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对症下药——给各科学习开处方 (3)
例:There’s only one way to deal with Rome,Antinanase.You must serve her,you must abase yourself before her,you must grovel at her feet,you must love her.
3分类法
把单词简单的分成食品、花卉等,中等的难度可分成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旅游、环保等类,难一些的分类是科技、宗教、民族、国防、医疗卫生、人权、生物、化学等。这些分类是根据你运用的难度决定的。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就是有了记忆线索,那么就有了记忆的保证。
简单的举例,比如教育文化类:大学分为文科,理工科、医科大学,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师范大学,大学有进修学校(college of vocational study)和中专(specialized secondary school),技校(technical school)。
大学一,二,三,四年级学生分别是freshman,sophomore,junior,seniorstudent.本科生是undergraduate,研究生postgraduate,博士doctor,大学生college graduates,大专生polytechnic college graduates,中专生secondaryschool graduates,小学毕业生elementary school graduates,夜校nightschool,电大television university,函授correspondence course,短训班short-termclass,速成班crash course,补习班remedial class,扫盲班literacyclass,这么背下来,是不是简单了很多?而且有了比较和分类自然就有了记忆线索。
4听、说、读、写结合法
听、说、读、写结合记忆的依据是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多种感官结合记忆法。同学们可以把所有要背的资料通过电脑录制到自己的mp3里去,根据原文可以录中文,也可以录英文,发音尽量标准,放录音的时候,一定要手写下来,具体做法是:第一次听写是放一个句子,听写一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每个单词都写下来;以后的二三次听写要求听了一句话,只记主谓宾和数字等(口译笔记的初步),每听一段原文,暂停写下自己的笔记,然后自己根据笔记翻译出来;再以后几次只要听就可以了,放更长的句子,只根据记忆口述翻译就可以了,这个锻炼很有意思,能把你以前的学习实战化,而且能发现自己发音不准确的地方,能听到自己的声音,知道自己是否发抖了,是否有这个那个,哼哼,或者发音含糊等语言毛病。
【数字乐园】
船在流速为每小时1000米的河上逆流而上,行至中午12点时,有一乘客的鞋子落入河里。他立刻找到船老大,请求返回追鞋子,可是当船老大听到乘客的请求时,船已经开到离鞋子100米远的上游。假设这只船调头不需要时间,马上开始回身追赶鞋子,问追回鞋子又返回原地时该是12点几分?在静水中这只船航速为每分钟20米。
答案:有人会抱怨,这道题中河水流动的速度不清楚,无法考虑它对鞋子的影响,但你不要忘了,不论是对船还是对鞋子,水流所给予的影响,在方向上、速度上都是一样的。因此,河水的流动速度可忽略不计,和在静水中一样考虑。即认为鞋子在落下地点不动。船在静止的水中往返跑了200米,因而所需时间为10分钟,追回鞋子时应该是12点10分。
我们在思考流动的河水中发生的事情时,往往用一般的思考方法,具体地想象河水的流动,白白浪费时间。这时,智慧能调动抽象思维去解决问题。
给历史学习注入“理科思维”
思想,自由的精美。
——莎士比亚
用学理科的一些方法如公式、加减、量化等方法,来学习历史。这一方法的创立者,山东省实验中学中考状元李付学同学说,他经常自觉不自觉地把学习理科的一些思维方法带入了文科的学习中。开始还担心这样做是不是“不适合”文科学习,时间长了,他发现,这些方法有助于搞好文科学习的。例如他在历史学习方面,就采用了下面这些一般是学习理科时常用的方法:
1公式记忆法
a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后果+影响。
b人物:时代(国名)+职务+作为+评价。
c作品:时间+作者+内容+意义。
d会议: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作用。
e条约;时间+地点+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f改革:时间+改革人+内容+意义。
g战役:时间+作战双方+经过+后果。
2加减记忆法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可记:经过二四次突然袭击(突然袭击波兰、丹麦和挪威、苏联和珍珠港)+六次主要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攻克柏林、不列颠空战、中途岛海战)+四次重要会议(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三次登陆(北非、西西里、诺曼底)+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国反法西斯斗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部历史事件。如记美国总统罗斯福政绩,可以从上公式中减去波茨坦会议,再减去不列颠空战:政绩;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途岛海战+三次登陆+三次会议+罗斯福新政。这就是罗斯福政绩。
理科的学习方法,一是要学会高度概括,如上述公式法;二是要学会明确表述,如上述加减法。而这不正好可以弥补文科“一大片”、“不好记”、“不明确”等弱点吗?看来,文、理科的学习方法,理应是互补的、互相促进的。
【说文解字】
春暖花开,游人不断。从福建石狮来的八名游客齐游辽宁千山,他们过了夹扁石,齐登“一线天”。这是“外一线天”,两旁石壁高耸,石阶窄巷,直上直下,惊奇险要。这时有三位大嫂由“一步登天”下来,而这八名游客正往上登。谁给谁让路呢?一位大嫂说:“就以这‘一线天’为题,你们八个人各猜一个字,都猜对了,我们一齐让路。”不到三分钟,这八个人全都猜中了,三位大嫂只好给他们让路。你能全部猜出来吗?
答案:由甲田申白旧电旦(“日”扣“天”;每个字的另外一画,均象形“一条线”)。
物理——不光要有题型,还要有典型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的乐趣。
——爱迪生
湖北省黄冈中学中考第一名胡静同学说,学物理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光是要有题型,心中还要有典型。她写道:一条道理是从大量事物中抽象出来,又必然可以解释大量的现象和应用于大量事例中。学习的时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分析、记住大量事例,因而要抓典型事例。课本上列举的事例一般都比较典型。但是,由于各人的环境、经历不同,可以自己再找出更为典型的事例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锻炼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助加强记忆。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选为典型:常用、易记、简单、印象深刻、绝无仅有。
1重要结论的典型
在物理学中,除了概念和定律外,往往还有许多重要结论,有时容易忘记。我们记住一些典型事例可以加深印象。
a卫星运行轨道参数(周期、半径、速度等)与卫星质量无关。同步卫星就是典型。在这个轨道上,已经有近百个卫星运行,其质量不尽相同。
b当外电路电阻与电源内电阻相等时,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扩音机扬声器的阻抗匹配就是典型。
c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圆环就是典型。
2重要现象的典型
在物理学中研究了许多现象,记住典型现象可以加深对物理实质的理解。
a蒸发致冷现象:在皮肤上擦酒精感到凉快就是典型。
b空吸现象:喷雾器就是典型。
c光的色散现象:虹、霓就是典型。
d静电屏蔽现象:半导体收音机在火车车厢内声音大大减弱就是典型。
3历史事实典型
知道一些典型的历史事实会造成很深的印象,例如,大家熟知的阿基米得为了检验王冠是不是纯金而在洗澡时受到启发,最后导致发现阿基米得定律的故事就十分典型。
例如,1971年苏联“联盟11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地面过程中,由于一个阀门突然漏气,使原来飞船内保持和地面一样的大气压顿时下降,宇航员来不及报警就失去了知觉,飞船上三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牺牲。这一事实典型地说明了人体习惯于在大气压下生活,一旦失去了这一环境就难以维持生命。
又如一个商人向荷兰渔民购入五千吨青鱼,装在船上,从荷兰一个城市运到靠近赤道的非洲城市——摩迦迪沙港去。到了那里,一过磅,发现青鱼少了将近十九吨。这一事实典型地说明了物体重量与纬度的关系。
4仪器、设备的典型
任何一件仪器和设备都是人们按照自然规律设计,为人们服务的。如果我们选择一些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器材进行一番分析,甚至亲自做些实验,收效会很大。例如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的典型。我们骑的自行车是力学、热学知识应用的典型。
【智慧问答】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人面兽身的怪物,寻找借口吃人。它的难题是:“什么生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凡是回答不上来的都要被它吃掉。如果有谁能够答对,怪物将马上死去。一连数日,竟无人能够解开这个谜,当然也就性命难保了。国王为了百姓的安宁,在全国挑选能人为民除害。终于有一天,一位才智过人的年轻人解开了这个谜,将怪物置于死地。你能猜出这个谜吗?
答:人(婴儿时用双手双脚爬行,成年时正常走路,老年时是拄着拐杖走路)。
把化学反应变成成语故事
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哈里
河北省唐山的一位中考状元刘佶同学说,分解反应、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这四种化学反应的名称和内容,课本上当然有,可怎么背也记不住,后来,借助四个成语,一下就记住了,这四个成语是:化整为零、破镜重圆、吐故纳新和水乳交融。依照人教版《化学》教材的解释,这四种化学反应如下:
其一,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这一般写作AB—A+B。这不正是“化整”(AB)“为零”(A+B)吗?
其二,含氧化合物里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另一化合物夺去,之所以叫“还原”,是因为它本就属于那一化合物,所以才叫“破镜重圆”。
其三,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这一般写作A+BC—AC+B。这不正是“吐故纳新”吗?
其四,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这一般写作A+B—AB。这不正是“水乳交融”吗?
初中化学的内容应该说并不多,但从教学效果来看,不少同学要么是化学反应式丢三落四,要么是几种化学反应弄混。因此,借助成语帮助记忆几种基本的化学反应式,对学习化学肯定是有帮助的。
【说文解字】
清朝同治年间,湖北某县有个姓崔名奎青的县官,他绞尽脑汁,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百姓们都称他“崔扒皮”。这年春节,有名落第秀才,专门为他编写了一副对联,趁天黑没人时贴在县衙大门两旁:
本非正人,装作无常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百姓们都围着看热闹,十分开心。突然,有位老翁叫道:“这上联、下联还各隐一个字呢!”你能猜出这两个字吗?
答案:奎青(上联谜底为“傀”字,谐音“奎”;下联谜底为“卿”字,谐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