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8800000016

第16章 志当存高远(2)

重耳在齐国衣食无忧,十分开心自在,就渐渐留恋起这种生活,终日沉迷于温柔乡中,几乎忘记了复国之事。追随他的子犯、狐偃(yǎn)等人对此深以为忧,众人讨论后决定,乘公子重耳外出打猎时,强行将他带回晋国。

姜氏在得知子犯、狐偃等人的谋划后,找到重耳先行规劝。姜氏说:“大丈夫应以国家为重,不应贪图享乐。”重耳说:“我知足常乐,将在这里终此一生,永不考虑谋国的打算。”

姜氏不停地劝说重耳逃走,可重耳却迷恋齐国不肯离去。无奈,姜氏找到子犯、狐偃,摒退左右,悄悄地对他们说:“你们是不是想把公子骗出齐国,以谋划复晋之事?”

子犯与狐偃一听,暗叫不好,原来这个姜氏已经知道密谋之事,他们深怕她泄密于齐桓公,就极力辩解。

姜氏微微一笑,说:“你们不必隐瞒,其实,我早已苦劝公子以复国为重,可他不肯听从。于是我经过深思熟虑,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来同你们商议。”

众人大喜,洗耳恭听。姜氏说:“我趁吃酒时将公子灌醉,你们再趁机用车子把他拉出齐国,共谋大业去吧。”

子犯、狐偃听完,立即表示同意。于是,大家分工协作,一切准备就绪。

一天晚上,姜氏设宴摆酒,重耳满腹狐疑,即问姜氏为何设此大宴。姜氏试探着说:“你将重回晋国,因此为你而设。”重耳有些恼怒,他说:“我从未想过离开此地。”姜氏又说:“公子的随从,都是心有远虑、卓识不凡之人,他们的言语,公子应采纳才对。”重耳立刻变脸生气,说:“我为什么听他们的,不走就是不走。”姜氏见重耳发怒,不敢再提,转而甜言蜜语地劝酒。

重耳一杯又一杯痛饮着,不久便酩酊大醉,姜氏见重耳睡熟,立即派人通知子犯等。众人将重耳抬上马车,离开齐国。姜氏看着远去的马车,眼泪夺眶而出。

几年后,重耳做了晋国国君,姜氏也受到了晋人的尊敬。

姜氏聪敏机智,深明大义,其贤良淑德在过去的男权社会尤为难得。历史上像姜氏这样深明大义的女性还有,比如蜀汉刘备的续弦——孙权的妹妹即是一例,刘备沉溺于江东的安逸生活,不思进取,是她的一番话使刘备迷途知返,终于有所作为,其深明大义的事迹也从此传为美谈。

张良诚心拜师

张良,出身韩国贵族,其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宰相。公元前230年,秦国灭掉韩国,张良因此与秦国结下深仇大恨,他发誓要杀掉秦始皇,消灭秦国。

于是,公元前218年的一天,张良潜伏在博浪沙官道上,待秦始皇路过,便闪出,用巨锤砸向辇车,随后逃走,但这次行刺并未成功,秦始皇一怒之下,下令全国缉拿张良。张良无奈,逃往下邳(今江苏省邳[pī]县南)。

张良漫无目的地游荡在下邳的小镇上。一天,张良信步来到一座小桥上,见一位鹤发银须的褐服老者正坐在那里享受着湖边徐徐的清风。看着这位年迈老人,想到自己正在奔波逃亡,张良不禁对老者的清闲深感羡慕。就在张良经过老人身边时,褐服老人当他的面把自己脚上的鞋子扔到桥下。张良心下纳闷,紧接着他听见老人喊他:“小子,去给我把鞋子捡回来。”张良非常恼怒,但他念及老者年纪大了,便忍气吞声地下到桥底,一番尽力地寻找摸索之后,张良拾回了鞋子。没想到褐衣老者又冲张良伸出脚,让他给自己穿鞋。张良心想:好人做到底,就屈膝把鞋子穿回老者脚上。褐衣老者站起身大笑而去,张良更加感到惊奇。老者走时告诉张良,要他五天后天一亮在此等他。张良此时才领悟到这位老者是个奇人,必定有来历,于是恭恭敬敬地答应下来。

五天后,天刚一放亮,张良就来到指定地点,可一上桥,就看到老者背着手守在桥栏边,面色极不和善。老者说:“你迟到了,五天后同一时间,你再来这里。”又过了五天,等鸡叫过,张良就赶紧穿衣出发,等到桥头一看,老者又先到了。老者十分气愤,对张良说:“又迟到了,五天后你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时分就从床上爬起,赶奔桥头,这次他松了一口气,桥上此时就他一人。没过多久,老者也来了,他见张良早他到达,很高兴,说:“年轻人就该这样。”从此,张良拜老者为师,老者赠以《太公兵法》,这本书为张良日后辅佐刘邦建立丰功伟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良尊敬老者、遇事坚持不懈的高尚品德给他带来了巨大成功。所以说,一个人品德高尚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够得到所追求的奖励,但它会令你不断积累达到目标的能量,这个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

悬梁刺股苦读书

孙敬是汉代有名的政治家。他居住在河北冀县,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勤奋好学之人。孙敬读起书来从早到晚足不出户,也不爱与朋友邻里们来往,就只是关上房门手持书本一个人不停钻研,常常是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甚至一连几晚都不睡觉,所以被当地人称为“闭户先生”。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孙敬由于长期神经疲劳,所以夜间读书时常常感到困倦,老是不停地打瞌睡。这令孙敬很恼火,觉得浪费了他宝贵的读书时间,但一直又想不出什么好的方法来。

一天,孙敬读书读到深夜,困意又一次袭来,他不知不觉就倒在桌子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孙敬从睡梦中醒来,他想起身继续读书,但实在太困,头也抬不起来,眼睛也睁不开。他非常自责,用手生气地扯自己的头发。当他用力扯头发的时候,疼痛立刻激醒了神智,于是孙敬心头一亮,想到了好主意。他找出一条绳子,一头拴在家里房梁上,另一头系在自己发髻上,长度控制在书案之上,恰好令他无法低头,等到打盹儿的时候,头一接近书案,绳子就会紧绷,扯得头发生疼,让他顿时清醒,继续读书。孙敬就是凭着这种不眠不休、勤奋刻苦的精神,终于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孙敬战国时期还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名叫苏秦,他年轻气盛、雄心壮志,一心想做大官、效忠朝廷,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带着自己满腔抱负四处拜访,可跑了好多地方,都因为出身卑微、家境贫寒而屡屡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并常常被人瞧不起。苏秦很难过地回到家,却又被家人讥笑,于是他决心发奋读书,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在一股坚定信念的支持下,苏秦开始潜心钻研兵法。他经常闭门苦读,屋里的油灯也一夜一夜地燃着。但苏秦对此还不满足,因为在夜间读书时,每到某个钟点,就有一阵困意袭来,令他不停地打瞌睡,可却没有什么办法制止这种困意。后来,他为自己准备了一把锥子,每到困意侵袭的时候,就一边骂自己没出息,一边用锥子刺向大腿,困倦越重刺得越用力,经常鲜血淋淋,这不仅驱逐了睡意,而且令人更加清醒,苏秦十分满意。从此往后,苏秦就采取这种引锥刺骨的办法使自己振奋精神,刻苦学习。经过一年的苦熬,苏秦熟读了姜太公兵法,丰富了各种军事、政治、地理知识,其中尤为精通周书《阴符》,并从中领略到了如何投主人之所好的奥秘,摸索出一套游说的策略,于是,他去燕国进见文侯,提出合纵主张,后又游说六国联合攻秦,担任纵约长,“并相六国”,成为名传天下的大纵横家。

后人常常把孙敬和苏秦的故事合称为“悬梁刺股”,以此形容刻苦学习之人。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正在以爆炸般的速度递增,网络信息技术更是日益火热,这就要求我们刻苦学习,日日进步,以求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悬梁刺股”的方法已丧失其进步性,但这种精神却名垂千古,永远激励着世世代代中华民族的读书人。

朱买臣困厄中坚持不懈

朱买臣是汉武帝时期一位虔诚的读书人,他坚持不懈地勤奋读书,成为当时读书人的典范。

朱买臣家境不好,与妻子靠卖药材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他不善经商,也从未有过发财致富的心思,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他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家中卖药材的小店全靠妻子一人经营,他自己却全心投入书本中,即使是背柴买米时,也一边走路,一边诵读诗书。妻子非常讨厌朱买臣这种附庸风雅、自命清高的样子。她觉得自己的家中已经如此贫困了,可丈夫却始终在读那些无用之书,还好意思大声诵读,因此,她时常提醒朱买臣,劝他改变改变,力求经商致富。可朱买臣觉得这样的生活有滋有味、自得其乐,他不但没有听从妻子劝告,反而愈演愈烈。

朱买臣的妻子实在忍无可忍,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决定与丈夫分手,各奔前程。朱买臣倒也不强留妻子,他笑着对妻子说:“我到五十,一定大富大贵,今年已经四十多岁,等不了多少时候了。你跟随我多年,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希望你今后能过上好日子。待他日我富贵了,一定设法报答你待我的夫妻恩情。”

妻子早已对朱买臣失望了,不愿再听他什么大富大贵的荒唐言辞,收拾东西离他而去。妻子走后,朱买臣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曾改变。

一天,朱买臣遇到前妻,她正与新夫一起上坟,看到贫困潦倒的朱买臣,前妻心下可怜他,就招他一起吃饭,朱买臣倒也不客气,给吃就吃,给喝就喝。前妻见此情景,只得无奈地摇头叹气。

其实,朱买臣内心并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他相信自己不是平庸之辈,有朝一日,定能一飞冲天,于是,他更下苦心钻研学问了。

过了数年,朱买臣得到被汉武帝召见的机会。他拜见武帝,不慌不忙,侃侃而谈,说《春秋》,言《楚辞》,深得汉武帝欢心,立即下令召他为谋臣。朱买臣终于到了出头之日,可以一展抱负了。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袴(wánkù)少伟男。这句话说的是只有在逆境中才能磨练真正的英雄,人生随时都有可能碰到逆境,对于成功者来说,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比才干更重要,因为坚持不懈几乎总是可以获得机会,我们的成功也一定会在坚持不懈的追求中实现。像朱买臣这类在困厄之中脱颖而出之人,靠的就是一种不向困难低头的拼劲儿,只要咬牙坚持,终会一飞冲天。这种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的美好品德,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显得尤其重要。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史记》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学家司马迁为这部不朽的历史巨著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司马迁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史官的家庭,父亲司马谈是掌管天文、历法和历史文献的太史令。父亲过世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志向,于汉武帝时入朝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开始著述《史记》。

为完成这部史书,司马迁夜以继日忘我地写作,并拒绝了一切应酬,全身心投入其中,但一场大祸却突然从天而降。公元前99年,与司马迁同朝为官的李陵,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因寡不敌众,矢尽粮绝,援兵不到而战败被俘,最终投降了匈奴。这个消息传回京城,汉武帝听了大怒,认为李陵贪生怕死,有辱大汉颜面,即下令杀了李陵全家。

司马迁为此深感不平,他与李陵虽无深交,但对李陵的为人一向很敬佩,再则司马迁又是一位仗义直言的人,因此,在所有官员都畏首畏尾、退避三舍时,司马迁却挺身而出,细数李陵之功,认为汉武帝的做法太过分。汉武帝勃然大怒,下令把司马迁投入大牢,判以死刑。

当时司马迁的《史记》还未完成,他心急如焚,担心自己死了无人接着著书。依汉朝法令,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用钱赎罪,一是“减刑一等”,受宫刑。司马迁官小禄薄,家司马迁中无钱,而宫刑又是对人体的摧残,对人格的侮辱,面对如此现实,司马迁悲痛欲绝,但他转念想到编写《史记》的重任,便决意接受宫刑。他曾在狱中给好友任安写信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正体现了他当时心中的不满及隐忍苟活的原因。

接受宫刑之后,司马迁极度痛苦,他几番想到人生无味,欲自杀以求解脱,但撰写《史记》的崇高理想激励着他,令他顽强地生活了下来。

不久,汉武帝冷静下来,觉得对司马迁的处分有点过分,就赦免了他,让他做中书令。司马迁接受了这个卑微但可以为他提供便利的职务,因为中书令为皇帝掌管文书,起草诏令,可以随时接触到皇家书库收藏的大量图书和档案资料。就这样,司马迁继续忍辱发奋、昼夜不眠地辛苦了八个春秋,历史巨著《史记》终于完成。成书之日,司马迁已是花甲的老人了。

道路皆有坎坷时,人生总有无奈日,不管有多糟糕,都要永不言弃。正如司马迁经受了肉体和精神上的极大痛苦,最终完成了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史记》一样。

匡衡为学偷光

西汉末年,东海郡(今江苏、山东交界处)有一户穷苦人家,靠仅有的一块田地生存,可却出了个爱读书的少年,名叫匡衡。因过度贫寒,家里实在无法供匡衡读书,这令他十分苦恼。后来,匡衡听说村里有一个大户人家,家里有许多的藏书,便上门求工。

匡衡来到这户人家,见到主人,请求让自己到家里来干活儿,主人问他:“你要多少工钱呢?”

匡衡说:“我不要工钱,我可以为你家里白干活儿。”

主人不解,惊讶地说:“白给我家做工,对你有什么好处,莫非你是另有所图?”

匡衡对主人说:“我到这儿干活是为了能读到书,听说这里有很多藏书,我只请求主人把家中的藏书借给我读,也算顶了我的工钱了,主人以为如何?”

这户人家的主人非常钦佩匡衡的求学精神,答应了他的要求,并特别告诉家人,匡衡可以随意从书房内借书看。

匡衡一看遂了心愿,高兴极了,一有空闲,他就扑在书本上。但匡衡感激主人借书给他,白天就得做工十分努力,所以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更加充足的读书时间,于是他就把书借回家看。可匡衡家境贫寒,根本买不起灯油,一到天黑,他就焦虑起来。匡衡的邻居家匡衡里很富有,每天灯火通明,匡衡就问邻居借了几次烛火,可日子一久,邻居就吝啬起来,匡衡又犯愁了。

一天夜里,匡衡面对隔壁明亮的烛光,忽然有了好主意,他试探着把家里的墙凿开一条小缝,立刻透过一线光亮,他兴奋极了,就继续在墙上凿洞,以便更多的光亮透过小洞照进屋里。从这往后,匡衡就蹲在小洞边,借着微弱的烛光照明读书。

匡衡就这样想尽办法苦学知识,后来终于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并在汉元帝时任太子少傅,官至丞相。

匡衡“凿壁偷光”刻苦学习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同时也是要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下去的品德修行。学习就如充电,如果一个人停止了学习,不及时充电,那么很快就会失去能量,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无论在何时何地,每一个现代人都不应该忘记给自己充电。只有那些随时充实自己、为自己奠定雄厚基础的人,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耿弇有志竟成

东汉时期著名大将耿弇(yǎn)作战勇敢,又很有智谋,刘秀起兵反对王莽政权时,耿弇投奔到刘秀的部下,随后在多次战斗中立下战功,刘秀因此很信任他。

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登基做了皇帝。此时,各地的农民起义依然如火如荼,并在很多地方形成了割据势力,这严重威胁到刘秀对国家的治理,甚至连他的帝位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
热门推荐
  • 重生农村彪悍媳

    重生农村彪悍媳

    重活一世,方萍英从懦弱军嫂变成彪悍媳妇,誓要发财致富,走上人生巅峰,成为白富美。更重要的便是,誓要再次俘虏自家那个一本正经的兵哥哥。关键词:军婚,爽文。ps:本文现代架空,切勿对号——*——*——*——*——已有完结00小说http://www.品《荷香田园》《肥田喜事》《极品萌媳》,坑品保证,欢迎跳坑。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李宗仁先生晚年

    李宗仁先生晚年

    李宗仁先生晚年,从竞选副总统到流亡海外最后归来,是一条曲折道路的晚年。程思远先生以亲身经历撰写了《李宗仁先生晚年——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一书,言人之所未言,是一份李宗仁晚年政治生涯的记录,为研究现代历史和李宗仁这一历史人物提供了可贵的史料。
  • 中外战争的导火索(世界军事之旅)

    中外战争的导火索(世界军事之旅)

    战争的根源是利益之纷争,战争的正式爆发都有一根导火索。本书主要介绍了莱克星顿的枪声、越南骚扰杀戮中国边民、萨拉热窝的枪声、卢沟桥畔的枪炮声、飞机撞向世贸中心、苏格兰女王被处决等战事。阅读完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更深刻地认知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外战争。
  • 中国古典散文集2

    中国古典散文集2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上尉的女儿

    上尉的女儿

    本书是普希金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作品,被果戈理誉为“俄国最优秀的叙事作品”,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撼动的地位,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至今畅销不衰,1903年被译介入中国,成为最早被翻译到中国的俄国文学作品。小说取材于18世纪的普加乔夫起义。贵族青年格里尼奥夫在一场暴风雪中偶遇普加乔夫,后来爱上了要塞司令的女儿。不久要塞被普加乔夫攻陷,普加乔夫因念旧情释放了格里尼奥夫,成全了他的婚姻。
  • 弃妇重生之一赌倾城

    弃妇重生之一赌倾城

    嗯,周晨类重生了!之所以有个‘类’字,是因为,她从三十好几的阿姨变回了十八的妹妹,但她周围的环境没变。她还得面对背叛的丈夫和嚣张的小三,还有一个已上学的女儿。但,重生的福利也有——随身空间——碧游仙府便宜师父——碧游真君不错,不管那个‘类’,她要重新来过!天眼透视,赌石赌玉赌钱!怎一个赌字了得!倾城一赌,赌出亿万家财!一赌倾城,成就翡翠女王!一赌再赌,赌来桃花纷纷无数!只有更强,才无人敢欺!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欠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