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400000047

第47章 右手《道德情操论》卷三(7)

如果我们对普遍原则保持尊重,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正义者和卑劣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守了这种普遍原则。正直的人一生都坚定不移地恪守这些准则。卑劣者的行为随着自我的心情而变化无常,难以捉摸。如果没有对普遍原则的尊重,理性的人也会在下意识做出不当的事情,甚至他都说不清楚产生这种举动的缘由。你的朋友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造访,你一定会把这种造访看成鲁莽的骚扰。此刻,待人接物的普遍原则让你不会显得粗鲁,但你的言谈举止也会让他感到冷淡和无礼。过去的经验已经让你对普遍原则抱有尊重,让你的行为在任何场合都不会被坏心情影响。如果我们无视这些普遍原则,就很难做到彬彬有礼和平易近人,也难以保障公正、忠诚、贞洁等节操,更不要说去维持那些影响人类本性的重大责任。一旦这些普遍原则没有深入人心,我们的社会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

我们对普遍原则的尊重还因为它们是上帝的命令和戒律。上帝会奖励那些顺从他的人,惩罚违背原则的人。这种出于本性的观点还不太清晰,我们将在下面的推理中证实它。

人的天性让我们觉得我们的情感和激情都来自一种神秘的力量,任何国家的宗教信徒都对它抱有敬畏之情。人们想象不出有什么东西能够创造人类的感情。人们想象中的未知之神,被塑造成一种与他们感受相似,并有存在感的事物。在愚昧无知的异教时代,人们把所有的感情都归结到神的身上。就连许多低级下流的感情也是一样,如淫欲、食欲、贪念、嫉妒、报复等。出于对神的崇拜,人类也会把热爱美德、惩恶扬善之类的伟大的品质说成是神具有的,这些品质似乎是人类通向神界的阶梯。蒙冤的人祈求丘比特为他主持公道,虽然这种不公连普通人也会为之愤慨,但他更希望神也会为他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愤慨。那个害人者发现自己被众人憎恨,天性的恐惧使他把别人的看法归于神的旨意,面对神的惩罚,他无力抵抗。通过教育,让这些希望、恐怖和猜忌广为人知,人们传扬并相信神会惩罚恶人,善待好人。所以在精于推论和哲理的时代到来之前,还处于原始状态的宗教就已经对各种道德的准则表示认同。人们出于对宗教的恐惧,强迫履行着人类的各种职责。那时的人们根本不可能进行模棱两可的哲学探讨,因此这种宗教对人类的幸福可谓意义重大。

通过哲学研究,证实了人类的天性具有最初的预感。不管我们认为道德感是建立在某种温和的理性之上,还是某种所谓道德观念的本性之上,或者只是建立在某种天性之上,都是上天赋予我们对道德评价的本能,让它来规范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有人认为,我们的道德感和其他一些天然的感官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哪种感觉可以仲裁其他感官。虽然爱与恨彼此对立,但爱不能批判恨,恨也不能裁决爱。我们此刻正在讨论那些感官的特殊职能,就是判断所有天性,并给出赞许或惩罚。这种感官可能是某种感知,感知高于本性,所以本性是感知的仲裁对象。眼睛不会要求色彩美丽,耳朵不会要求声音动听,舌头不会要求味道可口,但那些感知会对这些本性作出评价。使眼睛舒服的就是美丽的,使耳朵舒服的就是动听的,使舌头舒服的就是可口的。这些特征的实质是为了使那些器官感觉舒适。同样,我们的道德感决定了我们的五官什么时候应该得到满足,我们的天性是否可以被放纵。我们的道德感赞同的就是正确高雅的;相反,就是荒谬粗俗的。对与错,合适与荒谬,高雅与粗俗,这些词语的本意只是表示那些事物是否让我们的道德感感到快乐。

道德感决定了我们所有天然的本性,它规定的准则就是上帝的指令和戒律,并由上帝在我们灵魂深处安置的代理人负责颁布。定律是普遍规则的总称,例如物体在运动时所遵守的规律就是运动定律。我们的道德感在对它们进行审查,并对它们表示赞同或批评时,遵循的普遍原则与法律极为相似。法律是君主们制定的行为规范,用它来规范自己臣民的言行举止。普遍原则无疑也是由法定的权威制定的,它规范人类的自由行为,并有各种完善的惩罚和奖励机制。上帝在我们灵魂深处的代理人,就是用这些条文来评判人们的行为,惩恶扬善。

上述观点还可以通过别的角度来证明。上帝创造人和其他所有感知的物质,其本意是想让他们得到幸福。除了幸福之外,不会有其他目的让我们认为上帝有至高无上的慈悲和贤明。我们可以通过对上帝的行为进行观察,以证明他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增进幸福,减除不幸。道德感也会促使我们寻求增进幸福的办法。由此看来,我们是在同上帝合作,尽力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如果我们违背道德,就是与上帝为敌,阻碍了人类追求幸福的计划。所以当我们按照道德标准行事时,就会充满信心地祈求上帝的赐予我们恩惠,而违背道德标准时,就会担心受到上帝惩罚。

还可以通过许多理论和天性来阐述上述道理。当我们思考管理这个世界和众生的普遍原则时,就会发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庞大世界里,任何一种美德都会得到回报和鼓励。除了极为特殊的情况外,人们的期望也不会总是落空。每一项事业的成功,都是勤劳、节俭、谨慎的报答,但也许有些美德终生都得不到报答。财富和敬意是对美德最好的回报,但这些都是不难得到的。周围人的信赖和尊重,最能促使人们保持诚信、公正和慈善。有些被人敬重的人并不追求飞黄腾达。财富的积累不会给诚实公正的人带来真正的快乐,他们的快乐源自别人的信赖,那些美德通常这样回报他们。

不过在一些不幸的事故中,好人也可能成为坏人的替罪羊,从此遭受人们的误解和憎恨。虽然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却因此失去了一切。不过一个对生活谨小慎微的人,也可能死于地震或洪水。和这种事故比起来,遭遇冤枉的概率要小得多。想得到身边人的信赖和尊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到诚信、公正和仁慈。一个人的个别行为容易被误解,但是他整体的特征却不会被看错。除非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一个清白无辜的人会被人误解,但是出于对他一贯的了解,即使他的罪证确凿,仍会有很多人为他辩解。同理,坏人在品行还没有暴露的时候犯罪,也许不会遭人指责。但是当他的恶行和底细广为人知时,即使他没有作恶,也会经常被人怀疑。罪行和美德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并且在普遍规律的规范下,这些报答和惩罚终会公正。

依照哲学的眼光进行冷静的思考,那些决定命运的普遍原则通常会使人适应他们所处的境地,但他们未必和人类那些天然情感相一致。我们对某些美德怀有天然的好感,希望给予它们所有的荣耀和报答,甚至把一些本应给其他美德的荣耀和报答也归于它们。相反,出于对某种罪行的反感,我们希望他们遭到各种不幸和耻辱,甚至遭到那些本不属于他们的不幸和耻辱。我们喜欢宽容、慷慨和正直,希望权力、财富以及荣誉都是这些品质的报答。其实这些回报与那些美德并无必然联系,而应该属于勤劳和节俭。从一个角度看,当我们看到引起我们厌弃和蔑视的欺骗、伪诈、残忍等行为取得了好处时,我们就会感到不公和气愤,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行为也具备勤劳的品质,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好处。

一个坏人辛苦耕作,一个好人懒于劳动。最终谁应该得到收获,谁应该忍受饥饿,谁应该得到富足呢?坏人也许会得到上天的照顾,但人们的本性却喜欢偏袒好人。人们觉得,坏人的勤劳使他得到的回报过多,而好人的懒惰使他得到的好报太少。因为人类制定的法律,勤勉的叛国者被剥夺了一切财产,热心公益事业的好公民即使疏忽大意,也会得到补偿。此时,我们奉行的原则与上帝自己遵守的原则不尽相同。于是在上帝的指引下,我们按照他遵循的原则,对财产进行重新分配,我们努力使各种善行和恶行恰如其分地得到我们的敬爱和憎恨。上帝没有涉及我们的思维和激情中的各种品德的优劣,单纯地惩恶扬善。在上帝看来,他的规则是合理的;对我们而言,人类遵循的规则也是合理的。这两者都是为了那个伟大的目标:人间的安定和人性的和谐。

我们已经习惯按照自身的理解去改变财务的分配状况,并像诗人歌颂神灵一样,为了惩恶扬善,我们屡次用特殊的手段对现实进行干预。但我们还是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决定善恶的命运。天地万物迅猛发展,远非我们有限的人力所能左右。虽然这个自然进程的规则因最睿智、高尚的目的而制定,但后果有时却让人的本性激动不已。大集团优先于小集团,对人生有所计划的人总会胜过毫无目标的人。各种计划只有按照上帝规定的方式才能得以实现。这些规则不仅客观存在,而且也能合理激发人们的勤劳和专注。按照这种规则,如果真诚和正义被阴谋诡计打败,每个旁观者的心中一定会燃起强烈的怒火。对不幸的无辜者,我们报以同情和悲痛;对成功的阴谋诡计,我们报以强烈的愤慨。冤屈使我们感到愤怒,但我们对此却无能为力。当我们对人世间的希望丧失信心时,我们自然会呼吁上苍,希望伟大的上帝降临到我们身边,亲自指导我们的行为,并亲手完成他为我们部署的各种计划。我们希望每个人在今世的所作所为,在来世得到报答。这样我们就会虔诚地相信来世,这不仅源于我们的弱点和人类的天性,也出于对真诚的本性,出于我们对善良的热爱和对罪恶的厌恶。

雄辩而睿智的克莱蒙特大主教,对此夸张而富有想象力地评论道:“听任自己创造的世界处在无序的混乱中,这和上帝的伟大相符吗?听任篡位者废黜善良的国君,忤逆的儿子杀死父亲,凶悍不贞的妻子谋害丈夫,这些与上帝的伟大相符吗?难道那高高在上的上帝,可以像看戏一样对这一切而置身事外吗?难道因为上帝的伟大,就应该在这些暴行面前表现为软弱、不公甚至暴虐吗?因为人的卑微,就应该放任暴行或者冷漠善行吗?如果这些就是我们崇拜的那个上帝所具有的品格,我宁可不承认你是我的父亲,我的保护人,我痛苦时的安慰者,我怯懦时的鼓舞者,我忠诚的报答者。你不过是个懒散荒诞的暴君,为了你自私而无聊的虚荣,牺牲人类的幸福。你创造的人类,不过是你在无聊时摆布的玩物而已!”

这番话尽管有些不恭,但上帝就是这样,被看做是人类行为普遍规则的制定者。上帝考察我们的言行,并在来世对我们进行奖惩。任何相信上帝的人都会认为,指导我们行为的最高准则应该是顺从他的心意。只有大逆不道、极端自负荒唐的人才敢违背他的意志。如果一个人对具有无限智慧和权力的上帝无动于衷,无视他下达的指令,那是极其令人厌恶的。人的行为总会出于利益因素的考虑,我们也明白,即使我们的恶行可以逃脱世人的惩罚,但无法逃脱上帝的眼睛。很多人经常反省这个问题,他们深知这是限制我们冲动的最后一道防线。

毫无疑问,宗教强化了我们本性中的责任感。于是很多人会认为,虔诚的信徒诚实正直,值得信赖。人们认为,这些人不仅受到那些普遍原则的约束,同时也重视名誉和理性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赞美和评价。这种动机对俗人和普通的信徒同样有效。除此之外,信徒还会受到一种约束,他的任何行为都极为谨慎,就像上帝在他身边,最终会根据他的行为对他进行补偿。所以虔诚的人值得人们信赖。无论哪里的宗教,只要没有卑鄙的小团体和宗派,只要把道德责任当成首要责任,只要不把注意力集中在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义上,更不会通过宗教的形式进行欺诈,我们就完全可以对那些虔诚的信徒给予充分的信任。

责任感是否是我们行为的唯一原则

同类推荐
  • 搬个菠萝晒太阳

    搬个菠萝晒太阳

    这是一本关于爱、幸福以及简单生活的书。小龟坨坨从饲养场被卖到宠物店,在这里它遇到了善良并有些忧郁的主人,还遇到了像亲人一样的伙伴——史努比猫和叮当狗。他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有欢乐也有烦恼,有喜悦也有忧伤,有生存也有死亡。然而坨坨以自己的快乐、温情、爱和单纯打败了所有的不幸,悠然地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本书通过一只龟的视角来观察、记录和评论人类的生活,在这里,你能找到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温情、关于信任、关于感恩、关于痛苦、关于幸福的真正含义。
  •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

    乔布斯,这位亲手打造苹果帝国的男人,创造了IT历史上最辉煌的商业奇迹。今天的苹果公司在全世界已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也许乔布斯是不可复制的,我们也无需去复制别人。因为在《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中,乔布斯已经告诉大家收获成功的秘籍——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将乔布斯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精彩地呈现给读者,用最生动的案例和最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通过阅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你会认识到,你和乔布斯之间唯一的差距在于专注和付出。所有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业并努力付出的人都可以收获了不起的成功。
  • 实用口才全书

    实用口才全书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卓越方法探寻(人生高起点)

    卓越方法探寻(人生高起点)

    人生的智慧丰富多彩,成功的方法许许多多,如果你想把握住未来的人生,那末,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就会裨益多多。这套《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将精彩的人生哲理、实用的人生途径、最有说服力的人生经验,尽收囊中,送给广大读者,目的就是启迪读者对人生的思索,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感悟,让读者在智慧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 这样做事没压力

    这样做事没压力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唉,真累。确实,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无论年龄大小,也无论处于什么阶层,累,成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有人说:能不累吗?中小学生要应付学业,大学生愁于就业,工作的人谋求更高的工作岗位和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别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困扰。
热门推荐
  • 笑忘书

    笑忘书

    小说主要写了三个人。姥爷,小舅,三姨。姥爷几乎像个世外高人,游手好闲了一辈子,生了六个女儿。小舅擅长做菜,后来渐渐落后于时代沦为小工。三姨不满乡村生活,十六岁不告而别离家出走,在城市中历尽艰辛,十年后荣归故里,短暂停留后,再次离乡漂流,不知所终。
  • 重生之将门千金

    重生之将门千金

    司徒昕,她智商很高,但因为从小是孤儿的原因,她很冷情。在她出的最后一次任务的时候,被“自己人”出卖,在她灵魂出窍的时候,被她随身佩戴的一块凤型玉佩所救,使得她重生,成了妈妈肚子里的一个胎儿。而且,还随身带着一个空间。且看重生在1988年的她,怎么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僾果新作——重生之不当炮灰作品简介:神秘而古老世家——米氏家族的传人米之瑶在睡梦中醒来,却莫名其妙的成了另外一个时空的,为情自杀的米氏家族的米之瑶。同样的名字,相似的身份,却是完全不同性格的两人。看米之瑶狠甩未婚夫渣男,收拾白眼狼表姐,然后带着已经落魄的米氏家族,重回家族巅峰。作品链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前夫,游戏结束

    前夫,游戏结束

    她是鸢尾家不被认可的私生女,被亲生母亲利用,与原本是她姐夫的男人缠绵一夜。几日后,鸢尾家大门前,他诡异一笑,丢给她一份协议,在他的压迫下,她颤颤的签下自己的名字。一年后,她怀着身孕被他无情抛弃!再见面时,她出现在他和心爱女人的婚礼,对他道声“新婚快乐!”
  •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看西哈努克亲王、斯诺、基辛格、李约瑟、萨马兰奇……等来自123个国家的至少601位老朋友“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有的一直是朋友。有的本来是朋友,却突然形同陌路;有的本来是对手,后来却成了朋友。翻开本书,通过“老朋友”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称谓,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大国政治的曲折历程。
  • 将门闺秀

    将门闺秀

    艳阳高照,满架的金银花下,一袭湖绿色长裙的女子,专注的看着那一朵朵金色的花,潋滟的眸子中柔情密布,几乎溢出水来。噙着她嘴角的那一弯笑,满满的都是幸福。忍冬,又名金银花,是解毒的圣药,可谁又知,她还有一个名字叫鸳鸯藤。传言凡是在她架下定下盟约的恋人,必能天长地久,白头偕老。鸳鸯藤,鸳鸯藤,鸳鸯藤,他送给她的鸳鸯藤!“猜猜我是谁?”正当女子看的出神的时候……
  • 36招解除3M魔咒

    36招解除3M魔咒

    本书着力解决职场中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问题,让您在面对各种类型的要求、请求、苛求时,都可以找到有效的拒绝方法,从而摆脱困境,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次贷风暴下的中国牌局》充满了轻松的睿智。为了能让您解除3M魔咒、面带微笑地轻松工作,让您每天的生活变得幸福、愉快,《次贷风暴下的中国牌局》不仅讲述如何规避3M魔咒,而且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可以帮助您尽快树立起在职场中取得成功的正确的观念、心态与思维方式。《36招解除3M魔咒》让您投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帮助,它为您提供了36招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您驰骋职场,无往不利。
  • 穿越之清淡药香

    穿越之清淡药香

    纳兰凌原本是现代的中医,但小憩过后却无端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古代……她只是想在古代继续她中医的路程,但是她平淡的生活却多番被打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