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江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环境如何?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诚信建设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将诚信江苏和法治江苏、平安江苏、文化江苏、绿色江苏作为我省“两个率先”、和谐发展的“五大载体”,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加以推进;省政府2005~2009年连续五年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省委和省政府分别召开了第33次和第98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诚信江苏建设工作。国际经验表明,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市场化程度相适应,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右是信用体系激活期。当前,我省已经进入人均GDP从4000美元向7000美元攀升的新阶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136.加快推进诚信江苏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诚信江苏建设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2)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保障。
(3)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4)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要求。
(5)是提升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137.诚信江苏建设的发展历程?诚信江苏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2006年,探索发展阶段。2004年,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4〕93号)和《江苏省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暂行办法》(苏政办发〔2004〕114号)。2005年,省政府成立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同年,在南京、苏州两市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并特许省征信公司和苏州天诚资信公司开展个人征信业务。2006年,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内网建立了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通了“诚信江苏”网站,实现了省工商、税务、药监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归集。
第二阶段:2007年以来,全面推进阶段。2007年9月1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诚信江苏建设工作会议”,对新时期诚信江苏建设工作做了新的全面部署,形成了“一个意见、两个办法、一个规划、四个载体”的工作方针,明确了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步入了一个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2007年9月14日,“诚信江苏建设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诚信江苏建设的专题会议,是江苏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要会议。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在会议开始时分别发表了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主持大会并作了会议总结。
138.诚信江苏建设出台了哪些文件?
2007年9月诚信江苏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出台了“一个意见、两个办法、一个规划”。一个意见,是指《关于加快推进诚信江苏建设的意见》(苏发〔2007〕14号),提出了当前和今后诚信江苏建设的两个阶段性目标;两个办法,是指《江苏省个人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37号)和《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38号),是支撑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规基础;一个规划,是指《江苏省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苏政办发〔2008〕8号),指导和推进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施指南。
139.诚信江苏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建设诚信江苏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总体要求,以诚信道德建设为基础,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为主要内容,加强诚信宣传教育,营造诚信文化氛围,加快信用法规建设,培育开发信用市场,健全信用监管机制,形成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140.诚信江苏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建设诚信江苏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左右,基本建立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诚信江苏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一网三库”建设,基本建立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信用服务行业与市场初具规模,信用产品得到推广应用,企业信用明显加强,政府公信力、企业信用度、社会诚信意识明显提升,社会诚信环境明显优化。到2020年左右,率先建立符合国际惯例、体现江苏特色、适应发展要求、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诚信江苏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努力在信用法规制度、信用监督体系、企业与个人征信系统以及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141.诚信江苏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建设诚信江苏的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根据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的特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2)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扶持、资金引导、组织协调等作用,通过政务诚信的示范带动,促进诚信江苏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开发信用产品,培育信用市场,完善信用服务。
(3)完善法规,强化监管。加快制定地方信用法规规章,依法规范信用行业管理和信用服务,保障信用信息安全;建立健全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充分保障守信者的合法权益。
(4)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加强对信用信息资源的整合,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实现信用信息互联和资源共享;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诚信江苏建设。
142.加快推进诚信江苏建设的主要举措有哪些?加快推进诚信江苏建设的主要举措有:
(1)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2)全面推进社会诚信。
(3)着力推进商务诚信。
(4)建立健全信用法规体系。
(5)加快信用基础设施建设。
(6)大力发展信用服务业。
(7)建立完善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
(8)加强信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9)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
143.近阶段,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有:
(1)建立信用法规政策体系,完善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
(2)建设“一网三库”信用信息系统,促进信息公开和资源共享。
(3)推进信用产品广泛使用,营造信用服务市场环境。
(4)强化信用市场监管,促进信用市场规范发展。
(5)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加强行业信用监管。
(6)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信用意识。
(7)共建信用长三角,打造区域信用品牌。
144.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网三库”是指什么?
“一网”是指“诚信江苏”网站;“三库”分别是指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信贷征信数据库。
145.怎样建设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
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建设是以省市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系统为基础,按照政府投资、统一规范的原则,建设省市两级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数据库主要归集省市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公用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掌握的企业公共信用信息。省、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分别负责建设和运行维护省、市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
146.怎样建设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是按照特许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可从保险代理人、会计师等特殊职业和社会重点人群入手,依托特许个人征信机构,逐步建立包含个人基本信息、社会公共记录、商业和其他信用信息的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
147.怎样建设信贷征信数据库?
信贷征信数据库由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负责建设和运维。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个人和企业信贷征信数据库,企业和个人信贷征信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息内容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机构的借款、担保等信贷信息,以及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等。
148.什么是“信用长三角”?
“信用长三角”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高度发展的产物。2004年7月,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政府签署了《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信用体系建设合作备忘录》,决定在各自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区域性统一、规范、公开的征信体系,统一数据标准,整合信用信息资源,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统筹规划、分工协作”等形式,打造信用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长三角”两省一市将携手打击区域内的偷逃税款、恶意违约、拖欠债务、商业欺诈和假冒伪劣等行为,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制约体系。对守信用的市场主体,在“长三角”的城市中给予最大便利,使诚实守信逐步成为市场规范和社会行为规范。
149.怎么共建“信用长三角”?
(1)营造趋同制度环境。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信用信息征集、加工、管理、披露,信用产品生产、使用,信用服务规范,信用技术标准,以及信用激励和惩戒等方面,制定内容趋同的地方性法规、标准和政策。
(2)共建“信用长三角”信息平台。按照服务全省、接轨长三角、面向全国的要求,在规划建设我省“一网三库”的基础上,共同建设“信用长三角”公共平台,稳步推进跨地区公共信用信息交换,探索重点行业跨地区联动监管,提高“长三角”区域信用发展水平。
(3)共同培育信用服务市场。积极开展信用建设领域交流与合作,共同培育一批具有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逐步实现征信机构信息互通、产品互认,促进“长三角”地区信用服务市场共同发展。
150.目前,“长三角”有哪些信用服务机构?经上海、浙江和江苏三地信用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信用服务机构有81家,其中上海有57家信用服务机构,包括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浙江有14家信用服务机构,包括杭州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浙江众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江苏有10家信用服务机构,包括江苏省征信有限公司、江苏成新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江苏中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江苏省工商企业在线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江苏超兰德企业信用有限公司、常州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有限公司、苏州天诚资信管理有限公司、江苏省东诚企业信用征信评估有限公司、扬州易虎商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扬州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