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5900000016

第16章 文明及其缺憾(8)

如果文明要求做出这么大的牺牲,不仅有人的性欲的牺牲,而且有人类攻击性倾向的牺牲,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这种文明中人类这么难以感觉到幸福。实际上,在这方面原始人的境况更好些,因为原始人根本就不知道对其本能的任何限制。作为一种抵偿,原始人对于长期享受这种幸福的期待是非常轻微的。文明社会的人已经把他的一部分有可能得到的幸福变成了安全的一部分。然而,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在原始的家庭里,只有一家之长才能享有这种本能的自由;其他的成员则处于受奴役的地位。因此,在享有文明之好处的少数人和被掠夺了这些好处的多数人之间的对立,在文明的原始时期就达到了最尖锐的对立。至于现代的存在着的原始民族,认真的调查研究已经揭示,他们的本能生活绝不会因它的自由而受到妒忌。而是容易受到一种不同类别的、但或许比附加到现代文明人身上的约束更加严格的限制。

当我们公正地发现,我们目前的文明状态的错误如此不适当地满足着我们对生活计划的要求,使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的那些要求,而且使我们遭受了许多本来能够避免的痛苦——在我们尽全力用我们严厉的批评来揭示其不完善的根源时,我们毫无疑问地是在行使正当的权利,而不是表明我们是文明的敌人。我们可能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文明将发生变化,文明将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要,并且再也不愿意受到我们的指责。但是,或许我们也已经熟悉了这个观点,在文明的本性里有一些内在的困难,它不会屈从于任何改革的力量。除了有责任对我们的本能加以限制之外,(这是我们已为之做好准备的,我们还受到一种危险状态的威胁,我们可以称之为“群体心理匮乏”)。社会亲合力主要是由社会成员相互间的认同作用组成的,而领导者中的个体却没有获得他们在群体形成过程中应该获得的重要作用时,这种危险是最具有威胁性的。美国目前的文明状态提供了研究文明的这种有害作用的一个良好的机会,我们有理由对此感到担心。但是,我将避免陷入对美国文明进行批评的这种诱惑;我并不想给人们留下这种印象,即我会亲自使用美国的方法。

(第六章)

在我以前的任何作品中,从来没有像我现在这么强烈地感受到,我所描述的竟然都是些常识,为了说明那些本身就很明显的东西,我浪费了纸张和笔墨,在一定的时候还浪费了排字工人和印刷工人的劳动和材料。为了这个理由,如果出现这样的事,就是说,如果承认有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攻击性本能,它能够使精神分析的本能理论发生改变,那么,我将非常高兴地采纳这个观点。

但是,我们将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这样做只不过使问题更集中罢了,这是一个我们很久以前就致力于得出的思想转变,以及对这种转变的后果进行探究罢了。在全部的逐渐地发展起来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本能理论是在比它的任何其他部分更困难的情况下向前摸索着发展的。但是,这种理论对整个结构来说仍然是这样必不可少,以至于必须使它拥有自己的位置。当我一开始还十分困惑不解的时候,我曾把诗人和哲学家席勒(Schiller)的格言,“饥饿和爱情推动了世界前进” ,作为我的出发点,饥饿代表那些旨在保存个体的本能;而爱情代表追求对象:它的主要功能在各个方面都受到自然的宠爱,那就是保存种族。这样从一开始就在自我本能和对象本能之间形成了对比。这是表示后者的本能能量,而且仅仅是对后一种本能,我才引进了“力比多”一词;这样,在自我本能和指向其一对象的(广义的)爱的“力比多”本能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立。这些对象本能之一,即施虐的本能,当然和其他本能不一样,确实,它的目的是这样令人讨厌。另外,它在某些方面和自我本能有着明显的联系;它和没有任何力比多目的的控制本能有近亲关系是无法隐瞒的。但这些矛盾却是可以克服的;虽然,施虐狂毕竟是性生活的一部分,在性生活活动中,残暴的游戏能够取代爱的感情。神经症被看作是自我保存的利益和力比多的要求之间某种斗争的结果,这是一场自我获得了最后胜利的斗争,但却是以极大的痛苦和本能克制为代价的。

每个精神分析家都将承认,这种观点就是现在听起来也不像是一种早就被认为是错误的东西。但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是从被压抑的力量进展到压抑的力量,从对象本能进展到自我,所以还要做一些基本的改动。这种发展的决定性的一步是引进了自恋(narcissism)的概念,就是说,我们发现力比多把精力贯注于自我本身,自我确实是力比多的原初住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力比多的永久指挥部。这个自恋力比多转向了对象,因而成了对象力比多;而且它还能再变回到自恋力比多。自恋概念使人能够对创伤性神经症,和许多介于精神病边缘的疾病,也包括精神病本身得出一种精神分析的理解。没有必要放弃这种解释,即移情性神经症(transference neurosis)是自我对性欲加以防范所采取的一些尝试;但是力比多概念却遇到了危险。既然自我本能也是力比多的,那么,力比多就应该和本能的能量大体上保持一致,这似乎是一度不可避免的,就像荣格(C.G.Jung)以前所倡导的那样。但是,我仍然保留着一种确信,我对此虽然还提不出什么理由,但我确信,本能不可能都是同样性质的。当强迫性重复动作和本能生活的保守性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时,我就在《超越快乐原则》(1920g)一书中采取了另一种措施。从推测关于生命起源和类似于生物的物种起源开始,我得出了这个结论,除了保存有机物和把它结合到更大单位中去的本能之外。一定还存在着另一个与它相对立的本能,这个本能总想分解这些单位,并且使它们恢复其原始的无机物状态。这就是说,除了爱欲之外,还有一个死的本能(instinct of death)。这样,生命现象就能从这两个本能的同时存在及其相互抵抗活动中得到解释。但是,要证明这个假设的死的本能的活动却是不容易的。爱欲的表现就够引人注目和闹哄哄的了;人们可以假设,死的本能在趋向死亡的有机体之内默默地工作着,但是,这当然不足为证。部分本能指向了外部世界,然后作为一种攻击性和破坏性本能而表现出来,这个观点又使我们前进了一步。这个本能自身将会以这种方式强行为爱欲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将毁灭一些其他的事物,不论是生物还是有机物,而不是毁灭它自己的自性。相反,限制对外毁灭将必定会加强自我毁灭的作用,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在发生的。同时,从这个例子里,人们可以推测,这两种本能很少——或者绝不会——相互独立地出现,而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大不相同的比例互相混合着,使我们的判断认不出这两种本能来。我们早就知道,施虐狂是一种合成的性本能,它是代表破坏本能和爱的冲动的一种特别强烈的混合;而它的反面受虐狂,则是性欲和指向内部的破坏性之间的一种混合——由于这种混合的缘故。那些原本察觉不到的破坏性倾向就成了直接显而易见和可以感觉到的了。

认为存在着一种死的本能或者破坏本能的假设就是在精神分析领域内也引起了反对;我知道有一股经常表现出来的倾向,要把爱中的那些危险的和对立的东西完全归咎于它自身本性中的一种最初的两极性。我在这里提出的概念只是我最初尝试性地提出来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概念已经征服了我,使我再也不能以其他任何方式来思考了。在我看来,这些概念在理论上比我们所能用的任何其他概念都丰富得多;这些概念为我们提供了那种简化的形式,既没有忽视,也没有粗暴地对待那些我们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奋力以求的事实。我知道,在施虐狂和受虐狂中,我们总是看到混合着情欲的破坏本能在我们面前表现出来(指向外部和指向内部);但是,我却怎么也不能理解,我们怎么能忽略了普遍存在的非情欲的攻击性和破坏性呢?又怎么能在我们解释生命时忽略了给它以适当的位置呢?(当然,当指向内部的破坏性倾向还没有带上情欲的色彩时,通常就不为我们所知觉。)当破坏本能的观念第一次在精神分析的文献中出现时,我还能记得我自己的防卫态度,以及我花了多长时间才接受了它。使我不太惊异的是,其他人业已显示了同样的抵抗,而且仍然在显示这种抵抗。因为当人们谈起人类有攻击、破坏和残忍等先天的“邪恶”倾向时,“小孩子并不喜欢听”。上帝以他自己的完美形象创造了他们;谁也不想被提醒——姑且不论基督教的一切主张——要使不可否认的邪恶的存在和上帝的无限权力及最高的善一致起来有多么难。事实上,魔鬼是对上帝进行谅解的最好发泄口;它可以像犹太人在雅利安人的理想世界里所做的那样,发挥着与经济清偿代理人同样的作用。但是,即使如此,对于魔鬼的存在和他所表现的邪恶,人们也一定会让上帝来负责。考虑到这些困难,我们每一个人都将受到忠告,在某些适当的条件下要向人类的高级道德本性致以恭顺的敬意;这将帮助我们受到普遍的爱戴,上帝会由此而在许多方面饶恕我们。 “力比多”一词可以再次用来表示与死的本能的能量截然不同的爱欲力量的表现:必须承认,我们更难以掌握死的本能;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只能推测,它是在爱欲背后的一个背景中存在着的东西,我们也承认,除非它和爱欲的混合把死的本能表现出来,否则它就总是躲避着检查。正是在施虐狂中,死的本能使爱欲的目的屈从于它自己的意志,同时还完全满足性的欲望,我们才能够最清楚地洞察到死的本能的本质及其和爱欲的关系。但是,即使在最盲目的破坏性狂乱中,死的本能也表示出没有任何性的目的时,我们不能不承认,由于它使自我实现了最古老的全能的愿望,死的本能的满足就伴随着一种特别强烈的自恋的欢乐。当破坏本能得到缓和并受到控制(可以说,被限制在它的目的中)和指向对象的时候,它就被迫向自我提供其至关重要的需要的满足和控制自然的力量。既然存在死的本能的假设基本上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那我们也必须承认,它不能完全抵制住理论上的反对。但是,在我们目前的知识状态下这却是我们所能了解的一切;将来的研究和思考无疑将带来更多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见解。

因此,在全部下文里,我采纳了这个观点,即攻击性倾向是人的一种原始的、自我存在的本能倾向,现在我又回到它形成了文明的最有力的障碍这个观点上来了(英文版第112页)。在这个讨论过程的某一点上(英文版第96页),我曾产生这样的观点,文明人类所经历的一个独特的过程,我们现在仍然受这个观点的影响。我可以补充一句,文明是一个服务于爱欲的过程,爱欲的目的是先把每一个人,再把每一个家庭,然后再把每一个部落、种族和国家都结合成一个大的统一体,一个人类的统一体。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并不知道;这正是爱欲的工作。这些人群一定在力比多上互相结合着,仅仅是需要,即共同工作的好处,还不能把他们结合在一块,但是,人类的自然的攻击本能,个人对全体的敌意和全体对个人的敌意,都反对这个文明的计划。这种攻击本能是死的本能的派生物和主要代表,死的本能是和爱欲一起被我们发现的,死的本能也分享着对世界的统治。在我看来,现在文明进化的意义对我们来说不再是一个谜。它一定要向我们展示爱欲和死亡之间,生的本能和破坏本能之间的斗争,就像它在人类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这种斗争是组成一切生命的基本的东西,因此,文明的进化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人类为生存而做的斗争。我们的保姆试图用她们的天国催眠曲来平息的,正是巨人们的这场斗争!

(第七章)

为什么和我们关系密切的动物没有表现出这种文化意义上的斗争呢?我们不知道。有一些动物,如蜜蜂、蚂蚁、白蚁很有可能奋斗了几十万年才形成了我们至今仍十分赏识的那些国家制度,那种功能的分工,那种对个体施加的限制。我们目前这种状态的一个标志是,我们凭着自己的感受就知道,让我们处在动物国度的这些任何团体里,或者扮演它们授给个人的任何角色,都是不会幸福的。对其他物种来说,有可能在其环境的影响和内部相互斗争的本能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暂时的平衡,于是,发展就停止了。在原始人当中,力比多的一次新发作可能在破坏本能方面使活动能量重新迸发出来。在这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答案。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和我们密切相关。文明是用什么方法来控制攻击性,使它变得无害,或者把它摆脱掉的呢?这些方法中有一些我们已开始了解,但对于那些看起来是最重要的方法我们却还不了解。我们可以在个体发展史中研究这种攻击性。当个体的攻击性渴望变得无害的时候,在他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我们绝不可能猜测到的事情,但又是一些似乎非常明显的事情。他的攻击性是心力内投的(introjected),内在化的(internalized);事实上,攻击性被送回到它所起源的地方——意即,指向了自我。在这里攻击性被一部分自我所接受,自我把自己作为一个超我(super—ego)而和自我的其他方面对立起来,现在又以良心的形式,准备对自我实行同样严厉的攻击,这样,自我就会享受到攻击别人的快乐。在严厉的超我和附属于它的自我之间的这种紧张,我们称之为罪疚感;(the sense of guilt),它作为一种惩罚的需要而表现出来。因此,文明通过使这种紧张减弱或者消除这种紧张,通过在他的内部建立一个机构来监视它,像一个被征服的城市里的驻军一样,从而控制了个体十分危险的攻击性欲望。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心理学

    一口气读懂心理学

    揭秘日常生活中人人该懂的心理法则;传授人生旅途中一用就灵的心理策略。了解了自己的心理,你就是强者;了解了别人的心理,你就是智者。越是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心理,你就越能掌控周围的事物,越能把握自己的生活,成功和幸福就离你越来越近……
  •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女人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女人是一本百读不倦的书。学做男人先要读懂女人,学做女人先要读几本女人的书。
  •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精选了哈佛教授在心理学课程中引用、讲述的300个极富思考意义的小故事,旨在让更多的人走进哈佛校园,听一堂生动有趣的哈佛心理课。《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由牧之等编著。
  • 女人心理全攻略

    女人心理全攻略

    女人是感性的,相对于男人而言,女人更需要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所以女人要懂心理学,要用心理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女人心理全攻略》从心态、自我提升、职场、社交、爱情、家庭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详细剖析了各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效应,通过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理学对女人工作和生活的影响。通过阅读《女人心理全攻略》,女性朋友们将能掌握各种心理技巧,从而收获美好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皇夫的春天

    皇夫的春天

    萧女皇在她登基后以为自己可以有后宫三千面首,奈何皇夫很妖孽,女皇很无奈。
  • 情难独钟

    情难独钟

    那是一段情感的起点,是在那个阴冷的冬天。那天,危思和一帮刚进厂的新工铺设电缆时,有个素不相识的姑娘递给他一双帆布手套。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符箓少女种田记

    符箓少女种田记

    林幼娘的优势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好活命。画笔在手,符箓我有。前面帅哥你慢走,养在乡下别院,本姑娘见你骨骼清奇,姑奶奶要收了。且看美术系小妞变身超级符箓少女,一朝穿成大户人家不受宠的大小姐,炮灰嫡女大翻身。神马?你是我哥?那啥……亲哥哥,种种灵田修修仙,见到亲妹子先赏个红包玩玩吧,太少你都不好意思拿出手吧
  • 千里之外,欲罢之阁

    千里之外,欲罢之阁

    都说岁月弄人,其实岁月不光能弄人,连神仙都不会放过。三千年前的一场大难,引发了几双人的命运纠缠。千里的彷徨,钦原的无奈,遥止的不舍,千那的坚持,方倚的怨恨……而三千年后的大难,又会制造出怎样的爱恨纠葛?是清如的心伤还是六波的选择?是沮吴的彻悟亦或是斯斯的不悔?众人的情感帷幕有的在大难时偶然开始,有的在大难后悄然落幕……世间事不知如何而起,亦不知如何而落。饶是岁月匆匆,她依旧记得那日春日和风,你面朝湖畔负手而立的样子,不知年复一年沧海.
  • 世界上最富哲理的美文

    世界上最富哲理的美文

    许多人为领悟人生哲理费尽凡机,殊不知一滴水里蕴涵着大海,一句话中蕴藏着博大的智慧。一本好书可以滋润心田,一篇美言也会使人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 酒魂

    酒魂

    小说通过描述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情纷争,来表述亲子,爱恨之痛。感情的纠葛,在情义之中的轻重,如酒之魂让人迷醉。通篇以酒言情,言人生,言不能言语的悲痛和愤慨。在现实生活中的难分难解,诉说人生历程中的那些不堪回首的曾经,以及灯火颓靡的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将人带入到醉与醒的边缘,撩起现实社会的痛。
  • 魔域少主

    魔域少主

    她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特工杀手,却惨遭他人陷害,一朝穿越,成为五岁奶娃;他是异世大陆呼风唤雨的龙族少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独独对她另眼相待。为她弑神杀魔,甘之如饴,宠她上天,只为倾国红颜笑。他说:为你捅了这天,灭了这地又何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启

    魔启

    魔族已经被追戮了千年的猎物,曾经的辉煌已经随着历史埋进了尘土。明峰一个无牵无挂的孤儿。生于乞丐,长于偏城。本想平平淡淡的游戏人生,于世无争。可是当王袍加深,千斤重任。“明峰,你难道还想让魔族重现千年前的辉煌不成?”他的对手们讥笑着。“不,我只想让他们不再是猎物。”于此愿为天下争!
  • 女尊男卑:再生缘

    女尊男卑:再生缘

    因捉奸选择逃避,她穿成了一个胎儿。忘记前尘往事!十几年后,她奉命与其他国家的皇子和亲,在洞房花烛夜的晚上,她揭开了红盖头。听到的却是,“老婆是你吗?”就在此时,她记起了前世的一切……“沈闰生,你永远不知道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在空荡的大房里,从晚上9点等到5点是什么样的滋味?等你尝了我以前受过的苦,然后你自己再看看,你还有没有脸叫我原谅你!”(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