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8100000007

第7章 春秋战国之逆(2)

其实,宋襄公所说的仁义,在当时还是属于主流价值观。在军事上的表现,就是战争要讲究一定的形式,就像现在的法庭要遵守一定的程序一样。如果违反了这种形式,也就违反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这是不能被接受的。宋襄公不攻击渡河和列阵的楚军,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因为他梦寐以求的是称霸,他的霸主地位要得到周天子和各诸侯的认同,就不能违反这种礼仪规矩。其实,宋襄公的敌人楚军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这种战争礼仪规矩在当时的普及。当着敌人的面渡河、列阵时自呈虚弱,如果遭受攻击,将会是灭顶之灾,难道楚军不明白这一点吗?肯定是明白的。为什么明白还偏偏这么做呢?只能说明楚军心中相信,宋襄公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打过来。这当然不仅仅是出于对宋襄公个人视仁义重于生命的这种性格的判断,恐怕更多的还是对当时整个社会对待战争的礼仪规矩的判断。也就是说,做乘人之危的事,在当时的社会确实是难以想象的,公孙固给宋襄公出的主意,现在看来十分合理,可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就的的确确是馊主意。而这种礼仪规矩,说穿了仍然是贵族遗风。上古时候,参加战争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权利,因为只有“自己人”才有权利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氏族或者国家。所以对于贵族来说,参战是一种荣誉。既然是荣誉的事,就不能搞得太下作,太卑劣,所以种种阴谋诡计自然是不屑为之,反而处处体现战士的荣誉和尊严,这才有了种种的礼仪规矩。宋襄公正是按照这种规矩去看待泓水之战,才会有最后战败的结果。

总而言之,宋襄公的确是一个迂腐的人,但他的这种迂腐并不是那么的可笑,反而显得有些可敬。在一个道德沦丧的年代里,宋襄公和孔子一样,都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像不断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又像拿着长矛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了道德、荣誉和尊严,愿意放弃世俗的成功,甚至自己的生命。这些即使不值得我们效仿,至少也值得我们尊敬。

3.冰冷的《道德经》

一部《道德经》,区区五千字,微言大义,包罗万有。对于这部著作的解读,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实,一部著作自从诞生之后,就脱离了原作者的控制,成为了具有独立生命的客体。任何人阅读著作,都是一个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进行创作的过程。例如《红楼梦》,爱情、美食、政治、药方、诗词歌赋……什么都可以从里面找到,关键就是看你自己想要什么。至于曹雪芹本人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文本的价值是由于读者的参与才得以实现,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现实生活的不断变化、读者的不断转换,“文本”总能显示出各种各样不同的面貌,这已不是起初作者所能预料的了。

所以,只要是经典著作,人们就会永远读下去,因为它总会给我们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道德经》也是如此。《道德经》实际上是一部百科全书,讲的是高度抽象的、宇宙间最基本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任何将其限定在一个领域内的定义都是偏颇的。《道德经》不是兵书,不是医学书,不是政治书,更不是哲学书,它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又什么都是,无论是军事家、医学家、政治家、哲学家,都可以从中各取所需,汲取营养。

基本真理可以解释一切,涵盖一切,但当你对这个真理进行解释的时候,通常也是削弱其普适性的蜕化过程。《道德经》能将人带入“玄冥之道”,了解宇宙的大智慧,而《孙子兵法》就仅仅是这个大智慧在军事上的应用,而《三十六计》又是对《孙子兵法》的发挥,更加具体、实用,但涵盖的范围也更窄,含金量也更少。《道德经》把用兵之道上升到政治斗争的高度,讲得更多的是战略思想,比《孙子兵法》更具有普遍意义。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部讲述普遍真理的著作,其诞生的年代必定较晚,因为人类的知识总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而且肯定是先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即从无数具体实践中得到经验教训,然后总结提升,才得到“大道理”。人类不可能上来凭空就领悟了一个“大道理”,再用这个“大道理”去指导实践。所以,《道德经》其成书年代,必定要晚于孙子、孔子乃至墨、孟、庄诸子,因为《道德经》把诸子的思想都涵盖进去并加以提升,这不可能是一个历史顺序在先的人所能做到的。所以《道德经》不可能是处于春秋早期的老子所写,只能是后世伪托老子之名所写,极有可能是战国末期,经过百家争鸣,产生这样一部理论拔高式的著作,然后附会到老子身上。《道德经》中那个“惟恍惟惚”的道,就是孙子的道、孔子的道、墨子的道、孟子的道……把这些加在一起,总结提升得来的。

既然《道德经》如此包罗万象,那么对其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最为发人深思的,当是兵法解释说。

《道德经》是兵书之说由来已久:《隋书·经籍志》就将《道德经》称为“老子兵书”,列入兵家类中;唐宪宗朝议郎王真说《老子》五千言“未尝有一章不属于言兵也”,为此他特意写了一篇《道德经论兵要义述·叙表》详加阐释;北宋的苏辙则说《道德经》“……此几于用智也,与管仲、孙武何异”;南宋郑樵著《通志略》,也将《老子》列为兵家著作。明朝的王夫之对《道德经》在兵法中的地位推崇备至,说《道德经》是“言兵者师之”、“言兵者之祖”、“持机械变诈一侥幸之祖也”。

古人有把《道德经》看作是兵书的看法,近代乃至现代的人也同样有。清代晚期的魏源将《道德经》视为“兵家之言”、“言兵之书”,对其极其推崇。魏源的《老子本义序》中说:“有黄、老之学,有老、庄之学。黄、老之学出于上古,故五千言中动称经言及太上有言,又多引礼家之言、兵家之言。”在《孙子集注序》中又说:“《老子》其言兵之书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吾于斯见兵之形。《孙武》其言道之书乎!‘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无勇名,无勇功。’吾于斯见兵之精。”章太炎认为《道德经》一书概括了古代兵书之要旨,指出:“老聃为柱下史,多识掌故,约《金版》、《六韬》之旨,著五千言,以为后世阴谋者法。”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写道:“《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部兵书。”近代翟青先生则直接把《道德经》定性为兵书:“《道德经》一书共八十一章,直接谈兵的有十九章,哲理喻后的有近二十章。”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说,老子“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等重要战略战术思想,对他指导中国革命中的军事斗争有非常大的启发。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从《道德经》与《孙子兵法》的文本中,看出两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孙子在诸子百家中名列兵家,似乎和道家没有什么关系,但《孙子兵法》的开篇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孙子兵法·始计第一》)开宗明义,讲的却是“道”的问题。孙子讲的是兵法中的“道”,这个“道”是方法论,而不是世界观。什么道义、善恶、人生意义和价值、人间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这些对孙子来说都是无用的,孙子的目光是阴冷的,心灵是无情冷酷的,孙子只考虑利弊、得失、生死存亡,为了达到敌亡我存的结果,孙子极其客观、实际地分析战争中复杂多变的矛盾关系,进而才提出种种灵活多变的军事手段和战争策略。孙子看待世界的这种态度,与庄子的超然物外不同,与孟子的正气浩然不同,却与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气质上一脉相承。

是的,《道德经》中的种种表述,读起来同样令人觉得阴冷,或许正是因为对世间百态有了最痛苦最深刻的体验,因此才对“道”有了深切的领悟。而这种“阴冷”,恰恰来源于兵家:“善为士者不武,善将者不怒。”(《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孙子兵法》中也有“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孙子兵法·火攻篇》)多么的不动声色!多么的冷酷无情!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如此铁石心肠?《道德经》中还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这种欲擒故纵,韬光养晦,反其道而行之,其实正是《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的实质。“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子兵法·计篇第一》),这几乎就是同样的话!

在这里,我们似乎隐隐约约感到一丝寒意:作为中国人的最高智慧之一,包罗万有的《道德经》,气质上竟然更接近于《孙子兵法》?柔水与兵器的冰冷,这难道就是中国人眼中历史与世界的真相?

是的,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兵法社会。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华文化趋于成熟,之后的数千年,只有延续并无突破。然而兵家却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真正为人所切实运用。纵观中国历史,不过是八个字:成王败寇,兵不厌诈。“兵不厌诈”这四个字,有个经典的英文翻译,叫做“The only rule is no rule”,再译回中文,就是“唯一的规则是没有规则”。这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智慧,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且不说治国平天下的帝王之术,也不说作为国之大事、存亡之道的兵法,只说武学末技,就可见一斑:李小龙所创的截拳道,不讲套路,从无固定招式,然而出招特别狠,出腿特别快,讲究“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就是“兵不厌诈”四个字在武学中的巅峰运用。

萨特说:“他人即是地狱。”以《红楼梦》故事为例:世人皆是心机深沉如薛宝钗母女者,你独做林黛玉,不设防,难怪“木石前盟”在现实中敌不过“金玉良缘”了。所以,我们应当通过《道德经》,看清楚社会阴暗的一面,而且说不定是更加本质的一面。面对这样的社会,我们该如何抉择?鲁迅先生说,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应该痛打落水狗,而且至死也“一个都不宽恕”。还以《红楼梦》为例,林黛玉如同孔雀,其人生是空灵、美丽的,但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生存能力的,必定活不下去。于是,不如做个王熙凤,以狮虎般的姿态杀入万丈红尘之中,强大而有霸气,令阴险卑劣如狐狗者嫉恨,令懦弱无用如绵羊者颤抖!

4.商鞅——战国文明恶之花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商君书·弱民》

春秋中期,秦穆公是西方一霸。但是穆公以后,秦国发出的声音就越来越小。

秦晋是世亲,所谓“秦晋之好”;但也是世仇,两家没少打仗。总结双方春秋时期总的胜负关系,秦国处于绝对下风,虽不能说一场都赢不了,但比中国足球的恐韩症恐怕也强不太多。

秦敝处西疆,又被晋压制,所以长期以来对中原事务插不上手。东方诸国把它当蛮夷看待,历来不太重视。

三家分晋之后,力分则弱,然而秦国过去的差距太大,一时间还是扳不过局面,和魏国交兵,仍是败多胜少。后来渐有起色,秦献公时少梁之战,秦军抓住了魏军统帅公叔痤。但这还不足以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当时的天下大势,仍然是:

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

献公去世后孝公即位,当时的孝公二十出头,血气方刚,对现状极其不满,即位当年就颁布求贤令。他承诺: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孝公真是心想事成,他想找的人没过多久就出现了,便是商鞅。

秦国数百年来被晋压制,被中原诸侯鄙视,变法仅仅十八年,就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的头号强国,而且旁人无法仿效!这简直就像一场魔术!

可惜,魔术就是魔术,拆穿了也不值一提。

商鞅变法的内容很多,我们无法看到原貌,但相关材料还是不少的:

首先,是《史记·商君列传》里的记载——太史公的判断,应该尊重。

然后,战国时就流传着一部书,当时叫《商君》或者《公孙鞅》,现在一般叫《商君书》。这部书里的内容大半不是商鞅亲自所写,但大体还是可以认为体现的是商鞅的思想。

还有就是考古发掘的秦代简牍,像湖北云梦睡虎地的秦简。其中很多涉及法律,虽然无法证实确切来源,但至少都体现了商鞅以来秦国的立法精神。

总结所有这些材料,两个关键字:耕、战。

为了让百姓专心耕战,商鞅搞了“辕门立木”这一出,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这次政府说话算话。这个事情太有名,无需赘述。

有人说了,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讲的正是耕、战、诚信,和商鞅不谋而合嘛。

但话不能这么说。

有粮食吃,饿不死;有武装,不受欺负。这个道理太浅显,孔子和商鞅有共鸣一点都不奇怪。但观点一旦具体展开,分歧就大了。

商鞅的特点是:一,更务实,更懂得如何把耕战落到实处;二,更专一,除了耕战,别的一概不要。

尤其第二点,是最大特色。

儒家虽说名义上重视耕战,但实际上还是比较消极的,强调耕战说的都是些大而无当的空话。对于农业最多劝劝国君“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具体怎么耕地,还是农民自己的事。对于军事,则更消极,孔子教弟子驾车射箭,那都是春秋时期贵族战争的战法,讲究风度荣誉,如同前文我们说过的宋襄公一样,在战国时期显得过于迂腐了。

商鞅则完全不同:对于农业,他要求政府主动介入,发动百姓尽最大努力种地。秦国本来就地广人稀,百姓随便种点就够吃了,荒地很多。商鞅变法之后,你想只顾自己吃饱就不行了,必须把荒地全都利用起来。

开始秦国百姓很不理解,觉得粮食足够吃了,还逼我种荒地,简直岂有此理,然而后来发现多种地对自己提高生活水平还是有帮助的,尤其还可以因此而得到爵位,为利所诱,就也觉得挺好了。

而在军事方面,商鞅更是充分利用了人性趋利的弱点,他说:

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今夫盗贼上犯君上之所禁,而下失臣子之礼,故名辱而身危,犹不止者,利也!

一个“利”字,说明一切。

于是,商鞅建立了著名的“尚首功”的制度,就是推崇在战场上砍下敌人脑袋的功劳。在这个制度的规定下,打仗比种地收益大得多:纳粟一千石才能有一级爵位,当时,一百亩地最高产量不过一百五十石,一般人要靠纳粟买爵根本不可能,而打仗砍几颗脑袋,相对就容易多了。

于是:

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父遗其子(父亲送儿子上战场。遗是遣送的意思,下同),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反。”

读《史记·秦本纪》,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秦军在战场上的斩首数量,极其惊人。

这就是“利”的力量!

经济和军事,乃是生存的基本保障,但这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所以儒家要制礼作乐,追求精神生活的高尚。而商鞅不同,他完全不允许社会上还有其他东西存在。

《商君书》的最大特点,还不在于讲如何更好地进行耕战,而是在谈,除了农夫和士兵,其他各色人等都必须消灭!

贵族首当其冲。

同类推荐
  • 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历史人物封藏在字里行间,经过岁月的淘洗,历史是一场戏剧,用人和事件串联起来,生旦净末丑,轮番上场,关键时刻的风云人物总能在剧情的拐点上奏出最强音。他们振臂呼喊,竭诚尽忠,冲锋陷阵,鞠躬尽瘁。
  •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以辛亥革命为核心事件,讲述从1908年到1912年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本书开始于宣统皇帝登基,结束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这段时间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人物和事件错综复杂的时期。本书生动通俗的描述了这段严肃、深沉的历史,吸收运用当前史学界发掘掌握的最新资料,抓住其中的主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华章,其中穿插了重要人物的介绍,点缀着有趣的历史细节。
  • 读史学心机

    读史学心机

    历史之中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既然历史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我们要专注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持不懈;体味“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凌云;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套装共2册)》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勇闯天涯

    勇闯天涯

    因家族恩怨纷争受到陷害锒铛入狱的吴铭,艰难逃出监狱,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吴铭奇遇和艳遇连连,狼行千里,勇闯天涯,终于成就一番惊世骇俗的事业!======至今为止,天子已经完成《铁骨》、《傲气凛然》、《越境鬼医》、《热血燃烧大时代》、《光速领跑者》、《再生传奇》等九部作品,每一本都完本,值得您的收藏和阅读!天子书友一群:103782777,谢谢好友Dark贡献的这一个千人群!喜欢天子作品的书友皆可加入!天子超级铁杆群:203480385,真正喜欢天子作品并订阅消费的书友请加入,入群需要验证粉丝值。天子会下达能够换取积分奖励的神秘小任务,积分够了天子就会赠送小礼品,什么牛肉干之类的最有爱了!
热门推荐
  • 四小孩探险记

    四小孩探险记

    很久很久以前,有四个小孩儿,他们的名字分别叫:薇兰、史林白,盖伊和赖内。
  • 邪王霸宠:废材小姐要逆袭

    邪王霸宠:废材小姐要逆袭

    她是孤独游走在都市的天才少女,一夕穿越,成了人人唾弃的草包花痴女,本是天之骄女,再次崛起,绽放一世芳华,只为兑现那梦中的承诺,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粉嫩可爱的小包子会变成邪肆妖孽男?邪魅男子:偷了我的心,还想跑?妖娆小美女:你是哪一个,伦家认识你吗?
  • 雍正的智慧

    雍正的智慧

    公元1678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伴随着几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婴诞生在皇宫中。康熙皇帝给他的这第十一个儿子取名叫“胤禛”,在这名字里面“胤”字代表他们兄弟的排行。而这“禛”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是“以真受福”,康熙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和祖宗真诚,并以此得到福祉。同时也希望这个儿子能健康成长,因为虽然之前康熙皇帝有十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些男孩中有不少幼年夭折,活下来的也就只有胤裎、允礽和胤祁三人,所以这样算下来,这个婴儿就成了康熙的第四个皇子。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雍正,一个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的皇帝。
  • 哀家不祥

    哀家不祥

    哀家这么好的一个女子,可直可弯能屈能伸,镇得住后宫,平的了天下,扮得了少女,当的起后妈,侍奉过先帝,养的起太子,玩的了小清新,咽得下重口味,斥退过死皮赖脸的无知丞相,躲过了不怀好意的搭讪外国使臣,摄政王讲笑话我可以拍桌大笑,小侍卫你要玩文艺我仰望星空。得之你幸,失之你命。
  • 修真女配要翻身

    修真女配要翻身

    被迫穿越成为小说中的悲剧女二号,为了活下去的苏锦昔只好走上一条抢女主仙玉、夺女主机缘的修真之路,不过随着那些小说中没有出现过的人物一个接一个的登场,苏锦昔终于领悟到,她所在的世界早已经脱离了那本小说,她将面对的是谁也不能预测的未来……
  • 调皮千金玩转校园

    调皮千金玩转校园

    她是天之娇女,却很讨厌那种生活。她要的,是平凡,当她化身平凡女进入学校第一天就遭到了告白,他和她,和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那个王子的身份到底是什么?是爱情会遇到阴谋,还是阴谋会找上爱情?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纵宠金牌妖后

    纵宠金牌妖后

    她尉迟妍姗,乃月华国护国大将军之嫡女,素有天下第一美人与第一天才少女之称。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最重要的是,她的练武资质亦百年难得一见。热力推荐:嗜宠——相门毒女宰相府嫡系大小姐天生痴傻蠢笨不如猪,貌丑无盐赛鬼魅,半面天使艳惊天,半面鬼刹吓死人。亲娘不在,亲爹不爱,姨娘欺辱,庶妹迫害,下人践踏,人可打骂。被丢弃于乡下老宅苟延残喘,却不想仍旧有人不甘寂寞,一朝毒计出,傻女魂归西,却因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异世灵魂。她,是二十一世纪世界级S级赏金猎人,一手玩儿毒,一手耍暗器,出道至今从无败绩,却不想某日一觉醒来竟魂穿千年。如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女,裙下之臣自然多不胜数,上至王孙贵族,下至草根黎民,而她,却偏偏瞎了眼错将狼人当良人,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亦毁掉了自己的一生。为他,她不惜含泪凤冠霞帔嫁与他人为妻,亲手将那个爱他如命的男人送入地狱,只为帮他除掉他此生最大的敌人。为他,她不惜忍痛亲手将自己的庶妹推入他的怀抱,只为能免除她不在之时他的空虚寂寞。为他,她不惜褪下红装换铠甲,四处征战十载,将一个女人最绚烂的年华留在了血流成河尸骨成堆的战场,只为满足他的野心为他打下这天下!却不想十年前,他便亲手喂她喝下了绝子汤。十年后,他更与庶妹一同亲手将她推上了黄泉路。天可见怜!蚀骨恨意、冲天怨气得以保她灵魂不灭,重生一世,一切皆刚刚开始。身为讨债人:欠了我的,我尉迟妍姗誓要你们百倍奉还!身为欠债人:前世债,今世偿;前世情,今世还。【精彩一】八抬大轿抬入王宫,却不见新郎相迎。洞房花烛夜,新郎却与宠妃云雨不休。天下第一美人,瞬间沦为天下第一笑话。谁料翌日宠妃登门挑衅,新郎冥王的一句“断其四肢,拔去舌头,打入冷宫”却惊呆了所有人。一时间,阴晴不定的冥王对王后的态度似乎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唯有尉迟妍姗自己心里清楚,他对她是爱之深恨之切。尤记得上一世他临死前曾说过:若有来世,我还会娶你为妻,却不会再爱你,因为我对你的爱,早已被你挥霍殆尽!既然如此,那么今生便换我来爱你吧。【精彩二】“唔······好热······”皇甫雨泽忙将她凌乱的衣裳拉好,扭头对暗一冷声命令道:“退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