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29

第29章 下篇 佛说人生苦,儒说人生乐 (2)

第三章 佛说人生苦,儒说人生乐 (2)

如何才能摆脱痛苦?梁漱溟先生说:“在前,我以为看世间人生只有两面,一是向外面去找,走欲求的路,许多圣哲都是顺着这个方向去找一个东西来解救大家;一是取消欲求,根本上是取消问题,这是佛家的路子……(佛家)是去取消欲求,根本是在解脱生命……生命是欲求,他就根本不要生命”。这一观点和王国维先生何其相似!王国维先生说: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所以红楼梦中真正得以真正解脱者唯有宝玉一人。梁漱溟先生自己不也是差点遁入空门吗?

在佛家看来,人生无论是苦还是乐都在一个欲念间,有苦必有乐,因此苦和乐都归于“执”。因此,佛家的解脱之道是要从“执”中解脱出来,达到超情绝欲,四大皆空,六根清净的无我之境界。弘一法师说: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生死都是空,他真正从“执”中得以超脱出来,因此在圆寂之际静如秋叶。

与佛家不同,梁漱溟说:“孔子不是如前面所说从取消问题去救人,是从不成问题去”,而是“听他感触应付下去,不加一点意思。”对于儒家来说,生死是一个应该严肃对待的事情,儒家的着眼点就在于“生”,也就是俱生执。生命原来是一个活动,是在生机畅达上,真是无所谓苦乐。生机滞塞,才有所谓苦。只要顺从生命本身之理而行,便可以达到解脱苦的目的了。

泰州学派创始者王心斋说,“乐者心之本体也。”还留下了四句话:人心本无事,有事心不了,有事行无事,多事亦不错。

意思是说,乐本就在人的心中,无需从外面去找寻。仁者虽有事亦行所无事,都是所谓随遇而应,过而不留,安和自在,泰然无事,他感触变化只随此生命之理,所以他时时是调和,是畅达快乐。

孙叔敖原来是位隐士,被人推荐给楚庄王,三个月后做了令尹(宰相)。他善于教化引导人民,因而使楚国上下和睦,国家安宁。

有位孤丘老人,很关心孙叔敖,特意登门拜访,问他:“高贵的人往往有三怨,你知道吗?”

孙叔敖回问:“您说的三怨是指什么呢?”

孤丘老人说:“爵位高的人,别人嫉妒他;官职高的人,君王讨厌他;俸禄优厚的人,会招来怨恨。”

孙叔敖笑着说:“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心胸越谦卑;我的官职越大,我的欲望越小;我的俸禄越优厚,我对别人的施舍就越普遍。我用这样的办法来避免三怨,可以吗?”

孤丘老人很满意,笑着离去。

孙叔敖严格按照自己所说的行事,避免了不少麻烦,但也并非是一帆风顺,他曾几次被免职,又几次被复职。有个叫肩吾的隐士对此很不理解,就登门拜访孙叔敖,问他:“你三次担任令尹,也没有感到荣耀;你三次离开令尹之位,也没有露出忧色。我开始对此感到疑惑,现在看你的心态又是如此平和,你的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呢?”

孙叔敖回答说:“我哪里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啊,我认为官职爵禄的到来是不可推却的,离开是不可阻止的。得到和失去都不取决于我自己,因此才没有觉得荣耀或忧愁。况且我也不知道官职爵禄应该落在别人身上呢,还是应该落在我的身上。落在别人身上,那么我就不应该有,与我无关;落在我身上,那么别人就不应该有,与别人无关。我的追求是顺其自然,悠然自得,哪里有工夫顾得上什么人间的贵贱呢?”

孙叔敖在险恶的仕途风浪中始终不惊不惧,只因他心中淡定,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说,就是“只是顺着生活的路上走去,着重生活的本身,不着眼环境的关系,就完全不成问题”。所有的经过都是生命,而生命应该是从心出发的,孙叔敖守住了心,顺心而行,生命自然也就随之畅达。

梁先生还以君子和小人来指代这两种生活态度。孔子有言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本是安和自在,种种不成问题,当然时时是乐,故君子与乐完全不离。小人因有许多私欲,故不能安乐……小人去找,所以把宇宙海阔天空大的态度失掉;而仁者不找,所以他的心是通天通地,宇宙是属于他的。”君子只看当下自己心的自然流行,而小人杂念甚多,把前前后后的事情都拉到了当下,故焦虑不堪。因此一者乐,一者不乐。

无论儒家还是佛家,对人生困苦的问题都得圆满地解决,只不过一个顺生,力求生命的生机畅达;一个是无生,根本在于取消生活。一水中分,殊途同归,并立于中国哲学之高山,良无愧也。

弦外听儒音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字汝止,号心斋,师承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李贽是其重要代表人物。

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命本是一个活动,原是生机畅达,这是绝对的乐,原无可说,即是平淡,即是说生命原是一个调和的平坦的,并没一点高低之可言。”

人生有苦有乐,但是在最为本真的生命意义上来说,只有畅达与否。梁漱溟先生说:“生命本是一个活动,原是生机畅达,这是绝对的乐,原无可说,即是平淡,即是说生命原是一个调和的平坦的,并没一点高低之可言。”生活就像一条河,缓缓向前流淌,纵然遇到巨石横拦,依然可以顺利地绕过去,水流没有滞塞,这都是乐。因此“在条达安和之气象看,真是无时非乐。”梁先生还举例说,小孩之喜怒哀乐,听他喜怒哀乐。听就是“任由”的意思,为何如此说呢?“他喜怒哀乐的时候,也恰是他条达通畅的实际,苦的踪迹安在?而成人当喜不喜,当哭不哭,忍含在心里,乃有苦之可言。”

这种乐是当下的,具体的,因为生活本就当下。这种当下和具体并不是以某一件为乐,某一件为苦,如果是这样的话,实现就会抱定这种态度从这些事情中寻找乐,一旦寻找了,其实就是落入了“虚见”。梁先生说,与此虚见同起者,厥为妄情,正是这些东西扰乱了人原本正常的生活。

梁漱溟先生说,所谓实感者,即当前一刹那苦乐之感,此乃直觉之所指示,离此而去希冀什么便是虚见,因已离开直觉矣。就如同吃一块糖,觉得好吃,心里就有一种乐在。但是有的人会以此推去,以为有千块糖便有千倍乐。而作为实感的乐是绝对的,并无高低之别。“若愈看愈高或愈低则愈错,实则一平淡而已。”既无高低之别,生活就当只存“平淡”可说。人们常说平平常常就是真,这种生活的真就是乐。这种和生命同在的俱生我执正是儒家认为的根本。

苏东坡评价陶渊明的诗作说: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平淡之中其实有万般滋味,生活也是如此,而且这些滋味其实都可归于一个“乐”字。

梁先生认为实感便是对,如果在此直觉之外再加一点,就成了非是。也就是说如果抱定了糖越多,乐越多的态度,便是落入了虚见和妄情。这是儒家和佛家都要求破的执。

县城老街上有一家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时代不同了,如今已经没人再需要他打制的铁器,所以,现在他的铺子改卖拴小狗的链子。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微闭着眼,手里是一只半导体收音机,旁边有一把紫砂壶。

当然,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间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那位华侨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56万美元的拍卖价买下的。

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然后很干脆地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

虽然壶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六十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种生活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来方者络绎不绝,有的人打听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现金,再一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没有说什么。他招来了左右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老铁匠的生活原本是平淡而和适的,因为他没有把乐寄托在心外的某一件事物上。按世俗的方法,多一块钱就多一份乐,多10万块钱乐岂不是更要多许多?老人就不得已地陷入了这种虚见之中,生活也不再那么舒服了。梁先生说:虚见本不难破,难破乃在他辗转相资,习而不察,离去事实太远,即离当下太远,使我们不知不觉的入于意必固我而不自觉。老人的失眠就在于想着那把壶可能带来的财富,以及财富所象征着的幸福,却不知道这些在当下看来都是虚无,落入了“执”之中。但他最终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快乐生活与壶并没有关系,所以他做出了选择。他无法对壶做到视而不见,只能用这种破釜沉舟的方式彻底把自己的虚妄打得粉碎,也算得上是生活的智者。

生活既本是乐,就无需在从外面去找,更不需要从生命之中解脱出来。儒家在生活中看到乐,并提炼乐;而无苦也就无所谓乐,因此佛家把乐也当做了“执”,采取了对苦一样的取消的态度。两家都试图让生活回归到平淡安适,只是方式不同。

弦外听儒音

破釜沉舟:《孙子兵法》上写道“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但该成语为后人所熟知还是源自项羽。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最后大破秦兵。

同类推荐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热门推荐
  • 最好的爱情:致青春

    最好的爱情:致青春

    大三那年,周小伶原本还算秀气的脸冒了密密麻麻的青春嘎巴痘,于是一心对付自己这张试验田,试验的结果是最喜欢的男生许海亮跟一个没痘的女生好上了,于是原来被追的周小伶开始发奋倒追,偷偷地带早餐放许海亮的抽屉,但是,这一切似乎都没什么改善,直至有一天许海亮打球时摔地上,碎了几颗门牙,然后陪着他去医院,遇到了在医院实习的朋友哥哥张小杰,张小杰挺喜欢周小伶的,开始追求她,好久没人追的周小伶自然心花怒放,俩人就谈成了恋爱,而许海亮此时又开始觉得周小拎的好,毕业之后,死活留在她所在的城市。
  • 校园全职高手

    校园全职高手

    "三好学生李奇,无意中激活了一块玉佩,获得了红颜系统,从此,面对各类美女,李奇只能抱歉的说一句,不是我不想低调,实在是哥们什么都会,看见有人显摆实在忍不住啊。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芙蓉王

    芙蓉王

    穿越后的芙蓉王的最大愿望是——早朝迟到早退,俸禄照领。打仗畏首畏尾,俸禄照领。干活雇佣枪手,俸禄照领。总之,俸禄乃安身立命之本,谁夺揍谁!奈何,愿望总是高高挂起,事不关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点灯的权利

    点灯的权利

    《点灯的权利》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牢固确立人命关天的政治伦理》、《切勿“与民为仇”》、《猜不透的电影审查》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本色做人,变通做事

    本色做人,变通做事

    内外兼修,做人还原本色,刚柔并济,做事讲求变通。人生难,难于上青天。形形色色的人在你的周围,有人颠倒黑白,混淆事非;有人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有人阴险狡诈,诡计多端。本书巧妙融合“本色”“变通”两大理念,教你如何本色做人,变通做事,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精湛的技巧有效地解决人生难题。
  • 武逆天穹

    武逆天穹

    九霄界四方大陆,浩瀚无垠,种族林立。少年秦冰,身世成谜,四大院中鏖战群雄,禁地之争武破九霄。天域千年再现,邪魅一族复仇而出,沉睡的远古战魂燃烧最后的辉煌当万灵之剑划过最后邪魔的躯体,是结束还是开始,宿命中的巅峰之战何时到来。诸君请随我一起谱写这血与火,情与恨的九霄苍穹。书友交流群264254843,希望大家一起撑起属于我们的九霄苍穹,征战血与火,情与爱的逆天之路
  • 我是警察

    我是警察

    《我是警察》讲述的一个侦案故事。临江派出所辖区内发生了系列公园抢劫恋人的案件,当案件毫无进展时,辖区内某娱乐城又发生了一起强奸案。在侦破强奸案的过程中,办案民警发现强奸案与抢劫案之间居然有联系,从而牵出了以王海天为首的犯罪团伙。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

    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

    卓小茵妈妈出生于老上海的名门世家,对女儿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做个淑女,嫁到有头有脸的人家,在妈妈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攻势下,虽然卓小茵最大的梦想是当一个出色的电影导演,但她最后还是进了女子学院。从此,天生就有男孩性格的她陷入了苦恼不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