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200000002

第2章 笺经杂记(1)

余书藏中所收《坛经》不下十余种,其最佳者为明正统四年黑口刻本。每半叶八行,行十六字,字大悦目,元椠本典型尚存,气象静穆可敬。其次则为嘉靖间五台山房刻本。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古意犹存,尚为佳帙。兹以两刻本,校勘其异同。正统本之优点,为法海所撰《坛经略序》,尚未改为《六祖大师缘起外纪》,其序文亦未为后人所窜乱。正统本有无名氏《跋》一首,嘉靖本则摘录《跋》中之语,名曰《历朝崇奉事迹》,而删其《跋》。正统本共分九品,曰《悟法传衣第一》;嘉靖本改为《行由第一》,分其后半为《般若第二》。正统本曰《释功德净土第二》,嘉靖本改为《疑问第三》。正统本曰《定慧一体第三》,嘉靖本改为《定慧第四》。正统本曰《教授坐禅第四》,嘉靖本改为《坐禅第五》。正统本曰《传香忏悔第五》,嘉靖本改为《忏悔第六》。正统本曰《参请机缘第六》,嘉靖本改为《机缘第七》。正统本曰《南顿北渐第七》,嘉靖本改为《顿渐第八》。正统本曰《唐朝征诏第八》,嘉靖本改为《宣诏第九》,近刻本又改为《护法》。正统本曰《法门对示第九》,嘉靖本改为《付嘱第十》。其间字句之不同者尤不胜枚举。于以知《坛经》之窜乱,其在正德、嘉靖间乎?明人好窜改古书,已成为风俗,不独于佛经为然也。余尚有嘉靖小字刻本,及闵刻朱墨本,亦为《坛经》中之佳品。此外则有福建鼓山刻本、长沙刻本、金陵刻本、如皋刻本等,皆近时普通单行本也。

《坛经》最要之宗旨,在于示明一切万法,皆从自性生。自性即是自心,自心即是真佛,故不必舍自佛而求他佛,但觅自心佛可也。其重要之下手处,在于依法修行。修须自修,行须实行。其所修、所行者,先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痴愚等十恶,再去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等八邪。去十恶八邪,即是除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见他人之是非善恶,是之谓归依自性天真佛。故六祖谓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也。若不能依法实行,口善心不善,虽诵经念佛奚益?南辕而北其辙,其去真佛也远矣。

学者之于《坛经》,皆宜诵读之、讲贯之、思索之、体认之,以反求诸夙夜饮食、男女衣服、动静语默、应事接物之间。六祖之所谓“心平何劳持戒”,吾则求吾心之如何能平。六祖之所谓“行直何用修禅”,吾则求吾行之如何能直。六祖谓“恩则孝养父母”,吾则求孝养父母之所以尽其恩。六祖谓“义则上下相怜”,吾则求上下相怜之所以尽其义。六祖谓“让则尊卑和睦”,吾则于尊卑思所以行其让。六祖谓“忍则众恶无喧”,吾则于众恶思所以致其忍。于此六者,无一不致其精微曲折之详,无一不能贴向自家身心上做工夫,以截断其旧习,以变化其气质。虽读此一经,而已入圣贤仙佛之境界矣。呜乎,独处不能谨,口诵不能实行,徒以经典梵呗,严饰乎外,伪也。欲以虚伪之善,盖真实之恶,自可欺,人不受欺;人可欺,佛其可欺乎?

禅家所有语言,皆机锋相对,因病与药,使参问者舍去执见,直入中道而已。故圭峰禅师曰:“性不易悟,多由执相。故欲显性,先须破执。”其所谓破执者,试以《金刚经》证之。经曰:“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又曰:“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又曰:“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曰:“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又曰:“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又曰:“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又曰:“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又曰:“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又曰:“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又曰:“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又曰:“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又曰:“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又曰:“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又曰:“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又曰:“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又曰:“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又曰:“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此等句,不及备录。录此以见谈般若者,随说随扫,以破人之执著之相也。后世之谈禅者,其法皆出于般若部。所以问者曰是,则答曰非;问者曰非,则答曰是;问者曰有,则答曰无;问者曰无,则答曰有。且即毁即赞,即赞即毁;即立即破,即破即立;即体即用,即用即体;即言语非言语,非言语即言语。一时权宜相当,故有与甲相宜者,未必与乙相宜;与乙相宜者,未必与丙相宜。随机说法,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故六祖为志道曰:“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虽然,立教皆为对机。对机者,除病除执也。若本无此病,即无庸服药;本无此执,亦更不必破。无病而药,无执而破,则无益而有损矣。善夫,莲池大师之言曰:“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此处建立,彼处扫荡;此处扫荡,彼处建立。随时逐机,无定法故。假使只看《楞严》,见势至不入圆通,而不广览称赞净土诸经,便谓念佛不足尚矣。只看达磨对梁帝语,见功德不在作福,而不广览六度万行诸经,便谓有为福德皆可废矣。反而观之,执净土非禅宗,执有为非无为,亦复如是。喻如读医书不广者,但见治寒用桂、附而斥芩、连,治虚用参、耆而斥枳、朴。不知芩、连、枳、朴亦有时当用,而桂、附、参、耆亦有时当斥也。是故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予尝谓《六祖坛经》不可使无智人观之,正虑其执此而废彼也。”

“心性”二字,空宗与性宗等解说各不相同,惟禅宗则毫无区别。所以黄檗禅师云: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又云: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见《传心法要》)。《南阳慧忠国师语录》:“曰: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曰:迷则别,悟则不别。曰: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曰: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学者据以上数则,既知心性非异,可以读《坛经》矣。

六祖之碑铭及《坛经序》中有最难笺注者三处。王摩诘所撰《六祖碑铭》中之“泉馆”二字。余注曰:“泉馆”即“渊馆”也。筑馆于重渊之下,犹言穴居也。唐人避高祖讳,故改“渊”为“泉”。当时颇以未得确证为憾。后偶阅袁褧仿宋本《六臣注文选》中郭璞《江赋》:“渊客筑室于岩底,鲛人构馆于悬流。”原注曰:“渊客,鲛人,皆水中居,故筑室构舍于岩流之下。”此即泉馆之出处也。他日当为补入注中。又法海《坛经略序》中之“此地乃生龙白象来脉,只可平天,不可平地”三句,又德异《坛经序》中之“末上”二字。此三处皆不易笺注,学者慎勿滑过。“达摩”或作“达磨”,“惠能”或作“慧能”,皆可通用。第七品中之“羊鹿牛车”,近时新刻本改为“羊鹿之车”,大谬!万不可用。不知《法华经》中共分四车,曰羊车、鹿车、牛车、白牛车耶?此略举之,其说详载注中。

数年前有客问余曰:《坛经》第一品中,“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此山何名也?又问第七品中,“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此泉何名也?第十品中“嗣法四十三人”,其名详于何书?何名也?余于时不能答,旁有座客代余答曰:此乃考据文字,于明心见性毫无交涉也。然余终以不知此答为憾。近来阅书稍稍留意,积久则此山与泉及四十三人皆确知其名。已详载《坛经》注中矣。

注中偶有重复之处,因经中往往有极机警、极爽利之话头,与极确实之理解,非仍引前注不能了然者,故又重复而用之。非若专门名辞,前已注过者,则每用注见前,或详见前注,可以了之。若理论则反,不如径将前注仍注一番,学者既省检查之劳,又获熟读之益。故注者不避重复之诮也。

《说铃》为说部丛书,内有《现果随录》一种,其九十一则载:江北沈生,幼厕黉宫,恃才妄作。读书萧寺中,见《六祖坛经》,妄举朱笔涂抹。回家暴亡。示梦于父曰:吾以涂抹《坛经》,现在地狱,身带火枷,苦楚难忍。父为我到寺读书处,寻出《坛经》,洗去涂痕,庶可脱苦。父悲痛不胜,入寺搜访,果见原本,急洗去旧痕,并发心重刻一部流通,为子忏罪。

唐释法才《光孝寺瘗发塔记》:“佛祖兴世,信非偶然。昔宋朝求那跋陀三藏,建兹戒坛,豫谶曰:后当有肉身菩萨,受戒于此。梁天监元年,又有梵僧智药三藏,航海而至,自西竺持来菩提树一株,植于戒坛前,立碑云:吾过后一百六十年,当有肉身菩萨来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王也。今慧能禅师,正月八日抵此,因论风幡语,而与宗法师说无上道。宗踊跃忻庆,昔所未闻。遂诘得法端由。于十五日,普会四众,为师祝发。二月八日,集诸名德,受具足戒。既而于菩提树下,开单传宗旨,一如昔谶。法才遂募众缘,建兹浮屠,瘗禅师发。一旦落成,八面严洁;腾空七层,端如涌出。伟欤禅师,法力之厚,弹指即遂。万古嘉猷,巍然不磨。聊叙梗概,以纪月岁云。仪凤元年,岁次丙子,吾佛生日。法性寺住持法才谨识。”

《肇庆府志》曰:永宁寺在县(新兴县)南琅村旁,相传为六祖辞母处,旁有辞母石。又曰,六祖庵在县(四会县)东扶庐山下,六祖尝避难隐于此。后人因建庵祀之。

《广东通志》曰:光孝寺在南海县西北一里,相传六祖祝发于此。《图经》云,本乾明、法性二寺,后并为一。刘宋永初间,陀罗三藏飞锡至此,指诃子树曰:“此西番诃梨勒果之林,宜曰诃林。”遂创戒坛。预谶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自西竺国持菩提一株植于坛前。唐仪凤元年,六祖慧能祝发树下。因论风幡,建风幡堂。宋太祖改为“乾明禅院”。绍兴二十年,改为“报恩广孝寺”。后易今名。咸淳五年重修,元明屡经修建。有睡佛阁,国朝顺治六年,僧今盌修。康熙十一年,东莞人蔡元真,以寺颓废,请平靖两藩重新之,有牌记。寺又名法性寺,有米元章书三世佛名。稍北为六祖殿,前为菩提坛,坛侧为发塔,其东南为达摩井,西为五祖殿。循廊而东,为风幡堂,堂前有池泓然。

《坛经》正统刻本卷尾有无名氏跋语一则,近世已无传本。语颇详实,故附录于下。其辞曰:宋太祖开国之初,王师平南海。刘氏残兵作梗,师之塔庙,鞠为煨烬。而真身为守塔僧保护,一无所损。寻有制兴修,功未竟。会宋太宗即位,留心禅门,诏新师塔七层,加谥“大鉴真空禅师太平兴国之塔”。宋仁宗天圣十年,具安舆,迎师真身及衣钵入大内供养,加谥“大鉴真空普觉禅师”。宋神宗加谥“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本州复兴梵刹。事迹元献公晏殊所作《碑记》具载。六祖禅师,自唐开元元年癸丑岁示寂,至大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岁,已得五百七十八年矣。自大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岁,至大明正统四年,已得六百八十年矣。时正统四年岁次已未仲秋八月中元日重刊。

莲池大师曰:大鉴能禅师,世称南宗。大通秀禅师,世称北宗。然黄梅衣钵,不付“时时勤拂拭”之大通,而独付“本来无一物”之大鉴,何《宗镜录》谓大鉴止具一只眼,大通则双眼圆明?如是,何以不得衣钵?夫曹溪亲接黄梅,远承达磨,又远之承迦叶,又远之承释迦。乃永明传道于天台韶国师,而为此说者,何也?抑随时救弊之说也。昔人言晋宋以来,竞以禅观相高,而不复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故初祖西来,至永明时,又或以为一悟即了。故《宗镜》及《万善同归》等书,力赞修持。则似乎南宗专于顿悟,而北宗顿悟渐修,智行双备,故有只眼、双眼之喻。高松老人独奋笔曰:此一只眼,是之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也,是之谓把定乾坤眼也,是之谓顶门金刚眼也。倘新学辈诸浅见者,执《宗镜》所云,作实法会,则大鉴止是空谛,而大通方始是中道第一义谛,可乎?或曰:曹溪六代传衣,举世靡不知之。而当是时,何为惟见两京法主二帝门师?北宗大著于天下,而不及曹溪者,又何也?曰:曹溪既承印记,秘其衣钵,为猎人守网,潜光匿彩,至于一十六年。大通之道盛行,曹溪之名未显也。迨风幡之对,而后道播万世矣。曹溪潜龙深渊,不自炫耀。大通见龙在田,不自满盈。其言曰:彼亲传吾师钵者也。盖善知识之相与以有成也如是。(《竹窗三笔》)

唐圭峰禅师曰:此方迷心执文,以名为体。故达摩善巧,拣文传心,标举其名(心是名也),默示其体(知是心也),喻以壁观(如上所叙),令绝诸缘。问:诸缘绝时,有断灭否?答:虽绝诸念,亦不断灭。问:以何证验,云不断灭?答:了了自知,言不可及。师即印云,只此是自性清净心,更勿疑也。若所答不契,即但遮诸非,更令观达。毕竟不与他先言知字,直待自悟,方验实是亲证其体,然后印之,令绝余疑。故云默传心印。所言默者,唯默知字,非总不言。六代相传,皆如此也。至荷泽时,他宗竞播,欲求默契,不遇机缘。又思惟达摩悬丝之记(达摩云,我法第六代后,命如悬丝),恐宗旨灭绝,遂明言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任学者悟之浅深,且务图宗教不断,亦是此国大法运数所至,一类道俗合得普闻,故感应如是。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热门推荐
  • 观念

    观念

    全球最畅销图书《致加西亚的信》的作者继《自动自发》之后的又一颠峰力作。一本改变人生和命运的必读书。 《观念》一书是从阿尔伯特·哈伯德众多著作中浓缩出来的商业思想的精华,书中洋溢着勤奋、敬业、忠诚、主动的“罗文精神”,强调转变观念才能改变一生,是继《致加西亚的信》、《自动自发》之后所有公务员和公司职员的又一必读之书。
  • 苏紫紫日记

    苏紫紫日记

    ,困难只是挡在黎明之前的黑暗,心路历程,也曾是饱受网络争议的裸模,一直都是!于她而言。终究会消散;于她而言,真实记录了苏紫紫从16岁到现在的成长经历,亲情就是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感,忠实体现了一个16岁的青葱少女一步一步慢慢成长蜕变,成为一个为了自己的艺术梦想和自由的心灵表达,率性敢为,不畏世俗的90后新生代红人。她是人人羡慕的人大学子,看似远离却时刻相随……这就是她,这两个极端的身份,将她推向了道德和艺术争议的风口浪尖。无论是骂还是赞,无论是真还是假,她都是她,那个为了追逐梦想、放飞理想的她,那个誓将人体艺术进行到底的人
  • 销魂夜之默契情人

    销魂夜之默契情人

    他们是最默契的床伴,在一起整整四年他们共有无数个唯美的销魂夜他一直以为终有一天他会和她结婚,却没有想到一夕之间所有的一切全都破碎她离开了他,去寻找她梦想中的欢乐园他恨她,却在不知不觉中依然爱她爱得那么深他越是恨她,她就越不在乎她从没后悔成为他的床伴,但却拒绝用心去爱他一切都是因为那个女人她怕再受到伤害当他们再次相遇的时候,仇恨掩盖了一切、、、、、、、随心作品交流新群号:60031218敲砖石:随心作品中任何一个角色名字.《尝欢掠爱》已经完结!〈销魂夜之冷心情人〉新文《剜心》正式开坑,更多精彩,敬请期待!欢迎亲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心的新文!
  •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中编为“观照文艺学学术史”,对美学界、哲学界、文艺界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主要关注并深刻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美学学术史等前沿问题。这是当前文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它要追问的是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下编为“美学的沉思”,这实际上是百年美学学术史的缩写,本书正是在关注和研究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前沿问题的基础上,是在总结以往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价值美学的构想
  • 对不起,嫁错了

    对不起,嫁错了

    【上联】旧爱前夫不计较,因为神马都是浮云;【下联】新欢老公自己追,毕竟我爸不是李刚;【横批】一嫁再嫁身不由己,才会情不由衷势均力敌,才叫爱情嫁错一次没关系,第二次总会对的项悦文我离过婚,可我爱你所以,今天天气不错,我们结婚吧————————————————————好友顾盼全新力作《冷枭,你好毒》http://m.pgsk.com/a/307155/如果你连咱这本冷坑满坑都守得住,那么去顾盼那儿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拽拽倾城妃:皇上,过来跟我混

    拽拽倾城妃:皇上,过来跟我混

    n天前,一个女人突然冲出来抢了他的衣服,之后对他视若无睹,扬长而去……现在这女人竟然又出现在他后宫?!她不但把他忘得一干二净……错,她根本就是从来没打算记住他!而且数次出言犯上不说,这女人还明目张胆地在宫中跟他抢人,就连后宫嫔妃她也不放过?!更过分的是,她终于正眼看他的时候,竟然是大逆不道地要他跟她混?!离谱的是,他对这个提议,竟然心动了……??????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 萌宝贼娘,劫上狼君

    萌宝贼娘,劫上狼君

    “在下没财,姑娘还是劫色吧!”这年头真是坑货一个比一个多。劫回来的没钱,装假狗就算了,这回好好的劫财,却硬硬坑成了劫色!眼前这货长得人模人样,俊美妖孽,居然是头狼!苏渺渺摇头叹息:“你走吧。”这货竟无耻赖上了:“姑娘毁了人家名节,要负责啊——”*苏渺渺痛心疾首:真不该打起了卖儿的主意啊!可她不是为了儿好她好大家好嘛!这回好了,儿子生气了,后果很严重;萌宝一个留书出走,要给自己劫个爹!咦?劫回的这个风度翩翩,俊朗不凡,应该挺靠谱的。谁料,关上门,那货开口了——“渺渺,宝儿已经将我卖给你当相公了,你看是不是应该验一下货?”“验什么货?”那货衣衫一褪,答道:“自然是‘夫’纲。”*艾玛,竟劫上了两个“狼”君!萌宝贼娘齐齐大喊:“坑爹啊!”◇◆◇简介无能,美人们还是看文吧!◇◆◇某女:那个,我可能有了。某男眼睛一亮:是吗,有什么反应啊?某女:肚子大了一点,胀胀的感觉。这时,一旁的某宝冷淡插上一句:明天少吃点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额,这熊孩子……)◇◆◇某日,某男胸膛半露,魅惑众生地一把抱住某女,将她压在身下。某女咽了咽口水:你想干什么?某男眉眼一抛:渺渺,干你想干的事。某女双目放光:真的吗?某男衣衫一褪,性感万分地点了点头。某女二话不说,双手狠狠地一推,翻身起来朝外喊道:宝儿,你爹说我们可以吃臭豆腐了……◇◆◇本文一对一宠文,男主腹黑无下限,女主成长抽风型,儿子傲娇萌黑系。宝儿:大减价,买一送一啰喂!贼娘:来吧,来吧,点击“加入书架”,值得你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