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7200000003

第3章 领导比管理更重要(2)

另外,我们为什么常常把领导跟统御合起来讲?我们先来看看表1—1。统御,简单地说,就是统众御将。众是什么?就是兵。将是什么?将是帅,是将领。是带领千军万马的兵难,还是带领一两个比自己能干的将领难?当然是后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中国人很重视把比自己能干的将领找出来,一两个能干的左右手,可以赢过几百个笨蛋。即使拥有千军万马,如果都是乌合之众,没有几个能干的将领替我们打天下,那也没用。所以刘邦没有韩信,他也一筹莫展;雍正没有年羹尧,西部也平定不了。但有这样的将领,我们也要能掌控他,掌控不住的话,我们也会很辛苦。

“老板要能掌控有才华者”,这说得很文雅,事实上是说老板要能打压有才华的人。为什么?因为我们不能等部属太能干了再去打压他,等他翅膀硬了再去打压他,就起不到效果了。

跟一位总经理聊天的时候,他说:“我的一位员工很能干,但是我现在根本管不了他,开业务会的时候其他人都到了,就他没到。”我问为什么,他说:“当初他跟我一起打天下,但现在我已经没办法管他了。”我说:“那个人是不是业绩很好?”他说:“是的,老师你怎么知道?”我当然知道,业绩不好的人敢迟到吗?业绩不好的人敢比总经理晚到吗?这种人你骂他没有用,你马上让助理去叫他,他还是不会过来,他既然敢不来就一定有理由。果然,他说:“业务是做出来的,不是开会开出来的,开那么多会有什么用?无能的人才会一直开会,有能力的人早就把业绩做起来了。”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只用儒家思想就可以了,领导者一定要懂得儒法并用。中国人在公开场合跟私底下的相处模式不一样,做高层的跟带兵的模式也不一样,这从表1—1中可以看出来。

我们要懂得“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对于得力的左右手,如果我们从来不敢打压他,向来就对他很好,那结果呢?总有一天他会骑到我们头上,我们也没有办法。真正聪明的领导是什么样的?真正聪明的领导,就是在公开场合不吝啬自己对员工的赞扬,在私底下也有本事打压比自己能干的员工。

能干的左右手是要配合我们演戏的,演得好,组织就很好带,演不好,我们再辛苦也没有用。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是采取了外儒内法的方式,为统治披上了仁德的外衣。

现在很多企业中,老板经常骂基层的员工。每当看到这种情况,我就觉得很好笑,这种老板根本就是乱来。基层员工怎么可以骂呢?我们最多能骂中层干部,基层员工我们一骂他,他马上就走了,根本起不到效果。

在中国的企业里,责任最大的是中层干部,也就是中“坚”干部。这里之所以不用中“间”干部,是因为中层干部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

一般来说,基层员工重视福利。“你福利比同业少,还敢骂我,我还没怪你薪水给的少呢,我马上走人。”如果基层员工马上就走了,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所以基层员工不能骂,真正能骂的只有中坚干部,因为中坚干部相比较而言会忍辱负重。

我跟一些著名企业的高阶主管很熟,我常羡慕他们薪水很高,而他们却有自己的无奈,“不要羡慕我们了,80%是遮羞费”。什么是遮羞费?对此他们也给了解释,“领导脾气很坏,他骂我们的话我们都要接受。我们不接受就得走人,没办法”。一个人如果不能忍辱负重,是没办法承担重任的。

对中坚干部来说,很多时候不是他的错,跟他的错没有关系,只是他要替组织背黑锅,才是能干的中坚干部。我们不能叫老板去背黑锅,所以中坚干部就要能够担起这份重担。但是干部为什么愿意背黑锅?他不是省油的灯,也不是吃饱了没事做,所以作为领导,我们必须在私底下很关心他,特别关照他,他才会这样做来回报我们。

有的人说自己用人最能够抓到重点,一律一视同仁,听起来很有道理,其实根本就行不通。什么叫一视同仁?一视同仁就是看待每个人都一样,没有是非,没有好坏,做得好也这样,做得不好也这样。那就错了。做得好你当然要特别照顾他,做得不好要给他脸色看,这才对。因为你好人坏人分不出来,能人庸人区别不了,所以才会一视同仁。

大部分中国人都很清楚这一点:替你卖命的,愿意接受你骂的,愿意替组织背黑锅的,你要特别关照,因为他是你的心腹知己。这样的人就好比我们的心脏、肝脏,是一辈子不叛变的,尤其是肝脏,到生命最后阶段,三分之二坏死,才会告诉我们它真的不行了,这就是身体里最卖命的“干部”。

(第三节)统兵御将的实务演练

问题:

如果你是高阶领导者,过年发年终奖金的时候,本来想发一个月的工资,结果,基层员工到总部抗议,找你协商想调为三个月工资,“公司赚了钱,分给我们的却这么少,这样做对吗?”这时候你该如何妥善处理?见表1—2。

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第一,骂员工不懂事,得寸进尺,再计较就将其解雇;第二,按员工的意见调为三个月工资,造成公司亏损;第三,先骂直属干部知情不报,事后和解。

如果是没有经验的领导,可能马上就会骂:“员工没有是非吗?我亏损的时候没有人说要减薪,我一赚钱大家都抢着要。”虽然这话说得很对,但员工根本听不进去。“你说今年年终奖发一个月的工资,我哪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说大家都领得很少,我怎么觉得是假的,是不是有两套账?你别在那装可怜……”有些“员工意见领袖”专门制造是非,领导者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果我们跟他很计较,把他解雇,反而会被他反咬一口,说我们当老板的没有肚量。所以中国人很重要的是什么?宰相肚里能撑船,当老板的一定要有胸襟、有肚量。

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不可以客气一点,按照员工的意见调成三个月的工资?当然不可以。有经验的人都很清楚,这种要求最好不要马上接受,否则员工会更痛苦。

为什么这样说?举个例子,有人要买一个杯子,卖家说10元,他说只能给5元,卖家马上说好,卖给他。他买了这个杯子回家,一路都会很难过,心想:“我怎么那么笨,马上砍5元,我其实可以砍成2元。”他之所以很痛苦,就是因为卖家同意得太快。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到中国人特殊的心理需求。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怎样表现呢?

如果他说只能给你5元,你一定要说不行,然后一直按计算器,“不行的,这不合成本,怎么可能这样”,但其实你心里已经有了结论,就是卖给他。你要满足他受虐狂的心理,有些人喜欢被虐待,你如果虐得他心里很舒服,他自然而然就很配合,你如果太容易满足他,往往还会好心做坏事。

所以,这时我们马上把奖金调成三个月工资,事情反而会变得更糟,员工马上会想:“我们怎么那么笨,当初要求调成四个月不是更好?”由此可见,有些人是永远不知满足的。

员工需求无度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这时候,干部就有了最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看看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先生是怎样处理这种事情的。王永庆先生也常常遇到员工来总部抗议的情况,这时候他一定会接见他们,请他们到办公室喝茶,并马上跟干部讲:“你们这些干部是做什么的,员工有这么重要的意见都不讲?”干部们真的没向他反映过情况吗?当然不是。

其实我私底下问过那些干部:“作为干部,你们真的不负责吗?员工跟你们讲的事情,你们没有跟王永庆先生讲?”那些干部说:“老师,你判断一下就知道了,王永庆先生那么精明的人,他可能会不知道?我们可能不跟他汇报吗?我们是要配合他演戏。”

所以,干部最重要的任务是能配合领导者演戏,而且还要演得像模像样才有用。干部被骂了,员工跟干部协调的时候,问:“可不可以调成三个月?”干部说:“三个月,我都快被炒了,总经理都要开除我了,还三个月?你们不要害我没工作了。”员工一听这样的话就开始心软了:“好吧,那两个月行吗?”干部接着说:“不行,两个月还是太高了,不可能的,我会被扣薪的。”员工说:“那怎么办?”干部说:“一个半月可以。”结果以一个半月成交了。这时候,干部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劳资双方一定是对立的,双方的矛盾一定要靠干部来化解。领导也可借机找出永不叛变、忍辱负重又能干的干部。

问题:

如果你是高阶领导者,有事较晚到场开会,一进入会议室却发现秩序嘈杂混乱,这时候你如何快速掌控现场秩序?

这也有三种答案:

第一,你如果学西方的管理方法,马上骂在场职位最高的人,可能会造成他记恨离职。假如你是总经理,直接抓着副总骂,副总会不以为然。大部分副总都是有才华的,你居然在公开场合数落他,还说会议秩序应该由他控制,你无缘无故怪他,他马上就火大了,“又不是我的错”,事后很可能挂冠求去。这样,你就损失了一个强有力的“左右手”。

第二,大部分总经理先骂职位低的人,这样反而会让别人看不起。骂职位低的人有用吗?比如你骂主任,那么高过主任职位的经理、副总经理就会继续吵闹,因为他们知道你只敢打苍蝇,不敢打老虎。所以职位越高的人,越敢跟总经理对着干。可见,处理这种事更考验总经理的功力。

第三,还是要骂职位最高的人,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找机会教育。其实,总经理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松下幸之助为什么被称作“经营之神”,这是有一定原因的。我们不要以为松下幸之助很客气、很和蔼,他有一次也当场指责得力干部办事不力,但是当天就打电话给这个干部,只讲了一句话:“我想听听你的声音,心情还好吧?”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让这位干部心情变好了。

而有些领导骂人,从来不会认错,他骂你,你不接受也得接受。有很多领导问我这样的问题:“老师,要不要事先跟员工讲?事先跟他讲明白再骂他,可能他不会反弹,这样是不是会比较有效?”事先讲清楚效果就不确定有那么好了,因为员工会跟领导演戏,事先排练过,并不是真心的。真正厉害的领导总是出其不意的。

中国人很重视“奇正相生”,《孙子兵法》也好,《道德经》也好,都强调“奇”跟“正”的相互转化。比如“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正和,以奇胜”。“奇正相生”的重点在奇,为什么?出奇才能制胜,所以厉害的领导总是会出其不意。

还是上述案例所说的情况,总经理在现场看到一个最高职位的人,比如副总,会直接叫过来骂。这时这种方法比较有用,但是处理不好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所以骂完以后一定要找机会进行教育。

如果这个副总当场没有顶撞总经理,总经理会觉得这个副总可以栽培,因为他至少可以忍受屈辱。总经理事后请他喝咖啡,跟他请教:“你今天被我莫名其妙骂了一顿,有什么感想?”他说:“我觉得我很冤枉,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这样了。”总经理会说:“你觉得我骂你,你委屈是不是?好,我以后会很理性,不会骂你了。”这时副总不要高兴太早,因为领导的言外之意是,他以后不敢再授权给你了。

为什么?因为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往往才会有权力。假如现场有三个副总,其中一个副总看到秩序混乱就站出来讲话了:“各位,不要再吵了,等一下总经理就要来了,这样吵吵闹闹,对总经理很不礼貌。”如果这位副总之前没有被总经理骂过,他一讲完,也许很多人都听得进去,但还有两个人听不进去,就是跟他一样级别的另外两个副总。这两个副总会很不服气:“那么多人可以维持秩序,什么时候轮到你了?”这样的话,站出来的副总虽然当时气愤,但也只会有火没处发。但是,如果这位副总之前被总经理骂过,那结果就不一样了。这时他出来管秩序,两位同级别的副总就不敢讲话了。为什么?因为这时只要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们无话可说,“你们再不安静,等一下总经理来了又要骂我了”。这就等于得到权力了。

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一点:被骂的人通常是权力最大的人,一般是老板的接班人。被骂不顶撞老板的人,能够忍受屈辱才能承担重任,老板才敢授权;被骂敢顶撞老板的人,不能忍受屈辱将来可能造反,老板不敢授权。

中国人比较注重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给他权力。而一味要权力,一味跟老板说“你要升迁我,你只有给我升职,我才能够好好努力”的人,是得不到重用的。因为老板很清楚,到时候你不努力,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对本节中所提出的两个典型的用人问题,我们做了归纳分析,总结了三个指标——阳刚、阴柔、和谐,供大家参考。其中,阳刚代表美国式的管理,阴柔代表日本式的管理,和谐代表中国式的管理。遇到问题三思而后行,就是要多想一下这三个重要的方向。阳刚跟阴柔属于两个极端,但也没有绝对的好坏。我们先把这两个方向找到,上限、下限找到以后,我们就很容易找到中庸之道,找到合理点。

美国式的管理很重视绩效,优点是速度快,缺点是容易失控。这时候我们要非常小心,因为在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这种管理方式往往会出现副作用。日本式的管理很重视团结,优点是速度慢,缺点是复原也慢。

在中国人的“执两用中”里,快跟慢不是重点。该快的时候不快很危险,该慢的时候不慢也很危险。比如,在一般道路你车开得慢,正好,开得很快的话,大家都怕你;但是在高速公路上你开得很慢,大家就会很气愤:“开那么慢,上高速公路来干什么?”所以,中国式的管理讲究人事并重,重点在于时中,随时做调和,追求稳定。

这三种方式并没有绝对的好坏。阳刚的管理比较容易失控,因为以力服人的霸道只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就没什么效果了。英国十九世纪号称“日不落帝国”,后来被美国、德国赶超,香港回归中国。可见,光靠霸道是不行的。为什么中国的管理强调王道?因为王道是让对方心悦诚服,不是为了一时征服对方。

同类推荐
  •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有针对性的实务管理书,他的特点是将那些每天发生在管理者身边的“平凡琐事”、“日常烦恼”提炼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用作者自己的感悟与读者交流,提供解决之道。
  • 财务报表一本通

    财务报表一本通

    人们常常将财务和会计这两个概念混淆在一起,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讨论财务报表之前,让我们先来区分一下这两个概念。财务是什么?财务涉及的主要是融资、投资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问题。
  • 中小企业财税一本通

    中小企业财税一本通

    本书全程展示了从原始单据到报表的所有操作流程,详细解读了两大核心报表的填报与处理技巧,并从账务处理的7大关键入手,介绍了如何把控12种税目申报缴纳,从而使得没学过财务的管理者也可以正确进行财务决策,通过一套账轻松规避财税风险,将隐患解决在账面之外。
  • 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9种战略管理方法

    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9种战略管理方法

    通过总结微软公司的杠杆发展成长战略、雀巢公司的顾客满意战略以及世界知名企业的个性化品牌战略等九大通用战略管理方法,形成了九种完整的顶级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本书所采用的案例大部分来自于全球500强企业,正是它们引领着现代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它们的一些成功经验也可以为其他谋求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所学习与采用。
  • 读故事 学管理

    读故事 学管理

    故事是历史的记录、艺术的结晶、思想的升华。有时,我们不得不惊奇:管理中许多艰深的题目竞然可以用一则简单而深刻的故事轻松表达。在学习管理艺术的过程中,另人感悟的故事和真实精彩的案例总是更能给人更多的启发,它往往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比单纯的说教有效的多。本书从众多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和精彩案例中精心撷选了近500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阐述了现代公司的众多管理理论,并把管理寓意化,有效解决了管理学艰深枯燥、难以为大众接受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紧紧围绕人生这个话题,精选古今中外有关佳文佳作、名人轶事、传说故事,均富教育意义,颇具收藏价值,可读可看,可思可考。将精彩哲理故事如颗颗珍珠贯串在人生这根红线上,每则故事后附加一二句短评,使历史故事变为生动教材,让古代中外名人“变活”。
  • 冬季营养食谱

    冬季营养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倾城小丑妃

    倾城小丑妃

    听闻,若家有女个个倾城,名撼西凉。其中三女若倾城,却因丑颜无比,风头最盛娘早死,爹不爱,若家人人嘲讽鄙视不待见!【腹黑王爷】:“天下可以再夺,而你却不可能再得。你叫我如何放手?”若倾城嘴角微翘,“那么握紧了就不要再放手,不然,呵呵......”【谪仙神医】:“若是我早遇上你几年,你说,你会喜欢上我吗?”若倾城眉眼抽搐,“你没有发烧吧!一大早怎尽说胡话!要不我给你看看。”【风流太子】“别傻笑了,说吧!这次又要我帮什么忙?”若倾城继续“傻笑”,“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想借借你的兵权玩玩。”盈盈如水的眸底闪过一丝狡黠......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倾城丑妃》
  • 吹牛大王历险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是敏豪生男爵讲述他本人冒险经历的故事合集,充满了夸张与幽默。通过种种妙趣横生、匪夷所思的惊险事件,敏豪生将自己描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但实际上被人们嘲笑为“吹牛大王”。拔头发救自己出沼泽、眼冒火星打野鸭、鹿头上长出樱桃树、断成两截儿的马、月球旅行、火星漫步……敏豪生的确是个不同凡响的“吹牛大王”,难怪他的故事会风靡全球、畅销不衰。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凤鸣巫宫:妖孽哪里逃

    凤鸣巫宫:妖孽哪里逃

    (群号9439463)……这是宫斗?错!……是修真?不对!……是复仇?OUT了!当不止一个大馅饼砸下来的时候,报仇神马的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可报仇之后呢?那个长着九条尾巴的,你捶腿的力气大点,还有,把你的兰花指收回去!那个浑身冒火的,是让你烤肉,不是让你烧炭啊!还有你……既然没什么用,就来暖床暖被做抱枕吧,否则,会让你留在眼前惹人厌?至于剩下的灵兽、帅锅、妖孽们……不要急、不要慌,一个一个慢慢来,本姑娘定会好好“调教”你们的……嗯?恰有对联曰,不斗妃子斗妖孽,不用修仙法术高……横批云,贵宫好乱……
  • 六天魔道

    六天魔道

    乾坤致极,魔道纵横。残云天下,祸害苍生。六天问世,株妖除魔。六天前世原为佛主座下的弟子(六玄子),因人间妖魔猖獗,佛主便派其降世下凡,重生到大明王朝的罗氏宗族苦修法术,降妖伏魔魔,保人间安宁,数十年后,罗氏宗族却遭到妖魔的攻击,家破人亡,后六天便拜入北海王城的日月神宗门下,从此在踏上了修仙之路。
  • 骑鹅旅行记

    骑鹅旅行记

    故事写的是瑞典最南部村庄的一个男孩,他性格孤僻,对读书毫无兴趣,喜欢恶作剧,总是给父母惹麻烦。他被小狐仙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骑着家里的一只雄鹅,与一群大雁一起飞翔。他经历了许多奇险的事物,周游了全国,最后恢复了人形,成了一个温柔、忠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男孩。
  • 理论热点·2011

    理论热点·2011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十二个问题,组织理论工作者撰写了《理论热点·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