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1800000002

第2章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征服(1)

地理大发现

始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是全球一体化的开端,也是世界格局发生逆转的开始。在这之前,欧洲是一个财富匮乏、经济落后的地方,而世界的财富集中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在当时的欧洲人眼里,“东方”这个词意味着光明、财富和希望,他们格外地羡慕。这一点,我们从马可·波罗的游记里可以看出。马可·波罗来自意大利威尼斯,是欧洲商业最发达的地方,他尚且羡慕中国的富足,欧洲其他穷乡僻壤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正是地理大发现之后,新航路开辟,欧洲人开展全球贸易,并开始在东方殖民,才使国土狭小的本土获得了广阔的市场,工业革命才得以兴起。否则,没有广阔的市场,他们发明机器、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又从哪里来呢?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欧洲就逐渐确立了世界霸权,西方开始压倒东方了。

欧洲商人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所需货币量剧增,而不同地域的人共同认可的货币是什么呢?当然是贵金属了。所以,黄金作为货币的职能日益突出,成为重要的交换手段。占有黄金就意味着占有一切。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黄金真是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有了黄金,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自从《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流传后,西欧贵族、商人、航海家对书中所描绘的“香料盈野、黄金遍地”的东方财富垂涎三尺,急于前往东方寻找黄金,正是这种“黄金梦”驱使他们走上海洋探险的道路。

16世纪以前,欧洲商人特别是意大利商人已经与东方有了贸易关系,东方的香料、丝绸、宝石等物品辗转输往欧洲市场,丰富和改善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欧洲人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东方的贸易联系。但是,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金帐汗国的崩溃,使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受阻,导致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因此,欧洲贵族、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对东方的贸易,迫切需要开辟一条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线。

地理大发现的另一动因是宗教。传播基督教是促使欧洲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自认为是一种世界性宗教,充满了改变异端信仰的狂热和好战精神。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狂热地进行传教活动,甚至诉诸武力,发动十字军东征,这是基督教世界扩张性质的反映。当时,西欧流行长老约翰的传说,将约翰描绘成信奉基督教的一位东方君主。所以,当15世纪向欧洲以外扩张的基督教面临来自伊斯兰教的压力时,基督教世界便急于谋求与这位君主结盟,两面夹击穆斯林,以扩大基督教的势力范围,弘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这成为地理大发现的动机之一。

地理大发现的内容包括:从欧洲绕过地中海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发现,从欧洲直通美洲的航行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首次环球航行的成功。

最先探寻通往印度航路的是葡萄牙人。1415年,葡萄牙人占领了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的休达城,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在接下来的70年间,他们沿非洲西海岸不断向南探险,先后到达佛得角、几内亚湾、加纳海岸、刚果河口和安哥拉,为远航印度做了准备。

1486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三艘轻便帆船开始远航,第二年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将它命名为“风暴角”,后由葡萄牙国王改名为“好望角”,意为通往印度的希望之角。1497年7月8日,达·伽马率4艘帆船从里斯本出发,沿迪亚士当年走过的航线南行,11月到达好望角。接着沿非洲东岸北航,于次年3月1日抵达莫桑比克。4月,由阿拉伯水手引航,从肯尼亚的马林迪横渡印度洋,于5月20日航抵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库特城,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完成从西欧绕过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辟了欧亚之间的新航路。

当葡萄牙人沿非洲海岸探寻通往印度的新航路时,西班牙人则朝另一方向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结果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克利斯托夫·哥伦布(1451—1506年)是意大利热那亚的水手,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相信地圆学说,醉心于远航探险活动。多年来,哥伦布一直想组织一支西航印度和中国的探险队,为此曾先后请求英国和葡萄牙国王的资助,均遭拒绝,于是转而求助于西班牙女王。1494年4月,女王伊萨伯拉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派他以西班牙王室的名义去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携带着伊萨伯拉女王写给中国“大汗”的信函,率87名水手,分乘3艘帆船,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出发。经过70天的艰苦航行,船队于10月12日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将该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随后,向南航抵古巴和海地。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在以后的8年间,哥伦布又3次西航,先后到过牙买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等地,还到过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和巴拿马。但是,哥伦布所发现的地方并不富庶,因而招致人们的误解、谩骂,国王也剥夺了他的财产。1506年,他在穷困潦倒中去世。哥伦布生前一直把他所发现的地方误认为是印度,把当地居民称为印第安人。1499年—1502年,意大利人亚美利哥·维斯普西经过反复考察,认定哥伦布所发现的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陆”,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称“新大陆”为“亚美利加洲”。

受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探险成功的鼓舞,葡萄牙贵族费尔南多·麦哲伦(1470—1521年)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265名水手,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的圣卢卡尔港出发横渡大西洋,于次年3月到达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尔后沿海岸南下,于10月到达南美洲南端的海峡,该海峡后来命名为“麦哲伦海峡”。随后他们在时人所称的“南海”中航行了3个月,未遇风浪,遂将其命名为“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抵达菲律宾群岛。因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麦哲伦被杀。当这支探险队横渡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522年9月7日返回西班牙时,仅剩下一艘帆船和18名船员。

地理大发现对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从而使西欧率先过渡到资本主义时代,并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商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世界市场的形成,商品种类和商品流通量的增加,商路和商业中心的转移以及商业经营方式的发展。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改变了东西半球及其局部地区彼此隔绝、不相往来的状况,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而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舞台。欧洲市场上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商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流通量剧增。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塞维利亚、安特卫普和伦敦。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欧洲沿岸。此外,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业、保险业等相继兴起,使已经萌芽的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

更重要的是,从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来看,地理大发现开辟了欧洲人的海权新时代,人类活动舞台从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东、西两半球相对隔绝发展的格局,也改变了旧大陆各区域之间相对孤立平行发展的格局。这样,由地理大发现引发的商业革命,通过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网把原先半封闭的地区性经济联系起来,形成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东、西两半球多种文明的汇合与全球一体化的新进程,从而使世界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格局。

在这一全新的格局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向整体化迈进了一大步。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闭塞,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落后,美洲、大洋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隔绝,都得到了全面改观。人类开始由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

地理大发现的前提条件

进入15世纪,西欧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不仅制造出适应大洋复杂气候条件的多桅帆船,而且开始在船上装备火炮,使欧洲人在向东方的扩张中拥有军事技术的绝对优势。中国人发明的罗盘和从阿拉伯传入的用于计算纬度的星盘广泛用于海上航行,大大提高了航行效率。同时,地圆学说日益为人们所接受。这都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可能。

海盗德雷克“奉旨打劫”

在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南美洲南端与南设得兰群岛之间有一个德雷克海峡。这是以英国航海家德雷克的姓命名的。

其实,德雷克既可以说他是航海家,也可以说他是海盗。这在当时并不奇怪,“天高皇帝远”,又没有国际法,他们都是这么干的。

弗朗西斯·德雷克,出生于英国德文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学徒干到水手,最后成为商船船长,而赞助人就是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

1568年,德雷克和他的表兄约翰·霍金斯带领5艘贩奴船前往墨西哥,由于受到风暴袭击,船只受到严重损坏,起初,西班牙总督同意他们进港修理,但在几天后突然下令攻击,将英国船员全部处死,仅有德雷克和霍金斯逃离虎口,捡了一条命。德雷克不明白为什么西班牙要屠杀无辜的商人,更想不通的是新大陆的财富凭什么只有西班牙才能享受。从此以后他就有了一颗仇恨西班牙的心,他发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向西班牙复仇,就此确定了其一生的轨迹。

1572年,德雷克召集了一批人乘坐小船偷偷横渡大西洋,躲进了巴拿马海峡,像当年的探险家一样,横穿了美洲大陆,第一次见到了浩瀚的太平洋,在南美丛林里他们蹲守了近一个月后,抢劫了运送黄金的骡队,又抢下了几艘西班牙大帆船,成功地返回英国成为了英雄。这次行动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获得黄金,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西班牙人并不是不可侵犯的,德雷克受到女王的召见,并很快成为她的亲信。

1577年,德雷克再次从英国出发,乘着旗舰“金鹿”号直奔美洲沿岸。这一次,他是奉女王的命令,给西班牙人点颜色瞧瞧。他一路打劫西班牙商船,西班牙人做梦也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在“自家后院胡闹”。当他们派出军舰追击时,德雷克早已逃往南方。但由于西班牙的封锁,他无法通过狭窄的麦哲伦海峡。在一次猛烈的风暴中,“金鹿”号同船队其他伙伴失散了,被向南吹了5个纬度之远,来到了西班牙人也未曾到过的地方。自从麦哲伦海峡被发现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海峡以南的火地岛就是传说中的南方大陆的一部分,但此时呈现在德雷克面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德雷克被这意外的发现惊呆了,他很高兴地向大家宣布:“传说中的南方大陆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一定是在南方更寒冷的地方。”今天我们称这片广阔的水域为“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一直向西横渡了太平洋。1579年7月23日,他到达了马里亚纳群岛,8月22日穿过北回归线,9月26日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普利茅斯港,再次成了“民众的英雄”。这次航行是继麦哲伦之后的第二次环球航行,但德雷克却是第一个自始至终指挥环球航行的船长。众所周知,麦哲伦在菲律宾被土著人杀死了。

为了庆祝远征的胜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欣然登上“金鹿”号,授予德雷克爵士称号,命令将这艘海盗船保存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德雷克带回了数以吨计的黄金白银,装满了女王的腰包。更重要的是,德雷克为英国开辟了一条新航路,大大促进了英国航海业的发展,而且他还发现了宽阔的德雷克海峡,自此以后,太平洋再也不是西班牙一家独占了。

此后,德雷克又几次奉命出海,袭击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抢劫的财物不计其数。据说,英国从海盗活动中掠夺的财富,总计达1200万英镑之多。这使西班牙声威扫地,财政损失惨重。西班牙人掠夺殖民地,英国人掠夺西班牙人,这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德雷克的使命还远没有结束。158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处死了亲西班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西班牙对英宣战,积怨已久的两国终于拔剑相向,但当时,英国海军还非常弱小,仅有34艘战舰,根本无力与西葡联盟作战,危机时刻,德雷克带领着25只海盗船赶到了。沿着西班牙的海岸,德雷克开始“大清洗”,在加的斯港外他击沉了36艘西班牙补给舰,接着又冲进加的斯港击沉了33艘西班牙船只。5月15日,德雷克舰队突袭里斯本附近的舶锚地,在混乱中千百艘船只相撞沉没,损失难以估量。接着,他又攻占了圣维森特角要塞,扼住了地中海的咽喉。在回国的路上,他又打劫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私人运宝船,抢到了价值11万英镑的财富。由于这一系列的行动,战争至少延后了一年,从而为英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同类推荐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本书叙述了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卫氏风云

    卫氏风云

    汉武帝末年,虽然不再波澜壮阔,却是暗流涌动。随着大将军卫青的逝世,皇后卫子夫的失宠,曾经风光无限的卫家已经风光不再。卫风,长公主最溺爱的幼子,卫青寄托了最大希望而又最不放心的儿子,带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奇思怪想,懵懵懂懂的闯入了这个充斥着阴谋与阳谋、卑鄙与高尚并存的世界。他是将卫氏推向败亡的深渊,还是重铸卫氏的辉煌?
  • 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世界格局改变太多,不变的是我们对崛起的求索。世界是国家、民族同进步、共生存的大舞台,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大国始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演绎一段激扬年华。
  •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历史写满了沧桑,印记着民族步履的繁艰。后人看历史,鲁迅看到了吃人;柏杨看到了酱缸;有人看到了一种毒素的沉淀;也有人看到了历史传承了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满心荣辱与欢喜。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以上的说法都因他们只看到了历史的一个侧面。难免有失偏颇,有以偏概全之嫌。 历史其实是一个过程,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绝不应该有任何亵读的举动。然而沉淀的历史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所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 国宝拾趣

    国宝拾趣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出轨婚姻:谁为外遇买单

    出轨婚姻:谁为外遇买单

    又名:《伤婚—误嫁高干子弟》简介:林小可喜欢陆峰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顾父母反对嫁给这个被众人宠坏的高干子弟,在强势公婆的要求下辞掉风生水起的工作,居家做一个合格的贤妻良母。她想让陆峰忘了沈琪,那个在陆峰生命里留下刻痕的女人。半年婚姻在柴米油盐里转瞬即逝,林小可担心的事终于发生,沈琪从外地归来,陆峰开始夜不归宿,在这最难过的时侯,林小可的初恋情人徐浩满载荣誉从国外归来……摘要:女人一旦受到伤害之后,沉睡在心里的那头小野兽觉醒,爆发出来的报复力也是无穷的,不过她林小可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报复,的确是想要让自己从困兽的笼子里挣脱出来……
  • 苦水塔尔拉

    苦水塔尔拉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重生名门千金

    重生名门千金

    短短的一天,父亲骗走母亲留给她的股份,气死外公,被离婚后枉死当场。再睁眼,回到十六岁的那一年那一天!再次面临选择,她从容以对。仇,是要报的!情,是要还的!只是……男人,你确定要我称呼你为“夫君”?
  • 大元王朝3

    大元王朝3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办事办到位

    办事办到位

    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把每一件事都办好,办到位。
  •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作为一名集团老总,我很认同这本书的观点,即: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在工作中,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这时候,有的人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有的人则去寻找借口,逃避责任。于是,前者成为了成功者,后者沦落为失败者。同样,我也经常对我的学员和客户说:成功必有方法,失败必有原因。
  • 王爷,我饿了!

    王爷,我饿了!

    你丫的阎罗王,居然勾错魂,我不过睡一觉也能睡死,天底下有比我更倒楣的吗?穿越,来了...哇!好帅的美男子,什么!他是我家相公,挖喀喀!赚到了...不过,怎么怪怪的。妖孽的脸蛋上却有着对比的无辜双眸,那性感的薄唇吐出来的第一句话,更是让某女看傻了眼。“娘子,我要尿尿...”“尿尿?你不会自己去啊!”某妞嘴角抽了抽,最后转身带他到茅厕。“娘子,我要吃面面...”“吃吃吃,你是猪啊!”某妞气炸的瞪着他,最后转身到厨房煮了一碗面。“娘子,我的嘴巴好干,好渴啊....”“渴了不会自己去喝水啊!”转身到桌边晃着空空的水壶,“没水了!”“娘子,我好渴啊!我要渴死了....”某男任性的鬼吼鬼叫。某女无奈下,回到他身边,俯下头去,喂他口水喝。“娘子,我要吃奶....”“够了!你再吵我将你休......啊!!”某女忍无可忍的指着他大骂。“娘子,我要一个孩子....”
  • 特工穿越1:冷宫皇后要翻身

    特工穿越1:冷宫皇后要翻身

    只不过中了一枪,她居然穿越了!可是那该死的人居然鄙视她,还把她这个皇后打入了冷宫,士可杀不可辱!她一定要叫他刮目相看,一定要让他爱上她……      
  • 九型人格与血型密码

    九型人格与血型密码

    比尔·盖茨是第几型人格?你和创业天才们的性格差别在哪里?为什么成就型人格多是工作狂?血型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翻开这本比中国《易经》、古埃及塔罗牌、古巴比伦占星术更准确、更科学的宝典,为你洞穿命运的秘密,寻找命运背后神秘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