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词中的“风”,其语素义较抽象,为“风操,节操;风度,风范”之义。这三个并列式复合词里的语素单用的例子见下:
《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风操、节操)
《后汉书·庞参传》:[庞参]“勇谋不测,卓尔奇伟,高才武略,有魏尚之风。”(风度、风范。)
“韵”作“风度”解,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若夫伟人巨器,量逸韵远,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采”作“神色;神态”讲,《庄子·人间世》:“采色不定。”成玄英疏:“顺心则喜,违意则嗔,神采气色,曾无定准。”“采”一般要在“风采”、“神采”中才有此义项。
“骨”本指骨头。词义原本很实在。《说文·骨部》:“骨,肉之核也。从冎,有肉。”到魏晋南北朝时,“骨”用来指文学作品的风格、书法作品的瘦劲、人的品格、气质等,词义开始抽象。唐代受前朝风气的影响,便经常使用“骨”这些抽象的意义。如李诗单用“骨”指文章的风格,词义等于双音的“风骨”。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可见,“风”与“韵、采、骨”构成的复合词,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这三个词的用例分别可见于《汉书》和《晋书》中:
《晋书·桓石秀传》:“石秀,幼有令名,风韵秀彻。”(风韵)
《汉书·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风采)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姚兴睹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风骨)
【风颜】(1次)风采容貌。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张子勇且英,少轻卫霍孱。投躯紫髯将,千里望风颜。
“风颜”一词为李白诗歌中的新词,《汉语大词典》正收李白这首诗的用例。全唐诗仅出现这1次。
“风”有“风采”义,《汉书·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故与“颜”意义相近,而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风义】(1次)风范道义。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延引故乡人,风义未沦替。
詹本第2754页注释(五):“风义,风范道义。”
【义风】(1次)正义的气概和风范。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并序》:陈郎将义风凛然,英思逸发。来下曹城之榻,去邀才子之诗。
《晋书·温峤传》:“士禀义风,人感皇泽。”
在李白诗歌中,“风义”和“义风”是同素异序的同义词。二者属于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全唐诗中“风义”出现4次,“义风”使用3次。除李白所用之例外,兹将它们分别录于下:
1.风义
高适《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若是周旋地,当令风义亲。
李贺《昌谷诗》:珍壤割绣段,里俗祖风义。邻凶不相杵,疫病无邪祀。
李商隐《哭刘蕡》: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以上,高适诗中“风义”犹情谊。与唐诗及李诗中的“风期”解作“情谊”相同。宋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先生笃于风义,至自割瘦胫以啖我,可谓至矣。”
2.义风
李德裕《阳给事》:义风激河卞,壮气沦山丘。嗟尔抱忠烈,古来谁与俦。
司空图《冯燕歌》:拜章请赎冯燕罪,千古三河激义风。
№12 a. 风期
b. 风色
【风期】(3次)
(1)指风度;品格。
《游敬亭寄崔侍御》: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
(2)犹友谊、情谊。
《梁甫吟》: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赠崔司户文昆季》:岂伊箕山故,特以风期亲。
其实,“风期”一词,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这段时间产生出多种意义。
一作“风信”解,南朝梁任昉《为庾杲之与刘居士虬书》:“胜寄冥通,谅有风期之迟。”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风期终破浪,水怪莫飞涎。”
二作“风度;品格”解,《晋书·习凿齿传》:“其风期俊迈如此。”此义项,明末清初顾炎武的诗中还在使用,见顾氏《松江别张处士悫王处士炜暨诸友人》:“风期尝磊落,节行特崎岖。”
三作“友谊、情谊”解,为唐代新义。初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倾意气于一言,缔风期于千祀。”李白诗句中义项(2)所见的两处正是。所以詹本第320页注释(五)与詹本第1547页注释(七)皆引王琦注:“‘风期,犹风度也。’”未妥。
詹本第2078页注释(二):“风期,品格、风度。详见卷三《梁甫吟》注。”接着,詹本又引朱注曰:“‘风期者,闻其风而相期待也。’不确。”
詹本把此诗中的“风期”作“品格、风度”解,正确。但是把它与《梁甫吟》和《赠崔司户文昆季》中的“风期”都当“品格、风度”解,则不正确。詹本既然引朱注评曰“不确”,就应该深入探究一下李诗中这三处的“风期”含义是否相同的问题。
实际上,李诗“风期暗与文王亲”和“特以风期亲”这两句里的“风期”皆应该作“友谊、情谊”解。推其源,似从“风”与“期”两个语素本身所具的义项引申而来。
“风”在先秦就有兽类雌雄相诱之义。《尚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
“期”之本义为“约会”,《说文·月部》:“期,会也,从月,其声。”《诗经·墉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既然“风”有牛马雌雄相诱之义,“期”本可指男女约会,故可引申出“情谊”来,因为无情谊则不相诱不相会。
“风”与“期”在“友谊、情谊”之义项上为同义词,于是联合构成“风期”这个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而“风期”用来指人的“风度;品格”,两个语素是在另一个义项上构词。“风”作“风格;品格”,是“风”的另一个引申义;“期”因与“风格”之“风”构词而粘染生义才具有“风度;品格”之含义。
以上,“风期”作“友谊;情谊”解,与作“风度;品格”解的“风期”是不一样的。“风期”有这两个义项,是因为“风”与“期”单用时分别具有多个义项,于是造成同一并列式复合词“风期”在构词之际就可以同时产生多个义项。
“风期”,全唐诗使用达9次,李白诗歌中就出现了3次。
【风色】(4次)
(1)指风。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远海动风色,吹愁(一作秋)落天涯。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2)犹风声;消息。
《长干行二首》其二: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明杨慎《艺林伐山》卷二:“今按:风亦可言色。《楚辞》云:‘光风转蕙泛崇兰。’王逸注云:‘雨止日出而风,草木亦有光也。’ 《乐府》:‘今朝风色好。’是风亦可言色。”“风”言“色”,可作词的“相因生义”看待。可见,“风色”为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指风。
《汉语大词典》“风色”一词下有此义项,而引元稹《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苦思正旦酬白雪,闲观风色动青旗。”引例稍稍偏晚。
义项(2)上“风色”仍为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因为“风”与“色”引申后都含有“事物透露于外的情况”这一义位。《汉语大词典》引《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杨知县听得这风色慌了,躲在舱里说道:‘奶奶,如何是好?’”引例过于偏晚。
№13 a. 风景 风光
b. 风日 风月
c. 风烟
【风景】(3次)风光景色。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谢公亭》: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金陵新亭》: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风”有景象之义,不单用,必须与“景”或“光”等语素构词才具备此义项。如南朝宋鲍照《绍古辞》之七:“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闼。”到唐代,“风景”成了常用词,李诗使用3次,全唐诗使用达192次,一般都指“风光;景色”。如以下二位唐代诗人的用例:
张籍《送李司空赴镇襄阳》:襄阳风景由来好,重与江山作主人。
韦应物《元日寄诛弟兼呈崔都水》:川谷风景温,城池草木发。
李诗中还有“景风”一词,但指夏至后和暖之风,为偏正式复合词。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忆我初来时,蒲萄开景风。
《淮南子·天文训》:“清明风至四十五日,景风至。”
“风景”与“景风”虽为同素异序词,但两个语素的意义关系不同,致使两个语素的结构不同,乃构成意义完全不同的复合词。
【风光】(2次)
(1)风景;景色。
《上皇西行南京歌十首》其九:水绿天清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文苑英华》):南国风光当世少,西陵演浪过江滩。
(2)指繁华景象。
《少年行》: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
“风光”一词为唐代新词。全唐诗中使用达218次,可见“风光”又是唐代的常用词。其使用情况是,初唐诗里就有“风光”一词。如卢照邻《元日述怀》:“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中唐如杜甫诗中使用1次,即《曲江二首》之二:“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中唐以后的诗人使用得更多,达到155次(初唐至中唐共使用63次)。
李诗中反映出唐诗“风光”能指繁华景象,用例虽不多见,但使用“风光”这一义项却出现了两个佳句,这就是“六代风光无问处,九条烟水但凝愁”(唐李咸用《同友人秋日登庾楼》),诗句中“风光”即指繁华景象。
“风景”和“风光”皆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这两个词中,“风”、“景”、“光”皆指景色时,为同义语素。
现代汉语中“风景”、“风光”仍然极其常用,而且是一对同义词。“风光”在普通话里已不再指繁华景象,但在方言里可作“热闹”或“体面”讲。
【风日】(3次)
(1)指天气;气候。
《宫中行乐八首》其八: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拟古十二首》其五:今日风日好,明日恐不如。
(2)风光;景色。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李白之前,诗人张九龄使用“风日”指代风光;景色。见张九龄《九月九日登龙山》:“清明风日好,历落江山望。”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但此句中“风日”为短语,指风与日,即风吹日晒。在李白诗句中“风日”已凝固为一个并列式复合词,其中,义项(2)为唐诗中的新词新义,义项(1)为李诗中的新词新义。
“风日”在李诗中有两个义项,当这两个意思讲的“风日”都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风日”指“天气;气候”,一般是指晴朗而美好的,于是人们用代称的手法取“和风丽日”以指代好天气、好气候。所以“风日”指“天气;气候”时,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风日”在指“天气;气候”的意义上进一步引申指“风光;景色”,两个语素的关系仍然属于相同。因为还是在用“和风丽日”来指代好风景。
可见,“风日”为以上两个意义时,“风”和“日”两个语素都包含了“晴朗而美好”的义素。
【风月】(2次)
(1)本指风和月。
《拟古十二首》其十: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
(2)泛指美好景色。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迭》: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
“风月”,全唐诗使用达94次。
“风月”为义项(1)和义项(2)时,两个语素意义都属于相关。
“风月”当“美好景色”讲,见于《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上痛爱不已,拟汉武《李夫人赋》,其词曰:‘……徙依云日,裴回风月。’”又吕岩《酹江月》:“依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此例中“风月”也指美好景色。
“风月”指美好景色,是用代称的手法表达“清风明月”之景色,所以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李白诗歌中“风月”不当“风月场”讲。
李白诗歌中“风月”这两种用法,依然保留在现代汉语里。
【风烟】(1次)风景;风光。
《寄远十二》其四:闻(一作且)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
“风”有“风光景色”之义,见前“风光”、“风景”二词。
“烟”,《说文·火部》:“烟,火气也。从火,垔声。烟,或从因。”引申指“象烟一样的云气等物”。“风”、“烟”相随,故两物相关而构成一词。南朝齐谢脁《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此词义为“风与烟;风与尘”。两个语素意义相关。
《文选·左思〈吴都赋〉》:“飞爓浮烟,载霞载阴。”李周翰注:“烟气满山而浮。”可见,“烟”因浮于山水田园之间,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笼罩于烟雾中呈现出一派风光景色。难怪,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就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之妙句。
因此,我们说“风烟”一词指风光景色,两个语素具有共同的的义项,所以,本书认为“风烟”指“风景”时,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14 a.风霜
b.风云
【风霜】(3次)
(1)比喻变迁的岁月。
《长歌行》: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2)比喻诗文中所包含的严肃峻厉之神气。
《赠刘都使》:吐言贵珠玉,落笔回风霜。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摇笔起风霜,推诚结仁爱。
(3)指御史之职。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叔继赵平原,偏承明主恩。风霜推(一作催)独坐,旌节镇雄藩。
“风霜” 比喻变迁的岁月,汉枚乘《忘忧馆柳赋》:“弱丝清管,与风霜而共雕。”
“风霜” 比喻诗文中所包含的严肃峻厉之神气,《西京杂记》卷三:“淮南王安着《鸿烈》二十一篇……自云:‘字中皆挟风霜。’”《赠从弟宣州长史昭》中“摇笔起风霜”是赞美李昭批示公文(处理公务)笔下显出严肃认真之神气(即态度)。
“风霜”指御史之职,是大唐王朝背景下产生的新义。杜甫也有这样的用法,如杜甫《入衡州》:“扶颠待柱石,独坐飞风霜。”仇兆鳌注引赵汸曰:“风霜,御史之任。”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五三》:“御史台,龙朔二年改为宪台,门北辟,主阴杀也,故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寮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请参见№7里的“旌节”一词之考析)
李诗中“风霜”在以上3个义项上均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风云】(8次)李诗中有多个义项。
(1) 风和云。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两龙争鬬时,天地动风云。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其一:名飞日月上,义与风云翔。
《赠新平少年》: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2)比喻动荡的时局。
《赠张相镐二首》其一:风云激壮志,枯槁惊常伦。
(3)比喻遇合、相从。
《梁甫吟》: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 屼当安之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4)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
《猛虎行》: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当“风和云”意思讲的“风云”,两个语素的意义属于相关。
“风云” 比喻遇合、相从,语本《周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赞》:“高祖起于布衣……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故当此义讲的“风云”,两个语素的意义仍然属于相关。
“风云”比喻动荡的时局,如《后汉书·皇甫嵩传》:“今主上埶弱于刘、项,将军权重于淮阴,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 现代汉语中也常用“风云变幻”这个成语。“风”与“云”具有变幻莫测的特点,故当此义讲的“风云”,两个语素的意义则属于相同矣。
“风云” 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如《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气蕴风云,身负日月。”又如王勃《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龉龊,抱风云者几人。”因“风”与“云”俱处于高处,故以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故当此义讲的“风云”,两个语素的意义亦属于相同。
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短语“风云壮志”,其中“风云”正该解作“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
总体上来看,“风”与“云”构成一词,两个语素的意义从相关演进到相同。
№15 a.风尘
b.风沙
【风尘】(12次)李诗中有多个义项:
(1)风和被风扬起的尘土。
《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少年落托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
(2)指尘世,即纷扰的现实生活境界。
《古风·凤飞九千仞》: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身着日本裘,昂藏出风尘。
《王右军》: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其一: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3)指尘事,平庸的世俗之事。
《古风·玄风变太古》:绿酒哂丹液,青娥凋素颜(一作萋萋千金骨,风尘凋素颜)。
《鸣皋歌送岑征君》: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乎夔龙蹩于风尘。
(4)喻指宦途,官场。
《赠韦秘书子春二首》其二: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
《北山独酌寄韦六》: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一本此下添安知世上人,名利空蠢蠢二句)。
(5)喻指战乱;戎事。
《流夜郎赠辛判官》: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着金鞭。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少年行》: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