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6700000017

第17章 一不小心(2)

尽管鲁迅一向自诩“有青年讥笑我,我是向来不还手的”,可这一次例外了。他在给韦素园的回信中宣称:“我从此倒要细心研究他究竟是怎样的梦,或者简直要动手撕碎它,使他更加痛哭流涕。只要他敢于捣乱,什么‘太阳’之类都不行的。”

鲁迅出手了,除写了那则《启事》发表外,还一气写了《〈走到出版界〉的“战略”》和《新的世故》等对高长虹加以讨伐,对此高长虹竟也不曾示弱,一直竭力抵抗,为此有人说高长虹倒也算是一条汉子。再后鲁迅又以牙还牙,针对高长虹写过的一首诗而写了一篇题为《奔月》的小说,对高长虹大加影射,为此也有人曾说,鲁迅如此对一个曾经的学生辈朋友不依不饶,似也有失风度。但这一切此时发生在鲁迅身上似乎也属正常,因为论战既已展开,依鲁迅性格肯定是“痛打落水狗”,更何况在这一过程中高长虹也不时有过激言论发表——不过此时双方所有的过激言论,应该都是属于所谓“相打没好拳,相骂没好言”了!

尽管高长虹一直竭力抵抗,但他哪是鲁迅的对手呵!最终败下阵来的肯定是他。不久,高长虹竟发现自己再在文坛混下去也难了,于是1930年初,高长虹离开了祖国,东渡日本,后又去了德国和法国。当然,这一切不能说是全是因为与鲁迅论战失败而致,但与之有关是显然的。

今天,我们反观高鲁间由这场论战而最终彻底反目,或许多数人都会觉得责任多在鲁迅一方,因为说到底不就是因为听到了一个别人转述的传闻吗?就有必要如此暴跳如雷、兴师问罪吗?当然,转述传闻者是提供了“罪证”的,但“罪证”不就是高长虹几年前写过的那么一首《给——》的诗吗?身为作家的鲁迅,竟然忘了“诗无达诂”的古训,竟然相信这首诗便是高长虹害了“单相思病”的证据,并由此明白了高长虹“川流不息到我这里来的原因,他并不是为了《莽原》”。这也太不应该了——简直是有点弱智嘛!

再退一万步说,就算转述者所转述的传闻都是真的,就算高长虹写的那诗真的是写给许广平的,就算高长虹真的是害了“单相思病”,鲁迅似乎也不该如此恼羞成怒呵。因为你鲁迅爱许广平是你的权利,但你并不能因此而有剥夺这个世界上其他男人也爱她、对她害“单相思病”的权利呵,更何况此时你与她又没有正式结婚!当然高长虹也说了许多混账话,大体上是他将许广平让给了鲁迅。但对于这样的混账话鲁迅不可能不想到,许广平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女人,也不会是如一个物件一般,任人让来才来的,因此高长虹这样的混账话,照理说鲁迅应该是听后一笑了之,对这样的混账青年“不还手”才对,他干吗会如此较真——简直是太小气了嘛!

然而,由鲁迅的表现可知,他事实上真的竟就是如此“弱智”而“小气”。对此当然这也绝不是仅仅就可以一句“爱情是自私的”的老话所能说通的,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其背后是否有一定的原因呢?

其实,对于鲁迅来说,这一切“反常”举动的背后是有着深层的原因的。

鲁迅与高长虹的论战过程,实际上正是鲁迅与许广平之间感情挣扎的表现。1926年8月鲁迅南下厦门,直至12月收到韦素园的那封长信时,鲁迅并没有公开自己与许广平的关系,因为他很怕舆论知道后会攻击其“失节”,一是他毕竟有着妻室,二是许广平毕竟是自己的学生;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鲁迅收到了这个多嘴的韦素园的信,得知这个高长虹又是写诗又是“瞎说”——这不是添乱吗!对此鲁迅的第一反应敏感而激烈,既可想而知,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鲁迅作为一个从封建社会过来的旧知识分子,尽管他曾留学海外多年,接受过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但身上终究还是留有许多旧时代的印记的,如对于爱情和婚姻的问题上,一方面对于母亲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婚姻很不满,有着追求爱情的强烈愿望,这不免让他矛盾和痛苦;且当他遇到了许广平时,更是陷入了一个悖论之中:放弃与许广平的爱情当然不行,但如果与之结婚也不行,因为他不能不要名节;可如果将许广平纳为妾,无疑于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妥协与承认,这自然又是不行的。因此可以说,在这一方面,鲁迅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痛苦中,自然也对此有关的一切格外敏感。因此,当他听到有关自己这方面的传闻时,他第一反应肯定是过敏,然后是千方百计地保护——过度的敏感而导致了他对高长虹本能的反感,本能的保护导致了他与高长虹之间似乎无聊的论战。这或许就是鲁迅在这件事情上“弱智”与“小气”的深层原因。

或许是对于这场多由误会引起的论战中的无聊成分多有觉察,鲁迅事后似乎也对高长虹多有原谅了。要知道,鲁迅对于论敌从来都是少有原谅的,而对于高长虹似乎是个例外:1935年,鲁迅在写《〈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时,在其中不但不再认为他当年“川流不息地到我这里来,并不是为了《莽原》”了,而是再次肯定他是莽原社中“奔走最力者”,而且还在自己的序言中直接引录了高长虹《狂飙宣言》中的话过十段之多,对高长虹当年的表现和所作出的贡献大加赞赏。

那么,至此照理说,作为文学家的高长虹应该会在文学界“复活”的,至少不会被遗忘吧!更何况许多最终也并没有获得鲁迅原谅的人,不也在后来渐渐“复活”而并没被人们遗忘吗?

高长虹确是一个因被鲁迅“骂”过而名字似乎便注入了另册被一般人遗忘了的人,然而他人被鲁迅“骂”过不假,名字似被一般人遗忘也不假,但若说此二者间构成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似乎并不然,至少是并不尽然。

高鲁反目,说句公道话,应该是双方都有过错和责任的,甚至越到后期,鲁迅的责任似乎越大。但是反观高长虹与鲁迅间由定交到反目的全过程,高长虹在其中的表现亦足可让人们见出他身上性格的一些独特方面,如遇事不够冷静,说话没有分寸,行为不计后果(用鲁迅的话说是“不问成败”);当然这样一种“狂飙突进”的性格也决非一无是处,如在之于“毁坏旧世界”的战斗中,其是需要的,甚至是可贵的;但是如果在建设性的工作和事业中,仍是如此而不能作出调整,则会必然导致悲剧,不是吗?高长虹许多人生的转折,似乎都是他在“一不小心”间就摊上了:一不小心把人得罪了,一不小心把事办糟了,一不小心把自己也推上了绝路……就正因为他这样的性格,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与鲁迅的反目也有其必然,甚至他最后悲剧人生的成就也有其必然。

高长虹出国后,毅然放弃了自己擅长的和已颇有成就的文学(其中多少跟与鲁迅论战失败有些关系),而改学经济。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此时的高长虹在欧洲漂泊,但似乎在经济学的研究上也并无大成。“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远在欧洲的高长虹得知后,怀着一腔热血不远万里回国参加抗战。他从意大利转道英国,再从英国回到香港,再从香港奔赴当时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心武汉。“武汉会战”失利武汉沦陷后,他又来到重庆,在重庆停留了一个阶段后他又毅然决定奔赴延安。1940年冬,高长虹只身徒步数月,终于来到了延安。

高长虹是怀着一腔热血奔赴延安的,而当时的延安也十分需要各方面的抗战人才,照理说,高长虹来到延安后,应该如多数文学青年和进步作家一样,很快就能融入延安火热的抗战生活中去,谁知道事实上并非如此。

明知道有许多当年在北京和上海的文学界朋友已在延安,但高长虹来到延安后并不去找他们,而是名士气十足地躺在延安的大街上,衣衫褴褛地睡了两天,或许他是想学着古代的名士那样,等着得识他的人来识他这个人才吧!不过他倒真的等到了,当年共产党在上海地下组织的主要领导人、同时也是作家的潘汉年,竟然无意中在街头发现了如乞丐一般的高长虹,赶紧将他领到有关部门,表示热烈欢迎,并给安排住处、安排工作,一切自然是不在话下了。

应该说,高长虹来到延安后还是得到了礼遇的,然而很快就发生了矛盾:高长虹认为自己已是一位经济学家,而非文艺家,首先是在工作方面上多有意见。1942年5月毛泽东主持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高长虹作为一名曾经的知名文学家也得到了邀请,应该说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政治待遇。然而高长虹以自己是经济学家为理由竟然拒绝了邀请,为此他成了当时唯一身在延安而没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文艺家。

“整风运动”中,高长虹又不满于其中的“抢救运动”有扩大化的倾向,多次向中央领导同志直言不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还给斯大林写信告状。尽管如此,高长虹此时在延安也并没受到运动的冲击,只是他如此一系列的行为,已自己将自己推到了一种孤立的境地。或许是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已很无趣很无味,而此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包括延安在内的抗日根据地经济上陷入了极度的困难,于是高长虹竟提出一个要求,说是他要去东北开采金矿,为根据地和解放区渡过经济难关。这样的愿望当然不能说不好,但是事实上过于天真,在那个年代、那样一种战争条件下,靠一己之力,要开采金矿,谈何容易!但高长虹敢想敢做,他真的离开了延安只身前往东北。

等到他几经折腾来到东北,抗战已基本结束;又过了不久,东北基本上已被共产党解放,此时的高长虹倒也不必为食宿操心了,但是金矿他自然是没有开成,他也不可能开成,事实上他处于了无所事事的状态。他住在一家小旅馆的一个房间里,每天到干部机关里吃饭,但来去完全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每领得津贴后,他便到旧书摊上买回各种外文书籍与字典、辞典。由于他曾留学多个国家,懂得多种外语,他曾与人表示过,之所以买这些书是为了要编一本“中国最好的字典”。他的这些言行,在常人眼里本来就觉得很怪异了,再加上他晚上为排泄心中的苦闷,常常用英语、日语、德语、法语等不同语种,高声朗读和背诵各国诗人的诗。旅馆的服务员和周围的人当然对此无人能听懂——他们听到的是此人在那儿“呜哩哇啦”,起初出于好奇便悄悄上前想看个稀奇,可这看竟发现了大问题,此人“呜哩哇啦”的同时竟然还表情丰富、时笑时哭,于是第一反应是:此人疯了!

这一次,高长虹一不小心竟成了“神经病”,不久即被那些“好心人”“好心”地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1954年春的一天早晨,抚顺市精神病院的值班服务员,发现二楼一个房间没按时开,于是报告了值班主任,主任说这是高长虹的房间,他年纪大了,常常夜里不睡早上不起,有时你叫早了他他还会向你发火,等一会或许他就自己开了。然而等到九点多,那个房间里依然没有动静,这时将门打开,发现高长虹已经伏在床沿上永远地睡着了,至于他去世的具体时间,谁也不知道。

就这样,一位能用多国语言背诵多国诗人原作的文学家,一不小心竟然被人当作了“神经病”;一位让鲁迅赞赏有加的“狂飙”运动的倡导者,一不小心竟然将自己最后“飙”进了精神病院;一位满腔热情立志要“毁坏旧世界”的“五四”青年,一不小心最后“毁坏”的竟然只能是自己!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生命的悲剧,不能不让人扼腕!

然而扼腕之余,我们或许会忍不住想,如果高长虹能“小心”一点那又将会怎样呢?不言而喻,或许他就此可避免与鲁迅的反目,甚至可以在鲁迅的帮助和提携下取得更大成绩,获得更大的声名,享受更美好的人生。但“那个”高长虹还是“这个”高长虹吗?“那个”高长虹还会让鲁迅感兴趣和赞赏吗?或许他也压根儿就不会有结识鲁迅的机会了,反目的机会自然更是无从谈起,他的人生和命运将会完全是另一回事。如此说来,“这个”高长虹的悲哀或是一种必然!换言之,高长虹悲剧的根源绝不在于他的“不小心”,这个看起来只是属于他个人的性格悲剧,也绝不是一个生命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与社会的悲剧。

同类推荐
  • 人性寓言全集

    人性寓言全集

    触摸真实的人生,解读成功的密码,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性读本,成就大事者必备的成功指南,在轻松的阅读中,洞悉人性弱点,领悟生存方略,在丰富的哲理中,提升人生境界,赢取成功智慧。本书在独特阐释人性的同时,将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等融为一炉,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之后获得成功的心法!
  • 回望昙华林

    回望昙华林

    本书有几篇谈到当年学生自己办的文学社和刊物,其中《拾花》、《碧桃》给大家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当时中文系这些自生自发的学生“同人刊物”一度“如雨后春笋”。林如稷、冯至那些文学大家,他们办浅草社和后来加入沉钟社的时候,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吗?可是,一阵寒冷的北风刮来,《拾花》、《碧桃》这些刊物和文学社都坠落了,夭折了,还有写了“思想情调不健康”文章的同学被令退学。好在培植那些同人刊物的园丁们,包括那位被退学的傅生文君,在七十、八十两个年代交汇之际,很多又考取最早的几批研究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抱负,展现他们的才华。
  • 天下三国

    天下三国

    本书由著名作家李国文话说三国157题,据史实,讲故事,说权谋,道忠奸,探寻世界分合之道,分析博弈消长之谜,梳理人生成败之路,内容丰富,文字精炼。
  •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收录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之初,倡导文学革命的论文及其尝试以白话文为载体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领略作为文学大师的胡适的风采。
  •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热门推荐
  • 漫天星光送给你

    漫天星光送给你

    她是一个美得让人看上一眼都消魂蚀骨的千金小姐,他却是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花花公子。一次邂逅他对她一见对钟情并展开强烈的追求,后母也将他列为一级女婿。但她却为了挣脱命运的安排而跟另一个萍水相逢的男人私奔了,他大怒,一气之下把她家的产业连根拔起!她失去了尊贵的“千金”身份,那个穷小子也因经不起诱惑出轨了。在她一无所有、绝望悲伤的时候,他摇身一变成为恶魔又出现在她面前……
  • 绝色郡主:好运临门

    绝色郡主:好运临门

    一朝穿越,她成了天韵国百姓口中,无所事事,花天酒地的官语遥—官家大小姐。居然有六位相公?“大夫君,今晚是初一,该你侍寝了”官语遥一副嬉皮笑脸淫笑着。“噢,好,我睡床上你打地铺,我都帮你准备好了,你看那”男子风华绝代的笑着指着桌底下,喝着铁观音。“夫君,我弹首曲给你听吧。”官语遥的手慢慢的伸向那把绝世好琴,正要触及时。“你敢碰我的琴,我舍了你的手”男子拿着一本书,悠悠的开口着。“官人,我身体有恙,你能帮我看看吗”官语遥轻轻扯着某男的衣角,可怜兮兮的说着。“确定吗”某男冷哼了一声,从身后拿出一块布,轻轻一甩,数百银针,闪闪发光。……众多夫君,且看她如何一个个收拾!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滴血轮回

    滴血轮回

    一张古老的羊皮卷藏匿着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贝的位置,羊皮卷出世,势必掀起一阵血雨腥风,林龙一个部队的末等兵,一次野外训练,被同伴恶意丢下迷失在无人岛,机遇巧合下竟捡到传闻中的羊皮卷,得到能量无穷的古剑,凡界,神界,看一个小喽喽如何称雄霸帝……
  • 楚歌

    楚歌

    她说,她的世界永远都是这个样子。就好像战火峰飞时的一首楚歌,即便战败。她依然有自己想要爱、想要守护的人。
  •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享年87岁,引发全球媒体的关注。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听到撒切尔夫人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伤。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首相,一位伟大的英国人”,“她不仅领导了英国,更拯救了英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称,美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 俏皮农女发家:大叔求带走

    俏皮农女发家:大叔求带走

    一场飞机事故让身为农业科研员的明玉魂穿了。天呀!这是哪?破败的茅草屋,下雨能漏成筛子,有没搞错!家里居然还有两小萝卜头,明玉刚想利用自己的技术发家致富,想着缺点地,包子爹爹居然告诉自己,家有大山几十方里地。哇!看我如何大展身手吧。可是……好像人手不足,咋办,咋办?啥?北边洪涝?来了好多难民?哈哈哈!人手呀!人手呀!还是免费的。太好了!天助我也。看我如何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吧..
  • 雪豹悲歌

    雪豹悲歌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星上天,弹着地

    星上天,弹着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满目疮痍!一穷二白!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扼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摇篮之中,美、法、德几个核大国,手里挥舞着核大棒,威胁中国和全人类和平。那时的中国,也想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来遏制西方核恐吓。可是,刚刚从国民党反动派手里夺回的红色政权,第一缺少的就是人才!第二缺少的还是人才!就在共和国最需要的时候,以钱学森为首的一批海外学子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他们放弃了海外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决然回到祖国。
  • 极品丫头

    极品丫头

    要说在丞相府里当丫头,也不是一件什么坏事。好吃好喝好住好睡好玩。但却有一条可怕的家规。“奴婢不听话,或偷主人东西,该怎么罚?”“乱棍打死!”这年头,当奴隶的命不如狗。看样子,得夹着尾巴做人了。放眼天下,除了皇宫,还有哪个地方能比得上这挥金如土的丞相府?皇宫?那地方肯定更严,说不定不小心放了个屁,都会被拉出去砍头。管它的,暂且就在这里呆着吧!哪天呆得不顺了,再说!虽然一开始毛毛燥燥糊里糊涂里的性格让她吃不少小苦头,但随着她慢慢地成长,也开始与这个世界溶合。丞相府里的几位性格各异的少爷小姐,和各大家族的皇亲贵戚对她的态度,让她一度成为众人的焦点。但她并没有太高的奢望,只希望能平安度日,性命无忧即可。权势的争斗,举兵起义,谋朝叛乱,这些与她何干?她只不是个小丫头而已,既不想当什么王妃,也没想过要嫁入豪门,只想多捞些银两,兵荒马乱的,笑傲江湖去!各位亲亲~~~~~~~~~新文漠寞红尘已经开坑,也是应亲亲们的要求,给萧然的续写!如果亲们喜欢萧然,敬请关注!宝宝再次在此感谢各们亲们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