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8600000018

第18章 用人和塑造优秀团队的领导艺术(5)

第二,雍正改制,也一举消除了两千多年来皇权与相权、将权之间权限划分不清,经常发生矛盾的问题。历代皇帝设置丞相,但又担心相权过隆,担心皇权受到侵犯,因而对在位丞相罢黜甚至杀害的已不少见;但亦有像曹操这样的权相,威震胁迫皇帝的事。国家政务繁杂不设相以辅助,不可能;设置丞相,又怕太阿之柄,而成尾大不掉,这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中长期存在的大难题。雍正经过长期思考设置了军机处这样的机构,以之作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每日有效率地承上启下处理大量军政重务,但它仅是作为承宣皇帝谕旨,为皇帝的工作做准备和辅助,规定不设官署,不发关防,不置机构和属官(军机章京仅为助手的助手),还不许以军机处名义对外发布任何指示性的文件,仅能在每日由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对内外军政重务作出批示之后,军机大臣才能根据皇帝的意见,拟出名为“军机大臣字寄”,“奉上谕”名式的下达文件。可见,军机处仅为一个特设的皇帝御前机要秘书处。用军机处和内阁组成双轨议政,内阁负责处理一般性的大量的政务;而军机处则紧密协助皇帝办理军机重务,有分工,有配合,而皇帝紧紧掌握着绝对的统治权力。这一巧妙设计,一举解决了历史上皇权与相权、将权的复杂矛盾,是封建社会晚期一大成功的改革。

除了上述两大改革措施之外,雍正的政绩还是很多的,而且大多卓有成效。诸如,他为解决官员政风问题,一方面严惩贪污,另一方面,则采取厚俸养廉,规定各级官吏合法的收入范围。他亲自掌握与各级重要官员的沟通,健全“密折奏事”,并由皇帝本人“朱批”口谕示制度。他在位13年,现存他与各省总督、巡抚、将军、提督、市政使、按察使、甚至道员、知府之间的来往奏报和批示近万件。他定期亲自召见军政重要官员,也召见委任或即将赴任的中级官员,甚至在召见单上密密麻麻地写出对有关人员的印象和使用意见。他大力改革赋役制度,推行摊丁入亩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无地少地贫难下户减少负担。他严查亏空,充实国库。在社会上,解放丐户、蛋家、世仆等所谓“贱民”,恢复这一部分人民的平等地位。在云、贵等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社会进步,大力加强统一。在巩固边防上,他铲平青藏地区的叛乱势力,追剿仍图再起侵扰中原的蒙古贵族集团,相继取得军事的胜利。

别具一格的用人

自古帝王之治天下,首重用人与行政。就用人而言,统治者则常有“人才难得”、“天下全才不多得”之类的慨叹。应该说,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确属“中才”。有鉴于此,中国古代思想家就特别强调甄别贤与能,讲究从人才配置上实现最优化组合,孟子就说过:“尊贤使能”,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之类的话。从原始含义来看,“贤”往往和“不肖”对称,是指品德高尚又才干出众的人,它包含了德与才两方面的含义。孔子说:“见贤思齐焉”。墨子说:“列憾而尚贤”。《尚书·大禹谟》说:“野元遗贤、万邦咸宁”,等等。在很长时间人们都是在上述意义上使用“贤”这个词的。

到了北宋司马光那里,则别有一番解说。他以为,世俗不加区别地把才与德都混称为“贤”,结果导致了“失人”,即将人才鉴别错了的严重问题。所以他特别强调应当首先把德与才的概念区别清楚。什么是才?“聪察强毅”是也;什么是德?“正直中和”是也。才与德相较,德是第一位的,即所谓“才者,够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也不赞成把人简单地划分为贤与能两大类,而应细分为“圣人”、“君子”、“小人”、“愚人”四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经过司马光辨析与发挥的先儒“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思想,遂成为中国古代用人之道精辟的经典表述,对传统政治的影响极其深远。

同司马光“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的重德轻才的取人之术大异其趣,雍正皇帝在政治实践中倡行了一条“宁用操守平庸的能吏,不用因循误事的清官”的重才轻德的用人路线。

雍正并不一味地抹杀品德的重要性。他认为“居官立身之道,自以操守廉洁为本”,但“安民察吏,兴利除弊,其道多端”,“操守者,不过居官之一节耳。”“礼义廉耻”乃宋儒所讲的“国之四维”,雍正是这样对新科进士阐释他所理解的“廉”的含义的:“革食豆羹,一介不取”,不过是廉之小节,而理财制用,崇俭务本,使天下之人家给人足,路不拾遗,盗贼不生,争讼不作,贪官污吏无以自容——此廉之大者也。

雍正也不一般地反对清官,但他认定:“洁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其害事较操守平常之人为更甚”。他在雍正四年(1726)七月发表了一道全面阐述识人、用人、察人的长篇论旨,梳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洁己而不奉公之清官“但恃其操守,博取名誉,而悠悠忽忽,于地方事务不能整饬经理,苟且塞责,姑息养奸,贻害甚大”;二是操守平常者,其心即不敢自恃,心怀畏惧,颇能整顿经恩,一有不善,即加惩戒,而在朝之官员及伊属下之官吏人等,皆伺察其过,不肯为之隐讳,是以此等之人,贻累于地方者尚轻”;三是“若操守既更胜于他人,而又能实心任事,整饬官民,不避嫌怨,因而遂不满众人之意。总之,在雍正看来,封疆大吏最上者,操守既好又能实心任事、不避嫌怨,其次则操守平常之辈,最下亦最可痛恨者,乃是洁己邀誉的清官巧宦。在雍正心目中,田文镜、李卫、诺敏等名噪一时的能吏乃其最上者,而清官巧宦的典型则是杨名时、查弼纳、张楷、魏廷珍之辈。”

至于如何鉴别实心任事的能吏与洁己邀誉的清官?雍正的要诀是不要相信舆论,或者反听舆论。道理很简单,雍正解释说:“此等清官,无所取于民而善良者感之,不能禁民之为非而豪强者颂之,故百姓之贤不肖皆称之;无所取于属员而亦不能禁属员之不法,故属员之贤不肖者皆安之;大臣之子弟、亲戚犯法则姑容而不行参革,地方之强绅生事则宽待而不加约束,故大臣绅士皆言其和平而望其久留;甚至胥吏作奸而不能惩,盗贼盛行而不能察,故自胥吏至于盗贼,皆乐其安静而不欲其去任。及至事务废弛,朝廷访闻,加以谴责罢斥,而地方官民人等群然叹息,以为去一清廉上司,为之称屈,此则平日模棱悦众、违道干誉之所致也”。而那些实心任事、治理地方的大臣官员,往往触犯方方面面人们的利益,反而矛盾丛生,“或谤其苛刻或议其偏执,或讥其骄傲,故意吹索”,结果却为舆论所不容。由于胸中横亘着不可移易的成见,所以雍正总是按照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臆断:舆论皆称好者,想必是沽名钓誉、欺世奸诈之人;为众人所攻而孤立无援者,则应倍加呵护。

直隶吴桥知县常三乐,廉洁安分,也没有什么过错,但是他胆小软弱,以致地方好多事久拖不决,工作很难有起色。直隶巡抚李维钧要把常三乐从县令职位上调开,吏部却认为常三乐没有什么劣迹而不予批准。雍正得知这件事,毫不含糊地指出:常三乐当官软弱,实属失职,应当免去官职。看来,在雍正手下,且不说贪官,就是平庸无为的人也很难混下去。河南大员田文镜铲除贪官,果断坚决,由此招致了不少人的怨恨,有人给他开列了十大罪状。雍正经过核实后,将诬告者治罪,下令田文镜官升两级。雍正在田文镜的奏折上,表扬他“为国忠诚”并好言安慰田文镜说:“小人流言何妨也,不必气量窄小”。浙江总督李卫,办事严猛,不徇私情,得罪了不少大官。这些人合伙向雍正告状。雍正却说,李卫性情粗犷,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他却是“刚正之人”。朕赏识李卫,就是因为他操守廉洁,实心任事。

当然,雍正之用能员并非事先不了解其中潜伏的危险。他深知“人心惟危”,用人至难,“可信者,非人何求?不可信者,非人而何?”是他深藏胸中的用人宝鉴,从不轻于示人。可见他用能员的前提实际是“可用而不可信”。但与司马光不同,他并不怕能员足以为恶的才,而恰恰十分珍惜并借重其才以办有益之事。雍正谆谆密嘱他的股肱亲信鄂尔泰、田文镜说:“封疆大臣只以留神用才为要”,“凡有才具之员当惜之教之”,“庸碌安分、洁己沽名之人驾驭虽然省力,恐误事。但用才情之人,要费心力方可”。雍正极其自信,说才干之员尽可以放手使用,即“魑魅魍魉亦不能逃我范围也,何惧之有?既至教而不听,有真凭实据时,处之以法,乃伊自取也,何碍乎?”雍正还处心积虑谋划出防范能员挟才作恶的办法。这办法非常独特,就是通过密折制度来伺察大臣官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为了造就一支高效的官吏队伍,雍正命令文武百官荐举人才。雍正在位也不过短短的13年,由于他治理国家比较严厉,整顿官僚队伍也很严厉,所以在身前身后都留下不少骂名。但是他能广开言路,对于他不懂的地方事务,鼓励官员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务实反省的作风

雍正一生,以务实精神治天下。他刚一继位,便针对腐败衰颓之风进行了坚决地惩治与清肃。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文武百官:“朕平生最憎虚诈二字,最恶虚名”。一“憎”一“恶”,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虚伪、欺诈等腐败风气的批判态度。

雍正每天都要批阅大量的奏折,少则一二十件,多则三四十件,为此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他的批语甚至比奏折本身的文字还要多。今天,在留存下来的在清宫档案中,就有数以万计的雍正批过的奏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雍正对腐败的痛恨和他务实的作风。

不知道从何时起,清代官场上流行着这样一种陋习,各省文武百官刚刚到任时,几乎都是极力地述说当地的吏治民生如何地糟,等过了几个月,就一定奏报说,通过雷厉风行地整顿,情况已经如何地好转,以此显示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对这类奏报,雍正毫不客气地指出:“只可信一半。”

有一次,川陕总督岳钟琪将几个省区严重干旱的情况如实上报,雍正夸奖他说:凡地方事情,都如此据实奏报,不加丝毫隐饰才合朕意。朕希望所有内外大臣,办事只讲一个真字。

贪官污吏压榨百姓的惯用手法就是摊派克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主管四川陕西军政要务的总督岳钟琪,将两省乱摊乱派的名目进行综合,共有30多项,他把这一情况如实上报朝廷。雍正夸赞岳钟琪毫不护短。他还指出,不但四川、陕西有乱摊乱派的现象,其他各省都一样。为此,雍正选派一大批官员调往四川、陕西,让岳钟琪坚决果断地替换掉各府州县的不法贪官。

奏折是君臣之间沟通情况,上传下达的工具。清朝文武大员的奏折,都是派专人赴京,直接送到皇宫大门。雍正指出:有事,一个月上报几次都无妨;没事,哪怕几年没有折子也不会怪罪。他反复强调:“只务实行,不在章奏。”

云南布政使葛森没事找事,频繁上奏。雍正就批评他说:路途这样远,派专人送来这些没有用的奏折,不知你用心何在?如果想用密折奏报,来讨好皇上、挟制上司、恐吓下属,那实在是耍小聪明了。

雍正多次告诫群臣说:说一丈不如行一尺。他所关注的是文武大员是否实实在在地干事,而决不在于奏报是否多,说得是否动听。因此,他对官员进京面见皇帝也一直控制得很严。

雍正早就发现,有些地方官,只看皇帝脸色办事,事务大小都要请示皇帝。对这种事,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人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为自己留条后路。

雍正后期,清政府连续6年在西北用兵,讨伐叛乱的准噶尔部首领,当时的军事统帅岳钟琪曾就何时进军如何用兵等问题请示皇上,雍正严厉批评他说:朕在数千里之外,怎知道当地具体情况,这都是你大将军因时因地酌情办理之事,朕怎么可能神机妙算、给你下命令呢?

雍正认为,凡事不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只知道遵旨而行并不一定是好官。云贵总督鄂尔泰对不完全适合本地情况的谕旨敢于变通执行,提出不同意见,雍正赞赏他是为国家做官。而云南巡抚沈廷正一味迎合谕旨,雍正严厉斥责他:是为自己做官。

对于那些不做实事、光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的阿谀奉承之徒,雍正简直是嗤之以鼻。有一次,川陕总督查郎阿和陕西巡抚武格在受到批评后在折子上自责说“奴才愚昧”。雍正用红笔在“愚昧”二字旁重重划了一笔,训斥道:若把你这个愚昧之人用为封疆大吏,那么朕的愚昧又怎样讲?

雍正作为大清的皇帝,并不以万能自居,他对自己不很了解难以决断的事情,往往坦率地承认,而不是轻易下结论。一次,雍正收到一件如何料理台湾事务的奏折,他看后认为:“其中多有可取之处”。但他并没有立即下令推行,而是十分慎重地批示:朕不知地方情形,不敢轻易颁旨。雍正把这件奏折转给福建总督满保,让他与提督、总兵等经办台湾事务的官员共同商讨,选择其中可行的去办。

自古以来皇帝都被称为天子,自以为无所不晓,无所不能。但雍正却认为未必,他曾经多次颁发谕旨,要求身边的大臣,看见朕的过错,直接指出,“使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雍正即位的第一年,就命令朝中文武大臣每人写一份奏折,专门给皇上挑错,并交代说,挑的错哪怕是不太合适,朕也不会怪罪,但若是瞻前顾后用一些空话来搪塞,却是万万不可的。

有一个叫周英的人,雍正派他到西藏去统领军队,后来发现周英这个人能力不行,办事浮躁,地方官员反映不好。雍正很坦率地对身边大臣说:派周英到西藏,属于用人不当,这是我用人上的错误。雍正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相信自己可能犯错误,尤其在于一旦发现有错,他能够公开承认并立即加以改正。

在中国历史上,雍正是比较杰出的帝王之一。然而,作为一个极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封建皇帝,必然也有许多错误,甚至有人指责他为暴君。但是,雍正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确是一个务实的封建君主。正是他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才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康熙后期遗留下的虚诈不实的官场弊端,为乾隆初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装甲铁流之魂:巴顿

同类推荐
  •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运用经济学智慧,帮你破解那些挑战你思维的经济学现象,拥有从身边小事窥宏观经济的智慧,理性消费不迷糊,智慧理财,管好自己的钱袋子,修炼职场达人“稀缺”,自己当老板,创业实现梦想,携王子或公主走向红地毯的另一端,量度人情冷暖,开始幸福生活。
  • 卓越之道:杰出人物领导艺术全书

    卓越之道:杰出人物领导艺术全书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了无数的杰出人物,正是他们用他们卓越的领导艺术改变了历史,领导着那个时代的人民坚定而勇敢地前进。而今天,我们应该乐于从这些曾经改变了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的事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应该乐于从他们的事迹中去学习他们的思想和品德,铭己之心,壮己之志。"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创造出不菲的业绩,就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修养、品质、习惯、方法、技巧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从榜样的身上汲取。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积累销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推销员所需要的素质和修养。在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的时候,积极思考,把学习到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推销过程中去,将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使我们了解了销售成功的秘决,如果不行动就永远不会成功,希望通过凡禹、吴慧编著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每个推销员都切实行动起来,在推销实践中真正体会成功的乐趣,为创造一个辉煌的未来而努力。
  • 销售的45个黄金技能

    销售的45个黄金技能

    如何从普通的销售人员成长为顶尖销售高手,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从业人士,这是萦绕在所有渴望成功的销售人员心中的问题。本书从销售工作的实际出发,在多年企业实践经验和培训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销售人员自我提升的45个必备技能。这些技能适合各行各业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士学习和借鉴,是所有销售人员打开销售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本书在讲述每一个销售技能时,开发了一套由五大板块组成的学习体系,以保证读者科学有序地进行自修与学习。
  • 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本丛书分为五个分册,分别为《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生产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为读者提供了在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制度范例和工作流程。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最清晰、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范例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环节都作了切合实际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
热门推荐
  • 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三十八岁时的爱情

    三十八岁时的爱情

    性情才女以中年的眼睛看人世冷暖,宇宙星辰,特别阐释、思索中年的情与爱,乐与愁,三十八岁的爱情多一份深沉和凝重,多了一份淡定和恬淡,且看她细细道来。
  • 纳西族风俗志

    纳西族风俗志

    本书读者对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工作者及有兴趣读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痛风百问百答

    痛风百问百答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幻黛之红楼情劫

    幻黛之红楼情劫

    (引言)花月春风浮生梦短,一生一世一对璧人。血染江山万里如画,黛颦红袖笑看征尘。玉笛横吹,奏响八音引丹凤;银袍劲舞,挥动长剑斩邪佞。黛颦添香,撩乱溶心锁春梦;红袖拂琴,惊碎青岚余芳魂。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那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重新排演一段荡气回肠的红楼梦!林黛玉貌若天仙,古今无双,胜西施之柔,夺貂蝉之媚,如此旷世佳人,怎能芳华早逝,弃读者于不顾?且看林黛玉在《幻黛》中如何解读郎情妾意,如何挥洒快意恩仇!郑重承诺:没有NP,温馨小虐,绝不烂尾,保证质量。推荐红楼好文:雨若菲彤《红楼之玉溶潇湘》燕歌《红楼之水草缘》飒岚《红楼之水梦情缘》玉冰焰《黛玉新说》步行街《红楼之溶宠玉心》龙游《红楼之玉倾天下》天边天蓝《红楼梦中梦红楼》心若芷萱《梦红楼之痴心宠玉》长河晨日《红楼梦断之大漠潇湘》~荷处是人家~172701817,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作者朋友加入交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情在大清

    情在大清

    他是胤禛,是四爷,是雍正。她是清婉,是白灵,是一只鹿化作的女婴。进宫之后,她合了德妃的眼缘,被送到了他的身边,自此朝夕相伴。可是,他有他的娇妻美妾,有他的宏图抱负,这一场爱,终究是不够长。那一夜主动邀宠,那一夜极尽缠绵,之后,或许再无瓜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