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0800000009

第9章 赵普与卢多逊(4)

赵元佐认为四叔没有错,弄出来的那些事,不算个事。四叔几乎不带兵,几乎没有强有力的党羽,有个卢多逊,也不过是寻常来往,说了一些讨好的话,负气的话,而已。就像王旦看“逾制”的老臣寇准,仁宗看“谋逆”的成都秀才一样,四叔这点事,在元佐眼里,不是事。于是,他拒绝签名,并开始试图搭救四叔,尽力不要酿成一场大狱。

整个皇族中,只有楚王元佐一个人,在救助赵廷美。

但“宋太宗—赵普—王溥—柴禹锡”,这一方的力量太强大了——

太宗主意已定,必要恢复“嫡子继承”制;

赵普主意已定,必要在“倒赵”过程中“倒卢”;

王溥主意已定,必要支持大宋结束“兄终弟及”的格局,从此走上权力分配的古制;

柴禹锡主意已定,必要以当初晋王官邸旧人的身份,帮助太宗,甚至也帮助元佐,完成大宋社稷继承人要保持在太宗一系的制度性设计。

所以,元佐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足以救助四叔。太宗也不听。

有一部野史《龙川别志》记录说,太宗要立元佐为太子,元佐坚决推辞,说要立也得立太祖之子。因为这个原因,元佐作为太子的资格被废掉。但这个说法不确,因为元佐“出阁”,也即接受藩封,做官,在太平兴国七年(982)七月,当时太祖两个儿子德昭、德芳已经死了。所以,他不大可能要求立“太祖之子”。但这个故实的意义在于:赵元佐,这位最有希望继承大宋社稷江山的人物,并不看重这份君权。这是进入元佐内心世界的一把秘钥。

让国四贤人

历史上,出让君权给更合适的人选,有几个被儒家反复赞誉的人物。

有一人名泰伯,是殷商晚期周族的太王之子。太王有三子,长子就是泰伯,次子是仲雍,三子是季历。季历最为贤能,且生有一子,就是姬昌,未来的周文王。太王看到姬昌,就认定周族的希望在他身上,就有意要将王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给姬昌。泰伯看到三弟季历和大侄子姬昌确实贤能,而父亲太王又有此意,就有了不露痕迹的三次推让天下。第一次,太王生病,他去采药,故意没有回来;第二次,太王病死,他又故意不去奔丧;第三次,断发文身,故意不穿用周族服装,表示不可能继承王位,最后跟着二弟仲雍一起跑到今天的“吴越之地”,远离了陕西的周族之地。这样就造成一种不露痕迹的“让国”。

“三让”天下的“三让”也有不同说法,如让季历、让姬昌、让姬昌的儿子姬发也即周武王,就是一说。这个不论,“三让”已成为传统政治人物“至德”的故实。孔子就盛赞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的“至德”,以至于天下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表彰这个事件。

这又是一个伦理重于政治的案例。

在儒学价值系统中,“外王”,其分量是远逊于“内圣”的。

达到“外王”,可以作为一个可能的目标;但达到“内圣”,却是必须追寻的目标。所以“让国”这类“政治上不负责任”的“开小差”行为,在儒学这里可以被当作“至德”来表彰。而政治人物之所以被表彰,是因为他们在“伦理”意义上富有圣贤气象。无论多么丰厚的利益,都不能连累他们的内心,所以有“让国”;无论多么高尚的名声,都不是他们愿意计较的对象,所以士庶不知道怎样称赞他们。这就是“至德”所在。

“让国”的还有两位,一个是老大伯夷,一个是老二叔齐,俩人都是殷商末年孤竹国的王子。孤竹君喜欢老二,就要传位给叔齐,但叔齐认为自己不是嫡子,不能继承王位,就让给哥哥伯夷。伯夷又认为父命不可违,坚持不做这个国君。最后二人都逃跑,到了周国,看到周武王伐纣,认为这种战争属于“以暴易暴”,不是臣下应该干的事,就拦住马车谏阻。武王不听,终于灭掉殷商。伯夷叔齐二人“耻食周粟”,认为再吃周王朝天下的粮食是个耻辱,就到首阳山,采集野草而食用,最后饿死。这二人也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评价,是传统中国抱节守志的典范。

这二人的意义在于:做事求诸己。求诸己,就是守住内心的仁德之念,自然而然地做道义肯认的事,无论所得结果如何,不抱怨。按照圣贤的意见,这种发自于内心的恪守廉耻,是大丈夫之事。伯夷叔齐简称“夷齐”,是对中国传统士大夫影响深巨的历史人物。唐代韩愈曾做《伯夷颂》,宋代范仲淹曾书写《伯夷颂》多篇送给亲朋。近人张君劢先生则引述韩愈的意见,也对夷齐之行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

韩氏《伯夷颂》一篇,尤为有关气节之文。韩氏于举世宗周之际,讶然于伯夷、叔齐之饿死首阳山,乃释其所以然之故曰:“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又曰:“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意谓君臣上下,乃社会维系之大防,即令周室为人民所拥戴,然不可不有耻食周粟之夷齐。且称夷齐曰:“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可见政治上一个朝代即令成功,而一个个人仍有其是非褒贬之特权。此其言将一人人格,一人信心,一人之殉道精神,推而至于至高至远,无以复加者矣。方今国中充斥朝秦暮楚之辈,读韩氏此文者,其亦有冷水浇背之感欤。

(《中华民族精神——气节》,香港《再生》,1951年10月,第301期)

近代以来,理解伯夷叔齐的,张君劢可能是第一人。

还有一位名叫季札。他是泰伯的后裔。泰伯在东海之滨建立吴国后,经过了多少代,到了一个叫寿梦的人继承王位。寿梦有四个儿子,季札是老四,最有德能,所以寿梦就想将王位传给他。季札的几个哥哥也愿意让季札来做君王。但季札不肯接受,最后季札退隐于田野,以耕种明志。

季札思虑很深。他不继承王位,既有谦逊的一面,也有远祸的一面。他知道当时春秋之际,天下征战很频繁,而吴国也有了政治上的困境。明哲保身,也是一种“德”,所以他不愿意从政。但还有更深的思考,也即邦国最高执政,理应坚守“嫡子继承”制度。无论天下怎样乱,这个天大的礼法不能变。他等于在用自己的行为,为周族天下以来的“立嫡”制度做出了实际维护。即使天大的利益就摆在眼前,也不变更这一种坚守。这也是一种“至德”。

赵元佐被废

楚王元佐救助四叔,没有结果,赵廷美终于被贬谪。史称“廷美之贬,元佐请其罪”,元佐更向父亲质问:四叔究竟有何罪?太宗不喜欢这样的问题,“由是失爱”,就因为这个原因,失去了父亲的宠爱。

赵廷美再次被贬到房州后,元佐“遂感心疾”,于是得了疯病。

他经常会好久不上朝。大宋的法度他也开始不放在眼里,左右稍微有点微小的过错,他如果犯病,就会用刀伤人。仆人和小吏从堂前走过,他有时会张弓搭箭去射人。

太宗听说后,开始很严厉地批评他,要他改过,但他根本不改。到了夏秋之际,更严重了。太宗为此格外忧虑。但只要听到他略略好了一点,太宗又很高兴。甚至为了他能病情好转,还大赦天下一次。太宗是太期待这个宝贝儿子能继承他的事业了。

说话到了重阳节,太宗召集诸位皇子在园囿中宴射。但是因为元佐疯病刚刚有一点好,这么热闹的场合,叫他来可能不方便,因此,太宗没有召唤他来参加宴射。到了晚上,宴射结束,太宗的次子赵元佑来看望哥哥赵元佐。

赵元佑原名赵元僖,太宗认为长子为“佐”,次子可以为“佑”,于是改名为赵元佑。在后来的日子里,太宗也确实因为元佐疯癫,有改立元佑为太子的心思,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赵元佑被自己的侍妾张氏误毒而死。

他现在到元佐府邸来干吗?史无记载。有记载的是,元佐知道重阳节园囿宴射聚会,没有邀请他。于是他对元佑说:“汝等与至尊宴射,而我不预焉,是为君父所弃也。”你们这些皇子们跟着至尊皇帝宴射,而不叫上我这个老大,这明显是我被君父抛弃了。

他的病情本来似乎已经好转,但就在这天夜里,忽然又一次发作了。到了夜半,他躲开妻妾,放火将自家府邸点着了。这一蓬大火,一直烧到天亮,火焰也没有停止。

消息报来,太宗认为这一定是元佐干的活儿,就派遣御史前往拿问。元佐承认了是自己所为。

太宗得到结果,痛定思痛,又派出大内总管去见他,传达太宗的话说:

“汝为亲王,富贵极矣,何凶悖如是!国家典宪,我不敢私,父子之情,于此绝矣。”

你作为亲王,富贵到极点了,为何凶恶悖逆到这步田地!国家有典则有宪章,我不能私自回护你。父子之情,从此以后两绝!

说着就要按国家章法给元佐治罪。

赵元佐没有话说。

蹊跷的是赵元僖,也即后来的赵元佑,为何在宴射之后到元佐府邸?为何他去了之后,元佐就放火?按照政治事件“谁最获利”的原则推断,元佐疯癫,最有希望获利的就是赵元佑。如果元佐疯癫转好,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储、太子。作为老二,可能的替补机会,就是老大失去作为皇储的资格。太宗也确实在后来将赵元佑晋封为王……但这还不过是推断。赵元佑究竟跟大哥元佐说了什么,现在已经不得而知。赵元佑未必在元佐病情稍好时,去挑唆什么,重新加深加重他的病情。很有可能是元佐自己“选择”了这一时机,彻底疯掉。

太宗处理意见出来后,陈王赵元佑以下,包括宰相、近臣都来哭着营救元佐,要求赦免。

太宗痛哭流涕,对诸位说:

“朕每读书,见前代帝王子孙不率教者,未尝不扼腕愤恨。岂知我家亦有此事!朕为宗社计,断不舍之。”

朕经常读书,看到前代帝王子孙有那等率意而不奉守礼法制度的人,没有一次不是扼腕愤恨。岂能料到我家也有此类事!朕为宗社谋划,绝对不能赦免这等罪恶。

于是下诏,将楚王赵元佐废为庶人,送到均州(今属湖北丹江口)安置。

元佐无语南下。

“德不孤,必有邻”

太宗对宰相宋琪等人说:“近来内外稍稍安定一点,我正想自己适意一些,而元佐居然纵火!实在是坏了我的情怀。”

宋琪等人奏道:“尧那么圣明,还有个不肖子丹朱;舜那么圣明,还有个不肖子商均。这些都不足以连累陛下的圣明之德。元佐也不是故意的,如果不是患有心疾,也断不会干这种事。请陛下开怀。”

然后,宋琪等人又率百官上表,要求将元佐留在京师。太宗下诏不允许。百官又上表,连上三次。最后,太宗答应了。元佐已经走到黄山时,赶上了朝廷发来的召还诏书。

元佐回到京师,等于被软禁,不许与外界通联。

原楚王府的咨议、翊善等都来向太宗谢罪,说自己辅导楚王不合格,所以导致楚王做混事。太宗说:“我教训他多次,他都不听,哪里是你们这些人能够赞襄引导的!”于是没有计较他们的罪过。

王夫之《宋论》对楚王元佐的评价极高,将他放到有“三让”至德的泰伯行列来赞叹。他说:

“三代而下,遂其至性,贞其大节,过而不失其中,幽光内韫,垂五百余年,人无得而称者,其楚王元佐乎?”

夏商周以来,一个人能够顺遂自己的至性,大节贞正而不移,有过失但不失为中庸之道,内涵微弱的圣贤光芒,到今天五百余年,而人们没有办法称赏他,这样的人,就是楚王元佐啊!

同类推荐
  • 开江文史典藏

    开江文史典藏

    2013年,开江建县1460周年,《开江文史典藏》是开江县本土历史文化的风采展示。
  •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阵营中的臭名昭著的战犯。包括:德国的戈林;日本的冈村宁茨 ,坂垣征四郎等。讲述了他们罪行累累的一生。
  •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本书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本书作者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您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中华盛世的胎动期——两晋南北朝的华丽血时代如果能有部历史回放机,我们按“返回”键,搜索公元265年至公元589年的历史,肯定会在这315年间中华历史上称作“两晋南北朝”的时间段上发现许许多多惊心动魄、叹为观止而又骇人心目、荒诞离奇的“场景”。场景一: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国一统天下,飘飘然之余,这位…
热门推荐
  • 轻舞轩之桃花劫:何处惹尘埃

    轻舞轩之桃花劫:何处惹尘埃

    (完结)深宫苑围,妾以色待君,君因色宠之---非吾意.....况且吾本平庸,不枉自期盼----不过金丝鸟儿一只!她说,进的宫廷去,便是一只没有自由的鸟,她说不喜欢皇帝。“收拾收拾进宫去。”他险些气炸了肺,她的轻视激怒了他的自尊和自信。他要让她爱上他,然后毫不留情的将她送给别人。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三十六计演义(白话本)

    三十六计演义(白话本)

    “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智慧之花结出的硕果,集中历代“韬略”、“诡道”,从统军作战到治国兴邦,从兴办企业到商业经营,从人际交往到体育竞技,无不蕴涵三十六计的谋略,书中不少计名、语汇妇孺皆知,吟诵如流。从古至今,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不倚重智谋计策去达到预定的目的。本书按照“三十六计”的顺序,对其进行阐释,并以清新的文笔,动人的情节,讲几则故事,介绍一种计谋,议论一点道理,便于读者理解其中深邃的思想,并从中获得教益。
  • 提高办事效率36计

    提高办事效率36计

    你想在伟大的事业中留下“痕迹”吗?你想以创造累累的果实来显示自己生命的价值吗?那好,请你珍惜这人生的最大财富吧!请你以强烈的时间信息感,适应深刻变革的时间观念的需要吧!有了这种强烈的时间信息感,才能提高时间运筹世术;才能疏导时间信息渠道,增强时间的节奏意念不断追求效率。我们希望每一位立志于成功的人能够驾驭那飞逝的分分秒秒,真正做时间的主人。 与时间建立友善的关系。开始让时间成为一种发挥创造力的工具,不要再视它为竞争的敌人。每当你定下合理的目标,并从容地完成它之后,你该给自己一些鼓励。
  • 双剑

    双剑

    一款仙侠游戏……曾经的回忆……冲榜期间,票、收藏、点击、爪子……全部留下!顺便补充一句:冲榜期间苍蝇蚊子很多,大家不用准备什么苍蝇拍!咱们是有身份的人……什么是有身份的人?请看六十四章……
  • 挽红楼之黛心

    挽红楼之黛心

    相貌的熟悉终究抵不过心灵的疏离,原以为是木石前盟,却没料到拥有的记忆只是皮相。几世的纠葛,原来正应了那句话:劫数过后便是缘。其实我一直在想,如果红楼中的宝玉对黛玉来说真的只是“假”的,那在贾府无情地伤害后,黛玉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本文会带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红楼世界,弥补各位看官心中对于这一旷世悲剧的遗憾第一次写文,没有经验,有什么欠缺之处请见谅。对批评指正虚心接受;对意见建议洗耳恭听(当然,夸赞好评咱更高兴);至于侮辱谩骂或是有发泄情绪需要者,请点击右上角小红叉。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阿舞的新文:《王妃站住不许逃》也是古言哦,请亲们帮忙增加一点人气啊!简介:她在家中是不受宠的女儿,有她没她一个样。可是在师傅师兄眼中却是捧在手心里的宝贝,但为什么却是任由她跌进那个火坑?一纸诏书,让她不得不回到那个让她厌恶的家中,嫁给了朝中贤名赫赫的王爷。三年,女儿家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就这样葬送在了那一方小小的庭院,和那个冷情之人的身上。当她心灰意冷,选择离开之后,等待她的究竟会是什么?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哲理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哲理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神经漫游者

    神经漫游者

    这部小说催生了《黑客帝国》!赛博朋克圣经!史无前例的得奖记录:囊括雨果奖、星云奖、菲利普·迪克奖!一个天才黑客,一个女杀手,一个特种部队军官,一个意识操控专家。他们受雇去做两件事:偷一把钥匙,获得一个密码。他们是职业罪犯,同时也是无可救药的厌世者;他们自我放逐,同时也在下意识寻找一条回家的路。而他们的雇主,则是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所遇到过的最强大对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