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800000007

第7章 上编2010高考古诗词鉴赏(6)

本首绝句的绝妙之处在于后两句,即“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我们早就学过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是千古流传的佳句,用孤帆远影写对孟浩然的关切和借长江抒发自己的惆怅。而王昌龄这两句却撇开自己的情绪和眼前之景,用一个“忆”字将自己眼前的情景转为对方抵达后的情景,借月写孤寂,托猿表愁苦,通过想象拓展了意境,使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这种手法叫对面着笔,一般用于写双方的思念,即使写景,也是为情而设。这种手法必须通过想象来实现,如“忆君遥在潇湘月”中的“忆”字,使得时空转换到对方一边,唯其如此才能拓展诗境。

例子很多,如白居易“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邯郸除夜思家》),明明是自己思家,却不说,而说家人说自己,用一个“想得”实现时空转换;再如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自己想妻子,却描绘了一幅妻子登楼望夫误认归舟的动人画面。还有我们更熟悉的例子,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佳节,诗人不由得设想:此刻,自己的兄弟们,按家乡的习俗登山之际,惆怅地发现身边缺少了一位亲人,这人正是远在他乡的自己。这样,两相映照,使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倍加浓烈。读者吟诵此诗,感悟此情此景,怎能不为之黯然神伤!还有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身在夜雨中的巴山,想着西窗下的妻子,又更进一层设想,自己回家后,与妻子一起回忆巴山夜雨中的自己,时空几经转换,情感曲折回环,层层蕴集,达于极致。应该说,运用对面着笔这一技法来表达思念之情,比直抒胸臆要含蓄蕴藉得多,也要浓烈得多。

鉴赏本诗,需注意三点:一是物候节令、景物特点与诗人情感之间的联系;二要体味诗歌用字的妙处,这些字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就景写景,而是将诗人的主观情绪融入到了意象中,是意象人情化;三要理解对面着笔在表达思念之情时的作用,主要在能够拓展意境,深化感情。

4.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渺,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将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5.趣味链接——旗亭把酒论诗

王昌龄、高适、王之涣是交情深厚的诗友。一日,王昌龄与高适、王之涣到旗亭这个地方饮酒论诗。并叫了几名歌女来歌诗助兴。王昌龄首先提议:“我们几人在诗坛上也算小有名气了,但没有分出名次。今日可以听歌女都唱谁的诗,谁的诗被唱得多,谁就是第一。”一位歌女先唱了王昌龄的两首绝句,另一歌女唱了高适的一首绝句。王、高二人都喜形于色。王之涣说:“这两个歌女都是唱的下俚之曲。”说着指着一位最漂亮的歌女说:“且听这位所歌何人?”果然,檀板一响,婉转的歌喉悠然而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凉州词》。歌女又唱了两首绝句,都是王之涣的作品,三人相视大笑。

2010年——福建卷

十、福建卷

1.入选理由

狭窄的入仕制度的设计,儒道二元思想的构成,使得闲情隐逸诗成为古诗题材的一个大类。闲情隐逸诗对自然山水的精彩描摹,对生活情趣的尽情歌咏,对高洁人格的不懈追求,对表现技巧的反复推敲,使得闲情隐逸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因此,闲情隐逸诗的入选就成了必然。

2.真题再现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1分)

【试题解析】标题访隐者,与之呼应的应为展现隐者或寻访意思的词。而要找呼应的一个字,则只能是与“访”相关的“踏”,即是诗眼。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试题解析】重点是翻译诗句,找全要点,不遗漏信息,然后组织语言。仍应关注隐者这一形象的举动与景物的特征,以此发现隐者的志节。概括起来则是隐者生活的环境,展现了他怎样的心性。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试题解析】即要求判断出哪项诗句写出了隐逸情怀,很明显是A选项。B为劝友,C为悲愁,D为孤苦。

【参考答案】(1)踏。(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3)A。

3.深度赏析

仕隐之间的人生况味

——郭祥正《访隐者》赏析

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古代读书人的路就这两条,不是隐就是仕,而是隐是仕与邦的有道无道密切相关。东坡曰:“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沁园春》)决然的隐者,和百折不回的仕者,都不多,多的是徘徊犹豫于仕隐之间的读书人。而像东坡这样融会儒释道三教,自由洒脱地出入于仕隐之间的人就成了读书人的楷模。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隐者是陶渊明,陶渊明的卓绝之处不仅在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桀骜精神,也不仅在于他归隐田园的执著,更在于他是用真心去感受田园生活的醇美,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一种人生诗意栖居的方式。而把这种诗意的栖居方式推向极致的是林逋,梅妻鹤子的佳话令人心醉。王孟也算是隐逸派的代表,孟浩然的隐逸之心胜于仕进之心,桀骜之心胜于智巧之心,因此,虽然以隐逸和诗名闻于天下,但却一生穷困潦倒;王维则相反,官做得大,隐逸和诗名也不小,既能在山林间自由的放纵性情,又能免于物质生活的匮乏,是最聪明的隐者。而多数读书人,如本诗的作者郭祥正一类,往往是仕进不成,便心生归隐。本诗就写于作者仕途遭挫归隐当涂之后。

所谓“小隐隐于野”,这野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呢?“北山白云里,隐者自相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孟浩然)“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贾岛)这野一定是在山中,而且要高,高到耸入云中。唯有如此,才能使“寻隐者不遇”,获得一份不被打扰的清净和心随雁灭的超然。“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写的正是隐士所处的典型环境。“踏”紧扣诗题中的“访”,“一径沿崖”是说来路之艰险,“苍壁”则点明访客之稀疏。“寒云”用“半坞”这样的数量词来修饰,写出了云的体积形状,寒从语法上看是来修饰云的,而实际上是写隐者的寂灭之心,同时也传达出作者仕途之心的寂灭。“抱”字用得极为传神,是古人炼字的好例子,用抱字把寒云和泉石连接起来,造成了一种动态感,一下子把静态的景物写活了,并且渗入了人的情感意向,寒云抱泉石,也就是诗人的一颗寂灭之心对隐逸生活的拥抱。寒云与泉石是隐逸生活的典型意象,诗例很多,如寒云的例子:“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李商隐),“地古寒云深,岩高长风起”(李白),“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古木独经行”(崔峒),寒云往往给人一种离世之远隔世之古的感觉;要举泉石的例子,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独有不才者,山中弄泉石”(白居易),“何当旧泉石,归去洗心脾”(齐己),“为耽泉石趣,不惮薜萝寒”(戎昱),诗人爱泉石是爱由泉石所营造出来的清静悠闲的情趣和生趣,唯此可以使有归隐之志的诗人们忘却尘世的牵挂。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山翁是隐士的别称,如曹邺“常被山翁笑,求名岂如此”。有时隐士也被称为高士,如王昌龄“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或处士,如刘因“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或居士,如白居易“浔阳迁客为居士,身似浮云心似灰”。为了忘世,酒是隐士的必备,王维“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周邦彦“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本诗中的山翁为了避世,自酿酒浆,连门都不出,真是隐到了最高境界。“残花满地”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凄凉伤感,而本诗却非如此。“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的花径不扫是因为久居草堂无客来访,懒于洒扫,传达出寂寥之感,而本诗中的山翁却是有意不扫,顺其自然,保留一种自然之美。“无人迹”不仅说明山深无人到,更暗示出山翁如残花一样成了大自然的一分子,这才是真正的隐者。这两句通过描写隐者自酿自饮,任庭前花落而足不出户,无人来访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位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士形象。

4.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宋·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妙处。

【参考答案】(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

(2)以动衬静(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有声写无声)。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十一、四川卷

1.入选理由

因为四季之春与人生之青春的相关性,惜春伤春成为了古代诗人最为热衷的题材之一,通过惜春伤春抒发对人生青春的留恋以及对世事的感伤。本词能够入选,在于其花神献瑞、天孙织锦的奇特想象,以及“斜”、“叠”、“献”等字的妙用,关于“斜红叠翠”的分析,我们可以结合学过的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来理解,这也许正是出题人选取本词的一个原因。

2.真题再现

减字木兰花

向子①

斜红叠翠②,何许花神来③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①向子(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②红、翠,借代修辞,代指红花与绿叶。③花神,掌管花的神,不同的时令有不同的花神掌管,多是一些咏花出色的诗人词人。如兰花神为屈原,梅花神为林逋等。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试题解析】第一,从描写的手法上分析,应根据常识把握诗中的借代手法,也可联想“绿肥红瘦”及绿叶红花的生活常识。妙处是特点鲜明,形象突出,具体生动,十分含蓄简练。第二,从描写角度分析,本句是从形和色两句来写百花的。“斜”修饰花,表现了百花的风姿;“叠”修饰叶,表现了枝叶的繁多和紧凑。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百花的情状,描绘出了花团锦簇的大好春光,让人怜爱。此外还可以加深对“献”字的理解。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试题解析】第一,先明确如果没有注释的话,则蕴涵着伤春、惜春之情。第二,结合注释背景,可知百花与风日都具有了象征意义。因此,伤感之情应从表面到深层。表面则从具有风姿绰约、“真香妙质”的百花,因风与日的摧残而凋零,引起作者的伤感解读。深层则隐喻着像秦桧这样的奸佞对作者这类君子的排挤打击,抒发出由此而引起无奈与伤感之情。

【参考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3.深度赏析

古代惜春诗词赏析

——以向子《减字木兰花》赏析为例

以惜春留春为主题的诗在古诗中占了很大比例,因为时令的春天常常令人想起人生的青春,所以,惜春留春也即珍惜青春留住易逝的岁月,“流阴逝景不可追,临堂危坐怅欲悲”(谢庄),然而,时令的春天是留不住的,人生的青春亦是如此,因此,惜春留春之后往往是伤春悲春。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一句是对春的赞美。“红”、“翠”分别是花叶的代称,既点明了花叶的色彩,又简练含蓄、形象鲜明。这种借代手法在古诗词中经常可以见到,如“一水护田将绿绕”(王安石)中的“绿”指的是绿油油的禾苗,又如“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苏轼)中的深红和绿暗分别指荷花和树阴。与“斜红叠翠”用法最相似的是李清照的“绿肥红瘦”,“红”不用说,“绿”与“翠”一样是叶的代称。向子用斜修饰花,而李清照却用瘦;“斜”是因为花多而压弯了枝头,同时还描绘出花枝斜出的姿态,是就群花而言的。“瘦”则由于花谢香消,渗入了浓烈的人的情绪,是对单朵花的刻画。李清照说绿肥,既写叶的厚实阔大,也暗含着一股幽怨的情绪;向子写翠叠,不仅凸显了枝叶的繁密,还表达了作者的欣喜和惊叹。在惊叹之余,诗人不禁诗意地发问,散布着祥瑞的绚烂春天是向何方花神敬献的呢?这一问,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更从侧面烘托了春天的绚丽多姿。据说农历二月十二日是花神生日,这一日百花竞芳,向花神献瑞,清代蔡云有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粲粲裳衣”紧承上句,由百花献瑞想象而来,这里将百花拟人化了,“斜红叠翠”如穿着“粲粲裳衣”的仙女,而诗人又用上句的手法来拓展想象空间,由发问而变为直接认定,“裳衣”如此“粲粲”绝非人间所有,一定来自天上,天上谁能织出如此锦绣?不用说,定是那“纤云弄巧”的织女莫属了。数量词“一机”也用得极为传神,诗人不说一匹,而用“一机”,既说明布匹之多,也点出它的完美,一气呵成而天衣无缝。

同类推荐
  • 轻松管出好课堂

    轻松管出好课堂

    本书分为三篇,由近70篇文章组成,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美国教育的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点评。
  •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2季)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2季)

    最雷人、最搞笑、最荒诞、最天才的零分作文,高考一族的减压零食,都市白领的幽默早餐!另附小学生爆笑“撒谎作文”必杀篇,绝对挑战你的想象极限!《央视新闻频道》等28家电视台,《新华日报》《南方日报》《重庆晨报》等120家报纸、数千家网站报道推荐!
  •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迅速发表了《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等大义凛然的愤激之作。他在抗战时期写的《“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最后一课》等文,俨然是一组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他的文字平淡而见新意,章法轻松而见严谨,既歌颂真善美,又深具学识,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翻开这些文章,感受郑振铎犹如当面倾吐般的真挚,体察其内心洋溢着的一派爱国情怀。
  • 智力加油大派队(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智力加油大派队(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丛书旨在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性素质的目的。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读本。
热门推荐
  • 爱心·让王子快乐的秘密

    爱心·让王子快乐的秘密

    爱心就像沙漠中的清泉,能够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爱心就像是冬日的阳光,能够让寒冷的人感受到温暖;爱心就像久旱大地上突降的甘露,能够滋润枯萎的心灵。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对于爱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毫无疑问爱心是人性中十分美好的一部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爱是黑夜的灯

    爱是黑夜的灯

    《爱是黑夜的灯》采用全景式的手法,再现社会,再现生活,再现人生。作品故事生动,极具感染力,对历史典故的述说娓娓道来,对红色风暴的描写简洁明快,对社会变革的记叙严谨客观,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真实深刻。
  • 解君心

    解君心

    俊美绝伦的名门贵公子玉君好宣布,他要找个独一无二的人做娘子。怎么样才算是独一无二?就像他的偶像一样。有一天,他遇到采花大盗,幸好被他的偶像及时相救。他的偶像是个女人,还是一个武功高强神秘冷艳的绝世大侠客……
  •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由百家讲坛著名主讲蒙曼教授倾情推荐。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
  • 重生之执子之手

    重生之执子之手

    商户之家里,有这样一对小儿女,两小无猜一起长大,大房收养的儿子负责赚钱养家,二房的小女儿负责貌美如花,二人终于顺理成章在一起,温馨过日子,谈谈家长里短,顺便把家业发扬光大的故事。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新与旧·长河(沈从文小说全集)

    新与旧·长河(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新与旧》《主妇集》《长河》三个子集。《新与旧》是沈从文的中篇小说集,1936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首次出版,体现了在那个神秘血腥的湘西世界里,新时代的变迁,旧时代的烙印,通过一个沉重的故事展现一个新旧交错的纷纭时代。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