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0300000009

第9章 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考析(上)(2)

“陲”,《说文·阜部》:“陲,危也。从阜,垂声。”《段注》:“许义垂训远边,陲训危。以垂从土,陲从阜之故。今义训垂为悬,则训陲为边。边陲行,而边垂废矣。”(第736页)段说甚明。今之“边陲”即古之“边垂”。《古今韵会举要·支韵》:“陲,边远也。《增韵》:‘疆也。’”

《盐铁论·备胡》:“今三陲已平,唯北边未定。”《盐铁论》中将“陲”与“边”对举,互文见义,可见“边”、“陲”单用,都能够表示“边境”的意义。

《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役我农功,虔刘我边陲。”《左传》此例中“边陲”已连用成词而指边境。

“边陲” 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也为李白诗歌中的传承之词。

№6 机兆

【机兆】(2次)先兆。机,先兆,征兆。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大贤达机兆,岂独虑安危?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岛伯。

朱谏注:“机兆者,发动先见之微者也。”

《尚书·太甲上》:“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伪孔传:“机,弩牙也。”机,本来是指弩上射矢用的牙,搬动可以射矢,故引申为征兆;兆为卜筮的兆纹,引申为“征兆”义。“机”和“兆”引申后成为同义语素。故“机兆”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覩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很明显地,此例中“机兆”即是“先兆;征兆”的意思。

李白诗歌中二处所用“机兆”,都含有把握了自然界和人事社会中的规律之后,进而预见万事万物的先机先兆的意思。

№7 a.旌旗 旌旆 旌旃

b.旌节

在李诗中“旌旗”、“旌旆”、“旌旃”和“旌节”,除个别用例外,几乎都出现在李白有关战争、特别是有关“安史之乱”的诗篇中,所以这四个并列式复合词一般是指“战旗”或“帅旗”。

【旌旗】(6次):

(1)此指天子旗帜。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羞言梁苑地,烜赫耀旌旗。

詹本第2171页注释(十):“《史记·梁孝王世家》:‘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2)指战旗。

《出自蓟北门行》:孟冬风沙紧,旌旗(一作旆)飒凋伤。

《豫章行》:白马(一作百鸟)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猛虎行》:旍旌(一作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六: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送羽林陶将军》: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贾公彦疏:“军事,谓出军征战。”此例中“旌旗”即指“战旗”。

【旌旆】(2次):旗帜。旆:泛指旗帜。李诗中指战旗。

《出自蓟北门行》:孟冬风沙紧,旌旗(一作旆)飒凋伤。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

晋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戎车无停轨,旌旆屡徂迁。”此诗中“旌旆”亦指“战旗”。

【旌旃】(3次)泛指旗帜。李诗中指战旗。

《古风·代马不思越》: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半夜水军来,寻阳满旌旃。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

《后汉书·刘玄传论》:“而旌旃之所撝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颡,争受职命。”《后汉书》上“旌”与“旃”已连用成词而指“战旗”。

以上有关“旗帜”的这三个词,均是由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因为“旌、旗、旆、旃”古代都能单用指“旗帜”。

“旌”是古代旗竿上端有旄牛尾或兼饰有五彩鸟羽的旗子,用以指挥或开道。《尔雅·释天》:“注旄首曰旌。”《周礼·春官·司常》:“全羽为旞,析羽为旌。”郑玄注:“全羽、析羽皆五采系之于旞、旌之上,所谓注旄于干首也。”同时“旌”又为旗帜的总称。《仪礼·乡射礼》:“旌各以其物。”郑玄注:“旌,总名也。”

“旗”是上画熊虎图像的旗子,军将所建。《说文· 部》:“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从 ,其声。《周礼》曰:‘率都建旗。’”《段注》:“五,郑本《考工记》作六,熊旗六游,以象伐也。”(第309页)

“旆”本指古代旐末镶以帛制的状如燕尾的垂旒。《说文· 部》:“旆,继旐之旗也,沛然而垂。”又泛指旗帜。《段注》:“旆”为“旌旗之总名。”(第309页)《诗经·商颂·长发》:“武王载旆,有虔秉钺。” 毛亨传:“旆,旗也。”

“旃”是古代赤色、无饰、曲柄的旗子。《尔雅·释天》:“因章曰旃。”郭璞注:“以帛练为旒,因其文章,不复画之。”《说文· 部》:“旃,旗曲柄也。《周礼》曰:‘通帛为旃。’”《段注》:“《司常职》文,注云:‘通帛谓大赤。’从周正色,无饰。”(第311页)《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前堂罗钟鼓,立曲旃。”也泛指旗帜。《文选·张衡〈西京赋〉》:“尔乃建戏车,树修旃。”

【旌节】(2次)

《发白马》: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叔继赵平原,偏承明主恩。风霜推(一作催)独坐,旌节镇雄藩。

“旌节”刚一出现,就可能是一个“合二物为一制”的概念。《周礼·地官·掌节》记载了这样一句话:“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 郑玄注:“旌节,今使者所拥节是也。”孙诒让正义:“《后汉书·光武纪》李注云:‘节,所以为信也……’……《司常》云:‘析羽为旌。’旌节,盖即以竹为橦,又析羽缀橦以为节。其异于九旗者,无縿斿也。汉制即放古旌节为之,故郑举以相况。”而唐代“旌节”有所改制,具体如下:

詹本第2543页注释(五)引《旧唐书·职官志三》:“节度使,天宝中,缘边御戎之地,置八节度使。受命之日,赐之旌节谓之节度使,得以专制军事。行则建节符,树六纛。外任之重,无比焉。” 詹本第821页注释(二)又引《新唐书·百官制四下》:“凡命将遣使皆请旌节。旌以颛赏,节以颛杀。”詹本此条注释还引朱注:“旌,旗也。拆(应作“析”)羽于旗竿之首曰旌节,以竹为天子命,使持以为信者也。饰以为玉者为玉节。”

从孙诒让对“旌节”的考证和詹本对唐代“旌节”的注释,即可知道,“旌节”由两种东西(竹和羽)构成一物,成为一种旗帜。而且,就其形制和象征意义说,“旌节”可算作相关并列式复合词。因为“旌节”作为节度使的专用之物,代表他所行使的职权,这一职权主管生杀,故由两者组成一物。即如朱谏注所云“析羽于旗竿之首曰旌节”。故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是可以把“旌节”作为一个词来使用的。如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旌节罗广庭,戈鋋凛秋霜。”(“戈鋋”代指兵器,“旌节”指专节制军事的旗帜)

唐时“旌节” 为旧瓶装新酒之词。正因为这样,“旌节”在有唐一代亦可代指节度使。如杜甫《奉待严大夫》:“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来年回。”

再说李白这两首诗中“旌节”,该怎么解释呢?

詹本在两首诗中对“旌节”的注释,只引两《唐书》和朱谏的注释而阐明唐代“旌节”之制度,却未对李诗中“旌节”作出明确的解释。我们进一步考察诗句的意思和李白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作出如下的判断:

(1)将帅的战旗。由旌与节构成。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发白马》: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

(2)此代指节度使。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叔继赵平原,偏承明主恩。风霜推(一作催)独坐,旌节镇雄藩。

其理由是:《发白马》上句称“将军”发白马(出征),下句言将军战旗一挥军队就渡过了黄河。这首诗歌是李白对边关正义战争的歌颂,写将军北伐兵威之盛,帅旗一挥渡过黄河,扬兵而猎于月窟,转战而略乎朝那。根据诗的整个内容,以及上下句的意思,我们推断此处“旌节”即指将军的帅旗。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据詹锳《系年》知此诗写于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春,即“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一年。当时,节度使兼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者至伙。《旧唐书·赵国珍传》:“赵国珍天宝中以军功累迁黔府都督,兼本管经略等使……” 詹锳《系年》断定曰:“中丞乃其兼衔耳。”李白对边关战局牵挂于心,希望赵平原之后(即诗中的赵国珍)出镇雄藩,收复失地,因而激情地写出“叔继赵平原,偏承明主恩。风霜推(一作催)独坐,旌节镇雄藩”之诗句。这样,我们既遵从该诗的题旨,又根据唐代官制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风霜”指赵国珍所任御史之职(参见本书“风霜”一词的考析),“旌节”亦指赵国珍,指他所担任的节度使之职。

综上所述,李白诗中两处所用的“旌节”,皆是合二物于一体,“旌节” 乃是一个整体概念。那么,李诗中两处的“旌节”是词,而不是短语;两处的“旌”与“节”都作构词语素。两个语素的意义属于相关,故两处的“旌节”都为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8 鞞靫

【鞞靫】(1次):盛箭器。

《北风行》: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鞞”,本装刀盛剑象袋子之类的器物。《说文·革部》:“鞞,刀室也。从革,卑声。”《诗经·大雅·公刘》:“维玉及瑶,鞞琫容刀。”唐孔颖达疏:“鞞者,刀鞘之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十六引《方言》:“(剑削)关东曰削,关西曰鞞。”鞘,《说文·革部》:“鞘,刀室也。”可见,“鞞”与“鞘”在《说文》里是同义词,孔氏以“刀鞘”释“鞞”,慧琳引《方言》言“鞞”为“剑削”,证明“鞞”本指装刀盛剑的器物。《诗经·大雅·公刘》:“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正因为“鞞”是“刀鞘”、“剑削”,故又把它解作“刀鞘末端的装饰物”,戴震《毛郑诗考正·瞻彼洛矣二章》:“刀下饰,乃鞞也。”

“靫”,盛箭器。《说文》无“靫”,见于《玉篇·革部》:“靫,箭室。”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破皮履鞋底……破鞅靫,但是生皮,……悉皆中煮。”元稹《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蛇蛊迷弓影,雕翎落箭靫。”

“鞞”指装刀盛剑的器物,但与“靫”连用为“鞞靫”一词,指“盛箭器”,故“鞞靫”为偏义并列式复合词。李诗“鞞靫”正指“盛箭器”。

“鞞靫”是李诗中产生的新词。

“鞞靫”这个新生的偏义并列式复合词,反映出“鞞”与“靫”由单音词结合成双音词的特点,“鞞”是“鞞靫”一词里的“化石语素”,这个并列式复合词的词义实际是由“靫”来表示的。可见,“鞞靫”刚结合为词时,就是一个偏义并列式复合词。

№9 a. 风骚 风雅

b. 雅颂

【风骚】(1次)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非天雨文章,所祖记风骚。(“记”,本书疑为“托”字)

从词义可知“风骚”为《诗经》和《楚辞》的并称,决定该词以并列方式造词。“风骚”,全唐诗中出现77次。

唐代诗文中,“风骚”一词,还见于《宋书·谢灵运传论》:“源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又见于唐贾岛《喜李余自蜀至》:“往来自此过,词体近风骚。”可见,“风骚”为唐代诗人的常用词。

现代汉语中“风骚”分雅俗两种意思,雅能泛指文学;俗则形容妇女举止轻佻。今之“风骚”多用于口语,为贬义词;而李白时代多用作书面语,为褒义词。在唐代“风骚”甚至可以指代诗文。如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风骚”成为贬义词,据本书所考查,那是元、明以后的事。

【风雅】(3次)

(1)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因以代指《诗经》。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将欲继风雅,岂徒清心魂。

(2)指教化风规。

《赠常侍御》:大贤有舒卷,季叶轻风雅。

《别韦少府》: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

“风雅”一词与“风骚”一样,为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汉班固《东都赋》:“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可见,班固已将《国风》和《大雅》、《小雅》简称为“风雅”,以指代《诗经》。

“风雅”正因为有如此的含义,所以倍受唐代诗人的推崇,是诗人对诗歌追求的境界,是诗人对诗歌衡量的标准。从李白诗句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同时,杜甫也有这样的警句,见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风雅”用来“指教化风规”,是该词的引申义。《诗经》时代就有采诗的风气,加上儒家文化的发展,“风雅”一词自然产生出“文章教化”之类的意义来。《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至于战国,王道陵迟,风雅寖顿。”

唐代诗人以《诗经》,特别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为诗之正宗。李白《古风》首篇即《大雅久不作》,全唐诗“风雅”一词使用达44次。《风》、《雅》是诗的源头,唐代是诗的天国。“风雅”一词在唐代富有特定的含义,它与后世用“风雅”泛指诗文是有所不同的。

【雅颂】(2次)此指盛世之乐或庙堂之乐。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政成闻雅颂,人吏皆拱手。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雅颂播吴越,还如太阶平。

“雅颂”,本指《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乐为朝庭的乐曲, 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诗》其风、雅、颂以体别,乐之风、雅、颂以律同,本之性情,稽之度数,协之音律,其中正和平者,则俱曰雅颂焉云尔。”

《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唐孔颍达疏: “雅以施正道,颂以赞成功……”可见“雅颂”特指太平盛世之音, 为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全唐诗“雅颂”一词使用12次,李白使用2次。我们又一次见到李白在他的诗里准确地使用传承之词。

№10 风气 风俗

【风气】(1次)指由空气流动而生的风。

《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摇扇及干越,水亭风气凉。

“风”,空气流动的现象。《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从虫,凡声。” 《广雅·释言》:“风,气也。”清钱大昭疏义:“风气者,《庄子》云:‘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六书故·动物四》:“天地八方之气吹嘘鼓动者命之曰风。”可见“风”与“气”意义相同,作语素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风气”。

“风气” 指由空气流动而生的风,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西四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郦道元用“风气”之本义,李诗亦用“风气”之本义。

现代汉语中“风气”仍为一个常用词,但指社会上所流行的爱好或习惯,而很少使用它的本义。

【风俗】(5次)

(1)指风气、习俗。

《赠清漳明府侄聿》:心和得天真,风俗犹太古。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

(2)指诗文创作之风。

《赠从孙义兴宰铭》:能文变风俗,好客留轩盖。

“风”的引申意义作“习俗”讲,上古使用已很普遍。如《荀子·乐论》有“移风易俗”之语。《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天子省风以作乐。”杜预注:“省风俗,作乐以移之。” 《吕氏春秋·音初》:“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高诱注:“风,风俗。”

“风俗”为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

“风俗”可以用来指“民间歌谣”,如《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风俗”从指“民间歌谣”而引申指“诗文创作之风”。

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这首诗歌颂义兴贤宰李铭既有政绩又有文才,此诗开头即明题旨:“朗然清秋月,独出映吴台。落笔生绮绣,操刀振风雷。”

“能文变风俗,好客留轩盖”是该诗第五段中的两句,这两句的前六句诗皆赞美李铭的政绩高。这两句紧承前两句:“峻节冠云霄,通方堪远大”,又接续后两句:“他日一来游,因之严光濑”。

詹本第1528页注释(五)引《汉书·窦田灌韩传》颜师古注云:“方,道也。”然后詹本解释说:“通方,通于为政之道。”詹本第1529页串讲该诗第五段大意引朱云:“其节之高,可以贯乎云霄;其道之通,可以致乎远大。能文则变风俗,为诗书;好贤,则来嘉宾之车盖,尤见其乐道之不倦也。”

根据前后诗句的意思和朱谏对本段诗句大意的串讲,本书认为“能文变风俗”里的“风俗”指“诗文创作之风”,乃是赞颂李铭的诗文对义兴(今江苏宜兴县)一带的诗文创作之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周代“采风”之习俗,“风俗”固能指“民间歌谣”,从这个意思引申出“诗文创作之风”的义项,是很自然的。

№11 a. 风韵 风采 风骨

b. 风颜

c. 风义 义风

【风韵】(1次)风度,韵致。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

【风采】(1次)表情,颜色。

《白马篇》: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风骨】(1次)指人的品格,性格。

《上云乐》:巉岩容仪,戍削风骨。

同类推荐
  • 人生大策略

    人生大策略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南京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比较研究,作者把社会学、文化学、美学、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探析优秀词作的内容题材、情感基调、艺术境界、语言风格,结合宏观考察与微观探索,着重论述了唐宋词人的创作 心态、审美情趣和个性特征,揭示了唐宋词独有的艺术特征和美感特质。,从中国古典诗、 词、曲中选取大量的名篇佳作。以及词坛上出现的不同于诗、文领域的奇特现象和词体 的演变过程,以唐宋词为审美观照,是唐宋词研究的一部力作
  •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 东溪乡

    东溪乡

    书中分《青春寄语》《诗歌习作》《灯下漫笔》《夜读辑录》四部分。
热门推荐
  • 名人微博精选

    名人微博精选

    本书从徐小平、王永、王育琨、王金阳等四位名人的两万余条新浪微博中精选出八百余条,他们微博的内容涵盖了心得感悟、生活态度和社会观察等方面,从他们的微博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探讨。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的编者还围绕每个主题还辅以编者手记一篇,使每章的内容更加突出,读者更容易阅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每天读点金融史4

    每天读点金融史4

    《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每个人阅读这套书的目的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我们衷心希望本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认识现实经济世界的一个视角,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理性地认识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历史是指引现实的指南针,历史是抚慰内心的清凉剂。相信每天读点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像是一幕幕相互关联的多幕剧,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上演。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来再加工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历史就会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历史之所以成为后世研究的样本,就是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智慧的线索。这些线索,就是历史中的策略与方法;这些经典的策略与方法,至今仍是现代人的智慧源泉。策略是行动方针,方法是执行方案,它们都是在特定思维下产生的应对措施。在同样的处境之下,不同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古人用他们的经历不断验证了这些道理,也用他们的策略与方法留下了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 精选个股就这几招

    精选个股就这几招

    选股,是投资者买卖股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选对了股票,投资者才有获利的机会。如果选错投资对象,那么再高明的投资者,也只能感叹“无力回天”。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没有一种自己信任而且习惯的选股方法,那么,即使选出了黑马股,也会因为缺乏自信心而过早斩仓出局,只能看着“煮熟的鸭子”飞走了。一种好的选股方法,不仅能够告诉投资者应该买进什么股票,还能告诉投资者在何时以及何种价位买进股票。如果还能够提示投资者在什么情况下卖出股票,那就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 凤舞九天:倾城废材太妖孽

    凤舞九天:倾城废材太妖孽

    《盛宠蜜爱:宣少真给力》新文已经发布,亲爱的们多支持哦!星月大陆,以武为尊,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凤嫣然,四大家族凤家嫡女,天生废材,胆小痴傻,玄力为零,武力值为零,就这样的一个废物,竟然还是嫡亲的大小姐,占据着好的资源,被同家族的庶女妹妹给打的一命呜呼。再睁眼,从此,她不是她,而她亦是她。在这异界大陆,再看这一代倾城废材新星的冉冉生起,平常的时候,练丹药,收神兽,无聊的时候,寻父亲,救母亲,护家族,养小白脸,咳咳,介个只是顺道而己嘛!《豪门重生空间:盛宠小萌妻》新文求包求养求订求阅!!!
  • 魔女大人请留步

    魔女大人请留步

    腹黑、无良、呆萌、冷漠、强悍、鬼畜、单纯、面瘫、偏执……这是她,复杂多变。她是异次元的魔女,没有实体只能寄生,她浪迹时空千万年,经历无数次转生;他们,是她的陪伴,一个是冷面热心,一个玉面春风,一个刁蛮狡黠;无尽的时空,循环往复的转生,她与他们,站在世界之外睥睨世界,渴望着世界的温度,却也怨恨着世界的冷漠。她与他们,一颗心,是否遗失在某一时空?当魔女再一次转生……温和、冷情、腹黑、风华绝代、恶趣味——这是他,表面简单实际复杂,他的恶作剧,只为引起她目光的停留;清冷、孤高——这是他,他是夜空之上皎洁的明月,却将少之又少的温暖投向她;高傲、邪魅——这是他,他的心机他的算计,只为守护那一方天地;阳光、爽朗——这是他,敢爱敢恨,似烈阳一般温暖着她的人生;所有的一切卷土重来,世界重新洗牌,gameon!命运的转轮已经开始转动……【小幽儿语录】呆萌版:某诗会现场洛伊:“他们好像拿着你的诗稿在吵架耶!”“是吗?”某女讶然,一副不明所以的神情,“我只是想起之前在二十一世纪听过的一首歌,所以把歌词写上去了啊!”鬼畜版:某女:动动手指就能毁掉的东西,一下子毁了多没意思,慢慢的折磨,一点一点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摧毁!!!某女:不论是谁将我打入这个时空,你且等着,且看着,我会好好跟他们玩个游戏……腹黑版:手一抖,一盒黑墨泼了出去,某男胜雪白衣墨迹斑斑。某女:哎呀,原来白小道长你喜欢这一款,早说嘛,本公主审美一般,但黑白配绝对出神入化……本文1对1,涉及伪宫斗、伪宅斗……各种斗,开始慢热,后面绝对精彩!四人组的真实身份绝对出人意料哦!!结局同样意外!亲们,动动可爱的小手指,果断收藏就对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决胜红海,生死转型

    决胜红海,生死转型

    有些企业家说,他们的商业模式很好。但我们看他们的商业计划书时,看到的却只是一个商业创意。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肯定是要有一个好的商业创意,但商业模式是一个包括客户价值创新、收入模式、组织架构的系统,商业模式的创新意味着整个企业的改革。唯有如此,企业才可能持续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