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8900000006

第6章 风操慕贤(1)

风操第六

【原文】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不劳翰墨。汝曹生于戎马之间,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录以传示子孙。

【译文】我看《礼经》上讲的都是圣贤人的教诲:在长辈面前怎样使用畚箕扫帚,吃饭时如何使用匙子和筷子,咳嗽、吐痰应该留意什么,如何使应答合理,如何持烛照明、以礼待客,以及如何端盆送水侍奉长辈盥洗等等,这种种事情的礼仪,都有精确的规范,说得已经非常完备了。但是此书已经残破,不再是完整的本子;而且有一些礼仪规范,书上并未记载,有些则需根据世事的变迁而作相应的调整,于是博学通达之士便自己制定了规范,递相沿袭,予以施行,所以世人就称之为士大夫风度节操。然而各个家庭的情况颇有不同之处,对这些礼仪规范的认识也各有长短。不过,基本脉络也还是知晓的。从前我在江南的时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早已耳濡目染,就像蓬蒿生长在大麻之中,用不着依靠绳墨也长得很直一样。你们生于兵荒马乱的年代,对这些礼仪规范自然是陌生的。所以我暂且将它们记录下来,用以传示子孙后代。

【原文】《礼》云:“见似目瞿,闻名心瞿。”有所感触,恻怆心眼;若在从容平常之地,幸须申其情耳。必不可避,亦当忍之;犹如伯叔兄弟,酷类先人,可得终身肠断,与之绝耶?又:“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益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于颠沛而走也。梁世谢举,甚有声誉,闻讳必哭,为世所讥。又有臧逢世,臧严之子也,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孝元经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夕辐辏,几案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不省取记,多废公事,物情怨骇,竟以不办而退。此并过事也。

【译文】《礼记》上说:“见到容貌与自己已故父母相似的人,听到与自己已故父母相同的名字,都会担心恐慌。”这是由于心中有所感触,引发了深藏心底的忧伤。如果是在悠闲舒缓的平常地方碰到此类事,或许应该把这种情感发泄出来。如果实在回避不了的,也应当忍一忍。比如自己的叔伯、兄弟,相貌酷似已故的父亲,难道你能因此而一辈子伤心断肠、永远断绝与他们的交往吗?《礼记》又说:“读写文章时不用避讳;在宗庙祭祀时不用避讳;在国君面前说话时不避私讳。”这就使我们更加理解:在听到与已故父母相同的名字时,必须先考虑一下自己该取何种态度,而没有必要慌张地急于趋避。梁朝有个谢举,很有声誉,但他一听到别人称呼自己父母的名字必定要哭,因此遭到世人的讥笑。还有一个臧逢世,是臧严的儿子,为人努力向上,修养品行,不败坏自家门风。梁元帝担任江州刺史的时候,派他到建昌督察公事。当地郡县的民众竞相给他写信,从早到晚聚集到官署,案桌上公牍和信札堆积如山。可是这位臧逢世在处理公务时,只要见到文书中提及“严寒”二字的,他就要伤感流泪,无心审阅文牍,因此经常误事。人们对此深感惊异和不满,臧逢世终因不称职而被免职。上述二人的做法都太过分了。

【原文】近在扬都,有一士人讳审,而与沈氏交结周厚,沈与其书,名而不姓,此非人情也。

【译文】最近在扬都,有一位读书人忌讳“审”字,他与一位姓沈的人情同手足。姓沈的人给他写信,只署名字而不署姓氏,这就不合人之常情了。

【原文】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之称;厉王名长,琴有修短之目。不闻谓布帛为布皓,呼肾肠为肾修也。梁武小名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其义。或有讳云者,呼纷纭为纷烟;有讳桐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耳。

【译文】大凡要避讳的字,都一定用它的同义词来替代:齐桓公名叫小白,所以博戏中的“五白”就有了“五皓”的叫法;淮南厉王名长,于是“胫有长短”就被说成“胫有修短”。但是,还没有听说过把“布帛”说成“布皓”,把“肾肠”称作“肾修”的。梁武帝的小名叫阿练,他的子孙都把“练”说成“绢”;可是,如果把“销炼”物品说成“销绢”物品,恐怕就有悖于事义了。关于有忌讳“云”字的人把“纷纭”说成“纷烟”;忌讳“桐”字的人把“梧桐树”称作“白铁树”,就更像是在开玩笑了。

【原文】周公名子曰禽,孔子名儿曰鲤,止在其身,自可无禁。至若卫侯、魏公子、楚太子,皆名虮虱;长卿名犬子,王修名狗子,上有连及,理未为通,古之所行,今之所笑也。北土多有名儿为驴驹、豚子者,使其自称及兄弟所名,亦何忍哉?前汉有尹翁归,后汉有郑翁归,梁家亦有孔翁归,又有顾翁宠;晋代有许思妣、孟少孤:如此名字,幸当避之。

【译文】周公给儿子取名叫禽,孔子给儿子取名叫鲤,这些名字只与被命名的人本身有关,自然无须阻止。至于像卫侯、韩公子、楚太子都取名为虮虱;司马相如又名犬子,王修名叫狗子,这就牵连涉及他们的父辈,情理上无法融通了。古人所做的一些事情,现在的人就觉得荒唐了。北方人常给儿子取名为驴驹、猪仔之类的,假如让他们这样自称,或者让他们的兄弟这样称呼,又怎么受得了呢?前汉有人叫尹翁归,后汉有人叫郑翁归,梁朝也有人叫孔翁归,还有人叫顾翁宠;晋代又有人叫许思妣、孟少孤,像这一类名字,都应当尽力回避。

【原文】今人避讳,更急于古。凡名子者,当为孙地。吾亲识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一座百犯,闻者辛苦,无憀赖矣。

【译文】当今时代人的避讳,比古人更严格。人们在为儿子取名时,就应当设身处地为孙辈着想。我的亲朋好友中有讳“襄”字的、讳“友”字的、讳“同”字的、讳“清”字的、讳“和”字的、讳“禹”字的,情谊疏浅的人一时仓猝,很容易冒犯在座众人的忌讳,听到的人感到辛酸悲苦,弄得无所适从。

【原文】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故名相如,顾元叹慕蔡邕,故名雍,而后汉有朱伥字孙卿,许暹字颜回,梁世有庾晏婴、祖孙登,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

【译文】从前司马长卿敬佩蔺相如,所以就改名相如;顾元叹钦慕蔡邕,因此就改名为雍。而后汉的朱伥字孙卿,许暹字颜回;梁朝有庾晏婴、祖孙登,这些人竟然把古人连名带姓都选作自己的名字,也是一件庸俗鄙贱的事啊。

【原文】昔刘文饶不忍骂奴为畜产,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有指名为豚犊者。有识傍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

【译文】以前,刘文饶不忍心骂仆人为畜生,而当今有些愚昧浅陋的人却用这类字眼相互取乐,有的人还称呼别人为猪仔、牛犊。有见识的旁观者尚且听不下去想把耳朵捂住,何况那当事人呢!

【原文】近在议曹,共平章百官秩禄,有一显贵,当世名臣,意嫌所议过厚。齐朝有一两士族文学之人,谓此贵曰:“今日天下大同,须为百代典式,岂得尚作关中旧意?明公定是陶朱公大儿耳!”彼此欢笑,不以为嫌。

【译文】近日我在议曹与众人一起商议关于百官的俸禄问题,有一位显贵,是当今显赫,他对众人所议的百官俸禄过于优待表示不满。有一两位原齐朝的士族文学侍从,便对这位显贵说:“现在天下统一了,我们应该为后世建立一个典范,怎么能依然沿袭以前的关中旧规呢?明公如此吝啬,一定是陶朱公的大儿子吧!”说罢彼此欢笑,竟然不嫌忌这种把戏。

【原文】昔侯霸之子孙,称其祖父曰家公;陈思王称其父为家父,母为家母;潘尼称其祖曰家祖:古人之所行,今人之所笑也。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方有此言耳。凡与人言,言己世父,以次第称之,不云家者,以尊于父,不敢家也。凡言姑姊妹女子:已嫁,则以夫氏称之;在室,则以次第称之。言礼成他族,不得云家也。子孙不得称家者,轻略之也。蔡邕书集,呼其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书集,亦云家孙,今并不行也。

【译文】很久以前,侯霸的儿子称自己的祖父为家公;陈思王曹植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称母亲为家母;潘尼称自己的祖父为家祖。古人的这种叫法,现在的人就觉得很可笑了。如今南北各地的风俗,提到祖父及双亲,没有人称作“家”某某的;只有那些村野鄙俗之人,才会有这样的叫法。凡是与别人说话,涉及自己的伯父,只是按照父辈排行顺序称呼,而不冠以“家”字,是因为伯父比父亲年长,不敢称“家”。凡是提及自己的姑表姊妹,已经出嫁的,就以她丈夫的姓氏称呼;没有出嫁的,就以长幼排行顺序称呼。这是说女子一经行了婚嫁之礼,就成了夫家的人,不能再称作“家”了。对于子孙,也不可以称“家”,以示对他们的忽视。蔡邕在文集中称呼他的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在文集中也有家孙的称呼,这种称呼如今都不流行了。

古代人物【原文】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王羲之书,称彼之母与自称己母同,不云尊字,今所非也。

【译文】凡是与人谈话,称呼对方的祖父母、伯父母、父母以及长姑,都要加个“尊”字;自叔父母以下,则在称呼前加个“贤”字,这是为了表示尊卑的区别。王羲之在书信中,称呼别人的母亲和称呼自己的母亲时一样,前面不加“尊”字,如今认为这样做是欠妥的。

【原文】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带以申慰。北人至岁之日,重行吊礼;礼无明文,则吾不取。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译文】南方人在冬至和岁首这两个日子,不到办丧事的人家去;如果不写信的话,就等过了冬至、岁首,再穿戴整齐前去吊唁,以表示慰问。北方人在冬至、岁首这两个节日,特别重视行吊唁之礼,这种做法在礼仪上没有明文约束,因而我觉得不可取。南方人在有客到来时不去门外迎接,宾主相见时只是拱手而不欠身,送客时也仅仅离开座席而已;北方人迎送客人都到门口,宾主相见时行礼作揖,这些都是古人所遵守的,我很欣赏这种迎送的礼节。

【原文】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觳,自兹以降,虽孔子圣师,与门人言皆称名也。后虽有臣、仆之称,行者盖亦寡焉。江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吾善其称名焉。

【译文】以前,帝王、诸侯都自称为孤、寡、不穀,从那以后,即使是孔子这样的至圣先师,与他的门徒们谈话时也直呼自己的名字。后来虽然有人自称为臣、仆,但这样做的人大约也并不多见。江南之人不论尊卑贵贱,都各有称呼,这都记载在《书仪》中。北方人则大多以名自称,这是古代的遗风遗俗,我赞许他们直呼自己名字的做法。

【原文】言及先人,理当感慕,古者之所易,今人之所难。江南人事不获已,须言阀阅,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北人无何便尔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之事,不可加于人也。人加诸己,则当避之。名位未高,如为勋贵所逼,隐忍方便,速报取了,勿使烦重,感辱祖父。若没,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世父、叔父则称从兄弟门中,兄弟则称亡者子某门中,各以其尊卑轻重为容色之节,皆变于常。若与君言,虽变于色,犹云亡祖亡伯亡叔也。吾见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为兄子弟子门中者,亦未为安贴也。北土风俗,都不行此。太山羊侃,梁初入南;吾近至邺,其兄子肃访侃委曲,吾答之云:“卿从门中在梁,如此如此。”肃曰:“是我亲第七亡叔,非从也。”祖孝徵在座,先知江南风俗,乃谓之云:“贤从弟门中,何故不解?”

【译文】每当提到亡父的时候,按常规应当悼念亡父的恩情,这对古人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而现在的人却觉得困难。江南人除非万不得已,必须谈论家世,也一定是用书信的方式,很少当面议论的。北方人则没什么缘由便想找人聊天,就会互相访问。这种事情各人有各人的习惯,不可以强加于人。如果别人把这样的事强加于你,就应当尽力设法予以回避。如果自己的名声地位都不高,又遇到权贵逼迫而必须言及家世,你可以暂且忍耐,随机应变,做一些言简意赅的回答,尽快结束谈话,不要让这种谈话变得繁复,使自己的祖辈和父辈受到污辱。如果自己的祖父、父亲已经去世,在必须提及他们的时候,就要表情严肃,坐得端正,口称“大门中”;提及去世的伯父、叔父,就称“从兄弟门中”;提到已过世的兄弟,则称死者儿子“某某门中”,并且要根据他们身份的高低、地位的贵贱,来定夺自己在表情流露上应该掌握的分寸,与平时的神情都要有所不同。如果与君王谈起自己已故的长辈,虽然也要表露出神色的变化,但还是称他们为亡祖、亡伯、亡叔。我看见一些名士,也有将已故的兄、弟称作兄子“某某门中”或弟子“某某门中”,这也是未必合适的。北方地区的风俗,都不这样称呼。泰山郡有个羊侃,在梁朝初年到了南方。最近我到过邺城,羊侃哥哥的儿子羊肃来向我询问羊侃的具体情况,我回答他说:“您的从门中在梁朝的情况如何如何。”羊肃说:“他是我的亲第七亡叔,不是堂叔。”当时祖孝徵也在座,他早就知道江南的风俗,就对羊肃说:“就是指贤从弟门中,您怎么不理解呢?”

【原文】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从父兄弟姊妹已孤,而对其前,呼其母为伯叔母,此不可避者也。兄弟之子已孤,与他人言,对孤者前,呼为兄子弟子,颇为不忍;北土人多呼为侄。案:《尔雅》、《丧服经》、《左传》,侄虽名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已来,始呼叔《左传》侄;今呼为侄,于理为胜也。

【译文】古时候的人都称呼伯父、叔父,现在的人大部分只单称伯、叔。如果伯父、叔父的子女父亲死后,那么在他们面前说话的时候,称他们的母亲为伯母、叔母,这是无法避免的。假如兄弟的儿子丧父,你在当着他们的面与别人讲话时,直称他们为兄之子或弟之子,也是很不礼貌的;北方人大多叫他们为“侄”。据考查:在《尔雅》、《丧服经》、《左传》等书中,“侄”的称呼虽说男女都可以通用,但都是相对于姑姑而言。晋代以来,才开始有叔侄的称呼;现在统称为“侄”,从情理上说是更合适的。

【原文】别易会难,古人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有王子侯,梁武帝弟,出为东郡,与武帝别,帝曰:“我年已老,与汝分张,甚以恻怆。”数行泪下。侯遂密云,赧然而出。坐此被责,飘飘舟渚,一百许日,卒不得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绝,目犹烂然,如此之人,不可强责。

【译文】离别时容易相见难,因此古人很看重离别的感情。江南地区在为人饯行送别时,谈到分离就掉眼泪。梁朝有位王子侯,是梁武帝的弟弟,他在前往东边的州郡任职之前,去向梁武帝告别。梁武帝说;“我年纪大了,与你分别,非常伤心。”说完,两行眼泪就流了下来。王子侯也显出悲伤的样子,却挤不出眼泪,只能面有愧色地红着脸离开了皇宫。他因为这件事而受到指责,舟船在停泊处飘荡了一百多天,终于还是不能离开。北方的习惯,就不屑于离别的凄切,在岔道口说起别离,欢笑着分手。当然有的人天生就不爱流泪,即使悲痛得肠断欲绝,两眼依然炯炯有神。对这样的人,就不能勉强和指责他。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 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豪门千金的布衣人生

    豪门千金的布衣人生

    程璃安本该是叶家名副其实的大小姐,享尽荣华富贵。可亲生父母却在她还是襁褓婴儿的时候把她寄养在别人家。随着时光的流逝,二十四年后,那个小婴儿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的人生,本该顺利无阻,直到半年前,她被最爱的男友抛弃,那个叫宋宇阳的男子在她的病床前残忍的说出原因:你没有学历没有背景没有本事,我凭什么喜欢你呢?程璃安以为这就是地狱,可更加残酷的事情还在后面!紧接着她失去最爱的工作,养父母惨死,到后来她发现身世的秘密。这一切,使她无法承受,她试图自杀,却放不下承诺一定会回来找她的亲生父母,只好继续苟且的活着。可命运却不允许她苟且偷生。遇见顾林,重见前男友,前男友家人女友对她的迫害,好朋友们感情的波折……亲生父母的秘密,自己身世的秘密,背负的仇恨,暗中陌生人的提点和帮助……到底谁是谁的阳光?谁又会带着谁走向黑暗?秘密总有一天都会揭晓,阴谋也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或许是残忍的报复,或许是无心的陷害,或许是有心的伤害……对宋宇阳:总有一天,我会以一个华丽的姿态出现在你面前,让你后悔莫及。对顾林:感谢你一直的照顾和青睐,误会也好,事实也罢,我的未来,不敢邀你加入。对叶璃宁:我从来不懂你的用心,你到底是爱我呢还是恨我呢?本文男主超爱女主(虽然之前犹豫了那么一下下);渣男也会遭到报应的;还有,还有,神秘的少爷,热情的富二代……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本文慢热,让我娓娓道来精彩的故事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逆神之穿越的继承者

    逆神之穿越的继承者

    又怎么回事?身边的兄弟都是在为情所烦恼,他却是为处理过多感情而烦恼,我要逆神而行!,我夏飞从现在开始,真是麻烦!你说什么?这一切全是所谓的“神”所做的游戏吗?那么。我宣誓我要反抗这个命运,少年夏飞只因为好奇而拿起一颗奇怪的珠子,却来到了一个新世界,曾经身为弈剑逍遥阁少主的他应该怎么办呢?为了自己所重视的人,他卷入了两个组织的战斗中,却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上层人员之一。带领这个组织的人翻身做主吗?还有这么多美女都这么关注自己
  • 重生之女配要崛起

    重生之女配要崛起

    上一世,被白莲花玩转与鼓掌,因此被误解被抛弃。重生一世,定要活出自己的色彩!
  • 后宫乱·红颜怨(实体全本完结)

    后宫乱·红颜怨(实体全本完结)

    本书以言情小布局为主线,铺张开后宫利益争斗和政治权势比拼的大场景,无情而现实的揭示着帝王之家权势争斗的残酷和冷漠,揭示着古代女子的无奈与悲哀。书中层层叠叠的恩怨纠缠,无边无尽的爱恨情仇,带你进入那个繁华盛世之前一度纷乱离合的动荡年月,让你由心灵的最深处去感知‘一将功成,万骨惧枯’的深意。优美的文字,层出的情节将为你完美的展示出那繁华背后令人撕裂肝肠的平凡故事,谱写出政治与爱情的完美演绎。读者群:37205770,13820601,40834603,10267321,36392946,37684295本人Q号:944598322,加入者请注明:红袖
  • 请求支援

    请求支援

    《请求支援》是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系列丛书之一,作者周海亮是国内最受青年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一滴泉小说、超短篇小说或百字小说等。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这本收录的就是微型小说,共收小说67篇,包括:《穿过正午的马车》、《一条鱼的狂奔》、《请她来吃顿饭吧》等。
  • 穿越庶女当嫁

    穿越庶女当嫁

    穿越成了杜如晦的女儿,杜软玉不想掉脑袋,急着把自己嫁出去。李德琅有了心上人,经年不忘,却被老娘逼着娶亲。同床异梦的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极品逍瑶:云家四小姐

    极品逍瑶:云家四小姐

    云家四小姐?如假包换!痴傻儿?应该没错!丑八怪?千真万确!但是,废物?尼玛别以为没灵力就是废物,尼玛别以为自己灵力有多强大!!!宫主是她仆人,门主当她厨子,战神成她打手,冥王与她契约,一个比一个牛逼的人缠着让她收为己用时:云家四小姐?您说的是那个云家?抱歉,心情不太好,给玩没了!痴傻儿?男女不分啊你,白痴!丑八怪?看看姐身边的这些,再自个去照照镜子,姐实在是不想打击你……废物?没灵力?关门,放……算了,一起上吧!且看曾经的一代天之娇女碰上了二十一世纪最狗血的‘穿越’在同一片大陆重生之后如何扮猪吃老虎把坑蒙拐骗狠懒邪发挥到极致,与股掌间玩转天下逍遥一世!【正剧浓缩版】:她,萧小柒,苍云大陆第一世家萧家的天才,一场阴谋,被至亲之人舍弃,被至爱之人背叛,含恨而终。她,云轻瑶,苍云大陆最末世家云家的小姐,一场重病,灵力全无,丑颜残容,被至亲遗弃,自生自灭。一场倾天赌局,一次精心设计,她成为了她,至此,天下局势因她的重生而波涛暗涌,而王朝,则等着她颠覆。......当一切自以为尘埃落定,却没想到只不过是开始,她,又该何去何从!【萧瑶语录】:她说:从今以后,世上再无萧家小柒,有的,只是一个与天争命的云轻瑶!她说:天既弃我,我便逆天,世若不容,我便灭世。她说:光明的背面一定是黑暗么?正义的背面一定是邪恶么?如果这一切都不过是场未醒的梦,那么为了我的梦境我愿意毁灭三界,因为我爱的背面,是绝望和惨烈。她说:......PS:女强文,玄幻+言情,美男多多,炮灰不少,结局一对一,一生一世一双人,谁将与她,携手同行,仗剑天涯,醉看十里桃花,共赏千江明月?------------------------------【我是如风华丽的分割线】---------------------------------【片段一:“大家都洗洗睡吧,那地上的人,随便找人给我治治,别死在我这。要是死了,就当花肥吧,定能培育出极品草药。”略显慵懒的打了打哈欠,这看了一晚上的戏,还真是有点累了。而在其身后那一群黑衣人就这样眼神错愕的看着那一抹白色肆无忌惮的消失在众人的面前,隐藏在面具下的嘴角微微抽搐着,这女人到底是何方神圣?……【片段二:“嗯,黑蛋,虽然这天气挺冷的,容易感冒着凉,但是我还是觉得你不穿衣服比穿上衣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