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9000000006

第6章 袁氏世范(5)

处己接物,而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轻辱于人,盛德君子所不为也。慢心之人自不如人,而好轻薄人。见敌己以下之人,及有求于我者,面前即不加礼,背后又窃讥笑。若能回省自身,则愧汗浃背矣。伪心之人言语委曲,若甚相厚,而中心乃大不然。一时之间人所信慕,用之再三则踪迹露见,为人所唾去矣。妒心之人常欲我之高出于人,故闻有称道人之美者,则忿然不平,以为不然;闻人有不如人者,则欣然笑快,此何加损于人,只厚怨耳。疑心之人,人之出言,未尝有心,而反复思绎曰:“此讥我何事?此笑我何事?”则与人缔怨,常萌于此。贤者闻人讥笑,若不闻焉,此岂不省事!

【译文】

待人接物,如果常常怀着傲慢、虚伪、嫉妒、怀疑之心,就会让人看不起,这也是被品德高尚的君子所鄙视的。怀有傲慢之心的人,自己明明不如别人,却喜欢轻视别人。见到地位比自己低下并有求于己的人,不仅当面不能以礼相待,而且背后又暗地讥笑人家。这种人如果能反省一下自身,就应该惭愧得汗流浃背。怀有虚伪之心的人,言语十分委婉动听,似乎很诚恳,而心中却不以为然。这种人一时可能会得到别人的敬慕,但他把同样的手段用之再三,就会暴露出本来面目而被人唾弃。怀有嫉妒之心的人,常常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所以当听到有人被夸奖时,就感到忿忿不平,认为这种夸奖是错误的。而当听到别人有不顺心的事时,就幸灾乐祸。其实,这种行为对别人又有什么损害呢?只能徒增别人对你的怨恨而已。怀有疑心的人,别人言者无意,他却听者有心,并反复说:“这一定是在讥讽我什么事?那一定是在嘲笑我什么事?”这种人与人结怨,往往是从此开始的。贤明的人对于别人的非议,总能做到泰然处之,这岂不是省却了许多烦恼。

人贵忠信笃敬

【原文】

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盖财物交加,不损人而益己,患难之际,不妨人而利己,所谓忠也。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礼貌卑下,言辞谦恭,所谓敬也。若能行此,非惟取重于乡曲,则亦无人而不自得。然敬之一事,于己无损,世人颇能行之,而矫饰假伪,其中心则轻薄,是能敬而不能笃者,君子指为谀佞,乡人久亦不归重也。

【译文】

言论必须讲究忠信,行为要奉行恭敬的原则,这是圣人教人们获取乡亲尊敬的方法。发家致富,以不损人利己为前提,患难之时,以不妨碍别人而利己为基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忠”。一旦许诺,哪怕是极小的事,也一定要实现;一旦有约,一刻都不改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信”。待人接物要宽厚诚实,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笃”。对地位低下的人能以礼相待,言辞谦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敬”。如果能够这样做,不仅能获得乡亲们的尊敬,而且能够诸事皆顺。然而,恭敬一事,因为于己无损,世人都能做到,只是有些人不能表里如一,表面上待人很好,而心中却并非如此,这就是能敬而不能笃,君子把这种人称为小人。久而久之,乡亲们就不再尊敬他了。

厚于责己而薄责人

【原文】

忠、信、笃、敬,先存其在己者,然后望其在人。如在己者未尽,而以责人,人亦以此责我矣。今世之人能自省其忠、信、笃、敬者盖寡,能责人以忠、信、笃、敬者皆然也。虽然,在我者既尽,在人者也不必深责。今有人能尽其在我者固善矣,乃欲责人之似己,一或不满吾意,则疾之己甚,亦非有容德者,只益贻怨于人耳!

【译文】

忠诚、信实、厚道、尊敬的品格先要自己养成,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如果自己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就以此来要求别人,而别人也会以此来要求你。现在能自我反省是否做到了忠诚、信实、厚道、尊敬的人是很少的,而以忠诚、信实、厚道、尊敬来要求别人的人却很多。其实,即使自己做到了忠诚、信实、厚道、尊敬,也不必要求别人也能尽数做到。现在有人能够自己做到忠诚、信实、厚道、尊敬,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因此而要求别人也像自己一样做到这一点,稍不如意就心生痛恨,这种人缺少容人之德,很容易与人结仇。

处事当无愧心

【原文】

今人有为不善之事,幸其人之不见不闻,安然自肆,无所畏忌。殊不知人之耳目可掩,神之聪明不可掩。凡吾之处事,心以为可,心以为是,人虽不知,神已知之矣。吾之处事,心以为不可,心以为非,人虽不知,神已知之矣。吾心即神,神即祸福,心不可欺,神亦不可欺。《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释者以谓“吾心以为神之至也”,尚不可得而窥测,况不信其神之在左右,而以厌射之心处之,则亦何所不至哉?

【译文】

现在有人去干坏事,庆幸没有被别人看到,以至心安理得,无所顾忌。殊不知,干坏事虽可掩人耳目,却逃不出神的明察。我们做事时,内心认为是可行的,别人虽然不知道,但神已知道了;我们做事时,内心认为不该做,别人虽然不知道,但神已经知道了。我的心就是神,神就代表着祸福,内心不能欺骗,神也不能欺骗。《诗经》上说:“神的到来是不可测度的,怎么可以厌恶呢?”佛教徒认为“我的心感觉到神的到来”,尚且不能探测,更何况有的人不相信神在自己身边,而以厌恶之心对待,那么,还有什么事做不出的呢?

为恶祷神为无益

【原文】

人为善事而未遂,祷之于神,求其阴助,虽未见效,言之亦无愧。至于为恶而未遂,亦祷之于神,求其阴助,岂非欺罔!如谋为盗贼而祷之于神,争讼无理而祷之于神,使神果从其言而幸中,此乃贻怒于神,开其祸端耳。

【译文】

人们做善事没有成功而向神祈祷,请求神暗中帮助自己,虽然没有见到什么成效,心中也不会感到任何羞愧。至于干坏事没有成功也向神祈祷,希望神能暗中帮助自己,这岂不是自欺欺人吗?比如想去当盗贼而祈求神的保佑,在与人争吵、打官司理亏时去祈求神的保护,即使侥幸成功,这也是惹怒神,开祸端。

公平正直人之当然

【原文】

凡人行己公平正直者,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虽孔子亦以敬鬼神、事大夫、畏大人为言,况下此者哉!彼有行己不当理者,中有所慊,动辄知畏,犹能避远灾祸,以保其身。至于君子而偶罹于灾祸者,多由自负以召致之耳。

【译文】

人自己能够做到公平正直,可以以此来事奉神,而不能以此来怠慢了神;可以以此来对待人,而不能以此来自傲。连孔子都说过:敬鬼神、事奉大夫、敬畏大人,何况庶民百姓呢?自己处事没有道理时,应该知道有所畏惧,这样才能躲避灾祸,保全自身。至于君子有时也遇到一些灾难,这多半是由于他过于自负所引起的。

悔心为善之几

【原文】

人之处事,能常悔往事之非,常悔前言之失,常悔往年之未有知识,其贤德之进,所谓长日加益,而人不自知也。古人谓行年六十,而知五十九之非者,可不勉哉!

【译文】

人能够经常对以往做过的坏事感到懊悔,对以前说过的话感到心神不安,对过去的无知感到羞愧,那么,他的品德修养就有所长进了。这就是所谓随着年龄的增长,品德方面有了进步,而本人却毫无察觉。古人说,年纪到了六十,就应该知道前五十九年做的错事。我们难道不应该以此自勉吗?

恶事可戒而不可为

【原文】

凡人为不善事而不成,正不须怨天尤人,此乃天之所爱,终无后患。如见他人为不善事常称意者,不须多羡,此乃天之所弃。待其积恶深厚,从而殄灭之。不在其身,则在其子孙。姑少待之,当自见也。

【译文】

凡是人做坏事而不成,不需要抱怨天抱怨人,这是天对你还很爱护,这样最终还不会有什么灾难。如果看到别的人做坏事常常做成了,不需要羡慕他,这是上天把他抛弃了。等到他的罪恶积累多了,就把他消灭掉。即使灾祸不降临在他身上,也会降临在他的子孙身上。姑且稍微等待一段时间,就自然可以看到。

小人当敬远

【原文】

人之平居,欲近君子而远小人者,君子之言多长厚端谨,此言先入于吾心,及吾之临事,自然出于长厚端谨矣;小人之言多刻薄浮华,此言先入于吾心,及吾之临事,自然出于刻薄浮华矣。且如朝夕闻人尚气好凌人之言,吾亦将尚气好凌人而不觉矣;朝夕闻人游荡、不事绳检之言,吾亦将游荡、不事绳检而不觉矣。如此非一端,非大有定力,必不免渐染之患也。

【译文】

一个人平时生活,之所以要接近君子而疏远小人,是因为君子所说的话,多是厚道端庄的,这种话先进到我的心中,到了我遇到事情的时候,自然也会厚道端庄的。小人所说的话,多是刻薄浮华的,这种话先进到我的心中,到了我遇到事情的时候,自然也就刻薄浮华了。又像早晚听到别人盛气凌人的话,我也就将不自觉地盛气凌人;早晚听到别人不加检点的放荡之言,我也就将不自觉地放荡不加检点了。像这样不止一件事,不是有很强的自制力,就必然免不了逐渐沾染上这些毛病。

老成之言更事多

【原文】

老成之人,言有迂阔,而更事为多。后生虽天资聪明,而见识终有不及。后生例以老成为迂阔,凡其身试见效之言欲以训后生者,后生厌听而毁诋者多矣。及后生年齿渐长,历事渐多,方悟老成之言可以佩服,然已在险阻艰难备尝之后矣。

【译文】

年长成熟的人,说话迂阔,而经历的事情却很多。年轻人虽然天资聪明,而见识却赶不上他们。年轻人照例把年长成熟当作迂阔,凡是亲身经历过取得成效的话语,要拿来训导年轻人,年轻人不听而指责他们的太多了。等到年轻人年纪逐渐增大,经历的事也逐渐多了,才领悟到年长成熟人的话,可以佩服。然而这时已在尝尽艰辛之后了。

君子有过必思改

【原文】

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人有过失,非其父兄,孰肯诲责;非其契爱,孰肯谏谕。泛然相识,不过背后窃议之耳。君子惟恐有过,密访人之有言,求谢而思改。小人闻人之有言,则好为强辩,至绝往来,或起争讼者有矣。

【译文】

圣贤也不能没有错误,更何况人不是圣贤,谁能每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呢。人有了错误,不是他的父亲兄弟,谁会去教诲、责备,不是他的亲密朋友,谁会去劝说?泛泛的认识,不过是背后偷偷地议论一番罢了。君子就怕有错误,暗地里去访问别人的议论,承认错误而想着改正;小人听到别人的议论,喜欢强言辩解,一直到跟别人断绝往来,有的还要发生矛盾纠纷。

言语贵简当

【原文】

言语简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

【译文】

谨言慎语,自己就会少一点后悔,别人就会少一点怨气。

觉人不善知自警

【原文】

不善人虽人所共恶,然亦有益于人。大抵见不善人则警惧,不至自为不善。不见不善人则放肆,或至自为不善而不觉。故家无不善人,则孝友之行不彰;乡无不善人,则诚厚之迹不著。譬如磨石,彼自销损耳,刀斧资之以为利。老子云:“不善人乃善人之资。”谓此尔。若见不善人而与之同恶相济及与之争为长雄,则有损而已,夫何益?

【译文】

坏人虽然大家都很厌恶,但也对大家有益处。这就是看到不好的人就警惕害怕,自己也就不至于做坏事。没看到不好的人就放肆,这样就会自己做出不好的事也不知道。所以家里没有不好的人,孝顺、友爱的行动也就显现不出来;乡里没有不好的人,诚实、厚道的形迹也就不显著。古代人物好比磨刀石,磨刀石自己磨损罢了,刀和斧头却利用它来磨快了自己。《老子》说:“不好人是好人利用的东西。”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如果看到不好的人而与他同流合污,并且与他比比谁更厉害,就只有对自己有损,有什么好处?

正己可以正人

【原文】

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若我之平昔自不能为人,岂惟人不见听,亦反为人所薄。且如己之立朝可称,乃可诲人以立朝之方;己之临政有效,乃可诲人以临政之术;己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己之性行为人所重,乃可诲人以操履之详;己能身致富厚,乃可诲人以治家之法;己能处父母之侧而谐和无间,乃可诲人以至孝之行。苟惟不然,岂不反为所笑?

【译文】

勉励别人做好事,劝阻人做坏事,固然是好事。但首先必须自我反省一下:如果我平时自己做得不好,岂止别人不会听我的话,反而为别人所轻视。就如自己当朝臣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才可教导人怎样当好朝臣;自己处理政事有成效,才能教导人怎样去从政;自己的才学为人所尊重,才能教导人增进修养的关键在哪儿;自己的性格品行为人所重视,才能教导人操守行为的详细方法;自己能亲身致富,才可教导人治家的方法;自己能在父母身边而和睦无隔阂,才能教导人孝顺的行动。如果不是如此,岂不是反被人讥笑吗?

浮言不足恤

【原文】

人之出言至善,而或有议之者;人有举事至当而或有非之者。盖众心难一,众口难齐如此。君子之出言举事,苟揆之吾心,稽之古训,询之贤者,于理无碍,则纷纷之言皆不足恤,亦不必辩。

自古圣贤,当代宰辅,一时守令,皆不能免,况居乡曲,同为编氓,尤其无所畏,或轻议己,亦何怪焉!大抵指是为非,必妒忌之人,及素有仇怨者。此曹何足以定公论,正当勿恤勿辩也。

【译文】

人们话说得虽好,却仍有议论的;人们做事很得当,却仍有责怪的。人多了,心就难于统一,口味就难于一致,竟到如此地步。君子说话办事,如果在自己心里衡量一下,用古代的训导来考察一下,向贤良的人去咨询一下,如果不违背道理,那么乱纷纷的议论,都不用去管它,也不必去辩解。

自古以来的圣人,当代的宰相和大臣,一时的太守、县令,都不能避免被人议论,更何况住在乡里,同为百姓,没有什么可敬畏的,被人轻易地议论,又有什么奇怪呢?基本上来说,把对的说成错的人,都是妒忌的人,和平时就有仇怨的人。这类人哪足以决定大家的公论呢?可以不去管它不去辩解了。

谀巽之言多奸诈

【原文】

人有善诵我之美,使我喜闻而不觉其谀者,小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面谀我而我喜,及其退与他人语,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愚也。

人有善揣人意之所向,先发其端,导而迎之,使人喜其言与己暗合者,亦小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揣我意而果合,及其退与他人语,又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料也。此虽大贤亦甘受其侮而不悟,奈何?

【译文】

有喜欢宣扬我优点的人,使我喜欢听而感受不到他是谄媚的,这是小人当中最奸诈狡猾的。他当着我的面奉承我而我很高兴,等到他回去跟别人说时,保不准不暗地里讥笑我被他愚弄了呢。

有喜欢揣摸别人的意向的人,先开个头,引导他,逢迎他,使他喜欢自己的话,与自己暗中相合,这种人也是小人当中最奸诈狡猾的。他揣摸我的意思而最终与我相一致,等到他退下去跟别人说,也保不准不暗地里笑我被他料中了呢。这样即使是很好的人,也甘心被他侮辱而发觉不了,有什么办法呢?

凡事不为已甚

【原文】

人有詈人而人不答者,人必有所容也。不可以为人之畏我而更求以辱之,为之不已。人或起而我应,恐口噤而不能出言矣。

人有讼人而人不较者,人必有所处也。不可以为人之畏我,而更求以攻之。为之不已,人或出而我辩,恐理亏而不能逃罪矣。

【译文】

同类推荐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总裁之不育前妻

    总裁之不育前妻

    清晨,一抹明亮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下,映着花园里斑驳的树影,一起投射在落地窗隔断的主卧室里,美好的一天开始。暖暖的阳光照下,林楠眼睫轻轻的颤动。她慢慢的睁开了眼晴,起床,转头看着床上还睡得死死的人,她林楠的老公,已经结婚二年的老公方泽,心里暖暖的,不由勾起唇角,温柔的笑。方泽此时帅气的脸在晨起的光线下,衬得格外的柔和,平时里看起来有些微疏离的五官,一丝的冷漠一起消失,让林楠心里……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本书是关于讲述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辩论准备阶段、辩论进攻战术的运用、辩论中的防守战术、辩论中的临场应变、辩论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辩论情感表达的基本技巧、辩论中的逻辑技巧七个方面的内容。
  • 绝爱:冷枭的冰心小宠

    绝爱:冷枭的冰心小宠

    她,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十八岁生日那天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哥哥惨死于下水道中……为了查出凶手,弱小无助的她毅然投入S市令人闻风丧胆的XX教父易擎天的怀抱,沦为小宠!三十五岁的他,对女人残忍狠绝,却在年仅十八岁的安琳燕身上找到了心动的感觉……易哲轩,童年时期的一次意外让他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刻骨铭心的仇恨,然而,他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父亲身边最卑微的小宠!为了争夺同一个女人,父子间反目成仇,彻底决裂!弱小的她被父子俩同时爱上,又该何去何从?她那颗飘飘荡荡的心,最终会为谁搁浅?又将为谁心痛?~~~~~~~~~~~~~~~~~XX里的爱情,就像是绽放在危崖边上的血色罂粟,凄美妖娆,然而,一旦采撷,便会摔得粉身碎骨!原来,太爱一个人,最终,也会酿成悲剧……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她宁愿他们从未相爱过!
  • 倾国小家丁

    倾国小家丁

    此时的玉兰已经在轩辕烨的抚摸下,全身变热,身子也不禁变得酡红一片,嘴里情不自禁的低喃出声,“我要,我要。”此时正在玉兰身上点火的轩辕烨听到玉兰的呼唤,再也忍不住了,立马准备。正在这时。“是谁,竟然敢袭击我天瑜。”此人正是看着穿越小说,看的正入味的天瑜。“你个死天瑜,又是在看这些没有营养的言情穿越小说,你说你好意思吗?”拍了天瑜脑袋的正是天瑜的好姐妹,……
  • 三生莲之美人何以霸天下

    三生莲之美人何以霸天下

    ◆她是被称之为废物的莲雾帝国小王爷,自小受尽折辱,遭人冷眼。◆她是惊才绝艳的水行世家少主,为完成父愿女扮男装,创造了无数的神话。当她的灵魂,融入她的身体,重生的她,于皇族斗争中开辟盛世神话,在废材压力下脱变惊世天才!步步为营,处处精心。隐忍多年的她,有朝一日如凤凰般涅磐重生!当邪魅腹黑的始祖,遭遇惊艳绝世的魔法全才,世界也为之振颤!驰骋战场,战无不胜的战神是她;一曲琴音,山河沉醉的琴圣是她;挥斥方遒,商业帝国的主子是她;御兽之术,万兽臣服的圣女是她。纵横六界,仰观苍天。笑傲穹宇,御战风云。艳纵天绝,何人能及?——◆◇————◇◆————◆◇————◇◆————◆◇————◇◆————◆◇————◇◆——【关于结局】本文结局一对一!O(∩_∩)o喜欢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亲们,欢迎跳坑!【关于身心问题】本文男主和女主身心干净!喜欢的亲记得收藏哦!
  • 重生功夫巨星

    重生功夫巨星

    一个三流的歌手,四流的演员,不入流的导演,重生异世,欲凭借脑海之中那些经典的歌曲,火爆的电影,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娱乐王国。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真正让他名动世界的不是那些歌曲电影,而是是他的拳头!明星会国术,谁也挡不住!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巧合,纯属鬼扯!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天上来的八公主

    天上来的八公主

    她,无恶不作,火烧天牢,拆毁凌霄殿,砍断蟠桃树,轰炸真君神殿。天庭众神,见之头疼却无可奈何。一不小心被玉帝王母下套,入凡也就罢了,不小心挂在旗杆上任人瞻仰,堂堂天庭八公主被送进警局,还指为神经病......天哪.....人间真爱,她找到了,也失去了。纠缠千年的记忆袭来,阴谋接踵而至。死而复生,周转冥宫。阴谋,权势,手段,鲜血,重重不断,她将冥王玩弄鼓掌,用生命做赌注,势保三界周全。冰冷的心,容得下三界却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心爱之人!芙蓉殿中勾魂摄魄,菊花宴下才冠群芳,祭冥之中翩若惊鸿。一场荒谬誓言,她连丧两子。后宫女子如狼似虎,她痛失好友。折磨,忍耐,直到发疯。当友情、爱情、亲情远离而去,独剩一人,又该如何承担?看虚宁公主再世为妃,极致妖娆!..............本文终结,欢迎大家去看虫子的新文《爱的阶梯:总裁的迷路天使》虫子有访必回,有收必回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邪魅公主酷王子

    邪魅公主酷王子

    十年前,被自己最爱的人追杀,绝望之际,她们带着怨恨的心情到雾幽岛训练。因为同一个目标--复仇。她们变成相生相惜的好姐妹。五年的训练,她们在离开后建立帮派,短短两年内,成为黑白两道中唯一有能力与对手噬魂抗衡的帮派--琉璃宫,与噬魂并列第一。带着复仇的信念,她们重新踏上这片给过太多伤痛的故土。在学院里却遇到了他们三个。他们将发生怎样的碰撞,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公主和王子最终能否顺利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