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鳌鱼门中将军梁上鳌鱼,难炒难煎难供客;门中将军,不饮不食不求人。
伦文叙,不详。
清乾隆年间,广东海南人士伦文叙,才学非凡,人称“鬼才”。一次,众秀才游览陈家祠。有一秀才手指梁上鳌鱼木雕出上句。伦文叙立即以门上贴得门神像对出下句。
上句以“鳌鱼“是木巧构思;下句以“将军“为画妙运笔。对仗灵巧。
我和他茅屋三间,坐由我,卧由我;里长一人,左是他,右是他。
赵从谊,不详。
传说,清代黔中(今贵州)独山一带贫瘠荒凉,就连州府衙门也是茅屋竹案。侍候州府大人也没有三班衙役,只有里长一人。这年章浦人士赵从谊奉命到这里上任,一见此状,哭笑不得。于是,挥笔写了这副对联,贴在衙署柱子上。
联语滑稽可笑,上联“我”,下联“他”,倒也有一点“精兵简政“之意。
由我是它半门茅屋栖身,站由我,坐亦由我;几片萝卜度岁,菜是它,饭也是它。
吴鳌,不详。
清乾隆时,安徽桐城的理发匠吴鳌因家中贫困,临过春节时仅以萝卜充饥。这副对联就是当年他题于门上的春联。
此联巧思之处在后半截,口语幽默而又含辛酸,让人读来酸鼻。
登台报鼓昔日未登台,世上几人曾识我;今朝初报鼓,场中那个不抬头王应遇,不详。
王应遇中进士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乡间为之唱戏庆祝。这是他为戏台题的对联。此联巧在一语双关。”登台”、“报鼓”,实指自己中进士之举。同时,对那些势利小人也是绝妙的嘲弄。
“白头翁“与“黄发女“白头翁牵牛过常山,遇滑石,跌断牛膝;黄发女炙草堆熟地,失防风,烧成草乌。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苣林,晓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
此联通篇巧嵌中药名,联语妥帖,对仗工整,读来妙趣横生。
“陈皮“不能敲“半下“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又逢元宵佳节,街上张灯结彩,鼓乐喧天。在一家中药店里,掌柜和小伙计,一人出上联,一人对下联,对成此巧联。
字面上,似乎在说敲鼓、观灯。其意却巧借谐音:“半下“为“半夏”;“纸壳“为“枳壳”。真是三句不离本行,联语说的皆是中草药名。构思巧妙,令人叫绝。
你你你我我我樵楼上,咚咚咚,锵锵锵,三更三点,正合三杯通大道;华堂前,你你你,我我我,一人一盏,但愿一醉解千愁。
据梁章钜《楹联丛话》载:有一好客者,邀一酒徒在家住宿。二人对饮至三更天,主人出上句,酒徒对成下联。
口语入联,浑然成趣。下联恰似醉汉结结巴巴的话语。
福无双至今朝至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日行。
萧燧,不详。
相传,清朝乾、嘉年间,广东有个举人名叫萧燧。他博学多才,尤其对联写得好。每年除夕,他的门口都聚有许多人,等着抄写他贴出的春联。这年,他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大门口:“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等候在门口的人一看,都傻了眼,纷纷不欢而散。第二天大年初一,人们再路过萧燧门口时,发现添字改成了此联。
作者别出心裁地在上下联,巧添了三个字,立即使原来不吉利之辞,变得大吉大利,“福“来“祸“去了。
此联有人传说是东晋杰出书法家王羲之所作。传说归传说,不足为凭。从有典籍记载的文字来看,春联由桃木板上题写对仗语句始于后蜀主。以纸贴春联取代“题桃符“习俗,应是明朝初年。在尚未发现王羲之春联墨迹的今天,将此联说成是王羲之所撰题,是站不住脚的。
打开天眼看文章大雨淋漓,洗尽大街迎学士;天雷霹雳,打开天眼看文章。
徐法绩,不详。
清朝道光十二年,徐任湖南主考。就任那天,忽降倾盆大雨,有文士出上句以迎接徐主考,徐当即合成此妙对。
以拟人法,把“大雨”、“天雷“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色彩。
李刘戏对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斩白蛇,入武关,高祖是刘。
刘乃香,不详。
清朝道光年间,平江举子李元度与四川举子刘乃香,进京赶考同宿一家客店。二人初次相逢,互问姓甚名谁?对成此巧联。
上联明说“老子”,即李耳,暗指李元度;下联明指“高祖”,即刘邦,暗说刘乃香。嵌典妥帖,道姓自然,且有戏谑之趣。
代天地宣威上元不见月,点几盏灯,为乾坤生色;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这年元宵灯节,阴云遮月。吴太史陪友宴饮,诗兴勃发,吟出上句,让友续对下联,友摇头无对。此时,大街上舞龙灯、耍狮子的锣鼓声大作,吴太史即刻对出了下联,友拍手称妙。
构思奇巧,对仗工稳。”为乾坤生色”、“代天地宣威“两句,俱见匠心。
心即佛纸成钱心有佛,世无佛,茹毒念经,藉佛洗心心即佛;铜是钱,纸非钱,酬恩报孝,将钱买纸纸成钱。
李元度,不详。
李元度,清代名人,文武兼修。一日游西山圣庙,僧人出句让李属对。李看到那些正在佛像前叩首作揖、焚烧纸钱的信男善女们,口拈下联。
僧人满腹禅心,自然是“藉佛洗心心即佛“了。信男善女们“将钱买纸纸成钱”,表几分虔诚之心。似乎一本正经,却含戏笑之意。
题睡佛神龛联睡本无心,那知身卧心非卧;佛存别梦,默示禅玄梦亦玄。
联首嵌入“睡佛”。句含幽默,用简洁的漫画笔调勾勒出一个似睡非睡、笑模悠悠的卧佛形象。
今岁无望明年再来功名、事业、文章,今岁已无望;嬉笑、悲欢、怒骂,明年可再来。
陈淡然,不详。
清末,安徽枞阳有位秀才名叫陈淡然,怀才不遇,终不得志。这年春节,写了这副对联贴于门上。
此联把满腹牢骚和悲愤含于幽默诙谐之中,辛辣活泼,颇有气度。
倒写天上文章珠海船如梭,横织波中锦绣;羊城塔似笔,倒写天上文章。
相传,清末举人广东滑稽大师何淡如,一次,与友人同游珠江。友人出句让何对,何淡如即兴对出了下联。
船如梭,塔似笔,这样的比喻似乎不新了。此联精彩之处在“横织”、“倒写”。这即是新意、特色。
火星飞上火头头水手落水,水鬼拉着水手手;火头吹火,火星飞上火头头。
“水手“海员俗称。”火头“伙夫诨号。
此联妙在叠用“手”、“头“二字。”手手“各别;“头头“相分,读来妙趣横生。
“狗仔“与“虾公“狗仔煨浓,巧笑倩兮穿黑服:
虾公蒸熟,鞠躬如也着红袍。
此联用形象化的语言;把广东人席面上的“狗仔“与“虾公“描画得惟妙惟肖。
佛山赛会联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刚直,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素有幽默大师之称的何淡如,这番却一本正经了起来,做起了词牌小令。吟此联如同吟诵词句,句式长短错落跌宕,韵味无穷,堪称词令妙品。
山落日楼看花山中落日沈于涧;楼上看花都见心。
沈于涧,不详。
一日,沈于涧和好友都见心出游。日落西山时,都见心灵窦突开,吟出上联对句,让沈于涧对。沈于涧思来想去,终不得妙句。过了数日,两人凑巧又一同登望春楼观景,沈于涧观赏着楼下盛开的牡丹,对出了下联。
将姓名嵌入联中,已不足为奇。此联巧在姓名与联语融为一体,足见匠心。可惜上联中的“沈“普通话不读“沉”。沈于涧是广东人,也许广东话中二字读音相同吧。
骨牌对象棋大帅用兵,士卒效命,车辚辚,马萧萧,气象巍巍,视此去一炮成功,方不愧出将入相;至尊在野,长短休论,文泄泄,武沓沓,议和叠叠,到后来万众失望,直落到抡地呼天。
清朝末年,有一儒生以象棋拟一上联,征对四方,一时竟无人能对。后适逢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出走,李鸿章与洋人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有人即以此嵌入“骨牌“名,对出下联。
骨牌中无“众”,但“众“为三“人”,自然通融。联语结合人和事,描述得绘声绘色,贴切恰当。而且上联以“强“取胜,下联以“弱“讲和,形成鲜明对比,构思可谓独具匠心舟流洲不流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未动;鹦鹉洲,洲下舟,水使舟流洲不流。
张之洞任湖北督军时,曾与朋友偕游汉阳。友人得一对句,当面请张配就成联,张之洞望着江心,出了一会神,对成此巧联。
巧在以同韵字“桥”、“养”;“洲”、“舟“撰联,使联语音韵别致,恰似耐人品味的绕口令。
张梁戏对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一次,梁启超趁在武昌讲学之便,去拜访两江总督张之洞。张早闻梁才学出众,即出联试之,梁启超出语不凡地对出了下联,使张之洞惊叹不已四水:指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四时:即春夏秋冬。三教:指儒、佛、道。三才:即天地人。江夏:武昌古名称江夏。
上联,张之洞口气高傲,虽称梁启超为“先生”,但又含“居第一者,非我其谁“之意。下联,梁启超不卑不亢,以“小子“自谦,然又不自弱。语句巧妙婉转,道出不甘居后之心。对仗工稳,言简意赅,真是联逢对手,文遇奇才“说“与“管“说人之人,被说入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清朝,瀛州地方有个姓任的主事官,为人刚正,对世间和当朝官场一些是非,喜欢议论抨击一番。一次,朝内一位姓管的御史当面指责任主事,并日出上联让他对。任主事不卑也不亢,一字一板地对出了下联。
此联虽为相互奚落戏谑之语,平心而论,人世间、官场上,哪有不被人说之人?哪有不受官管之官?上下联末句就有点消极了,难道见了坏事不答不理,遇有贪官不罚不斩吗?应改为:“还是要说”,“岂能不管”。
“沉沉“与“阵阵“冷雨沉沉,两沈钻头不出;狂风阵阵,二陈伸脚勿开。
从前,两个秀才,很要好,一个姓陈,一个姓沈。一天,二人同在庵里避雨。陈秀才见沈秀才冷得缩着脖子,龟缩一团,即出句戏弄他。沈秀才观见陈秀才搬着脚望天,于是,对出了下联。
“沈“不出头为“沉”;“陈“无脚为“阵”。从字形上看,很切两人避雨时的神态。二人相互戏谑,颇有趣味。
鸟声声蛙句句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年间,毛泽东同志与老同学肖子升一起到农村搞社会调查。在安化农村,遇到有位长者以绿荫深处百鸟鸣啭情景,写出上联对句,向毛泽东求对下联。毛泽东略加思索,对了出来,那长者击掌称妙。
上联构思新颖,将鸟声拟为人语:“春到也,春去也。”使鸟声占据了春天的始终。下联更见奇巧,把蛙叫声写为“蛙句句”,愈显人格化。”为公乎?为私乎?“两个疑问句,将毛泽东同志公而忘私的博大胸怀表现了出来。
陈毅拜“三仙“三顾道观,三拜三仙山心动;四咏雄文,四仰四军事理明。
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进入茅山之后,急想解决药品急需。他听说茅山深处有个乾元观,隐居着一个采集草药、为民治病的神医章三仙,决定前去拜访。陈毅同志曾三访乾元观,章三仙听说来访的是新四军军长陈毅,急忙出来迎接。二人谈得十分投机,还一人一句对成这副巧联。
此联巧在不仅重复叠用“三”、“四”,其中嵌入“三仙”、“四军”,而且后边“山”、“事”,恰是“三”、“四“的谐音。联语文情并茂,对仗甚工。
二乔大乔一人占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占。
传说,一个先生所教的七个弟子,皆中同科进士。他有大乔、小乔两个女儿,欲嫁给他的弟子,七个弟子、两个女儿,怎么办?他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对对子。由他出上联,弟子们对下联。七个弟子从掌灯对到天亮,谁也对不上来,其中六位相继退场了,留下了一个弟子,一时茅塞顿开,对出了下联。
上联以一至十数组联,下联反其顺序,巧以十至一数组对。此联倒也新奇,令人发笑。
白发红颜眉齐眉老夫六六,新妻三三,老夫新妻九十九;白发双双,红颜对对,白发红颜眉齐眉。
民国初年曾任国务总理、热河都统的熊希龄,原配朱氏病逝,又娶复旦大学教授毛彦文为妻。在上海结婚时,熊已六十六岁,毛方三十三岁。有人戏题此联以记之事。
上下联,前面二短句自对,给后面综合句做铺垫。上联“六六“加“三三”,恰为“九十九”。下联“白发红颜眉齐眉“句,形象生动,妙在其中。
就此佳话趣事,有人还撰类似一联,不妨拈来过目。联云:
九九丹成,恰好三三行满:
双双如愿,谁知六六无能。
“雄心“与“茅舍“熊希龄,雄心不死;毛彦文,茅舍顿开。
此联构思奇巧。”雄“是“熊“的谐音;“茅“又是“毛“的谐音。自然妥帖,戏谑有趣。
二三更后便知心十八年前不谋面:
二三更后便知心。
旧日,一对新婚夫妻,洞房花烛之前未曾见过一面。新婚之夜,新郎一边揭新娘头上的蒙头红一边吟出上句,新娘是个有胆有才的女子,当即对了下句。
下句对得既工又巧,“知心“比“谋面“更显深沉钟爱。可以想见,新娘的下句自然会把两颗心贴在一起的。
如此如此子兮飞兮。今夕何夕如此如此,君知我知。
上联出自《诗经·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本表新婚夫妇欢愉心情。下联借古典小说讲洞房夜常用语和后汉杨震拒人馈金时语意,巧妙组合在一起。
刘师亮这位幽默大师,借来古人现成句子,表达戏谑之情。词语平仄协调,虚实悉敌。下联含糊其辞,有只能意领不能明言之妙。
谢姑娘说话谢姑娘说话,无言便射;吴公子饮茶,倒口即吞。
上联拆“谢“为“言”、“射“二字。下联则是改头换面,口天颠倒上下,变“吴“为“吞”。亦妙。
鸿雁传书猪鬃引线羊毫笔写白鸾笺,鸿雁传书,南来北往;马蹄刀切黄牛皮,猪鬃引线,东扯西拉。
从前,有一小姐以联求偶。想不到巧对其联的竟是个闯荡江湖的皮匠。
上下联对仗甚工,无可挑剔。尤其是“南来北往”、“东扯西拉”,恰如其分,把“传书“与“引线“写得很传神。怪不得那位小姐无话可说,只好与皮匠结为伉俪。
白发翁与红艳女白日堂中,白发老翁,老皮老肉老骨头,呸!你还不滚下去,哼哼!今生无偶;红罗帐里,红艳佳人,细眉细腰细肌肤,嘿!我这就迎上来,嘻嘻!前世有缘。
从前,有一财主小姐,择偶时东挑西拣皆不中意,到了二十七、八岁还未嫁出去,成为财主闺房的老千金。后来,她别出心裁要对句选婿,只要能对上她出的对题者,即为如意郎君。这天,闻讯赶来应对者在门口等候,其中有一白发老翁。小姐又气又恼,心想:这老不死的也想娶我,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于是,脱口骂出了上联一大串。白发老翁也不生气,只当小姐出了对题,乐呵呵地对出了下联。小姐被说得红了脸,想一口否认吧,大庭广众之下不好反悔,只好与自发老翁结为夫妻。
此联确是一宗笑话,读来不禁喷饭。联语生动、语气逼真,活生生地把小姐和老翁的形象勾画出来。
能不有口风味几番人称新郎新娘,原本是旧相思一对;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口风味几番旧日,有一对夫妇举行婚礼,二人原都有过相思之苦,今日配偶结缘,另有一番情趣。来贺喜者身世感受各不相同,不能强求一致。有人巧妙地题此联戏之。
吃喜糖喜酒,观新郎新娘,环境一样,但具体到每一个人心中的感觉,自然是不尽相同。心情不一般,品出的风味也就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了。作者因此在“风味“前空出一个字来,让前来贺喜者自己去品味填充,倒也新颖特别,增添了几分幽默、几分俏皮。
一圈花轿十里远吹吹打打,打打吹吹,虽隔壁邻居,一圈花轿十里远;笑笑啼啼,啼啼笑笑,本青梅竹马,片时装相众宾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