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600000012

第12章 克制自私,对人生有所担当(4)

哲学家听说了这个故事,也感到疑惑不解,他就去问农民。农民告诉他,他救人时什么也没去想。洪水袭来,妻子在他身边,他抓起妻子就往山坡游。待返回时,孩子已被洪水冲走了。自然是一种最睿智的生活方式,这个农民如果进行一番抉择的话,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呢?洪水袭来,妻子和孩子被卷进漩涡,片刻之间就会失去性命,而这个农民还会在山坡上进行抉择:妻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吗?

人心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越来越复杂,但生活其实十分简单。保持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因外在的影响而痛苦抉择,便会懂得生命简单的快乐。人生当中,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机会和时间进行抉择。人生的抉择是最困难的,但也是最简单的。困难在于你总是把抉择当作抉择;简单在于你别去考虑抉择问题,遵循生命自然的方式。

珍惜你的自性,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性,也就是自己的本心。人真正的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这个自性是空性,空性必须要无我才能达到。当你修证到一个无我的境界,就得到一个智慧,就是唯识中所讲的平等性智。无我就无人,无人就无他,无众生相,无烦恼,无一切,等等。一切皆空,即无众生之相。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富商讨了四个妻子:第一个妻子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妻子是抢来的,长得如花似玉,很美丽;第三个妻子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妻子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天,商人就要去世了,为了测验一下哪位妻子是真心对自己的,他决定考验一下四位妻子,于是商人把四位妻子叫到面前,对她们说:“我就要死了,你们平常都说对我好,如今谁愿意和我一起去阴间远行呢?”

第一个妻子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呢。”

第二个妻子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情愿,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妻子说:“尽管我是你的妻子,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妻子说:“既然我是你的妻子,无论你到哪里去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欣慰地点点头,与世长辞了。

佛祖接着解释说:“各位,这位商人就是你们自己。第一位妻子是指肉体,死后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位妻子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位妻子就是指你自己的妻子,活着时两人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妻子是指你的自性。人们时常忘记她的存在,但她却永远陪伴着你。”

是的,世间众生总是智慧颠倒,珍爱前三个妻子,而冷落第四个妻子,其实,真正能和你永远在一起的,只有第四个妻子——你的自性。一个人要想真正看清自己,就有必要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那第四个妻子才是你需要真正去看清的呀。

有一次,石屋禅师和一个偶遇的青年男子结伴同行,天黑了,那个男子邀请禅师去他家过夜,对禅师说道:“天色已晚,不如在我家过夜,明日一早再行赶路?”

禅师向他道谢,与他一同来到了他家。半夜的时候,禅师听见有人蹑手蹑脚地来到了他的屋子里,禅师大喝一声:“谁?”

那人被吓得跪在地上。禅师揭去他脸上蒙着的黑布一看,原来是白天和他同行的青年男子。

“怎么是你?哦,我知道了,原来你留我过夜是为了钱财!我一个和尚能有多少钱!你要干就去干大买卖!”

那男子说道:“原来是同道中人!你能教我怎么干大买卖吗?”他的态度是那么恳切,那么虔诚。

禅师看他这样,慢腾腾地说道:“可惜呀!你放着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不去学,却来做这样的小买卖。这种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你想要吗?”

“这种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禅师突然紧紧抓住男子的衣襟,厉声喝道:“它就在你的怀里,你却不知道。身怀宝藏却自甘堕落,枉费了父母给你的身子!”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这个人从此改邪归正,拜石屋禅师为师,后来成为一名著名的禅僧。

每一个人在他的生命之中,总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那个始终伴随你的,就是你的自性,所以,生活中的我们不应该忘记自性的存在,而应该好好保存自己的自性,充分发挥自性的作用,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站在同一台阶上的善良

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佛法是十分注重慈善之心的,而且一直都教导人们一心向善。尤为重要的是佛法对善良的理解往往要比我们在世俗中的理解深刻得多。佛法强调真正的善良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彼此平等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平等,那么便谈不上善良。这正如一个高高在上的有钱人施舍一点残羹冷炙给乞丐,这不是善良,而是怜悯。佛法中的慈悲与善良伟大就伟大在佛祖亦是以与众生平等的地位来展示自己的慈悲与善良。

相传释迦牟尼佛在前一世是一位修行者。他日夜不断,诚心诚意,锲而不舍,勇猛精进地修行菩萨道,惊动了天界。天帝为了测试他的诚心,即令侍者化成一只鸽子,自己则变成一只鹰,在鸽子后面穷追不舍。

修行者看到鸽子的危难情况,挺身而出,把鸽子放在怀里保护着。老鹰吃不到鸽子,很是不满,责问修行者说:“我已经好几天没吃的了,再得不到吃的就会饿死。修行人不是以平等视众生吗?现在你救了它的命,却会害了我的命啊!”

修行者道:“你说得也有道理,为了表示公平起见,鸽子身上肉有多重?你就在我身上叼些肉吃吧!”

天帝使用法力使放在天平秤上的修行者的肉总是比鸽子肉轻。修行者还是忍痛割下自己的肉,直到割光全身的肉,两边重量还是无法相等。修行者只好舍身爬上天平秤以求均等。

天帝看到修行者的舍身,老鹰鸽子都全部变回了原形。天帝问修行者:“当你发现自己的肉已割尽,重量还是不相等,你是否有丝毫的悔意或怨恨之心呢?”

修行者答道:“行菩萨道者应有难行难修、人溺己溺的精神,为了救度众生的疾苦,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怎会有后悔怨恨之心呢!”天帝被他的慈悲心及无畏的精神所感动,又使用法力,使他恢复原来的健康。

在佛祖的眼里,人与世间其他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十分值得去珍惜和热爱的,更是都需要我们去善待的。一个真正善良的人,正是因为他把万事万物都放到了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因此,他更容易感万物之所感,悲万物之所悲,因而他也就越懂得去善待他物。

这正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用服侍穷人的方式度过了他仁慈而善良的一生。

她不仅为穷人和孤独者提供衣食住处;不仅为病人和遭难者提供医疗服务,还给这些人带去爱心和尊严!她立志要服务穷人,所以先变成了穷人,穿上穷人的衣服,一头扎进贫民窟、难民营和传染病人之中。她说:“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的饥饿。”

她和其他修女一起办起了儿童之家,收养从路上拣来的先天残疾的弃婴,把他们抚养成人,告诉他们“你是这个社会重要的一分子”。还有麻风病人康复中心,收治照顾那些甚至被亲人抛弃的人,让他们感到自己“并没有被天主抛弃”。最著名的是她在贫民区创办的临终关怀院,使流落街头的垂死者得以在呵护中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她说“这些人像畜生一样活了一辈子,总该让他们最后像个人样。”那些被背进关怀院的可怜人,有的躯体已经被鼠蚁咬得残缺不全,刚入院洗澡时往往用瓦片才能刮去身上的污垢,最后握着修女的手嘴角戴着微笑“踏上天国之路”。

特蕾莎修女之所以放弃修道院里闲适而宁静的生活,换下修道服而穿上与穷人一样的衣服完全是因为特蕾莎修女清醒地认识到,居高临下地给予,接受者会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觉,这对一个人的尊严是极有害的,它可能导出苦涩的敌意,而不是和谐与和平。她亲手握住快要在街头横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的一丝温暖,让他们含着微笑离开这个残酷的世界。德蕾莎修女不只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而已,为了要服务最穷的人,她的修士修女们都要变成穷人,修士们连手表都不准戴,只有如此,被修士修女们服务的穷人才会感到有一些尊严。 在德蕾莎修女的垂死之家,病人有人照顾,即使最后去世,在离世以前,至少感到了人间的温暖。因为修士修女们都非常地和善,如果病人情形严重,一定有人握住他的手,以便让他感到人类对他的关怀和爱。其中有个老人,在搬来的那天傍晚即断了气,临死前,他拉着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

是的,真正的善良的是回复人最初的尊严,给生命以尊严。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出了特蕾沙,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这位除了仁慈和善良以外一无所有的修女。授奖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尊严——善良的本质,只有站在同一台阶上的善良才是真正的善良。我们也许不能像佛祖那样弃身为人,也不能像特蕾莎修女一样为他人去奉献自己的一生,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在同一台阶上的善良。

学会珍惜,时间就是恒河里的沙

时间就是生命,所以佛家有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我们的生命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时间单位组成的,而时间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高兴而延长一秒钟,也不会因为你厌恶而缩短一分钟。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的宝贵。正是因为时间每分每秒都在像水一样地流逝,因此,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珍惜那属于我们的分分秒秒。

一个刚入佛门的弟子问师父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时,师父给他算了这么一笔账——

假如人能活七十岁,而每天睡觉八小时,那么七十年会睡掉204400小时,合8517天,合二十三年零四个月。这样,人还剩下四十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

如果每天吃早饭用20分钟,吃午饭用40分钟,吃晚饭用一小时,那么一天吃饭吃掉了两小时,七十年要吃掉5110小时,合2129天,合五年零十个月。这样人还剩下四十年零十个月时间。

如果每天搞个人卫生的时间为两小时,那么七十年又会用掉五年零十个月。这样,人还剩下三十五年时间。

如果每天用在走路、买东西上的时间为四小时,那么七十年会用掉102200小时,合4258天,合十一年零八个月。这样,人还剩下二十三年零四个月时间。

如果每天用来和别人闲聊的时间为三小时,那么七十年又聊掉了76550小时,合3194天,合八年零九个月。这样,人还剩下十四年零七个月时间。

如果每年用在看病、吃药、特别护理等事项上的时间为十二天,那么七十年要用掉840天,合二年零三个月。这样,人还剩下十二年零四个月时间。

而一般人每年都会有与别人发生口角、争端的事情,还有因不顺心而烦恼,以至不能做正经事的时间。如果平均每年用在这种事情的时间为十天,那么七十年要用掉700天,合一年零十个月。这样,人还剩下十年零六个月时间。

如此算来,一个人活到七十岁,自己只有十年半时间可以用来为社会做些事,这还不算为了挣钱吃饭而必须花掉的时间(那是因为很多人在谋生的同时也为社会做了贡献)。而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珍惜自己那十年半时间,一生就那么晃过去了。另外,人们并不是都能活到七十岁的。

同类推荐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工作有方法:年轻人要掌握的101个业绩倍增法则

    工作有方法:年轻人要掌握的101个业绩倍增法则

    本书《工作有方法——年轻人要掌握的101个业绩倍增法则》,从计划、执行、时间、整理和简化、人际关系、心理建设、听、说、读、写、衣、食与行等角度,为你列出了最终的参考方向与解决方案。
  • 明清惊天大案

    明清惊天大案

    《明清惊天大案》精选了明清两朝11个著名的惊天大案,以通俗的笔调对它们进行解读和剖析,让读者在品味这些历史事件的同时,也能对中国的近代史进行一番梳理和思考。元朝是个短命的王朝。蒙古人的铁骑虽然曾经纵横欧亚大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版图最为庞大的帝国,但他们在治理国家和统治民众上实在不是行家里手,短短的160余年,元朝的统治就从终点回到了起点。
  • 小学生礼仪:4-6年级

    小学生礼仪:4-6年级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但也能让人失去很多。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礼仪(4-6年级)》是专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量身打造的礼仪规范书籍。礼貌看似只是一些细节,需要从小培养。书中精选了常用的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以及简单的社交礼仪等内容,优雅的风度不是天生就有,教导学生要帮助父母分担家务、要学会与人沟通、要关心集体遵守公德,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每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机会都是培养礼仪的机会。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许多。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学习、
  • 六王之后:美人如鸩

    六王之后:美人如鸩

    (完结文)第一次见面她是王后,他是小贼;第二次见面她是国君,他是奴隶;第三次见面她被人劫持囚禁,他生死作陪;第四次见面他成了她的宿敌!一切情爱化作骗局!一个是为爱人出卖自己的天之娇女,一个是从死人堆里走出来的奴隶将军,他们相爱,他们伤害,只因站在权利的两岸,最后是野心战背叛了情感还是情感压制了野心?(过程有虐,结局HE,1vs1)群号:340689405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8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短诗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黑色主教的杀人事件

    黑色主教的杀人事件

    第一位死者被人用箭射穿心脏,第二位死者被枪射穿头部,第三位死者从高墙上摔死……署名“主教”的残酷凶手不断地刻意提供线索,一连串令人不寒而栗的离奇命案,竟然与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老童谣完全吻合!——是谁杀了小知更鸟?“是我。”麻雀回答。“我用弓和箭射死了小知更鸟!”阴暗、幽沉的童谣宛如恶魔谱下的追魂曲一般,预示着一幕幕血腥的惨剧,死亡的阴影霎时笼罩了整个纽约……谁是藏在幕后的黑色主教?他为什么制造谋杀又提供线索,如幽灵般若隐若现?一切究竟隐藏着什么天大的阴谋?
  • 康熙大帝:乱起萧墙

    康熙大帝:乱起萧墙

    《乱起萧墙》是《康熙大帝》的第四卷,着重描写了康熙选择皇储及诸皇子为争当皇储而互相倾轧的事。 康熙晚年出现了许多弊政。如官吏们贪脏枉法,冤案迭起;皇亲旧勋们借支库银,国库亏空;田赋不均,土地高度集中。康熙曾派人多次清理整顿,皆因皇太子胤懦弱无能,贪色好淫,不谙政务,忙于党争,只好半途而废。康熙对此十分不满,不得不将他废黜,以后又立,再立再废。众皇子趁机作乱,拉帮结党,争当皇太子,以致引起兄弟阋墙。康熙后来索性“放鹿中原”,任其相互逐鹿。四皇子胤一向待人刻薄,人称“冷面王”,由于谋士邬思道的指点,他在革除弊政中,政绩显著,被康熙选中。康熙立下谴诏:传位于四皇子,即为以后的雍正皇帝。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恶魔小组(第2部)

    恶魔小组(第2部)

    本都高中的“重炮手”龙旖在一次意外中救了元心,面对元心美貌,花花公子龙旖决定到横焰高中将元心追到手。俊锋得知龙旖追求元心事情后,与龙旖发生了冲突。而龙旖的哥哥龙武就是这次全国武术大赛中鹿川最强的对手。安熙教练一直想将恶魔小组培养成专业的篮球队伍,在篮球高手明哲加入后,恶魔小组多次与专业篮球队进行较量。从中吸取了很多宝贵经验。而篮球联赛中,横焰高中的第—个对手九是本都高中,一场残酷而激烈的竞争即将开始……
  •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样的一个政党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历史,堪称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宝库,它传递出的智慧与感悟必将是厚重而深刻的。白云涛编著的这本《中共党史珍闻录》完整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历史,全书主要包括:中共中央从上海秘迁瑞金始末;瞿秋白与《多余的话》风波;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争夺人才的较量;中共“理论家”陈伯达政治沉浮记等内容。《中共党史珍闻录》从框架结构设计到内容材料选取再到语言表达,群众都竭力突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是当前鲜见的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党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