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0900000005

第5章 太宗践祚(3)

所以从史上逻辑来看,“诏罢河东之师”,是太宗调整内部关系的一个战略性决定——大宋要长治久安,必须控驭武夫。

但也不得不说,前线形势非常乐观之际,借国丧而撤军,实在是失去了收复河东、统一中原的一次大好机缘。

事后沙盘推演,太宗当时如果不撤军,而是点齐御林军,亲征北汉,也许可以更快解决问题。

不过,且慢!太宗另有打算。

太宗本质上乃是一介文人,但他却对自己的军事才能相当自信。他认为他有能力拿下河东。哥哥的未竟事业,需要兄弟我来完成!如此,作为帝王的“武功”才有着落。新科皇帝,应有超迈周世宗、宋太祖的“武功”资本。

但是,有必要在践祚之初,先解决本土内部问题。

开拔出去的大宋禁军主力,是否可以流畅调动?

这是内部问题的“重中之重”。

宋太宗勇敢地走出了这一步棋,他成功了。前线将帅听命“归阙”,预示着大宋帝国的内部管理有效。

草原帝国不知道,大宋臣民不知道,宋太宗赵炅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盘棋,比起乃兄赵匡胤来,要凌厉得多。“诏罢河东之师”,不过是这盘大棋中的一次小小布局……

大宋与契丹交聘

赵炅现在还不想惊动北汉和契丹。

契丹与大宋“通好”,是北方帝国第一次以平等姿态对待中原帝国,也是中原帝国第一次以平等姿态对待北方帝国。其性质可以表述为:中国土地上,南北两大政权在互相警惕中得到肯认。

这种肯认,是契丹首先采取主动。

太祖时代,契丹确实有讨好大宋的意图。赵匡胤征讨河东,契丹虽然勉强来援,也被太祖打败,但自始至终没有提出“和约”终止,好像那一场战事不过是一件偶然事件。

太祖时,契丹国的涿州(今属河北省)刺史耶律琮,第一次给大宋知雄州(今属河北省)孙全兴写了信件,权衡利弊,诚恳求和。信件转到太祖手上,太祖答应了契丹的请求。

随后,契丹派出使节来访,国书自称“契丹国”。太祖并不介意,接见并宴请了“契丹国”来使。

几个月后,第一批大宋使团出访契丹,团长是阁门使郝崇信,副团长是太常寺丞吕端。事在开宝八年七月,公元975年8月。阁门使是礼仪官,略相当于中央办公厅负责礼宾的官员;太常寺丞也是礼仪官,但主管宗庙事宜。老赵派出这样的使团,有礼有节,可称处置得法。

史称契丹“自是始与中国交聘”,从此开始有了与中原政权的对等交往。“交聘”是外交的专有名词,一般指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契丹不仅讨好太祖,也讨好太宗。

太祖给了契丹友好的回应,太宗初期也有友好回应。

太祖逝世的消息传到契丹之后,契丹派出了使者前来吊唁,并修“赙礼”。“赙礼”就是“赙仪”,是带着钱财来参加丧事。太宗派出使者在城外宴请了这个使团。使团北还时,太宗还按照礼节给了他们赏赐。

与此同时,契丹也派出了更盛大的使团来祝贺太宗登极。

几个月后,等到太祖赵匡胤下葬时,契丹又派鸿胪少卿等人前来“助葬”。鸿胪,是中原职官,主管礼仪外交;少卿,相当于外交部副部长。契丹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汉地职官制度,到了后期,契丹,也即大辽,基本汉化。这是后话,表过不提。这位少卿带来的“助葬”礼品有:山陵马三十匹、御衣三袭、金带两条、御马三匹(并配有黄金鞍勒)、金饰戎具一副。

随后,契丹使节不断前来朝聘。

太宗召回征伐河东的将士,也给了契丹一个感觉,似乎大宋可以与北朝不必发生战争。和平,是可能的。

太宗即位之初,两国友好,互赠礼品,互贺节日,互相往来,历史记录中,不下十几次。

当初在太祖朝时,虽然国境上也有贸易,但都属于民间行为。到了太平兴国二年春,赵炅践祚才几个月时间,百废待兴,但还是在边境几个大的州郡,安排了“榷务”,也即国企性质的贸易公司或贸易管理局,将中原或南国出产的物资,如香药、茶叶之类,带到边境,与契丹“互市”,互相买卖交换。

看上去,两大帝国似乎正在呈现和平前景。

天下天平了吗?

太平兴国

“天下太平”,是传统中国历代圣贤的政治梦想。这个梦想,似乎就要在太宗一朝实现啦。于是,太宗登极伊始,不待转年,就开始“改元”。他特意选择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年号:太平兴国。

赵炅先生还是个多产的帝王诗人,现在能看到他留存下来的诗歌达到五百六十多首。他似乎特别愿意追求美感。昔人笔记中记太宗一事,说他酷爱一种艺术名叫“宫词”,这东西有十个小调子,略相当于词牌,可以演唱。十个小调中有两个名为《不博金》《不换玉》。赵炅认为这俩小调子名太俗,根据内容意境,亲自改名,分别为《楚泽涵秋》《塞门积雪》。赵炅乃是文武全才,他甚至觉得禁军各部的名号不雅,于是“诏以美名易禁军旧号”,下诏用美丽的名字替换原来禁军各部名号:“铁骑”改为“日骑”,“控鹤”改为“天武”,“龙骑”改为“龙卫”,“虎捷”改为“神卫”。

所以他制定年号也多有诗情。

他在位二十一年,使用了五个年号。

第一个就是“太平兴国”,意思就是“天下太平,大宋国兴”。

第二个年号是“雍熙”,有“雍容和煦”之意。“雍容”是形容人的仪态最具褒扬的词汇,大意是温雅、华贵、舒缓、大方。“和煦”则指气候温暖,可以转义理解为用温和手段治理天下。显然,赵炅先生像历史上有道之君一样,有致力民生改善之倾向。

第三个年号是“端拱”。这年号与雍熙三年间的北伐失利有关。大臣屡屡劝谏宋太宗应该“无为而治”,他虚心纳谏,用了这两个汉字。所谓“端拱”,按语词本义,是俩手揣在袖子里,正身,或立或坐的样子。后来指心存敬畏,庄严临朝,端坐垂拱,无为而天下治的帝王之相。这个年号事实上是“太平兴国”的逻辑延伸。

第四个年号是“淳化”。用淳朴之政,感化天下。使用这个年号时,西夏那边正在捣乱,弄得太宗一朝几乎束手无策。赵炅用了这个年号,可以推知他试图“以德服人”的解决之道。

第五个年号是“至道”。淳化年间,各地有叛乱,太宗希望“与民更始”,与天下万民共同改良大宋,达到符合天道的最优模式。

现在,太宗改元“太平兴国”。

改元日选在即位两个月后。

太宗登极在丙子年冬十月甲寅日,干支纪年,以六十为一个轮回单元。两个月后,是十二月的又一个甲寅日。这时距离明年的丁丑年正月壬戌日,只有九天时间。太祖时代的“开宝九年”如果挨到这一天,那就太圆满了。但太宗已经等不及了,“太平兴国元年”,就这样,就在这一天,匆匆到来。

于是,农历丙子这一年,有了两个年号:“开宝九年”和“太平兴国元年”。

史称此类现象为“一年两元”。

但问题来了:赵匡胤逝世那一年,公元976年前十二个月零二十一天,也即丙子年的一月到十二月二十一日,历史文件怎么记录?属于“开宝九年”还是“太平兴国元年”?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就选择后一种做法。

公元220年冬十月之前,还属于汉献帝的东汉“延康”年号,这年十月行禅让,曹丕称帝,改元“黄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将这一年的正月也称为“黄初”。公元265年冬十一月之前,还属于曹魏“咸熙”年间事,被司马光记录为后来改朝西晋“泰始”年间事。公元936年冬十一月,后晋石敬瑭替代后唐李从珂,司马光就将当年正月至当年十一月,这十一个月内,还属于后唐“长兴七年”发生的故实,都记录为后晋“天福元年”发生的故实。

清史学家毕沅编辑《续资治通鉴》,在“考异”中,嘲笑司马光说:

“温公书年号皆以后改者为定,虽易姓之际,亦用此例……颇为后儒所讥……”

存在“一年两元”现象时,司马温公(司马光的爵位封号是“温国公”,故史称“温公”。“温公”不是司马光的谥号,司马光谥号是“文正”)都以后来者的年号记录当年事件,即使是改朝换代之际,也用这个体例……这种纪年方法很为后来的儒者所讥讽……

古人言:春秋责备贤者。毕沅如是说,实是如实说。我读史至此,也不免“责备贤者”:司马光,这类纪年法,不得法。

盖如此纪年,源于孔子作《春秋》之纪年。《春秋》有“王正月”说,也就是由周天子颁布何时为“正月”,并将当年正月作为纪年之始。

难道“正月”还需要颁布吗?

原来,夏商周三代时,各自的“正月”是不一样的。

周时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殷商以十二月为“正”,今天使用的农历源自夏朝,以每年的农历一月为“正”。

故“王正月”,是说周历十一月也即正月,为一年之始。

所以孔子的纪年与“改元”和“年号”无关,就是指新任周天子践祚,正月开始纪年。司马光将“与年号无关的纪年”转义为“改元之后的年号纪年”,以为如此可以体现“春秋大义”,事实上是将经学义理推演为史学方法,犯了逻辑错误。于是有了解释的混乱。

这种混乱在大儒朱熹那里也存在。

朱熹对司马光这类纪年方法不满意,在编辑《资治通鉴纲目》时,一反司马光的做法,干脆将年中的改元年号一律放在第二年。这样一来,同样的问题出现了:公元976年冬十二月二十一日至月底,这九天时间,已经改元为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发生的故实,也都算作宋太祖“开宝九年”的故实了。

反反,并不总是得正。

所以毕沅对此仍不满意。

他讥评这二位大学问家说:

“宋太宗嗣位,未逾年而改元,若依温公例,于丙子岁春即书‘太平兴国’,则太祖嫌于不终。若以《纲目》例,须于丁丑春始书‘太平兴国二年’,则太宗嫌于无始。”宋太宗即位之后,如果依照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纪年体例,公元976年之春,就应该书写为“太平兴国元年”,但这样一来,太祖的纪年,就等于没有了逻辑自洽的最后一年。如果依照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的体例,就应该在公元977年才开始书写为“太平兴国元年”,但这样一来,太宗的纪年,就等于没有了逻辑自洽的最初一年。

所以毕沅编辑《续资治通鉴》没有采用司马光和朱熹的体例,而参酌了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宋人李焘的体例:该是谁的纪年就是谁的纪年,哪怕将一年之中割裂为“两元”。如此,十二月甲寅日前,仍称“开宝九年”,属于宋太祖纪年;十二月甲寅日开始,始称“太平兴国元年”,属于太宗纪年。

此事今天看来已经很简单,也很清晰,但在司马光、朱熹二人看来,《春秋》体例自有“经学大义”,轻易不敢背离。但如前所论,经学作为一种儒学思想,在史学书写中,自有重要义理功能,但不能替代叙事逻辑。史上无数胶柱鼓瑟故实,大儒不能免,今儒也当警醒。

历史记录者有问题,宋太宗赵炅,作为历史亲历者,也有问题。

又不是异姓之间的改朝换代,都是大宋王朝,又是兄弟俩,哥哥的“开宝”还在当年,弟弟就改元“太平兴国”,这事就叫“失礼”(毕沅语)。后来,朱熹在评价这个“失礼”行为时,不乏幽默地说:“开国之初,一时人才粗疏,理会不得。”他的意思是太宗登基时,朝廷没有大儒,所以乱改元。

这些都是闲话,表过不提。

太宗改元“太平兴国”,确实预示了一代贤君致力于天下太平的政治理想。

但太宗初年,天下并不太平。

除了北汉还在割据,吴越也并没有成为大宋本部,还有南方的清源军,也还不属于大宋本部;远在北境的契丹,前景如何,更是吉凶未卜;这些都不说,就是大宋辖境内的广袤土地,也时时出现自然灾害、政治叛逆,每天都有好消息,每天也都有坏消息。

大宋,中原,并不平安。

如果要平定北汉,赵炅希望能效法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那样,就要有一个可靠的后方。他期待中原地区能够风调雨顺,士庶能够安居乐业,而后,他才有足够“放下”心态,致力于恢复汉唐疆界的伟大梦想……

灾害记录

太平兴国年间的自然灾害很严重。

《宋史·五行志》将自然现象,包括水旱蝗虫、灾害变异、吉祥预兆等,分为水、火、金、木、土五个大类,十几万字记录。

梳理这些文字,可以看到,太平兴国八个年头(由于太平兴国元年只有九天,不计入),仅仅与五行之“水”有关的灾害(不算“灾异”和“祯祥”)就有数十起,足见“太平兴国”不太平。

太平兴国二年(977):

六月,孟州河溢,坏温县堤七十余步(一步,略相当于今天一米五),郑州坏荥泽县宁王村堤三十余步,又涨于澶州,坏英公村堤三十步。开封府汴水溢,坏大宁堤,浸害民田。忠州江涨二十五丈(这个数字可能有误)。兴州江涨,毁栈道四百余间。管城县焦肇水暴涨,逾京水。濮州大水,害民田凡五千七百四十三顷。颍州颍水涨,坏城门、军营、民舍。景城县雨雹。

七月,复州蜀、汉江涨,坏城及民田、庐舍。集州江涨,泛嘉川县。永定县大风雹害稼。景城县(天雷)震死牛商冯异。

这一年闰七月,卫州蝻虫生。

太平兴国三年(978):

五月,怀州河决,河水北流。又汴水决宋州宁陵县境。

六月,泗州淮水涨入南城,汴水又涨一丈,塞州北门(抗灾,将北门堵塞,防水入城)。

十月,滑州灵河已塞复决(灵河决口,已经堵塞,再次决口)。

太平兴国四年(979):

三月,河南府洛水涨七尺,坏民舍。泰州雨水害稼。宋州河决宋城县。卫州河决汲县,坏新场堤。

八月,梓州江涨,坏阁道、营舍。

九月,澶州河涨。郓州清、汶二水涨,坏东阿县民田。复州沔阳县湖水上涨,坏民舍、田稼。

太平兴国五年(980):

四月,冠氏、安丰二县风雹。五月,颍州颍水溢,坏堤及民舍。徐州白沟河溢入州城。

七月,复州江水涨,毁民舍,堤塘皆坏。

太平兴国六年(981):

七月,河南府、宋州蝗。

(未记月份)河中府河涨,陷连堤,溢入城,坏军营七所、民舍百余区。鄜、延、宁州并三河水涨,溢入州城:鄜州坏军营,建武指挥使李海及老幼六十三人溺死;延州坏仓库、军民庐舍千六百区;宁州坏州城五百余步,诸军营、军民舍五百二十区。

太平兴国七年(982):

三月,京兆府渭水涨,坏浮梁,溺死五十四人。宣州霜雪害桑稼。

四月,耀、密、博、卫、常、润诸州水害稼。北阳县蝻虫生,有飞鸟食之尽。滑州蝻虫生。是月,大名府、陕州、陈州蝗。

同类推荐
  • 铁胆勇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铁胆勇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撷取了二战英雄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力求展现他们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彩的感情生活,描绘了他们超凡的军事天才,精湛的指挥艺术和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经历,浓墨重彩地颂扬了他们在历次重大事件中以正义战胜邪恶的铮铮铁骨。
  • 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两宋:两京梦华;元代:大漠烟尘;明代:浮华世家;清代:天朝日暮;民国:走向复兴。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本书的出版发行,开创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打开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新页面,填补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空白,有着创新性的意义。更为突出的是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重温历史,重温太行之路,对我们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五虎平南

    五虎平南

    《五虎平南》(又名《五虎平南狄青后传》)承续《征西》故事,叙述以狄青为首的五虎将率兵南征,平定广源州依智高叛乱的经过,以及狄青的两个孪生子狄龙、狄虎在出征中与敌方女将段红玉、王兰英之间的爱情纠葛,同时也穿插了包拯、狄青与朝中奸佞斗争的线索
热门推荐
  • 都市情人梦

    都市情人梦

    主人公姚杰也不例外,姚杰邂逅了服务员谢晓晴,梦想,恰恰是这次邂逅,也有自己的梦想,彻底改变姚杰平庸的一生。,权力。然而平凡无奇的他,时常被人们遗忘在时间和人流之中,人人都会有!那男人的梦想是什么?金钱,一次意外,女人?或许这些都是大多数男人都想拥有的
  • 绝世独宠:嚣张祸妃很倾城

    绝世独宠:嚣张祸妃很倾城

    她携带异能,意外穿越,一朝醒来,竟成了亡国巫女。他是北莫皇朝最为尊贵的王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奈何只钟情于她,为了得到她,他不惜一切毁了她的国,将她拐到北莫,对她戏上加戏,他勾唇冷笑:“苏若言,你以为你逃得出本王的手掌心吗?”某女抖了抖,一脸不屑的看着他:“北莫沉,你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性子,只能由本王亲自调教!”好吧,某女认命,一把将他扑倒强吻:“竟然如此,那休怪我没手下留情!”…………
  • 魔王独宠呆萌妃

    魔王独宠呆萌妃

    一朝穿越,原本在现世里无依无靠的孤儿变成了王爷的庶女,本来以为能够过上好日子,却没有想到遭人计算被逐出王府,在跨出王府的那一刻,宫小暖就暗暗发誓,再见之时定是你们的忌日。他是人人都敬畏的魔王,却只独宠她一人,只倾心她一人。他深情:“即使知道是利用,我也心甘情愿。”她不屑:“我也只是个替身而已。”他说:“以后,我只为你终守一生。”她不言。历经磨难,历经风雨,她一直被伤害的内心是否可以渐渐愈合?
  • 百花女情倾天下

    百花女情倾天下

    她,一个空灵而才华横溢的女子,因还灌溉之情,下凡以泪报恩。却因种种算计,,尝尽苦楚。遭众人争夺,最终将情归何处?他,大漠的雄鹰,狂妄、唯我独尊,是女人为无物,却在见她的第一眼,相信一物克一物。他,中原的天子,后宫女人无数,朝堂威震众臣,却在见她的第一眼,才明白什么叫做爱情。她,皇商之女,自认美貌才华一身,百般算计,到头只是梦一场。还有,他,他,无数的英雄男儿为她痴迷,却终不得。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妖孽殿下出逃妃

    妖孽殿下出逃妃

    她是丞相千金,赏春盛宴上结识那如桃花般美丽的男子,他们都没想到,会因此而结下宿命的纠葛。下嫁闲王后自己的家族被揭发贪污灾银、陷害忠良、毒害龙子,面临灭族之灾。在她决心安定下来时,却被告知自己的夫君与洛党死敌联手抄了自己的家。一月之前正是他们大婚之日,那天万人空巷。而一月之后,一纸休书,冰冷无情的话语化为利刃将她的心刺得千疮百孔。沦为乐妓、逆境中结识知己,沉浮几番,只有那眉眼如画的男子还能伸出手轻声道,和我回家。再次点上红妆时,却遭受朋友的背叛。命运辗转,在异乡又如何能轻言相信?
  • 青春的伤口

    青春的伤口

    她声音哑哑的,在三月的夜里蔓延,透明的声线里,像是下着淡淡的沙。夕阳斜过廊檐,她站在光影里,我看不见她的脸,但我可以感觉到她脸上的忧伤,在风里,一漾一漾的。我追着火车拼命地跑,长发温柔地飞在风里。所有的无奈与忧伤都有杀那间汇成河流,滑出眼眶。卖气球的小女孩递约我水彩笔,让我在气球上写祝福,我记得我写的是:一间屋,两个人,三餐饭,风雨四季……每一次爱情都留下伤口,让青春日渐斑驳,每一页文字都给你凄艳之美,心痛,却无法停止阅读!
  • 疑云

    疑云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全世界孩子都爱玩的脑筋急转弯(全集)

    全世界孩子都爱玩的脑筋急转弯(全集)

    脑筋急转弯不仅是调节心情、放松心情的游戏,更是帮助孩子们打破思维定式,发挥超常能力的头脑训练。让孩子们越玩越聪明,越玩越成功!
  • 沽龙引

    沽龙引

    别问我龙的出生,我们都是华夏龙的传人,那些从人类文明长河里漫游过的几千年。是龙族们念念不忘的前世今生,有幸的是今天我们都活到了2012,龙年里那些被人遗忘的故事你还记得哪些?我曾为魔幻中红龙在永恒之井大爆炸前投下的那里魔幻种子而感动了一个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