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500000003

第3章 孔孟之道,探究生命的站立方式 (1)

第一篇:新儒学镜像下的人文传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根本宗旨,简而言之,即是为人与治世之道。牟宗三先生认为,自孔子的原始儒学到陆王心学,实际都是在回答一个共同的问题:于国家我们何以承担,于做人我们何以立身。在牟先生看来,去恶扬善的情操,修身养性的智慧与闲云卷舒的性情,这些儒家传统从其创立以来就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时而今日,依然如此。

第一章 孔孟之道,探究生命的站立方式 (1)

孔子式生命——执着进取,永不放弃

当谈及孔子的时候,我们更多想到的是他那种“不管前路多坎坷,我辈一心为弘道”的永不放弃的精神。面对“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子没有像鸵鸟那样将头深埋沙土,以为能视而不见,而让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列国奔走。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很显然,这位令人起敬的夫子更愿意扮演行动者的角色。为了宣扬他的主张,他带着他最为得意的学生踏上了一条黄沙漫天的崎岖长路。

楚王听说孔子是个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决定派人去聘请孔子。当时楚国是个大国,孔子觉得如果能借着楚国的影响将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无疑是件好事,于是,他欣然答应了楚王的邀请。

就在孔子收拾停当,准备和弟子踏上去楚国的道路之际,陈、蔡两国的大夫们聚在一起动起了歪脑筋。他们说:“孔子是贤能的人,他在这里已经住了三年,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不合他宣扬的思想,现在楚这样的大国来聘请他,如果他在楚国得到重用,我们这些大夫就危险了。”

于是这些人派兵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了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山野之中。几天以后,孔子一行人所携带的粮食都已吃完,一些体弱的弟子相继倒下,面对有些伤感的场景,孔子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依然弦歌不辍。

大家都劝孔子不要再去楚国了,早点打道回府就不会挨饿受冻。子路语带嘲讽的对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厄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穷厄是很正常的事情。难道我们因为穷厄就放弃我们的理想,就不去推行我们的道吗?君子能修其道,却不一定能为世俗所容。看来你的志向并不远大呀!”

孔子又问颜回,颜回说:“夫子推行您的道就是了,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道不修而遇穷途就放弃。就是我的耻辱。”

孔子为了宣扬自己的道德理想,虽在陈、蔡之间被困多日,但依然不改其志。没有放弃去楚国的打算。后来,楚昭王兴师来迎孔子。陈蔡之厄于是结束。

孔子为人,遵其道而行之,犹如不知疲倦的掘进机,以自己的满腔情感在茫茫乱世中力图寻出一条世人皆能跨足的大道;在这种寻找与奔走间,孔子不仅超越了自己,也让芸芸众生看到了世人的希望。

牟宗三先生说孔子“因其对文化有不忍之心,故而有不弃之情。孔子的伟大不在言语,在其为理想而不灭不弃的人格。”在牟宗三的眼里,这就是这位“至圣先师”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所在。因为孔子一语道破了生而为人的全部内容:我们处在什么样的时代,需要做什么样的人,秉持什么样的理想,开拓什么样的人生。

我们很多人,往往因为眼前道路艰难,而改走其他道路,因为山川难以翻越,便抽回了正欲跋涉的双脚,然而却不知道美好惊艳的风景往往隐藏于深山峻岭之中,试想,孔子如果因陈蔡之困而放弃了去楚国,那么他所执著的人生信仰就少了一次向众生展示的机会,而我们如果畏惧险途,害怕风雨,结果也只能是甘于平庸,而不能进取,自己的人生也活不出真正的滋味出来。

星期天的早晨,特洛伊正独自在海滩上玩耍,这时有人突然跟她打招呼——“早上好。”特洛伊吓了一跳,急忙转过身去。她看到了那个人,那个人胡子拉碴的模样着实让人有些害怕。 她用疑惑的眼神瞪着他。

那个人微笑着对特洛伊说道:“告诉我,你将来想干什么?也许,还不知道?不知道更好,一切都在前面,新鲜,光彩的未来。可是,你听着——”他朝前探着身子:“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他抓起一把细沙,“这儿有成百万颗钻石。只要你深入其中去发现。瞧这个!”他递给她一片玻璃碎片,它的棱角被海水和沙子磨光了。别人会说,毫无用处。可是,把它对着光瞧瞧!它翠得像绿宝石,神秘得如翡翠,光洁得像墨玉!”

“看那里,”他指着天上的海鸥说道,“那就是我的意思。人,不能像海鸥点水般。哪怕只有针尖般大的希望也不能放弃。孩子!要努力寻找,努力抓住晨光的双翅。”

她仔细看了看手里那片被海水刷亮了的碎玻璃片,翠得像绿宝石,神秘得如翡翠,光洁得像墨玉。

“哪怕只有针尖般大的希望也不能放弃。”特洛伊正是在这句话的鼓励下,开始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故事中的这个人一定是个生命的智者,他的那句话从某种程度而言改变了特洛伊的人生。的确,有时候希望很渺茫,有时候世道很昏暗,有些人总是跟我们作对,有些事总是给我们以挫折,可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就连流行歌曲也在唱“不历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永不放弃并非是在跟自己过不起,实际上,我们可以很容易说服自己,但是我们不能说服自己的心,孔子说他不是生来就什么都懂的人,正如此,他更要将自己的生命与儒学紧紧联系在一起,继而丰富自己也丰富他人,所以牟宗三先生说:“孔子执著坚韧,故有周游列国而不弃其志,我辈可为之一学。”

儒音凡录

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字子渊,亦称颜渊,“年十三,入孔子之门”,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也许是天妒英才,颜回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至宋朝加封为“兖国公”,明朝嘉靖年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刘备式为人——以仁为大,找到方向

牟宗三先生在总结孔孟的相通之处时,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他认为“孔孟俱由仁义出”。这一评价一语中的。的确,“仁”不仅是这两位儒者终生为之寻求的终极真理,更是一种儒家的生活方式和为人的道德标准。它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寻找到自己的为之奋斗的理想。

一天,在孔子的私人书院,他平生最为得意的学生颜回向孔子来请教有关“仁”的问题。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要领。”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在孔子看来,知晓这些道理,就能做到“仁”了。进一步来说,所谓“仁”,便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相互亲爱而不伤害,相互敬重而不轻薄。这是一种极理想的行为指南,是孔子一生所崇奉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孔子还用恭﹑宽﹑信﹑敏﹑惠这五种为人的品德来说明“仁”的性质,孔子认为,只有同时具备这五种品德才能成为仁人,哪怕缺少一项也不行。可见其对“仁”的重视程度。与孔子相同,在孟子看来,“仁”也是一种做人的基本道德情操,但是他更看重“仁”在现实政治上的反应,他要求统治者行仁政,做人事,要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在孟子看来,唯有“亲亲而仁民”,天下才能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否则,一切的功绩都将成为往事,所有的英雄都将成为枯骨。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秋8月,曹军大举南下,此时荆州牧刘表病危,形势混乱,治下人心惶惶。9月,曹操至新野,此时刘表已去世,其子刘琮举州投降。此时,刘备屯驻樊城,刘琮不敢将已降曹的消息告诉他。后来,刘备察觉,刘琮才通知刘备。这时曹操大军已到宛城。诸葛亮劝刘备乘机并吞刘琮,把荆州控制在手。但刘备念及刘表情意,没有同意。

刘备自知单凭自己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曹军的锋芒,只得南撤江陵,以作权宜之计。荆州吏民对刘备颇有好感,纷纷随之南撤,连刘琮的部下也多愿跟从,因而队伍越聚越大,等到达当阳时,“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而曹军最慢也日行三十里,况曹军先锋多为骑兵,不日即可追上行动缓慢的刘备军民。

眼看敌军逼近,有人劝刘备说:“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刘备说:“夫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刘备仍与众人缓慢南行。

刘备对于“仁”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深刻的体验。不管这种体验是出于内心的自觉还是形势的需要。正如刘备自己说的那样“操以暴,吾以仁……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这段话可以概括为刘备的为政为人之道,取胜成功秘诀。放到如今这样社会,不也如此吗?

一如牟宗三先生所言,“仁”无疑是治国平天下之人最为首要的自我修养,这种修养既不是附庸风雅,更非搅扰造作的自我表现,而是人人得以成长为真正有生命之人的必然途径。

朱熹说:“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仁者无敌的背后是一个人道德力量对外界的影响,不受诱惑而自定,不受纷扰而自明,这样的人,又何尝成不了完人?

儒音凡录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字元晦,19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六年病逝。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

淳熙二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无常。东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都等于割据政权。

香帅式抉择——明晰善恶,不走歧路

在儒家经典《孟子》里经常能看到有关性善性恶的辩论。相比较孔子的温文尔雅,孟子似乎更愿意金刚怒目。何为善?又何为恶?人之初生,是否就像西方宗教所宣扬的“原罪”?这似乎是一个永远都理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似乎纠缠于一团乱麻,“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对于孟子来说,他早已在与别人一场场生动有趣的辩论中认清了这一真相。

在这位个子不算高大的亚圣看来,人性的善,就好比水往低处流一样,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人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孟子认为,虽然水被拍打一下也能使它高过人的额头,也可以用人力将其阻挡令它倒流,但这不是水的本性,就像“恶”不过是外部的形势导致的结果罢了。

公都子说:“告子说:‘天性没有善良、不善良的区别。’有人说:‘天性可以变得善良,可以变得不善良;所以文王、武王得了天下,百姓就爱好善良;幽王、厉王统治了天下,百姓就变得凶暴。’又有人说:‘有天性善良的,有天性不善良的;所以以尧为君主,却有象(这样的臣民);以瞽瞍为父亲,却有舜(这样的儿子);以纣为侄儿,并且以他为君主,却有微子启、王子比干。’现在您说‘天性善良’,那么他们所说的都错了吗?”

同类推荐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热门推荐
  • 亡者童眼:大头娃娃,凶画诡事录(新惊魂六计)

    亡者童眼:大头娃娃,凶画诡事录(新惊魂六计)

    汇集当前都市公寓最可怕、最扑朔迷离的故事,不到最后一秒,你一定无法知晓真相。瞧,游走在噩梦边缘,令人窒息的惧意正在蔓延着……夜半三更,谁的高跟鞋在雾巷阁楼响起?扎纸刘、定风猴、血风扇、财神咒……谁在谋杀我们的似水年华?凶画降临,所有诡事绘出人间丑恶。
  • 思念成婚:漫漫寻妻路

    思念成婚:漫漫寻妻路

    他,人前是学生惧怕的——冷面阎罗:她,音乐星河里最璀璨的星星——音乐精灵;当他遇到了她,从此摇身一变成为撒娇卖萌无下限的莫脸皮。且看,冷面阎罗,如何上演追妻之戏码。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冷玥华歌

    冷玥华歌

    天打雷劈,她来到这个神奇的世界,修真竟然也有学院制?还时不时有魔界来袭?这学生也当得太危险了吧!一众天才俊男美女之间,丑小鸭的修仙奋斗史正式展开,腹黑帅哥,正太养成,卧底无间道,阴谋与爱情,女王与后宫……咳……一个都不能少。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
  •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

    《我读财富励志:人性的优点》是教人摆脱困境的一本书。作者从人生困然难题——忧虑入手,通过众多普通人的事例,发现负面情绪的原因,探索克服困扰的方法。该书是卡耐基成人教育班的三种主要教材之一,一经面试便深受欢迎,一直畅销不衰,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著作。
  •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中国著名管理培训专家王平先生的力作重磅出击。现代组织并不缺乏雄滔伟略的战略家。工作部署有千招万招,没有人去执行也是没招;规章制度有千条万条,没有人去执行也是白条。阅读本书,让你告别夸夸奇谈,成长为一个精益求精的执行者。
  • 华为狼道

    华为狼道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做代理起家,2009年跻身全球第二大信息与通信设备商,2010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2011年入选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一。20多年时间,华为逐步发展成一家业务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公司,以优异的成绩单演绎了什么叫做“中国企业的标杆”。华为做大做强到底凭什么?是其领军人任正非有背景?还是华为有秘密武器?《华为狼道》通过对华为的企业文化、市场扩张、技术研发、人才战略、危机管理、组织架构,以及接班人风波、不上市谜局等的剖析,揭开了华为迅速壮大的终极哲学——狼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