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0800000008

第8章 赵普与卢多逊(3)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赵普有可能觉得愧对卢多逊,但绝没有愧对赵廷美的心思起念。他认为他做得对。

禳灾祈福的赵普

宋人笔记说赵普一故实。

说赵普晚年病重,夜里做梦很不吉祥,然后就拜托道教人物为他祛灾祈福。但是需要有章表上达天庭。道士就向他请教章表的主旨——向天庭祈祷,要有明白诉求。但是赵普很难对道士说这个事。于是就拿来笔墨,自己写就了一篇祈祷文。文中有文字道:

情关母子,弟及自出于人谋;计协臣民,子贤难违乎天意。乃凭幽祟,遽逞强梁,瞰臣血气之衰,肆彼魇呵之厉。信周祝霾魂于鸠愬,何晋巫雪魄于雉经。倘合帝心,诛既不诬管蔡,幸原臣死,事堪永谢朱均。

这文字佶屈聱牙,梳理一下关系,大意如下:

我这个事情啊,关系到昭宪太后和赵家几个儿子。兄终弟及的施行,实在是出于太后的谋划。但考虑到利国利民的大事,太宗的儿子很贤良,“嫡子继承”,不能违背天意民心,所以不再施行“兄终弟及”模式。没想到,赵廷美却凭借着幽冥作祟,一逞鬼魂之强梁,看到我年老血气已经衰弱,就肆意地在我梦里做厉鬼恫吓我。我很冤啊,就像过去西周时那个巫祝为宣王谋划,却遭遇女鸠毁谤而死;过去晋国那个巫师,为国家谋划,但太子申生却自杀而死,这事并不能让巫师负责啊!如果我为大宋帝国做的谋划符合天帝之意,那么贬谪赵廷美,最后导致他死去,就跟当初周公诛杀周王的兄弟管叔蔡叔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合理的合法的;如果天帝能理解我免我不死,那么我将永远感谢并愧对赵德昭、赵德芳这俩公子——尽管他俩也许很像尧和舜的不肖子丹朱与商均。

文章写罢,就秘密封起来,对着空中焚烧后,一掷。此时恰好来了一阵怪风,将火吹熄,文章飘入空中,最后掉在闹市朱雀门,被人捡取,于是,传诵于京师,成为一件记录中的公案。

大致这样一篇东西,委婉曲折,总之是赵普在陈述终结“兄终弟及”模式,恢复“嫡子继承”模式的政治正当性诉求,在陈述自己的无辜。这样看,赵普即使到了晚年,还是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所以,他之所以“倒赵”,尽管是出于“倒卢”的目的,又不仅仅是为了“倒卢”,而是为了将帝位传承程序恢复到正当合理合法轨道,以期求得帝国的长治久安。

另外一个记录者,说到了相近的一个故实,也可以约略见到赵普的自信。

说赵普生病很久,很严重,就将自己最珍贵喜爱的双鱼犀带解下来,交给亲吏甄潜,请他到上清太平宫去禳灾祈福。道士姜道元为他叩拜冥界大神。对大神说:“赵某,乃是开国功勋之臣,为何有这么深的冤魂牵累而不可避解?这个冤魂是谁呢?”大神在一个巨大的牌子上,用淡墨书写了一通。浓烟在巨牌之上缭绕,字迹难辨,但看清了牌子后面一个“火”字。

姜道元就将这个结果告诉了甄潜。

赵普听说后,说:“我知道是谁了,必定是秦王赵廷美。当时是他与卢多逊派遣堂吏跟赵白等人阴谋交结,败露后导致一场大祸。我有什么错!”

半世评语

赵普在太平兴国七年(982)四月复相,不久扳倒卢多逊,贬谪赵廷美,正在雄心勃勃要做一番更大事业时,第二年,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借着赵普谦逊,表示要退休的意见,太宗再次将他下放外地,到武胜军(今属四川广安)去做节度使。两个月后,赵普启程,太宗在大殿宴请他,并写了一首诗相赠。说是诗,其实真不是诗,七言四句,几乎都是说“理”,这也是宋人诗歌的一个特点,太宗这一篇更过一点。不过算是给赵普的一个半世评语,也算精当。诗云:

忠勤王室展宏谟,政事朝堂赖秉扶。

解职暂酬卿所志,休教一念远皇都。

赵普已经六十多岁,到地方做节度使,明显已经不能再备“枢轴”。他在自愿进入“枢轴”位置后,帮助太宗完成了“嫡子继承”的制度化设计,而后,不再属于“枢轴”人物了。这事多少让他有点意外,失落感是应该有的。他没有张良那种急流勇退的隐士情怀,他一直属于廊庙之才。不能在中央工作,他无法猜度原因何在。往日的荣光,谋士的尊严,都让他感到了一种失败。

当太宗将这首诗赠给他时,他甚至有了不真实的感觉,那种迷离惝恍,与他往日的精明强梁判若两人。无数往事开始涌来,他对太祖讲述不要传位晋王赵光义的冒险,他阻止太祖任命符彦卿的苦衷,他将太宗门人姚恕无意中除去的蹊跷,他从冯瓒行囊中搜出贿赂晋王府邸幕僚的赃物……这些,都是当初太宗对他失去信任的原因。现在,太宗完成了大宋权力再分配的蓝图,我,赵普,没用了!失落中,赵普恰如其分地哭泣了。他捧着太宗的诗,哽咽道:

“陛下赐臣诗,臣当刻石,让它随着臣,与朽骨同葬九泉之下。”

一番话,太宗也动容。

第二天,太宗觉得应该解释一下这个事,就对左右说:“赵普对国家有大功勋,朕在布衣时我们就曾经在一起游历各地。现在他已经很老了,朕不想再用这么劳累的机务麻烦他,所以给他选了个好地方,让他能够‘卧治’。所以写了诗来宣导我的意思。赵普很感动很激动,朕也跟着流了眼泪。”

名相宋琪对太宗说:“赵普昨天也到了我们中书省,拿着陛下的诗,哭泣着跟我说:‘此生余年,已经没有继续报答陛下的机会了,希望能有来世,能够再效犬马之劳。’臣已然听到赵普这一番话,现在又听到陛下这一番讲述君臣际遇的缘分,君臣始终之分,可谓两全了!”

后来赵普又做西京留守,到了淳化年间,赵普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就多次上表请求退休。太宗给了他更优厚的待遇和职称:太师、魏国公,享受宰相级别的俸禄。

淳化元年(990)七月乙巳(十四日),赵普卒。

第二天,太宗得到讣闻,很悲痛,对近臣说:

“普事先帝与朕,最为故旧,能断大事。向与朕尝不足,众人所知。朕君临以来,每待以殊礼,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闻其丧逝,凄怆之怀,不能自已。”

赵普侍奉先帝和朕,是我们故交中资格最老的人物。赵普对大事有判断,能决断。但他以前有跟朕不对付的地方,这些众人皆知。但朕君临天下以来,经常以特殊的优厚之礼节对待他,赵普也能倾尽忠节为国家效力,真是“社稷臣”啊!听说他病逝,我感到太难受,太凄怆啦,几乎没有办法控制我自己。

说着就流下泪来。左右都受到感动。

赵普这一生有很多故实,在史馆流传,在廊庙流传,在江湖流传。

《邵氏闻见录》记载一事,则可以看作赵普的另一面。说赵普年轻时游历长安,听说唐太宗李世民的墓被盗,骨骸流入民间。他于是花重金购置这些灵骨,葬在昭陵下。曾经有一个当地富豪,藏有李世民的脑骨,要价很高,赵普很艰难地得到了,一同收葬。赵普此举不同寻常,不必诛心地分析他为何如此做善事,能够收留亡人骨骸,重新下葬,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值得表扬。

“天伦为重,大位为轻”

卢多逊当朝时,为政专断,赵普当朝时,事实上比卢多逊还要专断。当时太宗已经放开言论,而且多次下诏,求言。但赵普要求臣僚们上殿,如有奏章,都要先给他看,奏章中必须删除“诋斥时政”的文字内容,才允许登对。又是那个田锡,正在做谏官,曾经议论此事,但赵普比卢多逊好一点的是,没有责怪田锡,史称“后乃少息”,以后这类事做得少了点。

但他对卢多逊就没有那么宽容。说起他与卢多逊的分歧,很可能源自一个小小的糗事。据说赵普做枢密使时,卢多逊为翰林学士。有一天二人共同奏事,当时太祖刚刚改元名“乾德”,因此对二人说:“这个年号自古以来没有过。”似乎很得意。赵普就从旁边跟着赞美,说“乾德”二字怎么怎么好。但卢多逊说话了:“这个乃是伪蜀时用过的年号。”太祖大吃一惊,赶紧令人检查历史记录,果然,前蜀后主王衍曾经用过这个年号。太祖不免生气,于是拿起毛笔来,在赵普脸上画花脸,一边说:“你怎么才能像人家卢多逊,那么有才!”弄得赵普一个晚上没敢洗脸,第二天见了太祖,太祖命他洗去,他才洗去。

赵普本来对卢多逊就有不满,这事之后,就更结了个梁子,心中藏了近二十年,最后有了“倒卢”活动。

据说陈桥兵变,太祖第一次进入后周宫殿,看见宫中嫔妃抱着一个小男孩,就问这是谁。原来是周世宗柴荣的儿子。文武多人在太祖身旁。太祖问如何对待这个男孩。赵普说:“去之。”最后太祖没有“去之”,而是将他送给了潘美,由潘美养大成人。

事见宋人王巩的《随手杂录》。赵普后来扩大了赵廷美与太宗间的猜忌,直接推动了赵廷美案,对伦理主题,赵普并没有足够敬畏,因此,我相信这个记录是真实的。用小说评论的话说,就是:符合人物性格。

赵普始终没有明白:他在政治上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他在伦理上的胜利。王夫之批评他,更多也是伦理方向的批评。在传统理念中,伦理,大于政治。用王夫之先生的话说就是:“天伦为重,大位为轻。”

这是赵普一生没有参透的义理。事实上,也是近世以来,很多政治家思想家没有参透的义理,或者说,故意不想参透、不愿接受的义理。

《宋论》中的四个观点

《宋论》中,王夫之先生对“赵廷美—卢多逊”大案,给出了几千字的评论,堪称字字珠玑。读懂这一篇史论,对理解传统圣贤理念,理解政治与伦理的关系,甚至,识别“仁人”与“鄙夫”,看清近世身边的大事与小事,从此获得洞察世界的思想穿透力,都是一种虽然未必令人赞同,但足够意味深长的思想启发。从头梳理这一篇史论,于本书似无必要,只略说一说文中的四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辨识仁与不仁之人,有一个铁门限,就是在父子、兄弟、夫妇这类人伦关系中。即使这个人从中挑唆,制造亲情流血罹难之案,而结果大有利于“我”;即使与这个人谋划大事时,他可天才决断;与他讨论机密,他能守口如瓶;与他处于危疑之际,他也绝不动摇,但这仍然是一个不仁之人。而不仁之人,不可以将国家命运托付于他。在王夫之看来,像张子房这样的人,投项羽、投刘邦,用“忠谨”来评价,似乎不够资格,但是当他面对刘邦父子之间的关系时,就好像自己的痛楚,委曲地为刘邦讲解譬喻,深深地护持父子之情,“以全其天性之恩”,这样的人才是仁人,而赵普不是。

第二个观点:赵普很有可能怀有篡权夺位的野心。赵普的隐情,就像当年杨素面对杨广、徐世面对武氏的隐情。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反大隋,其实正是杨素平时的志向,假如杨素不死,大隋的隋炀帝杨广,不过是乱隋而后可被剿灭的中原肥鹿,杨素很有可能取而代之。徐世的孙子徐敬业反大唐,其实正是徐世平时的志向,假如徐世不死,大唐的武则天皇后,也不过是乱唐而后可被剿灭的中原肥鹿,徐世很可能取而代之。所以杨素拥立杨广,徐世拥立武后,都有取而代之的野心。赵普之所以在赵德昭赵德芳死后,决计拥立太宗,就是要借“兄终弟及”而乱大宋,如果太宗不保,或太宗身后,大宋又是一孤儿寡母天下,彼时,赵普操纵宋室会更自由,那又是中原鹿肥之际。之所以如此猜测赵普,并不难知,看看赵普在太祖时,所有的谋划几乎全部指向宋初的故旧元勋,兵权固然收掉,但赵普却获得了大权。唐代灭亡之后,“鄙夫”比比皆是,脏污了天下,而无法洗濯干净,赵普以一个优异的“幕僚”身份,沉溺于权谋中,与那个知名的“鄙夫”冯道是一样的人。

第三个观点:赵普诱导人主戕杀其天伦情感,犹如当年要对周世宗的后人斩草除根“去之”一样,几乎没有忌惮之心,这等不仁不忍,“太宗觉之矣”。所以,给赵普的酬赏虽然很隆重,但在大案结束,还是将托国大事寄托于后来崛起的李昉、吕端等人,而赵普则再次罢相,老死于家中,所以,大宋宗社才算平安。宋琪所谓“君臣两全”的说法,事实上也暗含了赵普的危机——太宗没有将赵普置之于法,是赵普的幸运。

第四个观点:卢多逊试图看守住伦理大义,而不计个人荣辱。当初赵普在太祖面前说太宗的坏话,一如后来在太宗面前说赵廷美的坏话。这些,卢多逊都有感觉,所以在太祖时,卢多逊就与赵普不和,试图保全太宗;等到了太宗时,卢多逊又想保全廷美。杜太后的遗命虽然不符合“嫡子继承”的古制,不合法,不正当,但是如果违背这个遗命,猜疑一起,则兵火就会跟着而起。但“天伦为重,大位为轻”,所以卢多逊与赵普比较起来,“立心远矣”。

疯癫长子赵元佐

“赵廷美大案”中,有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在历史的幽微深处,孤独地闪耀出传统圣贤肯认的高贵之光,他就是楚王赵元佐,太宗的长子。

史上记录的是,他几乎在癫狂状态中,度过了一生。

太宗赵炅有过三个皇后:尹氏、符氏、李氏。

尹氏,太宗发妻,滁州刺史尹廷勋女,早薨。太宗践祚,追封为淑德皇后。

符氏,魏王符彦卿第六女,后周时嫁给赵光义,太祖开宝八年(975)薨。太宗践祚,追封为懿德皇后。

李氏,名将李处耘之女,太祖介绍给太宗为妻。太宗践祚后,于雍熙元年(984)立为皇后,史称明德皇后。

太宗另有贤妃、德妃、贵妃、淑仪多人。

内中一个李贤妃,乃是防御使李英的女儿,贤德有名,太祖听说后,为太宗延聘。太宗践祚,封为夫人。她生了赵元佐、赵元侃。赵元侃后来更名赵恒,就是大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但李夫人死得太早,太宗践祚的第二年,她就病逝了,还来不及封妃封后。真宗时,先追封母亲为贤妃,又进上尊号为皇太后,有司继上谥号元德,故史称元德李皇后。

赵元佐是太宗长子,真宗的大哥。赵元佐出生于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真宗出生于乾德六年,公元968年;元佐大元侃三岁。宋太宗出生于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大元佐二十六岁。

元佐是太宗的第一个儿子,长得酷似老爸,又禀性聪明机警,所以宋太宗非常喜欢他。据说他十三岁时,曾跟从太宗在近郊田猎,当时还有契丹的使者来,也在一起。太宗看到一只兔子在御辇前出没奔跑,就让元佐射箭,元佐张弓,一发而中。众人叫好,连契丹使者也感到惊异。

元佐可能确有异禀,他一直喜欢独居,不愿意见客人;太宗驾崩后,更是如此,但常常能预知要发生什么事。真宗时,看到元佐疯疯癫癫,就派了著名的术士管归真到元佐府邸,去为他祭祀祈祷,消灾求福。左右还不知道这个事,元佐就说:“管归真来了。”真宗听说后,也很诧异说:“难道真的有什么神异的东西依附在他身上了吗?”

元佐是因为四叔赵廷美案而疯掉的。

在此之前,他还跟从父亲平定太原、征讨幽蓟,很正常的一个人。从皇子宫邸出来后,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卫王。初期在中书省工作,后来又迁居东宫,加检校太尉,进封为楚王。这是太宗一心要培养他做“嫡子继承”的节奏。

但赵廷美的案子出来了。

群臣正在议论纷纷,在研究如何定罪。老太傅王溥正在紧锣密鼓地联络诸臣“联署”,已经有七十多人签了名。我推想王溥也一定找过赵元佐,因为元佐当时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宰辅级别的高官,理应“联署”。但我也不难推想,元佐一定是拒绝在这份奏章中签名。

同类推荐
  • 明末金手指

    明末金手指

    金手指,在如今的含义其实就是开挂,但对于来到天启六年末的张弘斌来说,却同样具有点石成金的意味。脑袋里面与一款名为‘山寨贸易系统’的链接,可以购买未来的各种山寨商品。品质或许没有保障,但在十六世纪却是绝对领先的优质产品。从常见的粮油到日化,从基础的铁质枪头到云爆弹,只要等级足够,产品随便购买。哦,还有必须要有足够的银子……莫名其妙的来到了天启六年末,眼看崇祯元年就要到来,身为一个地主老财的三少爷,张弘斌凭着家庭条件和系统本来可以有一个不错的仕途。不过文化程度没有那么高,也懒得和士绅友好相处……主要还是不想老是受窝囊气的张弘斌,果断选择了造反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难得开了挂,岂能继续委屈了自己?
  •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帝国和伟大历史人物,从政界领袖到军事强人,从历史学者到商界精英,持续地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研究和阅读。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所引领的法则,至今仍在深刻地塑造着我们今天的现状。《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中,著名元史专家孙钥洋在新近权威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权威、全面、立体地再现了历史上最庞沛的帝国--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的历史,也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兴衰史。
  •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通史,为纪传体史书的创始。《史记》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其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内容浩繁,艺术精湛。因其在史学和文学两大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了帮助青年朋友学习历史、增长智慧,《史记鉴赏》选取了包括述事、人物、议论、典故在内的章节予以注释、翻译,鉴赏精辟,深入浅出。文白对照,译文精微,详而不繁,阅读方便。
  •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以辛亥革命为核心事件,讲述从1908年到1912年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本书开始于宣统皇帝登基,结束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这段时间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人物和事件错综复杂的时期。本书生动通俗的描述了这段严肃、深沉的历史,吸收运用当前史学界发掘掌握的最新资料,抓住其中的主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华章,其中穿插了重要人物的介绍,点缀着有趣的历史细节。
  • 一寸河山一寸血4

    一寸河山一寸血4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4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
热门推荐
  • 山下风影

    山下风影

    山下风影是用记实的一种口吻叙述“我”异怪却又平淡无奇的一段经历。本文着于一种山土清野的风格,文中几个小故事虽各为一段,不局限于时间空间,但总体上都属同一系列。
  • 妃来祸福

    妃来祸福

    “你都表白多少次了,说了不愿意就是不愿意。”我转身就跑,却忘记方向错了,突然踩空掉下悬崖。等我醒来时,却意外的发现自己闯入了一个陌生的朝代,歪打正着的救了一位王爷。大战已经开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生种田生活

    重生种田生活

    重活一次只想平平凡凡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是很多时候事不从人愿,既然如此,那么就让自己顺应现实,打造不一样的种田生活吧!
  • 事故的寡妇

    事故的寡妇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 唐朝诡事录

    唐朝诡事录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传奇诗人,时而私语窃窃,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憧憧魅影;甚至当朝的宰相,时而惊呼阵阵,描绘出一幅幅华丽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那一定是有人正在分享今天刚听来的一段秘史、怪谈或是惊悚传闻。,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所以,用他们的诗句,当唐朝的夜幕降临,则用他们更加不羁的想象力,如果某一间屋内还闪烁着烛光,千年前的唐朝,而且薄薄的窗户纸背后,催生了唐朝人极致的想象力。优越的物质生活。也会在入夜之后,关起房门,万邦来朝,点上一盏烛灯,多样的文化融合,开始写鬼怪故事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草木春秋演义

    草木春秋演义

    虽半属游戏,或补或泻或润或燥,以治人之病,然其中金石草木水土禽兽鱼虫之类。其功果非细焉。靡不森列,黄帝之尝百草也,以代天地器物之名,疗人之疴,不亦当乎!,性之寒热温凉。予因感之而集众药之名,演成一义,盖辨其味之辛甘淡苦,以传于世
  • 白头吟

    白头吟

    东汉初年,传闻新野郡城郊仙人居住的百花山里,美貌狡猾的盖世“女仙”玲珑出落凡尘;新野郡里远近闻名,博览群书的风流少年郎邓禹骄阳似火。一次“赠鞋”的巧合,牵绊出一段旷世奇缘。昔日合欢花下气如芝兰的翩翩玉公子,大隐于世,却终逃不开“情”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