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19

第19章 历史需要细看 (1)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1)

正视我们视而不见的事实,会发现事实的重现让人震惊、兴奋、矛盾。原来历史上最好的地方制度出自汉朝,原来唐代的繁盛之下有巨大的隐患,原来宋朝的国防竟可怜到了只能种树的地步……原来,历史细看之下,有说不完的大文章。

一 敦厚笃实的汉风

另一种形式的内阁

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严格来说要到秦汉。秦以前,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小国家经济上独立,也以子孙相传。到了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所辖的各地方,也不是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因此,讲中国传统政治,可以从秦汉讲起,而秦代只是汉代的开始,汉代大体是秦代的延续。所以钱穆将汉代作为中国政治史的开端。

秦以后,中国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皇帝是这个组织里面的世袭领袖。为什么领袖要世袭,而不是像西方那样选举出来呢?钱穆将这个区别归因于中国的实际情况。

希腊、罗马国土小,人口少。希腊所在的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多个国家。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因此他们的领袖,可由市民选举。他们所谓人民的公意,是有条件的。罗马以后,向外征服形成帝国。但中央核心还是希腊城邦型的。

中国到秦、汉时,国家疆土已经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也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这样的条件下,推行近代所谓的民选制度就遇到了操作上的困难。

皇位世袭,是中国已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是一种自然的办法。而且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被推翻。除了皇室一家世袭,政府里再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

不过在那时,皇室和政府的关系问题开始凸现出来。皇室是不是等于政府?若把皇室和政府划开,这两边的职权又怎样分?钱穆的研究结果是,“拿历史大趋势来看,可说中国人一向意见,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分开的,而且也确实按照这个观点来演进的。”

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国家的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先自问,对于钱穆的这段评说,我们能信几分。毕竟我们所受的教育是,中国从秦汉以来,都是封建政治,或说是皇帝专制。但是我们也要问一问自己,究竟读了多少历史材料,还是就看了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便相信皇帝是高高在上、决定一切的权威。如果我们对历史的研究不够,不妨听一听钱穆的说法,毕竟他比我们更系统地研究过中国历史。

汉代当时,皇帝和宰相各有一个“秘书处”。皇帝的秘书是“六尚”: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前五尚只管皇帝私人饮食起居,尚书是管文书的。可以看到,汉代开始的尚书,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逐渐变大。

由十三曹合成一个宰相直辖的办公厅,它的权力和管辖范围要比皇帝的尚书大得多。钱穆从这十三曹想见当时政务都要汇集到宰相,而并不归属于皇帝,这是有道理的。因而可以说,宰相才是政府的真领袖。

“丞”在说文解字中是“副”、“贰”之意;“相”,也是副。正名定义,丞相就是一个副官,是皇帝的副官。皇帝实际上不能管理一切事,所以由宰相来代理。而又叫做“宰相”,是因为“宰”象征封建贵族家庭最重要的祭祀。秦、汉统一,“化家为国”,皇帝的宰相也就变成了政治领袖。也正因如此,秦汉时代的宰相,既要管国家政务,还要管皇帝的家务。管不过来,就在御史大夫之下,设一个御史中丞,那时凡具“中”字的官,都是指是住在皇宫的,来管理皇宫的一切事物。这样说到底,皇室的一切事仍得由宰相管。皇帝有什么事,交待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报告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再转报宰相。宰相有什么事,也照这个手续,由御史大夫转中丞,再转入内廷。

九卿,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他们的官位都是二千石,因他们都是中央政府里的二千石,又称中二千石,以区别于郡太守地方行政首长之也是二千石。

九卿当中最能体现皇权和相权的就是大司农和少府。这两卿都是管财政经济的,田赋收入是国家的大头,由大司农管,收入支销国家公费;工商业的税收,海盐、山矿,当时属于小头,由少府管,收入充当皇室私用,皇室不能用大司农的钱。当时的九卿还是皇帝的私臣,都隶属于宰相,而所管亦全是国家公事。

封建时代,以家为国,周天子是一个家,齐国也是一个家,鲁国又是一个家,这样的贵族家庭很多,天下为这许多家庭所分割。那时在大体上说,则只有家务,没有政务。秦汉以后,中国已经只剩了皇室一家,这一家为天下共同所戴,于是家务转变成政务了。原来宰相不过是家庭的管家,到秦汉则是政府的领袖了。

历史注脚:

十三曹

汉代宰相的秘书处叫做 “十三曹”。这十三曹分别是:西曹,管府史署用;东曹,管理二千石的长吏迁除,并包军吏在内;户曹,管理祭祀农桑;奏曹,管理政府一切章奏;词曹,管理词讼,属于民事部分;法曹,掌邮驿科程,像现在的交通部;尉曹,管理曹运,清代有漕运总督;贼曹,管盗贼;决曹,管理判罪,这两曹所管属于刑事方面;兵曹,管兵役;金曹,管货币盐铁;仓曹,管仓谷;黄阁,相当于宰相府秘书处的总务主任。

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是汉代中央政府里的最高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除了军事之外,不过问它事;御史大夫管监察,负责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相当于副丞相。按照汉代习惯,须做了御史大夫,才得“转正”升任为丞相。这也就是说,三公之中丞相最有政治权力。

弹性皇权,理想照不进现实

钱穆坚持认为,从汉代的政府设置来说,皇权与相权是分开的,皇室和政府也是分开的,丞相代表的政府权力高于一切。但中国一向更看重不成文的法,凡事不讲求具体,只要一个大概就行了。不像现代的西方国家,明文规定皇帝私人不能过问首相的事。这可以说是一种长处,因为可以随机应变,有伸缩余地。但也有坏处,万一碰着一个能干且有雄心的皇帝,好大喜功,宰相的权力便会被侵夺。

汉武帝雄才大略,宰相的空间便被大大压缩了。外朝的九卿,直接听令于内廷。这样一来,皇帝的私人秘书尚书的权力就大了。

汉武帝临死时,太子早夭,他要把皇位传给小儿子昭帝。于是先把昭帝的母亲处死,防止皇后摄政。但幼帝还是需要人来辅佐,以前皇室由宰相管,汉武帝连宰相的事都管了,宰相也就很难预闻到宫内事。于是武帝临死时,派霍光做了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霍光是皇家亲戚,有资格作为皇宫的代表人。但照理,宰相早就是皇帝的副官,现在武帝在跳开宰相,在皇宫里另设一个大司马大将军来帮皇帝的忙,如是就变成外有宰相,内有大司马大将军。这样一来,皇宫和朝廷就容易发生冲突。当时有外廷、内朝之分,外廷由宰相统治,大司法大将军霍光辅政,是内朝领袖。

昭帝死后,霍光立昌邑王做皇帝,没几天又废了昌邑王,另立汉宣帝。废立皇帝之时,霍光代表皇室召集九卿开会,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政府领袖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行了。

霍光的一番话,初看好像也有几分道理。他把皇位继承当作皇室私事,政府就不用过问了。但是皇室之存在,由于有皇帝,而皇帝之存在,由于有政府。所以皇位继承是政府事,并非皇室事。所以在高后四年,曾有一诏书,说皇帝久病不可管理天下,命群臣公议替代的新皇帝。吕后虽专权横肆,但并没说立皇帝的事情不要问朝廷。

皇帝世袭,是政府法理规定。若遇皇帝无嗣及其他变化,仍该按照政府意见公议决定。但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法,所以霍光得以趁机下手。而且霍光虽然说着政府领袖不必预闻皇帝的事情,但是他仍要召集其他政府大僚来公议所立,霍光也是情有所怯,并不敢全违背当时的传统。

尚书原先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内廷诸职,隶属于御史中丞。现在皇室又另有一个代表人霍光,他不让外面的宰相知道皇室的事,却代表皇室来过问政府的事。这样一来,皇室的权力超越在政府之上,国家的命运可谓悬于一线。所以后来汉宣帝把霍氏权柄削减,恢复旧制,仍由御史中丞来管领尚书。这样又回到了御史中丞透过御史大夫,而达到宰相,内廷与外朝声气相通,大司马大将军便没有实权了,霍家也就没落了。

钱穆认为由此可推见,汉代的制度,在皇帝与宰相、皇室与政府之间,确实是有一番斟酌的。虽然没有硬性规定“皇帝绝对不许预闻政治”,但这也并不是大失错。而且若要皇帝决不预闻政府事,那宰相的任命便成问题。当时既不能有民选皇帝,也一时不能有代表民意的国会来监督政府,这是历史条件所限。于是皇室与政府,皇帝与宰相之间,不免发生许多微妙的关系。

汉武帝自己雄才大略,他独揽权政尚不要紧,但是他死后,须替后代小皇帝着想,于是设一位大司马大将军辅政,问题也就跟着出来了。汉宣帝以下,霍光虽然倒下了,结果仍有大司马大将军外戚辅政,内廷权重、外朝权轻,于是有王莽代汉而兴,王莽就是由大司马大将军而掌握大权的。到东汉光武帝,以史为鉴,因怕大权旁落,便皇帝自己亲自掌管朝政,于是的尚书地位又日渐加重。

东汉初年,光武帝索性把政权全操在自己手里,三公只是名位崇高而已,实权则在皇帝的秘书尚书手里了,所以后人批评光武帝有事无政。汉光武自身是一好皇帝,明帝、章帝也都好,然而只是人事好,没有立下好制度。这样一来,出一个好皇帝便好,出了一个不中用的皇帝,没有一套坚固的政治组织来支撑政事,政治就没有了保障。

历史注脚:

大司空与大司马

三公是宰相、太尉、御史大夫,后来因有大司马大将军,所以又把此三公变成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三职,一个公管领三个卿。在西汉时,本想凭借这个改革来调和大司马与宰相之间的冲突的,但结果大司空完全变成外朝官,大司马却依然代表皇室。从前御史大夫通过御史中丞管得到宫廷,现在大司空管不到宫廷。不仅丞相改大司徒是失职,御史大夫改大司空也是失职,权重依然在大司马手里,这还是因为皇家和政府权限划分不清。

皇权独大

在明朝以前,皇权都要受到宰相的制约,但是明清两朝,原本的议事大臣变成了“奴才”,皇权独大,所有的政治好坏都寄托在皇帝一个人的身上,出了明君便好,出了昏君则国家遭殃。因此钱穆特别憎恶清朝的统治。

为官先做读书郎

汉代中央和地方的官员从哪里来?什么人才可以做宰相、御史大夫?这是中国政治制度上一个最主要的题目。在古代封建社会,一切世袭。天子之子做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血统来解决问题。但到秦汉,世袭制度已经不存在了,谁该从政,谁不该从政,成为新领导班子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除却贵族世袭,首先想到军人政治。谁有兵权谁就掌政,汉代不然。其次想到富人政治,谁有财富谁便入仕,汉代又不然。到汉武帝以后,官员的选拔制度才趋于定型。

武帝时候已经有了太学,就像现在的国立大学。当时的国立大学只有一个,这里面的学生,考试毕业分甲乙两等,当时称科。甲科出身的为郎;乙科出身的为吏。郎官属于九卿中光禄勋下面的皇宫侍卫。一般来说,郎官都是二千石官的子侄后辈。他们在皇帝面前服务几年,等到政府需要人,就在这里面挑选分派。这样,官职虽不是贵族世袭,但贵族集团也就是官僚集团,仕途仍然被贵族团体所垄断。

汉武帝时定制,太学毕业考试甲等的就得为郎,这样一来郎官里面便出现了许多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并不都是贵族子弟。考乙等的,回到其本乡地方政府充当吏职,也就是地方长官的掾属,辅佐地方官行政。

汉代地方长官太守、县令都需要由中央统一委派,但郡县的掾属,必须是本地人。譬如北京市的人,不能当北京市的市长;但北京市政府市长以下的一切官,也是就汉代所称的掾属,绝对要用北京本地人。长官决定谁来做他的掾属,这叫做“辟属”。三公、九卿、郡太守、县令,这些是由皇帝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宰相下面的十三曹,就由宰相自己辟用。此外各卫门首长以下,全是吏,全由各衙门首长自己任用。如果一个会稽郡的太学生考了乙等,他便回到会稽,指定由郡县政府试用,这所谓“补吏”。补郎与补吏,是太学生毕业后的待遇。

同类推荐
  • 超级驸马

    超级驸马

    穿越之后,玩转天下,娶两位公主,让敌国皇后折服,震中华雄风!以一己之力,平白莲教,灭辽国,一统江山!且看萧莫纵横睥睨,成为一位史无前例的超级驸马!PS:新书发布,书名《名士倾国》,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帝国和伟大历史人物,从政界领袖到军事强人,从历史学者到商界精英,持续地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研究和阅读。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所引领的法则,至今仍在深刻地塑造着我们今天的现状。《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中,著名元史专家孙钥洋在新近权威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权威、全面、立体地再现了历史上最庞沛的帝国--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的历史,也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兴衰史。
  • 最秦

    最秦

    赳赳老秦,舍我其谁?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而成了这个末世帝国的皇帝,千古第一昏君胡亥。是胡亥又不是胡亥的他,决定挽救这个濒临灭亡的时代,与赵高斗智斗勇,重用蒙氏家族,大胆启用新人,与刘邦、项羽逐鹿中原。大秦老臣泪流满面,我大秦终于看到希望!大秦甲士群:215208375唠嗑,聊天,说话,O(∩_∩)O哈哈~
  •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大明如何跑偏了?皇帝不靠谱儿,大臣很变态,太监很强大!彻底颠覆了你对权力游戏的一切想象!明朝皇帝不靠谱——成祖朱棣能夷灭他人“十族”;正德皇帝不爱当皇帝却爱当大将军;嘉靖皇帝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成仙儿”;天启皇帝整天鼓捣木工活儿……大臣很变态——内阁首辅给皇帝看色情图书;御史们没事骂骂皇帝,惹得龙颜大怒,屁股挨顿臭揍;太监很强大——司礼监能够代替皇帝处理公文;东厂特务让举朝上下闻风丧胆,一些太监居然还能带兵打仗;满朝公卿争着喊他们“干爹”。最要命的太监干政甚至成为一种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这是一个跑偏的帝国。它让一切关于君臣关系不可能的想象成为现实,颠覆了人们对中国古代王朝权力运行的一般认知。
  • 两宋烟雨三百年

    两宋烟雨三百年

    本稿讲述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前世今生,他出身将门,弱冠入伍,在乱世中几经挫折,最终定鼎江山,黄袍加身,结束了五代混乱纷争的局面。该稿充满权谋和霸术,既有乱世的政治博弈,也有古代官场的尔虞我诈,还有争权夺利的不择手段,完整展现了五代、宋初的政治情景和天下形势,以及王朝的兴衰更迭,统治者的利益博弈。它是一幅乱世浮世绘。
热门推荐
  • 不为帝王姬:君心我独宠

    不为帝王姬:君心我独宠

    她原本是北国高高在上的篱姬公主,原是北国第一美人,却被那个冷酷的男人毁掉了家园;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而却成了他肆意欺负的工具,是他毁了她的一切,她要复仇,为了所有的亲人和惨死在南风手中的子民,柔弱的篱姬为了复仇成为了南风身边的女人。
  • 闲妻良母

    闲妻良母

    她一生都在为他奋力打拼,却最终死于他与那贱人设下的阴谋之下。一朝穿越,她摇身一变,成为了上京富家岑府中最卑微的嫡女!传言,她胸无点墨,软弱无能!连个下人都对她鄙夷不屑,亲人手足更是处处排挤她,责难她,妾室庶女更肆意凌辱她。在成亲前三日,更是被查出已身怀六甲,珠胎暗结。所谓的父亲怒目拂袖而去,恶妾庶女更是逼迫她,喝下那加量的打胎药,存心想置她与死!打胎不成,逼死不遂。怀孕之事却不禁而走,夫家悔婚,改娶庶妹。一夕间岑晗玉之名,成为了上京城中,百姓们茶余饭后谈笑风声的娱乐笑点!一时气急攻心昏死过去,再次醒来,眼中懦弱尽散,寒光连连。整恶妾,惩庶女,戏贱男,打恶奴,叛家族!风光正盛之时,却孤身带着腹中的孩子,决然离去!★★★★○○○○○★★★★她惊艳重生,脱胎换骨,光芒展露。一改往常柔弱的形象,不再是世人口中的丑颜、废物!她才华横溢,聪慧冷情,成为一个风华绝代的传奇女子!却在一日间,突然销声匿迹,失去芳踪…★★★★○○○○○★★★★正太萌宝要爹爹:“娘亲,衍叔叔可以做我的爹爹吗?”萌宝施逸辰向正在喝水的某人问道。噗!某人嘴角抽搐,眸光看向远处正在帮忙耕田的身影,问:“小辰,有娘亲不好吗?”“有娘亲是很好,可是徐茂哥哥他们都有爹爹啊!”萌宝睁着无辜的眼睛盯着娘亲。“那为什么非要衍叔叔呢?”“因为衍叔叔跟小辰长得很像啊!”萌宝很认真地回答。“是你像我!”正在工作的男人,转身皱眉强调道。极度宠溺篇:一脸冷漠的司徒衍正专心坐在案前办公,聪明机灵的司徒逸辰探头进来,朝自家父皇道:“父皇,母后将海桑国太女,挚爱的海珠给磨成粉,变成面膜了。”司徒衍沉声道:“来人,让海桑国女王送十颗海珠,来给皇后敷脸用,如若不允,便出兵攻打!”“遵旨!”应声前来的侍卫嘴角却抽搐不已,十颗…“父皇,母后说宫里的日子太枯燥了,想要回小王村去生活!”粉雕玉琢的小姑娘也不甘兄后的道。“去跟母后说,等父皇手上的事物忙完,便带她去住一阵子。”司徒衍眼中尽是宠溺的道。两个孩子同时狡黠一笑,同时道:“晚了父皇,母后说父皇现在重于国事疏于她,已经让璃叔叔他们来了,现在正在寝宫内收拾行装,准备回去…”话音未落,那抹明黄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留下一句:“即日起,朕突发恶疾,皇位传于太子,择日登基。”正玩得开心的司徒逸辰,瞬间变成了苦瓜脸,得,自食恶果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本妃很狂很张扬

    本妃很狂很张扬

    “师父,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啊?”“傲萱,你今晚为何又来为师的房间?”“师父啊,今天的月色不错。我是来邀请你一起去赏月,所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以为你对为师有什么企图……今夜可是没有月,改日为师陪你赏月!”“那师父夜里可要小心,说不定大师兄对你有企图!”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片断

    片断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世界上最神奇的青少年做人做事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青少年做人做事课

    本书将成功做人做事的道理融入一个个清新优美、积极向上、充满哲理的小故事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指导并鼓舞青少年,为他们开启一扇成功做人做事的智慧之门,使他们从中有所启迪、感悟和收获。
  • 新编临床护理1000问

    新编临床护理1000问

    在护理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全国护理工作各方面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当今护理学已从护“病”转变到护“人”,但我们仍然脱离不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本书结合临床护理新观点、新知识及新技术,向读者介绍了现代的“三基”,反映了国际上临床护理工作的先进水平。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孽缘之冷情老公

    孽缘之冷情老公

    (本文已经加入V文半价促销,亲们订阅只需半价哦!)“多少钱?”男人问出口之后才惊觉自己的失态,不过无所谓,眼前这个女人已经引起他的兴趣了,随即嘴角又浮现刚才那抹邪魅的笑。“呃?”女人惊艳高雅的脸上闪过一丝难以置信,怒火在心中油然萌生,但是马上恢复淡漠的表情说:“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你……!”女人正打算发火,可是随即一个恶作剧的念头闪过,她对着男人风骚的一笑:“好啊!”*“是你!”男人看到穿着华丽礼服的女人半眯双眼,微怒!上次的侮辱犹记在脑。这次,他会让她知道戏耍他的后果!“呃?”女人看到男人的时候也诧异的说不出话,没想到他们还会再遇到。“上一次你耍了我,这一次,你要为此付出代价!”男人半钳制的抓住女人的手腕,略微使力。女人惊愕的看着男人,然后眼神黯淡下来,说:“好,我愿意!”*“你以为你是谁,你不过是我‘雇佣’的女朋友!”黑色瞳眸迅速转换成深蓝色,不可言喻的愤怒迸射出来。“是,我只是你雇佣的女朋友,3个月的有效期,不需要你提醒我!”她眼含凄楚的吼回去。*“这就是你所谓的对我的爱吗?把我推出去让给别人!那么你的爱,我不要!”她失望绝念的看着眼前这个戴着金边眼镜的男子。“对不起……”男人身子一怔,痛楚掠过他的嘴角。*“你真的爱我吗?那就吻我!”女人醉眼朦胧的看着眼前模糊的男人,伸手摸上他俊逸不羁的脸庞,泪水无声的滑落。“浅若……”男人喉咙一紧,看着眼前这个大学里的学妹,此刻她的眼睛里流露出的痛苦凄楚让他心疼。*是孽缘吗?纠缠于他们3兄弟之间,爱上不该爱的人,负了不该负的人,到最后,离开时却发现,原来在不经意之间,对他的爱,深深着根!————————————————————————————————————————————————推荐自己的文文新坑:【黑道教父的二手娇妻】内容简介:“你是谁?谁准你进这个房间的!?”男人单手扼住女子雪白的颈脖,眸底闪过一丝震怒,冷声质问。“我……”女子因为缺氧,面色紫青,说不出一句话。★★“我要结婚了,他就是我要嫁的人!”一个妖娆美艳的女子倚在男人宽厚的臂弯里,唇角轻掀。“是吗?恭喜你,我也要结婚了,她就是我要娶的人!”男人闻言深眸似平静无波,又似波澜暗涌,随即拉过一旁错愕惊骇的女子,面无表情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