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它俩一块儿出去找吃的,在路上,丁香花向它们打招呼:“好朋友,我的树光开花,不结果,你们帮我个忙,帮我把花粉传播开,我的树就能结果了。你们帮助了我,我会报答你们的。”蚯蚓听了,粗声粗气地说:“我管你结果不结果,我要先去找吃的了。”这时候,蜜蜂说:“丁香花,可以让我来试一试吗?”蚯蚓回头就走了,蜜蜂一次一次地往上爬,好不容易爬上去,就掉下来了,因为它的脚太笨了。但它仍旧坚持一次一次地往上爬,爬一次,它背上的绒毛就颤抖一次,最后,绒毛变成了翅膀,小蜜蜂就会飞了,它很勤劳地传播花粉。这时候,蚯蚓找到了一片浆果林,大口吃起来。蜜蜂帮丁香花传播完花粉,丁香花把剩下的一点儿花粉和甜浆送给了蜜蜂。它也终于做成了自己想要的房子。
有一天,蜜蜂想起了蚯蚓,它想让蚯蚓尝尝它做的蜂蜜,想教蚯蚓做房子,让蚯蚓学会劳动。蜜蜂边飞边喊“蚯蚓、蚯蚓”,它从蚯蚓上面飞来飞去了好几次,也没有看到蚯蚓,因为蚯蚓变样了:它光吃不动,腿没有了,嗓子变哑了。没有吃的东西,它就吃坏的东西,还吃土块儿。于是蚯蚓感觉没有颜面去见蜜蜂了,听见蜜蜂的召唤时,它看见旁边有一个洞,就钻进去哭了起来。丁香花说:“你别哭了,以后你只要劳动,别人就会喜欢你的。”蚯蚓想:以后我也要劳动。它努力把土翻松,给土施肥,可是白天还是不敢出来。
我们应该向蜜蜂学习,制订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成功为止。
时传祥的故事
时传祥,山东省齐河县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发扬“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在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因生活所迫当了一名淘粪工。在旧中国,淘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歧视,还受到行业内部一些粪霸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给了他很大的鼓舞。他把淘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工作不计较分内分外,任劳任怨,努力提高技术水准。例如,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同事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淘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而他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
他的先进事迹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共鸣。1959年,时传祥受到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接见。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刘少奇握着时传祥的手,亲切地说:“你淘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的不同。我们都是在为人民服务。”第二天,刘少奇与时传祥握手的照片就上了全国各大报纸的头版,从此,时传祥成为载誉全国的著名劳动模范。《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都对他的事迹作了报道。1964年10月,刘少奇把自己13岁的女儿刘婷婷送到了时传祥的清洁队体验生活,参加淘粪劳动。这个举动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一时间,能去清洁大队跟时传祥一起劳动,成为一种流行的活动。就连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也曾背起粪桶,跟着时传祥学习淘粪。
在接见时,刘少奇还从自己身上掏出一支英雄牌钢笔送给时传祥,勉励他学习文化知识,并让时传祥在新年时给自己写封信。这对于半文盲的时传祥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在工作之余,还专门跟由单位指派的一位老师学习文化课。后来,在三位老师的指导下,时传祥终于在快到新年的时候,给刘少奇写了封信,这封信被北京市委直接送到了刘少奇的办公室。刘少奇看后很激动,经常拿时传祥的例子教育身边的人。
古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坚持不懈,不管你的身份多么卑微,你的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用来比喻有骨气、比较清高。这个成语来源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安贫乐道,不与污浊社会同流合污的崇高品质以及文学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愈来愈得到人们广泛的崇敬与赞赏。陶渊明的诗歌中一大部分是“田园诗”,它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农村生活,反映了作者讨厌官场宁愿归隐的思想感情,有美好的农村风光,有诗人鲜明的个性。这种描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对后世作家有广泛的影响,正如作者在他的诗中所说过的“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在现实之中他也是这么做的。
当初陶渊明为了养家,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虽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又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准备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却拦住陶渊明,告诫他说:“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如果督邮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了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陶渊明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县。
有时候为了生活,我们需要应付种种的俗事,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舍弃了纯真的自我。因为这才是真正值得你去珍重的东西。
竹林七贤中的吝啬鬼
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也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却最贪的一个。据记载,此人看到女儿渐渐长大,心中愁得不得了。因为他觉得,他女儿一天天长大,饭量就不断增大,做衣服的布料也要增加,万一生病,还要花医药费。于是他急忙把女儿嫁了。后来没过几天,女儿带着女婿来家里借钱,王戎大怒,羞辱了女婿一番,心不甘、情不愿地借了两万钱。后来女儿想娘家了,回家探亲,但是王戎因为女儿借的钱没有还,就不给女儿好脸色看。女儿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回到家将首饰变卖了,将两万钱还回去。结果王戎的女儿回家后,和妈妈唠着家常却把还钱的事忘了。王戎以为是女儿回来蹭饭了,骂了起来。女儿连忙将钱掏了出来。王戎高兴得不得了,一边数钱,一边嘱咐妻子中午给女儿多加一个菜。
王戎的侄子结婚,他不知道送什么礼。他有一件外衣,是朋友送的,王戎觉得这是朋友送的,不是自己的钱,送给侄子也就不算是损失。侄子没想到一向抠门儿的王戎居然送了件外衣,自豪地穿在婚服里面。而婚礼当夜,王戎却没有睡着,因为他觉得自己有些失算。如果将衣服卖了当了,说不定值很多钱,比送礼的钱要多得多。这样一想,他就觉得自己就很亏。于是鸡一打鸣,王戎就来到了侄子家门外,蹲了两个时辰才见到侄子出来,他居然上前要回了自己送的衣服。
我们不应该暴殄天物,随便浪费东西,但也不能矫枉过正、过分吝啬,如果像王戎这样就有点儿过了。
积极地利用人生弱点
芝加哥有一位退休老人,在一所学校附近买了一处简朴的住宅,打算在那里安度晚年。
有三个无聊的年轻人,经常在闲着无事的时候用脚踢房屋周围的垃圾桶。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多次阻止他们的恶作剧,却都无济于事。时间长了,也只好听之任之。这位老人也受不了这种噪声,决定想办法让他们停止。
有一天,当这几个年轻人又在狠狠地踢垃圾桶的时候,老人来到他们面前,对他们说:“我特别喜欢听垃圾桶发出来的声音,你们能不能帮我一个忙——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这些垃圾桶,我将天天给你们每人1美元的报酬。”
年轻人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他们更加使劲地踢垃圾桶。
过了几天,这位老人愁容满面地找到他们说:“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现在起,我恐怕只能给你们每人30美分了。”
这三个年轻人有点不满意,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每天下午继续踢垃圾桶,可是没有从前那么卖力了。几天以后,老人又来找他们。“瞧!”他说,“我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所以每天只能给你们20美分,请你们千万谅解。”
“20美分!”一个年轻人大叫道,“你以为我们会为了区区20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吗?不成,我们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和邻居都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有的人在损害别人时,内心是快乐的;当觉得自己被损害时,就会痛苦。聪明的老人通过“给予”,让踢垃圾桶的人将“快事”转化成一种责任,然后又通过减少“支付”的方式让他们成为“受损害者”,于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你本来就有一座金矿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一位墨西哥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当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重返得克萨斯州。
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里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里就有一座金矿,新主人正在挖山采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对此他一直懊悔不已。他丢掉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座金矿。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理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一个人是否能有幸挖到这座金矿,关键是看他能不能脚踏实地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去经营自己的人生。那种整天羡慕别人的活法而“邯郸学步”的人,那种总认为财宝埋在别人家园子里的人,是挖不到金矿的。
吕剧名角和他的徒弟
记得小时候,身边的老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家乡流行吕剧,而这个故事就跟一位当地小有名气的艺术家有关。话说这位老艺术家演了一辈子的吕剧,也研究了一辈子的艺术,但是不论是什么演出,他都非常认真地准备,而且他还很喜欢提携和帮助年轻人。有一次,这位老艺术家参加一个演出,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艺术家点头致谢,并夸奖了这个弟子:“你真细心,是一个唱戏的好材料。”随后他蹲下来把鞋带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他却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老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这位老艺术家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了,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这样才更加地贴近生活的情景。”
“既然如此,那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千万不能打消他的热情。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呢。”
学会善待别人的意见,哪怕这意见有时候是错误的。
乐观地活着
从前,有两个行人在沙漠中艰难地穿行,太阳如火球般炙烤着大地,他们的嘴唇因为干渴裂开了一道道口子。那个悲观者摇了摇水壶里仅剩的半壶水,喟然长叹:“只剩下半壶水了,怎么可能坚持到尽头呢!”望着渺茫的前路,他终于失去了前行的勇气,倒在了地上。而那个乐观者摇了摇水壶里的水,高兴地说:“啊!还剩下半壶水呢,有了它,足够支撑我走出这个大沙漠了。”他充满信心坚定地向前走着,终于走出了可怕的沙漠,到达目的地,此时他水壶里的水还没喝完呢。
原来在他们面前的沙漠只是一个巨大的沙丘,只要跨过了它,就会逃离困境。
我们要学会自信,让生命充满欢乐,充满希望。不自信的人总是先被自己打败,于是输给了生活;而自信的人,总是先战胜自己,然后积蓄力量战胜了生活。保持信心,脚踏实地地向自己的梦想努力,终究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生命没有过渡
唐代大才子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才华早露。他六岁善文辞;九岁读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对其中的一些注解不满,撰写了《汉书指瑕》十卷来纠正它;十岁熟读六经,尽览古人学问,被人称为神童。十二岁上书右相刘祥道,毛遂自荐,展示才学,刘祥道读信后,非常赏识,就上表朝廷,推荐这个年轻的人才。十四岁他应举及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他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朝廷每有庆典大事,都能写出精美颂文,献给皇帝,如《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等,文章绮丽,词美义深,就连唐高宗读了也惊叹不已,王勃一下子声名大震。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信任爱护他。当时诸王经常以斗鸡为乐,王勃少年心性,一时动了童心,戏作《檄英王鸡》,不料竟因此闯了大祸。唐高宗读了此文,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离开沛王府后,王勃离开了长安,四处游历,出游巴蜀时,又弄到个虢州参军的小官,结果官奴曹达因犯了罪躲到他家,王勃私自将之藏匿,被同僚告发,这时曹达又阴差阳错地猝死在王勃府内,“擅杀官奴”的罪名便扣在了他头上,依唐律当诛,不久王勃被下狱候斩。后幸逢皇帝大赦,躲过一死,但其仕途却就此终结了。他也连累了其父王福峙,其被远谪南荒之外,还被贬为交趾(今越南北部)县令。唐高宗李治上元二年(675年),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死时年方二十七岁。
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途中,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将滕王阁修缮一新,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想让其女婿孟学士显露一下才华,因此早就示意女婿写好一篇《滕王阁序》,准备当做席间即兴之作。宴会上,阎都督假意请宾朋即席作序,谁知王勃竟不推辞,欣然命笔,当众挥笔而就。有道是:“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阎都督心中起初非常不快,但等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却不禁拍案叫绝,大呼:“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然而,谁又能料到,就是这样一位满腹才华的天才作家,刚刚写出绝世华文,随后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就溺水而死呢?这一年冬天,长安城里到处传颂着王勃的《滕王阁序》,唐高宗读到了此文,感慨颇多,惊叹他的罕世才华,想重新起用。一问方知他已逝去,只得喟然长叹,久久不能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