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史上著名的第一夫人,似乎都是在某一个方面有过人之处。埃莉诺·罗斯福参与起草了“世界人权宣言”,杰奎琳·肯尼迪被美国人奉为时尚教主,而阿根廷的贝隆夫人则凭借卑微的出身和善举获取了人民的悲悯和爱戴。
在宋美龄之前,已有二姐宋庆龄做表率,慈和亲民,被人们尊为“国母”。如今这个皇冠加到了自己头上,她却另有一番打算和抱负。
上世纪 30年代,蒋介石开始推行新政,其中有一项,就是在全国推行新生活运动。所谓的新生活运动,用蒋介石的话来说,就是“精神方面的重大战争”。
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担当代言人,频频亮相媒体,企图以此来推进新生活运动,让人民告别“非人”生活。新生活运动倡导“艺术化”,以艺术为准绳来衡量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对当时的中国人民来说,填饱肚子才是人生大业。因此,这场运动终究成了宋美龄一场不切实际的梦。生于买办之家、在美国长大的宋美龄,不知百姓疾苦,似乎与人民总隔着层距离。也因为这个原因,她的私生活也常常遭到诟病,大街小巷里流传着她的奢靡与高傲,把她塑造成国民政府的慈禧。至于她在媒体面前的种种善举,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刻意作秀,众说纷纭,难以揣测。
抗战期间,一位美国女记者在重庆采访宋美龄。饭后,宋美龄抽出烟,问她要不要抽。女记者看到墙上写着“禁止抽烟”,因而谢绝。宋美龄却从容地点起了香烟。两个小时后,女记者说自己平时也是吸烟的,只是因为看到了墙上的标语才没有吸烟。宋美龄淡然一笑:“那是对民众说的。”
但是据宋美龄身边的侍从回忆,她的生活其实并不像外界传闻的那样骄奢无度,只是比一般人要考究。宋美龄的一生,除了拍照演讲,大概花在化妆穿衣上的时间最多。她的皮肤一直很敏感,因而常年需要靠精致的妆容来维持。蒋介石的副官有次给蒋更衣,伺候他入睡,无意间看到一个鬼魅般的人影走来,立即吓坏了。原来,这就是夫人卸妆后的样子,与白天的美丽简直是天壤之别。此外,这个自诩为美国人的第一夫人,却对中国的旗袍十分着迷。她有一个专门的裁缝,一辈子都在为她做旗袍,几乎每隔几天就要送来新的样式。
宋美龄注定不能和她姐姐一般成为人人爱戴的国母,她的浮夸迟早会把她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幸好,她足够镇定,如某广告词中所说的一般:“能经得住多少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宋美龄一生中都能引以为傲的篇章。自从蒋介石接手国民党之后,他就一直致力于剿共,却对日本军的侵略熟视无睹,宣传“攘外必先安内”。而驻扎西北的张学良早已与中共接触,主张联共抗日。1936年冬天,蒋介石多次拒绝张学良的抗战请缨。12月,蒋介石前往西安,张学良、杨虎城借机抓捕蒋介石,发动政变。
此事传到南京之后,当局顿时乱了阵脚,有人主张轰炸西安。这种观点显然是要舍弃蒋介石以保全大局。就在这时候,宋美龄从争论不休的人群中站出来,走向一条无法预知的道路。
那一天清晨,被软禁的蒋介石照常做早课,诵读《圣经》,恰好读到“耶和华今将有新作为,将令女子护卫男子”的句子。这句话就像是一个预言。未过多久,宋美龄果然远道而来,营救正在危难中的丈夫。
宋美龄此次孤身犯险,并无十足的把握,因而她将一把手枪塞给了随行的端纳,说道:“在西安若叛军失控,你要毫不犹豫地用手枪将我打死。”
幸好,张学良等人也并不想要蒋介石的命。宋美龄的手枪终究没有派上用场。
识时务者为俊杰,宋美龄乃至整个宋家皇朝最大的优点便是识时务。宋美龄接受了张学良的要求,用柔情蜜意软化了正在气头上的蒋介石,让他答应联共抗日。
在权力的刀剑丛中,是男人的天下。然而,宋美龄之所以能够在这片男人的土地上驰骋纵横,其致命武器就是她非凡的人格魅力,因而次次以柔克刚,将刀锋上血光消于无形。
这一年的圣诞节,蒋介石与宋美龄顺利抵达南京,从此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抗日。这一事件,无疑扭转了当时中国的整个时局,为中国的前途打开一条出路。
对于宋美龄来说,这是一场漂亮仗。世人第一次看到蒋夫人的千里救夫的决心,为她的形象又添了几分铁血红颜的魄力。
但是,在这胜利的背后,她也有不得已的失落。终其一生,她都对一个人怀有深深的愧疚感。这个人就是少帅张学良。在谈判之时,宋美龄保证过不让他坐牢。蒋介石回到南京之时,张学良也一同跟随护送。但是抵达南京之后,蒋介石便下令将他软禁起来。从此,他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软禁生涯。
原本风华正茂的少帅,一生的起承转合就定格于 1936年的圣诞节,永远不再翻页。
在对于张学良的态度上,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观点一直相左。事变之后,蒋介石恨不得能立刻枪毙了他,而宋美龄则主张放了他。两人争执之下,张学良最终没有被判处死刑,却一直被关押,在战争中几经转移,一直到 1990年才获得释放。如张学良本人所说:“宋美龄活着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然而,出于对宋美龄的尊重,西安谈判中的细节,张学良一生都没有公布。晚年,他移居海外,常常与宋美龄书信往来,两位长寿老人彼此寒暄,闲话家常,宛如知己。
西安事变时的南京,让蒋宋夫妇心惊胆战,比起远在西北的共产党,或许党内那帮主张轰炸西安的同僚更让他们提高警惕。而抗战一旦展开,则需要水平过硬的空军来保卫领空。中国空军起步晚,连国民政府的军事武装亦是草草而就。如此大张旗鼓的军事行为,必须由可靠的人来指导掌握。
对于蒋介石来说,最可靠的人莫过于妻子宋美龄。
美国女作家尤恩森认为蒋愿意由宋美龄出面主持“摇篮时期”的国民党空军,显示“蒋介石的看法有一点是颇为明确的:即国民政府需要现代化中国的军力,尤需战斗机。然而,购买飞机涉及大笔款项,蒋介石无法决定他那批贪污成性的幕僚中,究竟谁能负起这一重任。他知道自己的妻子可以信赖。因此,这位只受过音乐、文学和社会美德教育的宋美龄,便把许多时间花在有关航空理论、飞机设计和比较各种飞机零件优劣的技术刊物上。她和外商洽谈,订购了价值 2千万美元的产品。
她从采购商摇身一变为中国空军总司令,对妇女而言,这是史无前例的”。(师永刚《宋美龄画传》)宋美龄与美国各界人士保持亲密联系,她很快就找到了“老鹰”陈纳德来担当空军的训练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原本不堪一击的中国空军很快就变成了家喻户晓的“飞虎队”。
在第一次见到宋美龄的时候,陈纳德便被她的美貌与优雅所震撼,他在日记中写下:“她将永远是我的公主。”
后来,陈纳德与中国女记者陈香梅相恋,两人谈婚论嫁。陈纳德却说此事要向蒋夫人请示,才能做决定。而陈纳德与陈香梅的孩子也都是由宋美龄取名,并认她为干妈。
宋美龄慧眼如炬,她识才,更惜才。对于领袖来说,笼络人心是一项技术活儿,那么这技术活儿宋美龄做得可谓天衣无缝。相比人们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女性本身就容易让人感到亲切。况且,好像有些人天性中就带着光辉,让人们不由自主地对她感到亲切与信赖。是时代选择了人物,亦是人物自己一步一步走上了时代的顶端。
第一夫人在美国
蒋介石身上军人的刚烈,与宋美龄眉眼间的女子柔情,似乎是蒋宋皇朝最具特色的招牌姿态。
蒋宋的联姻被世人称为“中美合作”。蒋的出身很难为他博得西方的支持,况且他的作风在西方人眼中看来十分的古板、生硬,一点儿都不讨喜。然而,一旦有了宋家的加入,一切都迎刃而解,因为从此之后,西方人看到的是与他们有着共同信仰,能够用地道的英文与他们谈论文化生活的宋美龄。
蒋介石最大的优势在于他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他明白这段婚姻的价值,更明白宋美龄担当着他无法担当的职责。因此在对外宣传中,他自始至终都退居二线,而将外交重任交予宋美龄。抗战期间,宋美龄成为国民政府的“国际播音员”。1937年,她的第一次发声,让世界震惊。她的《告美国民众》慷慨陈词:
中国一向是被认为怯懦无能的,军事上也没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如今已决定放弃以前的容忍政策,不再忍受暴敌的侵略残杀和无理侮辱,全国奋起,为了国家的生存而从事抗战。我们历年来负着懦怯恶名,埋头苦干的中国人,将尽我们力之所至,抵抗到底。我们将奋斗到最后的胜利,或最后的惨败。纵使大好河山,悠远历史,都涂染了鲜红的血液,或毁灭在猛烈的火焰之中,亦在所不惜。
诸位,你们在无线电中,或许可以听到大炮的声音,然而,这里垂死者弥留的呻吟,受伤者苦痛的叫喊,以及房屋倒塌的声响,我虽希望你们能想象得到,但听不见的那些流离无定、惊慌失措、无家可归的大批人民。他们的苦难,他们的饥饿,你们又哪里看得见呢?
一口地道的乔治亚腔英文,沿着无线电广播传向世界,自负的西方人顿时安静下来,他们仔细地聆听,暗自惊叹:原来,在遥远落后的东方,居然有这样一个女人。她的声音清亮悦耳,言辞不卑不亢,在她宛如乡音的言语中,他们忽然想起来:在遥远的东方,原来也有这样一群受难者,与自己正处在同样的险境……若说无线电波中的演讲只是让世界听到了第一夫人的声音,那么1943年的美国之行则让宋美龄的优雅美丽真正地令世界倾倒。
珍珠港事件之后,原本举棋不定的美国人对日本燃起仇恨的怒火。宋美龄抓住了这个时机,前往美国。她对美国国会进行演讲,精彩绝伦,妙语连珠,令她迅速成为西方媒体的宠儿,荣升为“亚洲第一夫人”。第二日的记者会,她与罗斯福夫妇同座,回答记者咄咄逼人的提问。宋美龄一直不卑不亢,风头之劲,令旁边的罗斯福总统都有些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