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0300000017

第17章 做意志坚强之人(3)

散文表现的是在西北高原无边无垠的大地上,傲然耸立、挺拔向上的普普通通的白杨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它“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以白杨树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尚精神,既明朗又委婉。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现。19世纪末,英、法、日等国先后发动四次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大量的割地、赔款使中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朱红灯、张德成等人相继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虽然后来在八国联军的镇压下,义和团的义士们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但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却在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秃的梧桐

苏雪林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的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笼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的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风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的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品评】

这篇文章是一曲自强不息的生命力的赞歌,在对平凡植物的涵咏中,寄托着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悟:生命的过程便是拼搏的过程。生命不息,拼搏不止。拼搏一止,生命即完。

开篇交待梧桐之秃的由来。它已屡次为蚁和风所摧折,但今年春天一到,它又活了。可一阵可恶的风过后,又折了枝叶,“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而现实残酷:“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可它矢志不移:“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

最后作者写了老柏、香橙、老榆、爬在榆干上的薜荔,还有大理菊、连理花乃至与之作伴、宁死不肯离去的玉钱蝴蝶,画龙点睛地暗示出秃梧乃至园中一切花树生生不息的求生意志,树木如此,花草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人生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唐人李咸用《送人》诗说得好:“眼前多少难过事,自古男儿当自强。”张海迪虽然不是男儿,可她自强不息的精神却令男子也自叹弗如,她下半身完全瘫痪,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可凭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她自学了多门外语,还著书立说,成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正是有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巍然屹立。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品评】

《青松》这首短诗,是陈毅借物咏怀组诗《冬夜杂咏》中的首篇。作者通过对抗暴寒的“松”的歌颂,赞美了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于斗争、争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诗的前两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把松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种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从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也感受到了松的抗争,一压一挺两个掷地有声的动词,把青松那种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得惊心动魄。“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作者相信,在经历了风雪的涤荡和洗礼之后,青松将更显其高洁的本性。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不但是陈毅人格力量的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党和人民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的形象再现。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品评】

《礁石》这首抒情短诗写于1954年,有人说它是一首咏物艾青诗,有人说它是诗人艾青为智利大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而作,但不管何种说法,每一位读过此诗的读者无不对诗中“礁石”的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礁石的形象,面对“无休止”的浪的击打,它把它们“打成碎沫”,虽然“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依然乐观向上,无所畏惧“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里的礁石已不仅仅是礁石,而是一位历经磨难依然斗志昂扬的革命者的形象,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当我们遭遇困难和不幸的时候,应该像“礁石”那样,把困难和不幸摔在脚下,即使伤痕累累,依然笑对人生。优秀的体育运动员桑兰,有着花一般的年龄,有着阳光般辉煌的事业,然而一次事故却让她终生与轮椅为伴,面对巨大的不幸,她没有倒下,而是笑对人生,桑兰不就是“礁石”精神最好的诠释吗?

红梅赞

阎肃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品评】

《红梅赞》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歌剧《江姐》的选曲,它和《红岩》中的江姐、小萝卜头的故事一样,几乎家喻户晓,激励了几代人。

歌词的上阙写红梅傲视冰霜严寒、灿然开放,让人很自然地想到革命者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无所畏惧,一颗红心向着党的坚定的革命信念。下阙以红梅怒发唤醒百花齐放,迎来新春,象征了共产主义信念在人民心中生根开花,革命的队伍不断壮大,终于迎来百花齐放,春色满园,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江姐的原型是革命烈士江竹筠,她19岁参加革命,一直在最危险的国民党统治区做地下工作,由于叛徒出卖,她被捕入狱,敌人严刑拷打,甚至用辣椒水灌、坐老虎凳、用竹签钉进手指甲缝里等惨无人道的做法,妄想使她屈服。江姐没有退缩,她像红梅那样,接受了冰霜严寒的严峻考验。历史证明,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无数的革命志士沿着烈士的足迹,前赴后继,终于迎来了革命的春天。革命志士虽然去了,但那可贵的“红岩”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类推荐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邪魅王爷的抢妻计划

    邪魅王爷的抢妻计划

    她,穆易,现代一个普通女孩,不慎坠崖,穿越了!被迫成为蓝家千金,嫁给了冰块一样的少庄主。嫁就嫁了吧,没想到自己会喜欢上那个大冰块,更让人头疼的是,人家早就有了心上人......还好,还好,有个王爷一直献殷勤,可就是太邪魅了点,不知道能不能接受他......此文原名《我的古代婚后生活》亲们喜欢的话,收藏+推荐+撒花评论!在此先谢过啦!你们的热情是我继续下去的动力!读书群86747375,欢迎亲们加入,接头暗号:书中任意人物的名字。
  • 三色堇

    三色堇

    国破城亡,女皇以身殉国,繁华一梦过后,一切本该烟消云散,却谁也没想到这正是另外一场浩劫的开端。季幽淋原本是个脸上长着奇怪胎记的小女孩,在二十一世纪过着自卑、胆怯的生活。没想到平静的日子忽然被打破,她穿越到了另外一个时空,成了沧云国一支后裔部落的命运之女,为了复国而四处奔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一生要学会的100件事

    人一生要学会的100件事

    一生中要学会的具有重要意义的100件事,助你重新认识和思考人生。快节奏的时代,社会在向你要价值、老板在向你要效率、家庭在向你要生活的保障和品质。学会这100件事,轻松人生,成就人生。
  •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不着寸缕的美少年注视着匍匐在眼前的有翅爬行类,那自踏上异界土地以来一直紧闭的唇线开始变换,声音出现在幽暗的意识空间。“判定计划主导及相关人员全数死亡,与地球方面联络完全中断。进入自行行动模式。变更登录名为预定完全体【李林】。结合当前情况,自主选择任务B4。”有了李林这个名字的少年顿了一下,声音仿佛带上了地狱最深处的冰霜寒意。“渗透、侵入低程度文明,将其殖民地化,地球化。”一个最终兵器少年,在魔幻的异界闻到了相同的味道——战争。于是,他开始继续自己的使命。
  • 商战韬略与孙子兵法

    商战韬略与孙子兵法

    本书从企业用人,经济情报,商势,商战,变通,企业合作,商场竞争,企业形象,顾客攻心,团体精神,决策,商机,策划等方面入手,以现代商战的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孙子兵法》的精华理论,揭示了《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韬略之间的奥妙所在。
  • 黑龙嫡妻之万灵白凤

    黑龙嫡妻之万灵白凤

    她,是天使,武功卓绝,医术高超,才貌双全,集智慧、美貌于一体。用武功,平息妖乱;用医术,拯救世人;用箫曲,镇住大地。却被世人误解为无才无德无貌的三无千金、花痴女。但是……他,是魔鬼,狡诈阴邪,狂野暴戾,双腿残废,容颜丑陋,集黑暗、嗜血于一身。命定克母克妻,被世人远离恐惧,但是……她,是纯洁高贵的白凤,驾驭风的风后。他,是深邃睿智的黑龙,统领雷的雷王。她,一袭白衣,划破天际,一支箫曲,吹奏万种风情。他,一身黑袍,动摇大地,一首琴曲,弹奏铿锵铁马。她说: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此生,愿与君携手,白头到老。他说: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此世,愿执卿之手,共赏天下。她说:她是我夫君,不论他是天使还是魔鬼,只要他真心爱我,我就会对他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他说:他是我娘子,她若殒命,我会踏平神州大陆为她作祭,让天下化为炼狱!本文一对一,女主坚强美丽,男主腹黑多情,天使与魔鬼的爱恋,白凤与黑龙的交织,光明与黑暗的交融,缔造一段轰轰烈烈的倾世旷古绝恋!
  • 异界武神

    异界武神

    九幽大陆,强者为尊!萧玄意外融合武学宗师的灵魂,凭借秘典打破废体桎梏,唤醒九幽大陆最古老的体质——神赐霸体。霸体不可敌,萧玄不可敌。
  • 地球神秘记载

    地球神秘记载

    在加拿大北部的帕尔斯奇湖北边,有个1平方公里的圆形小岛,当地人称它火炬岛。相传,当年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给人类,准备返回天宫时,顺手把已经没用的火炬扔进了北冰洋。
  • 碧海青龙传系列二

    碧海青龙传系列二

    十万年前的洪荒之战,无数强者陨落天际,踏入轮回;十万年后,他们的转世逐一出现,当年的暗中布局,都渐渐地浮出水面;看似平静的人间界,终于再起波澜,大唐的烟尘,掩不住历史的脚印,唐朝的官场、江湖逐一出场,无数英杰也逐一隆重登场;但所有人,都只是一个人的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