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200000003

第3章 笺经杂记(2)

又曰:认名认体异者,谓佛法世法,一一皆有名体。设有人问:每闻诸经云,迷之即垢,悟之即净,纵之即凡,修之即圣,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此是何物?答云,是心。愚者认名,便谓已识。智者应更问:何者是心?答:知即是心。知之一字,亦贯于贪瞋、慈忍、善恶、苦乐、万用万义之处。今时学禅人多疑云:达摩但说心,荷泽何以说知?如此疑者,岂不似疑云:比只闻井中有水,云何今日忽觉井中湿耶?思之思之,直须悟得水是名,不是湿;湿是水,不是名,即清浊、水波、凝流,无义不通也。以例心是名,不是知;知是心,不是名,即真妄、垢净、善恶,无义不通也。

断际禅师《传心法要》上:问:六祖不会经书,何得传衣为祖?秀上座是五百人首座,为教授师,讲得三十二本经论,云何不传衣?师云:为他有心,是有为法,所修所证,将为是也。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当时只是默契,得密授如来甚深意,所以付法与他。汝不见道:“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为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若会此意,方名出家儿,方好修行。若不信,云何明上座走来大庾岭头寻六祖。六祖便问:汝来求何事?为求衣,为求法?明上座云:不为衣来,但为法来。六祖云:汝且暂时敛念,善恶都莫思量。明乃禀语。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当与么时,还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时面目来。明于言下忽然默契,便礼拜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会中,枉用三十年功夫,今日方省前非。六祖云:如是。到此之时,方知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在言说。岂不见阿难问迦叶云:世尊传金襕外,别传何物?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著。此便是祖师之标榜也,甚深。阿难三十年为侍者,只为多闻智慧,被佛诃云:汝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道。若不学道,滴水难消。

尤侗曰:神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六祖和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卧轮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和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镜心数起,菩提作么长。”二偈俱是翻一层法。以意推之,似乎相反,然救病则同。譬如医家用药,饱懑之后,宜以查枳消之;尪怯之余,宜以参朮补之也。予亦和云:树边难着树,台上莫安台。本来不是物,一任惹尘埃。又:问君何伎俩,有想还无想。心起心自灭,菩提长不长。以此拈古,聊供一喝。(《艮斋杂说》)

《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八:六祖风幡语,世所盛传,然西土已有之。十八祖伽耶舍多,侍师伽难提尊者次,闻风吹殿铃声。师问曰:铃鸣耶,风鸣耶?祖答:非风铃,我心鸣耳。六祖岂拾前人唾涕者!非一时偶合,则记者必有一伪耶。

民国十九年十一月,读胡适之先生校敦煌唐写本《神会和尚遗集》,对于《坛经》,颇多新发明。略述如下,以续笺经杂记。

敦煌本《坛经》,于六祖涅槃时,有一段云:上座法海向前言:“大师,大师去后,衣法当付何人?”大师言:“法即付了,汝不须问。吾灭后二十余年,邪法撩乱,惑我宗旨。有人出来,不惜身命,第佛教是非,竖立宗旨,即是吾正法。衣不合传。”此段为后世各本所删。

宗密《禅门师资承袭图》云:和尚(六祖)将入涅槃,默授密语于神会。语云:“从上已来,相承准的,只付一人。内传法印,以印自心,外传袈裟,标定宗旨。然我为此衣,几失身命。达摩大师悬记云‘至六代之后,命如悬丝’,即汝是也。是以此衣宜留镇山。汝机缘在北,即须过岭。二十年外,当弘此法,广渡众生。”又云:能和尚灭度后,北宗渐教大行,因成顿门弘传之障。曹溪传授碑文,已被磨换。故二十年中,宗教沉隐。

宗密所撰《略传》云:“能大师灭后二十年中,曹溪顿旨沉废于荆吴,嵩岳渐门炽盛于秦洛。普寂禅师,秀弟子也,谬称七祖。二京法主,三帝门师,朝臣归崇,敕使监卫。雄雄若是,谁敢当冲。岭南宗徒,甘从毁灭。”案宗密云云,正与敦煌本《坛经》相合。

据敦煌本《南宗定是非论》,及《神会语录》第三残卷,摘其大致如下。

唐开元二十二年正月十五日,神会在滑台大云寺演说。谓达摩传一领袈裟,以为法信授与惠可。惠可传僧璨,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惠能,六代相承,连绵不绝。又云:“神会今设无遮大会,兼庄严道场,不为功德,为天下学者定宗旨,为天下学道者定是非。”又云:“秀禅师在日,指第六代传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称为第六代。今普寂禅师,自称第七代,妄竖和尚(神秀)为第六代,所以不许。”案神会攻击北宗,分为二层:一则攻击北宗之法统,同时建立南宗之法统;一则攻击北宗之渐修方法,同时建立顿悟法门。于是曹溪了义,乃大播于洛阳。至天宝十二年,北宗运动御史卢奕劾奏神会,乃敕黜弋阳郡,又移武当郡。至十三年,量移襄州,至七月,又敕移荆州开元寺。皆北宗门下之所致也。是时神会已八十五六岁矣。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神会筹饷有功。迨事平,肃宗诏神会入内府供养。于是六祖之宗风大振,北宗之门庭寂寞矣。至上元元年五月十三日,灭度,寿九十三岁。殁后越三十六年,德宗诏立神会为第七祖。考神会一生事实,与敦煌本《坛经》六祖涅槃时之悬记颇相符。后人不解六祖灭度后南北两宗互相攻击之情形,又不知神会实为中兴南宗之第七祖,故贸然将此段删去。

胡适之先生曰:“神会费毕生之精力,打倒北宗,建立南宗为禅门正统,居然成了第七祖。但后来之禅宗大师,都出于怀让及行思两支门下,而神会之嫡嗣,除灵坦宗密之外,绝少大师。所以临济、云门两宗风行以后,更无人追忆当日出死力建立南宗之神会和尚。在《景德传灯录》等书内,神会只占一个极不重要之地位。他的历史及著述,埋没在敦煌石室里。一千多年中,几乎无有一人能知神会在禅宗史上之地位。历史上最不公平之事,莫有过于此事者矣。然而神会之影响,始终还是最伟大最永久的,他之势力,在此一千二百年中,始终没有隐没。因为后世所奉为禅宗唯一经典之《六祖坛经》,便是神会之杰作。《坛经》存在一日,便是神会之思想势力存在一日。”

神会托王维作六祖碑文,其末段云:“弟子曰神会,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此文作于神会生时,最为可信。然据《坛经》,神会于十三岁时,即来参礼六祖,不得云中年。是时六祖三十余岁,不得云晚景。因蓄疑数年,不得确解。后读宗密《圆觉大疏钞》卷三下之《神会传略》,谓神会北游,广其闻见,于西京受戒。景龙年中,却归曹溪。大师知其纯熟,遂默授密语。据此,知神会未在六祖处受戒,北游多年,至景龙年中,始归曹溪。是时离六祖殁时,仅六七年,故曰遇师于晚景。又据《宋僧传》,神会死于上元元年,年九十三岁。回溯至景龙年中,神会已四十余岁,故曰“闻道于中年”。又据《付嘱品》,六祖称神会曰小师。夫小师者,受具足戒未满十夏之称也,与闻道于中年之说相合。

《坛经·般若品》中有云“如漂枣叶”,据敦煌本“枣”乃“草”字之误。又云“不从天有”,据敦煌本“天”乃“无”字之误。又《坐禅品》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又云:“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凡九个“著”字,据敦煌本,乃“看”字之误。宜据改。又今本《定慧品》云“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如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云云,此皆指斥北宗之语。敦煌本“观静”作“观净”。唐人写经,“净”、“静”不分,故可互用。又敦煌本《神会语录》曰:“问:何者是大乘禅定?答:大乘定者,不用心,不看心,不看静,不观空,不住心,不澄心。问:云何不用心?答:用心即有,有即生灭;无用即无,无生无灭。问:何不看心?答:看即是妄,无妄即无看。问:何不看净?答:无垢即无净,净亦是相,是以不看。问:云何不住心?答:住心即假施设,是以不住,心无处所。”据此段语录,既可为“净”、“静”通用之证,又可为改“著”为“看”之证。

宋苏文忠公论《六祖坛经》曰:“近读《六祖坛经》,指说法、报、化三身,使人心开目明。然尚少一喻,试以喻眼。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何谓见是法身?眼之见性,非有非无。无眼之人,不免见黑。眼枯睛亡,见性不灭。则是见性,不缘眼有无,无来无去,无起无灭。故云见是法身。何谓能见是报身?见性虽存,眼根不具,则不能见。若能养其根,不为物障,常使光明洞彻,见性乃全。故云能见是报身。何谓所见是化身?根性俱全,一弹指顷,所见千万纵横变化,俱是妙用。故云所见是化身。此喻既立,三身愈明,如此是否。”

憨山大师于万历间遣戍雷州,居粤五年,乃克住锡曹溪。归侵田,斥僦舍、屠门、酒肆,蔚为宝坊。缁白坌集,摄折互用。六祖之道场,勃焉中兴。师苦心十年,拟去此而隐居南岳。乃示禅堂诸弟子曰:“老人临行,特为汝等说《梵网经》,诵此戒经,如从佛亲闻作法羯磨,毋令毁犯。令三业六根,念念检点观察,不许暗生罪过,不得毁犯戒根,即此便是真实修行。众等戒经习熟,则当背诵《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楞严》、《法华》、《楞伽》诸经以为佛种。其参禅一着,当遵六祖开示慧明‘不思善,不思恶,如何是当人本来面目’公案,蕴在胸中,时时参究,久之自有发明时节。如此方是续佛祖慧命之大事因缘也。汝等能遵此语,则如老人常住曹溪,汝等亦不必参方行脚矣。”

憨山大师又示曹溪诸沙弥曰:“今示沙弥,若思念老人,不若思念佛,思念六祖也。若思念佛,当来必有见佛之时。若得见佛,便是出生死时也。思念六祖,当初一卖柴汉耳,如何得今日人天供养?再思今日供养,乃从母亲抛却恩爱,走向黄梅会下,负石舂米,辛苦中来。再思六祖三更入黄梅方丈,得受衣钵,凭何知见,向五百众中独自得之?且人人一个臭皮袋,死了三五日,便臭烂不堪,为何六祖一具肉身,千年以来,如生一般?此是何等修行,得如此坚固不烂?沙弥如此细细一一思想。思想不透,但将《坛经》熟读细参,参之又参。全部不能,但只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句,蕴在胸中,行住坐卧,吃茶吃饭,搬柴运水,迎宾待客,二六时中一切处,头头提撕,直使现前,定要见本来无一物是个什么,如何是不惹尘埃的光景。若能如此用心,是名参禅。若参到自信不疑之地,则能真见六祖面目,方知老人鼻孔,方是沙弥真真出家,了得生死时节也。若不肯向己心中苦求本分事,空思老人,有何利益!”

明屠隆曰:“佛者,觉也。觉,悟也,悟本性也。本性之中,妙湛圆寂,本自无迷,又焉有悟?众生染着尘溷,播弄识神,昭昭灵灵,精光外走,六根四大,不悟假合,于是有形骸障。饮食男女,妄生贪着,于是有嗜欲障。豪杰殚智力以营世务,于是有功名障。才士骋聪颖而工藻绩,于是有文字障。拘常随俗,缚而不解,则有事障。穷玄参妙,悟而转迷,则有理障。种种颠倒,总属无明,沉沦诸趣,轮转生死,实由于此。初祖西来,尽扫文字见解,单提性宗,顿悟成佛。是故迷情未尽,则历万劫而不超凡;自性若明,则一刹那而立证圣。既曰自性,本自如如;迷时谓之众生,自性非减,佛是众生;譬之水结为冰,不离此水。悟时谓之佛,自性非增,众生是佛;譬之冰消为水,本自无冰。迷则有缚有解,愈解愈缚;悟则无缚无解,并解缚而两忘。迷则以药治病,药即是病。悟则无病无药,合病药而双遣。当其久在迷涂,千生万劫,无限辘轳。及其豁然大悟,一了百了,有何阶级!故悟惟一顿,安得有渐?分顿渐二门,不悟者之言也。何以故?六祖一樵采猲獠,闻‘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立悟,遂传诸佛心印。神秀之徒,时时定摄,时时拂拭,而争祖争衣,贪瞋不除。故知悟必以顿,渐则未悟。悟之法门,有一无二。六祖之《法宝坛经》,盖言悟也,言顿也。其言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心悟转法华,心迷法华转,悟之谓也。其言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顿之谓也。打迷网于一空,耀心珠于独朗;布宝筏于苦海,秉慧炬于昏衢。未有若此经之明白直截者也。六祖未尝读书识字,而吐语为经,符契千圣,乃知般若之中,何物不照,何义不了。”

明憨山大师曰:“或谓吾佛四十九年,末后拈花,且道未谈一字单传。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目为单传。此经岂非文字乎?然殊不知此事人人本来具足,不欠一法,不立一法。既本具足,是则佛未出世,尘尘刹刹,未尝不炽然常说。祖未西来,物物头头,未尝不分明直指。如是观之,世尊终日直指,达磨九年说法,又何有教外、教内,单传、双传耶?若人顿见自心者,则说与不说,皆戏论矣。此《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味平等,原无纤毫回避处。悲哉!人者觌面不知,知则谛信不疑,本来无事,无事则又何计佛祖出世不出世,说法不说法耶?则此刻刻空中鸟迹耳。”

《证道歌》曰:“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宏德禅师注曰:“宗通者,即悟诸佛之心宗也,乃达磨大师单传直指之道。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唯在当人自证自悟,到无证无悟之地。所以从上诸老递相出兴,向千圣顶领上提持者一着子,俾学者尽得单传直指之妙,方谓宗通也。然后命掌藏钥,按阅一代圣教,备知顿、渐、秘密、不定之方,藏、通、别、圆之味,方谓说通也。宗说既通,定慧均等,方谓圆明不滞空也。”案:此条可作《般若品》末“说通及心通”之注。心通,即宗通也。

问:北宗之提倡看心看净,如何解释?答曰:宋邹志完云:“于十二时中,看自家一念,从何处起,即检点不放过,便见工夫。”此即看心之说也。神秀偈:“时时勤拂拭”,此句属于看心;“不使惹尘埃”,此句属于看净。问:除《坐禅品》外,尚有看心看净见于别品中否?答曰:见于《定慧品》:“有人教坐,看心观静。”“观”之与“看”,“静”之与“净”,皆通借字。又见于《顿渐品》:“师曰:住心观净,是病非禅。”看心则心有所住,观净即看净。又《付嘱品》:“汝等慎勿观静。”凡三见。

同类推荐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新潮涌动(1910-1919)

    新潮涌动(1910-1919)

    本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晚清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面。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古人认为声音是圣洁的,音乐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灵魂,创作和谐的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就是指分别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类乐器。中国古人是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古人卓越智慧的乐器,在历史的深处。
  • 蜀山剑侠传6

    蜀山剑侠传6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绝世舞娘:与君共白头

    绝世舞娘:与君共白头

    他与她初识时,他们只懂得在泥地里打架。所有的缘份只因一只珠钗而起。他与她相爱时,她早成为他的至亲。他们相思成瘾,相思成疯;他与她相守时,他们学会了相依为命。在经历了种种人世沧桑变迁,她早已成为他的心灵归属,即使她已不在人世。。。。。。
  • 生意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生意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多少生意人在追问:同样是做生意,为什么有人挣钱,有人却赔钱?商界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事实上,当代商人企盼的秘诀并非遥不可及,它就掌握在商人自己手里。从古至今,成功的生意人无不具有自己长期奉行的商经,他们有相同之处,也有独到之处。正是这种商经,造就了他们不同寻常的大手笔,成就了他们伟大的事业。在今天-经商成功与否,不只取决于一个人的智商,还直接受制于他的情商、财商。只有过硬的综合能力和经验,才能笑傲商场,立于不败之地。想早日敲开财富之门,早日实现财富自由,并非难事,前提是你得准确把握住做生意的关节点,获悉睿智的经商之道。
  • 我的仙女老婆们

    我的仙女老婆们

    吃三手饭的齐天偷了根金链子,摊上了大事!被黑老大追杀不说,还蹦出来个猥琐老头,自称是老神仙,交给齐天一个泡妞任务。泡妞本是好事,可齐天要泡的却是天上的仙女!真正的女神!这该如何逆袭?本站已有二百万字完本作品,请放心收藏阅读。喜欢的读者请点击封面下面的【加入书架】按钮,收藏支持,谢谢大家。书友群号:148677957
  • 浮夸

    浮夸

    18段难以释怀的前尘往事,18篇动人心弦的感伤情事。这里没有哗众取宠的复杂情节,没有空洞华丽的词汇,只有都市男女深情的怅惘和纯真的沧桑。
  • 末世妖娆之腹黑狂女

    末世妖娆之腹黑狂女

    然而再睁开眼,丧尸遍地,其实就是写女主在末世的逍遥成长史。游走末世,都到哪里去,快到玉镯里来吧!●丧尸可怕吗?可我家小尸会无耻卖萌!●变异动物吓人吗?可我家小黑经常眼巴巴求虎摸!末世降临,不料竟招惹一群痴情美男,动物变异,植物异种,好吧,而她竟在此时奇迹般的觉醒了混沌异能。凭借着无尽的物资和逆天的能力,既然来了,她,当末世降临,那本小姐就照收不误了,那还等什么,肉啊,反正本小姐养得起。,她在末世风华显露。●植物异种恐怖吗?可我家小花却死皮赖脸求包养!清纯的外表,腹黑的内心,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对朋友,深爱的男友用她换了一袋饼干,最终害的她受尽欺凌,她护短,她却回到了末世之前,而且随身多年的玉镯也成为了生命空间,对仇人,粮食啊,她决不手软简介无能,人们变的恐慌绝望,内容精彩,含恨而终。铸造辉煌。
  • 邪逆仙途

    邪逆仙途

    苍天,你欲灭我,那我便在灭我之前逆了你,所以我弑天;命运,你欲灭我,我偏要在你安排下逆出我自己的命运,所以我要把命运掌握我自己的手里。任凭你捉弄我,我誓要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