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28

第28章 下篇 佛说人生苦,儒说人生乐 (1)

第三章 佛说人生苦,儒说人生乐 (1)

儒释皆破执,执有不同义

“佛家之破执,是破生命中原来之执,此执在佛家为俱生我执与法执……孔家不但不破俱生执,且认为是根本所在。”

意必固我之人,总以为“非如此不可”,这种态度其实就是落入了佛家所说的“执”。佛家看来,人世的痛苦正是来源于此。佛法说:“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生,悉由我执生,留彼何所为?”又曰:“由内心执取自我,所以在家人执取五欲,出家人执取种种错误之见解与毫无意义之禁戒。” 执取,又名执著,我执,乃是导致世人产生种种烦恼困苦的根源,是意必固我的代名词。佛家把执分为我执和法执,无论是我执还是法执,都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执着,一者执着于我,一者执着于天地万物。

我执有两种:俱生我执(俱生执)和分别我执。佛家要把执一破到底,梁漱溟先生说,佛家之破执,是破生命中原来之执,此执在佛家为俱生我执与法执。所谓“俱生我执”,也就是“与生俱来”的对于“我”的执著。颜子死,子哭之恸,在孔家不算为执,不算为意必固我,但在佛家则以为执。此为生命原来有者,为俱生执。孔家不但不破俱生执,且认为是根本所在。

人们都认为这个“身体”是真正实在的“我”,所以“俱生我执”,就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我”对“身体”的执著;在这方面人们必须获得觉悟才能破除“我执”,获得“解脱”。所以佛家要破“财、色、名、食、睡”这“五欲”,认为他们会是对生命的妨碍,但孔子却说,食色,性也。把被佛家作为俱生执的东西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孔子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所以孔子对于生命是持“在意”的态度的,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很珍惜,而佛家宣扬四大皆空,谓世间万事皆虚,包括人自己,都并不存在。如刀子伤我而痛,在孔家并不认为执,而佛家则认为执,他要一直破到底。

因此梁漱溟先生说,佛家是彻底的无我,而孔家则在直觉之中之我并不排斥。孔子也要破分别我执。“我之观念完全由后天分别而成,有区划范围,指定方向,所以如此之空间,如此之时间而命之为我,此之为分别我执。”人本身应当是一个意味,生命的存在怎么能用时间、方位来限定呢?分别我,就是把他人和自己分开,心中有“私”的意思。平时大家在生活中说“小我”“大我”,其实已经走入了分别我执之中,不知道其实只有一个“我”。在这一点上,儒家和佛家的态度是一致的。而佛家更进一层,把“我”又等同于万物和外物。

唐朝时,有一位懒瓒禅师隐居在湖南南岳衡山的一个山洞中,他曾写下一首诗,表达他的心境:

世事悠悠,不如山岳,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这首诗传到唐德宗的耳中,德宗心想,这首诗写得如此洒脱,作者一定也是一位洒脱飘逸的人物吧?应该见一见!于是就派大臣去迎请禅师。

大臣拿着圣旨东寻西问,总算找到了禅师所住的岩洞,正好瞧见禅师在洞中生火做饭。大臣便在洞口大声呼叫道:“圣旨到,赶快下跪接旨!”洞中的懒瓒禅师,却装聋作哑地毫不理睬。

大臣探头一瞧,只见禅师以牛粪生火,炉上烧的是地瓜,火愈烧愈炽,整个洞中烟雾弥漫,熏得禅师鼻涕纵横,眼泪直流,大臣忍不住说:“和尚,看你脏的!你的鼻涕流下来了,赶紧擦一擦吧!”

懒瓒禅师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没工夫为俗人擦鼻涕呢!”

懒瓒禅师边说边夹起炙热的地瓜往嘴里送,并连声赞道:“好吃,好吃!”

大臣凑近一看,惊得目瞪口呆,懒瓒禅师吃的东西哪是地瓜呀,分明是像地瓜一样的石头!懒瓒禅师顺手捡了两块递给大臣,并说:“请趁热吃吧!世界都是由心生的,所有东西都来源于知识。贫富贵贱,生熟软硬,你在心里把它看做一样不就行了吗?”

在懒瓒禅师看来,天地万物并无区别,贫富贵贱、生熟软硬都一样,一切都不过是瞬间的存在。因此,他否认自己的存在,流鼻涕的那个俗人已经不是他了,完全把自己超脱了出来,与万物等齐。故梁漱溟先生说,儒家和道家均属于世间法,他们心中都珍视有个体生命;而佛家则为出世间法,真的超脱于生命之外,把人作为人的特征都看做空空无物。

弦外听儒音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说的正是道家那种万事皆无的虚无主义。

乐本无所待,何须身外求

“生命根本上自己是生活,实无待找。”

佛家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人世之苦是因“执着”太多,贪嗔痴等诸惑皆是执。本来无一物,向前一步便是“执”。梁先生最初也认为自己的痛苦来源于贪。他说十三四岁的自己“仿佛是个野心家……野心者,是一个太贪的心……这种太贪的心,真是厉害,人若是不想名利,无所要求,就没有碰钉子的时候。但有了欲求,就会碰钉子。欲求愈大,所碰的钉子愈甚,我欲达很大的要求,遭到层层挫折,弄得神经衰弱,心中苦痛。”佛学在这点上正好和他当时的心情相契合,他便认为“苦乐是因欲求而有”,“苦乐实起于贪欲;贪欲实起于分别执着。——内执着乎我,外执着乎物”。

王国维先生就在《红楼梦评论》中提出宝玉的“玉”乃“欲”之象征,悲欢离合皆由它起。当时正在研读佛经的梁漱溟应是赞成此说的,他说:“可见苦乐是因欲求而有……生命根本上便是欲求,故人有求生之欲而拒绝痛苦。此种欲求不是在念虑上,乃在生命里便有。”他还立了四条根据:

一是欲念无已时。人容易饱暖思淫欲,只要生命存在就会有欲望的存在。

二是世间苦多于乐。人难以满足,所以生活中觉有所短缺的时候居多,这时就会觉得痛苦,快乐是极为短暂的。

三是振贝子的苦乐与拉车者之苦乐相等。无论地位高低都会有苦乐,而且差别不大,即苦乐与境遇无关,而在于境遇是否为其欲求之所在,也就是说对于当前的境遇自己所持的心态如何,是否有不满而且想着要去改变。

四是欲求愈进必愈苦。人之苦在于欲望难以得到满足,一旦满足便是“乐”,但是欲望得遂后新的欲望又起,而新的欲望比原来的更难得到满足。所以梁先生说:人类愈进化则愈聪明,愈聪明则愈多苦。

这四点都是从佛家看待世人的角度推出的观点,特别是从第四点出发,把整个人类的发展进步都进行了否认,无疑是很消极的。这些论点的前提就是“欲”之难以消除,而且人把苦乐都寄于欲的满足与否上。

智德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秋天,院子里长满了菊花,香味随风飘到了山下的乡村。

到禅院来的信徒们都对菊花赞不绝口:“好美的花儿呀!”

有一天,有人开口,想向智德禅师要几棵菊花种到自家的院子里,智德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了几株开得最盛、枝叶最粗的,挖出根须送给那人。消息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络绎不绝,接踵而至。智德禅师也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不久,禅院中的菊花就都被送出去了。

弟子们看到满园的凄凉,忍不住说:“真可惜,这里本来应该是满院飘香的呀!”

智德禅师微笑着说:“可是,你们想想,这样不是更好吗?因为三年之后,就会是满村菊香四溢了!”

“满村菊香。”弟子们听师父这么一说,脸上的笑容立刻就像盛开的菊花一样灿烂起来。

弟子们看到的是菊花已空,心中的凄凉来自于对菊花的留恋,这就是欲念,也是执,因此有不满,落入了苦海。智德禅师心中明了,菊花在此在彼其实都并无不同,随缘即好,因此他并没有想要给自己挽留住菊花,菊花不过是一个意味,一个与天地同尘之物。他的一席话其实正是在破弟子之执。

而孔子“他不从改造局面去救人,不是看乐事有所依待,而是走无所依待之路”。梁先生在接触了儒家之后,便由此便对前面的四条做了调整。从儒家的观点出发,境遇无苦乐、大家苦乐相似都没错,但欲念无已和人生苦多于乐两点错了。这两点成立的前提是人的苦乐寄于欲念,欲念无已,故人生常苦。因此,梁先生说,“我当时因不知有不找之可能,故有此说,若不找时,此说便不能成立了,于此可知欲求实有已时……而生命根本上自己是生活,实无待找。你找的时候便缺短。若时时待找,便时时苦多于乐,但是若把生活重心放在生活里面,实在时时都是不成问题,时时是满足,时时是畅达溢洋。”所谓的“找”便是欲求,把自己的苦乐寄托在外在的东西上,而忘记了自己的本心。这个时候就会生出苦来。如果专注于内而非外,就不会有苦的存在了。

佛家和儒家都认为苦在人的身上存在,不同之处在于:佛家认为苦是人世间的常态,因为凡人既然常被执所束缚,自然难免就会被欲所困扰,由此便产生了苦。而儒家则不然,他把乐作为生活的本源。生活中虽然存在苦,但那时生活的非常态,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得以解脱。

弦外听儒音

君子三乐: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这三乐与治理天下没有关系。父母俱在,兄弟安好,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得到天下的好学生,然后教育他们,三乐。

解脱之道:顺生还是无生

“生命是欲求,他(佛家)就根本不要生命……孔子不是如前面所说从取消问题去救人,是从不成问题去,听他感触应付下去,不加一点意思。”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热门推荐
  • 胜在制度赢在执行

    胜在制度赢在执行

    制度是管理的法宝,是企业成功的基石,而用制度进行管理则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推动力。正如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所说,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强于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执行力是决定团队成败和企业兴衰的关键。星巴克、麦当劳全世界开花,其经营手段和管理制度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却没有哪一家企业能与之争锋。分析发现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它们的员工拥有超强的执行力。《胜在制度赢在执行》用创新的理论、经典的案例以及全新的视角,诠释制度与执行的关系,点击执行的现实意义,探寻执行不力的根源,并传递出这样的工作理念:执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促进企业腾飞的助力器。
  • 仙剑归来:萌神逗邪仙

    仙剑归来:萌神逗邪仙

    身为天神的她,是叱咤人、神、魔的“三界魔刹”,却为了一个狗屁七世赌约,重入轮回。各路妖魔欺她凡人一枚,小三嘲笑她落难公主一个,想混口饭吃,连狗都欺负她。他是三界与五帝齐名的上古天神,却总出现在她的寻仙路上。强势恩宠下,她想要逃离,不料某人直接抓了回来“我的心没有门,既然你走了进来,就别想出去。”某女:那个,请问没有门,我是怎么进去的?某人;........呃
  • 私奔到古代:超级帝后

    私奔到古代:超级帝后

    许灿夏:“阎大叔,你奥特曼了,投胎早就过时了,现在流行穿越,你判我们两个穿越吧。”********阎罗王:“哼哼,笑话,个个都要穿越,那阴间的投生部门岂不是要天天看报喝茶斗地主了?阴间的公务员可没那么好混,不能让任何一个小鬼白拿俸禄。”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重生庶女之不做孽皇妃

    重生庶女之不做孽皇妃

    她是无欲无求的白家庶女,却平白卷入一场诡异风波里,死因不明。重生而来,她带着无边的怨怒,却在一场雨下清净一身魔念。本欲此生悠然,奈何那人步步紧逼。可是繁华过后,是阴谋还是痴情…“柏溪,天下这么大,你怎么偏偏就要赖上我?”她无奈的说道,面上是一片无可奈何的苦笑。柏溪微微一笑,凝视她的双眼澄澈自然:“因为,天下这么大,却只有一个你。”“苏家就你一个独子,还是不要想跟着我了,我可是做着最低贱的贱业!”自再次醒过来后,她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气愤过,这姓苏的家伙油盐不进,软硬不吃,打不得骂不得,他自己的事她能怎么办?“白姑娘,在下一心求教,还请白姑娘不吝赐教啊!”苏卿黎笑得风清月朗,越发衬得人丰神如玉,俊朗非凡。“白汐颜!你已经一个月没有回皇宫了!你到底想怎样?”赫连煊狂躁的吼道,该死的,朕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开过荤了!白汐颜慢条斯理的整理着桌案上的账簿,脸不红气不喘,淡淡的说道:“夫君国事繁杂,又贪好房中事,所以妾身只想好好休息。”
  • 雾锁峨眉:蒋介石谋取四川纪实

    雾锁峨眉:蒋介石谋取四川纪实

    1935年,红军经川边北上抗日,一部分红军突然迂回直扑四川省省会成都,让领教过红军厉害的“四川王”刘湘慌了手脚,不得不请求执中央权柄的蒋介石支援。蒋介石趁机插手四川:在峨眉山办军官训练团,专挖刘湘“墙脚”,同时,在重庆派驻中央参谋团。从此,双方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而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生死存亡一线之时,具有民族正义感的刘湘舍弃一切,毅然率数十万军出川抗战。一时,“无川不成军”,激昂慷慨悲壮。
  • 爆笑宠妻:无良夫妻要翻天

    爆笑宠妻:无良夫妻要翻天

    [全文完]她狂,她悍,爷宠得,不服你试试?“你是我的,谁都不能欺负!”某男很霸道。“除了我!”某男自认为很诙谐!某女冲天翻个白眼,“那你是我的,谁都不能靠近!”某女更霸道,“否则剁手剁脚剁弟弟!”现代小强穿越古代翰林嫡女,一朝重生光芒万丈,斗得古人哭天抢地。经经商、种种地,顺便打打坏亲戚,庶妹姨娘狠毒?怕什么!身靠老公好乘凉。毁我名誉破我婚姻?没事,姐照样有人要!本文一对一,男女皆欢脱,偶尔还抽风,长篇巨制,开局舒缓,越往下看越精彩,亲们不要错过哦!
  • 末世生死游戏

    末世生死游戏

    末世不是消失,只是迟到了,只不过这样的末世跟人们猜测的并不太一样,好像还透着股‘脉脉温情’?林南从十天后重生回来,回到了末世当天,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让前一世选错了职业而死去的兄弟重蹈覆辙,这一刻,数据化的末世展现了它的狰狞。
  • 剑斩天下

    剑斩天下

    遗落几万年的不死族传人,在这个武道没落、近古不修的时代,他该如何一步步登天而行。斗气、魔法、武道、修真、魔武,五大体系相互碰撞,武道能否回归当年的荣耀?一段旷世的传说,一名逆天强者的成长史,尽在剑斩天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