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9300000002

第2章 苦与乐(1)

1.吃苦就是吃补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近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清华四大导师之一)

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苦占其一。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惟独没有喜欢吃苦的地方。非但不喜欢,人们还对吃苦特别的反感。为这,还有人专门编了个脑筋急转弯——人们最不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苦。

人类是最善于趋利避害的生物,苦无疑是大害之一。但问题是,我们不喜欢吃苦,苦就不会伴随我们了吗?我们想逃避苦,苦就会放过我们吗?

人生少不了苦。苦就像人生的伴娘,除非你不出生,否则你必然要受苦、吃苦。正因此,有人干脆称人生为苦旅。

其实人生未必是苦旅。苦不过是人生五味的五分之一,吃到甜头就高兴,吃到咸、辣、酸也能勉强接受,唯独不认同苦,这不是苦的事情,而是我们的心理有问题。而心理有问题无疑也是很苦的,所以,不认同苦无异于自讨苦吃。

人类几千来所干的事情无非两件——逃避苦,追求甜。人人都喜欢吃甜头,再甜也不嫌甜;谁也不喜欢吃苦头,再少的苦也是苦。如果不是为了“思甜”,人们是连“忆苦”都不愿意忆一下的。

其实,什么东西吃多了都会腻,甜也不例外。而苦,则是生活的必要调剂元素,没有苦,甜又从何体现呢?

为人父母的都知道,小孩子们吃苦药时会把药吐出来。当然有些大人也是这样。这是人类的本性。然而人生就是一个五味瓶,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五味瓶即告打破,只吃甜,不吃苦,从理论上也说不通。所以,明智的人不仅不会拒绝吃苦,还会以苦为乐,没苦也要找点苦吃。

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会找苦吃的大明星。想当年,为雪洗战败之耻辱,他放着锦榻不睡睡柴禾堆,放着美味不吃糙米饭,还专门命人找了个猪苦胆,挂在居室中,每次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上一尝,尝完后还大声问自己:“勾践,你忘记了战败的耻辱了吗?”然后又像模像样地回答:“没有,我没有忘记!”就这样,经过长期的发愤图强,吃苦受罪,他终于打败了吴国,但是之后,他就再也不睡柴草、吃糙米、尝苦胆了。因为没必要了。吃苦是为了享乐,如果吃苦换不回享乐,那还吃苦干什么?

这种理念一点儿也不高明,不过在群众中却很有市场。古语有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人上人,简单来说就是出人头地的成功人士,这类人士自然是不必再吃苦的。如果有人成功了还在受苦,那绝不是作践自己,而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那么什么理念才称得上高明呢?

很简单,以苦为乐。

唐朝的苦吟派诗人贾岛称得上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据史料记载,有一次,贾岛骑着驴赶路时,在驴背上忽然诗兴大发,得了两句佳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接着,他嘴里嘟嘟囔囔,手上比比划划,开始琢磨全诗。而小毛驴则失去了控制,径自前行,结果不小心冲撞了时任长安市长刘栖楚的仪仗队。没素质的刘大人一发火,便把贾岛送进了大牢,关了一晚上。但第二天出狱,贾岛反倒春风满面。为啥?因为他在牢里也没闲着,把那首诗反复修改了多遍,最终达到了留传青史的程度。这首诗便是那首著名的《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夜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比这首诗更著名的是那首《题李凝幽居》。当时贾岛同样是在骑着毛驴赶路,走着走着就做起了诗,得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自己念叨了几句,觉得第二句中的“敲”字不如改用“推”字,再一想,又觉得用“推”还不如用“敲”,犹豫不决,便不断地做着推、敲的样子。小毛驴再次失去控制,冲撞了大文豪韩愈的仪仗队。好在韩愈不仅有文化,也有素质,没和他计较,还帮他确定下了用“敲”字为好。

在不懂诗、不爱诗的人看来,为了一首烂诗中的一个破字绞尽脑汁,像个神经病,还为此坐了牢,这简直是没事找事。但在诗人眼里,这非但不是一首烂诗,一个破字,而是他的灵魂所在。这个过程在旁人看来很苦,很无聊,在诗人则是莫大的冲动和燃烧,一旦达到燃点,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甜蜜,而这种甜蜜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讲一个我个人的小故事:我年轻时学过一段时间的吉他演奏,当时我非常崇拜那些吉他老师,手上一动,美妙的音乐就出来了,为了达到自己也能手上一动就出音乐的地步,我也称得上遍访名师。我曾经问过一个长得就颇像艺术家的老师:我要练到您这程度,得交给您多少学费啊!结果对方立即露出一副鄙夷的神情说:“你给我多少钱也达不到。这是手上的功夫,你得吃苦,得自己回家练去!我又不会传功大法,把我手上的功夫传到你手上!记住,小伙子,干什么都得吃苦!”

事到如今,想想的确如此。被誉为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说过:“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其实苦无不止磨炼人格那么简单,苦也是成功的发动机。吃苦就是吃补。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状元只有一个,哪一行的状元都不是那么好当的。想从多如牛毛的准状元中脱颖而出,你得有自己的绝活。任何一门绝活,都得经过艰苦的训练才能获得。有些高难度的绝活,比如某些武术、杂技中的绝技,甚至要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不间断练习才能练成。我们读武侠小说,里面动辄说某某神功练至第九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我们不能动不动就拿成功、状元等说事儿。如果不懂得成功的真谛,成功就是世上最害人的东西。但即便你只想平平淡淡过一生,吃苦也一定是少不了的。家里家外、大事小情、天上地下、柴米油盐,只要你还活着,还没麻木,苦就断不了。所以,我们不仅要认可、接受人生的苦,还要学会从苦中品出些甜来。可以说,如果你能从苦中品出甜来,你便懂得了生活。

从苦中品出成功来,需要努力和坚忍。而从苦中品出甜来,则需要境界。

2.痛的极致是痛快

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

——潘光旦(清华四大哲人之一)

人生少不了苦,也免不了痛。

这么说,痛与苦难道不是一回事吗?也是,也不是。

严格地说,心理上的病叫做苦,身体上的病才叫痛。

话虽如此,痛也好,苦也罢,都是不招人待见的东西,所以并无本质的区别。

有一句残酷的哲言讲得非常到位:如果不想受挫折,除非你是夭折。天有不测风云,生活的列车隆然向前,不管我们带着多少祝福上路,它却随时都有翻出轨道的可能。对于那些不期而至的痛苦,除了接受,谁也找不到第二条路走——除非他要走绝路。

前面讲过,吃苦就是吃补,那么痛呢?自然也不是全无益处。

痛在有时候意味着希望。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在医院里,受了重伤的病人,如果患病部位还能感觉到疼痛,医生就会恭喜他!他还有治!因为疼痛代表患病部位的血肉还活着!只有血管和神经还活着,机体才会感觉到疼痛。只有疼痛的机体,才有治愈的可能。

痛在有时候意味着赐予。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莎士比亚也说过:“北风塑造北方人。”不管是中国的北方,还是北欧,其气候、环境都相较于各自的南方较为恶劣,生活自然也不如南方人滋润,但生活是公平的,北风也塑造了北方人积极乐观、粗犷豪壮的性格。这是一种成功者的品质,只不过中国古代北方多出帝王将相,而北欧则是海盗的发源地。

当然,莎士比亚的说法并不尽然,只在中国,我们就可以举出很多反例。比如清华大学已故教授潘光旦先生,他的家乡位于江苏宝山县,宝山地处上海北郊区,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但潘教授的坚强,莫说是北方,就是全世界也是有目共睹的。

潘教授有个绰号,叫做“独行者”,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难过的绰号,因为潘教授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爱好运动,一次运动中不慎伤了腿,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不足,导致结核菌侵入患处,造成悲剧,最后不得把右腿锯掉,还为此延误了毕业。有一次,他问当时的代理校长严鹤龄:“我只有一条腿,能不能出洋(留学)?”严鹤龄回答:“怕不合适吧!美国人会认为,中国人两条腿的不够多,一条腿的也送来了!”潘光旦很不服气。美籍国画女教师Star也很不服气,她站出来为潘光旦说话:“潘光旦不能出洋?那清华还有谁能出洋?!”

到了美国,潘光旦先是在达茂大学插班读三年级,一学期之后,该校教务长告诉他说:“对不起,你应该读四年级。”潘光旦的学习能力可见一斑。此后,他在美国广涉博览,无所不学。别人暑假时大多出处旅游,经济不宽社裕者则外出打点零工补贴生活,潘光旦虽然也不宽裕,但他宁愿受些衣食之苦,照旧雷打不动地学习,最终在优生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这些成就取得的过程,正如他自己所说过的:“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

稍微有点儿境界的人都知道,与灵魂相比,身体只是个臭皮囊。一个人只要心里没问题,身体上的些许感受是算不了什么的。但肉体又是灵魂的进身之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为了把自己琢磨成最精美的宝石,大多都是敢于向自己挥刀舞凿的狠角色。因为他们懂得,要么自我革命,要么被人革命;想要少受折磨,先要自我折磨;如果风雨一定要来,那就让它来得更猛烈些;与其等待痛苦光临,不如尽快地把自己变得足够强大。因为生活之所以屡屡将我们刺伤,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还不够强大,至少不是足够强大。

战国人苏秦,自幼家贫,连书都读不起。他数年如一日,靠着勤供俭学,习得满腹经纶。后来,他又背井离乡到齐国拜鬼谷子为师学纵横之术。一年后,苏秦认为自己已把老师的本事都学会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闯荡天下。最初,他试图从周天子身上打开局面,但苦于没人引见,他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各诸侯国寻找出路。可东奔西跑好几年,钱用光了,连生活都成了问题,依旧没有人认可他。

穷困潦倒的苏秦只好踏上回家之路。回到家,妻子见他混得连乞丐都不如,摇头叹息,连织布机都没放下;嫂子见了他扭头就走,连饭也没给他做;父母、兄弟、姐妹也不理他,还在背后挖苦他!

苏秦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地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父母不认儿子,兄妹不认长兄,都是因为我自己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此后,他发愤攻读,每天读到深夜,有时读着读着就在书案上睡着了,醒来后就后悔不已,但当时又没有清凉油一类的东西,他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苏秦又困得不由自主地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突然惊醒了——原来书案上有一把锥子,恰好扎到了他的手臂。苏秦马上想出了止困的办法:用锥子扎大腿!以后每当瞌睡袭来,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在止困的同时,警醒自己。

家人见他如此,有些不忍心,便劝他:“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理解,但也用不着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如果不这样,我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如此过了一年,苏秦的学问更上一层楼。他再次闯荡天下,适逢燕昭王广招天下贤士,于是苏秦入燕,走上了自己的政治坦途。最辉煌的时候,他身佩燕、齐、楚、韩、赵、魏六国相印,吓得强大的秦国十数年不敢东视。

就好比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向一些大款、富翁询问什么致富秘籍一样,苏秦成功后,也有人向他询问成功之道。苏秦的回答是:“假如我当初在洛阳城中有两亩薄田,那么我今天肯定不会身佩六国相印!”

一句话,痛的极致是痛快。所有令人不爽的东西,其实都是上天的赐予。只因这种赐予总以我们不喜欢的方式降临,所以很少有人能识别它、认可它,并为它付出必要的努力,它也就成为了卓越与平庸两种人生的分水岭。

3.有一种苦叫作茧自缚

孙悟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能够成仙得道,以解开紧箍咒。孙悟空的紧箍咒是唐僧念的,是为了束缚住这个桀骜不驯的大徒弟。但是,生活中的许多人却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念着紧箍咒,把自己束缚起来了。

——叶舟(著名作家、学者,曾在清华发表演讲)

佛教禅宗有两个著名的公案,一曰“安心”,一曰“去缚”。

话说南北朝时期,禅宗始祖达摩从西天竺(今印度境内)航海来到中国,他先去南朝见好佛的梁武帝,话不投机,便一苇渡江,北上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静悟佛理。消息传开,有一位叫神光的僧人慕名而来,早晚求见,达摩只是不理。

一天夜里,山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神光却不避风雪,在达摩修行的洞外站了一个通宵,这下终于打动了达摩。达摩问他:“你一直站在雪中,有什么心愿吗?”

神光说:“希望师父开甘露之门,拯救众生,教我佛法!”

达摩说:“求道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佛教的高僧大德为求取最高的真理,花费了无限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你凭什么求道呢?”

神光听后,当即抽出戒刀,将自己的一条手臂砍下。达摩见他有此等魄力和毅力,非常感动,当即收他为徒,并赐名“慧可”,慧可就是禅宗二祖。

有一天,慧可对达摩说:“弟子的心总是六神无主,不知所措,请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说:“好吧,你把心拿出来,我为你安心!”

慧可说:“我怎么可能拿得出心来?”

达摩笑道:“我已经把心给你安好了。”

过了数年,达摩和慧可先后涅槃,禅宗的衣钵传到三祖僧璨手上。有一天,当时还是一个小沙弥的道信(也就是后来的四祖)向他求教说:“望大师慈悲,传我解脱的法门。”

僧璨问他:“解脱?谁绑住了你?”

道信一愣,转而说:“没有人绑住我。”

三祖又问:“既然没有人绑住你,又何来解脱?”

道信闻言大悟。

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所谓的痛苦、烦恼,大多是自找的。虽说人生免不了痛苦和烦恼,但你如果不把它当回事,它也就不算回事儿。相反,你越是在乎它,它就越是折磨你。

我这么说,并不是让人没心没肺地活着。对于痛苦,我们不能漠视,不能粉饰,而应该面对它,超越它。

你在乎什么,就痛苦什么。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女人歇斯底里地吵闹:“男人不在乎我!不爱我!”其实未必是男人不在乎她,爱也未必需要表达出来,而是她过于在乎自己。如果在乎是一种茧的话,她已经把自己紧紧地包了起来。除了所谓的爱,她不知道还能追求点什么,在乎点什么。

人要学会超脱,包括爱。很多人想不透一个问题:为什么和尚、道士往往超凡脱俗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出了家,脱出了凡尘俗务尤其是情的烦扰。一个普通人,每天面对柴米油盐、老婆孩子、工作房贷、对手敌人,自然不如那些陪着青山白云吟诗诵偈的方外之人潇洒。

当然我们得面对现实。大家都出家,一来人类会因此绝种,二来也没有那么多的寺庙容纳不是?我们要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超脱。而痛苦,则是超脱的基础。不曾痛苦,何来超脱?

同类推荐
  • 一胜九败:日本新首富的人生哲学

    一胜九败:日本新首富的人生哲学

    当经济危机令众多公司大伤元气之时,优衣库凭借什么逆流而上,席卷全球而势不可挡?当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身价大缩水时,既非房地产巨头,也非金融大亨,而是身为“卖衣人”的柳井正为何竟能跃居日本富豪榜榜首?从一间小小的西装店铺,到奇迹般以2000多家店铺覆盖全球的服装销售巨头,柳井正的创业人生是怎样的一个传奇?被誉为继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之后的日本新经营之神的柳井正,他的商业韬略,应该为中国人所熟知。本书披露了优衣库多年来强势成长中的故事,提炼出柳井正睿智而朴素的商业哲学,为您真正解读柳井正“一胜九败”等经典思想。中国大陆首部解读柳井正之作,值得您拥有。
  • 真希望我30岁之前就知道的30件事

    真希望我30岁之前就知道的30件事

    什么样的女人才有好归宿?什么样的女人才能摆平婆媳关系?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吃定自己的另外一半?什么样的女人才能玩转职场?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如鱼得水?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在多重身份之间变身自如?能做到以上这些的女人,必定是个内心强大、外表美丽的女人。人的禀赋气质是天生的,但气场却是可以后天修炼。美丽亦如是。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真希望我30岁之前就知道的30件事》告诉每一个女人,人生路上可以让你少走弯路的30件事,从内在到外在,从气场到气质,从职场到爱情,你,可以是璀璨夺目、独一无二的你!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 机会是拼出来的: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机会是拼出来的: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对于人的一生而言,职场生涯几乎占据了人生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每个人在职场中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可以折射出他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职场上的挫折,大约只有10%可以归结为个人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其余的90%都源于我们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抓不住机会,二是我们形成了错误的观念以及不成熟的为人处世之道。
  • 提高办事效率36计

    提高办事效率36计

    你想在伟大的事业中留下“痕迹”吗?你想以创造累累的果实来显示自己生命的价值吗?那好,请你珍惜这人生的最大财富吧!请你以强烈的时间信息感,适应深刻变革的时间观念的需要吧!有了这种强烈的时间信息感,才能提高时间运筹世术;才能疏导时间信息渠道,增强时间的节奏意念不断追求效率。我们希望每一位立志于成功的人能够驾驭那飞逝的分分秒秒,真正做时间的主人。 与时间建立友善的关系。开始让时间成为一种发挥创造力的工具,不要再视它为竞争的敌人。每当你定下合理的目标,并从容地完成它之后,你该给自己一些鼓励。
  • 新帝国掌门

    新帝国掌门

    体会新帝国掌门人的创业历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秘成功的最深处。本书精选7位优秀企业家,从不同的角度,给读者导演了一出出江湖豪侠的风云故事。他们尽管在经营理念、商业模式、管理风格上都有独特之处,但始终围绕人、财、物做文章。或不断深入,或不断拓展,细心品味,令人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财女是这样炼成的

    财女是这样炼成的

    专为女性朋友量身打造出的 “财智秘籍”。 本书从改变女性的金钱观念入手,从赚钱、消费、理财、投资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导女人学会正确看待金钱,快速赚到金钱,游刃有余地管理金钱,成为风光无限的“财女”,成为一个能更好地主宰自己生活的新女性。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4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4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6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邪王妻管严:腹黑杀手妃

    邪王妻管严:腹黑杀手妃

    原本的格局,理想有多远你就滚多远吧。离王,天人之姿,帝王之才,谁知无意中倒霉的惹到一个外表“温软好看又顾家”实则阴险狡诈,心底的孤独伤痛掩盖在外表温柔慵懒之下,自取名为“离”,穿越成相府倾城之貌却被嫡出小妹欺辱而死的庶女。软弱的无能女再睁眼端庄高贵,独活于世,与人无扰,步步为营,本是慵懒无心之人,却对她一见倾心,因她的到来而彻底改变,从此万劫不复,为她处处谋划,王牌杀手被爱人杀死含恨死去,只是侯门水深,宫府无情,她傲睨万物,她倾情自由,更将他当成洪水猛兽,黑心黑肺的臭男人,那颗冰冷的心怎会轻易融化。还对她死缠乱打,大言不惭的要宠她护她,简直可笑!男人,腹黑无情。可倾你心,寸土恰似虚弥
  • 总裁的俏新娘【完】

    总裁的俏新娘【完】

    裴若琳,一个性格内向、高挑的女孩儿,拥有姣好的面容,其实那副厚厚的眼镜的下面是一双美丽、勾魂的眼眸,掩饰了她的妩媚,她的妖娆。宁凝,一个外表帅气的亿万总裁,冷酷惜情,内敛,是无数女孩儿的梦中情人。当两个闷葫芦爆发激情的时候,他们之间又将怎样展开爱情的追逐!我的群,喜欢这本书的就加进来吧:67155908,敲门砖,芝麻开门!
  • 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我们知道,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胜过好学校。其实,好爸爸一样胜过好老师,也一样胜过好学校。但是,你做到了吗?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讲?你做到了吗?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到上述两点,请阅读并实践《家有青春期男孩》,其中的各种技巧与理念,一定会让你成为一个好爸爸!让你这个好爸爸胜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胜过好学校。
  • 这样工作没压力

    这样工作没压力

    有人说:能不累吗?中小学生要应付学业,大学生愁于就业,工作的人谋求更高的工作岗位和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别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困扰。不能否认,我们身处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就拿学生的学习来说,课业负担异常繁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学习负担。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家长也好,都已认识到这一弊端,大声呼吁并采取一定措施为孩子减负,但效果却不那么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人以极强烈的紧迫感,让你无法停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不居人后,人们拼命给自己增加压力。学习是这样,工作、婚姻、生活以及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
  • 网游之终结

    网游之终结

    无意中接触到网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混混是怎么样在虚拟网游的海洋中乘风破浪的故事。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
  •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当代青少年正在从鲁迅思想文化宝库中去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他的思想与憧憬,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文人气质,他的从容裕如、游刃有余的练达作风。
  • 妻子说

    妻子说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