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8900000019

第19章 书证(2)

【译文】《汉书》说:“田肎贺上。”江南流传的版本把“肎”写作“宵”。沛国的刘显,博览群书,尤为偏爱班固的《汉书》,梁朝人称他为“《汉》圣”。刘显的儿子刘臻,不失家传之。他读班固的《汉书》时,读作“田肎”。梁元帝曾问他这样读的原因,他回答说:“这没有什么含义可寻求,只是我家的旧本中,都用雌黄把‘宵’字改成了‘肎’字。”元帝因此也没法诘难他。我到了北方,看见这里的版本就写作“肎”字。

【原文】《汉书·王莽赞》云:“紫色声,余分闰位。”盖谓非玄黄之色,不中律吕之音也。近有学士,名问甚高,遂云:“王莽非直鸢髆虎视,而复紫色声。”亦为误矣。

【译文】《汉书·王莽赞》说:“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大概意思是:王莽的帝位,不是玄黄正色,不符合律吕正音。最近有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竟然说:“王莽不仅长着鹰的臂膀、虎的眼睛,而且肤色发紫、声音像青蛙。”这显然也是错误的。

【原文】简策字,竹下施朿,末代隶书,似杞、宋之宋,亦有竹下遂为夹者;犹如刺字之傍应为束,今亦作夹。徐仙民《春秋礼音》遂以筴为正字,以策为音,殊为颠倒。《史记》又作悉字,误而为述,作妬字,误而为姤,裴、徐、邹皆以悉字音述,以妬字音姤。既尔,则亦可以亥为豕字音,以帝为虎字音乎?

【译文】简策的“策”字,是“竹”字头下面加一个“朿”字,后代隶书中,写得很像杞国、宋国的“宋”字,也有在“竹”字下加一个“夹”字的,就像“刺”字的偏旁应当是“朿”,如今也写作“夹”。徐仙民的《春秋左氏传音》、《礼记音》中,竟以“筴”字为正字,以“策”作读音,恰巧颠倒了。《史记》在写“悉”字时,也误写为“述”字,写“妬”字时,误写为“姤”字,裴驷、徐广、邹诞生都以“悉”字给“述”字注音,以“妬”字给“姤”字注音。既然这样,那怎么不能用“亥”字为“豕”字注音,以“帝”字为“虎”字注音呢?

【原文】张揖云:“虙,今伏羲氏也。”孟康《汉书》古文注亦云:“虙,今伏。”而皇甫谧云:“伏羲或谓之宓羲。”按诸经史纬候,遂无宓羲之号。虑字从虍,宓字从宀,下俱为必,末世传写,遂误以虙为宓,而《帝王世纪》因误更立名耳。何以验之?孔子弟子虙子贱为单父宰,即虙羲之后,俗字亦为宓,或复加山。今兖州永昌郡城,旧单父地也,东门有“子贱碑”,汉世所立,乃云:“济南伏生,即子贱之后。”是虙之与伏,古来通字,误以为宓,较可知矣。

【译文】张揖说:“虙,就是现在所说的伏羲氏。”孟康《汉书》古文注也说:“虙,就是现在的伏。”而皇甫谧却说:“伏羲,有人也称为宓羲。”按:各种经、史、纬、候的书籍,没有宓羲这个称号。“虙”字从“虍”,“宓”字从“宀”,下面都为“必”,后代人的传抄,误把“虙”写成“宓”,《帝王世纪》因此另立了一个“宓羲”的名称。拿什么来验证呢?孔子的弟子虙子贱担任单父宰,他就是虙羲的后代,他的姓俗写作“宓”,有的在它下面再加个“山”。如今兖州的永昌郡城,就是昔日单父主管的故地,城东门的“子贱碑”,是汉代树立的,上面刻着:“济南人伏生,是子贱的后人。”由此可知:“虙”与“伏”,自古以来就通用,后人误将“虙”写成“宓”的原因,就可以明显看出来了。

【原文】《太史公记》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後。”此是删《战国策》耳。案:延笃《战国策音义》曰:“尸,鸡中之主。從,牛子。”然而,“口”当为“尸”,“後”当为“從”,俗写误也。

【译文】《史记》中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这是从《战国策》中摘取的。按:延笃《战国策音义》说:“尸,鸡群中的主人。从,小牛犊。”因此可知,“口”字当是“尸”字,“后”应是“从”字,世间抄写版本的写法是错误的。

【原文】应劭《风俗通》云:“《太史公记》:‘高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有客击筑,伎痒,不能无出言。’”案:伎痒者,怀其伎而腹痒也。是以潘岳《射雉赋》亦云:“徒心烦而伎痒。”今《史记》并作“徘徊”,或作“徬徨不能无出言”,是为俗传写误耳。

【译文】应劭的《风俗通》说:“《太史公记》中有:‘高渐离改名换姓,给人做仆役,藏身在宋子县。时间长了,劳作辛苦,听到家里堂上有客人击筑唱歌,他不禁技痒,于是就唱了起来。’”按:所谓技痒,就是怀有某种技艺,心里发痒想表现出来。因此,潘岳《射雉赋》中说:“只是心烦和技痒。”现在的《史记》都写成“徘徊”,或写作“徬徨,不能无出言。”这是世俗传抄本抄错了。

【原文】《太史公》论英布曰:“祸之兴自爱姬,生于妬媚,以致灭国。”又《汉书·外戚传》亦云:“成结宠妾妬媚之诛。”此二“媚”并当作“媢”,媢亦妬也,义见《礼记》、《三苍》。且《五宗世家》亦云:“常山宪王后妬媢。”王充《论衡》云:“妬夫媢妇生,则忿怒斗讼。”益知媢是妬之别名。原英布之诛为意贲赫耳,不得言媚。

【译文】《史记》在评论英布时说:“杀身之祸起自爱姬,源于妒媚,以致灭国。”另外《汉书·外戚传》也说:“汉成帝的皇后因妒媚而遭杀身之祸。”这两句的“媚”都应当作“媢”,“媢”也是“嫉妒”的意思。这个意思可见于《礼记》、《三苍》。而且《五宗世家》也说:“常山宪王的王后妒媢。”王充的《论衡》说:“妒夫媢妇出现,就会互相忿怒斗讼。”由此更可以知道“媢”是“妒”的另一种别名。推究英布被杀的原因,是他怀疑贲赫与其妻有染,不能说是“媚”所导致。

【原文】《史记·始皇本纪》:“二十八年,丞相隗林、王绾等,议于海上。”诸本皆作山林之“林”。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所。其一所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灋度量不悫歉疑者,皆明悫之。”凡四十字。其一所曰:“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灋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左,使毋疑。”凡五十八字,一字磨灭,见有五十七字,了了分明。其书兼为古隶。余被敕写读之,与内史令李德林对,见此称权,今在官库;其“丞相状”字,乃为状貌之“状”,爿旁作犬;则知俗作“隗林”,非也,当为“隗状”耳。

【译文】《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始皇二十八年。丞相隗林、丞相王绾等人,在东海之滨议事。”各种传本都将“隗林”的“林”写作“山林”的“林”。隋开皇二年五月,有长安的百姓挖出一个秦时的铁秤锤,一旁有镀铜的雕刻铭文二处,其中一处刻着:“廿六年,秦始皇吞并了天下各诸侯国,百姓非常安定,立号为皇帝,下诏任隗状、王绾为丞相,度量不规范统一而有质疑的,都明确和统一了。”原文总共四十个字。另一处铜板刻有:“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规范度量衡,这些都是始皇帝做的,都有刻辞。现在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已经很长时间了,这是后代人干的。不称颂他的功绩和大德,刻此诏文于左边,使后人不怀疑。”总共五十八个字,有一个字已磨去看不见了,现有五十七个字,字字分明。它的字体都是古代隶书。我接受皇帝诏命摹写、摹抄这些文字,与内史令李德林核对,见到了这两个秤锤,现在在官库里面;上面的“丞相状”,是“状貌”的“状”字,一边为“犬”。由此可知,俗本写作“隗林”,是错误的,应当是写作“隗状”。

【原文】《汉书》云:“中外禔福。”字当从示。禔,安也,音匙匕之匙,义见《苍》、《雅》、《方言》。河北学士皆云如此。而江南书本,多误从手,属文者对耦,并为提挈之意,恐为误也。

【译文】《汉书》中说:“中外禔福。”“禔”字应当从“示”旁。“禔”是“安”的意思,读音“匙匕”的“匙”,它的字义解释可见于《三苍》、《尔雅》和《方言》。河北的学者都认为如此。可江南流行的书本中,大多误为从“手”旁,做文章的人写对偶句时,都将其作为“提挈”的意思,恐怕是错误的。

【原文】或问:“《汉书注》:‘为元后父名禁,故禁中为省中’何故以‘省’代‘禁’?”答曰:“案:《周礼·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糺禁。’郑注云:‘糺,犹割也,察也。’李登云:‘省,察也。’张揖云:‘省,今省詧也。’然则小井、所领二反,并得训察。其处既常有禁卫省察,故以‘省’代‘禁’。詧,古察字也。”

【译文】有人问:“《汉书注》说:‘因汉元帝皇后的父亲名禁,因此把禁中改为省中。’为什么要用‘省’字代替‘禁’字呢?”我回答说:“按:《周礼·宫正》说:‘掌管王宫的戒令纠禁。’郑玄的注说:‘纠,是割或察的意思。’李登说:‘省,是察的意思。’张揖说:‘省,现在是省察的意思。’这样的话,那么音为小井切、所领切的‘省’字都可以解释为‘察’。禁中既经常有禁卫军省察,所以就用‘省’代替‘禁’。詧,就是古代的‘察’字。”

【原文】《汉明帝纪》:“为四姓小侯立学。”按:桓帝加元服,又赐四姓及梁、邓小侯帛,是知皆外戚也。明帝时,外戚有樊氏、郭氏、阴氏、马氏为四姓。谓之小侯者,或以年小获封,故须立学耳。或以侍祠猥朝,侯非列侯,故曰小侯,《礼》云:“庶方小侯。”则其义也。

【译文】《后汉书·明帝纪》里说:“替四姓小侯设立学校。”按:桓帝行冠礼时,曾赐给四姓及梁、邓等小侯丝帛,由此可知这些人都是外戚。明帝时,外戚有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姓。称他们为小侯,或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而获封,所以要为他们建立学舍。也或者因为他们属侍祠侯、猥朝侯,这些侯爵并非列侯,所以称小侯。《礼记》中说:“各地小侯。”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后汉书》云:“鹳雀衔三鳝鱼。”多假借为鳣鲔之鳣;俗之学士,因谓之为鳣鱼。案:魏武《四时食制》:“鳣鱼大如五斗奁,长一丈。”郭璞注《尔雅》:“鳣长二三丈。”安有鹳雀能胜一者,况三乎?鳣又纯灰色,无文章也。鳝鱼长者不过三尺,大者不过三指,黄地黑文,故都讲云:“蛇鳝,卿大夫服之象也。”《续汉书》及《搜神记》亦说此事,皆作“鳝”字。孙卿云:“鱼鳖鳣。”及《韩非》、《说苑》皆曰:“鳣似蛇,蚕似蠋。”并作“鳣”字。假“鳣”为“鳝”,其来久矣。

【译文】《后汉书》说:“鹳雀口衔三条鳝鱼。”“鳝”字大多通假为“鳣鲔”的“鳣”字;一般的学者,因此称之为“鳣鱼”。按:魏武帝《四时食制》说:“鳣鱼大如五斗奁,长有一丈。”郭璞《尔雅注》说:“鳣鱼长二三丈。”哪里会有一只鹳雀能衔动一条鳣鱼的,更何况三条呢?且鳣鱼又是纯灰色,身上没有花纹。鳝鱼长不超过三尺,大者粗不超过三指,黄的底色,黑的花纹,所以说:“蛇鳝,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征。”《续汉书》和《搜神记》中也说到了这件事,都写作“鳝”字。荀卿说:“鱼鳖鳣。”以及《韩非子》、《说苑》都说:“鳣鱼像蛇,蚕像蠋。”都写作“鳣”字。可见,把“鳣”字假借为“鳝”字,已经很长时间了。

【原文】《后汉书》:“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守,凉州为歌之曰:‘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而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士因循,迷而不寤。夫虎豹穴居,事之较者,所以班超云:“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宁当论其六七耶?

【译文】《后汉书》说:“酷吏樊晔任天水太守时,凉州的百姓为他编了歌谣说:‘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可江南版本的书中,都将“穴”误成“六”。学者们沿袭这个说法,且一直迷误没有觉醒。虎豹住在洞穴中这是很明白的事,所以班超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难道他说的是六只虎和七只虎吗?

【原文】《后汉书·杨由传》云:“风吹削肺。”此是削札牍之杮耳。古者,书误则削之,故《左传》云“削而投之”是也。或即谓札为削,王褒《童约》曰:“书削代牍。”苏竟书云:“昔以摩研编削之才。”皆其证也。《诗》云:“伐木浒浒。”毛《传》云:“浒浒,杮貌也。”史家假借为肝肺字,俗本因是悉作脯腊之脯,或为反哺之哺。学士因解云:“削哺,是屏障之名。”既无证据,亦为妄矣!此是风角占候耳。《风角书》曰:“庶人风者,拂地扬尘转削。”若是屏障,何由可转也?

【译文】《后汉书·杨由传》中说:“风吹削肺。”这个“肺”字是削札牍的“柿”字。古时候,写错了字就把它刮掉,所以《左传》说“削去错字,把它丢了”,就是这个意思。有人将“札”称为“削”,王褒《童约》说:“书削代牍。”苏竟给人的信中说:“从前,靠切磋编纂书籍的才能。”这都是证据。《诗经》中有“伐木浒浒”。毛《传》解释说:“浒浒,砍削的样子。”史官假借它为“肝肺”的“肺”字,世间流传的本子因此全都写作“脯腊”的“脯”字,或“反哺”的“哺”字。学者因此解释说:“削哺,是屏障的名字。”这种解说既无证据,也太荒谬了!“风吹削哺”讲的是风角占候的办法。《风角书》说:“普通人的风,能够掠过地面,扬起灰尘,使木屑转动。”假如“削哺”是“屏障”,怎么能吹转它呢?

【原文】《三辅决录》云:“前队大夫范仲公,盐豉蒜果共一筒。”“果”当作魏颗之“颗”。北土通呼物一凷,改为一颗,蒜颗是俗间常语耳。故陈思王《鹞雀赋》曰:“头如果蒜,目似擘椒。”又《道经》云:“合口诵经声璅璅,眼中泪出珠子。”其字虽异,其音与义颇同。江南但呼为蒜符,不知谓为颗。学士相承,读为裹结之裹,言盐与蒜共一苞裹,内筒中耳。《正史削繁》音义又音蒜颗为苦戈反,皆失也。

【译文】《三辅决录》说:“前队大夫范仲公,将盐、豉、蒜果放在一个竹筒里。”“果”字当是“魏颗”的“颗”。北方地区普遍将“一块”东西称为“一颗”,蒜颗就是民间的习惯用语。因此陈思王《鹞雀赋》说:“头像一颗蒜头,眼像剖开的椒。”又如《道经》说:“合口诵经声璅璅,眼中泪出珠子。”这个“踝”字虽然写法不一样,但发音与意义是完全相同的。江南人只是称呼为“蒜符”,而不知道叫“蒜颗”。学者们相互传承,读成了“裹结”的“裹”,说范仲公把盐和蒜置于同一个包裹中,放进竹筒中。《正史削繁》音义又音“颗”为“苦戈反”,这都是错误的。

【原文】有人访吾曰:“《魏志》蒋济上书云‘弊攰之民’,是何字也?”余应之曰:“意为攰即是倦之耳。张揖、吕忱并云:‘支傍作刀剑之刀,亦是剞字。’不知蒋氏自造支傍作筋力之力,或借剞字?终当音九伪反。”

【译文】有人问我说:“《魏志》蒋济上疏说:‘弊攰之民’,这个‘攰’是什么字?”我告诉他说:“我想‘攰’的‘’就是‘’。张揖、吕忱都说:‘支旁加个‘刀剑’的‘刀’,也就是‘剞’字。’不知道这是蒋氏用支旁加‘筋力’的‘力’,或是假借为‘剞’字,但这个字最终究当读为‘九伪反’。”

【原文】《晋中兴书》:“太山羊曼,常颓纵任侠,饮酒诞节,兖州号为濌伯。”此字皆无音训。梁孝元帝尝谓吾曰:“由来不识。唯张简宪见教,呼为嚃羹之嚃。自尔便遵承之,亦不知所出。”简宪是湘州刺史张缵谥也,江南号为硕学。案:法盛世代殊近,当是耆老相传;俗间又有濌濌语,盖无所不施,无所不容之意也。顾野王《玉篇》误为黑傍沓。顾虽博物,犹出简宪、孝元之下,而二人皆云重边。吾所见数本,并无作黑者。重沓是多饶积厚之意,从黑更无义旨。

【译文】《晋中兴书》说:“泰山人羊曼,常常疏慢放纵、仗义行侠,饮酒没有节制,兖州人称他为濌伯。”文中的“濌”字,各种版本都没有注释。梁孝元帝曾对我说:“我从来不认识这个字。只有张简宪教过我,把它称为‘嚃羹’的‘嚃’。从那以后,我就一直认同这个发音,也不知道它的出处。”简宪是湘州刺史张缵的谥号,江南人都称赞他学问渊博。按:何法盛生活的年代离我们较近,“濌”字应当是老人们传下来的;世间还有“濌濌”一词,大概是无所不施、无所不容之意。顾野王所著的《玉篇》把濌误写成“黑”旁加“沓”。顾野王虽学问渊博,但水平还是在张缵和孝元帝之下,张、孝二人都认为是“重”字边。我看过的几个别的版本,都没有写作“黑”旁的。重沓表示多饶积厚的意思,从“黑”旁,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原文】《古乐府》的歌词,先述三子,次及三妇。妇是对舅姑之称。其末章云:“丈人且安坐,调弦未遽央。”古者,子妇供事舅姑,旦夕在侧,与儿女无异,故有此言。丈人亦长老之目,今世俗犹呼其祖考为先亡丈人。又疑“丈”当作“大”,北间风俗,妇呼舅为大人公。“丈”之与“大”,易为误耳。近代文士,颇作《三妇诗》,乃为匹嫡并耦己之群妻之意,又加郑、卫之辞,大雅君子,何其谬乎?

【译文】《古乐府》歌词,先叙述三子,再提及三个媳妇,“妇”是相对公婆的称呼。歌词的最后一章说道:“丈人且安坐,调弦未遽央。”在古代,儿媳妇供养侍奉公婆,早晚都在身旁,与儿女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歌中有这些话。丈人也是对长辈老人的称呼,现在习惯上仍称呼已故的祖父、父亲为先亡丈人。我又怀疑“丈”应当作“大”,北方人的风俗,媳妇称呼公公为大人公。“丈”与“大”,是容易写错的。近代文人,很多人写过《三妇诗》,表达的是自己与妻妾们相处的内容,还加入些淫邪的语句,这帮大雅君子,怎么会如此荒谬呢?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六韬

    六韬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六韬》是一部卓有价值的军事经典著作,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广泛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受刘备、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热门推荐
  • 我是鬼老大

    我是鬼老大

    阳间阴间,我郝小宝,但是摸索了我半天。乐得自在!爆笑灵异——笑到你肚子疼,我刚出生就中邪了,要不是一个行脚医生路过,说不定我现在就跟阎王老子喝茶去了。当时那个行脚医生也搞笑,他帮我驱邪之后,说我是什么先天弱体,最容易招这些脏东西。本来他说这事可以换童子来解决的,吓到你腿软!,最后愣是说我的童子他不敢换,只给我画了个符让我戴在胸口。还一副正经模样的说,只要符不离身,我就安全没事!而保命符丢了之后,我稀里糊涂的就跟鬼打上了交道
  • 天使的微笑(原创经典作品)

    天使的微笑(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青瞳之大容天下

    青瞳之大容天下

    这个男人,因为面容太清秀,每次带兵都会戴上面具;为了娶她,大战狼群,浑身上下伤痕交错;为了偷走她,不惜率兵奇袭她的国家;面对凶恶苍鹰,第一念头就是舍命护她周全……然而,互相伤害太重、错过了太多的两个人,牵手抑或放开,哪一个才是他们最好的结局呢?
  • 重生之大辽王妃

    重生之大辽王妃

    再见,他是辽国北院大王世子,她却成了大宋天波府杨业夫妇的掌上明珠,她是宋辽边境一位寡妇的女儿,那一年,他十六岁,她十岁。第三次相遇,他是一个普通的富家男孩,他是名扬天下,令人闻风丧胆的辽国‘战神’,她却是天下百姓交口称赞的‘雪莲郡主’。那一年,那一年,她十六岁,他二十二岁。她四岁。他与她,究竟是缘是还是孽?她与他,初见,究竟谁是谁的劫?谁又是谁的幸?金沙滩一曲爱情绝唱,‘世间一死宁何惧,君为家山我为君前世今生,他十岁,十世情劫,纠缠不断
  •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讲述了变废为宝的不锈钢、“王冠瓶盖”的发明、沙滩上的“珍珠”等发明发现故事。
  • 礼仪金说:国际礼仪

    礼仪金说:国际礼仪

    其二,为了使走出国门的人员获得必要的国际礼仪知识。分国别地介绍了世界主要几个国家的不同礼仪与习俗。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走出国门的指南,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以礼待人”,金正昆教授特此编写了本书,系统地总结了现代国际交往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礼仪规范。既注重现代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又兼顾大众出国交往活动的具体性、事务性特点。本书主要分为以下两大部分:其一,介绍出国手续的办理,以及与出国有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礼仪知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有效的晋升方法:做最好的员工

    最有效的晋升方法:做最好的员工

    要想在职场成功晋升到底有没有捷径呢?要想在这个职场登山运动中胜出,只需把握两点,就是捷径,第一:不要走弯路,第二:相同的路走得比别人快。站在员工的角度,要立足于这两个基点,循序渐进地运用快速晋升的观念、心态、思维方式去做事和为人处世。我们相信,职场之“ 道”比“术”更重要,人在职场,树立正确的观念、心态与观察角度、思维方式,比苦学任何具体技巧都重要。正如推销大师万变而不离其宗,而一位推销新手,不明白推销的原理而背诵推销108招,理论上熟练,却无法灵活运用。
  • 刀破虚空

    刀破虚空

    我若化仙,必当引导世人,步路正途。我若化魔,必当屠戮苍生,绝杀天下。化仙,却招世人妒忌与坑害,化魔,又招世人唾弃与记恨。仙路渺渺,魔路坎坷,何路能让我踏足。悠悠岁月,天道难寻,我路艰难,时间不曾陨落,我路便不曾消散,世人的妒忌,世人的唾弃,都将凐灭在时间的长河中,唯我独存。傲视天下,谁能与我一战?
  • 御雷重生:第一战神公主

    御雷重生:第一战神公主

    她是身份高贵的小公主,长得可爱讨喜,然而,不幸被雷电伤到,面目全非!她依旧心地善良,乐观向上,所谓人善被人欺,她终究逃不过恶毒的手段香消玉殒!但是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电闪雷鸣,她站在雨下,食指指天,“你能劈我一次,我便不信你还能劈我第二次!”瘦弱的身影却无比狂傲。从此,一副漆黑的面具遮住了绝世风华,转身回眸间便是孤凤鸣天,气势无人可挡。说她丑吗?她会让你变得更丑!说她无能吗?她就让你看看什么叫做电闪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