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8200000009

第9章 吊客

里年的记忆,宛如朦胧的月光,披着薄雾般的夜色,悄手蹑脚地透过轻纱的窗帘,向梦中的我露出恬静而意味深长的笑靥。而童年旧事,则好似这梦中情景,许许多多都变得模糊不清了,有的却又异常清晰地浮现在脑际,像是刚刚发生过的一样。

现在,我仿佛回到了生活过十四年的土屋前,紧跟在父亲、母亲的身后,到门前的打谷场上纳凉。场上的人渐渐地增多了,左邻右舍的诸姑伯叔们吃过晚饭,都搬出小板凳或者拎着麻袋片,凑在一起,展开那种不反映信息,也没有明确目的和特殊意义的“神聊海侃”。

几乎每天晚上都是这样,人们闲话的主题和内容散漫无际,随机性相当大。大都围绕着衣食住行、饮食男女、婚丧嫁娶、人情世相,以及狐鬼仙魔、奇闻异事,天南海北地胡扯闲拉,不过是为了消磨时光,解除烦闷。

夜静更深,月光暗了下去,只能听得见声音,却看不清人们的面孔,时而从抽烟人的烟袋锅里闪现出一丝微弱的红光。对那些张家长李家短的生活琐事,我们这些小孩子是没有多大兴趣的,最爱听的还是神仙鬼怪故事。听了不免害怕,可是,越是害怕,越想听个究竟,有时,怕得紧紧偎在母亲怀里不敢动弹,只露出两个小眼睛,察看着妖魔鬼怪的动静。最后,小眼睛也合上了,听着听着,就伴着荷花仙子、托塔天王遁入了梦乡,只好由父亲抱回家去。

“说书讲古”,在旧时农村文化生活完全空白的情况下,未始不是一种世俗化的文化消遣手段。但是,现在回忆起来,当时人们的兴味似乎也并不浓烈。每个人的神情都有些木然,再逗趣的事儿也很少听到有谁“咯咯咯”地笑出声来。一个个总是耷拉着脑袋,无聊中夹上几分无奈,持续着百年如一日的浑浑噩噩、自发自在的生计流程。

那个年月,人们活着无聊,死了倒是出奇地热闹,一当然也是活人的热闹。最有意思的要算是祭灵、哭灵了。

在我入塾读书的第六年,我的一个伯母故去了,母亲让我请一天假,去给一向待我很好的伯母吊灵送终。进了大门,见到长长的院落里搭起了灵棚,一口红漆棺材摆放在灵堂正中,两旁挂着许多蓝幡素嶂,微风拂过,发出“刷拉刷拉”的声响;纸车纸马、纸糊的衣箱被褥,摆满了半个院子。为这种悲凉、肃穆的气氛所感染,我忍不住一腔悲痛,暗暗地滴下了两行清泪。可是,马上就被另一种异样的氛围吸引住了。

从我的身后急匆匆地走过来几个吊丧的女客,还离灵堂远着呢,她们竟同时喧腾起一阵响亮的哭声,一直哭到灵前,然后,一个个半跪半伏在地下。伴着那一阵阵的拉着长声的嚎哭,一无例外地有节奏地舞动着胳膊,接连不断地向空扑打着;长嚎过去之后,转为哀哀地哭泣,开始有韵味、有腔调地数落着,咏唱着,肩头上下耸动不停,却不见有泪珠滴落。

细听起来,这种半是数落、半是咏唱的内容,倒是十分丰富的,不仅包括了对于死者的空泛的溢美之词,还表达了生者的思念之情,诉说着无边的哀痛、悲戚和无法舍身替死的遗憾。

我有个族叔,绰号魔怔,博学多识,阅历丰富,对于民俗也颇有研究。一天,我和魔怔叔说起了这件事。他讲,这种咏唱属于挽歌性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历了一个由俗入礼,后又依礼成俗的发展过程。《庄子》里有“绋讴”的记载。绋,是牵引灵车的绳子。绋返——拉灵车的役夫唱的劳动号子,后来演进为挽歌。

《礼记》上也有“执绋不笑”的规定。

总之,当时唱挽歌的都是局外人,并不是丧家自身的事。所以,到了晋代,还曾发生过一场“挽歌该不该进入丧葬礼仪”的激烈争论。结果,主张进入的观点占了上风,后来也就相沿成习了。

魔怔叔还说,年轻时候他去过四川,那里讲派头的大户人家办丧事不仅请吹鼓手,还要花钱雇嚎丧的,借以渲染气氛,壮大声势。嚎丧在那里成了一种专门职业,从业的要学会多种嚎丧调,什么《送魂调》、《追魂调》、《安魂调》、《封棺调》啦,一嚎就是三两个小时,而且,调门特别高亢,抑扬顿挫,回环曲折,都能收纵自如。一现在哪家的女人或者孩子,遇到伤心、委屈的事了,哭起来没完没了,嗓门又高,人们就说她们简直是“嚎丧”,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

唱挽歌也好,嚎丧也好,既然都是他人的逢场作戏,也就难怪如此这般的装腔作势了。其实,那天吊丧的女客,多数我都认得。说是孝子、孝妇的七姑八姨,实际上,与死者并没有什么切近的关系,可说是“八杆子打不着的”,无非是左邻右舍,街坊邻居。但她们一个个却都装做“如丧考妣”似的深悲剧痛的样子,不过是走走过场,凑凑热闹,送个浮情。群众早就把参加这类活动叫做“随人情”了,实在是再贴切不过的。

当时,我注意到,一当这类表演式的举动进行得差不多了,伯母家里的当事人便及时过来加以劝解。只是,这些吊客非要做到“尽情尽意”不可,光是一般的嘴上劝说还不肯起来,必须有人上前一个个搀扶,并一再地说,千万不要哭坏了身子,才勉强站起。其实,这话也是拣好听的说,同样是一种“虚应故事”。哭也好,唱也好,不过是做戏给旁人看,哪里会弄得哀恸伤身呢!只见这几个女人站起来以后,没有过上五分钟,就同周围的人“叽叽嘎嘎”地说笑去了。

晚上掌灯之后,要给亡灵“送关门纸”,这也是“哭灵”表演最充分的时刻。伯母的三房子媳和女儿、女婿以及娘家方面来的亲戚,十几个人,按照男左女右的规矩,分跪在灵堂两侧,算做“陪灵”。每当亲戚故旧来到灵前祭拜,他们都要跟着陪哭一场。男客女客,分别由丧家的男人、女人陪哭。

走马灯似的人群川流不息宾主操着同一种腔调,带着同一样的表情,哭诉着同一种内容,例行着同一类的公事,大家都在围着这个亡灵忙碌着,应付着,敷衍着,使得那本来应该是极度哀伤的祭奠,变成了一种形式、一种摆设,一种毫无意义的过场。回回如此,年年照旧。

任何人都看得出,这种借死人凑热闹、为活人争面子的吊丧活动,无非是做戏弄景,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敢于违俗,敢于进行一番讲求实际的革新。因为,当一种习俗或者礼仪为某一人群所共同认可之后,它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每一个体所必须遵循的准则。“随人情”的“随”字,精确之处就在这里。在传统社会中,如果有谁不肯随俗或者直接违背了它,就必然会遭到公众的非议,受到人们的耻笑。

这使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小说《孤独者》。那个魏连殳是精通这些治丧礼仪的,为他祖母入殓时,般般礼仪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因而赢得了别人发出“仿佛是个大殓的专家”的赞叹;可是,作为身戴重孝的长孙,魏连殳竟又“始终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只坐在草荐上”,这又太不合乎大殓的礼仪了,因此,“大家忽而扰动了,很有惊异和不满的形势”。

旧时代的丧葬、婚嫁习俗,是一个一切都以过去的成规为基准的文化领域。一些生活习俗、礼节仪式的传承,全是靠着模仿长辈的行为实现的。那些终身奔波于生计的劳动者,从来不会,也没有那份精力,去过问这些属于日常经验世界的事情。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的答复总是“刻板”式的一句话: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

在那种年月里,对于这些乡亲,日常生活的长河似乎已经失去了鲜活感像一种无生命、无差别的静止的画面,被挤压在按固定程序与同一格式展开的模式之中。每个人每天都在重复着前一天做过的事情,基本上看不出什么变化。从脱下胎衣、跨上摇篮到穿上寿衣、走进坟墓几十年间,每个人都同别人一样重复着那种平静、缓慢、庸常、单调的漫漫流程。

世世代代他们穿着大体上一样的衣服吃着相差无几的饭菜住着类似的房舍,种着同一品种的庄稼一切都是那么按部就班,那么机械、被动,每天都在“演奏”着没有任何变调的慢板,经历着生、老、病、死的种种近似于麻木的生命演绎。

有一件很小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天傍晚,绰号“罗锅王”的大伯门前那棵半枯的老榆树起了火烟雾迷漫,呛得纳凉的人们一个劲儿地咳嗽。任谁都叨咕这烟实在呛人,却又谁也不肯换个地方,更不想动手把它浇灭,尽管不远处就有一眼水井。

人们就是那么因循将就,得过且过。讲故事的偶尔插上一句:“哎呀这棵树烧完了。”旁边有谁也接上说:“烧完了,这棵树。”听不出是惋惜,还是惬意,直到星斗满天,各自散去。

同类推荐
  • 我宁愿失去全世界也不愿意失去你

    我宁愿失去全世界也不愿意失去你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但是有时候我们情愿为了一些东西,失去全世界,甚至是生命,因为我们执着于我们的爱。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3)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颂于世。
  • 普希金抒情短诗集

    普希金抒情短诗集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的普希金的抒情短诗集
  • 神秘邮件

    神秘邮件

    本书是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一本散文集。书中包括了《凯》、《秘密的玫瑰》和《红》三本作品集,每本作品集中还包括了若干篇散文,如《神奇的生物》、《声音》和《仙猪》等。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走向卓越:中小企业资本经营实战精要

    走向卓越:中小企业资本经营实战精要

    谈判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对谈判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全面系统的了解谈判的要素、特点、原则、类型等基本常识,对提高谈判水平很有必要。谈判作为一种协调往来关系的沟通交际活动,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为了完整地认识和把握谈判活动,很有必要较为深入地分析一下谈判的构成要素。一般地说,谈判由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这就是谈判主体、谈判议题、谈判方式和谈判约束条件。
  • 只做帝妃一个月

    只做帝妃一个月

    苏夏去时空旅行社交了五万块钱到古代后宫去体验生活一个月,决定回来之后写一本畅销小说,编辑布置给她的任务是,必须要做宠妃,写出最真切奢华的宫廷秘录。所以她削尖脑袋爬到宠妃的位置,那么她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体验,且看她如何争夺,如何抉择去留……
  • 生活感悟

    生活感悟

    本套《现代名言妙语全集》分第一部分“名言集”,含有:《人生名言》、《生活名言》、《情感名言》、《理想名言》、《品质名言》、《文化名言》、《哲理名言》、《知识名言》;第二部分“格言集”,含有:《人生格言》、《生活格言》、《情感格言》、《理想格言》、《品质格言》、《文化格言》、《哲理格言》、《知识格言》;第三部分“警言集”,含有:《社会警言》、《政治警言》、《管理警言》;第四部分“赠言集”等。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黑白

    黑白

    故事围绕着陶羊子与围棋息息相关的生活展开,通过围棋写人生,通过个人写历史,题材独特。深深发掘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独特魅力。,小说的背景放在民国时期,讲述一代棋王陶羊子在棋道上的修行。这部被文学评论界称为“中国首部表现棋文化的长篇杰作”的作品,描写了棋手陶羊子跌宕的一生。本书讲述江南多雨的小镇,是陶羊子人生的出发点。如水的灵气和如雨的晦蒙养成了他童年孤独、敏感的性格,也形成了他水般柔弱、水般坚韧的棋路
  • 胡桃匣子守护神

    胡桃匣子守护神

    她在学院大冒险时捡到古老的胡桃匣子,打开匣子,出现一个守护神。是天降好运,还是恶灵缠身?对恋爱充满憧憬的新闻系女生上野晴,无意中释放出被关在胡桃匣子中的守护神克瑞斯,从此过上与神同居、不得安宁的精彩生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执手望年华

    执手望年华

    灰姑娘巧遇白马王子,是幸运?还是最大的不幸!他是高高在上的公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永远的高高在上,俯瞰众生。他爱你的时候,可以将你宠上天堂。他绝情时,也能将你推入地狱。她放弃梦想,远离亲人只为和他在一起。他却毫无留恋的远赴巴黎,抛弃了她与尚未出生的小生命。痛过,伤过,绝望过,才明白,她不过是他圈养的宠物,灰姑娘即便拥有了水晶鞋,也变不成高贵的公主。五年后,再相逢,他是国内知名建筑业巨子,有令人艳羡的殷实背景与门当户对的未婚妻。她是炙手可热的亚洲第一性感小天后,追求的男人趋之若鹜。带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她再次出现在他身边。从未想过自己的心还会为她而痛。“对不起,请问你哪位?”她微微一笑,妖冶如罂粟。几米说: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却爱上你。是你走的太快,还是我跟不上你的脚步?
  • 毛毛星球

    毛毛星球

    杰克·哈洛威是一个自私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女友、罔顾法纪,结果被吊销了律师执照,赶出了地球。如今,他来到距离地球178光年的扎拉23号星球,又在此遇到了两难的选择:一边是高达1兆信用币的巨额财富和权势滔天的商业巨头;一边则是未知的前途和全心仰赖自己的外星生物。一个物种,乃至一个星球的命运,就在他一念之差。翻开本书,到178光年外的神秘星球,看人类遭遇完全纯真的外星生灵,有人多自私多凶残,就有人多无私多善良。美国最当红科幻小说家约翰·斯卡尔齐带你去认识一群超萌超可爱的外星生灵,感受一场温暖到落泪的宇宙大爱。
  • 青少年应知文学名著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应知文学名著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