜明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寄托着当时人们的向往与追求,铭刻着民族的心理轨迹,凝聚了时代的社会人文信息。

宁夏地处中国古代北部边防前沿,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秦、汉、隋、明四个朝代都曾在这里修筑长城。

中卫境内现有长城,典籍可考者多见于明代,俗称“边墙”,时称“西长城”。西长城在中卫沙坡头区全长达160多公里,位于市区西北部,跨越黄河两岸,因黄河分为两段:一段位于黄河之南,由甘肃靖远县芦沟堡进入沙坡头区南长滩,然后沿黄河东行至常乐镇下河沿,长约70公里;一段位于黄河以北,由迎水桥镇黑林村西沙嘴起,沿腾格里沙漠东部边沿及卫宁北山南坡而行至胜金关,长约90公里,在中卫黄河以北地区形成半圆形防卫圈。黄河北岸长城的起点(胜金关)与黄河南岸长城的终点(南长滩)隔河遥相呼应。

黄河北岸长城修筑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中卫依贺兰山,阻黄河,左联银川,右接庄浪,是边陲要地。然而,卫宁北山虽是天险,自镇关墩至胜金关40多公里,通大漠的隘口很多,当时宁夏将领认为,如果修筑观音口、镇关墩至黄河90公里的边墙,广武、玉泉、大坝等地就能守御无恙。于是,奏请修筑了这段长城。

黄河南岸长城修筑于明代隆庆五年(1517年),其目的是阻挡北方鞑靼进人中卫西南的裴家川一带。《读史方舆纪要》载:“(明)隆庆五年,督臣王之浩请于宁夏扯木峡旧堡河口(今中卫下河沿一带),至五方寺塔儿湾白草墩(今甘肃省靖远县境内),增筑边墙、墩台、大小堡寨,驻将领于此,以遏胡寇出人要路,并筑东西大小隘口。”但据有关专家考证,认为中卫黄河南岸长城应修筑于秦始皇时代。《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宁夏长城研究专家周兴华多次现场考证,发现了大量秦代陶片等实物,并查阅了相关资料,认为中卫黄河南岸长城确属秦长城,并意外发现在沙坡头旅游区内还有一段秦昭王长城,国内专家已予以确认。

中卫境内长城大多以土筑为主,还有以陡峭山坡为天然墙体加以人工削凿而成的,也有先以石块砌墙基后再用黄土分层夯筑的。长城墙体之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处烽堠,其作用在于敌军兵临城下,发动攻城近战,当垛口无法遏止敌人进攻时,守城士兵一方面可以从台上垛口居高临下进行侧翼射击,控制来敌架梯攻城,相临两台,左右相救;另一方面又可以指挥相邻兵力狙击敌人。烽堠突出墙面,基宽10米左右,分墙台与敌台两种。

墙台烽墩明代,宁夏中卫领烽墩75个。墙台台顶与城墙顶平行,每台盖铺房1座,供巡逻士兵休息,也有用于放哨的望孔。又称墩铺、跨墙墩台。敌台台顶不仅突出长城城墙之外,而且高出城墙之上。平地上的长城敌台一般呈圆形,高出城墙3~4米;山巅深谷上的敌台一般呈半圆形,高出城墙七八米,模样近似现代碉堡。

长城现状中卫古长城经长期风雨剥蚀、战争毁坏,已成残迹。目前,保存较好者,黄河以北有两段:一是胜金关段长城遗址,位于市区东北,个别地方被黄沙埋没,断续长约5公里,高4-8米,基宽6-10米,顶宽2-6米,全部系黄土夯筑。二是杨渠至何滩段长城遗址,在市区西北,断续长约10公里,高4-6米,基宽4-8米,顶宽2-4米。此外,烽火墩遗迹清晰,相距约3公里1个。黄河以南有三段:一是南长滩段长城遗址,在市区西南方向,长约600米,高5-10米,基宽6-10米,顶宽2-4米,全部系黄土夯筑;二是下河沿段长城遗址,在市区西南的沙坡头对面,长约3公里,高4-8米,基宽5-8米,顶宽2-4米,全部系黄土夯筑;第三段为黄石镟长城遗址,全长约300米,除黄土夯筑外,还有石砌、凿削等形式,在一些高山峡谷处,尚留有石块垒砌的长城遗迹。

这些长城遗址,是中华民族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现了中卫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所处的军事地位,现在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移民文化探微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移民行动。秦朝统一全国后,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秦始皇迁中原人到当地居住。汉武帝时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到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完全由政府实施的移民在120万人以上,占总人口的三十分之一,绝大部分移民从迁移到定居的费用完全由官方负担,沿途有大批官吏和士卒监护,移民迁徙距离最远的有二三千公里。西晋末“永嘉之乱”,又称“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由北方西北方迁入中原。唐代中期“安史之乱”之后,大批中原人移居江南。北宋末年“靖康之变”以后,大批中原人移居江南。明代初期迁移大量人口到经战乱农业破坏严重的河南等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移民迁入四川,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湖南、湖北、广东等地迁入四川的移民及其后裔达到600多万人,占当地总人口60%以上。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起清朝开放东北的“封禁地”,以后又采取鼓励政策,山东、河北及北方各地的移民大批迁人东北,至清末移民累计超过1000万人。

尤其是明代洪武、永乐两朝实施的大规模移民,中央在山西洪洞设置移民司,给予优惠政策,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执行,或采取军事驻防方式安置,将江南富户和无地农民迁至今安徽凤阳一带和西部地区,并通过设立卫、所的方式将军人及家属迁往全国各地驻防,同时将从塞外投降或被俘的蒙古军民安置到北方各地等。此间,移民总数达到11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

在今中卫市沙坡头区及中宁县,流传着关于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这一传说的内容是: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但凡提到祖籍,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老鸹窝”。洪洞大槐树究竟与中卫人有着多少渊源,如此使人们萦绕于怀呢?这里面有一段辛酸的移民史,从而不断地衍生出厚重的移民文化。

历史缘由元朝末年,中原腹地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加上旱涝、河洪、蝗虫、瘟疫、兵燹,天灾人祸不断,尤其是黄、淮二河屡屡决口,淹没田亩无数,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芜,致使中原大地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人迹罕见。中原诸州,元末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得中原者得天下,失中原者失天下。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王朝,得了天下。为了巩固政权,医治元末以来天灾人祸造成的创伤,迅速发展生产,这位封建帝王采纳了郑州知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等人的建议,做出了向中原地区大规模移民的战略决策。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洪武大移民”,也是明王朝第一次大移民。

明朝太祖朱元璋驾崩之后,建文帝继位,搞了一次“削藩”,不料却惹恼了朱元璋之四子燕王朱棣。朱棣以人京“扫碑”“清君侧”为名,从河北、河南、山东、皖北、淮北等地,一路烧杀抢掠,杀向南京。攻克南京之后,朱棣当了皇帝,迁都北京。一次“靖难之役”,整整打了4年。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燕王扫碑”。这一扫又扫得河北、河南、山东、皖北、淮北等地雪上加霜。“民非杀即逃”,千里中原,白骨累累,疮痍满目,鸡犬之声罕然。于是,朱棣又效仿朱元璋搞了第二次大规模移民,即“永乐大移民”。前后两次大移民,历时整整50年。

移民境况明朝初期的两次中国历史上历时最久、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大移民为何选在山西,又为何选在洪洞县这棵古老的大槐树下呢?

太行山位于山西之东侧,吕梁山居于山西之西边,汾河中流横贯。山西两山夹一水的地形,铁桶一般坚固。虽然处于黄土高坡,天灾不断,但旱涝无虞。特别是蒙古贵族察罕帖木耳、扩廓帖木耳父子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割据一方,战火却极少波及。所以,正当中原地区遭遇兵荒马乱和瘟疫之时,山西却得天独厚,呈现出一番风调雨顺、物阜年丰、人丁兴旺的升平景象。加之相邻各省的难民源源不断地落荒山西,山西则成为明初人口最稠密之地。《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人口为189万余人,河北人口为189.3万人,而山西人口却达到403.454万人。而山西人口稠密又首推晋南汾河平原,仅平阳(临汾)一府就有165万多人。晋南则以地处交通要道的洪洞县为最。洪洞大槐树植于汉代,《洪洞县志》记载,明时大槐树“树身数围,荫遮数亩”,汾河滩上的老鸹在树上筑满了巢穴,成为方圆百里独一无二的奇特现象,世人称作“奇树”。大槐树之西是殿宇巍峨、僧侣济济、香客络绎的广济寺。大槐树下是阳关古道,通达四方。明初大将徐达的行辕兵站设在洪洞,移民是由军队强制遣送的,因而行辕兵站兼办移民事务,既方便又节省费用。洪洞又正合“洪武”统一天下之简称谐音,所以明朝中央政府便将洪洞县定为移民集散的首选之地。

俗话说故土难离,移民工作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为迁徙顺利,明朝中央政府便设置骗局,在当时有移民任务的汾州府、辽州府、沁州府、潞州府和平阳府等州府县衙广贴告示,晓谕乡民:凡不愿移民者,限三日之内到洪洞县的大槐树下领取免迁证;愿移民者可在家等候。于是,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披星戴月、昼夜兼程,犹如百川归海,从四面八方纷纷赶到大槐树下,八日之内,就云集了十几万人。老实的庄稼人还未等喘过气来,便被官兵团团围住,这才知上了官家的大当,愿移得移,不愿移也得移了。为此,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立了移民机构,委派官员驻守,集中扣押移民,发放“凭照川资”,整编遣送。他们被官兵绑起来,连成长队,像犯人一样,分别向全国100多个府县解押。

文化映象“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槐树之下老鸹窝。”这首民谣在中卫地区世代相传,已有五六百年之久,曾让对于移居塞北中卫的后世子孙流下了思乡的泪水。

同类推荐
  •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保镖是对社会富有者、权势者的一种保护行为。晋商发达必然要产生镖局镖行。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热门推荐
  • 龙王纯纯爱

    龙王纯纯爱

    ”“龙王是谁,龙氏集团总裁,请勿模仿,雍容华贵。而我只想做你的王子,你做我的公主,不认识。”开什么国际玩笑!男人们吃完就想走,成全你们!才貌双全的我还有后备力量——龙正,你是我的女主角。“我是王子。”完了!心跳加速,玉树临风,呼吸急促!--情节虚构,“我是龙王
  •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桥上的新娘

    桥上的新娘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弃夫

    弃夫

    推荐新文《这男人欠揍》婚姻里或许有爱情!豪门的婚姻里或许或许有爱情!廖凝的豪门婚姻却充满了交易,身体与利益的交易!****爱情!从廖凝站在墨云办公室提出用她来换取廖氏平安的一瞬间,就已经离她远去了。一切都是交易!她清楚的记得墨云的话,“你认为你值那么多钱吗?”“值不值要你说了算!”“好!名牌大学毕业,家世清白,长相嘛……还看得过去。我也需要这样一个妻子装点门面,省得老有女人痴心妄想。不过你记住,不要对我奢望什么。我不会为了你做任何的改变,我的一切你都没有权利干涉,包括我的女人!”墨云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一脸的放荡不羁。廖凝的第一反应是安心了,濒临破产的廖氏有救了!至于婚姻,她没有任何的期待和奢望。“我知道自己的身份,你的女人只要不睡在我的床上就好了!”廖凝一脸的平静。婚姻真得能这样风轻云淡吗?从什么时候起一切都脱轨了呢?推荐群内好友的文《寒毒王妃》筱如君《不嫁妖孽王爷》甜味白开水强力推荐好玩的宫廷游戏:《宫廷计》http://m.pgsk.com/
  • 妾无双-

    妾无双-

    传闻夜学士府的二小姐奇丑无比,又懒又蠢又多病却自小与英俊潇洒、才高八斗的尚书李延宗订亲,世人皆道一株仙草插在牛粪上。大婚前夕,李延宗爱上画舫花魁,舍却万金只为退婚迎娶美娇娘从此夜府二小姐成了风迎国最大的笑柄,再无人敢娶。传闻九皇子又傻又痴又多灾,出生时克死生母,任何人伺候他超过三个月均莫名其妙的暴毙所有和他订亲的女子非死即伤,传闻中的天煞孤星既使贵为一国皇子也无人敢嫁。皇恩浩荡,一纸圣诣成全了蠢女和傻皇子从此,又懒又丑又蠢又多病的夜二小姐和又傻又痴又多灾的九皇子便成了一家人从此,风迎国的皇宫开始鸡飞狗跳,妃嫔才人宫女太监无一安生且看这一对遭天下人嫌弃的男女如何玩转后宫,又是如何笑傲苍生《王爷让偶轻薄一下》已上市,实体书名《腹黑王爷要调教》,各大新华书店有售,淘宝网购买地址:http://m.pgsk.com/m.pgsk.com?id=13651536912&prt=1319273300778&prc=3推荐某夜的新文《悍妾当家》谢谢亲们的支持!-------------------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强嫁》:《枭妃》:《劣妻》:某夜唯唯一一本现代文。《丑妃无敌》:丑女不丑,帅哥很帅《坏坏相公倒霉妻》:温馨与阴谋共存《娘子你别太嚣张》: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反串《夫君,女子不好欺!》:《错惹狂帝》:《王爷让偶轻薄下》:已签约出版《七小姐》:连载中--------------------推荐朋友的文:《“娘娘”夫君》卫的文很特别,好看《主母无才》风的文很轻松,有趣《九师妹》开水的火文,超好看《笨女人》《天才丑妃》楠的文很有自己的特色娘子《重生之高门奴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睡眠的秘密

    睡眠的秘密

    《睡眠的秘密》从睡眠的重要性、睡眠时间、睡眠环境、睡眠习惯等方面阐述睡眠的基本常识以及提高睡眠质量、远离失眠困扰的方法,并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了具体实用的指导,以期帮助读者克服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网游之狠角色

    网游之狠角色

    本书以武侠网游剑侠2为背景。讲述了一无名小卒成为一代狠角色的历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