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8900000007

第7章 风操慕贤(2)

【原文】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不可滥也。无风教育,其父已孤,呼外祖父母与祖父母同,使人为其不喜闻也。虽质于面,皆当加外以别之;父母之世叔父,皆当加其次第以别之;父母之世叔母,皆当加其姓以别之;父母之群从世叔父母及从祖父母,皆当加其爵位若姓以别之。河北士人,皆呼外祖父母为家公家母;江南田里间亦言之。以家代外,非吾所识。

古代人物【译文】只要是亲属的称谓,都必须分辨明白,不可随便滥用。那些缺乏修养的人,在祖父母去世以后,称呼外祖父、外祖母与称呼祖父、祖母相同,让人听了不开心。即使是当着外祖父、外祖母的面,也必须在称呼上加个“外”字以示区别;称呼父母亲的伯父、叔父,都应当加上他们的长幼顺序来予以区别;称呼父母亲的伯母、叔母,都应当加上她们的姓氏来予以区别;称呼父母亲的堂伯父、堂伯母、堂叔父、堂叔母以及堂祖父、堂祖母,都应当加上他们的爵位或者姓氏来予以区别。河北的人,都称外祖父、外祖母为家公、家母;江南乡间偶尔也有这种叫法。用“家”字代替了“外”字,这其中的原因我就不明白了。

【原文】凡宗亲世数,有从父,有从祖,有族祖。江南风俗,自兹已往,高秩者,通呼为尊,同昭穆者,虽百世犹称兄弟;若对他人称之,皆云族人。河北士人,虽三二十世,犹呼为从伯从叔。梁武帝尝问一中士人曰:“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云:“骨肉易疏,不忍言族耳。”当时虽为敏对,于礼未通。

【译文】相同宗亲的世系辈分,有从父,有从祖,有族祖。江南的风俗习惯,是由此而延伸,对职位高的,通称为尊;同一个祖宗而辈分相同的人,即使相隔百代也还是称作兄弟;如果是对外人称呼自己宗族的人,则均称作族人。河北的士人,虽然隔了二三十代,仍然称呼从伯、从叔。梁武帝曾经问一个中原士人:“你是北方人,为什么不知道有族人的称呼?”中原士人回答说:“同宗骨肉之间的关系容易疏远,所以我不忍心用‘族’这个称呼。”这在当时虽然算得上是一种巧妙的回答,但从礼节上却是行不通的。

【原文】吾尝问周弘让曰:“父母中外姊妹,何以称之?”周曰:“亦呼为丈人。”自古未见丈人之称施于妇人也。吾亲表所行,若父属者,为某姓姑;母属者,为某姓姨。中外丈人之妇,猥俗呼为丈母,士大夫谓之王母、谢母云。而《陆机集》有《与长沙顾母书》,乃其从叔母也,今所不行。

【译文】我曾经问周弘让:“父母亲的中表姊妹,应该如何称呼她们?”周弘让回答说:“也把她们称呼为丈人。”自古以来没有见过把丈人的称呼用于妇人身上的。我的亲表们是这样称呼的:如果是父亲的中表姐妹,应该称她为某姓姑;如果是母亲的中表姊妹,就称她为某姓姨。中表长辈的妻子,俚俗称为丈母,而士大夫则称她们为王母、谢母等等。《陆机集》中有《与长沙顾母书》,其中的顾母就是陆机的从叔母,这种称呼在当前已经不通行了。

【原文】齐朝士子,皆呼祖仆射为祖公,全不嫌有所涉也,乃有对面以相戏者。

【译文】齐朝的士大夫们,都称仆射祖珽为“祖公”,毫不忌讳这样称呼会涉汲到对自家祖父的称呼,甚至还有人当着祖珽的面用这种称呼来取笑的。

【原文】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吕后微时,尝字高祖为季;至汉爰种,字其叔父曰丝;王丹与侯霸子语,字霸为君房。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尚书王元景兄弟,皆号名人,其父名云,字罗汉,一皆讳之,其余不足怪也。

【译文】古代的人,名是用来端正礼仪,字是用来表明品德。名在死后要对之避讳,字却可以作为孙子的氏。孔子的弟子在记录孔子的言行时,都称孔子为“仲尼”;吕后微贱的时候,曾经以汉高祖刘邦的字称呼他为“季”;到汉代的爰种,也以他叔父的字称作“丝”;王丹与侯霸的儿子交谈时,也称侯霸的字“君房”。江南到现在仍然不避讳称字。北方的士大夫对名和字完全没有区别,名也称作字,字固然也称做字了。尚书王元景兄弟俩,都被称作名人,他们的父亲名云,字罗汉,他俩对父亲的名和字一概加以避讳,其他的人诸多避讳,也就不足为奇了。

【原文】《礼·间传》云:“斩缞之哭,若往而不反;齐缞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缌麻,哀容可也,此哀之发于声音也。”《孝经》云:“哭不偯。”皆论哭有轻重质文之声也。礼以哭有言者为号;然则哭亦有辞也。江南丧哭,时有哀诉之言耳;山东重丧,则唯呼苍天,期功以下,则唯呼痛深,便是号而不哭。

【译文】《礼记·间传》说:“穿戴斩缞的丧服居丧时,一声痛哭直到气竭,好像再也回不过气来似的;穿戴齐缞的丧服居丧时,要哭得死去活来;穿戴大功丧服居丧时,要哭得一声三折,余音尚存;穿戴小功、缌麻丧服居丧时,只要体现出悲哀的神情就可以了。这就是哀痛之情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形。”《孝经》说:“孝子痛失双亲,哭声不拖余音。”这些话都论述了哀哭之声有轻有重、有质朴、有文饰等等差异。丧礼中把边哭边哀诉者称作号,如此则哀哭也可以带有言辞了。江南人在居丧哀哭时,常常夹杂有哀诉的言语;北方人在服重丧时,只知呼天叫地,而在服期功以下之丧时,则只是叫呼悲痛深刻,这便是号而不哭。

【原文】江南凡遭重丧,若相知者,同在城邑,三日不吊则绝之;除丧,虽相遇则避之,怨其不己悯也。有故及道遥者,致书可也;无书亦如之。北俗则不尔。江南凡吊者,主人之外,不识者不执手;识轻服而不识主人,则不于会所而吊,他日修名诣其家。

【译文】在江南一带,凡遇到重丧,如果是相互认识的知心朋友,又住在同一个城邑,三日之内还未吊唁,丧家就会与他断绝来往;即使在丧期过后,丧家与他在路上碰到,也会避开他,因为心中怨恨他不怜惜自己。如果另有缘故或者路途遥远而不能前来吊唁的话,写封信表示安慰也可以;如若不写信,丧家也照样与他们恩断情绝。北方的风俗则不是这样。江南地区凡来吊唁的人,除了丧主之外,不与不相识的人握手;如果只了解披戴较轻丧服的人而不认识丧主,就不必到治丧现场吊唁,改日书写好名刺再到丧家表示慰问就行了。

【原文】阴阳说云:“辰为水墓,又为土墓,故不得哭。”王充《论衡》云:“辰日不哭,哭必重丧。”今无教者,辰日有丧,不问轻重,举家静谧,不敢发声,以辞吊客。道书又曰:“晦歌朔哭,皆当有罪,天夺其算。”丧家朔望,哀感弥深,宁当惜寿,又不哭也?亦不谕。

【译文】阴阳家说:“辰日是水墓,又是土墓,所以不能哭丧。”王充的《论衡》说:“辰日不能哭丧,要是哭丧肯定会再死人。”现在有些缺乏教养的人,辰日遇到丧事,就不分轻丧还是重丧,全家都很安静的,不敢发出哭声,并且拒绝前来吊丧的宾客。道家的书上说:“晦日唱歌,朔日哭泣,都是有罪的,上天会减少他的寿命。”丧家在朔日和望日,哀痛的情愫特别深切,难道只为了珍惜自己的生命,就不痛哭了吗?这真叫人莫名其妙。

【原文】偏傍之书,死有归杀。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译文】旁门左道的书籍说:人死之后,灵魂会在某一天回家一次。这一天,家中子孙们都逃避在外,谁都不肯待在家里;又说:用画瓦和书符的办法可以镇邪,用诅咒可以制妖;还说:出殡的时候,门前要燃火,屋外要铺灰,还要举行仪式来送走家鬼,写奏折向上天祈求断绝死者的殃祸延及家人。诸如此类的行为,都不近情理,是儒术的罪人,应当对之进行批判。

古代人物【原文】己孤,而履岁及长至之节,无父,拜母、祖父母、世叔父母、姑、兄、姊,则皆泣;无母,拜父、外祖父母、舅、姨、兄、姊,亦如之:此人情也。

【译文】父母去世以后,每当元旦及冬至这两个节日里,倘若去世的是父亲,就要拜见母亲、祖父母、伯叔父母、姑母、兄长、姐姐,拜时都要流泪;如果去世的是母亲,就要去拜见父亲、外祖父母、舅父、姨母、兄长、姐姐,也一样要痛哭:这是人之常情啊。

【原文】江左朝臣,子孙初释服,朝见二宫,皆当泣涕;二宫为之改容。颇有肤色充泽,无哀感者,梁武薄其为人,多被抑退。裴政出服,问讯武帝,贬瘦枯槁,涕泗滂沱,武帝目送之曰:“裴之礼不死也。”

【译文】江南的朝廷大臣去世后,他们的后辈在除去丧服之初,如果去朝觐天子和太子,都应该痛哭流涕;天子和太子也会为之动情。也颇有些肤色丰润,毫无哀痛表情的人,梁武帝鄙薄他们的为人,往往将他们贬退降谪。裴政除去丧服后,按照僧侣的礼节朝觐梁武帝,他面容瘦弱倦怠,涕泪横流。梁武帝目送着他离去,说道:“裴之礼没有死啊。”

【原文】二亲既没,所居斋寝,子与妇弗忍入焉。北朝顿丘李构,母刘氏夫人亡后,所住之堂,终身锁闭,弗忍开入也。夫人,宋广州刺史纂之孙女,故构犹染江南风教。其父奖,为扬州刺史,镇寿春,遇害。构尝与王松年、祖孝徵数人同集谈宴。孝徵善画,遇有纸笔,图写为人。顷之,因割鹿尾,戏截画人以示构,而无他意。构怆然动色,便起就马而去。举座惊骇,莫测其情。祖君寻悟,方深反侧,当时罕有能感此者。吴郡陆襄,父闲被刑,襄终身布衣蔬饭,虽姜菜有切割,皆不忍食;居家惟以掐摘供厨。江宁姚子笃,母以烧死,终身不忍啖炙。豫章熊康父以醉而为奴所杀,终身不复尝酒。然礼缘人情,恩由义断,亲以噎死,亦当不可绝食也。

【译文】父母去世以后,他们生前斋戒时居住的地方,儿子与媳妇就不忍心进去了。北朝顿丘郡的李构,在他母亲刘氏去世后,就把她生前所居住的堂屋一直关闭着,李构至死都不忍心开门进屋。刘氏是刘宋时广州刺史刘纂的孙女,所以李构仍然受到了江南风俗的感染。李构的父亲李奖,是扬州刺史,他在镇守寿春时被人杀害。李构曾经与王松年、祖孝徵等人聚在一起消遣聊天。祖孝徵擅长画画,正巧有纸笔,就画了个人。过了一会,祖孝徵就割下宴席上的鹿尾,随手开玩笑地把人像截断,拿给李构看,并没有其他的意思。谁知李构却哀痛得顿时大变,立即起身跃马而去。所有在座的人都惊奇不已,不知道其中的缘由。祖孝徵很快就醒悟过来,这才深感惶恐不安。然而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吴郡的陆襄,他的父亲陆闲被砍头,因此陆襄终身穿布衣吃蔬食,即使是姜菜,如果被刀切过,他都不忍心食用;平时在家也只用指掐手摘的蔬菜供厨房之用。江宁的姚子笃,因为母亲是被大火烧死的,所以他终身都不忍心吃火烤的肉食。豫章郡的熊康,父亲因酒醉而被奴仆所杀,所以他终身不再尝酒。然而礼节是因为人的感情需要而设立的,报答恩情也要根据事理来决定。假如双亲是因为吃饭而噎死的,子女总不见得因此就绝食吧。

【原文】《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政为常所讲习,雠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若寻常坟典,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佚,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译文】《礼经》上说:父亲留下来的书籍,母亲生前用过的杯子,子女感念上面存留着父母的手汗与口气,就不忍心阅读和使用。正是因为这些书籍是他们生前经常使用的,亲手校对誊写过的,或是特别喜欢的,上面留有他们使用过的气息,所以会触发思念之情。如果只是普通的书籍,以及各种生活日用品,怎么可以全都废弃不用呢?父母的遗物既然不忍阅读和使用,又不允许随意散失亡佚,那就只能保存起来,留传给后代了。

【原文】思鲁等第四舅母,亲吴郡张建女也,有第五妹,三岁丧母。灵床上屏风,平生旧物,屋漏沾湿,出曝晒之,女子一见,伏床流涕。家人怪其不起,乃往抱持,荐席淹渍,精神伤怛,不能饮食。将以问医,医诊脉云:“肠断矣!”因尔便吐血,数日而亡。中外怜之,莫不悲叹。

【译文】思鲁兄弟几个人的四舅母,是吴郡张建的女儿,她有个五妹,三岁时母亲就过世了。灵床上摆设的屏风,是她母亲生前使用的物品。因房屋漏雨,沾湿了屏风,被人拿出去晾晒,那女孩一见屏风,就伏在床上痛哭流涕。家里人见她一直哭泣,觉得奇怪,就过去抱她起身,只见垫席已被泪水浸湿。她神情悲伤,不能进食。家里人带她去看医生,医生诊脉以后说道:“她已经伤心断肠了!”女孩因此吐血,没几天就去世了。家人和外人都很怜惜她,没有不悲伤慨叹的。

【原文】《礼》云:“忌日不乐。”正以感慕罔极,恻怆无聊,故不接外宾,不理众务耳。必能悲惨自居,何限于深藏也?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迫有急卒,密戚至交,尽无相见之理:盖不知礼意乎。

【译文】《礼记》上写道:“忌日不宴饮作乐。”正是由于有说不尽的感伤和思慕,悲伤欲绝,郁闷不乐,所以忌日不接待客人,也不处理日常事务。如果确能做到应付自如,又何必把自己深藏起来呢?世上有的人虽然端坐于深宅之中,却并不妨碍他兴致勃勃,还精心准备了美味佳肴,斋食非常丰盛。可是一旦有急事仓促发生,或有至亲好友到来,却全都没有出来相见的道理,这似乎是不懂礼节吧!

【原文】魏世王修母以社日亡;来岁社日,修感念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今二亲丧亡,偶值伏腊分至之节,及月小晦后,忌之外,所经此日,犹应感慕,异于余辰,不预饮宴、闻声乐及行游也。

【译文】曹魏王修的母亲是在社日当天去世的。第二年的这一天,王修深刻怀念母亲,非常悲痛。邻里乡亲听说后,为此而停止了社日的活动。现在,父母双亲去世的日子,如果恰好正碰上伏祭、腊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些节日,以及忌日前后三天、忌月晦日的前后三天,虽然都在忌日之外,可是应当对去世的父母感怀思慕,而与其他日子有所不同。在这些日子里,应该做到不参加宴饮、不欣赏音乐以及不出门玩乐。

【原文】刘縚、缓、绥,兄弟并为名器,其父名昭,一生不为照字,惟依《尔雅》火旁作召耳。然凡文与正讳相犯,当自可避;其有同音异字,不可悉然。“到”字之下,即有昭音。吕尚之儿,如不为上;赵壹之子,傥不作一:便是下笔即妨,是书皆触也。

同类推荐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军旅诡事

    军旅诡事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目前自己开了一家铁匠铺专门为那些有钱的老板打造镇宅驱鬼的宝剑。其实我非常爱部队,在部队的那些年是我一生最充实的日子。当初我选择退役还让政委感慨了很久,如果不是在特战旅经历的种种,我想我真的会选择留在部队……但特战旅经历的那些事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我选择离开部队,开一家铁匠铺的最大原因。现在我想告诉你军队里的那些恐怖事儿……
  • 年轻商人必备的35条商业智慧

    年轻商人必备的35条商业智慧

    纵观世界上那些驰骋商场的顶级富豪,他们无一不是凭借经营的智慧,创下某一行业的“霸主”之业!所以商场的成功在于智慧!正要步入商场或已在商场上拼搏的年轻人,要想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战场上赢得成功,你除了要拼时间、精力、热忱……更重要的是拼智慧。本书的宗旨就是:让更多的年轻商人拥有足够的智慧,让更多的年轻商人脱颖而出,成长为商场上的巨鳄。
  • 嫁个将军好过年

    嫁个将军好过年

    穿越成相府傻子三小姐,以为可以过一回米虫生活,却被一道圣旨赏给了一品将军。嫁就嫁贝,却在新婚隔天被丢入了废园,面对四面漏风的破屋!TNND,还让不让人活了?楚天翔我的正牌相公,一道圣旨把我娶进门,却在新婚隔天把我吃干抹净后丢入了废园。等我向他讨要休书时,他却用他的圆月弯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冷冷地问:“你是不是给我爬墙了?”靠,你小三都养了,还不许我爬个墙?夜孤寒离殇宫主,带着罗刹面具的男人,新婚那天我揭下了他的面具,绝美的容颜上带着妖艳的血花,让我的心竟是如此这般的痛。苏凝芷玉面毒郎君,虽说你是我把上的,但是不要每次我们亲热的时候,都会有毒虫蛇蚁来助兴喂,我郑重申明:我对一切毒物过敏,小心我哪天对你都过敏。孟子墨、孟子轩,绝色双胞美少年。咳咳,你们的爱我吃不消,我不想做你们争夺的玩具。“不行,”不亏是双胞胎,脱口说出的话都一样。不过作为玩具的我能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挖?我要自己跑路。情景一:苏凝芷与我的相遇日“那你看岸上,”妖艳美男指了指岸上我的衣裙。“啊,”原来我脱下来的衣裙正半盖着一套紫色衣衫,显然他是比我先到此处。“对不起,是我没注意,”我红着脸低下头。感觉身边水波荡漾,等我抬头看去,只看到妖艳美男光楼的背影,他快速的拾衣穿妥后转身。“你,好好洗,”妖艳美男对我笑了一下,然后他捡起我的衣裙尽数的丢入池中,“顺便把和你一样的这些脏衣服也洗洗。”靠,这个男人有激发我心底小宇宙暴发的潜质,我咬着牙捡起了漂在水面上的衣裙。你等着,我李湄儿发誓一定要拿下你,到时让你舔我的脚趾。李湄儿其实是个慢热型的女主,平日里懒人一个,只有到关键时刻才会激发出她的小宇宙,一步步的走上掌控自己人生的色女YY之路。好友的文文《女王夫君不嫌多》夜光莹蝶《将军有女许给谁》酥肉儿《迎宾小姐的夜总会见闻》路非祸《逃妃索爱》蓝薇蓝《独傲天下》薄唇醉《相公好凶猛》路非祸
  • 嫁个将军好过年

    嫁个将军好过年

    穿越成相府傻子三小姐,以为可以过一回米虫生活,却被一道圣旨赏给了一品将军。嫁就嫁贝,却在新婚隔天被丢入了废园,面对四面漏风的破屋!TNND,还让不让人活了?楚天翔我的正牌相公,一道圣旨把我娶进门,却在新婚隔天把我吃干抹净后丢入了废园。等我向他讨要休书时,他却用他的圆月弯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冷冷地问:“你是不是给我爬墙了?”靠,你小三都养了,还不许我爬个墙?夜孤寒离殇宫主,带着罗刹面具的男人,新婚那天我揭下了他的面具,绝美的容颜上带着妖艳的血花,让我的心竟是如此这般的痛。苏凝芷玉面毒郎君,虽说你是我把上的,但是不要每次我们亲热的时候,都会有毒虫蛇蚁来助兴喂,我郑重申明:我对一切毒物过敏,小心我哪天对你都过敏。孟子墨、孟子轩,绝色双胞美少年。咳咳,你们的爱我吃不消,我不想做你们争夺的玩具。“不行,”不亏是双胞胎,脱口说出的话都一样。不过作为玩具的我能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挖?我要自己跑路。情景一:苏凝芷与我的相遇日“那你看岸上,”妖艳美男指了指岸上我的衣裙。“啊,”原来我脱下来的衣裙正半盖着一套紫色衣衫,显然他是比我先到此处。“对不起,是我没注意,”我红着脸低下头。感觉身边水波荡漾,等我抬头看去,只看到妖艳美男光楼的背影,他快速的拾衣穿妥后转身。“你,好好洗,”妖艳美男对我笑了一下,然后他捡起我的衣裙尽数的丢入池中,“顺便把和你一样的这些脏衣服也洗洗。”靠,这个男人有激发我心底小宇宙暴发的潜质,我咬着牙捡起了漂在水面上的衣裙。你等着,我李湄儿发誓一定要拿下你,到时让你舔我的脚趾。李湄儿其实是个慢热型的女主,平日里懒人一个,只有到关键时刻才会激发出她的小宇宙,一步步的走上掌控自己人生的色女YY之路。好友的文文《女王夫君不嫌多》夜光莹蝶《将军有女许给谁》酥肉儿《迎宾小姐的夜总会见闻》路非祸《逃妃索爱》蓝薇蓝《独傲天下》薄唇醉《相公好凶猛》路非祸
  • 不做宠妾

    不做宠妾

    他,是身份高贵,冷酷风流的王爷。而她,他与她,云泥之别可他却宠她爱她,视她为宝。她说,她不做宠妾,她要自由。他愤怒,他说他不许,偷了心便离开,天下哪有这般便宜的事?
  •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成七位名士,他们常在竹林中聚会,因此得了这个雅号。在混乱黑暗的时代,竹林七贤把老庄哲学的无为、尚真与返归自然的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自由解放的新气象和不伪饰、不矫情、顺其自然的新的道德风尚。东晋之后,竹林七贤的影响逐渐传播开来。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已成为魏晋时期文人精神理想的一种象征。
  • 你一念之间,我情深一场

    你一念之间,我情深一场

    一段不为人知的心酸往事,两个同样危险强势的男人,三个游走在黑白边缘的年轻男女;当一心提防的魔鬼最终冲破固守的心房,当倾心所爱的情人转身成为复仇天使,爱和恨的天平,生与死的对决,究竟该如何平衡抉择,谁又是谁生命里最后的救赎阳光?
  • 漫步云深处(全+番外已出版)

    漫步云深处(全+番外已出版)

    他不明白,她明知自己讨厌她,为何还愿意嫁过来?她明明不是温顺的小女人,为何还能在他面前忍气吞声?她在打什么主意?无论如何,他对她都只有痛恨与厌烦;在父亲面前扮演好完美老公的角色,在外人面前藏起婚戒,装作与她漠不相识,而与初恋女友爱火狂燃。在私下里,他嘲讽她、折磨她,得意地说:“你要的一切,我都可以给你,除了爱情。”她却冷静地回答:“沈奕棠,我们离婚吧!”(本文由红袖添香网独家首发,不经授权,谢绝转载)
  • 赤眉绿林起义

    赤眉绿林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