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1900000010

第10章 伤寒论注释(5)

凡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而执迷妄意者,乃云神丹、甘遂,合而饮之,且解其表,又除其里,言巧似是,其理实违。夫智者之举错也,常审以慎。愚者之动作也,必果而速。安危之变,岂可诡哉!世上之士,但务彼翕习之荣,而莫见此倾危之败,惟明者,居然能护其本,近取诸身,夫何远之有焉?

两感病俱作,欲成不治之疾,医者大宜消息,审其先后、次第而治之。

若妄意攻治,以求速效者,必致倾危之败。

凡发汗温服汤药,其方虽言日三服,若病剧不解,当促其间,可半日中尽三服。若与病相阻,即便有所觉。重病者,一日一夜,当晬时观之。如服一剂,病证犹在,故当复作本汤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三剂乃解。若汗不出者,死病也。发汗药,须温暖服者,易为发散也。

日三服者,药势续也。病势稍重,当促急服之,以折盛热,不可拘于本方。设药病不相对,汤入即便知之。如阴多者,投以凉药,即寒逆随生;阳多者,饮以温剂,则热毒即起,是便有所觉。晬时者,周时也。

一日一夜服汤药尽剂,更看其传,如病证犹在,当复作本汤,以发其汗。若服三剂不解,汗不出[者],邪气太甚,汤不能胜,必成大疾。

《千金》曰:热病,脉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

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也。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犹当依证与之。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言欲饮一斗,与五升。

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忽然大汗出,是为自愈也。热在上焦,则为消渴,言热消津液,而上焦干燥,则生渴也。大热则能消水,热少不能消之,若强饮,则停饮,变为诸病。至七八日阳胜气温,向解之时,多向生大渴,亦须少少与之,以润胃气,不可极意饮也。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者,为水饮内停而不散,不可更与之。忽然阳气通,水气散,先(宣)发于外,作大汗而解。

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自愈,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其祸,不可复数。小渴者,为腹中热少。若强与水,水饮不消,复为诸饮病也。

凡得病,厥脉动数,服汤药更迟,脉浮大减小,初躁后静,此皆愈证也。动数之脉,邪在阳也,汤入而变迟者,阳邪愈也。浮大之脉,邪在表也,而复减小者,表邪散也。病初躁乱者,邪所烦也;汤入而安静者,药胜病也,是皆为愈证。

凡治温病,可刺五十九穴。五十九穴者,以泻诸经之温热。《针经》曰:“热病,取之诸阳五十九穴,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而补其不足。暠所谓五十九刺,两手内外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际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

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各一,项中一穴,凡六痏。

巅上一,囟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又《内经》曰:热俞五十九,头上五行。行五者,以泻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冲、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支之热也。五藏俞旁五,此十者以泻五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昏热之左右也。

人身之穴,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九穴,灸之有害;七十九穴,刺之为灾,并中髓也。穴有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其灸刺之禁,皆内薄骨解之处,血脉虚少之分,针灸并中髓也。

凡脉四损,三日死。平人四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四损。脉五损,一日死。平人五息,病人脉一至,名曰五损。脉六损,一时死。平人六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六损。四藏气绝者,脉四损;五藏气绝者,脉五损;五藏六府俱绝者,脉六损。

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内经》曰:“脉者,血之府也。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暠寒则伤血,邪并于血,则血盛而气虚,故伤寒者,脉盛而身寒。热则伤气,邪并于气,则气盛而血虚,故伤暑者,脉虚而身热。

脉阴阳俱盛,大汗出,不解者,死。脉阴阳俱盛,当汗出而解。若汗出不解,则邪气内胜,正气外脱,故死。《内经》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暠《千金》曰:热病已得汗,脉尚躁盛,此阳脉之极也,死。

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死。脉阴阳俱虚者,真气弱也,热不止者,邪气胜也。《内经》曰:病温,虚甚者,死。

脉至乍疏乍数者,死。为天真荣卫之气断绝也。脉至如转索者,其日死。为紧急而不软,是中无胃气,故不出其日而死。

言妄语,身微热,脉浮大,手足温者生;逆冷,脉沉细者,不过一日死矣。言妄语,阳病也。身微热,脉浮大,手足温,为脉病相应。若身逆冷,脉沉细,为阳病见阴脉,脉病不相应,故不过一日而死。《难经》曰: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

此以前是伤寒热病证候也。

辨痓湿暍脉证第四

伤寒所致太阳[病],痓、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痓,当作痉,传写之误也。痓者,恶也,非强也。《内经》曰:“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暠柔为筋柔而无力,痉谓骨痉而不随。痉者,强也。《千金》以强直为痓。《经》曰:颈项强急,口噤,背反张者痓。即是观之,“痓暠为“痉暠字明矣。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千金》

曰:“太阳中风,重感寒湿,则变痓。暠太阳病,发热无汗,为表实,则不当恶寒,今反恶寒者,则太阳中风,重感于寒,为痓病也。以表实感寒,故名刚痓。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痓。太阳病,发热汗出为表虚,则当恶寒,其不恶寒者,为阳明病。今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非阳明证,则是太阳中风,重感于湿,为柔痓也。表虚感湿,故曰柔痓。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痓。太阳主表,太阳病发热,为表病,脉当浮大,今脉反沉细,既不愈,则太阳中风,重感于湿,而为痓也。《金匮要略》曰: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痓,栝蒌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痓。太阳病,发汗太多,则亡阳。《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暠阳微不能养筋,则筋脉紧急而成痓也。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痓病也。太阳中风,为纯中风也;太阳伤寒,为纯阳(伤)寒也,皆不作痓。惟是太阳中风,重感寒湿,乃变为痓也。身热足寒者,寒湿伤下也。时头热面赤,目脉赤,风伤于上也。头摇者,风主动也。独头摇者,头为诸阳之会,风伤阳也。若纯伤风者,身亦为之动摇,手足为之搐搦,此者内挟寒湿,故头摇也。口噤者,寒主急也。卒口噤者,不常噤也,有时而缓,若风寒相抟,则口噤而不时开,此者加之风湿,故卒口噤也。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别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下贯臀,以下至足,风寒客于经中,则筋脉拘急,故颈项强急而背反张也。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

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金匮要略》曰:“雾伤皮腠,湿流关节。暠疼痛而烦者,湿气内流也。

湿,同水也。脉沉而细者,水性趣下也。痹,痛也。因其关节烦疼,而名曰湿痹,非脚气之痹也。《内经》曰:“湿胜则濡泄。暠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湿气内胜也。但当利其小便,以宣泄腹中湿气。古云:治湿之病,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身黄如橘子色者,阳明瘀热也。此身色如似熏黄,即非阳明瘀热。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为表里有热,则身不疼痛。此一身尽疼,非伤寒客热也,知湿邪在经而使之。脾恶湿,湿伤则脾病而色见,是以身发黄者,为其黄如烟熏,非正黄色也。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湿家,有风湿,有寒湿,此寒湿相抟者也。湿胜则多汗,伤寒则无汗,寒湿相抟,虽有汗而不能周身,故但头汗出也。背,阳也。腹,阴也。太阳之脉,夹脊抵腰,太阳客寒湿,表气不利,而背强也。里有邪者,外不恶寒,表有邪者,则恶寒。欲得被覆向火者,寒湿在表而恶寒也。若下之早,则伤动胃气,损其津液,故致哕而胸满,小便不利。下后里虚,上焦阳气因虚而陷于下焦,为丹田有热,表中寒乘而入于胸中,为胸上有寒,使舌上生白胎滑也。藏燥则欲饮水,以胸上客寒湿,故不能饮,而但口燥烦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湿家发汗则愈。《金匮要略》曰:“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四两,发其汗为宜。暠若妄下则大逆。额上汗出而微喘者,乃阳气上逆也。小便自利或下利者,阴气下流也。阴阳相离,故云死矣。《内经》曰: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问曰: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

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值天阴雨不止,明其湿胜也。《内经》曰:“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暠又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暠风湿相抟,则风在外而湿在内。汗大出者,其气暴,暴则外邪出,而里邪不能出,故风去而湿在。汗微微而出者,其气缓,缓则内外之邪皆出,故风湿俱去也。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病有浅深,证有中外,此则湿气浅者也。何以言之?湿家不云关节烦疼,而云身上疼痛,是湿气不流关节而外客肌表也。不云发热、身似熏黄,复云发热、面黄而喘,是湿不干于脾而薄于上焦也。阴受湿气,则湿邪为深,今头痛,鼻塞而烦,是湿客于阳而不客于阴也。湿家之脉当沉细,为湿气内流。脉大者,阳也,则湿不内流,而外在表也。又以自能饮食,胸腹别无满痞,为腹中和无病,知其湿气尚浅,内药鼻中,以宣泄头中寒湿。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肝(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一身尽疼者,湿也。发热,日晡所剧者,风也。若汗出当风而得之者,则先客湿而后感风。若久伤取冷得之者,则先伤风而后中湿。可与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见《金匮要略》中方。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中风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中暍也。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见《金匮要略》中方。

太阳中暍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亦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经》曰:“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暠身热,脉微弱者,暍也。身体疼重者,水也。夏时暑热,以水灌洗而得之。一物瓜蒂散主之,见《金匮要略》中方。

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病有在表、有在里者,有表里俱病者,此则表里俱病者也。发热恶寒,身重疼痛者,表中暍也。脉弦细芤迟者,中暑脉虚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者,太阳经气不足也。小有劳,身即热者,谓劳动其阳,而暍即发也。口开,前板齿燥者,里有热也。《内经》曰:“因于暑汗,烦则喘喝。暠口开,谓喘喝也。以喘喝不止,故前板齿干燥。若发汗以去表邪,则外虚阳气,故恶寒甚。若以温针助阳,则火热内攻,故发热甚。若下之以除里热,则内虚而膀胱燥,故淋甚。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经》曰:“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暠太阳受病,太阳主表,为诸阳主气。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太阳表病也。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风,阳也;寒,阴也。风则伤卫,发热,汗出恶风者,卫中风也。荣病,发热,无汗,不恶风而恶寒;卫病,则发热,汗出,不恶寒而恶风。以卫为阳,卫外者也,病则不能卫固其外,而皮腠疏,故汗出而恶风也。伤寒脉紧,伤(中)风脉缓者,寒性劲急而风性解缓故也。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经》曰:“凡伤于寒,则为病热。暠为寒气客于经中,阳经怫结而成热也。中风即发热者,风为阳也。及伤寒云,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以寒为阴邪,不能热,郁而方变热也。风则伤卫,寒则伤荣,卫虚者恶风,荣虚者恶寒,荣伤寒者,必恶寒也。气病者则麻,血病者则痛。风令气缓,寒令气逆,体痛呕逆者,荣中寒也。《经》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暠脉阴阳俱紧者,知其伤寒也。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太阳主表,一日则太阳受邪,至二日当传阳明,若脉气微而不传阳明,胃经受邪,则喜吐。寒邪传里者,则变热,如颇欲吐,若烦燥,脉急数者,为太阳寒邪变热,传于阳明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伤寒二三日,无阳明、少阳证,知邪不传,止在太阳经中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阳明也。此太阳受邪,知为温病,非伤寒也。积温成热,所以发热而渴,不恶寒也。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伤寒发汗已则身凉。若发汗已身灼热者,非伤寒,为风温也。风伤于上,而阳受风气,风与温相合,则伤卫。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者,卫受邪也。卫者,气也。风则伤卫,温则伤气。身重多眠睡者,卫受风温而气昏也。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者,风温外甚,而气拥不利也。若被下者,则伤藏气,太阳膀胱经也。《内经》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暠癃者,小便不利也。太阳之脉起自内眦。《内经》

曰:“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暠小便不利,直视,失溲,为下后竭津液,损藏气,风温外胜。经曰:[气]欲绝也,为难治。若被火者,则火助风温成热,微者热瘀而发黄,剧者热甚生风,如惊痫而时瘈疭也。先曾被火为一逆,若更以火熏之,是再逆也。一逆尚犹延引时日而不愈,其再逆者,必致危殆,故云促命期。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阳为热也,阴为寒也。发热而恶寒,寒伤阳也;无热而恶寒,寒伤阴也。阳法火,阴法水,火成数七,水成数六。阳病七日愈者,火数足也;阴病六日愈者,水数足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伤寒自一日至六日,传三阳三阴经尽,至七日当愈。《经》曰:“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暠若七日不愈,则太阳之邪再传阳明,针足阳明为迎而夺之,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巳为正阳,则阳气得以复也。始于太阳,终于厥阴。六经各以三时为解,而太阳从亥至丑,少阴从子至寅,厥阴从丑至卯者,以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生于昼,阴生于夜。阳三经解时,从寅至戌,以阳道常饶也。阴三经解时,从亥至卯,以阴道常乏也。《内经》曰:“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暠则巳午未太阳乘主也。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中风家,发汗解后,未全快畅者,十二日,大邪皆去,六经悉和,则愈。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皮肤言浅,骨髓言深;皮肤言外,骨髓言内。身热欲得衣者,表热里寒也。身寒不欲衣者,表寒里热也。

同类推荐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热门推荐
  • 血皇后

    血皇后

    “他”横晃了十六年的男儿身,干吗要一时善心大发,救治这个冷血霸道的死男人。就在扶着他“坦诚”共泡药泉时,尖利的惨叫惊天动地,“他”的男儿身不见了。“师傅啊,您最最疼爱,最最奇才,最最聪明绝顶的乖徒儿撞邪了!”“闭嘴,你…你,是女人?”“狗屁女人,我…我,到底是男?是女?还是个不男不女的怪物!”“闭嘴!我,会对你负责!”“负个鸟屁责,泡个澡就要负责,妖儿得对小爷我负一百次责!”“我杀了看了你身子的妖儿!”“敢动妖儿,我劈了你…”热气腾腾的泉池中,打的噼哩叭啦,直到“他”跟他,扭缠到了一起…血凤降世,改天换日。不除血凤,皇朝不保。不知何时兴起的寓言,却是灾祸的开始。天道变异,运数难寻,那被期待已久的啼哭声划破滚滚浓云,直冲天际,她的到来,是血族的劫数,更是血族的希望。为护她周全,更为等待血凤惊天之日,一道法咒遮住了她的女儿身、女儿心。圣山之中,她成了横行、强悍、腹黑的“他”,当遇上冷情霸道的他时,“他”与他的命数皆变。天要灭我,我先灭天;地要亡我,我先毁地。既然她是血凤,那她就改天换日,让胆敢害她的人瞪大狗眼看清楚。男人,既然恨,就把江山夺过来,我,助你!女人,我若为帝,皇后只能是你,你生我生,你死我杀尽天下再随你而去,你我尤如此珏,永世不分。男人,我被你吃定不成…吃定?哈…女人,你不也把我吃的死死吗…遥强力推荐:梦幻的色彩(封面大师)的好文:《邪恶夫君请让道》曲阑(腹黑女主的强文):《九岁酷皇后》吧吧啦(玄幻力作):《邪婴》淑蓝新文:《独爱冷夫君》枫风新文《敛财小娘子》狂想曲新文:《极品男奴》南宫飘飘新文《赐我七个夫君》下辈子爱你:《夫君滚滚来》烟醉新文:《乞妃》沫筱然新文:《前妻魅惑》路净宜新文:《紫煞女皇》乔茉児新文:《赖上花心总裁》《宫廷计》:http://m.pgsk.com/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夜玫瑰

    夜玫瑰

    为了工作来台北打拼的工程师,找到了他在陌生城市的第一个棲身之所,叶梅桂是他的房东。工程师在叶梅桂的眼中读到了属于自己的寂寞,在叶梅桂如井般深遂的眼神中,启动了柯智宏脑中大学社团学姐跳舞的身影。那是大一时,学姐帶他跳的第一支舞以色列的民谣《夜玫瑰》,学姐翩翩舞姿深深打动着他。台北生活的每天每天,白天的工作是精密逻辑思考的,晚上和叶梅桂的交往是温馨的,也是惊险万分的。面对神秘刁蛮的叶梅桂,柯智宏那大刀阔斧的治水本事也派不上用场,只随着叶梅桂的一切起舞。別忘了还有可爱的狗狗小皮。
  • 金缕恨(全本)

    金缕恨(全本)

    他,传说中风华绝代的福王;她,对他芳心暗许的云府二小姐。终有一日,太后懿旨,赐云府千金为福王侧妃。然,与她拜堂的却是太监。当她终于见到他时,却发现他早已风华不再,面目丑陋,目盲残疾,昔日的温润如水也变得冷酷暴戾......他甚至不惜将她拱手送人......她泣泪盈然,要何时,他才明白,她,才是东风夜,火树银花中,舍命救他的女子?而当他残暴地用剑尖挑起她的孩儿,她的爱,还能继续吗?爱有多深,恨,便有多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嗯,吉祥承认,这个简介呢是有点那啥,可是,吉祥不是后妈,相信吉祥,深情暖爱一直是吉祥诠释的主题,所以,小虐,大爱,+幸福结局,值得期待~!嘿嘿——————————————————————————————
  • 大户人家

    大户人家

    张百川成为了建筑业巨子,也从农村“杀”到城市成为豪门大户。大户人家充满又鸡吵鹅斗的事端:张百川用心计招来小秘,老伴顿生醋意;大儿媳春雁守着疯傻的丈夫,听窗外一声吆喝,陡然唤起作女人的心愿;二河安分守已,偏遭人敲诈;四海为非作歹,打架斗殴,挑逗老爹的小秘,最终锒铛入狱;张百川壮心不已,却卷入政府官员的腐败案中;小不点儿五湖为一点点尊严,吃尽了苦头……大户人家由此展开了千家万户诸多似曾遭逢的现实问题,透视出当代人可歌、可怨、可恨、可叹的种种行为心态,并启迪人们思考:在富裕之后,人——还缺少什么?
  • 观音

    观音

    戏写世道人心,人生百态。戏也是音。观音,观世间疾苦繁华,声声入耳,二在心。古典与时尚的融汇,传统与先锋的结合。安意如编著的《观音》这一年,是迷茫,挫折,欣悦的交集。那些怎么也不会老去的旋律,它们让我心醉神驰我企图把我所感知的美和人分享,它们是我年少至今的珍藏。如同小女孩的私物,在合适的时候,总想拿出来和人分享,即使它很有可能不值一晒。
  • 废妃很拽,休掉腹黑帝

    废妃很拽,休掉腹黑帝

    彼时,她是燕国左相第十九夫人,收敛锋芒,如履薄冰,只为完成父亲交代的秘密任务;却惹来九五至尊的青睐,要她为他守身如玉。后来,她一心报仇,踏入宫门,千娇百媚陪伴在君王侧;他运筹帷幄、算无遗策,对她的心思了若指掌;他罔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浪潮,视她为瑰宝,独宠她一人。妃嫔动她一根手指,他便斩下妃嫔纤纤十指;妃嫔让她落一根毫毛,他便砍下妃嫔的头颅。文武重臣齐齐跪在天子寝殿阶前,五日五夜,奏请将她逐出后宫;他视若无睹,仍然行册封皇贵妃的大典,下令:出言阻止者,削官斩首!后来,他的皇后归来,他毫不犹豫地将她推入绝境;她才知道,让他疯魔、痴狂的不是她,而是另有其人;他的心,从未容纳过她;他的爱,叫作万劫不复。曾经,他说:“朕活一日,你便活一日;你无伤无痛,朕便无所畏惧。”曾经,他说:“朕心甘情愿被你利用,朕的生杀大权,便是你的生杀大权!”后来,他嫌恶道:“朕让你利用,只是因为想宠你!朕不想宠你,你便猪狗不如!”再后来,他在宫中种满了萱草,在京师每一条街摆满了萱草,迎接她归来,只希望她听他一句话:“你说那是万箭穿心之痛,那么,今日你便赐我万箭穿心!”******她发誓要将仇人碎尸万段,却发现,恨错了人!她期待与深爱多年的他执手一生,独享恩宠,却被伤得体无完肤!爱与恨,原来只是一线之间,最爱的人就是最恨的人!**摇摇新文,喜欢请放入书架。咖啡是免费滴,请为摇摇冲一杯提神哈。
  • 庶女王妃之盛世荣华

    庶女王妃之盛世荣华

    (从商贾庶女到摄政王王妃的完美蜕变!)现代都市女重生于古代,成为大隋朝姑苏第一商贾温府庶长女。父亲道貌岸然,嫡母心肠狠辣,生母懦弱冷情,好在有同胞兄长真心爱护,又有过世祖母早早为她定下了一门婚事,日子虽然没有花团锦绣,但是却也自得安宁。然天有不测风云,未婚夫一朝高中,嫡母暗施手段,成功游说未来婆母,生生夺去了她的大好姻缘,随后更是痛打落水狗,欲送她与别人为第十七房小妾,将她赶尽杀绝。难道她重生一次便是为了再死一次?不!她活不了,那所有人也别想活!正在她走投无路欲同归于尽之时,一道懿旨从天而降,将她赐婚于京城安国公府三房大少爷为妻,拯救她于危难之际。原以为这是上天给她的一条生路,后来却发现她不过是走入了另一个更加波云诡谲的战场…且看一介商贾庶女,如何一步步地走过温家内的连连算计,走出国公府中的尔虞我诈,走过朝堂上的风雨飘摇,完成从商贾庶女到摄政王王妃的完美蜕变,从而觅得两世渴望的一心真情,演绎一场盛世荣华!
  • 隔爱:我要你娶我

    隔爱:我要你娶我

    在她20岁的时候,她告诉他,她要的求婚仪式其实很简单。但必须有八瓣的格桑花来点缀,祝福她们的爱情。他答应了她。在她26岁的时候。他单膝跪下,带着八瓣的格桑花向她求婚,桃花依旧人面全非。她还能守住他们的爱情吗?当一切的背叛不断的涌现在脑海里。她,还有能力再爱吗?
  • 金玉良缘:妃你不可

    金玉良缘:妃你不可

    从此一路追随一路赖,请勿模仿,亲亲小嘴。还时不时提议去房里把米饭做熟,她是异界一缕灵魂,逍遥自在,某王爷笑的一脸无害,第一次见面就调戏她,让她看免费的限制级画面,“我都说了,动不动就牵牵小手,搂搂小腰,这辈子非你不可!”--情节虚构,却不想遇到了一个无赖的王爷,第二次闯入她闺房翻出了她的红肚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