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9000000006

第6章 袁氏世范(5)

处己接物,而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轻辱于人,盛德君子所不为也。慢心之人自不如人,而好轻薄人。见敌己以下之人,及有求于我者,面前即不加礼,背后又窃讥笑。若能回省自身,则愧汗浃背矣。伪心之人言语委曲,若甚相厚,而中心乃大不然。一时之间人所信慕,用之再三则踪迹露见,为人所唾去矣。妒心之人常欲我之高出于人,故闻有称道人之美者,则忿然不平,以为不然;闻人有不如人者,则欣然笑快,此何加损于人,只厚怨耳。疑心之人,人之出言,未尝有心,而反复思绎曰:“此讥我何事?此笑我何事?”则与人缔怨,常萌于此。贤者闻人讥笑,若不闻焉,此岂不省事!

【译文】

待人接物,如果常常怀着傲慢、虚伪、嫉妒、怀疑之心,就会让人看不起,这也是被品德高尚的君子所鄙视的。怀有傲慢之心的人,自己明明不如别人,却喜欢轻视别人。见到地位比自己低下并有求于己的人,不仅当面不能以礼相待,而且背后又暗地讥笑人家。这种人如果能反省一下自身,就应该惭愧得汗流浃背。怀有虚伪之心的人,言语十分委婉动听,似乎很诚恳,而心中却不以为然。这种人一时可能会得到别人的敬慕,但他把同样的手段用之再三,就会暴露出本来面目而被人唾弃。怀有嫉妒之心的人,常常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所以当听到有人被夸奖时,就感到忿忿不平,认为这种夸奖是错误的。而当听到别人有不顺心的事时,就幸灾乐祸。其实,这种行为对别人又有什么损害呢?只能徒增别人对你的怨恨而已。怀有疑心的人,别人言者无意,他却听者有心,并反复说:“这一定是在讥讽我什么事?那一定是在嘲笑我什么事?”这种人与人结怨,往往是从此开始的。贤明的人对于别人的非议,总能做到泰然处之,这岂不是省却了许多烦恼。

人贵忠信笃敬

【原文】

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盖财物交加,不损人而益己,患难之际,不妨人而利己,所谓忠也。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礼貌卑下,言辞谦恭,所谓敬也。若能行此,非惟取重于乡曲,则亦无人而不自得。然敬之一事,于己无损,世人颇能行之,而矫饰假伪,其中心则轻薄,是能敬而不能笃者,君子指为谀佞,乡人久亦不归重也。

【译文】

言论必须讲究忠信,行为要奉行恭敬的原则,这是圣人教人们获取乡亲尊敬的方法。发家致富,以不损人利己为前提,患难之时,以不妨碍别人而利己为基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忠”。一旦许诺,哪怕是极小的事,也一定要实现;一旦有约,一刻都不改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信”。待人接物要宽厚诚实,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笃”。对地位低下的人能以礼相待,言辞谦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敬”。如果能够这样做,不仅能获得乡亲们的尊敬,而且能够诸事皆顺。然而,恭敬一事,因为于己无损,世人都能做到,只是有些人不能表里如一,表面上待人很好,而心中却并非如此,这就是能敬而不能笃,君子把这种人称为小人。久而久之,乡亲们就不再尊敬他了。

厚于责己而薄责人

【原文】

忠、信、笃、敬,先存其在己者,然后望其在人。如在己者未尽,而以责人,人亦以此责我矣。今世之人能自省其忠、信、笃、敬者盖寡,能责人以忠、信、笃、敬者皆然也。虽然,在我者既尽,在人者也不必深责。今有人能尽其在我者固善矣,乃欲责人之似己,一或不满吾意,则疾之己甚,亦非有容德者,只益贻怨于人耳!

【译文】

忠诚、信实、厚道、尊敬的品格先要自己养成,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如果自己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就以此来要求别人,而别人也会以此来要求你。现在能自我反省是否做到了忠诚、信实、厚道、尊敬的人是很少的,而以忠诚、信实、厚道、尊敬来要求别人的人却很多。其实,即使自己做到了忠诚、信实、厚道、尊敬,也不必要求别人也能尽数做到。现在有人能够自己做到忠诚、信实、厚道、尊敬,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因此而要求别人也像自己一样做到这一点,稍不如意就心生痛恨,这种人缺少容人之德,很容易与人结仇。

处事当无愧心

【原文】

今人有为不善之事,幸其人之不见不闻,安然自肆,无所畏忌。殊不知人之耳目可掩,神之聪明不可掩。凡吾之处事,心以为可,心以为是,人虽不知,神已知之矣。吾之处事,心以为不可,心以为非,人虽不知,神已知之矣。吾心即神,神即祸福,心不可欺,神亦不可欺。《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释者以谓“吾心以为神之至也”,尚不可得而窥测,况不信其神之在左右,而以厌射之心处之,则亦何所不至哉?

【译文】

现在有人去干坏事,庆幸没有被别人看到,以至心安理得,无所顾忌。殊不知,干坏事虽可掩人耳目,却逃不出神的明察。我们做事时,内心认为是可行的,别人虽然不知道,但神已知道了;我们做事时,内心认为不该做,别人虽然不知道,但神已经知道了。我的心就是神,神就代表着祸福,内心不能欺骗,神也不能欺骗。《诗经》上说:“神的到来是不可测度的,怎么可以厌恶呢?”佛教徒认为“我的心感觉到神的到来”,尚且不能探测,更何况有的人不相信神在自己身边,而以厌恶之心对待,那么,还有什么事做不出的呢?

为恶祷神为无益

【原文】

人为善事而未遂,祷之于神,求其阴助,虽未见效,言之亦无愧。至于为恶而未遂,亦祷之于神,求其阴助,岂非欺罔!如谋为盗贼而祷之于神,争讼无理而祷之于神,使神果从其言而幸中,此乃贻怒于神,开其祸端耳。

【译文】

人们做善事没有成功而向神祈祷,请求神暗中帮助自己,虽然没有见到什么成效,心中也不会感到任何羞愧。至于干坏事没有成功也向神祈祷,希望神能暗中帮助自己,这岂不是自欺欺人吗?比如想去当盗贼而祈求神的保佑,在与人争吵、打官司理亏时去祈求神的保护,即使侥幸成功,这也是惹怒神,开祸端。

公平正直人之当然

【原文】

凡人行己公平正直者,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虽孔子亦以敬鬼神、事大夫、畏大人为言,况下此者哉!彼有行己不当理者,中有所慊,动辄知畏,犹能避远灾祸,以保其身。至于君子而偶罹于灾祸者,多由自负以召致之耳。

【译文】

人自己能够做到公平正直,可以以此来事奉神,而不能以此来怠慢了神;可以以此来对待人,而不能以此来自傲。连孔子都说过:敬鬼神、事奉大夫、敬畏大人,何况庶民百姓呢?自己处事没有道理时,应该知道有所畏惧,这样才能躲避灾祸,保全自身。至于君子有时也遇到一些灾难,这多半是由于他过于自负所引起的。

悔心为善之几

【原文】

人之处事,能常悔往事之非,常悔前言之失,常悔往年之未有知识,其贤德之进,所谓长日加益,而人不自知也。古人谓行年六十,而知五十九之非者,可不勉哉!

【译文】

人能够经常对以往做过的坏事感到懊悔,对以前说过的话感到心神不安,对过去的无知感到羞愧,那么,他的品德修养就有所长进了。这就是所谓随着年龄的增长,品德方面有了进步,而本人却毫无察觉。古人说,年纪到了六十,就应该知道前五十九年做的错事。我们难道不应该以此自勉吗?

恶事可戒而不可为

【原文】

凡人为不善事而不成,正不须怨天尤人,此乃天之所爱,终无后患。如见他人为不善事常称意者,不须多羡,此乃天之所弃。待其积恶深厚,从而殄灭之。不在其身,则在其子孙。姑少待之,当自见也。

【译文】

凡是人做坏事而不成,不需要抱怨天抱怨人,这是天对你还很爱护,这样最终还不会有什么灾难。如果看到别的人做坏事常常做成了,不需要羡慕他,这是上天把他抛弃了。等到他的罪恶积累多了,就把他消灭掉。即使灾祸不降临在他身上,也会降临在他的子孙身上。姑且稍微等待一段时间,就自然可以看到。

小人当敬远

【原文】

人之平居,欲近君子而远小人者,君子之言多长厚端谨,此言先入于吾心,及吾之临事,自然出于长厚端谨矣;小人之言多刻薄浮华,此言先入于吾心,及吾之临事,自然出于刻薄浮华矣。且如朝夕闻人尚气好凌人之言,吾亦将尚气好凌人而不觉矣;朝夕闻人游荡、不事绳检之言,吾亦将游荡、不事绳检而不觉矣。如此非一端,非大有定力,必不免渐染之患也。

【译文】

一个人平时生活,之所以要接近君子而疏远小人,是因为君子所说的话,多是厚道端庄的,这种话先进到我的心中,到了我遇到事情的时候,自然也会厚道端庄的。小人所说的话,多是刻薄浮华的,这种话先进到我的心中,到了我遇到事情的时候,自然也就刻薄浮华了。又像早晚听到别人盛气凌人的话,我也就将不自觉地盛气凌人;早晚听到别人不加检点的放荡之言,我也就将不自觉地放荡不加检点了。像这样不止一件事,不是有很强的自制力,就必然免不了逐渐沾染上这些毛病。

老成之言更事多

【原文】

老成之人,言有迂阔,而更事为多。后生虽天资聪明,而见识终有不及。后生例以老成为迂阔,凡其身试见效之言欲以训后生者,后生厌听而毁诋者多矣。及后生年齿渐长,历事渐多,方悟老成之言可以佩服,然已在险阻艰难备尝之后矣。

【译文】

年长成熟的人,说话迂阔,而经历的事情却很多。年轻人虽然天资聪明,而见识却赶不上他们。年轻人照例把年长成熟当作迂阔,凡是亲身经历过取得成效的话语,要拿来训导年轻人,年轻人不听而指责他们的太多了。等到年轻人年纪逐渐增大,经历的事也逐渐多了,才领悟到年长成熟人的话,可以佩服。然而这时已在尝尽艰辛之后了。

君子有过必思改

【原文】

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人有过失,非其父兄,孰肯诲责;非其契爱,孰肯谏谕。泛然相识,不过背后窃议之耳。君子惟恐有过,密访人之有言,求谢而思改。小人闻人之有言,则好为强辩,至绝往来,或起争讼者有矣。

【译文】

圣贤也不能没有错误,更何况人不是圣贤,谁能每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呢。人有了错误,不是他的父亲兄弟,谁会去教诲、责备,不是他的亲密朋友,谁会去劝说?泛泛的认识,不过是背后偷偷地议论一番罢了。君子就怕有错误,暗地里去访问别人的议论,承认错误而想着改正;小人听到别人的议论,喜欢强言辩解,一直到跟别人断绝往来,有的还要发生矛盾纠纷。

言语贵简当

【原文】

言语简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

【译文】

谨言慎语,自己就会少一点后悔,别人就会少一点怨气。

觉人不善知自警

【原文】

不善人虽人所共恶,然亦有益于人。大抵见不善人则警惧,不至自为不善。不见不善人则放肆,或至自为不善而不觉。故家无不善人,则孝友之行不彰;乡无不善人,则诚厚之迹不著。譬如磨石,彼自销损耳,刀斧资之以为利。老子云:“不善人乃善人之资。”谓此尔。若见不善人而与之同恶相济及与之争为长雄,则有损而已,夫何益?

【译文】

坏人虽然大家都很厌恶,但也对大家有益处。这就是看到不好的人就警惕害怕,自己也就不至于做坏事。没看到不好的人就放肆,这样就会自己做出不好的事也不知道。所以家里没有不好的人,孝顺、友爱的行动也就显现不出来;乡里没有不好的人,诚实、厚道的形迹也就不显著。古代人物好比磨刀石,磨刀石自己磨损罢了,刀和斧头却利用它来磨快了自己。《老子》说:“不好人是好人利用的东西。”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如果看到不好的人而与他同流合污,并且与他比比谁更厉害,就只有对自己有损,有什么好处?

正己可以正人

【原文】

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若我之平昔自不能为人,岂惟人不见听,亦反为人所薄。且如己之立朝可称,乃可诲人以立朝之方;己之临政有效,乃可诲人以临政之术;己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己之性行为人所重,乃可诲人以操履之详;己能身致富厚,乃可诲人以治家之法;己能处父母之侧而谐和无间,乃可诲人以至孝之行。苟惟不然,岂不反为所笑?

【译文】

勉励别人做好事,劝阻人做坏事,固然是好事。但首先必须自我反省一下:如果我平时自己做得不好,岂止别人不会听我的话,反而为别人所轻视。就如自己当朝臣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才可教导人怎样当好朝臣;自己处理政事有成效,才能教导人怎样去从政;自己的才学为人所尊重,才能教导人增进修养的关键在哪儿;自己的性格品行为人所重视,才能教导人操守行为的详细方法;自己能亲身致富,才可教导人治家的方法;自己能在父母身边而和睦无隔阂,才能教导人孝顺的行动。如果不是如此,岂不是反被人讥笑吗?

浮言不足恤

【原文】

人之出言至善,而或有议之者;人有举事至当而或有非之者。盖众心难一,众口难齐如此。君子之出言举事,苟揆之吾心,稽之古训,询之贤者,于理无碍,则纷纷之言皆不足恤,亦不必辩。

自古圣贤,当代宰辅,一时守令,皆不能免,况居乡曲,同为编氓,尤其无所畏,或轻议己,亦何怪焉!大抵指是为非,必妒忌之人,及素有仇怨者。此曹何足以定公论,正当勿恤勿辩也。

【译文】

人们话说得虽好,却仍有议论的;人们做事很得当,却仍有责怪的。人多了,心就难于统一,口味就难于一致,竟到如此地步。君子说话办事,如果在自己心里衡量一下,用古代的训导来考察一下,向贤良的人去咨询一下,如果不违背道理,那么乱纷纷的议论,都不用去管它,也不必去辩解。

自古以来的圣人,当代的宰相和大臣,一时的太守、县令,都不能避免被人议论,更何况住在乡里,同为百姓,没有什么可敬畏的,被人轻易地议论,又有什么奇怪呢?基本上来说,把对的说成错的人,都是妒忌的人,和平时就有仇怨的人。这类人哪足以决定大家的公论呢?可以不去管它不去辩解了。

谀巽之言多奸诈

【原文】

人有善诵我之美,使我喜闻而不觉其谀者,小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面谀我而我喜,及其退与他人语,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愚也。

人有善揣人意之所向,先发其端,导而迎之,使人喜其言与己暗合者,亦小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揣我意而果合,及其退与他人语,又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料也。此虽大贤亦甘受其侮而不悟,奈何?

【译文】

有喜欢宣扬我优点的人,使我喜欢听而感受不到他是谄媚的,这是小人当中最奸诈狡猾的。他当着我的面奉承我而我很高兴,等到他回去跟别人说时,保不准不暗地里讥笑我被他愚弄了呢。

有喜欢揣摸别人的意向的人,先开个头,引导他,逢迎他,使他喜欢自己的话,与自己暗中相合,这种人也是小人当中最奸诈狡猾的。他揣摸我的意思而最终与我相一致,等到他退下去跟别人说,也保不准不暗地里笑我被他料中了呢。这样即使是很好的人,也甘心被他侮辱而发觉不了,有什么办法呢?

凡事不为已甚

【原文】

人有詈人而人不答者,人必有所容也。不可以为人之畏我而更求以辱之,为之不已。人或起而我应,恐口噤而不能出言矣。

人有讼人而人不较者,人必有所处也。不可以为人之畏我,而更求以攻之。为之不已,人或出而我辩,恐理亏而不能逃罪矣。

【译文】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热门推荐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 自信伴你走天涯(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自信伴你走天涯(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藏地情人

    藏地情人

    在古老藏地,明妙被一把锋利的腰刀拦住,挥刀人是木雅藏人桑青,他们成为情人。深爱过,猜忌过,委屈过,放弃过,这烈火般的男子,让她吃尽苦头,却是世间最好的情人。有一天,他突然神秘消失。她写下这故事:桑青,我在找你,请联系我。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神奇的地球

    神奇的地球

    当你选读此书时,你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叹:世界真的很奇妙。原来,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向我们展示着种种神秘。本书荟萃的便是这些不可思议而又极富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涉及人、事、物三大部类,看似荒诞不经,匪夷所思,却记载得有凭有据,令人不得不信。“惊人的巧合”,旨在列举种种真人真事,让读者从故事中去思索这许多的巧合的奥秘,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无穷的回味与无限的思索。“神秘的野人现象”,他们属于人类吗?世界各地关于大脚怪、雪人、蜥蜴人的发现报告,似乎对于达尔文之进化论所宣称的“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提出了质疑。“复活的预言”。法老的咒语真的灵验?人能预言未来吗?卡索的预言准确吗?种种疑问,书中自有详尽的解答。
  • 时空水之篇——替身娘亲

    时空水之篇——替身娘亲

    穿越时空?她吗?如果这等好事真的轮到她,她是很开心,很高兴,很想大笑三声.可是……要她当人家的后娘没搞错吧为什么差那么多?没有高高在上的地位————呃,其实地位也不低了,据说是个将军夫人。没有帅帅的老公在身边————属于她的那位压根就没个踪影。没有爱她爱到死去活来的一号二号三号情人————嗯,有的是那位无踪无影一号二号三号的爱慕者。好命苦,赶快把人家送回去了,一点都不好玩。什么什么?那位夫君还有个儿子?他的前妻呢?什么什么?她就是他的“前妻”?她就是他儿子的娘?搞虾米啊!这下不只时空错乱,她的神经都快错乱了^^^^^^^^^^^^^^^^^^^^^^^^^^^^^^^^^各位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都可以留言分享或是加群42692833交流………………………………………………………………我,不曾在意逍遥如何去写,不曾留意逍遥如何去发音,更不曾注意有多少人同叫逍遥。在意的,是那一抹逍遥的感觉。挣脱束缚,天很高,风很轻,空气很清新,连首度相识的大海都那么蔚蓝世界,是色彩缤纷的——逍遥的世界没有灰色——首先呢_谢谢亲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城主·闲妾逍遥已经开了有一段时间,换夫新娘近期才开的,现在才来广而告之一下下各位旧雨新知有兴趣可以挪动脚步前去看看哦。奉上文的地址:城主·闲妾:换夫新娘:^^^^^^^^^^^^^^^^^^^^^^^^^如何成为VIP会员以下网址中有详细介绍?userpay/m.pgsk.com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农门医香

    农门医香

    她是现代的金牌中医,因为一场意外而魂穿异世。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原则,她决定要好好过日子。酿酒,卖药,经商,她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只是,她能够接受弃女的事实,也能够接受已为人妇的事实。但是,为何她这个夫君已经将近而立之年?这个年龄在古代,真的不算是晚婚?真的木有问题吗?好吧,既然已成事实,她无法改变,就只好接受。但是,为何这个男人还整天一副严肃的模样,还满口的三从四德?这个真的是正常的吗?真的不会有问题吗?有问题,绝对有问题,她誓要将夫君改造成新好夫君!她要让这个人知道女人也可以顶半边天。他是古代的勇猛将军,因为卷入一场风波而被革职查办。革职就革职吧,反正他也不想再过那种刀光剑影,马革裹尸的日子了。年纪老大不小,家中老母急招,婚事迫在眉睫。本着女人都差不多,娶哪一个不是娶?于是,他就在路上捡了一个小媳妇!小媳妇眉清目秀,只是性子娇蛮,标准的娇千金。他左思右想,觉得身为男人就的负责,就一忍再忍。谁想,一次意外,小媳妇化身温婉淡然俏佳人。只是,这个媳妇的想法为何有些奇特?三从四德,女戒女红她全不会!这个可不行,他誓要将小媳妇引入正途。他要让这个小女人完全属于他,为他生儿育女,开枝散叶。悠悠田园,清清药香,且看一代弃女如何书写锦绣医香。温情脉脉,痴恋浓浓,且看一代医女如何调教顽固夫君。温柔佳人,情深几许,百炼钢终成绕指柔!精彩片段抢先看:“你从小熟读的三从四德都遵循到哪里去了?”一身墨衣,面容冷峻刚毅的男子严肃道。对面一身青衣,温婉淡然的女子听到这话,秀丽的眉头轻轻一挑,讶异道:“三从四德?必学的吗?”男子听到这话,浓眉皱起,“你是女子吗?怎么会不懂这个?”青衣女子眸色一亮,轻声道:“懂的,当然懂。”“哦,那先说说三从吧。”墨衣男子神色一动,心中一喜,想着用传承千年的礼教来试压,害怕镇不住你个小女子?“第一从,媳妇出门要跟从;第二从︰媳妇命令要服从;第三从︰媳妇讲错要盲从。”墨衣男子听完当即面皮隐隐抖动,嘴巴微张,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
  • 剩女的梦幻庄园

    剩女的梦幻庄园

    跨过三十岁的大关,孟真童鞋成为一枚金光闪闪的剩女爱情的不顺,事业的一事无成让她对生活近乎麻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城市的边缘得到一栋农家小院母亲留给她的玉镯也给她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剩女的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咱也去种地,咱也去养狗,让平淡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女猪比较宅,胸无大志。
  • 尘归尘 土归土

    尘归尘 土归土

    荆自以为还算得上一个清心寡欲的女子,她没料到自己会对一件身外之物这么念念不忘。那是一只天然水晶手镯,玲珑剔透的,却不是一味的冰清玉洁。无论戴在腕上,还是置于白缎精制的匣子里,总泛着微黄的银光,浸透了几千年的月色一般,有一种旷古而寂寥的景象。荆却总疑心这个光洁透亮的圈子,是用了眼泪凝固的冰制成的,那幽幽渺渺、隐隐约约的黄,正是泪水才有的颜色。而她即便不用手,哪怕只用了目光去触摸,也能感觉出它从里到外的沁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