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9800000014

第14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思想史(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作战思想,带着强烈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南北方径渭分明,差别之大,超过中国任何断代。南方以水战思想为主,辅以城战思想,北方则以骑战思想见长。南北的差别,根源在于地理环境和民族特性的不同。当时人梁朝沈约在《宋书·索虏传》中对此做了颇为精到的分析,他说:“夫地势有便习,用兵有短长,胡负骏足,而平原悉车骑之地,南习水斗,江湖固舟揖之乡,代马胡驹,出自冀北,楩柟豫章,植乎中土,盖天地所以分区域也。若谓氈裘之民月以决胜于荆、越,必不可矣;而日楼船之夫,可以争锋于燕、冀,岂或可乎?”北方骑战思想盛行于十六国和北朝,尤以鲜卑拓跋部所建的北朝最为发达。南方的水战思想,则兴起于三国东吴,整个六朝一以贯之。

(一)南方水战思想

六朝立国江南,河湖纵横,有稻田之利,江海捭阖,为舰船之所。其兵种主要是步兵和水兵。除了少数专业兵外,水、步兵没有严格界限。许多部队上岸击敌即为步兵,洗足人船便化作水兵。六朝水战成为极重要的作战方式,水军的装备有很大发展,水面作战进攻能力大大提高,并由此促动了水战思想的大发展。

以长击短思想。南方人充分估量了水战之长,认为在水军中具有对北军“以一当千”的优势(《晋书》卷77(蔡谟列传》),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起以弱胜强的信心。曹操攻东吴,北军虽然数倍于东吴军,吴将周瑜仍然有战胜的把握,因为他看到在大规模的水战中,将是以长击短。战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曹操的问题是“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中原)所长。驱中国土众远涉江湖之问,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三国志》卷55(周瑜传》)。赤壁之战的胜利,证明了周瑜观点的正确性。周瑜以后,六朝许多人都把保卫南方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水战上,寄托在以长击短的水战优势上。水战为南方之长,也是南北方的共识。北方的魏文帝两次广陵观兵,临江而返,面对滔滔大江叹道:“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也。”(《三国志》卷55《徐盛传》注引《魏氏春秋》“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三国志》卷47《吴主传》注引《吴录》)魏文帝叹长江当道,实为叹南方水战当道,叹南方有此杀手锏。

诱敌深人思想。在南北方相持不下时,为了扬长避短,发挥水战优势歼敌,一些人提出,弃江北进,不如诱而致之,实施战略进攻,不如实施积极防御。实际上,是主张把北军放进长江附近,以便于南军依托长江水系作战。东吴时,常以将领诈降,诱曹魏军深人江北水网地带接应诈降军,吴军待其进人伏击圈内歼击之。东晋时,征西将军庚亮以后赵主石勒新死,准备北伐。侍中蔡漠反对,认为敌人尚强,时机未到。应该“开江延敌”,把北军诱至长江附近,内线歼敌,以利于发挥南军水战的优势。如果贸然地离江北伐,是“以我所短击彼所长”(《晋书》卷对《蔡谟列传》),在战略上是失策的。

控扼上流思想。南方人认为,控扼长江上流是江防的要点。刘备崛起后,东吴甘冒孙、刘联盟破裂的危险,坚持索荆州、夺荆州,就是因为荆州已成了关系东吴安危的上流要地。夷陵处在荆州的最上流,陆逊把夷陵看作东吴的大门,在夷战中死守该地,认为如果丧失夷陵,整个荆州可忧。这一主张,成为东吴共识。陆逊儿于陆抗守荆州时,提出西陵(夷陵此时改名西陵)是国家外部的藩篱,社稷安危的关键,倘若该处有难,应当倾国力争。吴将吾彦也认为,该处不下,敌人终不敢渡江。整个六朝沿着这一思路,无不高度重视控扼其上流要地。

依托水道思想。江河不仅是南军水战的战场,也为南军陆战提供了机动的水道。南军陆战,一般都愿意利用水道进兵和退兵,以方便运输和兼得水战优势。东吴攻魏,多数选在合肥方向,便因为该方向有水道贯通江淮,便于依托水道陆战。南朝不论反对还是赞成北伐的人,立论中往往包括能否依托水道作战这一项。反对北伐的如前述的蔡漠,赞成北伐的如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六月,来文帝主张举行北伐,理由是当时夏水浩瀚,河道流通,有利于南军泛舟北下,拔敌要城。

六朝水战思想指导了六朝水军建设和作战,意义重大。这期间,从地中海到中国的大新月形世界文明区正经历全面危机。位于中国塞北的众多游牧民族,如被东汉击败的匈奴,继匈奴而来的鲜卑等五胡,正在向世界文明古国扩张。匈奴人向西经俄罗斯侵人欧洲,摧毁西罗马帝国,其他游牧民族向南进人中国北方。整个欧亚在游牧民族入侵面前一筹莫展,连连受挫,只有中国成功地应付了入侵者,把他们阻止在江淮以北,所依靠的主要就是水战。

(二)南方城战思想

南方城市防御战思想,是水战思想的补充,是南军抵御北方骑兵的另一张王牌。北方骑兵善于野战而不善于城战,遇到死守的坚城往往进攻乏术。南军由此发展了城战思想。

力求打城战的思想。南军认为据城防御,“战士二千,足抗群虏三万”(《宋书》卷64《何承天列传》),因此主张力避不利的野战,力争有利的城战,以便依托城市的筑城工事,减杀骑兵的机动和冲击优势。梁将沈庆之攻魏荣阳未拔,魏援兵大军继至。沈庆之誓师,说“虏骑多,不可与之野战,当及其未尽至,急攻取其城而据之”。将士奋力攻下荣阳,尔后背城力战,果然击败有众多骑兵的援军。

怯防勇战思想。城战的前提是预有准备,因此,有将领主张趁北军骑兵尚未到来,修城固城,不要害怕人们嘲笑这是胆怯示弱。当敌人骑兵到来时,则依托城垒,勇敢作战。怯防和勇战互为补充,以期立于不败之地。梁朝太守冯道根戍守阜陵城,一到任便修筑城壕,向远方派出侦察人员,好像敌人马上来攻似的,受到人们的讥笑。他说:“这叫做怯防勇战。”修城未完工,魏军来攻。冯从容地以寡击众,将魏军击退。韦睿为梁朝名将,受诏督众军增援遭到魏军追击的北伐还军。他乘援军到达安陆以后,增筑城二丈余,更开大堑,起高楼。众人讥笑他示弱。他说:“不然,为将当有怯时。”(《梁书》卷12《韦睿列传》),果然,北军获悉韦睿已有准备,停止了对北伐还军的追击。冯、梁都承认怯防,目的是为勇战作准备。

(三)北方骑战思想

北方视骑战为自己的强项,努力提高骑兵战术。北齐将斛律金主张学习匈奴骑兵战术。他“行兵用匈奴法,望尘识马步多少,嗅地知军度远近”。柔然主阿那瑰看了斛律金射猎,不得不“深叹其工”(《北齐书》卷16《斛律金列传》)。北军同南方作战,力主骑战,力避不擅长的水战和城战。东魏叛将侯景生长于北方,降梁又叛梁后,兼并了南方众多水军,规模之大,“江左以来,水军之盛未有也”(《南史》卷80贼臣侯景列传》),但仍然不敢轻易水战,叮嘱部下说:“西人(位于西方长江中游的梁军)善水战,不可与争锋;若得马步一交,必当可破”(《梁书》卷56《侯景列传》),仍把希望寄托在所熟悉的作战方式上。骑兵不利于攻城,视筑城工事为仇敌。426年,北魏军攻陷刘宋许昌等城后,“掘破许昌城,又毁坏钟离城,以立疆界而还”(《宋书》卷95《索虏列传》),目的是回军后,使刘来许昌、钟离天城防,便于魏军今后骑战。在与南北水战、城战相对抗的基础上,北方逐渐形成了完整的骑战思想。

发挥骑兵机动和冲击力的思想。北军认为,骑兵的优势,在于强大的机动性。北魏初期,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其军事重心不在中原,如何控制汉人居住的中原呢?北魏战略家崔浩建议道,我们虽然在北方,假如中原有情况,“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谁知多少?百姓见之,望尘震服。此是国家威制诸夏(中原)之长策也。”(《魏书》卷35《崔浩列传》)崔浩正是在充分认识骑兵机动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以北制南的“长策”。北军还组建大量铁骑部队,即人马都披铁甲的重装骑兵,说明北军日益强调发挥骑兵的冲击力。263年,三国魏灭蜀时,出动普通的步骑兵。553年,西魏灭蜀,则出动甲士1.2万,铁骑万匹,其指导思想是“以铁骑兼行袭之,无不克矣”。北军两次灭蜀作战,相距近300年,对骑兵的冲击力更加重视了。

运动防御思想。当敌人发动来势凶猛的进攻时,北魏骑兵强调在大踏步运动中退却,以求示弱骄敌,避其锐气,疲劳敌人,等待反攻的时机,因此把退却的终点放在极其遥远的地方。参合陂之战中,北魏放弃都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退却千余里,西渡黄河,进入后秦境内远避。防御刘宋元嘉七年、二十七年两次北伐时,北魏又作了放弃黄河以南、放弃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甚至退回到阴山的思想准备。退却是为反攻准备条件。北魏认为,反攻也应在大踏步中展开,但是不宜操之过急,要耐心等待时机。元嘉七年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指出,反攻“须冬寒地净,河冰坚合,自更取之”。北魏传中、抚军大将军崔浩也认为“待其劳倦,秋凉马肥,因敌取食,徐往击之”,才是“万全之计”(《魏书》卷35《崔浩列传》)。元嘉二十七年,拓跋焘再次指出,如果过早反攻,“马今未肥,天时尚热,速出必无功”,“展至十月,吾无忧矣”。

快速进攻思想。北方骑兵进攻总的要求是发挥快速机动的优势,实施快速进攻。但是在不同地形和对不同敌人的的进攻中又应该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的军事原则。对漠北草原地区的进攻,是以骑制骑,应当多路奔袭,突然袭击。魏太武帝始光二年(425年)、神鹰二年(429年),两次进攻漠北柔然,都实行这一原则。第一次,五道并进,“诸军至漠南,合辎重,轻骑十五日粮,绝漠讨之”(《魏书》卷103《蠕蠕列传》)。第二次,两道并进,至漠南,“舍辎重轻袭之”(同上)。柔然遭此袭击,极为震惊。主力西逃,不知去向,余者四散,窜伏山谷,畜产布野。北魏骑兵“分军搜讨”,“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里”(同上),主张转人追击后,应在广阔地域内进行拉网式的搜索。当咬住敌之主力时,要不怕疲劳追击到底。登国六年(391年),北魏军进攻不服从其建国的柔然.追奔600里,道武帝拓跋珪杀副马克三日粮,倍道兼行,在大碛南床山下追上柔然军,大破之。这一追击的原则是建立在残敌行动迟缓基础上的,因为:“柔然驱畜产奔走数日,至水必留,我以轻骑追之,计其道里,不过三日及之矣。”对江淮以北地区的进攻,是以骑制步,制城,而且是在以下不利条件下进行的,即“南人长于守城”(《魏书》卷35崔浩列传》),长于水战,“暑气郁蒸,师人(北方兵)经夏,必多疾病”(《魏书》卷40《陆睿列传》)。因此,北军快速进攻实行了新的军事原则:1.以掠夺而不以占领土地为目的。这一新的军事原则,也被南朝认识到了。萧齐徐州刺史裴叔业指出,“北人不乐远行,唯乐钞掠”。2.以掠夺广大农村地区为主,对城池可攻则攻,不可攻则绕城而过。北魏乘宋武帝刘裕之死南下攻宋。行前群臣讨论先攻城还是先略地。崔浩主张先略地被采纳。他说:“今以大国之力攻其小城,若不时克,挫损军势,敌得徐严而来。我怠彼锐,危道也。不如分军略地”,“滑台、虎牢反在军北,绝望南救,必沿河东走。若或不然,即是囿中之物。”(《魏书》卷35《崔浩列传》)3.冬来春去,进攻的终点以淮河至多以长江为限。4.回军时全部撤兵,”兵不戍一城。土不辟一廛”。这是因为,有若干城市未攻下,“大镇未平,不可守小”,“本原尚在而攻其末流,终无益也”。

骑兵攻坚战思想。北朝骑兵在对南朝进行不擅长的城战时主张,能不攻城最好不攻,非攻不可,也要扬长避短,采用以下两种机动战法攻城。一种是以骑兵对所攻之城昼围夜离,并且筑堤灌城。魏太武帝拓跋焘致信宋武帝刘裕解释这一战法说,我“昼则遣骑围绕,夜则离彼百里宿去……彼吴人正有斫营伎(夜间以步兵分队突袭魏军骑兵营),我亦知彼情,离彼百里止宿。彼募人以来,裁五十里,天明自去,此募人头何得不输我也。彼谓我攻城日,当掘堑围守,欲出来斫营,我亦不近城围彼,止筑堤引水,灌城取之”(《宋书》卷95《索虏列传》)。另一种是把重点放在围城打援的野战上;野战打援胜,则城不攻自破。西魏杨忠围安陆,梁将柳仲礼紧急增援。扬忠便以打援的胜利迫使安陆出降。他说,“南人多习水军,不闲野战,仲礼师在近路,吾出其不意,以奇兵袭之,彼怠我奋,一举可克。克仲礼,则安陆不攻自拔,诸城可传檄定也”。这种战法的优点,是既以打援发挥骑兵野战之所长,又借此避免城战之所短;野战打援胜,则守城者失去希望,城战可以变得较为容易。

同类推荐
  • 特种部队之德国篇

    特种部队之德国篇

    德国特种部队的组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德国希望在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安全的今天,在维护地区和平、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有所作为,为提高自身的国际政治地位增加筹码,于是着手组建及发展特种部队。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相传为春秋末吴国将军孙武所撰。它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全书共13篇。
  • 军用勤务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勤务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 佣兵的战争

    佣兵的战争

    高扬是一个军迷,一个很普通的军迷,爱刀,爱枪,爱冒险。一次意外,高扬跑去了非洲,结果不幸遇到了空难,侥幸活命,却从此只能在枪口下混饭吃了,因为他成了一个雇佣兵。一个军迷,能在国际佣兵界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请拭目以待吧。
热门推荐
  • 不予时光度流年

    不予时光度流年

    没人知道,孤僻自卑的江维、热情洋溢的赵萌凡她们是怎么成为闺蜜的。单亲家庭的江维,在家里背负上一场官司之后显得更加压抑。而赵萌凡依旧是家世优越的小公主。当她们遇见那个凉薄的男孩夏朔……爱慕如同种子,在心底开出了最柔嫩的枝桠。一个小心隐藏,一个张扬追求。当刻印在心底最深处的少女心事被撕开,友情终于被爱情搁浅。如果不曾遇见就好了,如果不是闺蜜就好了……江维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却遇上了会为她挺身而出,反抗所有的男孩御新冶。江维和御新冶,赵萌凡和夏朔,四个人的青春祭,终于在那一年开出了苦涩的花
  • 血色进化

    血色进化

    死后重生,林月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里,有各种险恶的任务,各种凶残的怪物,各种阴险的对手……同时也有无止尽的奖励和诱惑。无限任务,无限进化,无限拼搏!她只为登上那进化的顶峰,将最珍视的一切,紧紧握在手心之中。———————新书已发,书名《至尊女仙》。
  • 像天使一般美丽

    像天使一般美丽

    就像电视剧里催泪的爱情片一样,遇见了她,她和他终究不会在一起。当蓝蝶恋在空中破碎,不肯露出真实面貌的他,也就意味着她生命的结束。没有人相信的结局,竟有了幻影圣物蓝蝶恋,化作悲伤成流。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故事?5小时20分钟加1分钟,诠释着伤痛的爱恋。从被父母遗弃的女孩,年仅16岁的她,一夜间变成了富有的杨家二小姐
  • 不良母后

    不良母后

    叶岚,21世纪叶氏帝国的总裁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她OOXX时,穿越了——灵魂转换……她成了死囚台上的罪臣之女,再次睁开的眼眸中,风华耀眼绝世!☆她狡诈腹黑,魅惑勾人,嗜钱如命,是秦昭国上年仅十九岁的太后。☆他邪魅腹黑,冷酷无情,宠她至极,是她名义上的儿子,秦昭国的皇帝。【PS:宠文+女强+男强+爽文+1VS1!带点玄幻的味道】★★宠溺★★“皇上,皇上,太后娘娘打伤了珍贵妃!”“太过分了!”秦傲烈满脸心疼!“太后娘娘太过分了,把珍贵妃牙齿都打掉了!”“什么?牙齿都打掉了?”秦傲烈袍袖一挥心疼道:“快宣太医,为母后医手!”★★吃醋★★某日,京城第一酒家大厅处。“娘娘,皇上来了!”宫女在叶岚身旁提醒一声。叶岚翻了个白眼,继续奋笔疾书。片刻后,门口传来一声爆喝,秦傲烈凶煞狠恶的走进来,甩出一张纸。“你给朕解释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叶岚肉疼的捡起她花了半个时辰写的征婚广告,小心的铺平。上书道:某女征婚,要求雄性,高,富,帅……★★邪魅★★“母后,今晚您可满足?”秦傲烈衣裳半敞,姿态风流,媚眼如丝道。“满足,满足,绝对满足。”叶岚气喘嘘嘘,香汗淋漓,点头如蒜。“那,母后满足后,是不是该轮到让儿臣满足了?”松垂的衣裳不知何时已落,秦傲烈如一只矫健的豹子,步步紧逼猎物。叶岚双目发亮,盯着面前金山银山,全然没有注意到身后危险降临……一盏茶后,皇宫大乱……因为……【此文一对一,毋庸置疑!】★★★——以下是好友推荐区——★★★推荐浅浅的完结文:《特工下堂妃》推荐未央长夜的爽文《狂妃·狠彪悍》推荐莫风流的女强文:《煞妃,狠彪悍》推荐暖七七的现代文:《总裁的调皮小妻子》推荐恱儿的现代文:《天黑“狼”出没》
  • 七煞女帝

    七煞女帝

    【本文女强+玄幻】现代顶级特工风无意,科学院秘密制造的基因改造人,她拥有最绝色的容颜,最冷静的头脑,最完美的体魄,最高明的手段,然而,她也无欲无念,冷心冷情,就像是一台二十年维持不断运转的高级电脑。她是七煞孤星,人间冰器。明明只是一次普通的盗取文物任务,却莫名其妙地掉到了这个诡异的奇幻世界。千年流传的预言,神魔分界的盟约,当曾经被放逐的异族归来,当鲜血与战火染红人心,平静的大陆从此因为一个女子的降临而风云变幻。淡漠的占星师、可爱的狐狸精、傲娇的恶魔,孤傲的精灵王…最终谁才是她的选择?萧子墨:我会跟随你,守护你,你是我选择的主子。风无意:我不需要你的追随,你的位置,应该是在我身边!皇九黎:风无意,当本座将这个世界掌控在手时,你休想再次逃开!风无意:我等着,等着看你乖乖滚回魔界。云澈:无意无意无意~你说过你是我的!风无意:我不是任何人的,而你,才是属于我的…宠物!夜千瑾:……(瞪)风无意:…………(比放冷气么,你差得远!)★☆★主题曲《七煞》试听下载地址:感谢洛溪和潇雨的经典演绎,感谢墨吟天下古风原创音乐团队。O(∩_∩)O~推荐青墨的完结文:《凤唳九霄》:《极品女帝》:推荐好友的文:兰妮《贤妇》:萧家小卿《御雷》:风染白《逢场作戏》:伊人伊梦《奸商皇后》:无心娇娃《烈焰战神》:夏日情怀《女主天下》:君子颜《扑倒美人相公》:星梦洛洛《老婆别来无恙》:风兮兮《恶魔老公别咬我》:清风恋飘雪《冷总裁之承欢新娘》:青墨的封面制作屋:【隆重推荐青墨的女尊新文】《绝色凤帝》:女主强悍而胸襟广阔,男主个个别具风采绝不柔弱,如今日更中,欢迎阅读+收藏,O(∩_∩)O~
  • 网游之斩魔者

    网游之斩魔者

    有人说他是来自地狱的天使,可更有人说他是来自天堂的魔鬼;有人认为他是一无是处的庸人,可更有人认为他是无所不能的智囊;他看若无钱无势,却又仿佛家财万贯、权倾当世;他貌似柔弱无力,却又好像身怀绝技......
  •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逗宠俏王妃

    逗宠俏王妃

    公元二零一零年五月三十日。和风日丽,晨起的太阳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跃然上空,林立的高楼大厦被包裹在一片柔和的金光中肃穆安详。某科研机构实验室。“教授!您不要开国际玩笑好吗?我需要在那个破地方那么长的时间吗?稍微转圈不就好了吗?您别逗我了,再说那个什么玄墨火麟玉肯定不会那么好找的,你派别的人去吧!”子赢娇俏的脸上一片焦急。搞什么飞机,这是什么乌龙状况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