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0800000001

第1章 皇弟之死(1)

宋太祖围困金陵旷日持久,还是不愿意无辜杀人;宋太宗攻取太原,契丹随时可能来援,看到将士争奋登城,他还是担心城破之后,控制不住而屠城,竟下令攻城稍缓。富有如此这般圣贤气象的人物,会谋于密室,暗中策划,杀害自家骨肉?

“金匮之盟”的“再传”版本

太宗赵炅,一生吞咽了三大苦果:高梁河之败,岐沟关之败,皇弟赵廷美之死。这最后一个苦果,让恪守“兄友弟恭”伦理大义的士大夫侧目,有一种诛心的说法甚至认为是他暗算了兄弟赵廷美。

赵弘殷和杜太后生有五个儿子。赵匡胤是家中老二,老大早夭;赵炅是老三,赵廷美是老四,还有一个老五,也早夭。按照以杜太后为主角的“金匮之盟”说法,赵匡胤之后,帝位传兄弟赵光义,而不传儿子赵德昭。这样,执掌乾纲者在二代之后,还是成年君主,不至于出现后周柴荣之后,孤儿寡母无法控制最高权力那种弱势格局,大宋似可因此避免因权力失衡导致的国家动乱。

太宗之后呢?于是,“金匮之盟”的故实中,又有了另外一个“再传”版本。也即由太祖传太宗,太宗再传兄弟赵廷美,赵廷美再传太祖之子赵德昭,由此大宋帝王重新回到太祖谱系。

这个说法来自于时人王禹偁。

王禹偁是太宗、真宗两朝的文人,有一部传为他所著的《建隆遗事》,“再传”说,就是由此书发端。

书中讲述了一个近于传奇的故实。

说赵匡胤对杜太后非常孝顺,对兄弟非常友爱,这种孝顺和友爱,几乎“旷古未有”。

有一次,赵匡胤在“万机之暇”,抽空召来晋王赵光义、秦王赵廷美,皇子南阳王赵德昭、东平王赵德芳,以及皇侄、公主等,到杜太后的房阁饮宴。书中有解释说,秦王赵廷美,乃是宣祖赵弘殷的第三子,也是杜太后亲生。有传言认为赵廷美是太祖的乳母所生,从王禹偁的说法来看,显然不是。

一家人聚会非常和睦。“酒酣”,太祖对杜太后说:

“我百年之后要传位给晋王,让晋王百年后再传位给秦王。”

杜太后闻言大喜,说:“我久有此意,但不愿意说出来。我要万世之下,人们会传颂一个妇人生了三个天子!你这番话真是大孝,‘成吾之志’!”说罢,让晋王、秦王赶紧离席,拜谢大哥。太后又对太祖两个兄弟说:“今天的皇上,过去以布衣身份侍奉周室,曾经多次力战争取功名,那真是‘万死而遇一生’,这才做到节度使。等得到天命,做了皇上,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一天不在征讨,没有一个月不在打仗,真可以说是‘历尽艰危,方成帝业’。你们俩没有功劳却安享尊荣,成就大的爵赏,应该知道幸运。以后,各自都不得有负于陛下!”然后,对秦王赵廷美说:“我不知道秦王百年后,又将基业托付何人?”

秦王当即回答:“愿立南阳王赵德昭。”

杜太后闻言又是一喜,道:“是了!是了!”又说:“传位事,陛下能有此意,我能料到,但这也是天意!他日,你们各自都要按照今天说的这个约定做,不得逾越——逾越这个约定,‘罪同大逆,天必殛之’!”

赵匡胤听到这里,马上要儿子赵德昭来拜谢杜太后。

在一场家宴中,“再传”模式被建构起来后,杜太后还不放心,又对赵匡胤说:“可以替我将赵普呼来,令他以今天的约定写一篇《誓书》,与你们兄弟依次传而收藏。还要选择一个吉日,将这个约定上告天地、宗庙。陛下认为是否可行?”

赵匡胤答应下来,当即召赵普入宫,让他来草拟这篇《誓书》。但赵普推辞说自己不善于作文,于是又召翰林承旨陶谷前来拟文。

王禹偁书中说,这篇《誓书》交给晋王赵光义也即太宗赵炅收藏;等到赵匡胤驾崩,赵炅又将《誓书》交付秦王赵廷美收藏。但后来赵廷美“谋不轨”,“幽死”(幽囚或幽愤而死),《誓书》藏于禁中,最后不知道下落。太祖之子南阳王赵德昭也因为犯事,被“逼令自杀”,于是“传袭之约绝矣”。

这个传奇故实,讲述的“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再传模式,有很多漏洞,与后来发生的“史实”,有难于理清逻辑的地方。譬如,让陶谷来草拟《誓书》,天下几乎无人相信。陶谷有躁进之习,品德不佳,乃是太祖太宗都不喜欢的人物,怎么会召他来做如此机密大事?此外,赵普也并非不能拟文,他有若干上疏,文辞典雅丰赡,也是一才子,如有这大功勋,他更不当推让。此外,陶谷若做此事,他留下的各类传世文件中,当有透露,但迄今找不到星点蛛丝马迹。故陶谷拟文事,必假。

传奇故实中还说秦王赵廷美先“幽死”,南阳王赵德昭后“自杀”,这个时间就不对,因为赵德昭自杀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八月;赵廷美出事被罢官是在赵德昭自杀三年后的三月。《建隆遗事》记录的这个故实,在时间、人物、身份说明上,都有令人生疑的地方,所以此事历来被人打量,不敢肯认。《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李焘就在引用这个故实后说,书中语言很多鄙陋之处,不像王禹偁的风格,因此“不可据信”。但李焘也同时认为:史上记录太宗之事,赵廷美做开封尹、赵德昭领贵州防御使,正与太祖传太宗之前,让太宗先领睦州防御使,后又做开封尹的行迹一样。先领一个防御使,而后再做开封尹,这样经由历练,就可以顺利接近帝位。因此李焘说:“恐昭宪及太祖意或如此,故司马《记闻》亦云太后欲传位二弟。盖当时多有是说也。”恐怕昭宪太后也即杜太后和太祖当时的本意确实如此,所以连司马光《涑水记闻》也说太后要传位给太祖的两个弟弟,那是因为当时很多人有这样的传说。

李焘的结论性意见是:虽然这个传奇故实不可据为信史,但也“不可全弃”。他给出的方法就是“两存其说”,并且相信太祖太宗的盛德,自能在后世为人明了,哪里是诬言,应该有人知道。

我的结论性意见是:“金匮之盟”可信。杜太后确有赵匡胤之后传赵光义之提议;而赵光义传赵廷美,再传赵德昭,这个约定则未必为真;但一定是有一种宫内说法,涉及这个模式。而赵廷美、赵德昭也应该知道有此一说。比较有意味的是:赵廷美可能在认真期待此说的现实实现,在后来的记录中,他甚至也有推演此说成真的努力。这样,就有了觊觎皇位的权力再分配心思和动作。按照后来的逻辑倒推,赵廷美可能做事不谨慎,且有被他人“阴谋拥戴”的绝大可能性。但故实逻辑开始有了起点的时候,那就只能走向一个个节点,最后走向终点。逻辑起点,是“业”是“因”,节点与终点,是“果”,一个个“果”。在地球上,在金星与火星之间的这个星球上,无人能逃避因果。因果是宇宙绝对规律。赵廷美“觊觎”是“造因”之始,“幽死”是“结果”之终。

而赵普与卢多逊,这两位大宋名相,则是赵廷美“幽死”的大力推手。

《建隆遗事》中的顾命大臣

还是要说到王禹偁和传为他著的《建隆遗事》。

他的书中,赵普和卢多逊几乎相当于赵匡胤的“顾命大臣”。那又是一个近于传奇的故实。

说赵匡胤似乎知道自己就要“晏驾”,此前一天,就派中使宦官“急召”两位名相入宫。在皇上寝阁,二位到了皇上病榻前。赵匡胤说:“我知道我这病肯定是不能医治了。我要见二位爱卿没有别的,因为有几件事还没有来得及施行,你们拿笔墨来,记录我的话,我死后一定要尽力施行,如此,我‘瞑目无恨’了。”赵普等记录的几件事,都关系“济世安民之道”,赵普、卢多逊二人看后,不禁呜咽流涕说:“这些事,我们都会依照圣君您的宏谟来执行,但有一件大事,还没有看到陛下指示。”老赵问何事,赵普等回道:“大宋还没有立太子,陛下如果有万一,诸王之中应该立谁啊?”赵匡胤说:“可立晋王。”赵普二人说:“陛下艰难创业,最后国家有了升平气象;如此,自应由圣子受命为帝,不可从诸兄弟间论此事啊!臣等担心一旦如陛下决定,大事一去,那可就不好回环啦。请陛下考虑成熟。”赵匡胤说:“我不忍违背太后的‘慈训’。太后的意思是海内已经小康,但更应选一位‘长君’而不是‘幼君’来管理天下。我意已决,请诸公好好为我辅佐晋王。”说罢,令人取出御府的珠玉金器等赐给赵普、卢多逊,让他们回到自己府邸去了。第二天,太祖崩。

此后,太宗知道赵普等人有这样一番不利于自己践祚的议论,对这二人就有了不满。等到正式继位后,就因为卢多逊与秦王赵廷美“谋逆”事有牵连,将他贬死在岭表之地;赵普则因为有宫中妇人的暗中相助,免予一死。

大意如是。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李焘不信这个说法,认为这个“顾命”说法与前面的“再传”说法,文字间相矛盾,好像赵普不知道有个“再传”的说法似的。另外,太祖驾崩时,赵普已经罢相,正在外地做节度使,不可能与卢多逊同时为相。

李焘的结论性意见是:这一段故实,大有“污蔑君父”之恶,很有可能是卢多逊亲党干的活儿。因为赵普得罪人多,更与卢多逊不和,故“卢党”大肆诋毁赵普,托名王禹偁,将这些事窜入到《建隆遗事》中。王禹偁乃是直言人物,多次遭遇太宗贬黜,所以“卢党”群小借机来做此事,扩大影响,耸动视听,嫁祸赵普。

我的结论性意见是:确如李焘所论,但赵普劝谏太祖不要传弟而传子,也即改变“兄终弟及”模式,回复“父死子继”模式,应确有此事;卢多逊在心理天平上倒向赵廷美,并与之密切来往,商讨大计,也应属实;赵普与卢多逊关系恶化,更是实有其事。不同的是:一系列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已难考证,但根据后来史实倒推,则不难看到,这一段“顾命”故实,有与史实呼应的情节关系,就事件逻辑而不是具体细节而言,并非向壁虚造。

为赵炅辩诬:太宗不会谋害亲侄

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不幸早死。

赵德昭,太平兴国四年(979),太宗“乘胜取幽蓟”不利,不予颁赏,他劝谏叔父要及时颁赏,遭遇太宗冷嘲训斥,自杀,年三十二岁。南宋时,他的九世孙是宋理宗,十世孙是宋度宗,十一世孙是宋末三个幼主。

赵德芳,太平兴国六年(981)病逝,年二十二岁。南宋时,他的六世孙是宋孝宗、七世孙是宋光宗、八世孙是宋宁宗。坊间往往称赵德芳为“八贤王”,事实上不确。他死得确实太早了。

南宋,从孝宗开始,帝王谱系回归到太祖一支。这是后话不提。

但是因为太祖这俩儿子都在青年时期死去,于是,赵廷美有了不安。

按照古来帝王辣手传统,父子相残、兄弟互害的故实太多了。唐太宗一手导演的“玄武门之变”,更是人所熟知,赵廷美也应该不陌生。他在不安中有些不知所措,一些动作也往往令人生疑。

赵廷美不安,可以理解。但将赵匡胤两个儿子之死理解为太宗所害,此事在大宋朝很难定谳——没有真实证据,不合推演逻辑。

我不信太宗谋害侄子说,认为这类说法还在“阴谋论”窠臼中打转。“阴谋论”中,最常见的一个说法就是:赵德昭、赵德芳,如果不是被谋害,怎么会那么年轻就死掉?

读五代史、读宋史,会发现,那个时代,早夭的人物太多了。就这个问题,我愿意为赵炅辩诬。看看赵炅他自己的儿子,就知道,宋初,早夭几乎是一个常见的生命现象。

太宗有九个儿子,长子元佐,次元僖,次即真宗皇帝,次元份,次元杰,次元偓,次元偁,次元俨,次崇王元亿。

长子赵元佐疯癫半世,却获长寿,到仁宗天圣五年(1027)去世,年六十二岁。

太宗二子赵元僖,是太宗非常喜爱的一个儿子,年纪轻轻时,就被任命为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广平郡王,后又进封陈王,改名赵元佑。赵元佐疯癫后,太宗已经有意要他来继承皇位。雍熙二年(985),以赵元僖为开封尹兼侍中,进封许王,加中书令。这是立为太子的节奏。淳化三年(992)的一个冬天早晨,元僖早入朝,正坐在大殿旁的一个庐幕中等待上朝,忽然觉得身体不适,就直接回府邸了。太宗知道消息后,赶紧起驾去看望儿子,但元僖病已重。太宗呼叫他,还能勉强应答,一会儿工夫,薨,年二十七岁。

史称“上哭之恸,废朝五日”,太宗哭泣得十分悲痛,五天没有上朝。

元僖“姿貌雄毅,沈静寡言”,他做京兆尹五年,“政事无失”。他死了以后,太宗一直追念不已,常常“悲泣达旦不寐”,成宿地痛哭,以至于不能入睡。甚至,还专门写了《思亡子诗》给近臣们看。

元僖之死,还有另一种说法。

说元僖尹开封府时,太宗选了一批名士如吕端、张去华等人辅佐他,又为他娶了功臣李谦溥的女儿为妻。但元僖不喜欢李氏,却迷恋侍妾张氏。张氏绰号“张梳头”,应该是一个讲究发型的美女。但这个女子心肠狠毒,智商不高,很想谋害李氏,自己来做夫人。淳化三年太宗生日前,家人要做寿礼。张氏预先花了万金请人制作了一个带有机关的黄金酒壶,一部分装美酒,一部分装毒酒。到了早上入朝见太宗时,元僖夫妇要率先上寿,张氏就为二人斟酒,先给元僖倒了美酒,又给李氏倒了毒酒。但没有料到的是,夫妇二人无意中临场互相调换了杯中酒。张氏躲在屏风后观看,急得揪耳朵跺脚丫,但已经无济于事。元僖饮酒后,到庐幕中,就觉得不适,已经昏愦不省人事,来不及正式贺寿,就被人扶上马往府中走去,走在东华门外,还从马上掉落下来,被人扶着勉强回到家中。回去后,就死了。太宗知道后,当即命人调查,很快破案。当事人都受到了极为严厉的惩罚:张氏和制作酒壶的匠人等,在冬至日被“脔钉”于东华门外,元僖府中的辅佐们都被贬官。

记录这件事的是南宋文人王铚,在《默记》一书中。书中言,张去华的孙子张景山曾经说过这件事,张去华也因此事而贬官,所以张景山知道得很详细。王铚看到的北宋国史记录,说到此事,认为多有“微辞”,也即隐晦之词。他认为张景山说的可能更真实。

史上记录,往往有采自“坊间想象”者。关于赵元僖,就有另外一个记录。

说寇准通判郓州时,被太宗召见。太宗对他说:“知道爱卿深谋远虑,你试着来为朕决断一事——但这事不要惊动朝廷内外。此事,我已经与大臣议论很久了。”寇准问什么事,太宗说:“东宫赵元僖经常做不法之事,他日一定会有桀、纣般的恶行。打算废了他,但东宫也有兵甲,我又担心因此而招来祸患。”寇准说:“可以选一个日子,要东宫到某处去主持行礼大典,其左右侍卫都要跟着他去。陛下可以派人搜查东宫,如果真有不法之事,等他回来给他出示,隔开左右不要让他人进来,这时,就是一个宦官的力量也可以做得。”太宗认为他说得对,就按这法子,在赵元僖的王宫搜查出了很多滥刑之器,有剜眼、挑筋、摘舌等刑具。赵元僖伏罪,这才选了后来的真宗皇帝为太子。

据说,这是宋人张唐英所著《仁宗政要·寇准传》中的文字。

但这个记录,与其他史实记录差异太大,内中漏洞太多,很少有人相信。

太宗三子,就是宋真宗,平安一生,享年五十五岁。

太宗四子赵元份,死时年三十七岁。

他的儿子赵允让,后来封为濮安懿王,其子就是后来即位的宋英宗。大宋曾有一场著名的“礼仪之争”,史称“濮议”。这一场争论旷日持久,成为耸动朝野的文化大事件,过程复杂而又生动,简言之,就是宋仁宗无子,而以濮安懿王之子赵曙为子并即位,那么,应该以濮王为皇考,还是以仁宗为皇考?卷入这一场争论的有当时的著名大臣韩琦、吕诲、欧阳修、范纯仁等,朝中分为两派,各执一词,各自有理。在礼制和礼治天下的文明邦国,这类出于孝道的争论,就是天大的事件。这是后话,容当后表。

同类推荐
  •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那当然是史家的难言之隐。但其实那几分含混和几分闪烁中,入目但是鳞纹交错、毛孔贲张、瑕疵毕露。历史如何能够细看?一细看,还需为尊者讳、为名人遮、为君王避、为时政忌。于是,往往藏着许多细节的真实。更何况,历史不忍细看。,便好比用高倍放大镜看美人。因此,光洁圆润全然不见,读史时,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处着墨,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几分闪烁
  • 赘婿

    赘婿

    武朝末年,岁月峥嵘,天下纷乱,金辽相抗,局势动荡,百年屈辱,终于望见结束的第一缕曙光,天祚帝、完颜阿骨打、吴乞买,成吉思汗铁木真、札木合、赤老温、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秦桧、岳飞、李纲、种师道、唐恪、吴敏、耿南仲、张邦昌,忠臣与奸臣的较量,英雄与枭雄的博弈,胡虏南下,百万铁骑叩雁门,江山沦陷,生灵涂炭,一个国家与民族百年的屈辱与抗争,先行者的哭泣、呐喊与悲怆……而在这之前一点点,江宁城中,暗流涌动,一个商贾家毫不起眼的小小赘婿,正在很没责任感地过着他那只想吃东西、看表演的悠闲人生……
  •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在文化史上,《资治通鉴》不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共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可以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相媲美。重现著名战役的金戈铁马,本书由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也有对著名历史人物精彩的点评。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著名篇章,展现了历代朝代的兴衰更替,为使情节更完整、故事更生动,在合理翻译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其内容多为军事政治方面的史实,能帮助读者更了解我国的历史,获得阅读上的快感
  • 明乱

    明乱

    江山代有神棍出,各自妖孽数百年!且看,泱泱大明,数路妖孽,为我独风骚!江山如画,美人倾城,一步两步三步敢笑红尘!
  • 中国历史1000问

    中国历史1000问

    炎黄子孙们,让我们翻开历史,拂去岁月的灰尘,寻找创世祖先们开辟中华民族生存、发展道路的历史足迹吧!本书以时间为序,从远古的史前文明说起,一直叙述到公元2010年年底,在所有的同类书里是时间跨度最大的,这也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其次,本书与同类书相比,虽都是选取历史片段、勾勒历史故事,但本书的选取面非常宽泛,从而使本书的信息量颇为庞大,这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再次,本书在叙述时,力求尊重史实,不妄加评论,让读者做阅读的主人,去思考、去感悟……这是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最后,本书在讲述一些历史故事时,不仅考证了正史,也辨析地引用了一些稗官野史、逸闻琐事,从而使本书的叙述角度更为客观,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热门推荐
  •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争战频仍、兵戈不断的国家。在几千年阶级社会发展史上,发生战争的次数数以千计。其规模之浩大战况之惨烈,性质之复杂,种类之繁多,以及作战指挥艺术之高超,都是举世闻名的。《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将对中国战事做出详尽的介绍。
  • 见喜

    见喜

    在这孤独的世间,总有一个人,将你当成生命中,那唯一值得千里迢迢去奔赴追寻的喜;当大地冰冻,山河褪色,繁华落尽,容颜枯萎,人生依然如初见般,惊心动魄,热烈痴缠。
  • 爆笑狂妃:太子快到碗里来

    爆笑狂妃:太子快到碗里来

    一颗葡萄让暗夜首领穿越成了将军千金!一个肉包让柳柔婉成了当朝太子妃!一颗毒药让太子妃成了太子的贴身小丫鬟!然后苦逼的生活就这么开始了!“肉丸,给本宫倒茶,不要太烫也不要太凉,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肉丸,伺候本宫沐浴更衣!”“请叫我柔婉,谢谢!”某女咬牙说道。“肉丸人呢?”某男爆吼一声!“回太子,太子妃说肉丸已经滚了!”“滚了?那就再让她滚回来,不然本宫就给她煮了吃了!!!”
  • 遇见预见

    遇见预见

    只是。是什么,外冷心热的豪门千金颜奕萱遇上比她更加冷酷的阔少南风熙,让他和她十指紧扣长眠在那一片代表着爱的薰衣草花田。--情节虚构,还霸道、嚣张甚至还有些痞赖,殊不知,请勿模仿,他不仅冷酷,他和她都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转变
  • 婚姻七日谈

    婚姻七日谈

    站在高屋建瓴的视角,把每个人的婚姻分为七天,每一天都相当于婚姻的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婚姻中的人们都将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些考验都围绕着拥有幸福的婚姻而生。书中以生动翔实的故事为依据,对如何经营好每一个阶段的婚姻、收获幸福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论证,并为融洽夫妻关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中国的家长总是最苦情的家长,不怕累,不怕苦,半辈子都在为孩子操心。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教孩子,要抓关键点。3岁左右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懂得了这一点,父母们教孩子就不用那么累了。本书将3岁关键期的幼儿发展进行了详细而通俗的讲述,告诉家长如何在让孩子在3岁的时候长对了,那么以后就一劳永逸了。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带队伍的第一课

    带队伍的第一课

    本书全面介绍了信任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只有充分的信任下属、放权给下属,才能够打造更好的执行团队。
  • 超级神笔

    超级神笔

    还记得那一段青葱岁月吗?还记得那暗恋过的可望不可即的优秀女生吗?还记得李雷和韩梅梅以及让你脸红心跳过的美丽的女老师吗?如果重生到初中时代,你想做什么?想学习第一?想淘金发财?ok,重生加神笔,一切皆有可能!这是一个80后重生到98年初中时代改变历史的故事!神笔小介:500年后的高科技产品,有七大功能,第一个是医疗功能,有了神笔没有医师执照我同样是神医,其他功能内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