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茂辉是我三十年前的学生,自他毕业分配后,只在去年秋天才见过一面。他还是那么矮的个子,闪烁着一双精明的眼睛,见了我似乎还有点拘谨。但人到中年,身粗体胖,显得结实多了。前不久,他给我打来电话,带着试探的语气,问我身体好不好,能不能为他即将付梓的书稿写个序。我答应了。第二天,他便专程从永修赶来九江,将一本厚厚的书稿送到了我的家里。
中国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解放了,文学创作繁荣了,写书的人越来越多了。有年轻人写的朦胧诗,有中年人写的奋斗史,有老年人写的回忆录,还有一些貌似斯文的人写的传记体杂书,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其中多是有感而发,倒也能使读者多少受点启迪。有的则是赶时髦,只图个铅字留名罢了。
熊茂辉在乡镇中学教了三十余年的语文,一直不忘读书,也不忘写点东西,像这样勤奋的人并不多见。他把1988年到2013年间的作品精选了三十多篇,编成这个集子,算是人到中年的一个小结。
这个集子里前几篇是散文诗,多少受了点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等作品的影响,也是冰心的《繁星》《春水》等作品给他的滋养,还有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诗人的作品也给了他一定的触动。于是,他试写了自己的作品。这几篇散文诗视角独到,感情细腻,虽感稚嫩,但无浮躁,更无杂碎,能促人产生一种轻松的思索,发出一种轻快的共鸣。这也算是一个青年作者留下的一步脚印。
文集中的散文,真情贯注。有感人至深的亲情,有纯朴深厚的爱情,有赤诚细腻的友情,还有对大自然关爱眷恋的深情。情是散文的灵魂,文字是散文的外衣。有了鲜活的灵魂,有了悦目的外衣,文章才有生命,才能使读者读了一句而不舍其余。同时也不难看出,熊茂辉写作这些散文,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质感给了他很好的濡养;而中国现当代文学沉敛平实的叙述风格又给了他不错的浸润。因此,他的这些散文,在对真人真事的描述中,取舍得当,描摹准确,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性,都很质朴,不仅适合年轻人的口味,也适合中老年人的口味。它是一个农村中学教师在改革开放潮流中留下的心迹。当然,见仁见智,那是读者的自由。
熊茂辉在语文教学和写作上跋涉了三十个春秋,年已五十,仍矢志不渝,勤奋自励,应该受到赞扬和鼓励。
2013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