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3800000007

第7章 军功之路(2)

1896年9月,梁启超也在《学校总论》中论证了兵有专学的重要意义。

康、梁等人废科举、重兵学的呼吁,像一枚重石掉进了水塘,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898年5月,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朝廷提出了“寓科举于行伍”的建议。

张之洞认为:西方国家的人民皆以当兵为荣,“王子之尊,下侪戍卒,一队之长,荣若登仙”。社会敬重军人,以致军人自尊自爱,“修饬行检,过于儒士”。反观中国现状,士贵兵贱,其根源就在于士之倚科举而徒步可至公卿,兵之执干戈却以佣丐为归宿。“今欲重武厉兵,而积习已深,不能骤改,尽心劝勉,亦恐无裨,惟有厉行伍以科举之一法,使其非由行伍不得科举、非由科举不得将官,爵禄所在,则杰士争趋,流品既殊,则廉耻自立,将领不肯侮辱,旁人不敢轻贱。”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114页。张之洞有关“开兵勇之升阶合学堂营伍”为一体的建议得到了湖南巡抚陈宝箴的赞同,他认为这样做“既可寓营制于科举之中,亦可容科举于营制之中”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191页。。

变科举取士为行伍取士,使行伍之士卒同样可以获得功名利禄,自然有助于唤起国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热情。

在这种风气的催引下,近代军事学堂迅速诞生于中华大地。

中国近代军事学堂的开山鼻祖是李鸿章。

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创设了北洋武备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比较正规的陆军军事学堂。后来随着清末大规模编练新军,该学堂培养的军事人才已远远满足不了多方面的需要,因此,广泛开办新式军事学堂,就成为清末新政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早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冬,袁世凯到小站练兵后,通过“查看情形,尤觉设立学堂为练兵第一要义”。《新建陆军兵略录存》卷一,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8页。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他在上清廷“请设学堂原禀”获准后,从此开始了他创办近代军事学堂、培养军事人才的生涯。

袁世凯最早开办的军事学堂是新建陆军随营武备学堂。它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四月一日开办,从新建陆军中招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士兵230余人为学员,分德文、炮队、步队、马队、工程队数班。校址设在保定。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新建陆军随营各学堂,也随之移到济南城外之新城继续开办。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袁世凯改任直隶总督,移驻保定后,成立北洋军政司,自兼督办。下设兵备、教练、参谋三个处,由刘永庆、段祺瑞、冯国璋分别担任总办。为培养北洋军的各级军官,培植自己的势力,袁世凯在编练北洋新军的同时,于保定又开办了一批军事学堂。

袁世凯创办的新式军事学堂,从“为救时之用”而逐步走向完善,从培养带兵勇将而逐步走向培养高层次军事人才,其中北洋军官学堂便是以培养“他日将帅之材”《北洋设立军官学堂拟订试办章程请饬立案折》,《袁世凯奏议》(下),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22页。为目的的,北洋军事学堂在向各地输送人才的同时,又培养了一批才学俱优的留学人员。北洋军事学堂毕业的学生后来有不少在清末民初政坛上取得了极高的地位和权势。

据记载,袁世凯创办的各军事学堂,培养出来的北洋班底的主要成员有:参考张国淦:《北洋军阀的起源》、《清末新军编练沿革》;姜克夫:《民国军事史略稿》(第一卷);《袁世凯奏议》;来新夏:《北洋军阀》(五)及王吉尧主编的《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甘厚慈:《北洋公牍类纂》等资料综合而成。

新建陆军随营武备学堂:靳云鹏、贾德耀、傅良佐、吴光新、曲同丰、陈文运、张树元、张士钰、李仲岳、纪良、李玉麟、段启勋、冯俊英、郑士琦、何丰林、臧致平、丁搏霄、冯克耀、高鹤、田书年、卫兴武、李长泰等人。

保定参谋学堂:张联棻、师景云、熊秉琦、吴新田、杨文恺、陈调元等人。

保定测绘学堂:吴佩孚、曹瑛等人。

保定速成武备学堂:杨文恺、卢香亭、齐燮元、齐振林、李景林、何恩溥等人。

保定军官学堂:师景云、熊秉琦、吴兴新、马毓宝、张学颜、张荣魁、方本仁、孙岳、唐国谟、胡龙骧、王都庆、李济臣、张敬尧、何遂等人。

北洋行营将弁学堂:李廷玉、刘槐森、刘汝贤等人。

北洋陆军速成学堂:张国溶、刘玉珂、杨文恺、陈嘉谟、刘询、孙传芳、周荫人、唐之道、王金钰、宋邦翰、蒋介石、张群等人。

北洋陆军讲武堂:卢金山、田中玉等人。

陆军大学:李济琛、徐永昌、秦德纯、刘光、魏宗翰、崔承炽、熊斌、刘骥、郭松龄、阮肇昌、陈文运、陶云鹤等人。

到了民国初年,这些学员大都脱颖而出,高升为旅长、镇守使、师长、将军、督军的,比比皆是,有的甚至爬上了当时的北京政府的总长、总理甚至总统的宝座,对以后中国政局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在军营推行科举与行伍合二为一的举措,大大提高了行伍从军的吸引力。1901年,清廷宣布停罢武科,此举实际上敲响了科举取士的丧钟。武科的废止,使从军习武之人率先摆脱了传统武科武举的一套已经过时的考求方法,也使社会各阶层都获得了行伍入仕的机会。传统的科举入仕需要经过大约25年“迷宫般”的考试,方有希望步入仕宦之道。费正清著,刘尊棋译:《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885)》,第24—25页。然而,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毕竟成功者少,失魄者众。相形之下,行伍入仕则简捷便当,特别是晚清的形势与时局,需要大批年轻有为的军事人才,从而增大了行伍入仕的可能性和成功率。

以湖北的情况为例,据武昌首义功臣熊秉坤回忆:

南皮张之洞督鄂时,兴学练兵,同时并举,其学务之规程,军队之编制,多效法如欧美,致引起莘莘学子之兴趣,莫不负笈来省,期以有所造就。惟读书固可致其显贵,究不如从戎来得捷径。如是,以无用之秀才、贡廪诸生,今日入营,不出三月,而升调之令获矣。厚其禄而宠其身,较之于六年小学、六年中学,然后始获得一教职员清职,自不啻万万倍耳。

从军入伍进身快捷,这令读书士子趋之若鹜,“犹叹其投效之晚也”丘权政、杜春和:《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上),第383—384页。。至于像吴禄贞、蓝天蔚那样20多岁便跻身军界要津的新式军官,更是令人羡慕不已。

胡祖舜“既任帮董,复为记者,精神物质生活较泰”,本欲继续求学,但当他见到同乡蔡某身履戎装“厥状赳赳”,十分羡慕,遂转而入营为兵。《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第47—48页。

到清末,不考学堂而入伍当兵者如水之就下,甚至已经考取学堂者,亦有人舍学堂而入伍当兵。如范腾霄本已考入文普通学堂,犹豫不决之际,与黎元洪商量,“黎谓一介寒酸,且有养家责,入文普通前途殊杳茫,不若将弁之直捷了当也”范腾霄:《辛亥首义前后》,转引自熊志勇:《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2页。。此言一语道破了行伍入仕的天机,范遂依黎元洪之言转而入营当兵。

当时的形势发展表明,在清末社会转型的特定条件下,行伍入仕成了一条飞黄腾达的进身捷径。“士官三杰”吴禄贞、蓝天蔚、张绍曾都是不到30岁便已当上了高级军官,其级别已经相当于地方封疆大吏。其他在新军中任职的士官生和国内武备生一般在30岁左右也可做到管带(营长)以上的军官,如蔡锷28岁任协统,赵声26岁任标统,尹昌衡26岁任陆军小学总办,杨荩诚30岁任教练官(副标统),徐树铮30岁任第一军总参谋,蒋作宾27岁任陆军部军衡司司长。“末世书生贱”,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之后,读书人更是普遍感觉没了“戴顶子的命”。如果说甲午战争以前,中国的学子士人还甘心“埋首书城,磨穿铁砚”,希望借此途径进取荣华富贵的话,那么从此以后,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却是已经大为改变,弃文习武的新风气已经弥漫全国。

在晚清社会价值取向发生重大改变、从军行伍与科举入仕出现“倒挂”的情况下,“法律、工业、文学都不足糊口,倒是一旦成为将校,就为立身的捷径,因此,连有数之有钱人政治家的子弟,也志愿为军人”[日]松本龟次郎:《中华民国留学生教育沿革》,转引自熊志勇:《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

1905年9月,清政府接受封疆大吏张之洞、袁世凯的建议,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从此,清政府彻底断绝了科举入仕之路,传统的做官方式只剩下出将入相军功之一途。军人在近代中国的兴起,已经成必然之势。

本来,在中国传统社会“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中,能够沟通民官之路的社会流动途径,除了科举入仕就是行伍入仕。清末社会僧多粥少的严峻事实,极大地增加了向上流社会流动的负荷,在科举废除的情况下,行伍出仕对民与官的社会沟通更显得特别重要。近代军事组织所具有的科层制特征,为其顺利地实现民官之路的对接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条件,近代以来,社会化的军营更多的是担负了社会导流与社会制衡的作用。因此,在20世纪初,行伍入仕不仅是代表职业地位,而且还与尊敬、财产、政治权力密切相关。这些事实,使军队的升迁比别的职业具有更大的价值。随着社会流动向近代军人职业的倾斜,使行伍入仕在清末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的相当一个时期内,成为社会成员进身主流社会的一条主要途径,这种局面直到1949年以后才有了真正的改变。熊志勇:《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4页。

据李宗仁回忆,当他这个乡下的农家子弟考入陆军小学,见到那些“穿着绣有金色花纹的蓝呢制服和长统皮靴,腰间更挂上一柄闪闪发光的指挥刀,因而走起路来威风凛凛,神气十足”的军官时,不禁“羡慕万分”,“能进入陆小,已觉十分满意,只希望将来毕业后,当一名中上尉阶级的队附或队长,平生之愿已足”王序平:《李宗仁回首话当年》,湖北人民出版杜1981年版,第5页。。清末行伍入仕的向上流动功能,使近代军人职业成为一种“新的崇拜”。不做秀才要扛枪,儒生士子纷纷焚笔毁砚而改学“万人敌”,投笔从戎、行伍取士作为一种替代科举的社会流动方式已经为社会所认同。清末十年,入营当兵者有如过江之鲫,甚至有人以不能进入行伍为终身憾事。毫无疑问,整军经武的政府导向与弃文习武的社会风尚,使军事职业这一社会地位获得空前的提高。科举与行伍的消长,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其结果,是行伍入仕者脱颖而出,军官的职业和在官僚政权中的文官一样得到世人的尊敬,愈到后来,这条道路愈发显示出了它的无可替代的生命力。

同类推荐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

    ,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雷锋人生、汲取雷锋精神。展现了雷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怀。本德、陈云、邓小平的题字。同时,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全部日记,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演变,书中精选的与雷锋有关的一些珍贵题词图片,社会对于雷锋精神的报道和评价、雷锋精神内容的书包括雷锋生平、雷锋故事、雷锋日记、雷锋精神及其在现当代的价值和意义等内容,讲述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给读者展现了雷锋精神的最新最完整的诠释
  •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关于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的特征、价值取向、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政治制度文明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的根本手段、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中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等等。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毛泽东“引兵井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中共抢占东北等故事。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溺宠绝世小狂后

    溺宠绝世小狂后

    没想到一场误会,错杀真爱,也让自己命丧黄泉。再次醒来,物是人非,右肩的彩蝶胎记依然存在,它是否关乎着前世今生?是否关乎着世人的命运?天下倾,星霜变,蝶主现,谁争锋!一句预言让天下为之疯狂,百年前的预言能成真吗?蝶主是拯救苍生的救世主?还是毁灭苍生的屠夫?清冷、傲慢、风华绝代,拥有绝世医术的‘他’可以救人,同样可以杀人。云淡风轻、狡猾多变、睿智的她舌战群雄,巧如簧舌,杀人于无形。片段一:宫宴上,所有人都想看她的笑话,亦是想把她拉下台。“哀家的媳妇才艺超群,不如就来个同弹同吹!”“皇后娘娘了得,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比厨娘还厉害!”“娘娘恩宠一世,独占夫婿,我等羡慕却不敢妄想!”……一个刁难,一个讽刺,一个扣罪。而她云淡风轻,一袭话抵了所有罪责:“本宫是一朝国母,岂能做有辱皇家颜面之事。本宫跟皇上相昔相爱,皇上喜欢,本宫自然要做。皇上强加给本宫恩宠,本宫不要便是抗旨!”所有人震惊,却闻皇上大笑出声:“哈哈哈,果然了得,果然是……我妻!”片段二:蝶主现世,各方江湖人士、朝廷皇族面前,她了然于心、清冷傲慢。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无非争夺、无非权贵。而他却只愿为她做尽一切:“你收拾不了的烂摊,我来!你要倾覆苍生,我帮!你要杀人,我杀!”“不,烂摊一起,倾覆联手,杀人你来!”她云淡风轻,下一刻又说了句:“我的针可以救人,同样杀人于无形!”众人的争夺、杀戮,她依旧云淡风轻,狂妄的话语让人心惊。“我本是我,谁敢要,杀之、灭之!”一句话堵住了众人的嘴,却有一人同样狂妄出言。“你,我的,谁敢抢,灭满门!”两人的对话传入了所有人的耳中,背后发凉,蝶主重现,是救世主还是屠夫?
  • 汶川故事

    汶川故事

    以四川灾后三年重建为背景,抒写国家力量、民族气派、人间大爱和伟大的抗震救灾的精神。全诗三千行左右,以独特的结构划分章节,作为文学的书写,三年恢复重建将在这部长诗里留下珍贵的记忆。长诗选择极重灾区的百姓家园恢复重建的深刻变化,从小的家园入手,展示四川三年灾后重建创造的人间奇迹,深刻反映社会主义中国彰显出来处置自然灾害的非凡的能力和成效,反映党中央、国务院珍视生命、“以人为本”的决策,反映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带领灾区人民奋战三年的日日夜夜。十八省市援建中的难忘故事,灾区人民自强不息、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精神涅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皇族公主ORZ

    皇族公主ORZ

    一句“回国放松”,她们被诓回了中国,去圣洛斯帝学院报到。既然如此,那她们一定要放松地把学院搞得鸡飞狗跳。他们是圣洛斯帝的佼佼者,备受尊敬的“四殿下”。她们与他们,水火不容,可是那阴险的校长貌似和她们爱搞怪的爷爷联合了,想尽办法把她们和他们配成一对?OMG,好戏连番上场咯!
  • 邪武霸君

    邪武霸君

    天生废物的他,却拥有世上罕见的火体之身!一次机缘下,成功开启身体密码!从此修炼事半功倍!阴谋诡计那又怎样,照样称霸一方;敌人再强那又怎样,照样揉虐捏碎!且看王川如何逆天改命,成就宏图霸业……
  • 亡灵之城

    亡灵之城

    驱魔,赶尸,猎灵,驱灵,四个伏魔家族奇俊才杰,相聚一起!一座被封印恶魔的城市,一个可以召唤灵的神秘女人?五个被古咒预言选中的人?千年前消失的神秘国度?被预言之子认定打破预言的男人?诡异,惊悚,恐怖,离异,黑幕的后面,是预言的推算还是恶魔的指示。
  • 卡耐基成功处世艺术

    卡耐基成功处世艺术

    戴尔·卡耐基的成功得益于他高超的处世艺术,他在自己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而有效的处世经验。卡耐基认为,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的,因而个性各异,与这些独特的个人交往必须倾注满腔的热忱和诚意,饰外修内,表现出坦荡和真诚的品性,对方才能相信自己,这是成功处世的基础。
  • 双生庶女

    双生庶女

    分别寄养在两个姨娘名下的双生姐妹同时出嫁,名动锦城;姐姐才情绝艳,妹妹温婉如玉;姐姐嫁的是昌邑侯府的俊美无铸的世子爷,妹妹嫁的是备受皇恩的世袭郡王爷。都说相爷好福气,谁料洞房花烛夜,新娘却是换了人;晴天霹雳,姐姐成了人人称羡的郡王妃,她成了侯府厌弃的扫把星。成亲三载,苦于无子,被迫为妾;这还不算,与小叔乱伦?与外男通奸?一纸休书,砸在脸上,伤在心间?一杯鸩酒,灌入愁肠,了却余生?不!休书,她可以收,收得毫不犹豫,这样的夫君,不要也罢!鸩酒,她不能喝,喝了枉成冤魂,天大的冤屈,她还没伸!可是,贴身的丫鬟,竟然帮着灌她毒酒?双生姐姐含笑踩在她身上洒下化骨水?是她看错了么?原来,一切都是她的亲姐姐搞的鬼:被推破相,嫡母惨死,姨娘升位,上错花轿,三年无子,乱伦通奸,休书鸩酒…当初的好,一切都是假象。为什么?因为一样的容貌,姐姐不讨家人欢心,她却能逗得家人开怀;一样的容貌,姐姐要嫁给性格暴躁的侯爷世子,她却能嫁给身份尊贵的郡王爷;一样的容貌,姐姐后院姬妾成群,她却独受夫君的宠爱…有谁甘心?是嫉恨蒙了双眼!易谨宁恨极而笑,隐忍着鸩毒带来的疼痛,看着自己的双脚渐渐被化骨水化去,狠狠发誓:若有来生,此生所受,我定千百倍报之!一觉醒来,她已重生,一改温婉,犀利决绝。姨娘恶毒,她更狠毒;亲姐伪善,她更伪善;庶妹刁钻,她更刁钻;来吧,看谁更会演戏!可是,还有一个人更会演戏,她的半傻子瞎子夫君,那就…一起演吧。玩转朝堂,整死妖精,铲除祸害,揪出害群之马!害我元凶,不甘落马,水落石出,爆料惊天秘密!落魄夫妻,惨遭追杀,横扫劲敌,看我坐拥江山!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竟不知哪里又冒出来一个双生妹妹。抢她的夫君,夺她的后位,还要死要活说她才是真正的易谨宁…【精彩语录】妖异美男来爬墙,她撤了梯子,指着墙角的狗洞,“你,适合从那里出去!”太后懿旨赐婚,她爽快接旨,“不就是个半傻子外加睁眼瞎子?我嫁!”与亲姐同一天出嫁,她不慌不忙,心道,“这回你要跟我换夫君,我还成全你!”洞房花烛夜,她将夫君暴打一顿,独占大床,“爬狗洞的,不准睡我的床!”【精彩对白】书房篇:某王爷正在闭眼作画,王妃进来道:“咦,干嘛闭着眼睛画?”某王爷睁眼,闪亮的眸子流光乍现:“我是瞎子!”某王妃上前,指着那副美人戏猫图:“为什么要把人的皮肤画成绿色,把猫的爪子画成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