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有这样一道流程: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往往公司高层会议都会有一个主旨,即会议的目标,沟通也是这样,管理者之间的博弈是成功者的博弈,博弈的目的在于共赢,博弈双方必然是从存在的矛盾点出发,最后达成一致的共识,而管理者在这场沟通博弈中的作用,恰恰是连接天空与屋内的通道,屋内的浓烟是否能排放出去,与通道是否畅通紧密相关。
2.执行:工作异常排除
【管理之道】
作为一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当你评价一名员工时,会用到哪些词汇呢?
踏实、肯干、机灵、有眼力、执行力强、有责任心……
如果你这样评价一位员工,那么,这个员工在你心中的印象显然不是属于差等,而往往企业管理者评价员工用的最多的衡量标准就是,这个员工的执行力如何?但如何来解释企业管理中的执行力呢?
在企业管理中,所谓执行力就是指贯彻企业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实际操作能力。执行力重在执行,而执行对一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而言,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弥补疏漏的过程,即工作异常排除的过程,几乎每位企业管理者都在重复这个过程。
一、消化执行
中层管理者在接到决策层下达的任务后,经过了接收的阶段,就处在了消化的层次。
决策层下达的任务就像是刚进入口中的食物,它经过口腔及食道时,有一个被接收的过程,当食物进入胃里,就进入了消化的阶段,中层管理者就是消化决策层任务的肠胃,接收了多少,消化了多少,在任务抵达中层管理者手中的时候,就能够轻易地显现出来。
中层管理者在整个任务执行的过程中,起到的是消化吸收的作用。中层管理者能否及时、准确、完全意思地传达决策层的命令,进而达到有效执行的最终目标,与中层管理者的消化作用即本身素质息息相关。
二、排除工作异常谓之执行
1.前提:发现
中层管理者在执行下达任务的过程中,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因为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时候,许多中层管理者往往不会发现决策层下达任务中存在的问题,人往往有一个误区,上级的指令必须执行,上级的任务一定正确。中层管理者这样理解无可厚非,但要注意最终的传达者和执行者都是由中层管理者来负责,因此,中层管理者的作用之一就是去发现,去甄别,去拣选。作为中层管理者还要注意,发现区别于显现。
在中层管理者执行决策层下达的任务之前,已经在头脑中对整个任务有了一个概括和清晰的认识,从宏观与微观等各方面对任务的完成给予了一个百分比,没有达到满级的百分比必然是产生的不确定问题,这是中层管理者执行前的必然思考前提,是发现。当问题真正出现时,则是一个疏漏显现的时段,这证明这位中层管理者并没有百分百地接收和消化决策层下达的任务,中层管理者的执行环节出现了问题。
2.执行的过程就是排除异常
作为一名睿智的中层管理者,在发现问题有可能存在时,已经做好了排查问题的准备,当事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没有合乎规律或按照中层管理者理解的意思去执行,就是发生了异常,执行的过程有时候无可避免的产生异常,而中层管理者此时留有的预案或后手,能够把异常扼杀于“襁褓”之中,执行的过程也是工作异常排除的过程。
【管理践行】
1.耐心消化细心执行
一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应该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观察身边的人周围的事,有助于做出准确的执行方向;发现执行前后会出现和已出现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整个决策层下达的任务;思考观察到的和发现到的这些问题,能够更轻松的排除掉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作为一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当你接受任务时,
对于领导传达下来的这个任务,你是否仔细考虑过任务的目的意义?你有何发现?
对于领导传达下来的这个任务,你是否仔细搜集过任务的相关资料?你有何发现?
对于领导传达下来的这个任务,你是否仔细考量过任务的可执行性?你有何发现?
作为一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当你执行任务时,
对于任务的具体安排,你是否进行了仔细的考察与斟酌?你有何发现?
对于任务的具体安排,你是否与下属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你有何发现?
对于任务的具体安排,你是否考虑到了下属的个性特点?你有何发现?
细心观察和善于思考是中层管理者必备的能力,之所以能够拥有中层管理者这个权力,并不是一味的享有,同时每个中层管理者也负有同样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
2.综合素质排查工作异常
(1)沉着冷静。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大将之风也。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凡事能够沉着冷静,见招拆招,兵来将挡,他们所作的每一个决定都在谨慎斟酌全面把握之后才拿出,他们起到的作用往往属于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之大作用。
(2)注重细节。
工作安排中,优秀的中层管理者是把控者,也是把关者,下属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引起蝴蝶效应,因此他们会注重每个细节,大智若愚大愚若智,在逍遥中前行,在细节中成功!
(3)明察秋毫。
中层管理者的执行过程需要魄力,需要胆识,需要眼光,下属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优秀的中层管理者都能读出每一个意思。对属下明察秋毫就是对自己的执行负责。
(4)胸襟宽广。
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优秀的中层管理者有睿智的头脑,不会因为私人仇怨就驱赶对手,不视人才为上宾的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管理者最终只能被所有人抛弃。
(5)唯才是用。
不嫉贤妒能,有唯才是用之魄力,既然把工作交给了下属,就是完全的信任下属,相信下属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这样的管理者才是受人爱戴的管理者。
(6)宽松有度。
工作时严谨,生活时风趣,一位能够把握工作与生活尺度的管理者才能更好地管理下属,打点好自己才能打点好公司这个大家庭。
(7)刚正不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个好的带头者,手下不会有弱兵,一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带的队伍必然是一个极富凝聚力、向心力、责任心的团队,管理者的行为品格在影响着周围的所有人。
3.管理:下属作业教导
【管理之道】
作为一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面试新员工的经历一定不会少吧?
当一位新入职的员工进入自己的岗位前,他对于自己工作的职能还不会有太深刻的了解,必须要合适的人来带领才可以更快速地融入自己的工作岗位。
当这个新员工是文案职位时,你会安排一位设计人员来带领他吗?
当这个新员工是设计职位时,你会安排一位财务人员来带领他吗?
当这个新员工是财务职位时,你会安排一位人资人员来带领他吗?
对于企业新员工入职引导人的选择,要根据新员工的工作特点而定,同样,作为一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对熟悉每个员工的特长,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在安排下属员工工作时才会事半功倍。
一、教导因人而异
世界上没有一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你的下属也不可能完全的一样。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不能随随便便地任意安排下属工作,教导下属作业,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这种方式方法的来源就是取自你下属的不同优缺点,漂亮衣服需要量身裁剪,教导下属同样需要因人而异。
田忌赛马的故事众人皆知,孙膑以“下驷对上驷,取上驷对中驷,取中驷对下驷”的方式,帮助田忌赢了齐威王。不同的教导策略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因人而异的教导方式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发觉下属潜力,最终实现有效管理。
二、管理因教导而不同
1.先行军:教导
如果说管理是一支军队的话,那么教导就是这支军队的先行军,先行军带领的路线平坦安全,这支军队就会浩浩荡荡地顺利走下去;如果先行军选择的路线崎岖不平,还充满山石乱木,则整支军队都会陷入泥潭之中不能自拔。
2.风向标:有效管理
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其传达的决策直接起到风向标作用,是企业决策层对下属传达任务的直接通道,中层管理者传达的信息是否能够完整地送到下属手里,并教会引导下属按照传达信息作业,将关系到整个企业风向标的方向正确与否。
而中层管理者在这个层面中,起重要作用,能否做好下属作业教导工作是企业中层管理者有效管理的外在体现,是衡量一个企业执行力贯彻程度如何的重要依据。
【管理践行】
1.精确把握下属情况
古语有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能称之为一个好士兵,不了解手下士兵的将军,不能称之为一个称职的将军。
同样道理,在企业中,一个不了解自己员工的企业管理者,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当你管理着10名员工时,你能记住并叫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可当你管理着50名员工时甚至100名员工时,你还能记得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吗?
在企业中,管理者带领员工征战沙场,如果带领的员工过多,企业管理者未必能够知道每个士兵的名字,但是,一位有心的合格的企业管理者,能够对每个部门的情况作出及时地了解,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在发号施令时,才会令行禁止。
军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商场如战场,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应该精确把握每一位下属的情况,这样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才会得到下属员工之间的相互配合,同心协力把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反之,企业管理者不了解下属情况而胡乱指派任务,企业将会在残酷的商战中一败涂地。
2.精确教导下属作业
中层管理者只有拥有非凡的管理之道才能驾驭下属团队,只有对整个下属团队带来榜样效应才能折服这个团队,进而令这个团队为你所用。
教导下属作业对一个中层管理者来讲有些讲究,有的管理者对管理的度把握不好,过刚则易折,过柔则易长。对下属的把握精准到位,才能更好地教导下属作业。
(1)每个螺丝都用在钉上
不能说一个萝卜一个坑,但要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杀鸡不用宰牛刀。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要对下属的技能及优缺点知之甚详,以其长处用之,以其短处避之,充分发挥下属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遵守流程,严谨规范
流程制定出来就是用来提高效率,少走弯路的。作为领导者,教导下属作业时,最好的参照标准就是现有的工作流程。对整个流程完整规范地操作,是利用最短的时间让下属最快掌握工作技能的直接方法。
(3)“情”管之道
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有时候面临着许多难题,违反公司制度的员工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吗?因为这个员工与管理者的关系已经非同一般,这样的情况让管理者很难下结论。在这里,聪明的中层管理者往往会巧妙地利用制度这个工具,打出工作牌与感情牌,把管理之道寓之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