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你唯一需要的就是执行,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计划。——美国第34任总统 五星上将 艾森豪威尔
西点课堂:“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计划”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只有行动才能缩短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只有行动才能把理想变成现实。西点军校就深谙这一点,以行动为准则,用实际说话。西点人艾森豪威尔说得好,“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计划”。
西点军校流传着这么一个老故事,讲的是一位长相粗犷的士兵在别人围坐在营火旁讲述自称的大无畏故事、吹嘘自己的个人成就时,他却在拨着营火的余烬。尽管这位沉默的士兵什么故事也没讲,其他人对他却怀着同样的敬重。说到底,他是在用自己的双手拨动着尚有余焰的火苗!在这则故事中,坚强的勇士之所以始终保持沉默,是因为他的直接行动使靠不住的吹牛行为黯然失色。安静但可信——这是许多无言英雄赢得尊重,产生影响力的方式。
同样在服役期间,一些虚有其表的勇士也是最不被别人看好的人。很多时候,当人们盼望着声音洪亮、浓眉大眼的士兵在某次艰巨任务中冲锋在前时,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却往往是那个不修边幅、举止笨拙的士兵:他不仅能处变不惊,而且在巨大压力之下表现出色。有时候,新兵会被身材修长、衣冠楚楚、引人注目、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管理人员所折服。但是,如果没有真诚的关心、睿智和个人成就,这种魅力很快便会消退,而人们会在某种和已有印象不相符的现实中翻然悔悟。没有行动,一切都将等于零。
西点人把少说话、多做事奉为行动的准则,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完美复命,提升自我。
西点强调行动强调到了什么地步呢?他们认为,停留在想法的阶段永远不可能有所成就,只有立即行动才能获得成功。1973年,布雷德利获得塞耶奖发表演讲时,就反复要求西点学员要学会踏踏实实地做事,绝不迟到、绝不拖延。
在西点的游泳救生训练中,学员们最害怕的一个动作是:穿着军服、背着背包和步枪,从近10米的高台上跳进游泳池,然后在水中解开背包,脱掉皮鞋和上衣,把这些东西绑在临时的浮板上。
尽管学员们事前都反复演练过每一个动作,但是真到了要往下跳的那一刻,大部分学员还是会迟疑,走到跳板尽头之后就会停下来。当然,学员是绝不会退缩的,因为那意味着被勒令退学。因此,尽管有些犹豫,学员们最终还是会行动起来,纵身跃下。
相信这成功一跃之后的兴奋之情是无法言说的。行动产生了信心,信心又促进了行动。在西点,行动才是一切。
立即行动,而不是寻找任何借口逃避,这样的人才能最终赢得胜利女神的垂青。正如洛克菲勒所说:“不要等待奇迹发生才开始实践你的梦想。今天就开始行动!”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为此,西点军校创造了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员并不是随随便便无论什么时候想在图书馆都行,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尽最大努力干完规定的事。他必须今日事今日毕,绝不能将任何事情拖到第二天。“绝不将任何事情拖到第二天”的要求,使学员自觉适应军校生活、自觉完成规定课程,自我提升的意识也明显增强。
在西点军校,每个学员都有责任了解军官基本素质培训的标准,并严格按规划要求达到这个标准。在第一学年里,学员要熟悉4年教育计划的主要条款。教官要与学员共同研究具体落实目标。就拿军事教育计划来说吧,战术教官将在秋季学期中与每个一年级学员讨论具体实施问题。学员要正确估价自己的信念、价值、信仰和人生观,做出合理的自我评价,对要达到的目标和标准做出承诺。在第二学年里,学员通过承担一定的责任和领导职务(如在野外训练中担任上士、副班长、营区值日员等),以及行使增加的特权,加深对自我约束重要意义的认识。西点人对个人负责需要毫不含糊,对更大范围的事情负责更要毫不马虎,中规中矩,表现出军人的干净利落。
“绝不将任何事情拖到第二天”,这是严格的军人准则,也是战争需要的准则。迅捷、及时、准确,是军事活动中最宝贵的概念。就作战而言,只有快速准确,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敌人措手不及,才能把握战机,争取主动,稳操胜券。在滑铁卢战役中,如果拿破仑的增援部队按计划到达,欧洲的历史就很可能重写。一个偶然的失误,改变了历史进程,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快速准确、雷厉风行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西点正是从战争的残酷无情来严格要求学员的。
此外,西点军校重视行动、反应迅速的机制在处理公共危机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当媒体上出现了一些揭露军中丑闻的事件时,西点军校总能迅速做出反应,调查事实,公布真相。如果真有败坏军纪的事情发生,西点处理起学员来也是毫不留情,该关禁闭就关禁闭,该开除就开除。西点人认为,拖延只会导致校誉受到更大的损害。
西点人就像卓越的职场人士一样,喜欢用实际行动来表现自己,而非空洞的语言和虚矫的宣传。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行动才能更好地说明一切,才能赢得真正的胜利。
课堂启示:一分钟也不能拖延
十个说得再动听的员工也比不上一个干得好的员工。在职场中,只有遇事积极行动的人才能脱颖而出,获得别人的赏识。在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许多问题,但只要努力去做,一切困难,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恐惧都是可以克服的,否则,你只能迷失在困难的迷宫中。
对于优秀的职员来说,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行动,还是马上行动。商机如战机,随时都可能消失,只有马上行动的人才能把握这一切。拖延像一颗职场毒瘤,需要马上切除,优秀的人永远是“今日事,今日毕”,不把任何事情拖延到第二天。
行动指南:马上行动,让我们离成功更近
“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成功者真正的才能在于他们审时度势之后能付诸行动,这才是他们出类拔萃、真正成功的秘诀。什么事一旦决定,马上付诸实施是他们共同的特点,“现在就干,马上行动”是他们的口头禅。企业成功与否,员工优秀与否,基本上就决定于此。
迈克是伦敦一家公司的低级职员,他的外号叫“奔跑的鸭子”。因为他总像一只笨拙的鸭子一样在办公室飞来飞去,即使是职位比迈克还低的人,都可以支使迈克去办事。
后来,迈克被调入销售部。有一次,公司下达了一项任务:必须完成本年度500万美元的销售额。
销售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开始私下里怨天尤人,并认为老板对他太苛刻。迈克恰恰相反,他从不抱怨,只知埋头苦干,距年终还有1个月的时候,他已经全部完成了原定的销售额。其他人可就没迈克那么幸运了,他们只完成了目标的50%。
羞愧难当的经理主动提出了辞职,而迈克被任命为新的销售部经理。“奔跑的鸭子”迈克在上任后忘我地工作。他的行为感染了其他人,在年底的最后一天,他们竟然完成了剩下的50%。
后来,该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购。新公司的董事长第一天来上班时,亲自任命迈克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因为在双方商谈收购的过程中,这位董事长多次光临公司,这位“奔跑的鸭子”迈克先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不抱怨、只知执行的迈克不但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给自己带来了美好的前程。
或许你也会经常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像迈克那样执行任务,无条件地执行!“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成功的秘诀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在一次众多企业老总举办的管理沙龙上,主持人做了这么一个测验,要求参与人员在20分钟内,将一份紧急材料送给《羊城晚报》报社社长,并请他在回条上签字。主持人特别申明:不得拆看信中材料。
在这次测验中,有一名会员大胆地打开了资料袋,发现是个空信封,然后提出了若干批评意见。主持人问各位受邀嘉宾:“作为一名执行者,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在场的老总回答的内容虽然五花八门,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回答:“打开信封是不对的,绝对不能看。”
在企业里,一名执行人员可以在执行任务之前尽量了解事实的背景,但一旦接受任务后就必须马上执行。领导层的命令,有的可以与执行者沟通,讲清理由;有的不行,有一定的机密性,只要去做即可。
对于任务,员工需要做的永远是执行、执行、执行!一接到任务,就满怀激情地想着怎样去完成它,而不去考虑这个任务的可行性。如果员工首先是充满怀疑,不管怀疑大小,团体的目标都会因此大打折扣。
在一次行动力研习会上,主讲师做了一个游戏。他说:“现在我请各位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大家必须用心投入,并且采取行动。”他从钱包里掏出一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说:“现在有谁愿意拿50元来换这张100元人民币?”
他说了几次,但很久没有人行动,最后终于有一个人跑向讲台,但仍然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主讲师和那一张100元人民币,不敢行动。那位主讲师提醒说:“要配合,要参与,要行动。”跑上讲台的人才采取行动,终于换回了那100元,顷刻赚了50元。最后,主讲师说出了这个游戏的寓意所在:“凡事马上行动,立刻行动,才会有所收获。”
有一位心理学家多年来一直在探寻成功人士的精神世界,他发现了两种本质的力量:一种是在严格而缜密的逻辑思维引导下艰苦工作;另一种是在突发、热烈的灵感激励下立即行动。
当可能改变命运的灵感在世俗生活中喷发时,绝大多数人习惯于将它窒息,而后又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照常做什么。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内在的冲动是人类潜意识通向客观世界的直达快车。员工接到任务之后也是一样,不管领导决策对不对,马上执行才是第一位的。要是等你问清一切问题、知道了所以然,那最佳时机可能早已失去。很多聪明的职场人士就是善于把握这一点,毫不犹豫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才将成功的果实紧紧地攥在了自己手中!
有一次,沃尔特·B·皮特金在好莱坞时,一位年轻的支持者向他提出了一项大胆的建设性方案。在场的人全被吸引住了,它显然值得考虑,不过他可以从容考虑,然后与别人讨论,最后再决定如何去做。但是,当其他人正在琢磨这个方案时,皮特金突然把手伸向电话并立即开始向华尔街拍电报,用电文热烈地陈述了这个方案。当然,拍这么长的电报所费不菲,但它转达了皮特金的信念。
出乎意料的是,1000万美元的电影投资立项就因为这个电文而拍板签约。假如他拖延行动,这项方案极可能就在他小心翼翼的漫谈中自动流产——至少会失去它最初的光泽。然而皮特金立刻付诸行动了。
与马上行动相反,有些员工喜欢被动接受任务,把工作往后拖延,甚至凡事拖拉,而他们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词的专家。他们擅长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想得少之又少。殊不知,许多简单的事情将因此变得复杂,许多本可成功的事情将因此变得毫无希望。更重要的是,拖延会不知不觉地消耗我们的生命!
某公司老板要赴海外公干,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身边的几名要员于是忙得头晕眼花,要把他赴洋公干所需的各种物件都准备妥当,包括演讲稿在内。
在该老板赴洋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也来送机。有人问其中一个部门主管:“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
对方懒洋洋地说道:“我熬不住睡去了。反正我负责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写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飞机上不可能复读一遍。等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以电讯传去就可以了。”
谁知转眼之间,老板驾到。第一件事就问这位主管:“你负责预备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呢?”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闻言,脸色大变:“怎么会这样!我已计划好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别白白浪费坐飞机的时间呢!”
天哪!这位主管的脸色霎时一片惨白。
员工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时间比较紧、任务比较多、难度比较大,但不管怎样,任务就是任务,谁也不能心存侥幸,往后拖延。拖延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潜能的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因为拖延而未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因为未能如期完成任务而产生消极因素,消极因素又反过来阻碍任务的完成,甚至成了新的拖延借口。
歌德说得好:“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烧。一旦开始,完成在即。”“绝不拖延,立即行动!”这句话是最惊人的自我起动器。任何时候,当你感到拖延的恶习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当此恶习已迅速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时,你都需要用这句话来警醒自己:在一分钟之内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