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33

第33章 老故事,新想法 (5)

第六章 老故事,新想法 (5)

宋太祖时候,他要任命宰相赵普,但是没有原来的宰相签名就不行,最后商量了很久,才达成一致。宋代的相权比唐代要降抑。宋代的皇帝在颁布诏敕上,获得了更大的发言权。但这并不是说宋代皇帝便可独裁专制。

当时皇帝要立一个后妃,宰相李沆把诏书烧了;皇帝不根据宰相的建议书,由内降出命令,被宰相杜衍退还了。这些故事,在宋代历史上不在少数。直到蔡京当宰相,他才开始“奉行御笔”,这是说,宰相不再自己出主意。蔡京是中国史上典型的权臣与奸相,不过纵然如此,皇帝的命令依然须由蔡京盖上宰相印,才能正式执行。

但宰相也不能是独裁宰相。

王安石当宰相时,要擢用一新官,负责起草命令的人不同意,把宰相手条退回了,自请辞职。宰相答应他辞职,第二第三个负责人照样把宰相手条退回。王安石固执己见,继续把这些负责起草人罢免,前后七八个,没有人肯为宰相正式起草,终于临时觅得一个代理官把此手续完成了。这并不是王安石写不出来,而是中国传统政治在法理上的职权规定。当时人都反对安石,王安石的新政也多半失败在他的刚愎自用的姿态上。

明代,明太祖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做了一件创古未有的大翻案,那就是正式下令废止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照法理论,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决非真宰相,但当时实际情形,内阁大学士却渐渐变形站到以往传统宰相的地位上去了。但有人若以大学士身份而真正执行宰相职权,那在明代的政治法理上讲是越权的,张居正便吃了这个亏。

近代中国人,一面高唱要模仿西方法治精神,一面又崇拜西方的所谓变法事业,于是高捧王安石和张居正,认为他们是中国第一流的大政治家,而把当时反对方面全骂为黑暗守旧顽固。钱穆认为,这样的评价不公允,因为王安石和张居正,都是破坏了政府职权划分的人,说到底,他们没有建立好、维护好一个可以行之有效的政治体制。

清代政治真是一种君主专制的政治,但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以及政治习惯,还是在当时庞大的政治组织中存在,使满清政权,也不能把以往传统全都推翻。因此还有许多不能由清帝专制来推动行使。满清尚且不是近代人所说的黑暗万恶的封建腐朽社会,更何况以前还有着宰相政府的朝代呢。

历史注脚:

真正的封建社会

在钱穆看来,要说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专制政治,除了元,清代是第二个。清代内阁大学士闲置了,把皇帝办公厅改移到皇宫内部南书房军机处。皇帝重要命令直接由南书房军机处发出,可以直接发给中央乃及地方各机关各行政首长。而这在历代都是不可能的,政事必须要公议才能执行。清代把封驳权取消了,等于皇帝独大,这才是封建的专制。

王安石的负面影响

林语堂在写《苏东坡传》的时候,提到了宋朝的御史台和谏官。虽然他们没有任何法律保护,但他们自认为应当随时向皇上直言政策的得失,而一般来说,皇帝也自认为应该接受这种监督和提醒。直到王安石铁腕变法,御史台的职员被大量裁减分配,破坏了监督组织的信心,人们反对变法的心声才日盛起来。也就是这个时候,知识分子又回到不谈国事的状态中去研究学问了。

最懂政治的中国人

中国人的政治才能实应远超于外国人之上。

这是钱穆先生在总结中国的传统政治时下的短语。这不是盲目地夸耀,什么懂政治和懂音乐、懂种田一样,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这只是我们的民族性格使然。也可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想不关心政治都难。

比如说,我们的传统伦理,不仅要求我们在家孝顺父母,更大的伦理,应该是能治国、平天下。中国人的传统政治,也在这大伦理当中。我们这样一个大统一的国家,可以直传四千年直至今天,其中有多少政治思想可以说,有多少农民起义、忠臣殉国的典故可以讲。但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的那个几十年中,我们今天所最看不起的,便是自己的传统政治。

我们历史上没有专门的纯理论的政治书,但是我们有《唐六典》这样的史书。书中对当时政府各部门、各组织的政权及人事分配,均有详细规定。这本书成为中国历史上行政法规的巨典,此后宋、明、清各代,均奉为圭臬。千余年来,国家推行政务,大体以此书为典范。

中国历史上关于政治制度方面有两大名著,一为《周礼》,另一本即是《唐六典》。但是《周礼》为中国先秦时代人的乌托邦,是一种纯理想政府,也可以说是一部理想的宪法。而《唐六典》一书,是对唐玄宗当时的具体事实与现行制度的记载。将政治理想全部制度化,而没有丝毫理论的痕迹,只见具体而严密的客观记载。我们读此书,便可想见中国古代人的政治天才,不落于空谈玄想,而能把一切理论化成具体事实而排列开来。

只由《周礼》而演进到《唐六典》,这一步骤,也可认为是中国政治历史上极大的进步。制度的背后,都应有理论和思想。一切制度,决不会凭空无端地产生。若我们忽略了中国以往现实的政治制度,而来空谈中国人以往的政治思想,决无是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中国人注重政治,并不在于写了多少的政治理想。上层的官员都不爱写理论书,下层的平民就更不在这上面花心思了。我们关注政治的方式,来自于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态度。

中国人政治意识之强,不仅表现在对社会体制的探讨,各阶层的人士学而优则仕,走上从政的道路这种观点上,还在于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广大民众潜移默化地接受政治教化。

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一饮一食,一衣一帽,莫不有具体生动的样式和内容,在中国的衣食住行、节日喜庆、休闲娱乐、日用器物,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的理想和主张。

东汉的班固在《白虎通义》中提出衣服的概念,认为是圣人制作衣服,不仅是为了防寒蔽体,更重要的是“表德劝善,别尊卑也。”一身衣衫从质料、色彩、款式、花纹无不被历代礼制所规范,赋以涵义,成为伦理政治的图解和符号。皇亲贵戚、官员士大夫、农民工商,穿靴戴帽都有明文规定,在戏曲舞台上演员的着装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宁穿破,不穿错”,这种思想,也是政治嗅觉使然。

从理发梳头到国家大事,联系它们的就是一种政治头脑。政治对我们来说,绝对不是小事。

再比如说故宫建筑群,其中就有很大的政治学问。以宫城、内城、外城组成的三重城,居京都的中央地带,三大殿如土形,喻以君临天下,左祖右社;东西两侧建筑物对称分布,由近及远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格局。城市居民的房屋都是围绕紫禁城中轴线建筑,其高度和规模按等级循序递减。这种左右对称、高低有序的组合,实际上是政治格局的延伸。平民百姓家居的四合院也是如此,那种东西南北四向所构成的封闭院落,以厅堂为中心,正房、偏房,主次分明,上下严整,这种布局体现的是家长制中尊卑有别,贵贱分明的人际关系。所以这四合院从形式到内容,也是封建家庭伦理的展示。

一部《红楼梦》,人人读出各自的道理,有人将它阐释为世家大族由盛而衰的百科全书,也属微型的政治小说。日常的生活,总是被赋予了太多的教化意义,而政治意义,更是其中之首。对于一个国土面积如此广大的统一国家来说,如果政教做的不到位,便很难维持一个持续的大一统的局面。

历史注脚:

头发政治

明代男子常见的发型是将头发盘在头顶,蒙上巾帕,称之为“一统天下”;清代男子与此相反,在头上剃去四周的头发,留下中间,梳成一条辫子,垂于脑后,寓意“削平四周,留守中原”。赵武灵王因为推行胡服骑射,而遭遇杀身之祸;明清易代之际,“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斗争演变成一场民族矛盾。

过于敏感的政治头脑

美国拍了动画片《功夫熊猫》,有人就用常见的“政治头脑”去解读这部作品的寓意。认为主角熊猫是在暗喻中国无疑。片中的熊猫人高马大憨态可掬,是一只鸭子的儿子,仔细想想,这只熊猫就像现在的中国,幅员辽阔(庞大身躯),有着光荣的传统和历史(功夫大师的美梦),精神空虚(传统和信仰的迷失),碌碌无为(只能做世界工厂,提供廉价劳动力。)……这种分析方式,只可做为大家娱乐的话题,不能当真,不然就该说我们的政治头脑冲淡了我们的幽默细胞了。

科考,大国的选举方式

为庆祝18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当上流社会的显贵命妇们到场后,随着一阵音乐响起,只见国王竟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这场由奥尔良公爵策划的“中国式”舞会,其实只是当时18世纪流行欧洲的“中国热”的一个片段。

在略微了解了中国的思想之后,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和孔子相比,荷马简直就是一个糊涂蛋。“中国热”不仅是中国的丝绸、瓷器大寿贵族的拥戴,中国的文化和制度也受到西方的好评。在官僚制度方面,欧洲当时实行的是贵族世袭制,到18世纪,中国以科举为特色的文官制度为平民进入政坛提供了理想的蓝本。

早在17世纪之初,西方传教士们就发现了科举制度的优越之处。经过他们的介绍,欧洲的知识界开始对中国“学而优则仕”的文官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在中国,即便是农夫的儿子,都有希望当上总督甚至宰相。这并不是他们的误解,我们的科举制,的确可以让草民变成宰相,钱穆总结说,科举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选举方式。

选举最早出现在汉代。汉代有举孝廉之说。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进城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因请托舞弊,逼得朝廷在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中国政权,也就因此开放给全国各地了。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因此中央政府里,永远有全国各地域的人参加。

一个由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组成的政府,可以说是代表着全国性的,全国人民都有迈进政府的希望。但是汉代的选举制,还不是一个完善的选举制度。

一是汉代察举的权力在地方长官,不在地方民众。长官营私舞弊,不顾地方民意,推选私人是有可能的。选举了送到中央,如何分发,悉听中央命令。二是古代社会,读书机会就不易得。书本不像现在这样普通,读书求学,有绝大限制。当时虽非封建社会,爵位不世袭,而书本却可世袭。世代经学,便可世代跑进政治圈子,无异封建传袭的贵族。

但是到了唐代,一是做官之人都要参加考试,减少了权贵荫庇的比例,二是印刷术的改进使书本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到宋代更是学术平民化、艺术平民化,人人都可以读书。这便把汉代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这样一来,可以说中国的科举考试,就是从众多的读书人当中公平选择优秀的人来做官了。

科举制动唐代正式定型以来,一共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成为中国政治社会一条主要骨干。它的意义钱穆总结成三项:

一是用客观标准,挑选人才,使之参预政治。因此制度,政府才能由全国各地所选拔出的贤才共同组织,这便是一种直接民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

二是消融社会阶级。因考试是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考试内容单纯,可不受私家经济限制。寒苦子弟,皆有应考可能。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融结。按年开科,不断新陈代谢。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的特殊阶级出现,科举制度也有重要的作用。

三是促进政治统一。自汉到清末,无论选举考试,永远采取分区定额制度,使全国各地优秀人才,永远得平均参加政府。自宋代规定三年一贡以来,直到清末,每历三年必有大批应举人,从全国各地向中央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因此而声气相通,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西北至东南,也有了一种相接触相融洽的机会,不仅在政治上增添向心力,更在文化上增添调协力。而边远地区,更增添了观摩、刺激向上的活力。

科举制度在实施方面,也有种种缺点、流弊,而历年以来,也在不断变通。八股可以说是科举制当中变通之后的极端,不可取,但是也应该得到一个公允的评价。历史上的任何制度,都有一套思想在支撑,有无数人的心血,科举仅是其中之一。正确地对待科举制度,便也是在正确地对待我们的历史。

历史注脚:

文人进官场

唐代诗人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试选合格的人,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典型的状元郎毕沅

“不负平生学,弗存温饱志;上酬高厚恩,下为家门庇。”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之一毕沅的母亲写给孩子的《训子诗》。毕沅幼年丧父,全靠母亲张藻培育成人。毕沅中状元当官,离开京城到陕西任巡抚,张藻作诗54句270言,叮嘱儿子要为官谨慎。张藻病故后,乾隆皇帝特赐御书“经训克家”四字褒扬。这个状元郎很快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官至一品。毕沅的这条从文坛到政坛的路,正代表了古代文人的一条理想之路。

同类推荐
  • 365天读历史

    365天读历史

    本书根据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副主席的相关谈话宗旨,为党政机关、公务员、高层领导干部出版的一部有关历史常识的书籍。本书内容涵盖古今,贯通中外,对于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如何自觉从学习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穿越之三国霸途

    穿越之三国霸途

    重生的特种兵来到动荡的三国时代,面对狡诈如狐的曹操,隐忍待动的刘备,四世三公的袁绍,虽然没有钱粮没有兵马,但他凭借高超的武艺和无双的智慧收服眼高过顶的三国谋士,网罗攻营拔寨的将才。看他如何在群英争霸的三国时代翻云覆雨,独霸天下……
  • 贴身保镖:我的千金大小姐

    贴身保镖:我的千金大小姐

    他本是三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却在完成一次特殊的任务后,穿越到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个落后的时代,他可以随心所欲,不过,为了满足某人的愿望,他转职当起了保镖……有了超级杀手的经验,这世上又还有哪个杀手,能够对他所保护的人下手呢?
  •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本书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本书作者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您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 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此书淋漓展现了历史的治乱兴衰、人物的成败得失: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刻毒的法家智慧,以法、势、术为核心,用阴谋和强权控制民众;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热门推荐
  • 管人与用人(小故事大道理)

    管人与用人(小故事大道理)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本书,滋养无数的心灵。如是您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那么本书一定会给您帮助:一直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组织里常常留不住优秀的人才。总有一些人在执行中打折扣,与你的指令背道而驰。自己常为自身的现状和条件而担忧。……阅读本书,将让你得到一些启示,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让你受益非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潘宫的预言4:逃离亡魂岛

    潘宫的预言4:逃离亡魂岛

    斗鱼和小伙伴们来到了古老的象牙冢附近,铺天盖地的森白骸骨令人触目惊心。为了追踪灵戒下落,冒险小分队依然踏进了“从来没有人活着离开”的死亡之岛。无法想象的事件接踵而至:河里暗藏的食人鳄,标有警示的恐怖石碑,以及树洞下神秘的巨型天坑……通往流光公爵城的道路危机重重。失去理智的土著人逼着小伙伴走上天坑索道,真正的地狱大门被徐徐开启……是什么指引着他们迈入死亡之途?亡魂岛上又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秘密?接二连三的事件不断挑战着伙伴们的承受极限,是前进还是放弃?面对种种考验,小分队们只有一个选择,拿出勇气,走下去!
  • 古龙文集:绝不低头

    古龙文集:绝不低头

    《绝不低头》,是古龙唯一一部现代都市武侠作品,“江湖名篇”之一。古龙说:“每个人都会变的。唯一永恒不变的,只有时间,因为时间最无情。在这无情的时间推移中,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地慢慢改变。”所以,波波变了,黑豹变了,罗烈也变了,三个人的命运却依旧交织在一起。好在总有一些东西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只要想认真活下去,勇气、侠义、爱与宽容,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源泉。
  •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骊姬传奇:毒女归来
  • 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

    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质的提高,早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因为经济状况不好或食物来源不充足而导致营养不良的时代了。在优越的社会物质环境中,随之而来的却是在营养知识没有完全普及的背景下,产生的诸多不懂营养、乱补营养和营养过剩的问题。《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介绍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运用科学的营养理论,结合精妙的烹饪加工,做出色、香、味、养俱全的美味佳肴。
  • 死亡街机厅

    死亡街机厅

    新书《异界之书》,正式开始上传,起点首发,本书为本人脑洞之全新力作,经过两个月的潜心筹划,与今日正式开始上传。万望广大读者朋友能够支持。
  • 藏龙山上的女人

    藏龙山上的女人

    本书讲述了一个柔弱而倔强的农村妇女几十年的生存史与奋斗史。其中详尽记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人生感悟以及对社会的思考、理解和清醒的认识。作者以自己为例子,旨在敲响所有人人生的警钟,活,要活出精彩!走,要走得坦然!
  • 冷王爷的首富嫡妃

    冷王爷的首富嫡妃

    【简介】林宝玉,一个21世纪的女大学生,在一次舞会中,因为高跟鞋鞋跟断裂,脚底一滑,穿了!穿了好啊!穿了不愁找工作,穿了不愁没钱花!林宝玉,百越王朝京城首富的独生女,却因为要嫁给一个冷酷嗜血的七王爷,想不开,自杀了!所以现代的林宝玉穿了,成了京城首富的女儿。但是,却逃脱不了嫁人的命运!嫁人!怕什么,看我一个现代美女怎么迷倒古代美男!对方嗜血冷酷?无所谓!一样会拜倒在本小姐的石榴裙下!没有大红花轿?没有拜堂行礼?没有新房?无所谓,只要有美男相陪,花前月下就很美。可是,这是什么情况!作为王妃,居然不能出王府!作为王妃,居然不能拿月钱!一个月见不了七王爷的面还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阴冷恐怖的宝宝。该死的七王爷!你居然是个已婚人士!愤怒了,发狂了!美男我来了!可是,那个宝宝是怎么回事?居然三番四次跟她作对!而她,居然也莫名其妙的在意起一个五岁大小的孩子。林宝玉!你不会有恋童癖吧?远离宝宝,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心里一直装着那双冷冽的眼睛。苍天啊!林宝玉,难道你真的要老牛吃嫩草!不要啊!【精彩语录】(一)林宝玉:小子,我是王妃,是你老妈!是你娘,懂不懂!宝宝:我娘已经死了,你若是想和她做伴本王成全你!(二)林宝玉:亲爱的小百里,我可爱的宝宝,你可不可以不打扰我和美男交谈?宝宝:可以,只要你今晚想睡大街。(三)宝宝:宝玉儿,不准看他,他比起我来差远了!林宝玉:死孩子,不准叫我宝玉儿,叫娘亲!听到没有。(四)宝宝:宝玉儿,我嘴疼,要亲亲!林宝玉:亲什么亲!我的初吻要留给我的白马王子!来,娘亲给你吹吹!【推荐区】《一个儿子七位夫》np文!还请各位读多支持了!《冷女御夫》《穿越之亲妈后妈》《怀上恶魔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