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第三章 改变才是至上的法则 (1)
向“不可能”发起挑战
我曾经是最不可能赢的人。
——奥巴马
说这句话的时候,奥巴马正站在芝加哥蔚蓝的夜空下,激情澎湃地向台下数万的支持者发表总统获胜感言。这一年,他47岁,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女儿,几年前刚刚通过自传得到的稿费还清贷款。他曾经有一位慈祥的祖母,“祖母是我一生的财富”,不幸的是,竞选期间,他的祖母患病去世。他在演讲中说,他最初没有钱、没有场地、没有人脉,甚至连妻子的支持都没有,“她怕我的身体经受不住”,一切都显得毫无希望。竞选中,他的出身、肤色、曾经的劣迹总是成为对手攻击的首选。他曾经在高中的时候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谁”,不知道为什么自己黑、别人白,不知道父亲去了哪里,母亲怎么会跟另一个男人在一起,而他为什么要从夏威夷跑到印尼,又从印尼回到美国,孤独地偎依在祖母身边。那时候,在奥巴马身上有太多的问题难以解答,这也汇集成了他最初不被看好的原因。
但是奥巴马有个梦,就像他的偶像马丁·路德·金怀有一个梦一样,奥巴马会把他那篇著名的演讲读上一遍又一遍,启迪自己的心灵,让自己向“不可能”冲去。“我有一个梦。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冈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我今天有一个梦。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有了这样的理想和偶像,奥巴马就真的披荆斩棘般向自己的目标奔去。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心中不灭的梦想。他深入社区,关心失业者和无家可归的人;他在辩论台上与对手唇枪舌剑;回到家里,他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费。一切都在艰辛中度过,但他从没说过放弃,因为他同样有个理想:“我谈的是当奴隶们围坐在火盆旁取暖,高唱自由之歌时心中的希望;移民们坐在野地里遥望远处的海岸时心中的希望;年轻的海军上尉带兵执勤时心中的希望;工厂工人胆敢向世俗命运挑战时心中的希望;当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小孩深信美国将有他一席之地时的希望。希望——面临艰难困苦时的希望,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希望,无畏的希望。”
这就是奥巴马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方式。他在用梦想和希望呐喊,这正是所有人想听到的,这也是他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关键所在。一个拥有无穷斗志的人终究会获取最终的胜利,也会得到大家的推崇和认可。他的乾坤扭转:将一切变为可能,感召和引领了无数美国人,成为推销自己、展现自我价值的典范。
在自然界中,也有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例子。有一种十分有趣的动物,名叫大黄蜂。有许多科学家联合研究过它。根据动物学的观点,所有会飞的动物,其条件必是体态轻盈,翅膀宽大,而大黄蜂恰恰相反,它的身躯十分笨重,翅膀出奇的短小。依照动物学的理论,大黄蜂是绝对飞不起来的。
可是在大自然中,只要是正常的大黄蜂,没有一只是不能飞的,甚至于它的飞行速度并不比其他能飞的动物慢。这种事实的存在,仿佛是大自然和科学家们开了一个大玩笑。
最后,社会学家揭开了这个谜。谜底很简单,大黄蜂根本不懂“动物学”。每只大黄蜂在它长大之后,就很清楚地知道,它一定要飞起来去觅食,否则就会活活饿死。这正是大黄蜂之所以能够飞得那么好的奥秘所在。
生活中的我们同样如此,艰难险阻在所难免,如果畏惧困难,拒绝前行,不但自己的发展会受到极大影响,别人也会认为这样的人缺乏斗志,没有理想和抱负,这样的人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只有像奥巴马及顽强的黄蜂一样,迎难而上,向“不可能”发起挑战,才会让人刮目相看,在前进的路上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所有人都期待变革”
变革,变革,我们需要变革,美利坚需要变革。
——奥巴马
2004年,奥巴马成功当选联邦参议员,他在自传《无畏的希望》中说,他的成功当选标志着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白人社区和黑人社区发生了一些改变。从宣布竞选总统伊始,奥巴马就显得有些“另类”,人们看惯了一个出身显赫的白人坐在美国最高权力的宝座上,慷慨陈词地发表演讲,向世界各国传达来自美国的声音。突然之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黑人青年宣布要成为这个国家的领袖,人们惊呼,他能做到吗?美国能接受这样的改变吗?但奥巴马用行动打消了人们的质疑,他的竞选主题就是“变革”。他强调过去8年的生活已让美国人民疲惫不堪,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因为执政党政策的传统与陈旧而丧失希望与活力,所以人们需要改变。
他在演讲里说,人们必须抵制重走老路的诱惑,避免重新回到令美国政治长期深受毒害的党派纷争和由此引发的遗憾和不成熟表现。在历史上,正是伊利诺伊州的一名男子首次将共和党的大旗扛到了白宫。共和党建立了自强自立、个人自由以及全民团结的价值观,这也是每个人都珍视的价值。奥巴马表示,虽然民主党在今晚赢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他们是以谦卑的态度和弥合阻碍我们进步的分歧的决心赢得这场胜利的。林肯当政时,在向当时有巨大分歧的国家讲话时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虽然这已经是历史,但仍然令每个人记忆犹新,听来热血沸腾。
奥巴马表示,他知道现在还有许多人不支持他,但不管怎样,他听到了他们内心的呼喊和建议,他会虚心接受,帮他们解决问题,而终有一天,他会成为所有人的总统。奥巴马以前所未有的包容面对美国政党和人民,他强调:“无论老少贫富,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无论是黑人、白人、拉美裔、亚裔、印第安人,是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残疾人还是健全人——我们从来不是“红州”和“蓝州”的对立阵营,我们是美利坚合众国这个整体,永远都是。”这就是奥巴马的改变,在他眼里,没有对抗,只有联合。原本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年轻人,也因为奥巴马的锐意革新而热心投票,他们觉得或许奥巴马的出现真的可以改变什么。
美国一家著名报纸评论说:“我们正开始感觉到巴拉克·奥巴马的政治成功有可能改变全世界对美国的认知观念……”而《澳大利亚人报》则说:“他赢得年青一代的喜爱,是因为他的个性和风格;他赢得媒体的关注,是因为他被媒体看做文化变革的时代。”
可以说,奥巴马的最终当选就是得力于他的变革思想。正是这种创新让人们看到了摆脱陈腐生活的希望,一个勇于提出新观念、新思想的人才能给人新的前进动力,这也正是奥巴马推销自己的一大王牌。他处处以新示人:身份是新的,政策是新的,办事方式是新的,整个美国也就是新的,所以,他就成了新的总统,人们需要新鲜感。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获得别人的信赖和塑造自我价值,就不能活在传统、陈腐的观念里,锐意创新、寻求变革才能给自己带来新的希望和生机,这样的人才具有无限活力,给别人积极奋进的感觉,很好地将自己推销出去,打拼出独属于自己的天下。
不按常理出牌
我认为美国现在急切地渴求改变,而且不仅仅是政策的改变。大家所追求的是一种思想状态上的改变,寻求在意识形态上回归公众的理念,以及讲求合作和务实的理念。我现在随时准备投身于此项事业中。
——奥巴马
不按常理出牌对于奥巴马来说,就是以出其不意的奇招制胜。如果把美国大选看成一盘棋局,奥巴马本身就是一枚不按常理出的棋子。他是个黑人,在他出现之前,没有谁会想到一个此前从未听说过的黑人青年竟也有登上总统宝座的野心。但他的到来使美国政坛风生水起,所有人都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曝光率增多,关注率增多,人们开始关心他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个言行。他的特立独行让人印象深刻。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他坚决反对伊战,指出那是愚蠢的战争,美国将在伊拉克损失惨重。说这句话时,奥巴马还没有参选总统的想法,他只是个小小的议员,却提出了当时很多人反对,后来证明不无道理的观点。
在利民政策上,他强调“变革”,不走从前政府的老路。他要颠覆传统,给美国人民一个新的未来。他在演讲中说:“变革意味着我们要意识到解决当今的威胁不能只靠武力,还要靠外交,坚定而直接的外交。它要求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勇于向任何卑劣的独裁者表明我们的立场。我们必须重建领导自由世界的勇气和信念,这是罗斯福、杜鲁门和肯尼迪留给我们的遗产,是美国人的需要,是真正的变革。变革意味着我们的经济不能只奖励富人和他们的财富,还要奖励工人和他们的辛苦工作,正是工人创造了那些财富。工薪家庭面临的经济问题靠更多地给大公司和CEO巨富们减税是解决不了的,而必须靠给中产阶级减税、投资改善我们的基础设施、改变能源使用方式、提高教育水平、鼓励科学创新来解决。变革意味着财政责任和共同繁荣可以共存,就像比尔·克林顿时期那样。”这就是奥巴马的“异常”举动。
正是因为自己言行、想法的“异于常人”,他才成为最受人关注的那一个,也一举获取了最终的胜利。一个人必须有打破常规的想法和思维,如果被传统思维套牢,或许就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