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7800000009

第9章

李豫生这个人兴趣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又能歌善舞。当时省人委机关每个星期六晚上都要在煤山前面的灯光球场举办歌舞晚会,李豫生到机关上班后,因为独身一人,又爱好歌舞,所以他每次都去。时间一长,人们对他的歌声舞姿也就熟悉了。大家都爱听他唱歌,也都爱和他跳舞。其实,李豫生长得很不赖。一米七六的个子,皮肤白中显黄,看上去很健康。高高的鼻梁,一张宽厚的大嘴,给人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长了一双女人的丹凤眼,老是瞪得圆圆的,笑眯眯的,好象他就没有什么发愁的事。有些女人怀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去打听他的情况,但一听说他出身不好,也就都不再多问了。好长时间,他还是个单身汉,不过看上去他也并不显得怎么着急。

有一次,机关邀请工人代表参加周六舞会,并且宣布机关干部和工人结对子进行歌舞比赛。那一天太原印染厂的一个青年女工看见他后就主动找他结对子,当时李豫生没有挑选便欣然接受。他们那天跳的是《伏尔加圆舞曲》。在球场上,两人翩翩起舞,男转女旋。一个象皎皎明月,一个似婀娜嫦娥。两个舞姿优美,奔旋流畅。顷刻间,四目相对,暗知有缘。人们的目光也都被他们俩深深地吸引住了,不断爆发出阵阵赞叹和掌声。后来他们俩又唱起了《毛主席派人来》和《逛新城》。李豫生的演唱和叫声浑厚激昂,委婉华丽;青年女工的唱叫则清脆甜美,真情动人。一曲唱毕,全场雷动,连在座的领导们也高声叫好,掌声不断。这次比赛他俩得了第一名。从此他俩也就没有经任何人牵线搭桥,便暗自相约,自由恋爱,直至订亲结婚。

这个青年女工叫王庆霞,父母是上海人,还都是工程师。她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就进厂当了工人。王庆霞长得瘦小,也不漂亮。她的相貌和李豫生的出身互相抵销,两人也就很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婚后李豫生把在河南老家的寡母接到太原,一方面赡养母亲,一方面让母亲给他照料家务。这样,小两口的日子倒也很美满。院里人经常可以听到王庆霞出来进去的唱歌声。66年春天他们得了个儿子,取名卫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豫生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什么组织也不能参加。后来机关里要求人人学唱样板戏,李豫生有唱歌底子,学唱快唱得也好,他就成了巡回教员,轮流到每个组织里去教唱。红总站的人看上了他,就要吸收他加入组织。李豫生考虑红总站在省革委机关里人多势众,另外这个组织对以前的老领导基本上还不错,他又受过老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抱着感激的心情他也就同意加入了红总站。进了红总站后,头头们便派他到山西京剧团正式学唱样板戏,回来再让他教其他人。当时京剧团的大部分演员和职员都是红总站这一派的,他们也愿意教李豫生。从此李豫生就和他们混熟了,常来常往。红总站的头头们看着李豫生是个人才,但又不能重用他,就只好让他去负责后勤工作,其实当时这还是个闲职,主要还是让他学教样板戏。时间一长,凭着他的机灵聪明,办事周全,会迎合头头们的心思,就让他来负责整个组织的总务后勤,成了机关里一个大红大紫的人,此时李豫生才感觉到有一种志得意满的出头感。京剧团的那些演员和职员们看到如今的李豫生正如日中天,便纷纷来投靠他这颗大树。也不知道是谁先想出来的,当着人前背后就叫他“李总管”。起初他还不愿意听,时间长了,当面叫他,他也不在意了。这不,今天一大早就坐了满满一家,都是京剧团的……

周武兰这时才注意到他家西墙上,满满一墙贴的都是样板戏剧照年画。东墙偏北是一幅大型木板画。画面是江青身穿军装手握语录本的半身像,背景是几十面红旗下的工农兵队伍。画上有人举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标语牌,有人拿着《林彪委托江青同志主持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小册子。画面的地底有一行大字:江青——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伟大旗手!相比之下,正中的毛主席像倒显得小了一些。

“这些画,你都是从哪闹来的,这么全。”周武兰笑着说。由于出身的原因,整个院子里的人都对李豫生有一种距离感。二条五号的机关干部和职工都是红总站的,尽管李豫生在组织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但是大家对他还是淡而远之,也很少跟他们家来往。周武兰更是如此。她对李豫生是既小看又同情,再加上又和他不是同一个派的,平时两个人也就不多说话。此时周武兰的话里话外总有些不太欣赏的复杂意味。

“都是朋友们送的。”李豫生并没有在意周武兰的口气。“这几年,京剧团的人帮了我不少忙,送戏票送材料都是人家。”他指了指在座的人。

“你这人会来事,和什么人都合得来,怪不得头头们对你那么好。别人学也学不来。”

“大姐抬举我,不敢当不敢当……前天我给宾馆拉了一车东西,是给几个老首长的。文主任、陈主任、周主任都有份……你今天去么,代我给周主任拜个年。”李豫生显得有些郑重地说。

“好,我一定带到。”周武兰看了一眼演员们。

这时已经有人在不阴不阳地叫李总管听板了,正是《沙家浜》中的茶馆戏。李豫生刚要想说什么,周武兰赶紧和王庆霞打了个招呼,就推着聪莉走出了李家。

李豫生家对面是一个一间半的空房子,年前有人来打扫过,现在门上落着把锁。聪莉好奇地趴在窗户上往里看。屋里空空的,靠墙立着几张床板几个床凳,不过窗户上的纸是新贴上去的。门上也有一幅对联: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努力紧跟文化大革命。横批是斗私批修。听说是原来劳动厅的厅长接受完机关群众组织的批斗后,现在要让他搬出高干楼,住到群众中去,继续改造思想,也便于群众监督。刚好二条五号离省府不远不近正合适,红总站的人也多,就把他放到这里了。过了年他们一家就要搬过来。李豫生也是劳动厅的,红总站的头头顺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李豫生。他们特别交待李豫生:监督顾金棠的任务就交给你。顾金棠仍旧照常上下班,来人登记,不准他外出,也不准出事。李豫生勉勉强强地答应了,现在又和他住了个对门,其实这监督起来也就是个睁眼闭眼的事了。

这时候放炮的小孩们多了起来。几个大孩子正横着竖着放二踢脚。外院的孩子们也来院里放,炮声、叫声搅成一片。社平胆大,敢拿在手里放。克华胆小只是捂住耳朵点些小炮放。聪莉跟在妈妈身后一边躲着炮一边往前蹭。她们刚走过大门,正要向杨家走去,一声“姨姨,过年好!”让她们停下了脚步。

周武兰转脸一看,是半萍,解出海的二闺女。不知什么原因,周武兰在解家三个姑娘中就看着这个老二顺眼。半萍今天穿的是新蓝花花布棉袄,外面罩了一件黄底大黑格灯蕊绒褂子。这罩衣可能是有些小了,让蓝棉袄撅出一截去。下面是蓝布棉裤。一双红灯蕊绒布底棉鞋,这是她妈做的,和妹妹丽萍一人一双。

“半萍,这褂子挺好看的,是你妈做的?”

“姨姨,你看俺妈给做得小咧……本来给我扯了六尺就够咧,可是给丽萍的扯得小咧,才五尺三,就把我的布给她加了个边,把我的也给改小咧。就这才省了一毛二呀!”半萍说的时候,眼睛一直带着笑。

“你妈仔细,还给你做了个袖套。”

“一人一个。”

半萍不白,这跟了她老子咧,所以解出海跟她特别亲。半萍长得大方,不像她妈,小鼻子小眼,这一点也跟了解出海。双眼皮,眼睛圆圆的,眼尾角很深。看人时,不管对方高兴不高兴,她总像是在笑。小小年纪,很招人。她是在半坡街生的,所以叫了个半萍,今年15岁。现在不能上学,插队下乡年龄又不到,就在家坐着。她在家里也呆不住,院里也没有她这么大的闺女,她就跟男小子们玩,有时还跟外院的男娃娃们玩。她比她两个姐妹都胖,不管穿什么衣服屁股老是鼓鼓地显在外头。

“聪莉,你没带发卡?”半萍说着把自己的一条辫子甩到了身后。

“你爸爸在不在?周武兰问半萍。”

“跟上陈主任去大寨咧,今天早上走的。”

“你妈给了你多少押岁钱?”

“咳,俺大姐说破四旧了,不让给。俺妈悄悄地给了我伍毛钱。社平丽萍他们都没给。”半萍放低了声音说。

“看,俺妈给了我两块钱。”聪莉掏出口袋里的钱,炫耀地说。

“噢……聪莉,去给你姨姨拜个年去。”周武兰拉了拉女儿。

这时解家的蓝棉门帘一歪,出来一个瘦削的女人。这女人一看,眼、鼻、唇就像用刀子割过一样,单薄瘪缩。面皮青黄,没有一点活气。一头短发,旧棉袄外裹了一件半新的深灰色细条紫格子翻领袄。她就是半萍的母亲金惠莲。

“她大姨来咧,都好哇。”金惠莲笑的时候,嘴都张不开,老是圆撮着。

“惠莲,你好。今天都给孩子们做了些啥?”

“就是煮了一锅饺子。老解早就走咧,就吃了一碗。”

“羊肉的猪肉的?”

“猪肉的,湘萍又不吃羊肉……我也闻不了那羊膻味。”

“给你省下钱啦。”

这时,周武兰已经看到金惠莲的大闺女解湘萍和杨家的女婿向亦谭站在杨家门口正在说着什么。

“赶大庆,支左拥军抓革命;学大寨,改天换地促生产。——欢度春节。”聪莉大声念着解家门上的对联。

“原来上面的是"喜迎九大",后来给找不见了,俺爸爸就又让人给重写了一张。”半萍边说边嗑着瓜子。

“俺家的也是"喜迎九大"。”聪莉说。

“你今天上哪玩儿呀?”

“给咱们院的拜完年,我跟上俺妈去俺大舅家呀,黑夜才能回来了。”

“原来想让你和俺们打扑克了。”

“你们不是人够咧么?”

“俺大姐才不跟我们打了。”

“你把克华叫上。”

“他又不会打,谁也不想跟他当对家……社平是光耍赖。”

“唉,你把门洞洞里的挠蛋蛋叫上,那球是可精了……刚才还看见他放炮了。”聪莉朝院里望了一圈。

“俺妈又不让跟他玩儿。”说这话的时候,半萍好像是在问聪莉。

“你们不会找个地方。那人秘密地方可多了。”

“我不敢。闹不好,他和社平打起来,咋办?听说他还有枪了……”

“丽萍了?”

“在克华家。”

这个时候,解湘萍和向亦谭都朝周武兰母女看过来。向亦谭跟周武兰打了个招呼,仍旧和解湘萍说着话。不过看上去他脸色铁黑,两眼一直盯着湘萍。解湘萍的脸此时却显得通红,说话有些激动,两眼却不敢正视向亦谭,两只手不停地在翻弄着一根塑料辫绳。她看见周武兰后更加觉得不自然了。

“……”

“你听谁说的?”向亦谭黑着脸。

“二楼的几个女的,就是你们工宣队的几个女师傅说的。”解湘萍这时才抬起头来看了看向亦谭,说话时微微喘着气。

“魏孝端也给放了?”

“都放咧!总站的早就想放人了,是咱们骂得他们不敢放……现在咱们占了校,倒把人给放咧。人家还不说咱们耍两面派,当黑帮们的孝子贤孙!”

“邵率滨知道不知道?”

“就是他放的。他说是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过了年,初三就让他们回来。”

“楼里这两天有人值班没有?”

“好像是烧饼(邵率滨的外号)他们。工宣队,一天一个人。”

“你啥时候值班?”

“我过了十五以后咧,还早了。我就怕他们跑了……魏孝端要是回了北京,这两天他也回不来呀?”

“不出事就算了,只要出了事,非火烧火烧这个烧饼不可!”向亦谭斩钉截铁地说。

不过就在他们说到魏孝端的时候,两人都不免要看看周武兰。周武兰没有在意,领着聪莉,喊了一声:“大嫂,给你拜年来了。”便走进了杨忠奎家。

杨家靠着院里的西墙根。西墙又高,家里光线本来就暗,再加上也没有好好打扫,窗户上的米字条也没有扯了重贴,所以房子里就更显得黑了。顶棚上的灰网都还在了,离烟筒近的地方就糊了几张新报纸。西墙下的缝纫机机头上套着个旧纸箱子。墙上钉着一张毛主席像,对面东墙上是一张“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画。北面的窗户上钉着一块粗木板子,把家里头捂了个严严实实。木板外面的玻璃早就打完了,到现在还有一些半大的小孩子们经常朝窗户上扔砖头瓦块,那块木板子不时地发出“咚咚”的响声。宋淑卿正站在火炉旁拌饺子馅,看见周武兰进来,先是一怔,马上就说:“她大姨,你过年好……”

“大姨过年好。”杨家的大闺女秋华正在和包饺子的面,这时也赶快站起来跟周武兰打招呼。

“你们刚包饺子?”周武兰显得有些吃惊。

“俺们刚来。俺妈说参事室的人说来,要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关键是要让俺爸爸他们认清形势改造思想,好好交待。生活上艰苦一些,不要大吃大喝。”杨秋华回答完周武兰勉强地笑了笑。

“年也不让过了?人家别的单位都把人放回来了!就参事室,做这个样子给谁看了?!大嫂,你没有打听打听,他大伯究竟是因为啥?”

“我让老解问过,参事室的领导……噢,人家说是姓岳,就是他说的,他爹有现行问题隐瞒组织。交待也不积极,问一句说一句。人家让我配合,我是啥也不知道哇……他回来又啥也不跟我说,我能知道个啥。我管不了,孩子们也都把话给他说了,由他吧。我和克华每天给他把饭送去就行了。”宋淑卿勉强抑制住泪水,她抽泣了两下……经过一阵短暂的沉默后,她一边感谢周武兰的安慰,一边又招呼周武兰母女说:“他大姨,聪莉来吃糖。”说着,她随手给每人抓了一把。

“今天准备给老杨送点啥?”周武兰看着墙上镜框里杨忠奎的相片。

“昨天送了几个二面馒头,一盒子酸菜炖肉。一会给送点饺子去就行啦。他还是非让送煮疙瘩不行,他说他吃肉消化不了。其实昨天就给他夹了两三块肉。小秋,你一会儿记住给你爹拿一瓶胃优。”宋淑卿说着就去开抽屉。

“老杨他的血压怎么样,还需要什么药,我看能不能弄到。”

“俺爸爸血压倒是稳住咧,他有降压灵了……才住了几天呀,胃就疼开咧。光吃玉茭面咸菜,又在地下睡,又潮又冷的,他以后可咋呀!”杨秋华说着说着眼框里就溢出了泪水,她用袖子擦了擦。

“他的胃不是挺好的吗,一辈子没有胃疼过。保准是吃得不好,睡得不好。不行,你们给他多送点鸡蛋吃。”

同类推荐
  • 背负石头的老人

    背负石头的老人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地狱变

    地狱变

    深夜,一阵有如大地震的剧烈摇晃中,“未来梦”大厦沉入地下一百五十米,仅二十三人侥幸存活。七天七夜之后,传奇警探叶萧带领救援队深入地下,却只救出六名生还者,并发现大量谋杀痕迹。六名幸存者对地下发生的事情讳莫如深,真话之中夹杂大量谎言。他们为什么说谎?地下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谋杀?谋杀背后有何隐情?
  • 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再美也美不过想象

    再美也美不过想象

    耀一的文字笔法淡而忧伤,却饱含着深沉而又热烈的情感,感动无数读者。“我写那些悲伤的故事,不是想赚你们的眼泪,只希望你们可以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幸福,哪怕只是一丝也好。虽然这样靠对比感受幸福的方式有些残忍,但现实就是如此。我把阴暗面摆在你们面前,但并不代表整个世界都是阴暗的。对于故事里的人,我是决绝的,但对于你们,我尽可能保持温和。”《再美也美不过想象》是耀一的首部情感小说结集,爱情,亲情,友情,激烈的或是平淡的,在文中绽放着别样之美。
  • 爱情看上去很偶然

    爱情看上去很偶然

    导演了一场错位的相爱:陆尘宇替代苏枕与孟小吟相亲,一场错位的相亲,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让她心动的却是苏枕;苏枕阴差阳错约会了秦伊诺,秦伊诺对他一见钟情,他却悄悄爱上孟小吟。两对情侣看似平静发展,却暗潮涌动:陆尘宇当着孟小吟的面与性感巧克力女郎放肆地跳着贴面舞;秦伊诺开始用尽手段引诱传媒集团总裁徐昌郡;苏枕和孟小吟深埋心底的真实感情日渐苏醒
热门推荐
  • 爹地,妈咪还未婚

    爹地,妈咪还未婚

    A市最年轻的新晋权贵高调示爱,非卿不娶?那女人竟是已有四岁宝宝的未婚妈妈?未婚生子?单亲妈妈?是真爱抑或是作秀?五年前,还是小小员工的他求婚被拒;五年前,尚是大学生的她表白未果。同样的时间地点,他和她,各自失意着;阴差阳错,酒精燃烧着情欲。五年后,他是新任权贵,她是未婚妈妈;意外邂逅,爱情将会怎样进行?总而言之,就是深情男主俘获未婚妈妈的童话爱情故事。亲们,还在犹豫神马?请尽情收藏阅读之…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空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空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剑上仙:主公有妖气

    剑上仙:主公有妖气

    万年昆仑境,千年神魔井,百年东海畔。“我有两个心愿。第一个是希望能有永远也吃不完的东西。”“第二个呢?”“第二,是把那些吃不完的东西都吃完。”“......除了吃能不能有点儿别的?”连薇想了想,问眼前淡漠清俊的青年:“想把你也吃了和你一起研究为妖之道、青春常驻之术算不算?”“是么”,他漆黑如墨的眼动了动,看着她,半晌又道,“好啊。”读者群【漓水彼岸181199388】贴吧【漓云吧】微博【漓家胖云】欢迎入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快捷做汤

    快捷做汤

    轻轻松松学厨艺,快人快手做佳肴。家常食材,厨技简单,快捷做汤,美味营养。
  • 二十几岁要懂的100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的100条人生经验

    本书简要概括了年轻人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100条人生经验。阅读本书,年轻人将会懂得人生的成功之道、处世法则;应用本书,年轻人将告别青鲁莽,向人生的成熟迈进。仔细揣摩、用心掌握这本书的细节,将会对年轻人产生重要的影响。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二十几岁的这代年轻人一定能够在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成为把握时代命运的弄潮儿。
  • 俏皮太子妃

    俏皮太子妃

    天杀的,穿就穿了,还要嫁给一个病恹恹的太子。靠,这还真的是不幸呀!为什么别人当太子妃总是那么的美好,而我就是嫁个快死的太子呢?这要是他死了我还不是寡妇啦!啥,他还是英勇的骑士,不过呢?接下的故事你们就继续看下去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误惹两个校草哥哥

    误惹两个校草哥哥

    他的爸爸娶了她的妈妈,就这样,他成了她的“哥哥”,毫无血缘的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会闹出什么戏剧性的事情呢?面对如此绝美、如此出众,却又如此冷酷的“哥哥”……她,心动了……十年不见的邻居哥哥回来,仅用一箱原创漫画就出卖了自己的初吻,菜依依一蹦三尺远,指着他大嚷嚷……呜~呜~呜~……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