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4400000008

第8章 元代:大漠烟尘(2)

在严酷的战争中,耶律楚材还特别注意保护人口,帮助百姓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蒙古统帅速不台攻占了金朝首都汴京后,向窝阔台进言,要求按照惯例屠城。耶律楚材听说后,骑着快马来到窝阔台面前,劝说道:“大汗攻打天下,争的就是土地和人民。如果把人民全部杀死,那些土地谁来耕种放牧呢!我们需要的能工巧匠也全部失去。那我们除了一座空城外就一无所得了。”窝阔台觉得耶律楚材说得很有道理,便决定只向金朝皇族完颜氏问罪,其余的人都宽免。聚集在汴京的147万人才活了下来。后来,蒙古平定了河南,被抓住的金人到处逃亡,窝阔台很恼怒,发出命令,谁要帮助逃民就全家视为犯法,连乡社里的人都要连坐。严酷的法令使许多逃民都死在路上。耶律楚材也劝说窝阔台解除了这些禁令。这些宽大的政策,在攻取其他城市时,都得到了延用,并逐渐成为一种定例。

耶律楚材在帮助窝阔台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实施自己“以儒治国”的方略,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做了许多事情。蒙古灭亡金国以后,蒙古朝廷准备整编中原户口,耶律楚材力排众议,坚持中原地区以户定赋。窝阔台准备把攻占到的土地按照蒙古的传统分封给王室、有功的大臣。耶律楚材则认为,分割土地,最容易出现问题,不如多给大家金银财宝。他还帮助窝阔台制定了针对中原地区的赋税制度,这些赋税都很轻,有利于中原地区的休养生息。窝阔台觉得耶律楚材是一个难得的人才,都同意了他的建议,耶律楚材还告诉窝阔台,“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在他的大力倡导下,蒙古王朝开始大量任用文臣,设立国子学编集经史,招考儒生。耶律楚材为保存中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耶律楚材的治国方针不可避免地触犯了蒙古守旧贵族和西域商人的权益。因此,他遭到守旧势力的不断攻击,而耶律楚材也不屈不挠地同这些攻击者进行了斗争。耿直的他有时连窝阔台都敢于顶撞。有一次,他秉公审理案件,抓了一名窝阔台宠信的通事(翻译员)。窝阔台非常恼火,命人把耶律楚材绑了起来。窝阔台到底是一个明智的君主,过了一会儿,怒火平息,便觉得这样做很不妥当,命令侍卫把他释放了。可是倔强的耶律楚材不肯让别人解开他身上的绳子。他昂着头对窝阔台说:“我是辅国大臣,陛下命令捆绑我,一定是因为我有罪,那就应该告诉众位大臣。现在又要释放我,表明我没有罪。陛下身为一国之主,怎么能这样轻易反复,像小孩子一样呢?这样的话,国家发生大事,怎能处理呢?”一番话说得在场的大臣都大惊失色,生怕窝阔台生气要惩治他。谁知窝阔台满面通红,沉默了片刻,竟向耶律楚材承认了自己的不是。自此,窝阔台更加敬重自己的这位贤臣了。

1241年,窝阔台由于饮酒无度而死去,皇后乃马真氏控制了朝政。她对公正无私的耶律楚材怀恨在心,不断地排斥打击耶律楚材,不让他参与朝政。三年之后,忧愤成疾的耶律楚材与世长辞。

消息传出,举国悲哀,老百姓们都好像丧失了自己的亲人。汉族的士大夫都流着眼泪来凭吊这位有特殊功劳的契丹政治家。然而他的政敌却乘机散布谣言,说他当宰相时,把天下一半的贡赋,都弄到自己家中。然而调查的结果却表明:耶律楚材的府第中除了十几张琴和一些书画、金石、遗文等,并没有其他财物。政敌的谣言不攻自破,耶律楚材的高尚情操再次令人赞叹不已。

耶律楚材墓

遵照耶律楚材生前的遗愿,其遗体被运回燕京,葬在玉泉山麓。墓建于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原建有祠并耶律楚材夫妇的石像。到清代兴工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时,乾隆皇帝考虑到耶律楚材在历史上的功绩,下令加以保护,并重修祠宇;他还亲自作《耶律楚材墓诗》,以示崇敬。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第四个儿子,蒙哥汗的弟弟。他雄才大略,知人善任,改大蒙古国号为元,是元朝真正的创业之主。

蒙哥即位后,让弟弟忽必烈掌管中原汉地的军事和行政事务,并主持攻打南宋。忽必烈治理汉地时重用儒士,很得人心,招致蒙哥汗猜忌,一度被召回漠北,但不久又因军事斗争的需要,被重新派往中原配合蒙哥攻宋。

公元1258年,大蒙古国兵分三路攻打南宋。蒙哥自己率领主力攻四川,忽必烈攻鄂州(今湖北武汉),兀良哈台从云南攻打潭州(今湖南长沙)。正当忽必烈攻打鄂州的紧要关头,忽然传来蒙哥去世的消息。原来,蒙哥在攻打合州时,不幸为炮石所伤,死在了钓鱼山下。部将都劝忽必烈火速返回蒙古,以防政局突变。忽必烈却说:“大汗先前和我约好东西并举,现在鄂州唾手可得,怎能无功而返呢?”正值此时,忽必烈又接到妻子从漠北发来的密报:“京城阿里不哥有变,望迅速北返。”这一来,忽必烈才慌了手脚。正好这时南宋宰相贾似道派人来议和,忽必烈将计就计,匆匆跟南宋签订了和议,马上率军北返。

阿里不哥跟一大批蒙古贵族关系亲近,又得到西部一些汗国的支持。他们都反对实行“汉法”,主张用蒙古的旧法来统治。

阿里不哥知道忽必烈素来有当大汗的野心,实力也能跟自己抗衡,所以加意防范忽必烈。蒙哥一死,阿里不哥马上任命支持他的人担任各级官员,并派脱里赤和阿兰答儿占领燕京和陕西一带,准备阻止忽必烈北上。

忽必烈的妻子得到了消息,马上报告了忽必烈。正在北返途中的忽必烈立刻召集跟随他的诸王、大将和谋士们,商量该怎么办。谋士郝经说:“阿里不哥已经开始行动了。大王虽然有重兵,但是,如果他宣称有大汗的遗诏,先即位了,我们还能回去吗?”他给忽必烈献一条妙计:一方面派一支军队去接蒙哥的灵车,争取把大汗的宝玺夺过来;另一方面派军队夺取并守卫燕京;同时通知各王到和林去举行丧礼。

1260年春,忽必烈到达自己的根据地开平,他的大将廉希宪和商挺私下对他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机会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恰在这时,阿里不哥派人通知忽必烈去和林参加会葬蒙哥的仪式,忽必烈知道一定有阴谋,没有理睬,抢先在开平召开了选举大汗的忽里台大会。在塔察儿、也先哥、合丹、末哥等王的拥护下,忽必烈登上了大汗的宝座。

消息传到和林,阿里不哥大吃一惊,没想到忽必烈竟不守蒙古国只能在和林召开忽里勒台的制度,不合法地先登了汗位。无奈之下,他在同年四月也召开忽里台大会,宣布自己为大汗。

常言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个蒙古国出了两个大汗,那怎么能行呢?看来只有通过武力来决一雌雄了。

当时,东部的各个王都支持忽必烈,西边的王中,有的支持阿里不哥,有的支持忽必烈,而且忽必烈还统治着中原,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忽必烈亲自带领大军,直扑阿里不哥的老巢和林。阿里不哥粮马匮乏,哪里是忽必烈的对手?他自知不敌,慌忙弃城逃到谦州(今叶尼塞河上游南)。忽必烈很快占领了和林。阿里不哥怕忽必烈追来,就使了一个缓兵计,派人向忽必烈认罪,说他愿意投降,等他把马儿养肥了,再同其他王一起拜见。忽必烈认为阿里不哥这样做,一定是谋士在后面出的诡计,就对使者说:“你回去告诉我的弟弟,就说我相信他的话,原谅了他,如果他有诚意,就快快来见我。”阿里不哥始终不来,忽必烈等不及了,就派也孙哥驻守和林,自己先回开平去了。

公元1261年秋天,阿里不哥养肥了他的战马,又纠集了一批部队,发兵南下。他派人到也孙哥那儿,假意说是来投降,也孙哥信以为真,没有做打仗的准备。结果被阿里不哥发动突然袭击,把和林夺了回去。忽必烈知道后,马上又带兵北上,两军在昔木土脑儿相会,结果阿里不哥又被打败,逃回和林。可是这时,原来支持阿里不哥的阿鲁忽王也起兵对他,阿里不哥被迫逃到新疆去。

后来,阿里不哥又多次打了败仗,加上蒙古高原发生了饥荒,原先支持阿里不哥的各王,纷纷跑到忽必烈那儿去了。公元1264年,走投无路的阿里不哥不得不向忽必烈投降。至此,忽必烈巩固了他的汗位。

从历史来看,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争对蒙元历史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由谁来继承大汗宝座这个问题本身。一方面,忽必烈依靠汉地资源战胜阿里不哥,为蒙古把统治重心南移,加快采纳汉法,建立对中原的秩序化统治,提供了一次恰逢其时的契机。另一方面,蒙古统治重心的南移,必然也给大蒙古国的政治地理结构以重大影响。为了确保蒙古对本部的有效统治,蒙元政府不得不逐步放弃对大蒙古国建立在西域的两大汗国的直接统治。可以说,忽必烈建立元朝,成为中原的正统王朝,就是大蒙古国分裂的开始。

三王之狱

1248年,贵由暴死于行军途中,其妻斡兀立海迷失摄政。1251年,忽里台大会终于召开,到会诸王按拔都的提议,共奉拖雷之子蒙哥为大汗。汗位从此由窝阔台系转移到拖雷系,蒙哥即汗位结束了窝阔台系的统治,引起窝阔台系诸王的愤恨。蒙哥严厉镇压异己势力,将失烈门、脑忽、也孙脱等准备发动政变的三王下狱,溺死了斡兀立海迷失,巩固了权位。从此窝阔台和察合台两系力量受到打击,一蹶不振。

名臣脱脱

脱脱(1314—1355),字大用,蒙古人。其父聘请浦江吴直方做他的老师。日子一长,他对老师说:“让我终日正襟危坐地读书,不如每天记住一些古人的嘉言善行,可以一辈子受用。”老师对此感到很惊奇。

至元四年(1338年),脱脱做了御史大夫。当时脱脱的伯父伯颜为右丞相,专权自恣,罪行累累。脱脱觉得这样下去,有灭族的危险,就对马札儿台说:“伯父骄纵已甚,万一皇上震怒,我们这个家族可就全完了。应当在他未败时请他下台。”马札儿台觉得这话很对,但还是下不了决心。他又向老师吴直方请教。吴直方说:“古人说‘大义灭亲’,你身为御史大夫,只要忠于国家,有什么好顾虑的呢?”于是,脱脱与元顺帝定计,驱逐了伯颜。

至正元年(1341年),脱脱任中书右丞相,一反伯颜旧政,史称“脱脱更化”。他采纳老师吴直方的意见,恢复科举取士。伯颜为政时,信奉西番师婆畀畀。有一次畀畀给他算命,说他将来一定要死在南人手里,于是他提出要杀尽张王李赵刘五姓的汉人和南人,以杜绝隐患,使得民族隔阂加深。现在脱脱这一措施对于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消除民族隔阂,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选儒臣欧阳玄、李好文、黄溍、许有壬等,五个月为元顺帝妥懽帖睦尔讲一次课,动员元顺帝“读五经四书,写大字,操琴弹古调”,使得元顺帝向往汉文化。总之,他要纠正伯颜擅权时“变乱祖宗成宪”的倒行逆施,缓解了社会的危机。当时,“中外翕然称为贤相”。

至正十四年(1354年),张士诚起兵占据高邮。张士诚称诚王,建国改元。元顺帝命脱脱总制诸王诸省军马,前往镇压。“黜陟予夺一切庶政,悉听便宜行事;省台院部诸司,听选官属从行,禀受节制”。其权力可以说超乎寻常。西域、西番亦皆发兵前来助战。“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

脱脱全力进攻高邮,城中已经支持不住了,张士诚准备投降,又恐罪在不赦,只好硬撑;脱脱也觉得功在眼下,志在破城。

正在这时,元顺帝诏书下,削去脱脱官爵并令其交出兵权。由于临阵易将,元军大乱。张士诚乘机出击,大获全胜。百万元军,一时星散,无所从者,多投红巾军。高邮战役是元末的重要转折。从此,元朝军队失去镇压起义军的优势,起义军得以发展壮大。

同类推荐
  •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君臣、军阀、精英、老百姓等的所作所为。张鸣先生深挖这干人留下的历史碎片,以第三者视角重新审视,既不漂白,也不抹黑,尽可能还原各路历史人物的面貌,再现当时大小事件的实况,让更接近真实的国民性浮现出来。不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民性,就难以了解现在的中国。张鸣先生所述所论,皆从为人处世常识出发,用意想不到的角度观察,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揭示历史中为人忽略的扭曲之处,说理透彻、思想厚重,让人从中读出一份历史的启示。
  • 隋走危机(下)

    隋走危机(下)

    内忧外患,君病臣叛——揭秘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之路。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 中国历史一本通

    中国历史一本通

    本书按中国历史自然呈现的阶段性展现了每个历史时期的风貌,每章先概述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而后选取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力求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基本特点,并以链接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辅以各种精美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
  •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以辛亥革命为核心事件,讲述从1908年到1912年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本书开始于宣统皇帝登基,结束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这段时间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人物和事件错综复杂的时期。本书生动通俗的描述了这段严肃、深沉的历史,吸收运用当前史学界发掘掌握的最新资料,抓住其中的主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华章,其中穿插了重要人物的介绍,点缀着有趣的历史细节。
  •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热门推荐
  • 枕上痴

    枕上痴

    苏拾花自以为行侠仗义,救下一位美弱公子,哪知这家伙根本就是一个阴狠狡诈,不择手段的疯子。最后居然还大言不惭地承认——“没错,我就是卑鄙,你要如何?”凤眸一挑,笑容太坏。好,她奈何不了他,那就干脆一刀两断,互不相见,可、可是……他怎么还是阴魂不散?
  • 陆少别太坏

    陆少别太坏

    这是一场阴谋,因为妻子的失贞而给了丈夫外遇的借口…………“为什么?”当捉奸在床,赵青荇只能用一双不敢置信的眸子看着罗旭。“因为我能让他少奋斗三十年。”陆吉祥挑衅地看着青荇。“你是我朋友。”“朋友?你以为我堂堂陆家千金真喜欢跟你这种女人做朋友?我肯赏脸接近你,全是因为罗旭。”……她怀孕了?那暗夜中的可恶男人,不但毁了她的婚姻,还送给她这么大一个“惊喜”。“我娶你。”陆少琛如施舍一般,淡漠地扫了赵青荇一眼。“你娶我?陆少琛,我只是一株杂草。”赵青荇愕然。“如果我偏要,你嫁不?”陆少琛突然眯起精眸,充满威胁地瞪着青荇,大有你敢说不,我就吃了你的意味。“我为什么要嫁?”赵青荇迟钝地眨眨眼睛。面前这个腹黑的男人真是那儒雅俊逸的天之骄子陆少琛?她怎么觉得自己成了大灰狼嘴里叼着的小红帽?
  • 傲武苍穹

    傲武苍穹

    灵越大陆,强者为尊,身无灵根,不能修炼。心爱之人被抢,父母失踪,祸事不断,且看龙汐晨如何打破困境,一步一步的走上大陆巅峰。
  • 千金萌妻:临时未婚夫

    千金萌妻:临时未婚夫

    你是我唯一的没有按常理出牌的选择,徐思乾,被人们称之为谨慎处事的商业精英,谕知为黑马,谁知道他竟娶了自己弟弟的老婆为妻,从此以后兄弟之间明争暗斗。作为被徐家当作宝贝一样宠爱的儿媳妇木槿从小受着良好的教育,为了木家的继承,放弃了自己热爱的陶艺,选择了商业联姻的快捷键,以至于让自己措手不及的失去了原有的轨迹,遇上这个一丝不苟做事严谨的工作狂总裁徐思乾,而这场婚姻的开始却是木槿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徐思乾的不近人情,毫无情调的作风,并不是木槿所喜欢的,而他的温柔,细腻却一次次击垮她坚实的内心。
  • 随身空间:重生女修仙

    随身空间:重生女修仙

    人生犹如蜡烛一般,死了就像灭了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可是,她偏偏却像小强一样,死了然后又活了。身世神秘,千世轮回,万般劫难,终成正果。他冷酷无情,狠辣无心,却偏偏将她一人置于心间脑海,除了她此生无求。种族覆灭,差点灰飞烟灭,单凭着一股惊人的意志,她靠残魄重生。这一世,她必如凤凰涅槃,笑傲天下。 包月新书《天降横财一千亿》求收,求评,求围观。
  • 无人认领的巨款

    无人认领的巨款

    明明是自己的钱,是神探小鹰校园幽默推理小说系列丛书之一。《无人认领的巨款》的故事内容如下:李光的妈妈黄阿姨是捡破烂的。小鹰他们接手了这个“案件”,开始寻找失主。但失主李妍妍竟然在关键的时刻拒绝认领这笔巨款。为什么不敢认领,本书是由董恒波编著的《无人认领的巨款》,这巨款的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情吗?,她在捡到的一双旧皮鞋里发现了七张存款单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宝藏新探(走进科学)

    宝藏新探(走进科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海洋探测、海洋潜水和海洋打捞方面的本领也在突飞猛进。这一方面可以使人类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各种各样的海底沉宝寻找者提供了方便,使他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水下技术去找到海底沉宝。
  • 听林清玄讲禅意

    听林清玄讲禅意

    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太嘈杂,充斥在耳边的除了各种大型机械不停运转的轰鸣声,就是为了金钱利益而引发的争吵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