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9000000002

第2章 袁氏世范(1)

【作者介绍】袁采,生卒年不详,字君载,南宋信安人,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曾任乐清、政和县令,以刚直廉明著称,官至监登文鼓院。他曾纂修《乐清县志》十卷,另著有《政和杂志县令小录》,今皆不传。

《袁氏世范》是袁采的治家格言录,《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为:“于立身处世之道,反覆详尽。所以砥砺末俗者,极为笃挚。虽家塾训蒙之书,意求通俗,词句不免于鄙浅。然大要明白切要,使览者易知易从,固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也”。可见,此书虽落于通俗,但仍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导读】《袁氏世范》流传极为广泛,版本很多,常见的有《唐宋丛书》本、《眉公秘笈》本、《五种遗规》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以及《四库全书》本等。该书原名叫《训俗》,是继《颜氏家训》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部重要的家训著作。

《袁氏世范》内容分为睦亲、处己和治家三部分,主要讲述读书修身、尊老爱幼,人伦纲常、治家理财、处世方式等多方面的道理。该书语言通俗平易,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营造出一种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安定的社会氛围。此书虽不深谈为政治国之法,而只就睦亲、处己、治家等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却对治国安邦大有作用。

此外,《袁氏世范》虽然以儒家之道为依据,但其思想很开明,字里行间透露着深刻的哲理,值得借鉴和学习。

第一睦亲

性不可以强合

【原文】

人之至亲,莫过于父子兄弟。而父子兄弟有不和者,父子或因于责善,兄弟或因于争财。有不因责善、争财而不和者,世人见其不和,或就其中分别是非而莫名其由。盖人之性,或宽缓,或偏急,或刚暴,或柔懦,或严重,或轻薄,或持检,或放纵,或喜闲静,或喜纷挈,或所见者小,或所见者大,所禀自是不同。父必欲子之强合于己,子之性未必然;兄必欲弟之性合于己,弟之性未必然。其性不可得而合,则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此父子兄弟不和之根源也。况凡临事之际,一以为是,一以为非,一以为当先,一以为当后,一以为宜急,一以为宜缓,其不齐如此。若互欲同于己,必致于争论,争论不胜,至于再三,至于十数,则不和之性自兹而启,或至于终身失欢。若悉悟此理,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之同于己;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己之听,则处事之际,必相和协,无乖争之患。孔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此圣人教人和家之要术也,宜孰思之。

【译文】

对于人而言,父子兄弟之间感情最亲密,而父子兄弟之所以还有不和睦的,或者因为父子之间父亲对儿子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或者因为兄弟之间争夺财产所造成的。有一些家庭不和,既不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期望过高、过严,也不是因为兄弟之间争夺财产所造成。人们看见他们父子兄弟不和,有的人试图弄清他们父子兄弟究竟谁对谁错,但终究还是未能辨明谁是谁非。人的性情,有的宽厚仁慈,有的偏激急躁,有的刚正暴烈,有的柔顺懦弱,有的威严庄重,有的轻浮浅薄,有的克己检点,有的肆意放纵,有的喜欢闲静,有的喜欢纷争,有的见识短浅,有的见识广博,脾气禀性各有不同。而父亲非要强迫儿子的性格与自己一样,儿子的性格未必能与父亲的性格一模一样;兄长也非要强求弟弟的性格与自己相同,弟弟的性格也未必能够如此。由于性格不合,那么言行也就会有所差异。这就是父子兄弟产生不和的根本所在。况且每当事到临头,一方认为是对的,一方认为是错的,一方认为应当先做,一方认为应当后做,一方认为应当快点干,一方认为应当慢点干。双方意见如此不统一,如果双方都希望对方能够同意自己的意见,就必然引起纠纷,一次争论不胜,便一而再,再而三地争辩,甚至要争上十多次,这样,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就自然会产生了,甚至会终生失和。如果人们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个道理,做父亲兄长的,对儿子、弟弟要通情达理,不要再强迫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去做;而做儿子、弟弟的,则应当采纳父亲和兄长的意见,而不要指望他们会放任自己,那么,在处理事情时,父子兄弟必然会关系和睦,不会再纷争不休。孔子说过:“事奉父母时,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一次次地规劝,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也要恭恭敬敬地不与他们抵触,干起事来也毫无怨言。”这就是圣人教导我们使家庭和睦的重要方法,你们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

人必贵于反思

【原文】

人之父子,或不思各尽其道,而互相责备者,尤启不和之渐也。若各能反思,则无事矣。为父者曰:“吾今日为人之父,盖前日尝为人之子矣。凡吾前日事亲之道,每事尽善,则为子者得于见闻,不待教诏而知效。倘吾前日事亲之道有所未善,将以责其子,得不有愧于心!”为子者曰:“吾今日为人之子,则他日亦当为人之父。今吾父之抚育我者如此,畀付我者如此,亦云厚矣。他日吾之待其子,不异于吾之父,则可俯仰无愧。若或不及,非惟有负于其子,亦何颜以见其父?”然世之善为人子者,常善为人父,不能孝其亲者,常欲虐其子。此无他,贤者能自反,则无往而不善;不贤者不能自反,为人子则多怨,为人父则多暴。然则自反之说,惟贤者可以语此。

【译文】

父与子之间,双方不考虑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却偏要互相责备,这是导致父子不和的一个重要根源。假如父子双方都能反思自己的言行,那么就会相安无事。做父亲的这样想:“我今天为人之父,从前也曾为人之子。从前我侍奉父母时如果能做到尽善尽美,那么,我的孩子经过耳濡目染而深明孝道,便不用我专门教育,他也会懂得侍奉父母了。假使我当时侍奉父母不是很周到,那么,我现在责备孩子,岂不心中有愧!”做儿子的应该这样想:“现在我为人之子,将来我也会为人之父。现在我父亲这样辛勤地育我养我,给我如此深厚的爱。将来我对待儿子应该不亚于我父亲这样对待我,这样才能做到问心无愧。否则,不仅将有负于我的儿子,也将无颜以对父亲。”假如能够成为一个孝顺的儿子,他便往往能够成为一个好父亲。不能孝顺父母的人,也常会虐待自己的儿子。这没有别的原因,因为明事理的人能够自我反思,所以做任何事都能尽心尽力。那些愚蠢的人不善于自我反思,他们做儿子时则多怨言,当父亲时则多暴虐。然而,这种反躬自思的方法,只能告诉给贤明的人。

父子贵慈孝

【原文】

慈父固多败子,子孝而父或不察。盖中人之性,遇强则避,遇弱则肆。父严而子知所畏,则不敢为非;父宽则子玩易,而恣其所行矣。子之不肖,父多优容;子之愿悫,父或责备之无已。惟贤智之人即无此患。至于兄友而弟或不恭,弟恭而兄或不友;夫正而妇或不顺,妇顺而夫或不正,亦由此强即彼弱,此弱即彼强,积渐致之。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则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益慈,无偏胜之患矣。至于兄弟、夫妇,亦各能以他人之不及者喻之,则何患不友、恭、正、顺者哉!

【译文】

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容易滋养败家的习气,儿子孝顺有时不能为父亲所察觉。大凡一般人的性格是遇到强者就回避,遇到弱者就放纵。父亲威严,儿子便害怕,就不敢为非作歹;父亲宽厚,儿子无所畏惧,就会胡作非为。儿子不孝,多是因为父亲平日的纵容导致;或者是儿子诚实谨慎,父亲却还要不停地责备他。只有贤明智慧的人才能免去以上两种弊病。至于说兄长友爱弟弟,弟弟却不尊敬兄长,或者弟弟尊敬兄长,而兄长却不友爱弟弟;丈夫正派,妻子却不柔顺,或者妻子柔顺,而丈夫却不正派。这也是由此强彼弱、此弱彼强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假如当父亲的能够把他人的不孝之子同自己的儿子作比较,做儿子的能够把他人不贤明的父亲与自己的父亲作比较,那么,父亲越慈爱,儿子便会越孝顺,而儿子越孝顺,父亲就会越慈爱。就不会再有此强彼弱的情况了。至于在兄弟之间,如果大家都能拿别人的缺点来与自己亲人的优点相比较的话,那么,又如何不能做到兄弟友爱、夫正妻顺呢?

处家贵宽容

【原文】

自古人伦,贤否相杂。或父子不能皆贤,或兄弟不能皆令,或夫流荡,或妻悍暴,少有一家之中无此患者,虽圣贤亦无如之何。身有疮痍疣赘,虽甚可恶,不可决去,惟当宽怀处之。能知此理,则胸中泰然矣。古人所以谓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人所难言者如此。

【译文】

人世间自古就是贤与不贤的人相互混杂。有的是父子之间一贤一愚,有的是兄弟之间一善一恶。有的是丈夫不务正业,有的是妻子暴躁,很少有无此弊病的家庭。即使是圣贤之人,对此也是无可奈何。这就像身上长满各种疮毒,虽然令人讨厌,却无法除去一样。对此,只有心胸开阔才行。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心平气和。古人所说的父子、兄弟、妻子之间的难言之隐就是这样的。

父兄不可辩曲直

【原文】

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犹卒伍之于将帅,胥吏之于官曹,奴婢之于雇主,不可相视如朋辈,事事欲论曲直。若父兄言行之失,显然不可掩,子弟止可和言几谏。若以曲理而加之,子弟尤当顺受,而不当辩。为父兄者又当自省。

【译文】

儿子与父亲,弟弟与兄长,就如同士兵与将帅、差役与官长、奴婢与雇主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与同辈的朋友相比,每件事都想争论是非对错。如果父亲、兄长的言语和行动有明显的过失,无法掩饰,那么,做儿子、弟弟的只能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进行规劝。如果父亲、兄长不讲道理,做儿子、弟弟的也只能忍受顺从,而不能争辩。做父亲、兄长的则应该反省自己的言行。

人贵能处忍

【原文】

人言居家久和者,本于能忍。然知忍而不知处忍之道,其失尤多。盖忍或有藏蓄之意。人之犯我,藏蓄而不发,不过一再而已。积之既多,其发也,如洪流之决,不可竭矣。不若随而解之,不置胸次。曰:此其不思尔。曰:此其无知尔。曰:此其失误尔。曰:此其所见者小尔。曰:此其利害宁几何。不使之入于吾心,虽日犯我者十数,亦不至形于言而见于色,然后见忍之功效为甚大,此所谓善处忍者。

【译文】

人们经常这样说,居家过日子能够非常和睦的,是因为他们能够忍耐。然而,如果能够忍耐却不懂得应该如何去忍耐,那么,也会犯很多错误。一般来说,忍耐带有隐藏、积蓄的意思。别人冒犯了我,我就将愤怒隐藏、积蓄起来而不发作,不过,这种作法只能使用一两次,如果心中的不满积累过多,一旦爆发起来,就会像决堤的洪水那样势不可遏。与其这样,还不如随时随地将心中的不满化解开来,不要郁积胸中。你不妨这样对自己说:他这样做是没有经过思考的,他这样做是他愚昧的表现,他这样做是他的一种失误,他这样做是他见识短浅,他冒犯我对我来说又有多大的危害呢!我不把这些放在心上,即使他每天冒犯我十多次,我也不会在言语表情中流露出不满。只有这样,你才能懂得忍耐的效果是多么重大。这便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善于忍耐的人。

亲戚不可失欢

【原文】

骨肉之失欢,有本于至微而终至不可解者。止由失欢之后,各自负气,不肯先下尔。朝夕群居,不能无相失。相失之后,有一人能先下气,与之话言,则彼此酬复,遂如平时矣。

【译文】

骨肉之间的矛盾,往往是由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引起的,而最终却导致了亲人们的终生失和。其原因就在于有了矛盾后,双方都各自有怨气,不肯向对方认错。一家人朝夕相处,共同生活,不可能没有矛盾。而有了矛盾之后,如果有一人能够主动与对方化解,那么,彼此关系就会得到缓和,就和平时一样和睦了。

家长尤当奉承

【原文】

兴盛之家,长幼多和协,盖所求皆遂,无所争矣。破荡之家,妻孥未尝有过,而家长每多责骂者,衣食不给,触事不谐,积忿无所发,惟可施于妻孥之前而已。妻孥能知此,则尤当奉承。

【译文】

旺盛发达的家庭,长辈与晚辈之间相处往往都很和睦,这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各种需要都能得到满足,没有什么值得争论的。贫穷破败的家庭,妻子儿女本来没有什么过错,却常常受到家长的责骂,这是因为家中衣食不足,办事也不顺利,使得家长心中积蓄起无法发泄的忿恨,而只有在妻子儿女面前发泄。妻子儿女们如果能够理解这个原因,就应当遵从家长,并体会他的难处。

顺适老人意

【原文】

年高之人,作事有如婴孺,喜得钱财微利,喜受饮食、果实小惠,喜与孩童玩狎。为子弟者,能知此而顺适其意,则尽其欢矣。

【译文】

年长的人做事就像小孩子一样,他们喜欢在钱财上占些小便宜,喜欢得到一些好吃的东西,喜欢和小孩子一起玩耍。做后辈子孙的,如果清醒地知道这一点,遵从并满足他的意愿,那么,就能使他欢心了。

孝行贵诚笃

【原文】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尝见世人有事亲不务诚笃,乃以声音笑貌缪为恭敬者,其不为天地鬼神所诛则幸矣,况望其世世笃孝而门户昌隆者乎!苟能知此,则自此而往,与物应接,皆不可不诚,有识君子,试以诚与不诚者较其久远,效验孰多?

【译文】

人们孝顺父母的行动,来源于发自内心的真诚情感。即使一些细小的事没有做到,也可以感动天地和鬼神。我曾经看见过世上有些人侍奉父母时不真心真意,只是在表面上假装很恭敬孝顺,他们这种人,不遭天地鬼神的惩罚就已算幸运的了,又哪里能指望世代子孙孝顺、家族兴旺发达呢!人们如果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从今以后在待人接物方面就不能不以诚相待。有见识的君子不妨观察比较一下,看看哪一种情况效果比较好。

人不可不孝

【原文】

人当婴孺之时,爱恋父母至切。父母于其子婴孺之时,爱恋尤厚,抚育无所不至。盖由气血初分,相去未远,而婴孺声音笑貌自能取爱于人。亦造物者设为自然之理,使之生生不穷。虽飞走微物亦然,方其子初脱胎卵之际,乳饮哺啄必极其爱。有伤其子,则护之不顾其身。然人于既长之后,分稍严而情稍疏。父母方求尽其慈,子方求尽其孝。飞走之属稍长则母子不相识认,此人之所以异于飞走也。然父母于其子幼之时,爱念抚育,有不可以言尽者。子虽终身承颜致养,极尽孝道,终不能报其少小爱念抚育之恩,况孝道有不尽者。凡人之不能尽孝道者,请观人之抚育婴孺,其情爱如何,终当自悟。亦犹天地生育之道,所以及人者至广至大,而人之报天地者何在?有对虚空焚香跪拜,或召羽流斋醮上帝,则以为能报天地,果足以报其万分之一乎?况又有怨咨乎天地者,皆不能反思之罪也。

古代风景【译文】

同类推荐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乃郑振铎先生在抗战烽火劫难中搜求古书之记录,其间种种为之欢喜为之愁之行状,为灾难中的祖国保存文化薪火之情思,无不怦然动人。这是一幅真正的爱书人的绝美的自画像。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邪王魅妃:替身鬼新娘

    邪王魅妃:替身鬼新娘

    一场车祸,她命丧黄泉,离奇穿越。醒后发现自己身穿大红嫁衣躺在乱坟岗上,名副其实地变成了“活死人”。命运转盘下的恶作剧,未知的年代里,身世,死因皆是个谜。北宫冥的出现,间接揭开所有真相,她竟然是邪魅冥王的王妃——南宫灵。王宫里的冒牌王妃,她又是谁?
  • 天使高校:我不是天使

    天使高校:我不是天使

    我一向自认为是好人,结果不得好死,死的惨不忍睹,那只可恶的小怪物说搞错对象了!不会吧,我这么背.还阳,还阳!我变成了天使,只是人人有翅膀,就我没有,正当我在天堂里混的风生水起时,可一小小心得罪了上帝,那家伙小气的很,一怒之下把我跟圣焰这红毛怪扔到了人间.
  • 太神道

    太神道

    张叶,名不见经转,荒野山村中的一名弃婴。只因魂魄不全,年少之时受尽魂痛之苦。初成之时,养父养母家门被屠杀殆尽,师门更是在一夜之间灭亡。其后面隐藏着怎样一个巨大的阴谋?如此,张叶背负着身世之谜,师门家门被屠之谜踏上了修真旅途,一步一个脚印。从而也踏上了王者的巅峰!
  • 暴君的粉嫩娘亲

    暴君的粉嫩娘亲

    可恶!穿过来就被逼顶包恶名昭著的色公主。稍稍和某只男人牵下玉手,你就横眉怒瞪暴跳如雷。哼,也不自我检讨下,敢吼我我就直接翘宫出走。原本小日子就过得辛苦,还要日以继夜变着花样儿驱赶你身边那些讨人嫌的莺莺燕燕,暗地遭多少白眼多少恨你知道不,我这么辛苦容易么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欺诈猎人美男团

    欺诈猎人美男团

    “黑鹭学院”欺诈猎人美男团六位少年,各个俊美无敌。他嚣张、他魅惑、他霸道、他脱线、他优雅、他冰冷,但他们同样智慧过人,让人无可挑剔……告白失败的千草误打误撞闯进了花样少年六人组,也因为单纯而可爱的她的加入,为这个组合增添了新的活力,她也就此走入了他们的世界。
  •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4)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独生女孩怎么养

    独生女孩怎么养

    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方法做支撑也许家长所期望的“凤”就无法展翅翱翔。本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生女孩成长的特点,从生活习惯、完美性格、生存能力、身心健康、情商教育、美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并针对独生女孩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等弱点,为家长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完善女孩的性格,塑造女孩的优良品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